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7.50 KB
  • 2021-06-09 发布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达州市普通高中2020届第二次诊断性测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年以来的新诗创作,延续了诗歌的内在精神气质,创造了诗歌艺术的新天地。但是当下的一些新诗沉溺于个人狭窄的情感世界,沦为自娱自乐的无聊消遣与文字游戏,已经丧失了诗歌的本体性功能,放逐了诗歌的价值引领角色,而偏离现实与“艺术塌方”是当下诗歌创作的两个症结。‎ 众多网络写手、诗人和编辑在书斋里凭借智力炮制的泛化诗作,从本质上讲就是在公开地误读与歪曲现实,它们对现实的本质偏离也更为可怕。互联网的便捷和传播渠道的多元,成全了一批以“好玩儿”和盈利为目的的写手。他们没有生命的感动,没有思想的触发,更没有灵魂的投入,完全靠知识和书本代替生活体验,无中生有地“硬写"。基于功成名就后的匠气,多年训练打磨的技巧以及一点点小聪明,他们也可以把诗歌写得四平八稳,老到娴熟,但就是缺少生机和创造性,充其量只是一种技术的博弃,成为玩意儿十足的形式飘移和灵魂的随意漫游。毫不走心或“为赋新诗”的发生机制,注定了这些诗歌与现实之间有着说不清的隔膜,是对生活和生命本质更深层的偏离。‎ 与偏离现实相伴生的,是表现现实过程中出现了因技术滞后造成的“艺术塌方”。大量以现实作为诗情、诗思资源的作品,缺少深厚的文化内涵,缺乏必要的超越意识,没有接通更为博大、智慧的精神情怀,更难上升到审美的层次,有些诗人把流露真情实感视为诗歌的最高旨归,这无形中将诗歌降格为无难度写作。他们的作品手法单调、滞后,无法准确传达出繁复、微妙、生动的现实世界,也耐不住读者的咀嚼,滋味寡淡。如果说偏离现实本质的诗人没找准有价值的“现实”,而这些诗人面对好端端的现实却表现不到位、不恰切。他们操持着过于传统的技巧,这在当下现实面前,显得老套和无力。‎ 目前,新世纪诗歌与现实关系的重建方向明确,为优秀诗人和经典作品的孕育创造了可能,也拉近了诗歌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但是目前诗人们在这条路上走得还不够稳健,关键性的现实在诗歌作品中被“遗漏,被捕捉到的现实又表现孱弱,波澜壮阔的时代进程没得到全面深刻的反映,这种与现实贴近明显不足的问题值得正视。‎ - 28 -‎ 诗人应该明白,介入现实的方式要合理,要注意与时俱进的思想提升和艺术建构,与现实之间保持一种出入俱佳、虚实有度的平衡状态,诗人们宜淡化取巧、炒作的“诗外功夫”,从各种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诗会,诗养,诗节中撤出,专心提升自己的修养,致力于生活的沉潜,用心打磨作品,学会有效地与现实“对话”,把接地气、说人话、写好诗作为毕生的追求。‎ ‎(摘编自《当下诗歌创作的症结》)‎ ‎1.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泛化诗作是凭借智力炮制出来的,严重偏离了现实,其实就是公开地误读与歪曲了现实。‎ B. 诗人毫不走心,说不清诗歌与现实之间的隔膜,这是对生活和生命本质更深层的偏离。‎ C. 文化内涵不够,超越意识缺乏,博大智慧的精神情怀没有接通,作品更难上升到审美层次。‎ D. 诗歌与现实贴近明显不足,诗人们在诗歌与现实关系重建的路上走得还不够稳健,值得正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对当下诗歌创作的不良倾向和影响找到了两个症结,并作了辩证的分析和委婉的评价。‎ B. 文章对当下诗歌创作的两个症结没有孤立地论证,而是相互印证:采用并列方式,条分缕析。‎ C. 文章针对当下诗歌创作出现的问题,侧重于理论论证,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D. 文章末段提出了诗歌创作的正确方向,应该合理介入现实,淡化取巧、炒作的“诗外功夫”。‎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下的一些新诗自娱自乐无聊消遣,沦为文字游戏,故而丧失了诗歌的本体性功能和价值引领。‎ B. 那些依靠功成名就后的匠气、技巧和小聪明的写手,虽然把诗歌写得老到娴熟,但诗歌缺少生机和创造性。‎ C. 有些诗人偏离现实不讲究艺术技巧,把流露真情实感视为诗歌的最高旨归,降低了诗歌的写作难度。‎ D. 诗人只要专心提升自身修养,潜心关注生活,用心打磨作品,有效地与现实“对话”,就能写出好诗。‎ ‎【答案】1. B 2. A 3. B - 28 -‎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诗人毫不走心,说不清诗歌与现实之间的隔膜,这是对生活和生命本质更深层的偏离”说法错误,原文表述为,“毫不走心或‘为赋新诗’的发生机制,注定了这些诗歌与现实之间有着说不清的隔膜,是对生活和生命本质更深层的偏离”,可见,选项曲解文意,并不是“诗人……说不清……”,而是“毫不走心或‘为赋新诗’的发生机制,注定了这些诗歌与现实之间有着说不清的隔膜”。‎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并作了辩证的分析和委婉的评价”说法错误,由原文“他们没有生命的感动,没有思想的触发,更没有灵魂的投入,完全靠知识和书本代替生活体验,无中生有地‘硬写’”“他们的作品手法单调、滞后,无法准确传达出繁复、微妙、生动的现实世界”等话语可以看出,选项是无中生有,作者完全不是委婉的评价,而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下诗歌创作的两个症结所造成的后果。‎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项,“当下的一些新诗自娱自乐无聊消遣,沦为文字游戏,故而丧失了诗歌的本体性功能和价值引领”因果不当,“但是当下的一些新诗沉溺于个人狭窄的情感世界,沦为自娱自乐的无聊消遣与文字游戏,已经丧失了诗歌的本体性功能,放逐了诗歌的价值引领角色”,由原文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丧失了诗歌的本体性功能和价值引领”最主要的原因是“当下的一些新诗沉溺于个人狭窄的情感世界”;‎ - 28 -‎ C 项,“有些诗人偏离现实不讲究艺术技巧”无中生有,原文表述为,“有些诗人把流露真情实感视为诗歌的最高旨归,这无形中将诗歌降格为无难度写作”,可见,原文并没有谈到“不讲究艺术技巧”;‎ D项,“诗人只要专心提升自身修养,潜心关注生活……就能写出好诗” 说法太绝对化,原文只是表述为“诗人们宜淡化取巧、炒作的‘诗外功夫’,从各种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诗会,诗养,诗节中撤出,专心提升自己的修养,致力于生活的沉潜,用心打磨作品,学会有效地与现实‘对话’,把接地气、说人话、写好诗作为毕生的追求”。‎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西医结合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促进了医学长足发展,也提高了各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中西医结合疗法就取得了明显效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西医结合治疗再次发挥作用。但也要看到,目前中医药抗病毒的基础与临床实证研究尚显不足,对其作用机理的独特性挖掘有待深入,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中西医优势互补的迫切性。‎ 中医药是在中国传统哲学孕育下产生的医学科学,虽然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但是古老的中医智慧仍然具有旺盛生命力,能够为我们攻克重大疾病提供宝贵的研究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强中西医结合,必须正确认识中西医并重这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工作方针,对中医药整体防治方案进行全面认识和有效论证。