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0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考点 2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一、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两个意识和两种基本形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卷轴提供的形制,保障了舒卷的权力和自由,而在长幅横式的卷轴作品中,舒卷过程本
身就是观看活动的一个介入因素:它拒绝对全幅作即时性的呈现,而对观看范围进行必要的
控制,使观看成为一个历时性的过程。具体而言,这类作品展示时,作品左侧部分随着观看
的进行被陆续打开,与此同时,右侧部分则被不断收起,观看者视野所及,就是“舒”和
“卷”所呈现的自然范围(约为一个手臂的长度)。这种观看方式,要求作品在展示过程中体
现出“段落感”,以使观看者视野中的图像保持一个相对完整而又不完全重复的空间。这样
的段落空间是逐步呈现和不断变换的,因而是由时间统领和支配之下的空间。这是此类卷轴
作品与静态展示的油画作品的重要差别。
(节选自姜勇《舒卷的粉墙》,有删改)
1.概括该段的主要内容。
【解析】 解答此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该段,把握其大意,然后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加
以概括。
【答案】 卷轴的形制使观看长幅横式卷轴作品成为历时性过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古怪的重水
叶永烈
重水,是制造原子弹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它能有效地减慢中子的速度,把快中子变为热
中子,并且它本身不吸收中子,不会减少中子的数目。因此,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
它能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当年德
国人在失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弹的计划不得不推迟。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将原子能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上,建造了原子能反应堆。在原
子能反应堆中,同样要用到中子减速剂,用到重水。
在制成原子弹之后,人们又发明了氢弹。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是氘和氚,氘来自重水。
这样一来,重水更是身价百倍。氢弹爆炸,实际上就是氘和氚进行激烈的热核反应,在一瞬
间释放出巨大的聚变能。
人们现在正努力探索控制热核反应,把它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建造热核反应发电站。这
种新型发电站与原子反应堆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比如环境污染少,热核反应产生的能量很大,
发电量大,更重要的是,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江湖河海的水中,有数以万吨计的
重水,可以大量提取氘。正因为这样,如今重水被人们誉为“未来的燃料”。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科普》,有删改)
2.请从文中概括出重水的主要用途。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并概括文意。文章介绍重水的用途,概括出
各段中心即可得到答案。
【答案】 (示例一)用作制造原子弹的中子减速剂;在原子能反应堆中用作中子减速剂;
提取氘,用于制造氢弹;提取氘,可以应用于热核反应发电。
(示例二)作为中子减速剂,用于制造原子弹或建造原子能反应堆;作为提取氘的原料,
用来制造氢弹或(将)应用于建造热核反应发电站。
☞精要点拨
1.归纳概括内容要点应具备的两个意识
(1)相对的整体意识。
阅读题中的整体意识首先是要通观全篇,把握全文内容,领会全文主旨。“相对的整体
意识”就是辩证地看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本质上说,“相对的整体意识”就是把较小的
语言单位放到较大的语言单位中去思考。
(2)灵活的原文意识。
“原文意识”就是在归纳概括过程中仔细推敲上下文,在原文中找依据,找理由,找答
案。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属于理解性阅读,无论是解释语句含意,归纳概括文意,还是评价
表达技巧,均须着眼于原文,在原文中找答案,这是解答阅读试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如阅读
传记作品要关注原文中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阅读访谈关键是迅速把握访谈的话
题、理清访谈的线索,以此归纳出访谈的主要内容。
2.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两种基本形式
(1)归纳段落内容要点。
归纳段落内容要点以分析词语、句子为基础,因此,对重要词语、句子的理解,对不同
句子恰当组合(或相加或合并)的理解,对句间内在关系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准确把
握段落的中心意思,首先要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有的段落有中心句,有的段落却没有,
没有中心句的就要归纳、概括出段落的要点或中心意思。
(2)归纳层次内容要点。
层次是指作者写文章时安排材料、表达思想感情的顺序。层次与段落关系密切又有区别,
层次是依据思想内容划分的,段落是依据文字表达划分的。在一篇文章中有时层次与段落一
致,有时是互有大小。常见的是一个层次包含若干段落,因此归纳层次内容要点要以归纳段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意为基础,在分析段与段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或理清事件顺序,或理清论证说理的逻辑,或
理清说明顺序等等。明确具体层次的内容,然后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对其内容进行归纳。
二、掌握化事为理(化实为虚)的概括方法
(2016·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吴文俊的数学世界
