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0.00 KB
  • 2021-06-09 发布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高三语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的答题无效。‎ ‎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同。‎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史诗概念是西方学者根据“荷马史诗”等资料归纳总结的,其要素有三:是长篇巨制、有神话故事、有作者。这样的概念标准适用于西方史诗,对中国汉语史诗却并不适用。19世纪,黑格尔曾在《美学》中断言“中国人却没有民族史诗”。20世纪,中国学者对此观点提出了种种意见,但仍是以西方史诗理论为依据进行探讨解释,均不够准确。‎ 汉语史诗形成于中华文明起源的五帝时代,发展于中华文明早期发展的夏商西周三代,繁荣于中华文明转型的春秋战国时期,表现出了许多不同于西方史诗的内涵特征。其一,汉语史诗独立发展于氏族部族血缘内部,如虞族内流传的是《韶》乐,夏族内流传的是《九歌》,商族内流传的是《商颂》等,而西方史诗融合发展于氏族部族血缘之间,如《荷马史诗》反映了爱琴海周边众多部族的故事。其二,汉语史诗因中华文明的农耕生产、血缘管理等基础原因而在内容上表现为“天体日月崇拜史诗”“山川土地崇拜史诗”“祖先世系崇拜史诗”等类型内容,与西方史诗仅仅表现为“英雄史诗"不同。其三,汉语史诗因中华文明的各种仪式、通神法器而表现为早期的“图”“话”结合到后期的“图”“书”结合的世代传承方式。“图”是永恒不变的史诗主题,“话”与“书”则是不同时期的具体演述。‎ - 26 -‎ 西方的史诗既可以在宗教场所演述,又可以在民间集体聚会场合演述。中国的汉语史诗,在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只在宗庙社坛中演述,是宗教、政治、伦理的三合一,所表达的是血缘族群共同的集体意识。也正因为如此,原始时代的神话思维、原始意象在中国的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一直延续保存下来,并通过在宗庙现场的演述实践而发扬光大。而西方氏族社会的神话思维、原始意象在进入文明社会后便不再延续。由于在宗庙里演述,包含宗教、政治、伦理等内容,所以汉语史诗又称“颂诗”“雅诗”。此外,据甲骨文、青铜铭文可知,汉语史诗还被称为“祝”“典”“册”“史册”“作册”“再册”等。总之,汉语史诗在内涵、外延、称谓、特征等方面都与西方史诗有很大不同。‎ 古希腊轴心文明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代表原始神话思维的史诗被代表理性思维的哲学所取代。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三卷表示,要把荷马等诗人驱连出他的《理想国》。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中指出,这是因为“柏拉图处在希腊文化由文艺高峰转向哲学高峰的时代”。而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一方面,农耕生产、血缘管理长期延续发展,宗教、政治、伦理三合一传统有很强的惯性力量,神话恩维、原始意象仍有深刻影响,因而史诗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繁盛;另一方面,社会开始转型,理性思维张扬,宗教、政治伦理逐渐分离,出现了诸子争鸣、百花齐放的哲学繁荣景象。‎ 从五帝文明起源到夏商西周文明早期,血缘部族内独立发展的汉语史诗,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融合转化,创新形成汉语新史诗、颂诗。这些汉语新史诗、颂诗,既继承了以往2500多年史诗的原始意象、集体意识等,又发展了理性精神、个体意识、哲学思维。汉语新史诗、颂诗这两方面的融合,体现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家国一体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深刻影响了其后2500多年间中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今天,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立足中国实际,科学借鉴西方史诗理论,概括汉语史诗概念、术语,构建中国特色汉语史诗理论体系。‎ ‎(摘编自江林昌《建构中国特色汉语史诗理论体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诗”这一概念源于“荷马史诗”,包括三个要索,但其标准并不适用于中国汉语史诗。‎ B. 对于黑格尔中国人“没有民族史诗”观点,中国学者虽持反对意见,但立论依据不正确。‎ C. 汉语史诗与中华文明密不可分,在内涵外延、称谓、特征等方面与西方史诗相去甚远。‎ D. 西方史诗可以在宗教场所和民间集体聚会场合演述,而汉语史诗只能在宗庙社坛中演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文化比较的视角阐述汉语史诗与西方史诗的不同,澄清了对汉语史诗的错误认识。