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8.00 KB
  • 2021-06-09 发布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含高考真题课件

  • 10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 说明 1.从选材上看,所选诗歌以唐宋诗词为主。名家非名篇作品 成为考查热点,有时也会涉及非名家的名篇作品。 2.从题材上看,赠别诗、写景抒情诗、羁旅思乡诗等诗歌成为命题 首选和考查重点。 3.从考点上看,重点考查语言、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形象的考查还 是隐含在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考题中,较少直接设题考查。 4.从题型上看,2017年为一道5选2的客观题,5分;一道主观题,6分。 2018年变为一道4选1的客观题,3分;一道主观题,6分。 命题角度1鉴赏形象 -4- -5-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一、(2018全国Ⅱ·14~1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 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 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 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 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 飞溅。 D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项,“也映射 着烛光纵横飞溅”错。诗的第五句中,“端溪石池”指端砚,五、六 句的意思是在砚台中研好了浓墨,在烛光映射中挥毫。这是诗人以 书中疾笔喻战中拼杀。本诗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无 奈失落。诗人以贴切生动的比喻,奇特丰富的想象,把万里胡尘的 战斗场面与纯熟精湛的草书艺术高度完美地结合起来。 2.(鉴赏形象)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 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 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 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 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解析 两个“酒”字,在诗中的位置不同,“复把”时情感已经发生 了变化。第一个“酒”如同进军的旗鼓,勇士气吞万里的声势在这 里重现;第二个“酒”展现了凯旋庆功的场面,复饮反映了战争胜 利、狼烟尽扫后的自豪。 二、(2017全国Ⅱ·14~15·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 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 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 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 项是(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 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 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 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 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 慎,平安归来。 答案 B D  解析 通过注释可知,苏辙在当时的名位很高,诗人引用唐代李揆的 典故,用李揆指子由,是想借此告诫子由,出使契丹,决不可追求盛名, 须小心谨慎,安全而归。联系当时辽国每每扣押宋朝使臣的事实, 可知苏轼的担心并非多余。用李揆的典故,又以国家利益为重,实 乃警精含蓄之语。B项,“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属曲解文意。D项,“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理解偏颇。 2.(鉴赏形象)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 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 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题干要求回答“首 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所以应具体赏析首联。首联点题, 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 泪。苏轼兄弟手足情深,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 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作答时,须先概括出诗人的性格特点, 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一、(2018云南昆明摸底调研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 题。 赠 李 白① 杜 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②愧葛洪③。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注①天宝四载(745),李白被唐玄宗逐出宫廷后的第二年,与杜甫同 游齐赵。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今山东兖州)相别,杜甫写了 这首赠诗。②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 寿。李白好神仙之学,曾入道炼丹。③葛洪,东晋著名道士,自号抱 朴子,入罗浮山炼丹。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用借代手法,以随风飘荡的蓬草,来表现李杜二人相偕漫游、 无所归宿的处境。 B.首句还表达了惺惺相惜之意,杜甫在为李白鸣不平的同时,也透 露出自伤的情绪。 C.“愧”字照应了“未就”,说李白愧对葛洪,暗示了李白在炼丹学 道方面的失败。 D.此诗简洁、概括,遗貌取神,饱含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赞赏和 规劝等复杂情感。 答案 A  解析 A项,“借代手法”错误,应是比喻手法,指人像飞蓬一样四处 飘荡。 2.(鉴赏形象)这首诗中塑造的李白形象与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 别》中塑造的自我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两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漫游漂泊者。杜诗中以“尚飘蓬”一语概括李白漫 游漂泊的形象,与诗中向往天姥山的梦中游兴、梦醒后的别离漂泊 形象是一致的。(2)寻道求仙者。于“未就丹砂愧葛洪”,可见其 热心求道、喜欢炼丹的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梦游仙境、 访仙名山的形象相同。(3)愤世嫉俗者。杜诗中描写了李白因怀才 不遇而在“痛饮狂歌”“飞扬跋扈”佯狂状态中消磨志气、空空 度日的愤世嫉俗者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安能摧眉折 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愤世嫉俗的自我形象十分相似。