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50 KB
  • 2021-06-09 发布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19~2020 年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 语 文 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宋代笔记 宋娟 宋代笔记数量多,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唯宋则出士大夫手,非公余 纂录,即林下闲谭,所述皆平生父兄师友相与谈说,或履历见闻,疑误考证。故一语一笑, 想见先辈风流。其事可补正史之亡,裨掌故之阙”,大抵道出了宋代笔记的特点和价值。宋 代士人集官僚、文士、学者三位于一身,别具才学识见、胸怀气度与人格品味,同时谐趣幽 默,笔记正是能更好地载录文人思想、性情、生活的文体。宋代笔记作者常以亲闻亲见的资 料来源,记录日常生活,品藻身边人物,抒写生活情趣,其在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生境遇的广 阔性、真实性特别是谐趣性上,超越了同时期的其他文体样式和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笔记作 品。宋代文人的谐趣逸事,在宋代笔记中有充分的记载,显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机智敏锐与 生存智慧,同时也影响了宋代笔记的风格特征。 宋代文人以特有的谐趣幽默个性,显现了积极乐观、旷达超逸的风姿气度,同时谈笑嘲 谑也多指向自我。如《谈苑》所载“曼卿坠地”,驭者失鞍,马惊坠地,对于临街出行的官 员而言,是尴尬至极、有失颜面的突发事件,而石延年却能找到最好的自我解嘲方式:“从 吏遽扶掖升鞍”,慌乱的场景中延年仍能喜笑颜开、自我打趣:“赖我石学士,若瓦学士, 岂不破。”这种机变调笑之语,更能见出其机智敏锐、心性豁达的一面。《独醒杂志》所载关 于苏轼与黄庭坚的相互评价“树梢挂蛇”与“石压虾蟆”,看似调谑,开怀大笑之余,“以 为深中其病”,实际上也非常形象贴切地概括了二人的书法风格,可以看出师生二人滑稽善 谑的相互评价是卓有见地的。滑稽之语,劝诫醒豁,显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生存智慧。 宋代笔记的谐谑风格,一方面是其中所载录的宋代文人谐趣滑稽的鲜活形象,构成了宋 代笔记特征鲜明的主题内容之一,从而使宋代笔记在文体上先天带有了谐谑风格。宋代笔记 撰者身处浓重的滑稽善谑的社会风气之中,自然也多撰滑稽善谑之事,宋代笔记是载录此类 内容最适宜的文体形式。人物是笔记的重要话题之一,笔记条目式的书写方式最终也能聚群 成象,展现人物主流的性格特征和审美风度。另一方面,宋代笔记文体特征渐趋成熟,笔记 作者创作倾向鲜明。他们或插科打诨竞才逗趣,或乡间野老调笑取乐,或讽谏时政笑傲王侯, - 2 - 宋代笔记作者已经将“供谈笑、广见闻”的创作观念转化为一种创作自觉。从宋代笔记序言 中可以看出撰者对创作倾向和风格的自我体认。如欧阳修《归田录·自序》:“朝廷之遗事, 史官之所不记,与士大夫笑谈之余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叶梦得《避暑录话·序》 “泛语古今杂事,耳目所接,论说平生出处,及道老交亲戚之言,以为欢笑”,正文又重申 此意:“士大夫作小说杂记所闻见,本以为游戏……”从撰者自序,可以明晰感受到宋代笔 记撰者对谐谑风格的自我体认。 宋代士人治世报国的理想,在宋代笔记中也有生动丰富的记载。宋代笔记虽然篇幅短小, 且多是条目式的只言片语,作者善谐谑的创作倾向也能在跌宕性的情节、生动性的叙事和经 典性的场景中得以实现。 (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代笔记的内容丰富,它是最适合载录文人思想、性情、生活的文体。 B. 宋代笔记中有充分记载的文人谐趣逸事形成了宋代笔记的主要风格特征。 C. 宋代笔记中的滑稽谈谑、劝诫醒豁之语,显示出宋代笔记特有的生存智慧。 D. 除记载宋代文人的谐趣逸事,宋代笔记也记载了宋代士人治世报国的理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代笔记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的,这一点从作者所引用的“其事可补正史之 亡,裨掌故之阙。”可以得到很好的证明。 B. 《谈苑》所载石延年自我解嘲之事不仅体现其机智敏锐、心性豁达的一面,也证明宋代文 人具有积极乐观、旷达超逸的风姿气度。 C. 《独醒杂志》所载关于苏轼与黄庭坚的相互评价,既概括了二人的书法风格,也有力地证 明了宋代文人的谈笑嘲谑都指向自我。 D. 作者列举了欧阳修、叶梦得两位撰写自序的例子,并引用其自序内容,是为了证明宋代笔 记撰者对于谐谑风格也是有自我体认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代笔记超越了和它同时期的其他文体样式以及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笔记作品。 B. 对宋代文人谐趣滑稽的鲜活形象的载录,构成了宋代笔记特征鲜明的主题内容之一。 C. 宋代笔记多撰滑稽善谑之事,这与宋代笔记的撰者本身所处的社会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 D. 宋代笔记虽然篇幅短小,条目式的只言片语居多,却影响不了作者善谐谑的的创作倾向。 【答案】1. D 2. C 3. A - 3 - 【解析】 【1 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 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 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 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 等等。 A 项,“它是最适合载录文人思想、性情、生活的文体”理解错误,原文为“笔记正是能更好 地载录文人思想、性情、生活的文体。” B 项,“形成了宋代笔记的主要风格特征”理解错误,原文为“同时也影响了宋代笔记的风格 特征”。 C 项,“显示出宋代笔记特有的生存智慧”理解错误,原文为“滑稽之语,劝诫醒豁,显现了 宋代文人特有的生存智慧。”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 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 项,“也有力地证明了宋代文人的谈笑嘲谑都指向自我”分析错误,选文并未证明“都指向 自我”,原文为“大多指向自我”。 故选 C。 【3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 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A 项,“宋代笔记超越了……”分析错误,原文为“其在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生境遇的广阔性、 真实性特别是谐趣性上,超越了同时期的其他文体样式和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笔记作品。” 并非整体上的超越。 故选 A。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 4 -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 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5·18 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拉开帷幕。2020 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致 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国际博协官方为此做了主题阐释:“在为不同身份和背 景的人们创造有意义的体验方面的潜力,是各博物馆社会价值的中心。作为变革的推动者和 被信赖的机构,博物馆从未像今天这样以建设性的姿态参与现代社会政治、社会、文化议题, 以此展示其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记忆“存储器”,它还积极参与 当下即时建构和历史重建的过程。当公共事件在更广阔的社会语境中被审视后,能够消弭地 域和文化的差异,引发观众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沉思。