‎ B. 文章在论述汉语史诗的三个内涵特征时,除了与西方史诗进行对比外,还运用了例证法。‎ C. 文章引述柏拉图和朱光潜的观点,有力地论证了古希腊轴心文明是西方史诗的高峰时期。‎ D. 文章末段归纳了汉语史诗发展史及其所体现的价值观念与影响,指出如何对待汉语史诗。‎ - 26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语史诗独立发展于氏族部族血缘内部,内容多样;而西方史诗融合发展于氏族部族血缘之间,内容单一。‎ B. 汉语史诗的“颂诗”“雅诗”“祝”“典”等称谓包含了宗教政治、伦理等内容,体现了其在宗庙里演述的特点。‎ C. 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转型时期,在此期间,不仅史诗发展繁盛,而且哲学也呈现出繁荣景象。‎ D. 汉语史诗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家国一体等价值观念,促进了其后中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 ‎【答案】1. C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无中生有等问题。‎ A项,说法绝对,“‘史诗’这一概念源于‘荷马史诗’”错误。文中说“史诗概念是西方学者根据‘荷马史诗’等资料归纳总结的”,而不仅仅是“荷马史诗”。该项错误。‎ B项,曲解文意,“中国学者虽持反对意见”错误。原文是“中国学者对此观点提出了种种意见”,而并不是“反对意见”。该项错误。‎ C项,正确。‎ D项,曲解文意,“汉语史诗只能在宗庙社坛中演述”错误。原文说汉语史诗“在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只在宗庙社坛中演述”,选项缺少了修饰语“在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该项错误。‎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 26 -‎ C项,“有力地论证了古希腊轴心文明是西方史诗的高峰时期”错误。依据“古希腊轴心文明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代表原始神话思维的史诗被代表理性思维的哲学所取代。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三卷表示,要把荷马等诗人驱连出他的《理想国》。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中指出,这是因为‘柏拉图处在希腊文化由文艺高峰转向哲学高峰的时代’”可知,文章引述柏拉图和朱光潜的观点,是为了论证“古希腊轴心文明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代表原始神话思维的史诗被代表理性思维的哲学所取代”。‎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D项,“汉语史诗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家国一体等价值观念”“促进了其后中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说法均错误。根据原文,“汉语新 史诗、颂诗这两方面的融合,体现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家国一体等价值观念”,并非“汉语史诗中蕴含的……价值观念”;依据“这些价值观念,深刻影响了……发展繁荣”,并非“促进了……发展荣”。‎ 故选D。‎ ‎【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 - 26 -‎ 八,答非所问。提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回望70年来的国民阅读,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纸质书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大众化,网络阅读铺天盖地闯入人们的生活。技术改变了阅读的面貌和形态。如今,阅读已不再仅仅是打开一本书,“一屏万卷”的数字阅读时代已经到来。‎ ‎2019年4月召开的第五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发布了《2018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截至2018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总量达到4.32亿,人均数字阅读量达到12.4本。我国数宇阅读整体市场规模已达到254.5亿元,同比增长19. 6%,大众阅读市场规模占比逾九成,是产业发展主导力量。‎ 专家预测,5G时代的来临,为全民阅读的数字化带来新机遇——戴上虚拟增强现实设备,读者马上“置身”于中国历史的影像现场;翻开一本秦兵马俑画册,屏幕上立即展示各种秦俑立体造型……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说,随着对新技术的广泛使用,“传播+阅读+沉浸式”的智能化出版将为人们提供更美好的阅读体验。