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首先确定本诗中李 白的形象特征:首句“飘蓬”写出李白的羁旅漂泊,“未就丹砂愧葛 洪”写出李白热心求道的一面,“痛饮狂歌”“飞扬跋扈”则写出 了李白的激愤。因为题干要求分析的是“相同之处”,所以我们只 需要判断《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的李白形象有无符合这三点 的即可。《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作者漫游天姥山,结尾说“且放白 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同样是漂泊者的形象;梦中见神仙之 境,也反映出李白寻仙问道的一面;而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一句,则同样是愤世嫉俗之语。 二、(2018新疆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1~2题。 古 剑 篇 郭 震 君不见昆吾①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②。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注①昆吾:传说中的山名。相传山有积石,冶炼成铁,铸出宝剑光如 水精,削玉如泥。②“零落”句:《晋书·张华传》载,华见天上有紫 气,使雷焕察释。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华使焕寻剑,焕掘 丰城县狱屋基,得一石函,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六句化用典故写龙泉剑的来历,据传是良匠用昆吾所产的精矿,锻炼 多年精工铸造而成。它锃亮如雪寒光凛然,连剑工自己也得意地惊叹奇 绝。 B.本诗赞美古剑器形优雅质地精良:古剑像琉璃玉匣里的白莲,剑柄上失 误雕镂的金环却也辉映明月;剑芒耀眼像青蛇游动,鞘上花纹如绿色龟鳞。 C.本诗通过写古剑幸运的际遇,侧面凸显其卓越风采:正逢天下太平无战 争,庆幸被君子佩带以防身;不只游侠们十分珍爱,英雄豪杰亦格外钟情。 D.本诗托物言志,诗人借歌咏龙泉宝剑抒发人生不遇的感慨,吐露愤懑不 平之气,表达渴望能有所用的理想和抱负,暗含讽劝当权者惜才用才之意。 答案 B   解析 B项,“失误雕镂的金环却也辉映明月”错,错彩镂金是一种工艺。 2.(鉴赏形象)全诗句句写剑,实则以剑喻人,请赏析诗中所表现的人 物形象。 参考答案 ①经受磨砺,素质优异:以出自名山、良工铸造比喻自己 历经磨砺,具备优良素质。②风采卓越,品格优良:以优雅的形质比 喻自己风华正茂,以为君子所配、助英雄行侠显示自己侠义的品格。 ③遭逢不幸,怀才不遇:以宝剑遭弃、尘埋比喻自己不为所用的不 幸遭遇。④怀抱理想,自信坚定:以宝剑虽被尘埋、依然剑气冲天 比喻自己的坚定和自信。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核人物 形象的题目,首先概括特征,然后用诗歌中的人物的言行等作解释, 注意根据宝剑的“出自名山、良工铸造”“优雅的形质”“君子 所配、助英雄行侠”“遭弃、尘埋”“虽被尘埋、依然剑气冲天” 概括“经受磨砺,素质优异”“风采卓越,品格优良”“遭逢不幸, 怀才不遇”“怀抱理想,自信坚定”的形象特征。 三、(2018广东汕头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画 堂 春 张 先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①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②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③归。 注①霁山:雨后山色。②桃叶:晋王献之有妾名“桃叶”,善歌,此处 借指歌女。③翠阴:指绿荷的阴凉。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的描写既有近景和静景,也有远景和动景,三、四句的 描写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写出了景色的优美。 B.上阕词人着墨于江南湖光山色,呈现一派安宁祥和的自然景观。 下阕转景入人,描写一派静谧逍遥的人文景观,自然与美人并举,融 天地于人情,杂人景于自然,天人合一。 C.“人影鉴中移”,写出人在船上,船在水上,水面如镜,人影在镜里 移动。一个“移”字写出人随船动的情状,悠然自得于此尽现。 D.“小荷障面避斜晖”,生动形象地写出荷花高高挺立的情形,以至 于遮住了人的视线,为人挡住阳光,带来绿荷的阴凉。 D  解析 D项,“写出荷花高高挺立的情形,遮住了人的视线,为人挡住 阳光”错,“小荷障面避斜晖”指的是歌女用荷叶遮面以躲避斜晖, 获得绿荷的阴凉。 2.(鉴赏形象)后人评价这首词将自然美与女性美融为一境,下阕描 写歌女,尽现鲜明的形象。请试着分析词中歌女的形象。 参考答案 下阕描写了歌声优美,穿着杏红色衣服,拿着荷叶遮面挡 阳光的聪慧、天真、可爱、美丽的歌女形象。①“浅声”写出歌 女轻柔婉转的歌声;②“杏红深色”写出歌女的衣着,杏红色的衣服 在青山绿水、上下天光之间,显得格外深(显眼),也写出诗人印象之 深;③“小荷障面”写出歌女在暑天聪明地用荷叶遮面,躲避斜晖, 显得稚嫩可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先总体概括歌女的 形象特征,然后结合“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 面避斜晖”具体分析。词人将女性的美放置于天地之美中,使自然 景色更通透,使人物的美更纯净。 四、(2018辽宁大连第一次双基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1~2题。 归雁(其一) 杜 甫 万里衡阳雁①,今年又北归。 双双瞻②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系书元浪语③,愁寂故山④薇。 注①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 峰。②瞻:往上看,往前看。③浪语:妄说;乱说。④故山:喻家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第一句用“万里”和“衡阳雁”写向南漂泊路途之远,为大雁的北归 做了铺垫。 B.颔联中的“瞻”“背”前后呼应,更写出大雁北归时整齐的队形和浩 大的阵势。 C.五、六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动静结合地表现出大雁北归途中急 切的心情。 D.诗人系在大雁脚上的书信里没有什么妄说乱言,字里行间都是自己一 片衷情。 E.最后一句诗人将自己的万种愁绪遥寄于想象中故乡的山薇,这是作者 的虚笔。 答案 B D  解析 B项,“写出大雁北归时整齐的队形和浩大的阵势”不当,颔联写大 雁避开人飞行,写出大雁北归时的苍凉与落魄。D项,“系在大雁脚上的书 信”不当,“系书”是虚写,不是实景。 2.(鉴赏形象)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 参考答案 全诗塑造了大雁北归时苍凉与落魄、急迫与凄凉的形 象,寄托着诗人的无限感怀,表达了诗人苦于漂泊羁旅的孤独凄凉 之情和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愁绪。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首联“万里衡阳雁,今 年又北归”,表明本诗所写之雁是北归之雁。颔联“双双瞻客上,一 一背人飞”写大雁飞行时的状态,写出大雁的苍凉与落魄。颈联“云 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写出大雁互相急切地呼唤,在沙滩上独自栖 息的孤独与凄凉。尾联“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写诗人想让大雁 传书,又不敢随意乱写,想到家乡的薇草忧愁寂寞,表达出对家乡的 思念之情。 五、(2018四川德阳二诊)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第1~2题。 