‎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节选)‎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继承和弘杨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保护人民健康,制定本法。‎ 第二条(略)‎ 第三条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作用。‎ - 28 -‎ 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继承和创断相结合,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国家鼓励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材料三]中医诊疗活动的非双刃性不仅表现为不会带来心理、伦理、社会、宗教等方面的问题,而且表现为诊疗活动的非环节性、非干预性。中医治疗活动的本质不是局部性、环节性的对抗、中断或征服,而是整体性、自然性的因势利导,是一种调节与平衡。因此,除非诊疗失误,中医的负面效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中医与西医治疗过程均有不良反应,然而,两者却有着本质区别。西药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负反应(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反应),这是西医治疗过程双刃性的表现,中药也有负反应,但由于中医对疾病以及药物的认识是整体性的,能够使治疗措施从整体上切合病情,避免西医治疗的局部性、环节性(盲目性),因而中药的负反应非常小,特别是通过整体性配伍,几乎可以降低到忽略不计的程度。中药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中药的毒性,然而作为天然药物,中药的毒性远较化学合成的西药低。‎ ‎(摘编自《博士论坛》)‎ ‎4. 下列对“中西医结合”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西医结合不仅促进了医学的长足发展,也提高了各种疾病的治疗效果。‎ B. 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国中西医结合疗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C. 我们可以通过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来促进中西医结合。‎ D. 从中医与西医的治疗过程来看,两者虽然均有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反应,然而却有本质区别。‎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中医药抗病毒的基础与临床实证的作用机理的独特性挖掘不够,因此应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中西医优势互补。‎ B. 中国传统哲学虽然孕育了中医药科学,但其生命力因为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不但没有衰减反而更加旺盛。‎ C.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是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保护人民健康。‎ - 28 -‎ D. 中医治疗活动的本质是整体性、自然性的因势利导,是-种调节与平衡,而不是局部性、环节性的对抗、中断或征服。‎ ‎6. 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依据和措施是什么?请根据材料概括。‎ ‎【答案】4. D 5. B ‎ ‎6. 依据:①中医智慧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思路;中西医结合事业取得了重大的成就;②中药通过整体性配伍,负反应非常小;中药的毒性远较化学合成的西药低,负面效应低。‎ 措施:①对中医药整体防治方案进行全面认识和有效论证;②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④加强中西医结合⑤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对‘中西医结合’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D 项,“从中医与西医的治疗过程来看,两者虽然均有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反应,然而却有本质区别”不符合题干要求,这不是说的“中西医结合”,是说的中西医的区别。‎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B项,“中国传统哲学虽然孕育了中医药科学,但其生命力因为时代在进步……”说法错误,原文表述为“中医药是在中国传统哲学孕育下产生的医学科学,虽然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但是古老的中医智慧仍然具有旺盛生命力,能够为我们攻克重大疾病提供宝贵的研究思路”,选项中“但其生命力……”中的“其”在原文中应指“中医药科学”,而不是指“中国传统哲学”,选项偷换概念。‎ 故选B。‎ ‎【6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第一,依据:由原文“中医药是在中国传统哲学孕育下产生的医学科学,虽然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但是古老的中医智慧仍然具有旺盛生命力,能够为我们攻克重大疾病提供宝贵的研究思路”可以看出,中医智慧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思路;由原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西医结合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促进了医学长足发展,也提高了各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中西医结合疗法就取得了明显效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西医结合治疗再次发挥作用”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事业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由原文“因而中药的负反应非常小,特别是通过整体性配伍,几乎可以降低到忽略不计的程度。中药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中药的毒性,然而作为天然药物,中药的毒性远较化学合成的西药低”可以看出,中药通过整体性配伍,负反应非常小;中药的毒性远较化学合成的西药低,负面效应低。‎ 第二,措施:由原文“加强中西医结合,必须正确认识中西医并重这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工作方针,对中医药整体防治方案进行全面认识和有效论证”可以得出,对中医药整体防治方案进行全面认识和有效论证;由原文“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继承和创断相结合,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可以得出,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由原文“国家鼓励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可以得出,加强中西医结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双人伞 江南的三月,细雨绵绵。