‎ ‎70年,中国人的阅读从“有没有"升级到“好不好”,不仅阅读书目走在百花齐放的路上,阅读场所从家庭、阅览室换到兼具“颜值”和“内涵”的新型阅读空间。书从纸质变为电子,而且阅读与各个领域跨界,衍生出“阅读+行走”“阅读+话剧"“阅读+科技""阅读+互联网”“阅读+公益”"阅读+摄影"“阅读+音乐”“阅读+电影”“阅读+社交”……阅读,让生活更加多彩。‎ ‎(摘编自《触摸国民70年间读轨迹》.2019年9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阅读情况调查 - 26 -‎ ‎ (图片新华社)‎ 材料三 从免费阅读到花钱“追更”,消费者正在读书类APP"诱导”下,逐渐接受付费阅读。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中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已达254.5亿元,六成数字阅读用户愿意为电子书付费。‎ 纸质载体也好,电子书也罢,本质上都需要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对任何一个运营机构或者运营商而言,都不可能永远“免费”下去。从这个意义上说,用户开始愿意付费阅读,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只是还需要有关部门在规范方面做更多努力。‎ 目前,数字阅读市场还处于崛起阶段,鱼龙混杂。在运作模式上,一些在筑“付费墙”,一些则在摸索“免费阅读+广告”模式,一些则以分享、点赞、组队等作为激励机制……这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抢占市场做法,虽没有什么不好,但客观上造成了行业无序竞争,滋生了一些乱象。更有甚者,一些新媒体为在迎合中争取读者,使出浑身解数拼碎片,置起码的原创精神、作者权益于不顾;一些营运平台,在利益驱使下,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变着戏法推出一些色情、暴力作品,置起码的社会责任于不顾。‎ 这些现象显然不利于数字阅读市场健康持续发展,不利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在鼓励、扶持数字阅读市场时,及时注意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数字阅读只有在规范上下功夫,才能赢得更大更长远的发展。‎ ‎(摘编自《数字阅读市场有待规范发展》,2019年8月12日《经济日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70年来,中国人的阅读不断升级,由纸质书占主导地位演变为数字阅读占主导地位。‎ B. 科技发展改变阅读形式,网络阅读的普及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大众化密切相关。‎ C. 5G时代为全民阅读数字化带来了新机遇,智能化出版为人们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 26 -‎ D. 不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都需要人力、物力、财力成本,都需要健康规范发展。‎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3.32本,每天接触的媒介主体为手机和互联网。‎ B. 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为80. 8%, 数字阅读市场规模达254.5亿元,均保持增长势头。‎ C. 我国成年国民2018年人均每天接触手机、互联网、电子阅读器的时长分别约为85.65和11分钟。‎ D. 2018年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的比例低于2017年,可见数字阅读暂时遇冷。‎ ‎6. 如何规范发展数字阅读市场?请你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4. C 5. D ‎ ‎6. ①规范运作模式,防止行业无序竞争;‎ ‎②尊重原创精神,保护作者权益;‎ ‎③强化社会责任,净化作品内容。‎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C项,时态错误,“带来了新机遇”错误。原文的说法是“专家预测,5G时代的来临,为全民阅读的数字化带来新机遇”,选项变未然为已然。‎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D项,“可见数字阅读暂时遇冷”分析错误。材料二中2018年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的比例低于2017年,说明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 的成年国民越来越少,数字阅读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 - 26 -‎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 依据“这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抢占市场做法,虽没有什么不好,但客观上造成了行业无序竞争,滋生了一些乱象”可提的建议是:规范运作模式,防止行业无序竞争。