减字木兰花 秦 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 蛾①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 裳②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 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注①黛蛾:黛画的蛾眉,指美眉。②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 (今福建南平)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秦观词上阕前两句直抒怨情,后两句借物喻情,篆香形状回环如篆, 恰如人的回肠百转。 B.古人鸿雁传书,秦观词下片写独倚高楼的女子读着远人的书信,字 字句句,触目成愁。 C.黄裳词上阕写竞渡,“飞出”写群舟竞发、急划而来的实况,反映了 参观者的真实感受。 D.黄裳词下阕写夺标,一个“衔”字,饶有情趣,写优胜者嘴含锦标返 航,可谓传神之笔。 E.黄裳词采取白描手法,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场景,读 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答案 B D  解析 B项,“字字”指雁字,而非书信的字句。D项,“衔”,不是优胜者 嘴含锦标,而是锦标悬挂在船头的“龙头”上,活像被龙衔在嘴上。 2.(鉴赏形象)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两首词营造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秦观词用回肠、金炉、篆香、黛蛾、危楼、飞鸿等意 象,营造出冷落凄清的意境,表达出女主人公独处怀人的孤寂苦闷 情绪。黄裳词描写红旗高举、鼓声如雷、欢声如潮、龙舟破浪飞 出、衔标而归的壮阔场景,营造出紧张热烈的氛围,表达出积极豪 迈的情怀。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核诗歌 意境的题目,注意结合诗中的主要意象描绘画面,然后概括意境特 征,最后概括情感。 命题角度2鉴赏语言 -30-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一、(2018全国Ⅰ·14~1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 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 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答案 B   解析A项是对诗歌首联内容的鉴赏分析,而“弯弓射鸿”“麻衣冲 风”“饮酒高歌”等都是诗人借以排遣苦闷的方式,与诗意相符。B 项,诗人不是“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在诗中“穷”是困厄、不得志 的意思,“屈穷”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C项,是对诗歌尾联表现手法的 鉴赏,与韩愈运用简朴的文字,借助小雨、草色描绘早春的独特景色的 方式相同。D项是对诗歌整体思路的鉴赏分析,与诗意相符。 2.(鉴赏语言)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 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 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是诗人的想象,也表达 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诗人认为,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 的春天,柳丝迢迢,迎风招展。联系诗人现在的不得志,可知诗人不 甘于沉沦,相信会有属于自己的春天。全诗带有自励自勉之意。 二、(2017全国Ⅰ·14~15·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 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 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 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 完成。 答案 B E  解析 B项,第三句中的“衔枚”,是指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 口中横衔着枚(像筷子的东西),防止说话,以免被敌人发觉。此处形 容人人肃静。本句重在表现考生们紧张肃穆地应考的情形,“重点 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不恰当。E项,“承认自己体 弱多病的事实”,理解错误,此处应是诗人自谦之语,不能按字面意 思理解。 2.(鉴赏语言)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 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 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 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 喜悦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要紧扣比喻修辞手法 和以声衬静分析其中的精妙。“春蚕食叶”与考生书写之间的相 似点是鉴赏的关键处。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一、(2018福建毕业班4月质量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 题。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① 杜 牧 远信初逢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②。 樽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③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注①此诗为杜牧居江南时所作。②一阳生:指冬至日。③姜被:后 汉姜肱与兄弟常共被而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作者客居他乡恰逢京使,为能捎信给弟弟而感到欣喜。 B.第四句作者从对方落笔,遥想在京城的弟弟此时也惦念着自己。 C.第五句用“姜被”典故,含蓄地表达作者对弟弟的思念和关爱。 D.作品感情深挚,联想丰富,语言深婉,格调高雅,富有生活气息。 答案 B   解析 B项,“作者从对方落笔”错,第四句还是写自己思念弟弟。 2.(鉴赏语言)尾联“疑”字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①“疑”字把诗人客居江南所闻所感与弟弟京城生活情 景关联起来,拓展了诗的意境;②“疑”字自然流露出对弟弟近况的 焦虑与担忧,语浅情深,真切感人;③“疑”字回扣颔联的“忆”,笔触从 往事转向难以确知的当下,章法更显圆紧,也更有余韵。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赏析“疑”字的 表达效果,要注意“疑”字所处的位置,由此分析它在结构上和表情 达意上的作用。 二、(2018福建漳州第二次调研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1~2题。 早发焉耆①怀终南别业 岑 参 晓笛引乡泪,秋冰②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③在何处,昨日梦清溪④。 注①焉耆:指焉耆都护府,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②秋冰: 胡塞属高寒地带,入冬早,故虽秋日业已结冰。③故山:指岑参隐居 的终南山。④清溪:指终南山的小溪流。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晓”“秋”两字,点明作诗时间是秋天的早晨,表现 了天气严寒达到了滴泪成冰的程度。 