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博 物馆除了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国家“文化宝库”,更是向国际社会传播民族文化的殿堂,是塑 造国家、民族特有文化形象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机构。博物馆模糊了“主流”与“边缘”的界 限,促进不同群体间的互信互鉴。在公共事件的展示中发表主流公共记忆所遗漏的声音,形 成多样化的表达,能够提升博物馆与公众交流的民主化程度,并有助于对社会的风险管理。 博物馆是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 (摘编自《多元和包容是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趋势》,《光明日报》2020 年 5 月 19 日) 材料二: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博物馆积极拥抱数字化,“云游博物馆”越来越热, 公众足不出户也能纵横万里领略祖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传承,开阔文化眼界,尽享文化盛宴。 线上办展,是疫情期间全国多数博物馆的共同行动。1 月 27 日,国家文物局召开会议, 部署文物系统疫情防控工作,针对各个博物馆的闭馆状态,鼓励各地文物博物馆机构因地制 宜开展线上展览展示工作。事实上,网上展览、虚拟展厅等并非新鲜事物,近些年很多博物 馆也都有过相关探索。此次疫情催生出一股“云游博物馆”热潮,也打开了各地博物馆与公 众互动的一扇新窗口。 - 5 - “云游博物馆”显现非凡热度。网上看展、线上游览、在线观演,一系列“云游”活动 激发了公众亲近历史文物、传承文化经典的热情。以敦煌研究院的“云游敦煌”项目为例, 网民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精美的敦煌石窟壁画、彩塑、石窟建筑,还可以参与“私人定制” 壁画故事等互动活动。该小程序上线 10 天,总访问量已超 500 万。 “云游”给公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突破天气、交通、客流量等传统旅游形式的局 限,节省了时间和经济成本,使得游客足不出户就能拥有“诗和远方”。“云游博物馆”的 独特魅力在于,如果没有这些数字化探索,很多人可能这辈子都与故宫里的珍宝、莫高窟的 壁画、河南博物馆镇馆之宝等无缘。但现在,他们只要动动手指,就能近距离领略这些艺术 瑰宝的风采。通过 VR 等现代技术,线上看展的体验已非常接近现场参观。 “云游博物馆”启发文物保护和传统文化传承新思路。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 民族文化的见证。“云游博物馆”所带动的火热人气、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为我们如何在创 新中加强文物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思路。 (摘编自《“云游博物馆”开阔公众文化眼界》,新华网 2020 年 5 月 19 日) 材料三: 202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博物馆协会的两项研究证实,全球博物馆受到了新冠肺 炎疫情的严重冲击。疫情期间,8.5 万家博物馆曾闭馆,占到全球博物馆总数的近 90%。此外, 在非洲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只有 5%的博物馆能够向其受众提供在线内容。全球近 13%的 博物馆可能永久关闭。 “博物馆在社会复原力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我们必须帮助他们应对这场危机,并保持其 与对应受众的联系。”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说,“这场疫情还提醒我们,全球半数人口 还未能享用数字技术。我们必须努力促进所有人的文化获取,尤其是最弱势和孤立的群体。”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全世界的博物馆数量自 2012 年以来已增长了近 60%,达 到约 9.5 万家。这一增长说明该部门在过去十年间在国家文化政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 研究也发现了巨大的地区差距,非洲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博物馆总数仅占全球的 1.5%。 (摘编自《近 13%的博物馆可能永久关闭》,新华网 2020 年 5 月 20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博物馆与政治、社会、文化有紧密联系,使“主流”与“边缘”的界限变得不清晰。 B. 博物馆不是只会简单地存储记忆历史,它是一所大学校,它积极参与了历史的建构过程。 C. “云游博物馆”小程序上线仅 10 天,总访问量就超过 500 万,观众网上看展热情高涨。 D. 受疫情影响,全球近 90%的博物馆曾经闭馆,全球将近 13%的博物馆可能永久关闭。 - 6 -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博物馆不仅是当之无愧的国家“文化宝库”,它也能将各国民族文化向国际社会进行传 播。 B. 新冠疫情期间,全国多数博物馆共同行动,开展线上办展,首次尝试就显现出非凡热度。 C. “云游博物馆”观众线上看展的体验已非常接近现场参观,得益于 VR 等现代技术的运用。 D.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表明,过去的十年间博物馆在国家文化政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6. 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全球博物馆未来的发展途径。 【答案】4. B 5. B 6. ①国家:国家重视,使其在文化政策中占据重要地位;帮扶弱势和孤立的国家,缩小地区 差异。②博物馆:建设多元和包容的博物馆文化,以建设性姿态参与社会建设;广泛运用数 字技术,因地制宜开展活动。③观众:保持亲近历史文物、传承文化经典的热情。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 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 一一进行比对。 B 项,“它积极参与了历史的建构过程”错,以偏概全。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博物馆不是简单 意义上的记忆‘存储器’,它还积极参与当下即时建构和历史重建的过程”,可知博物馆还 积极参与了历史的重建。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 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B 项,“首次尝试就显现出非凡热度”错,曲解文意,原文材料二的第二段是“网上展览、虚 拟展厅等并非新鲜事物,近些年很多博物馆也都有过相关探索”。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 - 7 - 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根据题干要求,“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全球博物馆未来的发展途径”,可知应从原文三 则材料中根据关键词“全球博物馆未来的发展途径”进行筛选整合,材料一中说,“在为不 同身份和背景的人们创造有意义的体验方面的潜力,……博物馆从未像今天这样以建设性的 姿态参与现代社会政治、社会、文化议题,以此展示其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博物馆不是简 单意义上的记忆‘存储器’,它还积极参与当下即时建构和历史重建的过程”“当公共事件 在更广阔的社会语境中被审视后,能够消弭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引发观众对人类共同命运的 沉思”“博物馆模糊了‘主流’与‘边缘’的界限,促进不同群体间的互信互鉴。