‎ 依据“更有甚者,一些新媒体为在迎合中争取读者,使出浑身解数拼碎片,置起码的原创精神、作者权益于不顾”可提的建议是:尊重原创精神,保护作者权益。‎ 依据“一些营运平台,在利益驱使下,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变着戏法推出一些色情、暴力作品,置起码的社会责任于不顾”可提的建议是:强化社会责任,净化作品内容。‎ ‎【点睛】非连续性新闻材料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曹石匠 三石 曹石匠,说是石匠,其实是个小包工头。至少曾经是。也就几年前,在村里也算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如今却沧落为贫困户,着实让人唏嘘。其实当初贫困户识别的时候,曾石匠并没有主动申请。村民代表商议时,有人就提出曹石匠应该算 一个,引起大家的附和。也有人担心,说曹石匠那人,你要将他评为贫困户,人家还不一定乐意呢。果不其然,上门征求意见时,曹石匠还真不答应。可再商议时,村民代表们仍坚持,只得再次上门,还找了几个跟曹石匠关系好的一起去做工作。好说歹说几个来回,曾石匠这才勉强点了头。不肯当贫困户的,不是说没有,但至少,我是第一次遇见。‎ - 26 -‎ 也许是因为这,我对曹石匠有了兴趣。驻村那阵子,便经常去曹石匠家,不只是上户调查宣传政策,还聊天。聊得多了,发现与村里其他人相比,曹石匠还真有些不一样,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有些见地,属于聊得来那种。傍晚时分,两个人坐在曹石匠家的小院,泡一壶茶,天南海北的。也聊些村里的事,村里的风土人情,或是家长里短。也聊起过曹石匠的人生经历。‎ 别以为曹石匠仅仅会做石匠,种水果也是相当在行的。屋前屋后种了各式水果柑桔、黄桃、葡萄,还有柚子,时常能就着新鲜水果品茶,那滋味相当的惬意。当然,茶叶是我带去的,不然他家那迎风飘扬的茶叶沫子,还真对不住屋后那汪清泉。‎ 曹石匠没读多少书,初中没毕业就跟着长辈学石匠手艺。曹石匠有天赋,没几年长辈们就甘拜下风了。成年后,曹石匠不满足于做些小工赚几个工钱,便外出打工去了。仗着精湛的手艺,在上海、杭州等地扑腾了好些年,带着几十万块钱回了家乡,注册了一家建筑公司,做些修桥铺路的小工程,过得也算逍遥自在。‎ 然而好日子却在镇完小学生寝室建设项目中,突然坍塌。‎ 项目总额不大,不过一百来万,眼看房子封顶,却发现建筑材料有问题,水泥钢筋不符合标准。材料采办是小舅子负责的,细一追问,却是小舅子吃了回扣,坑了姐夫。这事,是曾石匠自己发现的,要不声张,业主方面不一定就能察觉。但曹石匠却主动跟业主方说了这事,并将即将完工的房子,推倒重建。‎ 这样一来,曾石匠便倾家荡产了。‎ 为这事,曹石匠跟老丈人家闹翻了,老婆改了嫁。这还不算,屋漏偏逢连阴雨,拆房的时候,曹石匠被倾倒的水泥块砸伤,废了右手,可惜了满身的石匠手艺。‎ ‎“人在做,天在看,房子是給娃娃们住的呀!”曹石匠说,口气极淡然,一点感觉不出星坠凡尘的苦闷来。‎ 我想,我应该能帮曹石匠做点什么,除了这本就是我的工作,还应该有其他因素在内。‎ 嘴里正吃着柚子,突然便有了主意。“种些马家柚吧,你有技术,产量品质肯定差不了,说不定就能东山再起。”‎ 曹石匠的眼睛突然闪过一丝光来,但随即又暗淡下去。“一万多一亩,哪儿有这么多的本钱。”‎ 我胸有成竹,说:“没问题,贵金我来想办法。”‎ 胸脯虽然拍得咚咚响,但落实起来却不是件容易的事。贫困户贴息贷款自然是有,产业帮扶资金也有,但加起来也不超过10万。前期投入是大头,这些钱肯定是不够的。‎ 曹石匠知道我的难处,跟我说:“要不,就少种点,多少能赚点就成。”‎ 我摇摇头:“不行,种太少成本分摊更高,不划算。”想了想,又想了想,一咬牙说,“我再借你10万,这样就差不多了。”‎ - 26 -‎ 曹石匠也摇摇头,比我摇得厉害多了。“不行,这怎么行,你也是拿工资过日子的,省吃俭用存点钱也不易。”‎ 吐口唾沫都是钉,我这人就这样,哪是曹石匠左右得了的。‎ 正值马家柚种植时节,没多久,马家柚就种了下去。置身满山遍野绿油油的柚苗之中,畅想着三年之后的丰收景象,曹石匠突然问:“洪涛,10万块不是小数目,你就不怕我打赖皮?”‎ 我笑了,盯着曹石匠,反问道:“你曹石匠是这样的人吗?"‎ 曹石匠笑了,笑声很爽朗。‎ ‎(选自《金山》2019年第8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交代曹石匠由“先富起来的那部分”“沦落为贫困户"的不幸遭遇,巧妙设置了悬念,为下文进一步叙述他的人生经历做铺垫。‎ B. “我”想帮助曹石匠做点什么,不仅因为这是一个驻村扶贫干部的本职工作,还因为“我”被曹石匠的事迹深深地打动,对他心生敬意。‎ C. 小说在"我"和曹石匠的笑声中结束,预示着曹石匠种植的柚子三年后将会丰收,也反映出新时代干群关系亲密和谐,升华了小说主题。‎ D. 小说善于在细微处刻画人物,如“曹石匠的眼睛突然闪过一丝光来,但随即又暗淡下去",这一细节折射出他由兴奋到失落的心理变化。‎ ‎8. 