B.颔联写塞外,用“一身”和“万里”分别修饰“虏云”和“胡 天”,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C.颈联用“终日”和“连年”写连年不断的征战生活,表现了戍边 将士忠诚坚贞、保家卫国的情怀。 D.尾联以“故山”点出了“怀”的对象,又用“在何处”引出下面 的写梦之句,匠心独运,蕴含深情。 D  解析 A项,“晓”“秋”两字不能体现“天气严寒达到了滴泪成冰 的程度”。B项,“一身”并不是修饰“虏云”,是说自己一人身处 塞外,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C项,应该是表现了戍边将士 对长期征战生活的极度厌倦、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与对故乡的 深切思念。 2.(鉴赏语言)你认为这首诗题目中的哪个字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 全诗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怀”。①首联“晓笛”“乡泪”“秋冰”“马蹄”, 交织成一幅塞外秋晓行旅图,是触发“怀”的媒介;②中间两联通 过“一身”与“万里”、“终日”与“连年”两组的对比,强调边 塞的路途遥远与生活单调,暗示出“怀”的原因;③最后两句写思 念故山的清溪,形之以梦,点出“怀”的对象。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 “统领全篇”可以判断出,此题考查的是全诗的诗眼。根据诗的题 目“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可知,这首五言律诗是诗人塞外旅途中 的怀乡之作,它以苍凉的格调,倾诉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因此,这 首诗中能够统领全篇的字是“怀”。确定“诗眼”后,可以采用逐 联分析的形式来说明“诗眼”是如何统领全篇的。 三、(2018湖北黄冈调研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送杨长史赴果州 王 维 褒斜不容幰①,之子去何之。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官桥祭酒客②,山木女郎祠③。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注①褒斜:古道路名。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幰(xiǎn): 车幔,代指车辆。②官桥:官路上的桥梁。祭酒:指出行的饯别酒。 ③女郎祠:陕西褒城县女郎山上有女郎祠,此处泛指女神祠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强烈的呼喊和问语起调,强调蜀道狭险,远行艰难,忧思溢 于言表。 B.颔联以数字的夸张手法,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表明友人行程之远, 离别之久。 C.颈联实写蜀道中的官桥巫祝、树丛女神祠等特有风物,具有超俗 的画意和诗情。 D.尾联“别后同明月”一句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异曲 同工之妙。 答案 C  解析 C项,并非实写,而是想象蜀道中的特有风物。 2.(鉴赏语言)本诗尾联“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广受后世称道, 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 ①写尽对友人的关切和相思。“应听子规”既写出了 对友人别后孤寂生活的关切之情和相思之苦,也写出了期盼友人早 日归来的愿望。②运用想象(虚实结合)和典故抒发情感。“别后 同明月”通过想象与友人同在明月下的情景,抒发相思之情,“听子 规”借用子规啼归典故抒发盼望友人早归之情。③借景抒情(融 情于景)。描写狭险的蜀道、道中特有风物、九州明月,以及子规 哀啼等荒凉之景抒发凄楚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答出 尾联使用的表达技巧,接着再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别后同明 月”想象与友人同在一轮明月下的情景,是想象抒情。“君应听子 规”借用子规啼归的典故写出了对友人别后孤寂生活的关切之情 和相思之苦,是借典故(或经典意象)抒情。尾联明里没一个“情” 字,却借景物写尽了对友人的关切和相思,属于融情于景。 四、(2018山西太原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 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却似长江万 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 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①。三拊当 时顽石②,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 注①士雅与刘琨:两人均为东晋爱国将领。②顽石:指当年诸葛亮 堆成八阵图的石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起头两句以问句开头,点明“中原一恨”的原因是南北分裂,为 全词奠定感情基调。 B.“却似”三句是说长江本如水晶盆那样完美,却因两点孤山而白 璧有瑕,暗指金瓯有缺。 C.“鞭霆力”和“昆仑”都借喻抗金力量,表达了词人要驱逐金人、 一雪国耻的决心。 D.“看来”两句是说天意不让我们拥有士雅和刘琨这样的将领,表 达了对收复大业的悲观。 E.词人借拊顽石,想象与诸葛亮这样的战略家酌酒细论,其对统一 大计的关切溢于言表。 答案 CD  解析 C项,“昆仑”指金人的老家,并非借喻抗金力量;D项,诗意是 说收复中原是天意,就缺优秀的爱国将领,并没有悲观的情绪。 2.(鉴赏语言)“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的精妙之处表现在哪里?请 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该句意思是说,初夏正需一场及时雨,以清洗从北方刮 来的尘土。②用了比喻的手法。“雨”比喻宋军,“北尘”比喻金人的 统治。③形象地写出了水深火热之中的北国人民,亟待宋军挥师北 上,把他们从金国的统治下解救出来的心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赏析“孟夏正须雨,一洗 北尘昏”的精妙之处,除解释词句字面含意外,还要从比喻修辞手法 的角度赏析。句中“雨”比喻宋军,“北尘”比喻金人的统治。形象地 写出了水深火热之中的北国人民,亟待宋军挥师北上,把他们从金 国的统治下解救出来的心情。 五、(2018广东深圳第二次调研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1~2题。 扬州偶会前洛阳卢耿主簿 韦应物 楚塞故人稀,相逢本不期。 犹存袖里字,忽怪鬓中丝。 客舍盈樽酒,江行满箧诗。 更能连骑出,还似洛桥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故人稀”点出诗人的处境,暗寓人事的变迁,以淡淡的悲伤奠定 全诗的感情基调。 B.诗人的衣袖里仍保存着友人写的文字,这一细节流露出诗人对友 人情意的珍惜重视。 C.第四句将眼前人与昔日印象相比照,由此引起内心的波动,反映 诗人对友人的关爱。 D.整首诗意象绚丽丰富,风格飘逸豪放,在多个场景的切换中表现 了情感的起伏变化。 答案 AE  解析 A项,第一句“楚塞故人稀”,写诗人当年的朋友现在已经很 难有机会见到了,流露出怀念故友的淡淡悲伤。但第二句“相逢本 不期”和颈联、尾联都表现出与故友的重逢之喜,只有“忽怪鬓中 丝”一句含有“淡淡悲伤”的意味,但后面又回复至喜悦之中,因 此,全诗感情基调愉悦。E项,“在多个场景的切换中表现了情感的 起伏变化”是这首诗突出的思维跳跃、起承转合的特点;但意象 不是绚丽,而是多用日常细节,风格也不属于飘逸豪放,而是清新自 然。 2.(鉴赏语言)这首诗的尾联笔法灵活,意蕴丰富,请你对此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①结句不结情,诗情更深化(推进喜悦之情)。