在公共事 件的展示中发表主流公共记忆所遗漏的声音,形成多样化的表达,能够提升博物馆与公众交 流的民主化程度,并有助于对社会的风险管理”;材料二中说,“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全国各地博物馆积极拥抱数字化,‘云游博物馆’越来越热,公众足不出户也能纵横万里领 略祖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传承,开阔文化眼界,尽享文化盛宴”“国家文物局召开会议,部署 文物系统疫情防控工作,针对各个博物馆的闭馆状态,鼓励各地文物博物馆机构因地制宜开 展线上展览展示工作”“网上看展、线上游览、在线观演,一系列‘云游’活动激发了公众 亲近历史文物、传承文化经典的热情”;材料三中说,“这场疫情还提醒我们,全球半数人 口还未能享用数字技术。我们必须努力促进所有人的文化获取,尤其是最弱势和孤立的群 体”。考生根据这些关键句,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 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 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 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 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占卜 纳拉扬(印度) 正午准时,他打开布袋,摆出他的谋生器具,包括一打玛瑙贝壳,一块绘着神秘难解图 表的方布,一本簿子,外加一捆古叙利亚文字轴。他的额头上显著地点着香灰与朱砂,眸子 里射出敏锐、异样的光芒,这虽无非是不停搜求主顾上门的结果,看在头脑简单的顾客眼里, 却被认作是可以获得慰藉的先知炯光。他的双眼安置在涂了彩的额头与沿着双颊直流而下的 - 8 - 漆黑络腮胡的中间,炯炯有神。他坐在一棵环绕着通过乡镇公园曲径的巨大答满林树的繁枝 下——这里没有供电,因此我们背井离乡的占星师晚上只能借助煤气灯或火把的光来养家糊 口。他对星相,一如他天真的主顾,是同样的陌生。然而当他注视眼前人伸出的手掌说道: “从各方面说来,你的努力都不曾得到报偿”时,十人中有九个准会同意他的看法。要不他 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家中有个女人,哪怕是个远亲,大概对你没有好感吧?”有时候, 他也分析对方的个性:“你的烦恼多半来自你的本性。这就难怪命中与土星犯克,你本性冲 动,而外表过于刚烈。”这样的话,最能赢得人心。 夜幕降临,卖落花生的吹熄了火把,占星师也该收摊了。他捡起玛瑙贝壳与其他的算命 道具装回布袋里时,忽然见有个男人站在他面前。他觉察可能生意上了门,就说:“看你一 副积劳成疾的神情,最好坐下来跟我谈谈。” 那人不甚听得清地咕噜道:“你称自己为占星师吗?”占星师感到受了些挑战,端详起 对方的手掌:“你的本性……”“唉,少来这套,”那人说,“我倒是有几个问题要请教。 你要是唬人的话,可得连本带利把那枚安那注还给我。”“如果对我的答案满意的话,愿意给 我五个卢比吗?”“不行。” “那么给八个安那吧?”“好吧。可是要是算错了的话,你可得加倍退钱。”那陌生人 说。两人又争论片刻之后,生意总算成交。占星师对天祷告时,对方点上了一根方头雪茄。 借着火柴的光亮,占星师瞄了那人的脸一眼。这时路上有汽车开动的声响,赶马车的咒骂着 马匹,人们的喋喋不休在半黑的公园内挑起一阵骚动。那人坐了下来,猛吸一口雪茄,喷出 浓烟,一脸凶狠地坐在那里。占星师感到非常地不自在。 “喏,把你的安那拿回去。我不习惯你这种挑衅的态度。再说,天也晚了……”对方抓 住他的手腕子,说:“你现在可不能打退堂鼓啊。是我打这儿路过,你把我拦下来的。”占 星师被他揪得打了个冷颤,说话的声音也有些发抖了:“今天免了吧。我明天跟你谈。”对 方将手心推到他脸上说:“挑战就是挑战。来,给我算算。”占星师喉头发干地开始说:“有 个女人……”“免了,”那人说,“我不要听这套。算算看我目前的搜寻到底会不会成功? 答复了我你才能走。不然的话,不把你的铜板都吐出来,不准你走。” 占星师念了几句符咒之后回答说:“好吧。我说。不过要是我说的你信得过,你可得给 我一个卢比?不然我就不开口,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两人又讨价还价地好一阵子,那 人才答应了。占星师说:“你被人扔下,差点死掉。我说对了吧?”“呵,说下去。”“你 曾经挨过刀?”占星师说。 “你蛮有一套嘛!”他露出胸膛,展示了他的刀疤。“还有呢?”“后来你被推入田野 - 9 - 附近的一口井里,有人要你死。” “若不是有人路过,往井里瞧了瞧,我早就死了,”那人兴致大发地说。“我什么时候 可以报这个仇?”他握紧了拳头问道。“来世,”占星师答道:“他四个月之前死在一个偏 远的小镇上。你再也看不到他了。”那人听了呻吟了一声。占星师又说:“那雅法师——”“你 知道我的姓名!”那人抽了口冷气说。“我知道的还不止于此。那雅法师,仔细听好我要对 你说的。你的家乡自本镇往北有两天的路程。搭下班火车回家吧。我认为如果你离开家乡的 话,会再遇上更大的生命危险。” 他取出一撮香灰拿给他说:“抹在额头上之后,回家乡吧。如果不再往南进行,你必定 长命百岁。” “我干嘛要离开家乡?”那人心有不甘地说,“离开家乡就是为了找他——竟然给他溜 掉了。但愿他死有应得。” “不错,”占星师说,“他是被一辆货车压死的。”那人听了脸上浮出满足的笑容。占 星师把他的物件一一放入布袋之后,公园已经空无一人,四下剩一片黑暗与寂静。那陌生人 给了占星师一把铜板之后,也踱入了黑夜中。 占星师回到家里已近午夜。他的妻子在门口等 候,要求解释。他把铜板都丢给了她,说:“去数吧,全是一个人给的。”“十二个半安那,” 她数着说。她喜出望外:“明天我可以去买些糖块与椰子,孩子吵着要买糖果有好几天了, 我要买些好吃的给她。”“那个猪猡骗了我,他答应给个卢比的。”占星师说。晚饭后,坐 在炕头上,他告诉她说:“你可知道我今天了结了一桩很重的心事,我以为这些年来永远也 洗不掉手上染的那个人的血迹。这也是我远离家乡,在这里落户又娶了你的原因。他还活着。” 她抽了一口冷气:“你杀了人!”“是的,在老家的村子里,那时我年少,不懂事。我 们喝酒,赌博,有一天争吵得很厉害——现在还提它干嘛?该睡了。”他说着打了哈欠,在 炕上躺了下去。 (有删改) 【注】安那是以前巴基斯坦及印度之硬币,等于一卢比的十六分之一。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额头上显著地点着香灰与朱砂”“双眼安置在涂了彩的额头与沿着双颊直流而下的漆黑 络腮胡的中间”的外在形象描写为下文陌生男子未认出占星师做铺垫。 B. 文中的占星师曾经一度想拒绝他与陌生男子之间的交易,真正原因是他“不习惯挑衅的态 度”,怕自己算错了,既耽误了回家的时间又赚不到钱。 C. 陌生男子对占星师所说的“你的本性”和“有个女人”等说辞表示拒绝,既因为他有一定 - 10 - 的反诈骗能力,也是因为他急于寻仇。 D. 作者笔调幽默诙谐,善于揭露生活中的荒谬现象,引起读者思考。小说的结尾虽出人意料, 但前文有多处伏笔,又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8. 小说中的占星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9. 小说以“占卜”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经济拮据。讨价还价,家里不是经常能给孩子买糖果。②心思缜密, 善于洞察人心。给别人算命时会说能赢得人心的话。③冷静沉着。冷静面对想要杀自己的仇 人,逐步确认对方身份。④机智聪明。能用谎言轻易让对方相信自己已死。 9. 在情节安排上,小说的主要情节即为占卜,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集中、 更简洁;略去对占星师生平其他经历的叙述,结尾简单交代,使结尾出人意料,引人深思; 集中描写占星师在占卜这一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 (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 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 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 项,“真正原因是他‘不习惯挑衅的态度’,怕自己算错了,既耽误了回家的时间又赚不到 钱”错误,原因是此时他已经认出了对方的相貌,并为此感到非常的不安。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往往首先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 再根据文中人物的具体言行综合分析。理解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 两个角度进行概括。 