曹石匠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我”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自尊坚强:尽管身体残疾却不肯当贫困户,后又决定靠种柚东山再起。‎ ‎②坚持原则:发现学生寝室的建筑材料有问题,主动说出并推倒重建,宁可倾家荡产。‎ ‎③善解人意:体谅“我”的难处,宁可少种点柚子也不愿多借钱。 ‎ ‎9. ①“我”是线索性人物,贯穿小说始终,小说通过叙述“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展开故事情节;‎ ‎②运用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叙事,有助于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③借助“我”的见闻感受从侧面衬托曹石匠形象,也引发读者对扶贫工作的思考,深化小说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C项,“预示着曹石匠种植的柚子三年后将会丰收”不正确。两人的笑声因10万块钱而引发,与柚子是否丰收无关。‎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依据“一个,引起大家的附和。也有人担心,说曹石匠那人,你要将他评为贫困户,人家还不一定乐意呢。果不其然,上门征求意见时,曹石匠还真不答应。可再商议时,村民代表们仍坚持,只得再次上门,还找了几个跟曹石匠关系好的一起去做工作。好说歹说几个来回,曾石匠这才勉强点了头”可知,曹石匠是个自尊坚强的人。‎ 依据“眼看房子封顶,却发现建筑材料有问题,水泥钢筋不符合标准。材料采办是小舅子负责的,细一追问,却是小舅子吃了回扣,坑了姐夫。这事,是曾石匠自己发现的,要不声张,业主方面不一定就能察觉。但曹石匠却主动跟业主方说了这事,并将即将完工的房子,推倒重建。这样一来,曾石匠便倾家荡产了”可知,曹石匠是个善良、坚持原则的人。‎ 依据“曹石匠也摇摇头,比我摇得厉害多了。‘不行,这怎么行,你也是拿工资过日子的,省吃俭用存点钱也不易。’”可知,曹石匠是个善解人意的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能力。从“自身作用”考虑,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衬托主要人物是次要人物的主要作用;从“情节作用”考虑,考虑是否起线索作用,是否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从“主题作用”考虑主题,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 ‎“我”本身作用方面:小说中,“我”是一个驻村扶贫干部,我对于百姓生活的关心及奉献,尤其是在帮助百姓脱贫的方法上都引发了读者对扶贫工作的思考,从而深化了小说主题;同时运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叙事,有助于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 26 -‎ 结构方面:小说以“我”所见所闻所感展开故事情节:我对“曹石匠”产生兴趣,“我”常去“曹石匠”家聊天,聊天中“我”了解了“曹石匠”的经历及为人,“我”被“曹石匠”感动并决心要帮助他,“曹石匠”最终接受了我的帮助。“我”是小说的线索。‎ 衬托主要人物方面:通过“我”对“曹石匠”经历的了解,以及“曹石匠”开始拒绝我的帮助的情节,凸显了“曹石匠”自强自尊、坚持原则、善解人意的形象。‎ ‎【点睛】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组织阅读。‎ ‎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 ‎3.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的作用。‎ ‎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崔楷,字季则。美风望,性刚梗,有当世干具。释褐奉朝请、广平王元怀文学。正始中,以王国官非其人,多被刑戮,惟楷与杨昱以数谏获免。后为尚书左主客郎中、左中郎将。楷性严烈,能摧挫豪强,故时人称之。于时冀、定教州,频遭水害。楷上疏日:顷东北数州,频年淫雨,长河激浪,泛滥为灾。户无担石之储,家有蒙藿之色。臣既乡居水际,目睹荒残,夙宵不寐,言念皇家,愚诚开款,实希效力。使数州士女,无废耕桑之业;圣世洪恩,有赈饥荒之士。臣之至诚,申于今日。”诏曰:“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事遂施行。楷用功未就,诏还追罢。久之,京兆王继为大将军西讨,引楷为司马。后葛荣转盛,诸将拒击,并皆失利。孝昌初,加楷持节、散骑常侍,寻转军司。未几,分定相二州四郡置殷州,以楷为刺史 - 26 -‎ ‎,加后将军。葛荣自破章武、广阳二王之后,锋不可当。初,楷将之州,人咸劝留家口,单身述职。楷日:“如一身独往,将士又谁肯为人固志也?”遂合家赴州。三年春,贼势已逼,或劝减小弱以避之。楷曰:“ 国家岂不知城小力弱也,置吾死地,今吾死耳!一朝送免儿女,将谓吾心不固。亏忠全爱,臧获耻之,况吾荷国重寄也!”州既新立,了无御备之具。及贼来攻,楷率力抗拒,强弱势悬,每勒兵士抚厉之,莫不争奋,咸称:“崔公尚不惜百口,吾等何爱一身!”速战半旬,死者相枕。