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
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但他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国文成绩一直不错。
尽管高三时物理得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数学潜力,力荐他入数学系。
正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加之他父母又
不放心独子离开上海,吴文俊就进了上海交大数学系。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
吴文俊向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 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是
大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1940 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数学教员,直到 1946 年
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
究员。对于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就能
抓住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
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
国传统数学的养分。使用吴先生的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
从而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
对吴文俊来说,虽然最初选择数学是被动的,但综观其一生,数学已逐渐成为他生命的
一部分。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他说:“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
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牛顿就说过,他之所以获
得成功,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所以不能忽略学习,可是除了学习之外,
还要能够独立思考,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
下代在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很好的
例子。他在数学上的一系列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发现了数学的不同
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全得益于他的独辟蹊径。
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我国中学生多次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
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
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
钩,对系统学习数学不利。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
吴文俊同样清醒地认识到:“竞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
对数学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
的思维方式。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他说:“我
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想。”他喜欢看
电影、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老伴说他“贪玩”,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史
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吴文俊 37 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他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
奖。如此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 当记者提出疑问时,吴文俊反问道:
“我为什么不能保持这么长的学术生命?”在他看来,学术生命是能够终生保持的,很多人
做不到,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应该自我反省。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功夫。他说:
“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
方法。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
(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
相关链接
①1974 年,吴文俊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从中得到启发,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数学特
点的数学机械化之路。他提出的“吴方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数学基于“计算”的传
统,与通常基于逻辑的方法根本不同,首次实现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国际机器证明
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 S.穆尔说:“在吴文俊之前,机械化的几何定理证明处于黑暗时期,
而吴的工作给整个领域带来光明。”(黄婷、邱德胜《数学大师:华罗庚、陈省身、吴文俊》)
②一般说来,吴教授的工作,都是独辟蹊径,不袭前人,富有创造性的。(陈省身为吴
文俊颁发杰出科学家奖时的评语)
