• 332.00 KB
  • 2021-06-09 发布

2020秋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文档:第30课 自主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30 课 自主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998 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 21 世 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溯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 子那里汲取智慧。今天,就让我们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坐》中探寻孔子的智慧。 1.作家作品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 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尊为“至圣”,有“万世师表” 之称。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 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论语》。 2.背景解读 礼崩乐坏的局面,礼乐治国的理想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这是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转型 时期。虽说已是“礼崩乐坏”的局面,但周王室的精神统治力量还在, 与战国时期“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局面不同,孔子也还只是忧心 忡忡而已,尚有一种纡徐气象。他所追求的是“克己复礼”,所以在课 文中他对几位弟子的理想就有了不同的评价。 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提倡礼乐和仁义。礼乐是孔子提出的维护 社会秩序的规范,仁义是他提倡的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仁”是这 一思想体系的核心。所谓“仁”就是爱人,就是推己及人的同情心。 它表现在政治上就是“为政以德”。 3.相关知识 《论语》: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 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 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 《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共 20 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 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 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人物的性 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 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4.文化常识 【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乘,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 3 人,步卒 72 人,称一乘。例 如: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 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这也是 公西华的谦辞。例如: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冠者】成年人,20 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 20 岁行冠礼,就是成 人了。例如: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舞雩】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在现在山东曲阜东南。求雨的 时候,常由巫在坛上作舞以求神。例如: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字音识记 ①曾皙(xī)    ②冉有(Rǎn) ③毋吾以也(wú) ④千乘之国(shènɡ) ⑤摄乎大国之间(shè) ⑥夫子哂之(shěn) ⑦以俟君子(sì) ⑧愿为小相焉(xiànɡ) ⑨铿尔(kēnɡ) ⑩冠者五六人(ɡuàn) ⑪风乎舞雩(yú) ⑫夫子喟然叹曰(kuì) ⑬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 2.辨形组词 ①Error! ②Error! ③Error! ④Error! 3.通假字 (1)鼓瑟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通“暮”,晚) 4.一词多义 (1)如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连词,如果)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介词,至于) 宗庙之事,如会同(连词,或者)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动词,到) 先生如其指(动词,依照,遵照) 逝者如斯夫(动词,像,如同) 固不如也(动词,比得上) (2)方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名词,方圆)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名词,地方方圆,纵横)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名词,道,指是非准则)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副词,正,才) (3)与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动词,赞成) 遂与外人间隔(介词,和) 唯求则非邦也与(语气词) (4)尔 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 尔何如(代词,你) 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放在形容词后面,译为……的样子) 铿尔,舍瑟而作(助词,放在象声词的后面) 5.词类活用 (1)鼓瑟希(名词作动词,弹奏) (2)如会同,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3)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吹风,乘凉) (4)三子者出,曾皙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6.古今异义 (1)以吾一日长乎尔 古义:一两天,引申为年纪稍长。 今义:一天。 (2)子曰:“何伤乎?” 古义:何妨。 今义:什么伤。 (3)童子六七人 古义:少年,不到 20 岁的人。 今义:儿童。 7.文言句式 (1)毋吾以也(宾语前置句) (2)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句) (3)则何以哉(宾语前置句) (4)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状语后置句) (5)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句) (6)浴乎沂,风乎舞雩(状语后置句) (7)可使有勇(省略句) 1.用原文说说四个弟子的“志”,即政治理想有何不同。 提示: 弟子 志向(文中原句) 子路 “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 曾皙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内容鲜活,极富表现力。从子路、冉有、 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什么性格特点? 提示: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孔子问志, 子路首先发言。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抱负之大可见一斑。但孔 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思的情况下抢先发言,显出其鲁莽、轻 率的一面。 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 比子路所言的中等国家,要小得多,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 十”,十分谨慎。他认为三年之后,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 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 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 番,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简短的言辞中,尤 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可见他娴于辞令 的特点。 