喜欢在这样细雨的日子共倚窗前静赏风卷雨绵。更喜欢在烟雨蒙蒙中共撑雨伞感受诗意的浪漫,潇潇洒洒如一幅雅致飘逸的画卷。朦胧依旧,思绪飘飞。‎ 每当细雨飘飘洒洒,走在街上,行人之间隔着一道雨帘,仿佛各自坐在“的士”里一般,互不相干。这时,不再是各人头上一片天,而是每人头上一顶伞。‎ 雨天,我和妻喜欢外出,总爱共撑一把伞。伞下的世界,成了道道地地的“两人世界”。漫步在雨中,不论走到哪里,我们总是在同一把伞下。‎ 我们买过各种各样的伞,总觉得不满意,因为通常的伞,只是单人伞,在雨中两人共撑,要么妻湿了前襟,要么我湿了后背。我曾开玩笑地对妻说,最好买一项警察岗亭用的大伞!‎ - 28 -‎ 有一天,我和妻逛百货店,忽地见到一种从未见过的新伞:那伞虽说也是折叠伞,却有两个顶,一撑开来,伞面是椭圆形的!这伞,比通常的伞大了约莫三分之……‎ ‎“这是双人伞,杭州生产的产品。”看到我和妻细细地观看那新奇的伞,售货小姐就走过来介绍道:‎ ‎“买一把!”我和妻异口同声道。‎ 从此,每逢雨天,我和妻总是同撑这把双人伞外出。这把双人伞,伞面上红黑方格,典雅大方,伞下,我和妻娓娓而谈,把风雨置于度外,很多人透过雨帘投来惊诧的目光,咦,这把伞怎么格外大?怎么是椭圆的?这时,我们感到分外的自豪。‎ 有一回,风雨大作,黄豆般的雨滴落在汽车顶上,溅起一层密密的乳白色的水雾。行人用双手紧握伞柄,缩着头,靠边走,我们却撑着那把结结实实的双人伞,坦坦荡荡地信步雨中,偷闲观赏着急雨中的街景,头顶上伞布的蓬蓬声和脚下流水的哗哗声汇成一支骤雨交响乐……‎ 自从有了这把双人伞,我们在雨中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伞随人移,不论是迅雷猛雨,还是如丝微雨,我们走到哪里,在伞下,永远都无雨。这伞,是一把“保护伞”,是一把“安全伞”。‎ 回到家中,收起双人伞,透过窗玻璃上的水幕,望着倾盆而下的滂沱大雨,我不由得记起唐朝杜牧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此情此景,却忽地使我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仿佛我的家,是一把永远张开的硕大无比的双人伞!正是在这把双人伞下,任凭窗外黑云翻墨,白雨跳珠,这里却是我和妻安安静静的“两人世界”。‎ 我和妻,成了秤秆和秤锤似的不相离。每日同进同出,就连到附近小店里买点什么,也喜欢两人同去。我原本外出时骑自行车,而妻则不会骑车。为了保持与妻“同步”,我已经很久没有骑车了……‎ 我和妻已经走过金婚——结婚50周年,也算是“老夫老妻”了。最初,我们建立小家庭时,是一个“两人世界”。在人生的春天,那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两人世界”,我们忙于建设小家庭。有了两个儿子之后,“两人世界”不复存在,想不到,如今我们步入人生的秋天,随着两个儿子外迁,我们在上海的家再度变成“两人世界”。这时,我们倍觉那“世界”的另一半是何等的珍贵。我和妻真可以用“相依为命”四个字来形容。‎ - 28 -‎ 每天,当我用电脑写作时,妻一有空,就来帮我打一阵。我笑称这是“男女双打”。每天,当我和妻结束“双打”,在夕阳下散步。形影不离的我俩,仿佛依然同撑一把无形的双人伞似的。每当我听见“我想有个家,一个不大的地方”的歌声时,心中就有一种自豪感:因为我有一个家,一个温暖的家。‎ 家是我心中的绿洲。伞下的世界,是春风永驻的世界。‎ 曾经,我去美国探望小儿子。自然,我和妻同行。去美国,小儿子是“有车阶级”,我们也就用不着带伞。‎ 回国之后,妻却找不到那把双人伞——她太珍爱那把伞,藏在壁橱深处,藏得太好了,反而找不到了。‎ 望着妻依然若失的神态,我说:“不要紧,再去买一把就是了。”‎ 我和她又去那家百贸商店。可是,居然连那家百货商店都无从导觅!很遗憾,我们竟然再也买不到双人伞。‎ 不知哪住先哲说过这么一句话:“失去了的时候,方知拥有的珍贵。”‎ 事情富有戏剧性:天冷了,要用电火锅了。要在壁橱里寻找电火锅,我打着手电筒在一侧帮忙。找呀,找呀,忽地在雪亮的电筒光柱中,闪过一团红黑相间的东西,那不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双人伞吗?真可谓“得来全不费功夫”!‎ 于是,在阴霾清冷的冬雨中,我和妻又撑开了那把失而复得的双人伞。‎ 两中,我们又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流动的“天”。伞下,是一个小小的温馨的“两人世界”……‎ ‎(改编自叶永烈(《双人伞》)‎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和妻子间的感情就如一柄“双人伞”,走过人生岁月,共同抵御着风风雨雨,家就是一把“保护伞”“安全伞”。‎ B. 从人生的春天再到暮年的“两人世界”。“我”和妻“相依为命”。形影不离,生活虽温馨,但也流露出老无所依的遗憾。‎ C. 本文运用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全文语言通俗易懂,不乏幽默风趣,读来让人倍感亲切。‎ D. 本文通过写“我”和妻买“伞”、撑“伞”、失“伞”而复得,从细微处表现出夫妻俩五十年琴瑟和谐的幸福生活。‎ ‎8. 请根据文本,探析“家是我心中的绿洲。伞下的世界,是春风永驻的世界”这句话的含义和妙处。‎ ‎9. 本文以“双人伞”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探析。‎ - 28 -‎ ‎【答案】7. B 8. 含义:温暖的家、幸福的“两人世界”就像绿洲一样给了我希望和幸福。家是一把“保护伞”“安全伞”,“我”和妻子在“伞”下琴瑟和谐、相濡以沫的幸福生活就是“春风永驻的世界”。妙处:这句话用了比喻手法,“家是我心中的绿洲”把家比作绿洲,“春风永驻的世界”把幸福的家庭生活比作春风,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家给予了我们希望和幸福。 ‎ ‎9. ①交待文章的写作对象。②“双人伞”是文章的行文线索,贯穿全文。③标题用了双关修辞,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双人伞”既是指一把红黑方格的雨伞,又是指“我”和妻相濡以沫的“两人世界”。④暗示文章主旨,“双人”暗示着“我”和妻子幸福的“两人世界”。“双人伞”“我”和妻共同撑开,并肩承担,不离不弃。‎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但也流露出老无所依的遗憾”说法错误,原文表述为“在人生的春天,那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两人世界’,我们忙于建设小家庭。有了两个儿子之后,‘两人世界’不复存在,想不到,如今我们步入人生的秋天,随着两个儿子外迁,我们在上海的家再度变成‘两人世界’”,可见,原文没有表现“我”的老无所依的遗憾,而是反复在抒发“我”和妻的“两人世界”的温馨。‎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句子题一般要先明确手法,很多时候主要是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答题时先弄清句子的含义,然后辨析手法,最后挖掘句子内部是否隐藏着作者的情感。‎ - 28 -‎ 第一,要明确句子的含义。先理解“家是我心中的绿洲”,“我们在上海的家再度变成‘两人世界’。这时,我们倍觉那‘世界’的另一半是何等的珍贵。我和妻真可以用‘相依为命’四个字来形容”“心中就有一种自豪感:因为我有一个家,一个温暖的家”,由文中的这些话语可以看出,家是“两人世界”,给人温暖、幸福,正如“绿洲”一般给人绿色和希望;然后理解“伞下的世界,是春风永驻的世界”,“伞随人移,不论是迅雷猛雨,还是如丝微雨,我们走到哪里,在伞下,永远都无雨。