据“他打开布袋,摆出他的谋生器具”“因此我们背井离乡的占星师晚上只能借助煤气灯或 火把的光来养家糊口”“两人又讨价还价地好一阵子”可知他生活困难,靠占卜维生,借着 别人的灯光,生意中多次讨价还价,希望多挣些钱”;据“这样的话,最能赢得人心”可知 他“擅长分析,有敏锐的洞察力,说的话能够赢得别人的心”;据“你被人扔下,差点死掉。 我说对了吧?”“你曾经挨过刀?”“占星师又说:‘那雅法师——’”“搭下班火车回家 - 11 - 吧。我认为如果你离开家乡的话,会再遇上更大的生命危险”“他是被一辆货车压死的”可 知他“做事有谋略,沉着冷静,逐步确认对方身份,骗那雅法师说那个人已经死了,其实那 个人是他自己,这样就可以永绝后患”;据“那时我年少,不懂事。我们喝酒赌博,有一天 争吵得很厉害——现在还提它干嘛?该睡了”可知他“曾经年少轻狂,现在已经成熟稳重”。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此类题回答的时候需要注意从情节方面、人 物形象方面、主题方面、表达效果方面等进行分析。 在情节上,由“他对星相,一如他天真的主顾,是同样的陌生”“夜幕降临,卖落花生的吹 熄了火把,占星师也该收摊了”“占星师念了几句符咒之后回答说”“占星师说,‘他是被 一辆货车压死的。’”可知,“占卜”是文章的主要情节,有线索的作用,使文章结构更加 严谨,使情节更加集中、简洁;同时在情节的结尾,由“她抽了一口冷气:‘你杀了人!’‘是 的,在老家的村子里,那时我年少,不懂事。我们喝酒,赌博,有一天争吵得很厉害——现 在还提它干嘛?该睡了。’”可知,这个结果出人意料,虽然省略了占星师生平,但是仍然 使读者有更深的思考;在主题上,整篇文章都是围绕“占卜”展开叙述,使占星师的状态和 感受都更加集中和真实,有利于突出和深化主题。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 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 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 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选项的命 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代诗文阅读(37 分)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 10.下列对已学文言文中相关语句加点字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黜陟.不闻(升职) 美可茹.(食) 车服不维.(束缚) 宅.幽而势阻(房屋) B. 膏.吾车兮秣吾马(用油脂涂) 董生勉.乎哉(努力) 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告诉)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判断) C. 盖将吊.而更以贺也(慰问) 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忧患) - 12 - 有群小之愠.(怨恨) 于是有水火之孽.(罪恶) D. 宥.而彰之(宽恕) 道古今而誉.盛德(称赞) 怀抱利器.(才能) 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辅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 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 A 项,宅:地理位置。 C 项,孽:灾难。 D 项,宥:同“侑”,辅助。 故选 B。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教战守策 苏轼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 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教 之以.进退坐作之方,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杀伐之际而不慑.。 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 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数十年之后, 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开元、天宝 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销耗钝眊, 痿蹶而不复振。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 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盖尝试论之:天下之势,譬如一身。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岂不至哉?而其平居常苦 于多疾。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勤苦,而未尝告病。此其故何也?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 此疾之所由生也。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其筋骸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轻 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今王公贵人,处于重屋之下,出则乘舆,风则袭.裘, 雨则御盖。凡所以虑患之具,莫不备至。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小不如意,则寒暑入之矣。 - 13 - 是以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步趋动作,使其四体狃.于寒暑之变;然后可以刚健强力, 涉险而不伤。夫民亦然。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 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 事扰民,渐.不可长。此不亦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欤?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 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 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 以不能免也。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 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 以击刺之术。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 法从事。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天 下果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怨,然熟与夫一旦 之危哉? 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者, 惟我而已。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敌,则固以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利害之际,岂 不亦甚明欤?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果.安在哉(究竟) 今不为之计.(计策) 致民田猎以讲.武(考论) 安于斩刈杀伐之际而不慑.(恐惧) B. 甲兵顿.弊(同“钝”,不锋利) 而唐室固以微.矣(衰微) 轻霜露而狎.风雨(亲近) 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危害) C. 风则袭.裘(侵袭) 使其四体狃.于寒暑之变(习惯) 则缩颈而股.栗(大腿) 渐.不可长(逐渐) D. 而求之者无厌.(同“餍”,满足)而用之不以渐.(开端) 教以行阵之节.(节度) 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要挟) 12.