3.如何理解曾皙的一段话所表达的思想? 提示:“莫春”至“咏而归”一段文字有三种解释:一种认为这 是曾皙设想的因施行仁政而出现的太平盛世的图景,是孔子“为国以 礼”的最终目标,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一种认为这是曾皙所设想 的不问政治、悠闲自在的安适生活,与孔子在政治上失意后的隐退避 世思想相吻合,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一种认为子路等三人谈出积 极从政的思想后,曾皙却说出与从政不相干的答话,很使孔子失望。 这三种解释,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第一种解释较为合 理。在舞雩台上吹风,思念苍生;归途中再唱起歌,陶冶性情,从而 培养起高尚的情操、高洁的志趣。这也是孔子追求的礼乐社会的图景。 4.结合课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课文中孔子的形象。 提示:从“侍坐”这一章中对孔子语言、行为、神态的描写,我 们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学生关系十分融洽。他关 心学生、爱护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即使在日常谈话 中,也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大事。他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他是一个既热情又严格的老师,是一个有抱负的活生 生的形象。所以课文中的孔子,较之那个挂着“大成至圣文宣王”招 牌的孔圣人,更为动人。 1.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 的志趣、性格,也表现了孔子以礼治国的思想和态度。 2.结构图示 3.写法赏析 (1)生动地刻画了孔子弟子的群像。子路“率尔而对”可见其有抱 负,坦诚直率,但也有鲁莽和不谦让的一面。冉有在孔子点名后发言, 谦虚谨慎,说话有分寸。公西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谦恭有礼, 娴于辞令。 (2)全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极有层次。文章 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和 性格,反映了孔子“为国以礼”的政治主张。 (3)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孔子师生间的对 话,将人物的心情语态、精神气质都传神地表现出来,写得简练含蓄。 如“率尔”写出了子路开朗而又少谦让的性格,“哂”表现了孔子对 子路的态度,既认可其政治抱负,又含蓄地批评其“不让”。 4.课文译释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 文言特殊句式之省略句 一、知识讲解 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 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省略句主要 有五种形式: 类型 例句 省略主语 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省略谓语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宾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 以事 省略介词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 省略兼语 以相如功大,拜(其)为上卿 二、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 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 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 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 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 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 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 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 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译文:(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附近游历学习,和他交 往的人都认为他与众不同。 (2)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 译文:仲长统拜访高干,高干善待了他,向他询问当时的时势。 (3)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 译文:每次州郡下令征召他,他总是称病不去。 解析:(1)该句省略了主语“仲长统”,“游学”后省略介词“于” 以及省略了“与(之)交友者多异之”的“之”。(2)句中“干善待遇(之), (高干)访(之)以当时之事”省略了宾语、主语及动词宾语。(3)“每州郡 命召(之),(仲长统)辄称疾不就”省略了宾语及主语。 参考译文: 仲长统字公理,是山阳高平人。年少时爱好学习,广博涉猎书记, 擅长言辞。20 多岁时,(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附近游历 学习,和他交往的人都认为他与众不同。并州刺史高干是袁绍的外甥, 向来喜欢名士,招揽四方游士,四方游士多归附于他。仲长统拜访高 干,高干善待了他,向他询问当时的时势。长统对高干说:“你有做 大事的志向却没有做大事的才干,喜欢招揽士人却不善于选择人才, 这就是您要十分戒备的事情。”高干向来自视很高,没有采纳他说的 话,仲长统于是离开了高干。没过多久,高干因为并州叛乱,最终落 得失败的结局。并州、冀州的士人因此都认为仲长统奇异。仲长统生 性洒脱,敢于直言,不拘小节,不大说话,与常人不同,因此当时有 人称他为“狂生”。每次州郡下令征召他,他总是称病不去。常常认为 凡是追求帝王业绩,想以此来立身扬名的人,他们的名声不可能长久 存在,人的一生容易消亡,悠然自得,与世俗沉浮,可以自娱,想选 择清静空旷的地方居住来使自己感到快乐。 [拓展阅读] 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领会孔子之“礼”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侍坐》 一文就集中体现了这个“礼”字,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其一,生拥师坐,星拱月轮。文章开篇且着一“侍”字,突现了 尊师重教的道德风尚! 其二,长幼有别,次序分明。当时子路 54 岁,曾皙 39 岁,冉有 31 岁,公西华只 18 岁。 其三,贬骄褒谦,是非鲜明。全文以“志”为线索构建而成,即 问志,言志,评志,传志。文章重点记录了四个学生言志的过程。子 路以老大自居,当仁不让,率尔抢答:“千乘之国,加之以师旅,因 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他开口大 言不惭,神态不可一世,不仅治理国度之大,而且还设想天灾人祸接 踵而至,他都能泰然处之,使国富民强,且识礼知书!听他这豪言壮 语,俨然是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士!次之回答的是冉有:“方 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 俟君子。”冉有是谨口慎言,不仅无天灾人祸降至,且治理的国度小, 其才能只能使小国富强,至于提高国民素质,他却无能为力。其实, 他的回答暗藏玄机,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以退为进。接着回答的 是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 小相焉。”表面上,他不言为官治国,只愿为一小相,委实谦谦之士, 其实他胸有城府,高明之处在于化明为暗,寄伟于微,变有为无!最 后回答的是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他的愿望只是同趣相娱。表面上看, 他是胸无大志,但求逍遥,究其实,他是舍因取果,化有为无。只要 我们凝神静思:“太平盛世的美景从何而至?”理所当然需要一位济 世之才,力扭乾坤,气转寰宇,处帷幄而成竹在胸,上场合而游刃有 余。其发展规律则事因志成,景依志出,笑在丛中,乃在“山花烂漫 时”!好一个曾皙,大智若愚,鸿志若无! 由上分析可知,四人言志的顺序是由狂至谦,后重先浮,褒贬是 非,不言而喻。因为摆在人们眼前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器满不容 物,既已塞实,则呆板胶固,君不见,刚愎自用的马谡,钉在历史的 耻辱柱!反之,器虚物随入,腾挪自如。君不见,从善如流的勾践, 卧薪尝胆,反败为胜,英名传世。这正是孔子“吾与点也”的原因所 在。 其四,自称其名,他称其字,文明礼貌,落实于语。 一篇小小的短文,却能多角度体现“礼”字,滴水映日晖,片言 道心府,“侍坐”本小事,身教真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