这伞,是一把‘保护伞’,是一把‘安全伞’” ,由文中的这些话语可以看出,家是一把“保护伞”“安全伞”,“我”和妻子在“伞”下的幸福生活就是“春风永驻的世界”。‎ 第二,分析妙处。“家是我心中的绿洲”“伞下的世界,是春风永驻的世界”是两个比喻句,把“家”比喻成“绿洲”,形象地写出“家”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希望;把“伞下的世界”比喻成“春风永驻的世界”,“伞下的世界”其实就是“我”和妻的幸福家庭生活,这个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写出“我”和妻的幸福家庭生活就如有着春风吹拂一样温暖。‎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的对象是小说的标题。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如下:先由表及里理解标题的含义,然后从形象、情节、主旨等方面分析作用。如本题问的是“本文以‘双人伞’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探析”,如果文中有含有标题的句子,那就先找出所有含有“双人伞”的句子,分析“双人伞”的含义,接着从写作手法、表达效果、人物形象、文章主旨等角度来挖掘标题的作用。‎ 第一,分析“双人伞”的含义。“这把双人伞,伞面上红黑方格,典雅大方”“正是在这把双人伞下,任凭窗外黑云翻墨,白雨跳珠,这里却是我和妻安安静静的‘两人世界’”,可见,标题“双人伞”采用了双关修辞,“双人伞”既是指一把红黑方格的雨伞,又是指“我”和妻相濡以沫的“两人世界”;‎ 第二,从表达效果上来看,以“双人伞”为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让读者心中产生疑惑,“怎么会有双人伞呢”。‎ 第三,由文中“‘这是双人伞,杭州生产的产品’”“回到家中,收起双人伞”“我们竟然再也买不到双人伞”“我和妻又撑开了那把失而复得的双人伞”这些话语可以看出,标题“双人伞”既交待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又是文章的行文线索,贯穿全文。‎ 第四,从表达主旨上来看,“两中,我们又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流动的‘天’。伞下,是一个小小的温馨的‘两人世界’”,“双人”暗示着“我”和妻子幸福的“两人世界”。“双人伞”“我”和妻共同撑开,并肩承担,不离不弃。‎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师鲁传 - 28 -‎ 赵师鲁,字希颜,霸州文安县人,父趾,秘书少监,赠礼部尚书。师鲁为人风采端庄,在太学,力学如寒士。延祐初,为兴文署丞。五年,迁将院照磨。七年,辟为御史台掾,后补中书省掾,于朝廷典章故事,律令文法,无不练习。临事明敏果断,执政奇之,及典铨选,平允无私,人无不服。擢工部主事,迁中书省检校官,成著能名。泰定中,拜监察御史。时大礼未举,师鲁言:“天子亲祠郊庙,所以通精诚,迓福釐,生添民,阜万物,百王不易之礼也。宜鉴成宪,讲求故事,对越以格纯嘏。”帝嘉纳焉。元夕,今出禁中,命有司张灯山为乐。师鲁上言:“燕安息情,肇荒淫之基;奇巧珍玩,发奢侈之端。观灯事虽微,而纵耳目之欲,则上累日月之明”疏闻,遽命罢之,赐师鲁酒一上尊,且命御史大夫传旨,以嘉忠直。是时,宰相倒刺沙密专命令,不使中外预知,师鲁又上言:“古之人君将有言也必先虑之于心咨之于众决之于故老大臣然后断然行之涣若汗不可反未有独出柄臣之意不咨众谋者也。”不报。倒剌沙虽刚狠,亦服其敢言。有朝士年未及致仕,其子请预荫其官,而执政者为之地,师鲁驳其非,事遂止,迁枢密院都事,改本院经历。致和初,升奉政大夫、参议枢密院事。天历中,迁枢密院判官,改兵部侍郎。丁父忧,特旨起为同金枢密院事,师鲁固辞不就。服除,复为枢密判官,持节治四川军马,谕上威德,大阅于郊。宽简有法,士卒怀其恩信。未几,迁中顺大夫、刑部侍郎,枢密院复奏为其院判官。久之,出为河间路转运盐使,除害兴利,法度修饬,绝巡察之奸,省州县厨传赠遗之费,灶户商人,无不使之,岁课遂大增。暇日,又割己体,率僚吏新孔子庙,命吏往江右制雅乐,聘工师,春秋释奠,士论称之。师鲁由从官久典金谷,每郁郁不乐,疾笃,弃官归京师,至元三年九月卒,年五十有三。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天水郡侯,谥文清。‎ ‎(节选自《元史·赵师鲁传》)‎ ‎10.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之人君/将有言也/必先虑之于心/咨之于众/决之于故老大臣/然后断然行之涣/若汗不可反/未有独出柄臣之意/不咨众谋者也/‎ B. 古之人君/将有言也/必先虑之于心/咨之于众/决之于故老大臣/然后断然行之/涣若汗不可反/未有独出柄臣之意/不咨众谋者也/‎ C. 古之人君/将有言也/必先虑之于心/咨之于众/决之于故老大臣然/后断然行之/涣若汗不可反/未有独出柄臣之意/不咨众谋者也/‎ D. 古之人君/将有言也/必先虑之于心/咨之于众/决之于故老大臣然后/断然行之/涣若汗不可反/未有独出柄臣之意/不咨众谋者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8 -‎ A. 寒士指出身低微的读书人,泛指天下贫穷的百姓。“士”是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指士族、士大夫。‎ B. 中书省是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之名,是封建政权执政的中枢部门。汉朝开始设置,曹魏改称中书监,晋朝后称中书省。‎ C. 致仕是指古代的官员因年龄大把官职还给皇帝,也可以将“致仕”理解为官员退休。与古代官吏的“乞骸骨”意思一样。‎ D. 江右是江西省的别称。古时地理上以西为右,江西因此得名: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师鲁举止端庄,学习勤奋。在太学学习期间,他和寒门学士一样努力,他对朝廷的典章旧例、律令文法,非常熟悉。‎ B. 赵师鲁忠诚直率,敢于进课。他认为:安逸和懒惰,是酿成荒淫的根由:奇巧和珍玩,是引发奢侈的祸端。‎ C. 赵师鲁反对权相,不留情面。宰相儿子想凭借父亲的功劳预先得到官位,师鲁驳斥这种做法不对,此事于是被制止。‎ D. 赵师鲁除害兴利,整治法度。他杜绝巡察的腐败,免除州县宴请迎送馈赠的费用,盐户和商人,无不认为便利快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临事明敏果断,执政奇之。及典铨选,平允无私,人无不服。‎ ‎(2)持节治四川军马,谕上威德,大阅于郊。宽简有法,士卒怀其恩信。‎ ‎【答案】10. B 11. C 12. C ‎ ‎13. (1)(赵师鲁)处理事情聪明机敏坚决果断,执政的大臣对他很赏识。等到他负责考察推选工作时,考评公平适当,没有私心,没有人不信服他。‎ ‎(2)(赵师鲁)带着传达命令的符节去治理四川军马,宣扬皇上的威德,在郊外举行盛大的阅兵。处理事情宽容简便又有法度,士兵们都感怀他的恩德信义。‎ ‎【解析】‎ ‎【10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第一,“虑之于心”“咨之于众”“决之于故老大臣”是三个句式相当的句子,所以,在“于心”“于众”“于故老大臣”之间应断开,排除C、D选项;‎ 第二,“然后断然行之”,“行之”,动词和宾语都有,句子完整,“涣”,动词,散,意译为“流出”;所以,“涣”不应紧跟在“行之”后,此处应断开,所以排除A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与古代官吏的‘乞骸骨’意思一样”说法错误,“致仕”是指古代官员的正常退休,皇帝一般会同意;“乞骸骨”是指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皇帝很有可能不同意。‎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与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的地方。