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在于知安而.不知危 则卷甲而.藏之 B. 肌肤之所.浸渍 彼知有所.敌 - 14 - C. 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 而唐室固以.微矣 D. 庶人之.在官者 役民之.司盗者 13.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举先王和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太平时期也不可废弃武装 的观点。 B. 文中作者认为当今的朝廷和西、北方面的强敌迟早都会有一战,所以作者主张要保持住武 装力量。 C. 作者认为应该向各行业的人传授军事知识,甚至是盗贼,也要将他们收服,传给他们击战 的技术。 D. 作者认为当时的士兵骄傲蛮横,是因为他们自恃懂得作战。如果全国习兵,可以灭其嚣张 的气焰。 14. 作者提出了哪些“教战守”的具体主张? 【答案】11. B 12. D 13. C 14. ①使士大夫尊崇武勇,讲习兵法;②教授差役和平民战守的方法技术;③朝廷部署战守 比试,有胜负赏罚。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 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 A 项,“计”,考虑,谋划。 C 项,“袭”,加穿;“渐”,开端,起始,事物的苗头。 D 项,“渐”,逐渐;“邀”,邀功。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重点记忆考纲规 定的 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A 项,表转折,却;表承接,可不译。 B 项,表被动,被;所字结构。 C 项,介词,用;介词,因为。 D 项,均为定语后置句的标志。 - 15 -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以 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传给他们击战的技术”错误,并不是教盗贼击战技术,“司盗者”意思是缉捕盗贼的 差役。 故选 C。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中心观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 然后依据人名、地名、时间事件等提示性信息分析出作者提出哪些“教战守策”。 根据题干要求,可知答题区间在第六段,由“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可知,应 使士大夫尊崇武勇,讲习兵法;由“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 刺之术” 可知,应教授差役和平民战守的方法技术;由“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 有胜负,有赏罚” 可知,朝廷应部署战守比试,有胜负赏罚。 【点睛】参考译文: 现在人民的祸患究竟在哪里呢?在于只知道安乐却不知道危难,能享受安逸却不能劳累 吃苦。这种祸患现在看不出来,但是将来会看出的。现在不给它想办法,那以后就有无法挽 救的危险了。 从前先王知道军备是不可以放弃的,所以天下虽然太平,也不敢忘记战备。秋冬农闲的 时候,召集人民打猎借此教练武事,教他们学习前进、后退、跪下、起立的方法,使他们的 听觉和视觉习惯于钟鼓、旗帜这些军队的号令之间而不迷乱,使他们的心意适于攻打杀戮的 情形而不致恐惧。因此即使有盗贼的事件发生,而人民也不会惊恐溃乱。 等到后代,采用迂腐的儒生建议,把解除军备当做君王的英明措施,天下既然安定了, 就把装备武器收藏起来。几十年以后,装备武器都败坏了,人民一天一天地习惯于安乐生活; 一旦忽然传来盗贼的警报,就彼此惶恐,传布谣言,不战就逃跑了。唐开元、天宝年间,天 下难道不是很安定吗?就是因为那时人民习惯于太平生活的快乐,经常生活在酒食游戏里面, 那坚强的意志和勇气逐渐减少以至于衰颓,筋肉萎缩僵化而振作不起来,因此小小的安禄山 一旦乘机作乱,四方的人民就像鸟兽奔窜一样,求作囚犯和俘虏还来不及;国家分裂,而唐 - 16 - 王朝当然因此而衰弱了。 我曾试着论述这个问题:天下的形势譬如人的整个身体。王公贵人用来保养身体的措施, 难道不是很周全吗?而他们平日常常由于病多而苦恼。至于农夫平民,终年勤劳辛苦却未曾 生病。这是什么原因呢?天气和季节的变化,这是产生疾病的原因。农夫平民,夏天最热的 时候奋力耕作,冬天极冷的时候还在野外劳动,他们的筋骨经常冒着烈日严寒,肌肤被雨雪 霜所浸渍,使得他们轻视霜露,不畏风雨,所以寒冬炎暑不能够给他们造成病害。现在王公 贵人住在高大深邃的房屋里,出门就坐车子,刮风就穿皮衣,下雨就打着伞,凡是用来预防 疾患的工具无不应有尽有;畏惧风雨寒暑有些太严重了,保养自己的身体也有些太过分了, 稍不注意,寒暑就侵入身体了。因此,会保养身体的人,使自己身体能够安逸又能劳动,慢 步快走活动操作,使自己的四肢习惯于寒冬炎暑的变化;然后可以使身体强健有力,经历艰 险而不受伤害。人民也是如此。现在太平的时间长了,天下的人骄气懒惰脆弱,就像妇女小 孩不出内室的门一样。谈论起打仗的事情,就吓得缩着脖子大腿发抖;听说盗贼的名字,就 掩住耳朵不愿意听。而且士大夫也不曾经说起战争,认为这是生事干扰人民的生活,露了苗 头不可以让它再发展:这不也是畏惧太严重而保养得太过分了吗? 再说天下本来就有意想不到的祸患。愚昧的人看到四面八方太平无事,就认为变故无从 发生,这也是不对的。现在国家用来奉送给西夏、契丹的财物,每年的财物,每年以百万来 计算。奉送的财物是有限的,而索求财物的人是无满足的,这种形势必然导致战争。战争, 是必然的趋势,不从我方开始,便从敌方开始,不发生在西方,便发生在北方;所不知道的, 只是战争的发生有早有迟有远有近,总之,战争是不可能避免的。国家如果免不了用兵,而 用兵不凭着逐步训练,却使人民从安乐太平的环境中,一下子投身军队走向生死决斗的战场, 那他们的祸患必定有不可估计的危险。所以说,天下的人民只知道安乐而不知道危险,能够 安逸而不能劳累吃苦,这是臣所认为的最大的祸患。 臣想使士大夫崇尚军事的勇敢,讲述演习兵法,对在官府服役的平民,教他们学会列队 布阵的法度,对那些负责缉捕盗贼的差役,教授给他们扑击刺杀的方法。每年年底就集合在 府城里,像古代考试武艺的办法,评定胜负,有赏有罚;等实行的时间长了,就又按照军法 部署办事。然而持不同意见人一定认为无故调动人民,又用军法困扰,那百姓将会不安定; 可是臣认为这才是安定人民的好办法。国家果真不能去掉战争,总有那么一天将驱使没有受 过训练的百姓去作战。平时召集百姓进行训练,虽然有些小的恐慌,可是跟突然让那些没有 受过训练的百姓上战场的危险相比,又怎么样呢? 现在国家驻扎在地方上的军队,骄横又有怨言,欺压百姓,向他们的上司邀功,什么原 - 17 - 因呢?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天下懂得作战的只有他自己罢了。假如使一般百姓都对军事熟习, 他们知道还有对手存在,那么一定能够打破他们的坏主意又压下他们的骄气。利和害的界限, 难道不是很明白吗? 15.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2)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韩愈《送董邵南序》) (3)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答案】(1)我深恨自己修养不高,平素的声誉没有树立,因而被世人的猜疑凌驾(因而遭 到世人的猜疑)。 (2)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哪能料想燕赵现在比起古时候所说的没有 什么两样呢? (3)这就是受到皇帝的知遇,掌握了很大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啊!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 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 点的落实。 (1)“仆”,自己的谦称,我;“良”,实在;“亮”,高洁;“素”,平素;“为……所”, 被动句。 (2)“然”,然而;“闻”,听说;“移易”,相互影响和变异;“恶”,哪里。 (3)“之”,放在主谓之间,取独;“于”,被;“所为”,所作所为。