“更”句 表示两人除偶遇之外,还能并辔同游,这是更大的快乐;“还”句表 示仍然能像以前在洛桥一样,将愉悦之情又推进了一层。②打通时 (今昔)空(扬州、洛桥),巧妙拓展意境。(也可答“虚实结合”)现在 的连骑共行让人想起当年在洛桥并辔同游的情景,现在与过去的场 景相重叠,写出作者与故友相聚的喜悦。③留白式结尾,拓展诗的 想象空间。还跟当年在洛桥时一样,当年的经历给人留下想象回味 的空间。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本题题干有四 层指令,一是定位尾联,二是笔法灵活,三是意蕴丰富,四是赏析。 “尾联”就要考虑诗的结构,“笔法”就要考虑这一联的写法,“意 蕴”就是要考虑这一联的表情达意之处,“赏析”是考查角度,是审 美鉴赏。 命题角度3鉴赏艺术手法 -55-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2016全国Ⅱ·8~9·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 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阊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 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阊阖:传说中的天 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 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 画的“凡马”在此马面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之间一气 呵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能力。曹霸是唐代著名画马 大师。诗人在这首诗中细腻地描写了曹霸画玉花骢的过程。第一 问,理解“一洗万古凡马空”一句的含意,就是理解曹霸所画的马 在诗中有何特点,需结合“斯须九重真龙出”一句来理解。从整首 诗来看,只有最后两句主要描写了曹霸所画之马的特点:那画中马 神奇雄俊,好似腾跃而出的九天龙马,足以超过以往所有画上的马。 第二问,实际是考查曹霸作画的过程。诗中描写曹霸作画的句子有 “意匠惨淡经营中”和“斯须九重真龙出”两句,所以要答出此题, 需要先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惨淡”在此是形容苦费心力,“经 营”在此是指“筹划”,“意匠惨淡经营中”意指曹霸苦心构 思;“斯须”意思是“一会儿”,指作画时间短,形容曹霸所画之马 是须臾之间一气呵成的。 2.(鉴赏艺术手法)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做了哪些铺垫?请 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 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 象。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 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前四句是为 了突出曹霸的画技而做的铺垫。先看前两句,“画工如山”是形容 画师众多,“貌不同”是说所画之马都不逼真。这两句意思是说,先 帝的御马玉花骢许多画师都画过,每个画师画得都不同,但都不逼 真,暗含玉花骢难画之意。这是第一层衬托。再看后两句,这两句 是描写真马。“迥立”“生长风”写出了真马的昂首挺立、气宇 轩昂,暗含画家要画出此马的神采实属不易。这是第二层衬托。 答案 B   解析 B项,“生离的思念”和“死别的悲伤”不构成“反衬”。 2.(鉴赏艺术手法)本诗第三联“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 两句手法多样,表意深切,请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用典自比,正反映衬。说明自己只能写祭文哀悼亡友,却 无法招魂使其复生,表达诗人悲痛又无奈的心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 答出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的意思去赏析。颈联以潘岳和宋玉自 喻,说自己只能写哭吊的诗文深致哀悼,却无法招其魂魄使之复生。 两句一正(只有……能)一反(何曾……),相互映衬,有力地表达出诗 人悲痛欲绝而又无奈的心情。 二、(2018安徽宣城第二次调研测试)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第 1~2题。 月夜泛舟 刘 著① 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 传邮②扰扰无虚日,吏俗区区③老却人。 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 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④作逸民。 注①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金代诗人。北宋徽宗时期登进 士第,金入侵后被迫留金任职。皖城有玉照乡,既老,号玉照老人,以 示不忘其本。②传邮:朝廷文书。③吏俗区区:朝夕面对的尽是俗 不可耐的金吏。④尧封:尧之都,禹之封,指中原地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出岫之云起句,表达了向往自由之情,再用南朝词客之典, 写出了身不由己的身世漂泊之感,饱含怆楚沉痛之绪。 B.颔联顺承首联,连用“扰扰”“区区”两个叠词,强烈地表达了 诗人在金人州县府衙为职时整日不堪烦扰、难捱难耐之情。 C.尾联诗人举杯邀月虽含孤清之绪,但用“逸民”一词则将其回到 中原故土得以暂时摆脱金人府衙烦嚣的欣愉之情传达出来。 D.全诗一路写来,眼前景、身历事、心中情融合无间,虚实相应,情 景交融,意蕴深沉,格律谨严,堪称金人七律中的佳品。 答案 A  解析 A项,对“出岫云”理解有误,当理解为“出岫孤云”,写身世 漂浮之感。 2.(鉴赏艺术手法)颈联“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历来 受人称道,请赏析其艺术手法。 答案示例 ①移情入景。以月下青山和傍船白鹭为对象,描绘了故 国月下优美可亲的山水景象,融以“看不厌”和“自相亲”之感, 抒发了诗人暂时摆脱烦嚣俗务的喜悦之情。②对比映衬。此联紧 承颔联,与之所写不堪金人府衙烦嚣人事之扰的难捱难耐之情形成 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暂回故国时的轻松喜悦之情。③对仗工整。 “入眼”对“傍船”,“青山”对“白鹭”,“看不厌”对“自相 亲”,词性协和,色调和谐,音韵优美。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入眼青山看不 厌,傍船白鹭自相亲”写故国月下优美可亲的山水景象,融暂时摆 脱烦嚣俗务的喜悦之情;这就和“传邮扰扰无虚日,吏俗区区老却 人”中所写的金人府衙烦嚣人事构成对比。同时这一联上下两句 词性协和,对仗工整。 三、(2018江西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 成第1~2题。 西 阁 夜① 杜 甫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菱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该诗写于 移居西阁时。②击柝,敲梆子巡夜。《易》:“重门击柝,以待暴 客。”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江上初夜景色,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 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 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如“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 物描写形象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关注纷乱时局,担 心百姓。 