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宰相儿子想凭借父亲的功劳预先得到官位”说法错误;原文表述为“有朝士年未及致仕,其子请预荫其官,而执政者为之地,师鲁驳其非,事遂止”,有一位朝士还未到退休的年龄,他的儿子请求预先荫庇官职,而执政宰臣为他请求封地,师鲁驳斥这种做法不对,此事于是被制止。可见,“宰相儿子”错误,张冠李戴。‎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要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不能翻译的助词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 28 -‎ ‎(1)中,“临事”,处理事情;“奇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奇;“及”,等到;“典”,掌管,负责;“铨选”,考察推选;‎ ‎(2)中,“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此处可译为“带着传达命令的符节”;“谕”,宣扬,告诉;“大阅于郊”,状语后置句,调整后语序为“于郊大阅”,在郊外举行盛大的阅兵。‎ ‎【点睛】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要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即“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赵师鲁字希颜,是霸州郡文安县人。父亲名叫赵趾,官至秘书少监,追赠礼部尚书。赵师鲁仪表庄重举止大方,在太学学习,如同寒门学士一样努力。延祐初年,担任兴文署丞。延祐五年,他被提拔担任将院照磨。延祐七年,被征召做御史台属官,后来补任中书省属官,对朝廷的典章旧例、律令文法,无不通晓熟悉。处理事情聪明机敏坚决果断,执政的大臣对他很赏识。等到他负责考察推选时,公平适当,没有私心,没有人不信服他。被提升为工部主事,升迁中书省检校官,都因才能显著而闻名。泰定年间,拜任监察御史。此时还没有举行过祭祀大礼,赵师鲁上奏说:“天子亲自到郊庙举行祭祀,是为了通达精诚,迎接福泽,以求保祐黎民百姓得 到生存,使万物丰盛,这是历代君王奉行不变的礼仪。如今应当借鉴过去的法令,遵循旧例,用相配的举动来祈求幸福。”皇帝赞许 并采纳了他的建议。元宵之夜,从宫中传出命令,命令有关部门布置灯会取乐。赵师鲁上奏:“安逸懒惰,是酿成荒淫的根由;奇巧珍玩,是引发奢侈的祸端。观灯之事虽然小,但是如果放纵耳目的欲望,对上而言就会影响皇帝皇后的英明。”皇帝阅完奏章后,立刻下令停止举行灯会,赏赐给师鲁一樽御酒,并且命令御史大夫传达旨意,用来表彰赵师鲁忠义耿直的品德。此时,宰相倒剌沙秘密地专权独管皇帝的命令,不让朝廷内外大臣预先知道,师鲁又上奏说:“古代的君王,如果有命令将要发布,必须首先在心中考虑成熟,与相关臣子商议,由故老大臣作出决定,然后再果断地施行它,如同汗水流出而不能返回一般;未有独自出于权臣的意愿而不同隶臣 - 28 -‎ ‎ 商议谋划的。”他的奏书没有得到批复。倒剌沙虽然为人蛮横狠辣,也佩服师鲁敢于直言。有一位朝士还未到退休的年龄,他的儿子请求預先荫庇官职,而执政宰臣为他请求封地,师鲁驳斥这种做法不对,此事于是被制止。(天历年间),赵师鲁升任枢密院都事,改任本院经历。致和初年,升任奉政大夫和参议枢密院事。天历中期,又升任为枢密院判官,后改任兵部侍郎。因父亲去世守丧在家, 皇上特别下旨启用他做同佥枢密院事,赵师鲁坚决推辞不就任。服孝期结束后,又担任枢密判官,带着符节去治理四川军队,宣扬皇上的威德,在郊外举行盛大的阅兵,处理事情宽容简便又有法度,士兵们都感念他的恩德信义。不久,升任中顺大夫、刑部侍郎,枢密院又奏请任用他做枢密院判官。过了很久,出京外任河间路转运盐使,除害兴利,修整法度,杜绝巡察的腐败,免除州县宴请迎送馈赠的费用,盐户和商人,无不认为便利快捷,每年所征收的税银于是大幅度地增加。闲暇之时,又拿出自己的俸禄,率領其僚属幕吏重新修缮孔子庙,命令官吏到江西一带去定制雅乐,聘请乐师,每逢春秋两季举行祭奠,因此得到读书人的称赞。师鲁由皇帝侍从之官,长时间外任管钱粮的官员,所以常常郁郁不乐,病重时,弃官回归京师,于至元三年九月去世,终年五十三岁。追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天水郡侯,谥号文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①‎ 张九齡 孤鸿海上来,池潢②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③。‎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注]①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诗人在贬官荆州期间作《感遇》诗12首,此处所选为第四首。②池潢:池溏,这里引申为护城河,借指皇室。③三珠树:出自《山海经:海外南经》,指古代传说中的珍木。‎ ‎14.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中孤鸿是自喻,双翠鸟则指在朝中窃据高位的奸臣。全诗以孤鸿的语气,抒发了诗人在官场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悲愤情怀。‎ B. 前两句写经历过大海上惊涛骇浪的孤鸿,对潢池却不敢眷顾:然后借孤鸿所见,描写双翠鸟盛气凌人、得意忘形的神态。‎ C. 最后两句,孤鸿自己决心高举苍其,翱翔云中,让那些“弋者”的险恶用心无法实现,从而表现了诗人的孤高超逸。‎ - 28 -‎ D. 杜甫《春望》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著兴衰感慨,表达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全诗格律严整,与该诗在体裁和情感上都不相同。‎ ‎15. 古人评论:“九龄才思敏捷,诗意超逸。”请你简要分析这首诗前四句的表达技巧。‎ ‎【答案】14. A 15. ①托物言志:本诗借“鸿雁”的孤独诉说自己不公正的政治遭遇,借孤鸿高举苍冥、翱翔云中表现出他超逸的情怀。②对比:通过一独一双,一大一小的孤鸿和翠鸟的对比,写出了孤鸿的失意和翠鸟的得意。③比喻:诗人以孤鸿自喻,双翠鸟喻指在朝中窃据高位的权臣奸相,使诗歌显得生动形象。④用典:“三珠树”是指古代传说中的珍木,这里用来指朝堂,使诗歌显得委婉含蓄。‎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A项,“全诗以孤鸿的语气,抒发了诗人在官场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悲愤情怀”说法错误,此诗诗人以“孤鸿”自喻,抒发的是自己高逸的情怀,没有悲愤。特别是“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这两句,站在珍贵之木的高处啊,难道不怕猎人的金弹丸?诗人假托孤鸿的嘴,以温厚的口气,对他的政敌提出了诚恳的劝告。不愤怒,也不幸灾乐祸。‎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以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这首诗前四句的表达技巧。结合诗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修辞手法一定要答出来,同时,诗人通过表述技巧所要抒发的情感也要分析。‎ 第一,“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采用对比的手法,经历过大海上的惊涛骇浪的孤鸿,对一条小小的护城河却不敢顾;一双小小的翡翠鸟却竟在珍贵的三珠树上营巢,高高在上。“孤”和“双”对比,大“鸿”和小“鸟”对比,生动形象写出孤鸿的失意和翠鸟的得意。另外,“孤鸿海上来”,诗人以孤鸿与大海对比,沧海浩大,鸿雁孤小,相形之下,更突出它的孤单寥落。