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 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 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 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 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7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 18 - 送曹璩归越中旧隐 刘禹锡① 行尽潇湘万里余,少逢知己忆吾庐。 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地远何当随计吏②,策成终自诣公车③。 剡中④若问连州事,惟有千山画不如。 【注】①刘禹锡,出生在浙江,和曹璩是同乡好友。此诗是诗人被贬为连州刺史时所作。② 随计吏,《汉书·朱买臣传》:“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诣阙上书,书 久不报,待诏公车,粮用乏,上计吏卒,更乞丐之”。后用为求取功名的典故。③公车:官 车。④剡中:地名,在浙江。 1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标题“送曹璩归越中旧隐”看,曹璩是“越中人”,在越中原有隐居地。 B. 诗歌颔联“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写诗人在简陋的住所挑灯夜读的情形。 C. 诗歌颈联诗人运用典故勉励曹璩要静心读书,不要急于求成,学成后自然会被征召。 D. 诗歌尾联“剡中若问连州事”与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句异曲同工,表达高洁之志。 17. 诗歌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答案】16. D 17. ①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与友人离别的不舍;②对友人归隐读书的勉励; ③对连州山水的赞美;④对被贬谪的放达自适之情。 【解析】 【16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 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 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 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 项,“表达高洁之志”是错误的。刘禹锡说这句话,是对连州山水的赞美,也是对故乡亲友 的安慰。 故选 D。 【17 题详解】 - 19 -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标题、作者、诗 歌中的意象、情感关键词、注释等入手。 通过题目看,这是一首送别诗,并且首联说到自己在偏远的潇湘之地,他很少遇到故乡来的 知己,而现在作者又要送曹璩离开,所以既有他乡遇故知的喜悦,又有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之 情。颔联写到刘禹锡在简陋的住所挑灯夜读的情形。这里既写出了作者对被贬谪的放达自适 之情,也有以现身说法鼓励曹璩继续苦读,探求学问之意。颈联运用典故,勉励曹璩静心读 书,不要急于求成,学成后自然会被征召,功到自然成。尾联写到如果在剡中的友人如果问 起自己在连州之事,就说我这里的山岭景色不错,比画还美,表达了作者对连州山水的赞美 之情。 (四)名篇名句默(6 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琵琶女与贵族子弟奏 乐饮酒时的奢华欢愉场面。 (2)《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 士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 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答案】(1)钿头银篦击节碎 血色罗裙翻酒污(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 而谁何(3)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 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 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钿、篦、罗裙、劲弩、精卒、利兵、何、度义。 三、语言文字运用及名著阅读(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精准防疫,既要到位,也要防止 。当前,一些地方在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的 道路上,还面临着一些“堵点”“断点”。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的运行秩 序, 是要做好疫情防控,让疫情防控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从而更加科学。如今,不少 地方已经根据形势变化,适时动态调整优化防控措施。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打通堵点、 清除障碍,有助于促进消费释放和人气回升,加强复工复产效率,让我们的城市动起来,经 - 20 - 济活起来。 当然, 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并不意味着放松疫情防控之弦。当下,唯 有下足更精准的“绣花”功夫,才能保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数据显示,目前我 国商贸流通行业复工营业情况总体向好,但百货商场、购物中心、住宿餐饮、美容美发等领 域复工率还有客流的恢复依然偏低,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人们对出门消费、恢复正常生产 生活秩序依然存在着不少顾虑。( )这样才能真正化解人们的担忧,让人们增强信心,尽 快回归正常生产生活状态。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过犹不及 首当其冲 因势利导 齐头并进 B. 过犹不及 当务之急 因地制宜 并驾齐驱 C. 矫枉过正 当务之急 因势利导 齐头并进 D. 矫枉过正 首当其冲 因地制宜 并驾齐驱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打通堵点、清除障碍,有助于加快复工复产效率,促进消费释放 和人气回升,让我们的城市动起来,经济活起来。 B. 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打通堵点、清除障碍,有助于促进消费释放和人气回升,加快复 工复产效率,让我们的城市动起来,经济活起来。 C. 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打通堵点、清除障碍,有助于促进消费释放和人气回升,提高复 工复产效率,让我们的城市动起来,经济活起来。 D. 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打通堵点、清除障碍,有助于提高复工复产效率,促进消费释放 和人气回升,让我们的城市动起来,经济活起来。 2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只有将一条条防疫措施落实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坚决防止疫情反弹,正视这种情况。 B.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将一条条防疫措施落实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坚决防止疫情反弹。 C. 要避免这种情况,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只有将一条条防疫措施落实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 中。 D. 这种情况下,坚决防止疫情反弹,我们需要将一条条防疫措施落实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 中。 【答案】19. C 20. D 21. B 【解析】 - 21 -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矫枉过正:比喻纠正错误超过 了应有的限度。