答案 C  解析 C项,“‘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理解有误,这 两处并未采用比拟手法。 2.(鉴赏艺术手法)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 内容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①颔联借景抒情,借山风落石、静月侵楼,营造清冷寂静 的氛围,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寓居他乡的痛苦之情。②颈联借典抒情, 重门击柝,暗喻战事;“无衣”“同袍”以待战事,含蓄地表达了诗 人对时局纷乱的忧虑。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抒情手法包括直 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为 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典抒情、情景交融等。颔联描写了山风、 落石、静楼、明月等景物,抒发寓居他乡之情;根据注释②③可知, 颈联中的“击柝”“无衣”是典故,所以此联是借典抒情。 四、(2018河北唐山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 黄庭坚① 县北县南何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 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 小吏有时须束带②,故人颇问不休官。 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 注①黄庭坚: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时任汝州叶县县 尉。②束带:陶渊明任彭泽令时,属吏告诉他束带见督邮,他叹道 “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县南县北”呈现了一个到处奔忙的诗人形象,“何日了”饱含对 公务缠身的厌倦。 B.“解征鞍”“来新寨”交代诗人寄宿之地,而“又”字强化了诗 人内心的无奈之情。 C.月挂山头,三星隐没,时已深夜;雪野千里,月光皎洁,意境空明,心 境闲适。 D.诗人用陶渊明见督邮的典故,表达了对官场繁文缛节的反感以及 政治黑暗的不满。 E.故人多次询问诗人为何还不辞官,这句实际是诗人借故人之口传 递自己内心呼声。 答案 CD  解析 C项,“意境空明,心境闲适”错误,应为“意境凄寒,心境孤 凉”;D项,“政治黑暗的不满”无依据。 2.(鉴赏艺术手法)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的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 ①想象。想象江南长满修长的竹子,希望回去砍来做钓 竿,表达了对远离官场、隐逸山林的渴望。②象征。用“捎云竹” 象征正直、坚韧的节操,表现诗人对高尚志节的追求。③夸张。 “捎云竹”,拂云的竹子,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写出竹的修长。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该题,先判定 手法,然后指出该手法的表达效果。尾联“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 春风斩钓竿”这两句写的是想象的内容,想象江南长满修长的竹子, 希望回去砍来做钓竿。“斩钓竿”说明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 往;“捎云竹”,极言竹之高,用了夸张的手法;“竹”这个意象具有象 征意义,象征正直、坚韧,也表现词人追求高尚节操。 五、(2018陕西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 1~2题。 卜算子·漫兴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①。李蔡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③草去陈根,笕竹④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⑤,舍我其谁也? 注①据《史记·李将军列传》,广与匈奴战,敌众我寡,重伤被俘,广 佯死,突然跃起夺得胡儿骏马,南驰以整残部。②李蔡:李广之堂弟。 ③芸:同“耘”。④笕竹:剖开竹子。⑤力田:汉代设“力田”(努 力耕作),选拔人才的科目。 1.下列对这首词下阕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下阕一、二句与其他句有所不同,一改散句之状,讲究对仗,工整 清新,重在写实。 B.“芸草去陈根”表面上是说自己根除园中杂草,实则表达对金军 要斩草除根的态度。 C.“笕竹添新瓦”句写了自己对乡间屋舍的修缮,给人以在此营生, 长期居住之感。 D.“朝家”指朝廷,此二句意指朝廷有朝一日选拔任用“力田”,一 定会非他莫属! E.下阕整体表达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表现了必得朝廷 重用的豪迈之态。 答案 B E  解析 B项,故意拔高。“芸草去陈根”只是描绘了词人罢官闲赋 时在园中根除杂草的田园生活景象,并没有表达对金军的斩草除根 之意。E项,感情有误。词人过上农家生活,实属无奈之举,“热爱” 言过其实;后两句浸透着宦海沉浮的辛酸苦辣,实为含泪微笑自嘲 之态,并没有表达朝廷必用的豪迈之态。 2.(鉴赏艺术手法)请从表现手法、思想感情两个方面对本词上阕 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①词人在上阕将骁勇善战的李广和才能平庸却得封侯 的堂弟李蔡进行对比,突出李广的悲剧命运。②词人其实是用“李 广难封”自况,借典故既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不能重用人才的强烈 不满之情,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抑郁之 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这首 词的上阕是用李广屡立战功,但未被封侯,而他的堂弟李蔡才能平 庸,属于下等里的中等,却能被封为列侯的典故,两相对比,以古喻今, 尖锐地揭露了南宋朝廷的腐朽,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 感慨。 命题角度4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 -76-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一、(2018全国Ⅲ·14~1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精 卫 词 王 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 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 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 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 相近。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语言的能力。A项中“对精卫辛 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错。这首诗赞颂了精卫填海的诚意、坚 韧不拔的壮志及奋斗到底的毅力,开头的反问其实是蕴含了对精卫 的同情与赞扬。 2.(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 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 你的理由。