‎ - 28 -‎ 第二,“孤鸿海上来”“侧见双翠鸟”,这是一首寓言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李林甫、牛仙客执政后,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时所写。诗人采用比喻的手法,以“孤鸿”自喻,以“双翠鸟”喻指在朝中窃据高位的权臣奸相,使诗歌显得生动形象,也隐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第三,“巢在三珠树”,诗歌注释中有,“三珠树”,出自《山海经:海外南经》,“三株树在厌火国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 “三珠树”指古代传说中的珍木,这里用来指朝堂,诗人采用用典的手法,使诗歌显得委婉含蓄,同时也生动形象地写出“双翠鸟”的得意之态。‎ 第四,“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孤傲的鸿雁自海上而来,对护城河不敢眷顾;侧目见到两只华丽的翠鸟,在华美的三珠树上栖息。“侧见”一词,一是说明“双翠鸟”盛气凌人,不可一世,让人侧目而视;二是说纵然“双翠鸟”气焰嚣张,但“孤鸿”对之却不屑正视;诗人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鸿雁”来诉说自己不公正的政治遭遇,借孤鸿在海上翱翔来表现出他超逸的情怀。‎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醉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作者运用反问表达不同志趣的人不能相安共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表达即使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演奏前调弦试音初显技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俶尔远逝 (2). 往来翕忽 (3). 夫孰异道而相安 (4).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5). 转轴拨弦三两声 (6). 未成曲调先有情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俶、逝、翕、孰、轴、拨弦。‎ - 28 -‎ ‎【点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出自课内所学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的笔墨纸砚、蜀绣和古法制作的苏式鲜肉月饼、桂花酒款款走来,简直 。这些流传于千年历史之中的技艺,在李子柒的镜头下变幻多姿,令人叹为观止,它们 着岁月的打磨和一代代人的匠心,我们必须传承好并推动它们走出去。通过镜头她展示了精巧的传统技艺,虽然当下普通人距离比较遥远,但我们依然能看到中国传统“出世”的价值追求和审美取向的“清隽”。读懂这些内涵,方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当然,那些 让一个视频博主来承担“文化输出”重任的声音,听起来不仅有点苛责,也不现实。然而,中华文化是一条澎湃向前的大河,不同的河段都有着丰富内涵和不同面向,既有五千年文明积淀的肥沃土壤,也有现代化发展带来的 的景象。( )。客观地讲,当前我国在国际传播能力上还存在一些短板,文化走出去的方式还相对单一迫切需要发挥多种力量,实现多点开花、多路进发,也迫切需要更多打动人心的优质作品,让传统文化借助新兴传播手段焕发光彩、赢得世界掌声。‎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美不胜收 滋润 企图 日积月累 B. 美轮美奂 滋润 试图 日新月异 C. 美不胜收 浸润 试图 日新月异 D. 美轮美奂 浸润 企图 日积月累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要用符合现代人审美取向的方式进行,需要尊重传播规律,把这样一个博大精深而复杂多样的中国故事讲好,并不容易 B. 要用符合现代人审美取向的方式进行,并不容易,把这样一个博大精深而复杂多样的中国故事讲好,需要尊重传播规律 C.‎ - 28 -‎ ‎ 把这样一个博大精深而复杂多样的中国故事讲好,要用符合现代人审美取向的方式进行,需要尊重传播规律,并不容易 D. 把这样一个博大精深而复杂多样的中国故事讲好,并不容易,需要尊重传播规律,要用符合现代人审美取向的方式进行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虽然当下普通人距离她比较遥远,通过镜头展示传统技艺精巧,但我们依然能看到中国传统“清隽”的取向审美和“出世”的追求价值。‎ B. 通过镜头她展示的精巧传统技艺,虽然距离当下普通人比较遥远,但我们依然能看到中国传统“清隽”的审美取向和“出世”的价值追求。‎ C. 通过镜头她展示了精巧传统技艺,虽然距离当下普通人比较遥远,但我们依然能看到中国传统审美取向的“清隽”和“出世”的价值追求。‎ D. 虽然当下普通人距离比较遥远,她通过镜头展示的传统技艺精巧,但我们依然能看到中国传统“清隽”的取向审美和“出世”的追求价值。‎ ‎【答案】17. C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看也看不过来。“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此处用来形容笔墨纸砚、蜀绣、苏式鲜肉月饼、桂花酒等,用“美不胜收”恰当;‎ 第二处,“滋润”指水分多,不干燥;增添水分,使不干燥;舒服。“浸润”指液体渐渐渗入,滋润;液体与固体接触时,液体附着在固体的表面上;医学上指由于细菌等侵入或由于外物刺激,机体的正常组织发生白细胞等的聚集。此处用来比喻技艺里包涵着时间和心血,用“浸润”恰当;‎ 第三处,“企图”指图谋、打算;意图。“企图”多含贬义。“试图”指打算。此处没有贬义,应填“试图”;‎ - 28 -‎ 第四处,“日积月累”指一天天、一月月不断积累。“日新月异”指天天都有更新,月月都在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新事物、新气象不断出现。此处指“现代化发展带来”的变化,填“日新月异”恰当。‎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要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第一,由括号前的内容可知,“文化输出”是括号前主要讲的内容,所以,括号中的句子首先要承接上文宣传“中华文化”的相关内容,排除A、B两项;‎ 第二,由括号后的句子“客观地讲,当前我国在国际传播能力上还存在一些短板”可知,括号中内容接着要肯定“文化输出”难度,排除C项;‎ 第三,讲完难度后,最后必须要提出解决的办法;‎ 综合三点来看,括号中的句子应先承接上文宣传“中华文化”的相关内容,接着肯定其难度,最后提出解决办法。‎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A 项,“通过镜头展示传统技艺精巧”的前一句出现两个表人称的词“普通人”和“她”,所以“通过镜头展示的传统技艺精巧”放在此处表意不明;另外,“取向审美”和“追求价值”语序不当,因这两个词语是作“的”的中心语,应该是“审美取向”“价值追求”;‎ C 项,因“她展示了精巧传统技艺”可知,主语是“她”;所以,“虽然距离当下普通人比较遥远”偷换概念,不是李子柒而是精巧的传统技艺距离普通人比较遥远;‎ D 项,“虽然当下普通人距离比较遥远”语序不当,应该是“虽然距离当下普通人比较遥远”;另外,“取向审美”和“追求价值”语序不当,因这两个词语是作“的”的中心语,应该是“审美取向”“价值追求”。‎ 故选B。‎ - 28 -‎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2个字,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世界上的医学标志有两大系统:一种是双蛇双翼之杖,①_____ 。