结合前面的否定词“防止”,所以应用“矫枉过正”。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当务之急: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结合前 句语境中加快和后句中“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可见其紧急,所以用“当务之急”。 因势利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 办法。结合前文“不少地方已经根据形势变化”,可见侧重的是趋势,所以用“因势利导”。 齐头并进:几个事情或多方面同时进行。并驾齐驱:并排套着的几匹马齐快跑。比喻彼此的 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结合前面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可知两者同时进行。所以应用“齐头并 进”。 故选 C。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 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 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 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效率”不能说加强,应改为“提高”。二是语序不当, 应该是“有助于提高复工复产效率,促进消费释放和人气回升”。把这两处都改了的是 D 项。 A 项,搭配不当,“效率”不能说加快。 B 项,搭配不当,“效率”不能说加快,且语序未改。 C 项,语序不当,“有助于促进消费释放和人气回升,提高复工复产效率”语序未改。 故选 D。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句子涉及语法、修辞、逻辑等诸多方面,考查学生对信息的 筛选、整合和根据已有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做这类试题,要能联系所提供的语言材料 的上下文和语体特点等内部语境,以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对象、场合、目的等外部语境(即 语言交际的情景)作为切入点,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合理的续写。 “这种情况”是代指前句“人们对出门消费、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依然存在着不少顾虑”, - 22 - 而且这种顾虑不可避免,所以应以“在这种情况下”开头。根据后面的句子“才能真正化解 人们的担忧”,可知前面是一个条件句,而且“坚决防止疫情反弹”是“将一条条防疫措施 落实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中”的目的,所以括号中的句子必须以“坚决防止疫情反弹”收 尾。 故选 B。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 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 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 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 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 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 2019 年 10 月 20 日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福州闭幕,各奖项也在闭幕式暨颁奖典 礼晚会上揭晓。其中《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幸福的拉扎罗》《流浪地球》三部影片获得 2019 金丝路传媒荣誉年度故事片奖,阿德里亚诺·塔尔迪奥洛、海蒂·普罗克特分别获得 2019 金 丝路传媒荣誉年度最受关注男女演员奖项。 电影节在充分展现新中国 70 年电影发展成就和艺术魅力的同时,旨在重点搭建“一带一 路”电影交流交易国际平台。电影节设置的“金丝路”传媒荣誉单元征集了俄罗斯、印度、 伊朗等国家共 400 多部参评影片,涵盖“一带一路沿线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主创人员对电影 进行了深入交流。电影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产业链开发、电影人才培养、 影片交易、电影创作扶持等发挥了现实性作用。 【答案】①2019 年 10 月 20 日;②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闭幕;③电影节的宗旨是推动 “一带一路”电影文化交流走深走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段要点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材料(语段)的说明对象,审清 题干要求,抓住被说明事物(人物)的特征,即事物(人物)的性质、特点、成因、作用、功能 等;其次分析材料(语段)共涉及哪些方面,并准确、简要地概括归纳,有时需要弄清材料(语 段)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的作用,以便更好地概括归纳。 首先分析该语段的层次,共分两个部分,第一自然段是主导部分,交代的是中心事件,事件 - 23 - 本身的关键信息应该抓住时间地点和事情,所以我们根据以上要求,“2019 年 10 月 20 日第 六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福州闭幕”是关键信息;第二自然段是语段的主体部分,主体主 要具体介绍事物(人物)的性质、特点、成因、作用、功能等,因为这是语段压缩,另外还有 字数的要求,所以不允许面面俱到,只能特别关注事件的意义,也就是“旨在重点搭建一带 一路电影交流交易国际平台”这个信息;最后进行整合:2019 年 10 月 20 日第六届丝绸之路 国际电影节闭幕,电影节的宗旨是推动“一带一路”电影文化交流走深走实。 【点睛】语段要点概括,指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对材料进行概括。从所给材料的角度 看,有记叙类语段、议论类语段、说明类语段和描写类语段。 23.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请从《平凡的世界》中选取一 位人物,并结合这个人物的相关情况谈谈你对歌德名言的理解。 要求:写出人物姓名;运用第二人称和排比修辞;不少于 150 字。 【答案】答案示例 1:读《平凡的世界》,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孙少平,你家境贫寒, 但不离不弃,尽一份责任与担当;你经历坎坷,但勇往直前,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你 出生寒微,但志存高远,用书籍充实自己改变命运。你不断追求,不断奋进,不断努力,与 苦难作不懈的抗争。尽管屡遭挫折,但越挫越勇。你是一个平凡的人,又是一个高尚的人, 我为你点赞! 答案示例 2:读《平凡的世界》,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田晓霞,你美丽大方,活泼开朗, 热情奔放。你慧眼识人,精心雕琢孙少平这块璞玉,使得孙少平不再迷惘,有了坚定的人生 方向。你忠于爱情,作为省城的记者,对煤矿工人孙少平不离不弃。你侠肝义胆、古道热肠, 奔赴灾区报道现场,却为了救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你闪烁着人性的光芒,用自己短暂 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高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和积累的综合能力。该题意在指导学生去阅读 文学名著。名著阅读需要积累大量的人物形象,这要靠我们平时的阅读积累。积累的方式主 要是摘抄和理解分析。 