(6分) 参考答案 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 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 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 的表达;②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 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侧重考查探究能力。 最后两句意思简单明了,答题时可以选择这是精卫的口吻,也可以 选择是诗人的口吻,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若同意,可从体现精卫 的奋斗到底的毅力这个角度分析;若不同意,可从诗人受到精卫填 海不屈精神的感染,愿意帮助精卫的角度分析。 二、(2017全国Ⅲ·14~15·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 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 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 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 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 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 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 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 的资本。 答案 CD  解析 C项,“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表述错误,称 李绅为“短李”既是朋友之间的戏言,也表现了元、李、白三人之 间亲密无间的关系。D项,理解有误,这里虽有诗人对自己诗才的自 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 2.(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 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参考答案 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 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 况的无奈与自嘲。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读时要从把握诗歌的大意入手,逐句理解诗意,然后分析诗人借 “戏赠”表达的思想情感,分析时应联系诗人的生平经历,做到知 人论世。诗歌一、二句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 的代表作,表明自己的创作用心。三、四句称元稹为“老元”,称 李绅为“短李”,又故曰“偷”“伏”,这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言,由 此可见元、李、白三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五、六句说世间的 富贵是人人都羡慕的,但“我”却命中无分,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 聊可自慰了。这里虽有诗人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 辛酸。最后,诗人更以故作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 意心情。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是复杂的, 表面上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和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 辛酸和自嘲,当然也不乏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得。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一、(2018广东广州第一次综合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 1~2题。 送顾子敦①赴河东三首(其一) 黄庭坚 头白书林二十年,印章今领晋山川。 紫参可掘宜包贡②,青铁无多莫铸钱③。 劝课农桑诚有道,折冲樽俎④不临边。 要知使者功多少,看取春郊处处田。 注①顾子敦:秘书少监,掌管图书、国史实录等,元祐元年出任河东 转运使。②包贡:即进贡。③铸钱:仁宗庆历初,诏江、饶、池三州 铸铁钱助陕西经费,民苦之,后停罢,其患方息。④折冲樽俎:原指诸 侯国在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在外交谈判上克敌制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形象地表现了顾子敦的勤勉尽职,也暗含诗人对他久任不 迁的同情。 B.第二句“今领”与“印章”倒装,既是格律的需要,也是拟人手 法的妙用。 C.诗人提出了“宜包贡”和“莫铸钱”的建议,表现出他对百姓生 活的关注。 D.诗人认为,鼓励督促百姓从事农桑,能够使河东富强,从而保证边 境安宁。 答案 B   解析 B项,没有运用拟人手法。 2.(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对顾子 敦赴任河东的情感态度。 参考答案 ①对友人升迁的欣慰之情,顾子敦由秘书少监出任河东 转运使,得到重用,诗人为他高兴,表示祝贺。 ②对友人赴任新职充满关心期待。他劝告友人可以挖掘紫参进 贡,但不要用青铁铸钱;勉励友人要劝课农桑,使边境安定。期望殷 切,语重心长。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 要求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对顾子敦赴任河东的情感态度,可以从标题 出发,结合注释交代的背景和相关的典故,对每一句的内容进行详 细解读,然后推断相关的情感。 二、(2018河南郑州第二次质量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 1~2题。 和寇十一晚登白门① 陈师道② 重楼杰观屹相望,表里山河自一方。 小市③张灯归意动,轻衫当户晚风长。 孤臣白首逢新政,游子青春见故乡。 富贵本非吾辈事,江湖安得便相忘。 注①寇十一:即寇国宝,从陈师道学。白门,徐州城门名。②陈师道: 北宋诗人,元祐初期,因苏轼等人举荐,曾任徐州教授。本诗作于元 符三年春天,宋哲宗死,徽宗即位,之前反对变法、遭严酷打击的元 祐党旧臣逐渐被召回。③小市:徐州地名。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题中的“和”字表明这是一首和诗,应是诗人为酬答寇十一同 题材的诗而作。 B.首句写登城所见的雄伟壮丽之景,“屹相望”写出了楼观高耸对 峙的样子。 C.第二句写徐州城的地理形势,此处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堪称一 方重镇。 D.第六句写游子青春年少便能重见故乡,与上句中孤臣白首才被召 回形成对比。 D  解析 D项,“青春年少”和“与……形成对比”错误,诗中“青春” 指春天,它与“白首”只是形式上的对仗,不是意义上的对比。此 句脱胎于杜甫诗句“青春作伴好还乡”,其中表达的感情也同杜诗 的欢愉之情相似。 2.(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 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①诗人登楼观览的轻松愉快。前两联写诗人登上城门 饱览山河风光,直到小市张灯才萌生归意,意兴盎然,轻松愉悦。② 对政局变化、旧友回乡的欣慰喜悦。颈联写元祐党人喜逢新政被 召回,被流放贬谪的朋友终于能重回故乡,诗人为此感到喜悦。③ 想要归隐江湖又不甘心退出仕途的矛盾心情。尾联写明知自己与 富贵无缘,却又不能忘怀功名,自由自在归隐江湖。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考生 可以从标题出发,这首是给寇十一写的和诗,所以写得潇洒自如,在 欣喜之中略带轻松放旷的意绪,可以看出诗人登楼观览的轻松愉快。 