(②______)传统上的看法均认为单蛇杖才是正统的医学标志。毒蛇虽然让人避之唯恐不及,③______。几千年前,人类就知道了毒蛇的药用价值,并且有目的地收集毒蛇,提炼成药,用于治病救人。人类从医学中获得的利益,与一条蛇自身的变化非常相似,好像是在疾病或年老后,随着蜕皮再次变得年轻,蛇也代表了专注,这正是医学治疗的需要,(④_______),蛇与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为其成为医学标志埋下了伏笔。‎ ‎【答案】 (1). 另一种是单蛇之杖 (2). 但是 (3). 但它在医学上价值很高 (4). 因此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或词语即可,补写后的句子(或词语)与语段内容要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第一,由第一个横线前的“一种是双蛇双翼之杖”和后一句“单蛇杖才是正统的医学标志”可知,此横线处包含的关键词是“另一种”“单蛇杖”,所以,第一个横线处可以填“另一种是单蛇之杖”;‎ 第二,由第一个括号前的句子“医学标志有两大系统:一种是双蛇双翼之杖”和后一句子“才是正统的医学标志”可知,“两大系统”和“才是”之间应该是转折关系,所以,第一个括号处应填“但是”;‎ 第三,由第二个横线处前一句“毒蛇虽然……”和后一句“毒蛇的药用价值”可知,此处包含的内容应与“但是”“药用价值”等有关,所以,此处可以填“但它在医学上价值很高”;‎ - 28 -‎ 第四,第二个括号前讲的内容是,先讲蛇,再讲医药价值;第二个括号后讲的是“蛇与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可见,第二个括号后的内容是总结前面的,所以,此处最好填表结果的虚词“因此”。‎ ‎21.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漸短缺,许多国家便把目光转向了海洋,希望从浩瀚的海洋获取能源。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海域面积辽间,有丰富的海洋能资源,其中潮流能资源非常密集。我国近海潮流能属于世界上功率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我国著名的潮流高能密度区包括渤海海峡老铁山水道、杭州湾北侧,舟山群岛的金塘水道和西候门水道等。开发和生产新一代高效可靠的潮流能发电机,对于我国实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答案】①我国潮流能资源非常密集②著名的潮流高能密度地区众多③开发和生产高效可靠的潮流能发电机,对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明确文段内容,然后划分层次筛选重点语句进行概括。‎ 本题所给材料一共四句话,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第一话,讲的是许多国家希望从浩瀚的海洋获取能源;第二层是中间两句话,讲的是我国海洋能资源丰富,其中潮流能资源非常密集,并且著名的潮流高能密度区有很多;第三层是最后一句话,说的是开发和生产潮流能发电机,对于我国实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可见,这三层的关键词是能源、潮流能资源、潮流高能密度区、潮流能发电机、可再生能源。综合起来,压缩后的信息是:我国潮流能资源非常密集,著名的潮流高能密度地区众多,开发和生产高效可靠的潮流能发电机,对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中国人民同全世界人民一道奋力抗击疫情,可是某医科大学2019届本科毕业后留学美国的徐馨(化名)在其微博上多次发表了不当言论,骂中国人“贱骨头”,自称“恨国党”,从来“不把集体利盛放在眼里”,希望自己在武汉的医生朋友“临阵脱逃”,还显摆父母的“金钱和人脉”……在网上引发众热,多家媒体持续报道,多个部门对此回应。‎ 请你以一个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的身份给徐馨写一封信,对她的言行表明你的立场和观点。‎ - 28 -‎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叔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章中不得出现考生的真实姓名和校名。‎ ‎【答案】范文 青山一道,风雨共担 ‎——致徐馨 医科大学留美学生徐馨:‎ 你好,愿展信佳。‎ 庚子之年,新冠来袭,幸有无数勇敢的心,保我中华山河无恙。但,汝生之中国,长于华夏,本应和全国人民一道风雨共担,但你留学美国后却多次发表不当言论,骂中国人“贱骨头”,自称“恨国党”,从来“不把集体利益放在眼里”,希望自己在武汉的医生朋友“临阵脱逃”,还显摆父母的“金钱和人脉”……你的恨国之言,令国人不齿,恐怕连外国友人也难以接受吧?‎ 于此,我想以一个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三学子的身份和你交流一下我的看法。‎ 徐馨同学,你知道吗?两次大疫情,年事已高的钟南山为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前往武汉,他呼吁大家不要去武汉,自己却临危受命,身赴前线。面对采访说到“大家(武汉市民)自发唱起国歌”时,他满含热泪。“为什么他的双眼常含泪水,因为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年过古稀的李兰娟院士,女性本柔,遇事则刚,疫情不结束,他们不撤兵,坚守武汉一月余。‎ 青山一道,本该风雨共担,而你,为国家做了什么?你的责任心何在?‎ 你身处他乡,未曾见,疫情之下华夏儿女以萤萤之火,汇聚了一条照亮众生的长河;未曾见,奔赴于各区,义无反顾的美丽身影;未曾见,十天一座“火神之山”拔地而起的雄伟。“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中国人民同全世界人民一道奋力抗击疫情。面对危难,我们本应团结一心,不管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我们都是命运共同体。‎ 青山一道 ,本该风雨共担,而你,却贬低祖国,辱骂同胞,你的爱国之心何在?‎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想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所谓“医者仁心”,身为医科大学毕业生的你,应该有比常人更多的医学技能与救助方法,而你却在网络上大放厥词,还让援助疫情的朋友临阵脱逃。我想问,今天美国疫情汹汹,你还要让你的亲友逃往美国吗?今天美国疫情汹汹,你心里作何感想?‎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面对疫情,作为医科大学毕业生本该披挂出征,倘使无法回国,也本该关怀祖国,心系同胞。我不知是何原因造成了你如此荒谬的价值观,引发了你这些引起公愤的言论,这些言论于情于理,都不该是一个中国人说得出口的。‎ - 28 -‎ 奔赴他国留学,是为了学成归来,是为了让这片故土变得更加美好而尽一己之力。我诚挚地希望你认识错误,以敬畏之心根植爱国之情,在医学的道路上努力前行,救济苍生,匡扶天下,青山一道,风雨共担。‎ 此致 敬礼 高中毕业生xxx ‎2020年x月x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典型的应用文文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体现了高考作文越来越重视实用性写作,具有很强的时代鲜活性,更有极强的情境真实性的命题趋势。不仅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生活,正确辨析爱憎是非,更是对考生家国情怀的熏染与教育。既考查考生的价值观,也考查其理性思维。试题的写作情境、写作对象、写作内容、写作体式都非常明确,审题难度不大。