力竭城陷,楷执节不屈,贼遂害之,时年五十一。长子士元举茂才,假征虏将军、防域都督,随楷之州,州陷,亦战殁。楷兄弟父子,并死王事,朝野伤叹焉。永熙中,又特赠侍中、仪同三司、冀州刺史。‎ ‎(选自《魏书.崔楷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 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 B. 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 C. 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 D. 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如《周书·李基传》:”释褐员外散骑常侍。”‎ B. 刺史:古代官名,始设于西汉。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沿为地方官职名称。‎ C. 茂才:即秀才。汉时开始与孝廉并为举士的科名,西汉时避汉武帝讳改称"茂才”。‎ D. 仪同三司: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崔楷性情耿直,严肃刚烈。任广平王元怀文学期间,王国官员大都因不称职而受惩处,只有他与杨昱因多次进谏而获免。后来又因打击豪强而受到人们称赞。‎ B. 崔楷关心民生,为国分忧。冀定数州频繁遭受水害,他上疏表达对百姓贫困生活的担忧,并表示愿意竭尽忠诚为朝廷效力。可惜事情未完成就被朝廷召回。‎ C. 崔楷勇于担当,不谋私利。当初任殷州刺史时,人们劝他留下家人单身赴任,他认为这会动摇军心,带领全家赴州:后有人劝他放弃小弱城池,他不为所动。‎ D.‎ - 26 -‎ ‎ 崔楷英勇无畏,以身殉国。敌人来攻,他竭力抵抗,士兵在他的激励下也奋力作战,但因实力悬殊,经过五天激战后州城陷落。崔楷被俘,英勇不屈,遭到杀害。‎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亏忠全爱,臧获耻之,况吾荷国重寄也! ‎ ‎(2)楷兄弟父子,并死王事,朝野伤叹焉。‎ ‎【答案】10. D 11. C 12. C ‎ ‎13. (1)违背忠义保全私爱,奴婢都认为这样做可耻,何况我肩负国家重任呢?‎ ‎(2)崔楷兄弟父子,都为国事牺牲,朝廷和民间为他们悲伤叹息。‎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水旱为患”是主谓结构,所以应在“患”后断句,排除A、B两项;“昃”指太阳偏西,‎ 在这里作“不遑食”的状语,所以在“昃”前断句,排除C项。译文:连年水旱成为灾患,黎民艰难饥饿,谋议考虑此事,日偏未及饮食,阅此陈述,深合正在思考的事。不过计划中使用的工力很多,不是朝夕可完成的,宜交付宫外群臣商议奏闻。‎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 C项,“西汉时避汉武帝讳”错误。应是东汉时避光武帝讳。‎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 26 -‎ C项,“后有人劝他放弃小弱城池”错误。原文为“或劝减小弱以避之”,意为有人劝他把年幼体弱的家人送走。‎ 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 ‎(1)“亏”,使动用法,“使……受亏”“违背”;“全”,“保全”;“耻”,意动用法,“认为……可耻”;“荷”,“担负”“肩负”。‎ ‎(2)“并”,“全、都”;“死王事”,省略句;“朝野”,“朝廷和民间”;“焉”,代词,“他们”。‎ ‎【点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译文:‎ - 26 -‎ 崔楷,字季则。风度优美有声望,性情刚强耿直,有处世的才干。初任奉朝请,广平王元怀文学。正始年间,因王国官属不称职,大多被判罪诛杀,仅有崔楷与杨昱因多次谏劝元怀免于惩罚。后来任尚书左主客郎中、左中郎将。崔楷性格严肃刚烈,能打击豪强,所以当时的人们称赞他。当时冀、定数州,频繁遭受水害,崔楷上疏说:“近来东北数州,连年多雨,长河激浪滚滚,泛滥成灾。每户没有一石的储粮,家中有满脸菜色的老小。臣既在乡间水旁居住,目睹荒残景象,朝夕不能入睡,虑及国家安危,一点愚忠赤心,确实期望效力。令数州男女,不废耕植的事业;圣世洪恩浩荡,有赈济遭受饥荒的人士。臣的至诚忠心,申明在今天。”诏书答道:“连年水旱成为灾患,黎民艰难饥饿,谋议考虑此事,日偏未及饮食,阅此陈述,深合正在思考的事。不过计划中使用的工力很多,不是朝夕可完成的,宜交付宫外群臣商议奏闻。”事情终于实施。崔楷兴工未完成时,诏令还京停止职务。许久,京兆王元继任大将军西征,召崔楷任司马。后葛荣势力更强盛,诸将抵抗攻击,都战败失利。孝昌初年,加授崔楷为持节、散骑常侍,不久改任军司。不久,分定、相二州四郡设置殷州,任命崔楷为刺史,加授后将军。葛荣自从击败章武、广阳二王之后,兵锋势不可挡。起初,崔楷将赴任时,旁人都劝他留下家人,单身赴任履行职务。崔楷说“如果一身独去,将士们又有谁肯对这样的人产生信心呢?”于是率全家赴任。孝昌三年春,贼兵势已逼殷州,有人劝崔楷减少年幼体弱的家人以避战乱。崔楷说:“国家难道不知城小兵力弱吗?置我于死地,是令我死啊!一旦送走儿女,将说我心不坚定。违背忠义保全私爱,奴婢都认为这样做可耻,何况我肩负国家重任呢?”州既是新设立,全无抵御防备的器具。