3.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要创新,
要独立思考,说明他不蹈袭前人,不盲从权威。他在数学上的一系列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
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得益于他的独辟蹊径。潜心学习,师从名师使其具有扎实功底;从他
的学生高小山的评价可看出,其具有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从他对中国的奥数学习的看法及
相关链接材料可看出,他学术视野广阔,注重人文修养。
【答案】 ①不蹈袭前人,不盲从权威,能够独辟蹊径;②具有扎实功底、全局观念和
战略眼光,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③学术视野广阔,注重人文修养。
4.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应紧抓题干要求,即吴文俊“对我国的数
学基础教育”的心得来思考。不难发现,第四段首句“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
有心得”,界定了筛选的范围。
【答案】 ①基础教育应着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探究的兴趣;②数学教育要有利于系
统学习和深入理解数学,而不是海量题目训练和追求竞赛获奖;③现行奥数教学方法太功利,
且无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训练数学思维。
☞精要点拨
归纳概括有两种:一种是对事情的归纳,一种是对事理的概括。像“概括××的贡献(成
就)”题,是对事情的归纳。而像“概括××成就(成功)的原因”“概括××的个性品质”,
不仅有对事情的归纳,是实;还有对事理的概括,是虚,这种“虚”不是从原文观点词句中
提取出来,而是从一些具体事情中“分析提炼”出来。分析提炼的过程,就是将具体的内容
概念化,将含蓄的内容明白化,将形象的内容抽象化,这就是“化事为理”(化实为虚)的过
程。
【例题指导】
文章:《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原文略)
题目:金开诚先生有哪些值得世人学习的“风范”?请用自己的语言分条归纳。
分析:下面看看如何将筛选出的金先生的六件典型事件加以“分析提炼”。
①《金开诚文集》(4 卷)出版时,他的眼睛不好,已不能自己校对,仍然对排版错字盯
得很紧。从他的身上我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校字如仇”。金先生备课超出常人地认真,讲
稿上写满细细密密的小字,而且对着镜子录音练习讲授,他几乎把自己讲课的每一段内容都
背下来。
化事为理:自己校对,对错字盯得紧,可见金先生做学问严谨;备课超常认真,背讲课
内容,说明金先生兢兢业业,从而概括出金先生“风范”之“治学严谨”。
②像金先生这样德高望重的教授,很多已经不上大课。但他在北京大学书法所授课期间,
却坚持连续几天上大课。记得每次上课后我送他回家,见他坐在后车座上,面色憔悴,极度
疲劳。
化事为理:德高望重坚持上课,连续上大课足可以说明金先生“热爱教育事业”,但“热
爱教育事业”还不全是值得世人学习的“风范”,再从具体到一般概括出“敬业勤业”。
③他善于从语词句篇章的细处入手做学问,从文辞的考辨到书写自己的思想,其学问是
由小及大,由具体而广博。
化事为理:文章从细处着手,注意文辞考辨,学问注重积累,这一切都可以用“求真务
实”来概括。
④他把自己的晚年献给了东方文化和中国思想的重建大业,站在中国立场上为中国文化
发展做贡献。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化事为理:辛苦了大半辈子,晚年还勤耕不息,只要有东方文化和中国思想,就有他奉
献的身影,这种“风范”可称为“执着奉献”。
⑤金先生在无锡一所大学任书法所所长,经常为无锡大众讲演。他自豪地说自己开创了
一个先例——不收费讲演。
化事为理:在铜臭味浓重的今天,金先生仍能坚持免费讲演,用“淡泊利益”来概括这
件事是最好不过的了。
⑥金先生认为,学生论文出了问题,老师有重大责任,为人为学,必须战战兢兢,如履
薄冰。先生为了看论文特意买了个高倍放大镜,逐字逐句地读。发现论文的问题后,他把这
个学生叫来,提了近百条意见。
化事为理:现在不少大学教授很忙,忙得无暇顾及学生的作业,但金先生认为“教不好,
师之惰”,他要尽自己全部心思去对待自己的工作,不能误人子弟,这种“风范”叫“尽责
尽力”。
至此,从事到理,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①治学严谨,②敬业勤业,③求真务实,④执着奉献,⑤淡泊利益,⑥尽责尽力。
三、掌握“点面结合”的答题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忆夏志清
夏志清走了,在 2013 年的岁尾。随着他的离去,一个文学批评的夏志清时代似乎正在
隐退。
夏先生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就是《中国现代小说史》。这是一本很有态度的文学史。在冷
战时期,夏志清没有受到政治势力的影响,而完全依据文学审美作出了自己的评价。在他看
来,文学的判断力至关重要。而他的判断,除了欧洲古典主义、英美形式主义的评价尺度外,
还体现出敢于裁断、挑战流俗的批评勇气和言之成理、落笔审慎的批评态度。
夏志清是在阅读了乔伊斯、普鲁斯特等现代小说之后再看五四小说,眼光颇高,他也没
有像一般的史书那样四平八稳、缺乏观点,而是在书中明确表达了喜欢与不喜欢,好小说与
坏小说,甚至鲜说“之一”。
夏志清的学生之一、著名学者刘绍铭曾说:“《中国现代小说史》让人佩服的地方倒不在
其史料丰富,而在于夏志清作为一位文学评论家的见识。他当年盛赞的几位作家——张爱玲、
沈从文、钱钟书、周作人——后来的文学地位日渐被重视,到今天仍然有许多读者。”
2007 年底,学者李凤亮曾在朱崇科的陪同下去夏先生纽约寓所与其作了数小时学术访
谈,事后整理成两万字长稿,从洛杉矶寄给他。一个月后李凤亮接到夏志清的修改稿,夏先
生对访谈中一些过头话都作了认真仔细的修改。朱崇科回忆说:“当时已经 86 岁的夏先生
精神矍铄,是一个坦率机智的人,‘童’言无忌。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他都口无遮拦。
他经常毫无保留地自我表扬,他经常重复的话是‘我聪明得一塌糊涂’。”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夏先生自哥伦比亚大学退休,选中了青年学者王德威为接班人。夏先生几十年来一直对
他爱护有加,大力栽培,两人情同父子。2013 年 12 月 11 日,王德威去疗养院看望了夏志
清。王德威回忆说:“我去看他的时候,他正在吃东西,抱怨三明治太不好吃了。这时医生
来了,他当着大家的面直截了当问医生:‘我到底怎么样?’医生说:‘你很好。’他说:
‘你别讲假话了,我们都是现代人,我不相信这套的。我已经永垂不朽了,因为我写了《中
国现代小说史》。哈哈!’”