另外要结合注释交代的背景,对每一联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然后 推断相关的情感。根据注释②可以看出诗人因政局变化、旧友得 以回乡而欣慰喜悦。古诗文喜欢卒章显志,尾联“本非”“安得” 等字眼也透露了诗人想要归隐江湖又不甘心退出仕途的矛盾心情。 另外还要注意分点作答,一种情感对应一项分析,不遗漏。 三、(2018安徽合肥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第1~2题。 午  枕①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③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②吹箫: 《列仙传》载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③欹 (qī):倾斜、歪向一边。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首句“百年春梦”可以看出,诗人午后就枕,尽管睡眠时间不 长,但梦中所历似已有百年。 B.首联第二句化用典故,感慨自己并没有神仙道术可长留梦境之中, 侧面表现了对梦境的依恋。 C.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野草自然生长、鸣鸠相乳相酬的情景, 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午睡梦醒后的视听印象。 D.“旧蹊埋没开新径”一句与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有异 曲同工之妙,都颇含理趣。 答案 B   解析 B项,应是直接表现了对梦境的依恋,侧面表现了对现实的失 望。 2.(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①新法被废的痛苦与惋惜。首句“百年春梦去悠悠” 既是写实,又喻指自己致力一生的变法惨遭废除,如梦消散,内心无 比痛苦、惋惜。尾句“眼看兴废使人愁”则直抒胸臆,新法废,旧 法兴,令人愁闷。②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感悟。颔联和颈 联描绘了野草有荣有枯,朱门坍塌,画楼崛起,自然有新陈代谢,人事 有兴废更迭,这是万事万物必须要遵循的规律。③知音难觅的孤寂 与苦闷。尾句“欲把一杯无伴侣”,写诗人想偕侣畅饮共叙,却无 人陪伴的孤寂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根据 注解①可以知道,这首诗写于新法被废除后,所以诗人的内心是痛 苦和惋惜的。尾句“眼看兴废使人愁”则直抒胸臆,新法废,旧法 兴,令人愁闷。颔联和颈联描绘了野草有荣有枯,朱门坍塌,画楼崛 起,写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感悟。“欲把一杯无伴侣”, 写诗人想偕侣畅饮共叙,却无人陪伴的孤寂之情。 四、(2018辽宁沈阳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 第1~2题。 江  村① 沈德潜② 苦雾寒烟一望昏,秋风秋雨满江村。 波浮衰草遥知岸,船过疏林竟入门。 俭岁四邻无好语,愁人独夜有惊魂。 子桑卧病经旬久,裹饭谁令古道存③? 注①作者乘船入江村探望一位贫病交加的朋友。②沈德潜,满腹才 学,40年间屡试落第,六十七岁才中进士,此诗作于屡试不第期间。 ③尾联典出《庄子》:子舆与子桑是好友,子桑生活贫困,大雨十日, 子舆担心子桑得病,故“裹饭而往食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既破题,又描绘了一幅凄风苦雨中的江村画面,渲染出悲凉的气 氛。 B.颔联,作者将行船的动态与主观感受交融在一起,颇有“景中有人”的 妙理。 C.颈联转为对人事的感叹,年成歉收导致邻里失去了笑语,作者孤独挨过 秋夜。 D.尾联,作者用《庄子》“裹饭而往食之”,是为了表达对子舆弘扬道义 的赞赏。 E.沈德潜主张诗歌应采取“怨而不怒”的表现形式,本诗正是这种理论 的实践。 答案 CD  解析 C项,颈联是写朋友的生活,“愁人”指的是友人,而非诗人自己。D 项,借用典故不是“为了表达对子舆弘扬道义的赞赏”,而是以子舆自况, 说自己远道来访贫困中的朋友,符合朋友间重视道义、互相接济的古风。 2.(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 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对朋友的同情。作者乘船入江村探望一位贫病交加 的朋友,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及作者的感触,反映穷苦知识分子的凄 苦生活。②对弘扬古道的呼吁。作者以子舆自况,远道来访贫病中 的友人,符合人与人之间重视道义、互相接济的古风。③自己不遇 之悲。内容与注解结合,可以读出作者屡试不第,有怀才不遇的感 慨。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作答 本题,可从“朋友”“古道”“自己”三个方面分析思想感情。从 颈联可以看出朋友生活在贫困孤独中,从而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 在尾联中友人“卧病经旬久”,只有自己来看友人,可见古道不存, 从而表达对弘扬古道的呼吁;同时,联系诗下注解,可以读出诗人自 己的不遇之悲。 五、(2018河北石家庄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 成第1~2题。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 张孝祥 君泛仙槎①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草草杯盘深夜语,冥冥 ②四月黄梅雨。  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待 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 注①槎(chá):木筏。②冥冥:深远而不明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以“君”称朋友,以“仙”修饰朋友所乘之船,表现了词人对朋 友的尊敬与赞美之情。 B.“后日相思”两句是说作者的思念之情将随着朋友到达天涯海 角,运用的是虚写手法。 C.“草草杯盘”表明作者没有精美饭食,未能招待好朋友,四字中隐 隐有一种愧疚之感。 D.下片首句是对朋友的嘱托,是希望他上任之后切勿佩戴明珠翠羽, 不要注重打扮。 E.末句是想象朋友“政成”之后朝见天子时的样子,“衣袂翩翩” 写出了他的踌躇满志。 答案 CD  解析 C项,错在“未能招待好朋友,四字中隐隐有一种愧疚之 感”,“草草杯盘”虽然字面上是指粗劣而简略的酒肴,但字里行间 并无愧疚之意,只是表明临别匆匆,无心吃喝,或只是对自己准备的 酒肴的自谦之语。D项,错在“不要注重打扮”,词中的“翠羽”本 意为翠绿色的羽毛,借指珍宝,并非指装饰品之类。 2.(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①惜别之情,相思之意。这是送别词,“后日相思”直接 点明了别后将有的思念情怀。②对朋友的关心与牵挂。“地角天 涯”写路途遥远,“冥冥四月黄梅雨”讲天气不好,这就暗示了朋友 行程的艰辛,表现词人对朋友的牵挂。③对朋友的叮咛与劝诫。词 人希望朋友莫贪钱财,做一个受百姓爱戴的好官。④对朋友的勉励 与期望。希望朋友有良好政绩,前程远大。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君 泛仙槎银海去。后日相思”表达了与朋友分别的惜别之情;“地角 天涯路”“冥冥四月黄梅雨”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与牵挂之 情;“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表达了对朋友的叮 咛与劝诫之情;“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表达了对朋友 的勉励与期望。答题时,指出表达的情感,结合具体诗句内容进行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