当贼兵来进攻时,崔楷尽力抵抗,强弱之势悬殊,经常统率兵士抚慰鼓励他们,士兵无不振奋,都说:“崔公尚且不惜一家百口,我等为何吝惜自己一人!”激战五天,死者枕靠在一起。力量用尽城被攻破,崔楷手握节杖不屈服,贼人于是将他杀害,时年五十一岁。长子士元被举为茂才,假征虏将军、防城都督,随崔楷到殷州,州城陷落,也战死。崔楷兄弟父子,都为国事牺牲,朝廷和民间为他们悲伤叹息。永熙年间,又特别追赠侍中、仪同三司、冀州刺史。‎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友人至 严嵩 下马柴门日已曛, 灯前悲喜话同群。‎ 空江岁晚无来客,远道情深独见君。‎ 瓦瓮细倾山郭酒,藜床閒卧石堂云。‎ 莫言古调秪自爱,且诵新篇慰我闻。‎ ‎[注]严嵩:字惟中,明朝权臣。他在飞黄腾达之前,曾在故乡的钤山隐居读书七年。‎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交代友人到来已是黄昏时分,“悲喜”揭示出与友人久别重逢后的复杂心情。‎ B. 时已岁暮,江中来往船只稀少,而友人不辞路途遥远前来看望,足见友情之深。‎ C. 颈联描写见面后情形:把酒话旧,卧床闲聊。“细倾”表明饮酒之多,时间之长。‎ - 26 -‎ D. 尾联改用对话形式,生动地再现了诗人在为友人朗诗新作诗篇的情景,情趣盎然。‎ ‎15. 有人说,本诗带有“山林气”。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从遣词用语看 ,诗中写住处用“柴门”,写饮酒用“瓦瓮”和“山郭酒”,写闲卧则有“藜床”和“石堂云”,突出了山林生活的环境气氛;从情感表达看,诗人以简陋的生活条件衬托出朋友间淳厚朴素的情谊,渲染出山林隐居生活特有的情趣。‎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 D项,“诗人在为友人朗诗新作诗篇的情景”不正确。“且诵新篇慰我闻”是诗人要友人把新创作的诗朗诵给自己听。‎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风格能力。应对这类试题,首先要判断风格,然后结合诗歌用语,诗歌包含的意象、营造的意境,诗歌的情感来加以分析说明。‎ 本题已经明确了诗歌的艺术风格,即“山林气”,所以只需要结合诗歌的用语、意象意境、情感等对其进行分析即可。‎ 情感方面:本诗诗人隐居钤山,某一天的黄昏时分,朋友远道探望。久别重逢,二人把酒闲卧、畅叙同群、诵诗慰情。“山林气”体现在朋友间醇厚朴素的情谊中。‎ 意象、意境方面:诗中写到“柴门”“瓦瓮”“山郭酒”“藜床”,营造了自然幽静、恬淡闲适的意境,带有“山林气”。‎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26 -‎ ‎(1)荀子的《劝学》中在运用一系列比喻后用______,______两句作结,强调了善于利用外部条件的重要性。‎ ‎(2)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谆谆告诚后主,宫中之事咨询后施行,必能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裕故居遗址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君子生非异也 (2). 善假于物也 (3). 裨补阙漏 (4). 有所广益 (5). 斜阳草树 (6). 寻常巷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1)“强调了善于利用外部条件的重要性”是提示,同时注意“生”的书写,不能写成“性”;‎ ‎(2)“宫中之事咨询后施行,必能……”是提示,同时注意“裨”“阙”的书写;‎ ‎(3)“描写刘裕故居”是提示,同时注意“巷陌”的书写。‎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类科技进步源于对未来的大胆想象。千百年来,我们经常 _很多想象无法实现,( )。今天我们_____的世界, 正是来源于过去人类对想象的坚持。‎ 作为人类科技王冠上的宝石,人工智能_____了人类想象中最大胆的部分。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进行了许多____的工作。 这段历史如今被经常提起,在当时却并不轻松。直到2000年前后,科学家们还得小心避免使用“人工智能"这个词汇。然而,正是这些积累,终于使量变成为质变,使我们有幸集中地在这一时代将想象变为现实。‎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断言 司空见惯 凝聚 坚苦卓绝 - 26 -‎ B. 预言 习以为常 凝结 坚苦卓绝 C. 断言 习以为常 凝结 艰苦卓绝 D. 预言 司空见惯 凝聚 艰苦卓绝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 项是 A. 只是当时尚未找到可行的方法而已,但最终往往发现了 B. 但最终往往发现,只是当时尚未找到可行的方法而已 C. 最终往往发现可行的方法,但只是当时尚未找到而已 D. 但只是当时尚未找到可行的方法而已,最终往往发现了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正是这些积累,终于使量变成为质变,使我们有幸在这一时代集 中地将想象变为现实。‎ B. 正是这些积累,使量变终于成为质变,使我们在这一时代集中地有幸将想象变为现实。