夏志清的离去,留下文学批评史上一段绝唱。正是因为他激越不羁的批评个性,形成了
他批评的独到发现与巨大冲击力。今天文学批评界所缺的,不是裹脚布式的长篇大论,恰是
那种批评的真诚甚至偏见。
5.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追忆夏志清先生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生活态度方面:童真乐观,直面人生,幽默风趣,较为自负。②学术研究
方面:西为中用,见解独特,治学严谨,奖掖后进。
☞精要点拨
“点面结合”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时很重要的答题方法,尤其适用于筛选、概括类题
目,题干中常有“表现在哪些方面”“哪些方面表现出来”“……追忆……”等词语。所谓
“点”,就是一个个具体答题点;所谓“面”,就是能够把“点”合并在一起的概括角度。用
此法的模式为“先‘面’后‘点’”。
1.会用“上位概念”来概括,就会使“面”不“大”也不“窄”。
把筛选出来的信息加以删、减、截、留、换,还只是叫“整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概
括。概括要求把有关内容提升到它们的上一层次的概念,即上位概念之中,如把对天空、山
川、植被等的描写称为自然景观的描写,把对建筑、道路、碑刻等的描写称为人文景观的描
写等。概括,不是简单地罗列文段中的重要词语,重复文段中的某些内容,而是有所提升,
使用较高层次的概念来概括。如已故的香港名人邵逸夫生前建设影视基地,拍摄了不少人们
喜闻乐见的电影;又投资电视领域,开设电视台,拍摄了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如果对他这些
成就进行概括,那就可以用“上位概念”——“影视领域成就卓越”概括。“上位概念”概
括法在实用类文本中用得特别普遍。这个“上位概念”哪里找?有时文段内自有这种概念,
摘取出来当然好。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的,这就特别需要整体把握,高瞻远瞩,
不纠缠于细枝末节;还要注意多个内容的相同点、相异点,这一“同”一“异”往往就是“上
位概念”。
2.概括要善于因事见理、化事为理,具有一定的理性认知能力。因为无论是传记还是
其他实用类文本,其一大特点是立足于事实,事情的叙述在文本中占有很大的篇幅。要善于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透过事实,用理性的认知加以分析,概括出传主的人格、品质特点,因事见理、化事为理的
能力在这类题型中特别重要。
3.筛选信息一定要准、全,这是使用“点面结合”法的基础。没有信息“点”作基础,
就无法支撑起“面”。一般而言,一个“面”有多个“点”,“点”要列全,且“面”“点”一
致。
相关文档
-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2021-06-093页
- 新课标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2021-06-0912页
- 2021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2021-06-098页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十章写作-厚积2021-06-096页
-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2021-06-096页
- 高考语文 优秀作文大全 让“爱”洒2021-06-091页
-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快递尊重别人就是2021-06-097页
- 2018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07非连2021-06-0931页
-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山东省)课时2021-06-098页
-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2021-06-0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