‎ 题目写作既有限制性也有开放性。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点出一个真实事件:在中国人民同全世界人民一道奋力抗击疫情期间,某医科大学2019届本科毕业后留学美国的徐馨(化名)在其微博上多次发表不当言论。第二部分是留美学生徐馨的微博不当言论,在网上引发众怒,多家媒体持续报道,多个部门对此回应。其中,第一部分陈述一个事件,其为写作对象,是考生生发议论、分析说理的出发点,不可忽视。第二部分是就此事件所引发的众怒和回应,为考生提供审题立意的切入角度。两个部分应该在作文过程中得到合理的体现,不可脱离材料,另起炉灶。2.典型任务的限制。材料引导语部分进行了多重任务限制,首先,考生的写作身份被限制为“一个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其次,写作的对象是“徐馨”;再次,围绕不当言论要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文体最好为议论文;最后,注意文体格式,要采用书信格式写作。这都是写作中的典型任务,考生不可丢弃其中任何一个任务。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身份意识和对象意识。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中留美学生徐馨的不当言论显示出她价值观、人生观的错位。考生要通过对她的不当言论的批评体现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道德观、法制观,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家国认同意识。‎ - 28 -‎ 开放性:1.论述角度开放。对于留美学生徐馨发表不当言论的做法,考生首先要发表自己的观点,指出其错误做法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可以从学校德育角度切入,谈要树立以德树人的观念,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品德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等;可以从家庭角度切入,谈家长一定要给孩子灌输正面的思想,对于一些消极的东西不能经常在孩子面前强化,否则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特别不能让家庭的优越感成为影响孩子健康成才的绊脚石。也可以从个人的角度切入,谈一个人应该具有怎样的家国责任意识等。2.说理方式是开放的。本文的写作目的是要求考生针对留美学生的不当言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为达到这一写作目的,考生可以抓住“不当言论”,采用道理论证,从德育和家庭角度以及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上进行说理;也可以采用其他类似的例子进行事实论证,用事实说话,增强说服力。3.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在说理过程中,由材料引发联想和思考,可以联想正面事例进行对比,也可以联想反面事例进行批驳,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和生活积累自由选取,只要切合题旨、自圆其说即可。‎ ‎【立意】1.对“恨国”言论说“不”。‎ ‎2.理性爱国,行动爱国。‎ ‎3.重视爱国教育。‎ ‎4.怀赤诚之心,永忠华夏。‎ 行文思路:文章一开始就徐馨事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然后从钟南山事例说起,进一步批判徐馨错误倾向;紧接着结合当前的国内疫情及美国疫情申明认识,最后进一步提出正确做法“青山一道,风雨共担”。‎ ‎【素材】1.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鼓励全国各族人民将二者结合起来,将其作为自强不息、团结一致的精神动力,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 ‎2.顾炎武曾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是中国光荣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始终贯穿着伟大的爱国主义奋斗精神。岳母刺字、林则徐焚烟、董存瑞手举炸药包、黄继光舍身堵枪眼……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流传于千秋万代。‎ ‎3.爱因博大而变得高贵。年过八旬的医者钟南山爷爷,曾在非典中担当大任,如今又挂帅出征,不知疲倦的拼搏在科技前沿,积极研究有效治疗方案。已经73岁的李兰娟院士每天睡不到三小时,为了让全国的人民安心,繁重的工作之余,接受了白岩松的专访在深夜为全国网友答疑解惑。‎ ‎4.什么叫逆流而上?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与最爱的人道一声珍重 ,在危急时刻“我自己愿意来的,我愿意承担这一切”,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足以展现爱的光芒,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逆行者才有了我们每个人昂首阔步的前行。‎ - 28 -‎ ‎5.国是千万个家的集合,是无数个体的放大,当更多人把成功果实挂在祖国这颗大树上,这棵大树便会枝繁叶茂。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正因拥有大批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爱国者、实干家,我们不断刷新记录、创造奇迹,取得了载人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告诉铁路、航空母舰等诸多领域的重大突破。岁月为证,国家和每一个人构成了不能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我爱自己的祖国,我为祖国要有所承担。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祖国的发展、民族的富强紧密结合在一起,一个人何愁不能获得磅礴的精神力量?又何愁无法抵达更高的人生境界?‎ ‎6.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迈不过的坎。当新冠病毒疫情来临时,白衣天使们不畏艰险,逆风而行;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公安交警不辞辛苦,奋战前线;社区物业人员守土有责,毫无怨言;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守护群众安全;爱心人士捐款捐物,世界各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络教学,生产服务一线员工坚守岗位,守望相助……各行各业携手同行,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当代国人的“硬核”担当。‎ ‎7.我们是时代青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只能奋力前行。五千年漫长岁月,历经多少风风雨雨,正是因为有无数同胞能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仍然能够充满信心,满怀希望,奋然前行,中华民族才得以生生不息,繁衍至今。我辈青年当以此为榜样,担负大任,满怀信心和希望,永怀爱国之心,共筑中华辉煌!‎ ‎ ‎ - 28 -‎ -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