回答本题,首先要了解《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该书以中国 70 年代中期到 80 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 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 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 道路。 - 24 - 其次,要了解里边的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 孙少平给人第一印象是很普通很淳朴,与学而不厌的农民子弟并无差别。但是,随着故事的 发展,孙少平经历了身份的不同转变,经历了人生和爱情的选择,也经历了社会生活的重重 考验,我们不禁会为这个农民家的二小子在精神上拥有无比丰厚的财富和追求真正理想的执 着而赞叹。 孙少安是一个集农民,暴发户,好丈夫,孝儿子,慈大哥等多重形象的人物,塑造了他坚韧 不拨,性格沉稳,心地善良,遇事有主见的男子汉形象。 田晓霞,《平凡的世界》中的女主角,地委书记田福军的女儿,一个活泼开朗、美丽大方的大 学生。她才华出众,富于激情,遇事有主见做事积极主动,待人大方得体,丝毫没有高干子 弟的飞扬跋扈。 除了以上提供的主要人物外,其他的人物,只要言之成理,从中发现正能量,同时来阐释歌 德的“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这句话的哲理即可。 【点睛】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以下方面的 内容: 1、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等。 2、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等。 3、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 4、作品的大致主旨。 以上 1、3 点,从当前名著阅读的考题来看最为重要。 四、作文(60 分) 24.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潮流,通常指社会变动或发展的趋势。其实,处处都有潮流,比如服饰打扮、言行举止、 思想观念……面对潮流,有人引领,有人顺应,有人漠视……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样的看法、感悟?请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说“潮流” “潮”是潮流,是时代的热点和主流,如今的社会中有很多种潮流,好的潮流可以帮助 社会更好的发展,同时弘扬传统文化,我们为什么要跟随潮流呢?潮流是一种趋势,潮流是 - 25 - 一种发展的方向,如果将传统文化和优秀的社会价值观是非观安放在潮流当中,将会有更多 人了解到传统文化并学习。 如果说社会是一条河,那么好的潮流就像是一股清澈的泉水,活水让这条河奔腾起来, 重新富有生命力,而没有了潮流的社会就会发展的相对缓慢,如死水一般。潮流可以使社会 的河流奔涌起来,但是好的潮流可以使大河充满生机,坏的潮流却能让大河决堤。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潮”呢?我认为,对于潮流的主导或发起者,应当合理的把控潮流, 不忘初心,例如北京老字号布鞋举行的潮鞋快闪,展出了 100 多双时尚布鞋,这样的“潮” 将传统的布鞋技艺和现代化的元素图案相结合,一方面使老北京布鞋工艺得到展现,又使大 众更加关注传统文化和工艺,这样的做法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内核儿,又合理创新,让传统 文化以新颖不俗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这样主导潮流,可以使文化内涵以现代的方式与大 众更加接近,一边传承传统,一边推陈出新。 每一个个体都是受众,潮流是宏大的,快速前进的,我们每个人都应理性思考,不人云 亦云,盲目跟风,而被潮流裹挟。近年来国内出现“望子成龙潮”。很多父母不惜花重金将 低龄子女送出国外读书,但其中有多少人是真正为孩子分析利弊后决定的呢,国外教育资源 可能比国内优秀,但低龄的孩子在国外没有父母的指导,自己的是非分辨能力差。同时作为 中国人,是国际化教育更重要,还是学习本国语言中华文化更重要?这些都是必须思考的问 题。不应当因出国热潮就忽略这些问题,盲目跟风,知道潮流好,却不知道好在哪里,缺少 自己的理性分析和自己的主见,就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综上所述,“潮”有利于社会发展,好的潮流推动文化的创新与传承。而潮的推动者, 应当明确推动的目的,并持有正确的价值观,不忘初心。潮的受众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性 认识,这样才能合理的参与“潮”,而不是被动的被“潮”裹挟。如今传统文化的潮流当中, 我们应当去多了解传统文化,而不光仅仅看一个热闹。了解文化热潮的核心,才能让我们有 意义的参与潮流。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要求考生对材料所述事件发表看法。本材料的关键词是“潮 流”,根据定义理解为它是一种社会现象,特点是在某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引领了社 会而形成一种风气。所以,针对这种情况,要求亮明自己的态度。学生可以选择:一,引领 的角度,因为我们可以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只有创新,社会才能发展,只有引领,社 - 26 - 会才能进步;二,顺应的角度,因为“潮流”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是先进的,是时尚的,是 技术含量高的,我们只有顺应潮流,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我们要做一个追赶潮流的人。 潮流”涉及当代青年的精神层面。当今社会,各种人生观、价值观并行,何为“潮流”?要写 好本文,考生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拓宽生活的空间与文化的视野。考生应当独具慧 眼,树立大语文观,找到一个独特的切入点。“潮流”一文应当大题小做,从较小的切入点 入手较容易完成。 立意: “潮流”是一种力量、一种态度 “潮流”是一种时尚、一种文化、一种思想 “潮流”的本质永远是真的,美好的 乐观的追求生命价值是“潮流”的真谛 素材: 1.有一种人,他们没有朝九晚五的工作时,不必纠缠于升职加薪跳槽,不打卡、不考勤,全 年无休却又全年无任务。以炫耀的方式生活,以玩命的状态工作,看似“不务正业”却又令 人望尘莫及。是运动员,是轮滑爱好者,是艺术家,是潮流引导者,更是生活家。 2. 跟上时代的步伐是现在能享受好生活的关键所在,卖菜的都用支付宝了,如果你去购买, 掏出一堆零头儿,旁边的人也一定会以奇怪的眼光看着你,因为你已经属于过去了,跟不上 时代是可怕的。虽然改变不一定都是好事,但一成不变一定是坏事,拿“大哥大”行业举例, 为什么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卖不出去了?因为他们都跟不上时代了,大家都在用大屏,你却用 按键按来按去,不是太另类了?跟上时代,别太怀念过去的东西,否则活在过去终究会被时 代淘汰。 3. 潮流是指反映一定政治,经济形态的体现着某种发展趋向的文化存在形式,潮流是具有重 要影响力的特定阶级的价值展现,它常常表现为一个时代或者其流行于青年群众的符号和服 饰,以此标新立异引人注目,因此它具有崭新性前沿性活跃性的特征,是运动于社会肌体之 中的一股新鲜血液。 层次结构: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潮流是一种趋势,潮流是一种发展的方向。然后侧重点落脚在将传统文 化和优秀的社会价值观是非观安放在潮流当,是一种正确的做法。接下来,使用了比喻的修 辞手法,生动形象。之后采取设问的方式,回答了我们应当如何“潮”。回答的方式是采取 了例证法和正反对比论证方法。北京老字号布鞋举行的潮鞋快闪,和当今家长送低龄孩子去 - 27 - 国外读书是例证法,增强了说服力。同时又是一正一反,使问题得到深刻的分析。最后呼吁 我们要在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参与到潮流当中。文章整体观点鲜明,条理清晰,有理有 据。 【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 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 示的中心来写作。 -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