‎ C. 正是这些积累,量变终于成为质变,我们在这一时代集中地有幸将想象变为现实。‎ D. 正是这些积累,终于量变成为质变,我们在这一时代有幸集中地将想象变为现实。‎ ‎【答案】17. C 18. B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成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断言,十分肯定地说;预言,预先说出(将来会发生的事情)。根据后文“无法实现”,此空应为“断言”。‎ 司空见惯,表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者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此处是强调“觉得很平常”而不是“不觉得奇怪”,应选用“习以为常”。‎ 凝聚,指气体由稀变浓或变成液体,也指聚集、积聚;凝结,指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文中“宝石”为固体,应选用“凝结”。‎ 艰苦卓绝,形容十分艰难困苦,超乎寻常;坚苦卓绝,指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越寻常。此处用来形容“工作”而非“精神”,应选用“艰苦卓绝”。‎ 故选C。‎ ‎【18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同点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取答案。‎ 结合语境可知,括号内语句的意思与前文形成转折关系,故以“但”开头,排除A、C两项;这里的“发现”是“明白”的问题,是要表达最终明白了“只是当时尚未找到可行的方法而已”的道理,所以排除D项。‎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A项,正确。‎ B项,语序不当,“在这一时代集中地有幸……”应为“有幸在这一时代集中地……”‎ C项,结构混乱,“正是这些积累”后意思尚未说完,下句就偷换了主语;此外还有语序不当的毛病,“在这一时代集中地有幸……”应为“有幸在这一时代集中地……”。‎ D项,结构混乱,同样是“正是这些积累”后意思尚未说完,下句就偷换了主语;此外,语序也不当,“在这一时代有幸集中地……”应为“有幸在这一时代集中地……”。 ‎ 故选A。‎ ‎【点睛】此类试题是将连贯,辨析并修改病句,成语辨析合并考查。这就更加要求考生具有对文段整体把握的能力,拥有正确使用成语恰切表意的能力。所以读懂文段主要意思,结合语境是作答的前提。较传统的考查题型,辨析并修改语病的难度其实是有所降低的,考生可以比较选项与原文之间,选项与选项之间的不同点来确定正确答案。‎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有些人认为鸡蛋的外壳很脏,________, 不仅保存时间长,还能避免污染其他食品。但事实上,________,因为鸡蛋壳上的气孔外面,还有一层很薄的膜,在清洗过程中,_______, 细菌反而容易通过气孔进入蛋内。‎ ‎【答案】 (1). ①清洗干净后再存放 (2). ②这样做恰恰加速了鸡蛋的变质(或:这样做反而不利于鸡蛋的保存) (3). ③这层膜就会被破坏掉 ‎【解析】‎ - 26 -‎ ‎【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第①空,依据后文“还能避免污染其他食品”“在清洗过程中”可知,此空可填:清洗干净后再存放。‎ 第②空,依据前文“但事实上”可知此空要表达与“不仅保存时间长,还能避免污染其他食品”相反的意思,所以此空可填:这样做恰恰不利于鸡蛋的保存。‎ 第③空,前文写“还有一层很薄的膜”,后文又写“细菌反而容易通过气孔进入蛋内”,说明是清洗过程中,这层膜被破坏了。所以此空可填:这层膜就会被破坏掉。‎ ‎【点睛】应对此类题目要注前后文在语意和结构上的照应。一般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文段脉络,理清句子关系。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找出前后文的关键词,注意合理推导。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字数合规。‎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在第27个国际减贫日和第6个国家扶贫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国语言扶贫与人类减贫事业论坛15日至16日在京举行。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民委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专家学者,相关省份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负责人及企业代表等一百余人围绕“推普脱贫攻坚的经验与成效”“语言能力、语言教育与脱贫攻坚”“语言技术的运用、中国语言扶贫的展望与人类减贫事业”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论坛发布了《语言扶贫宣言》。《宣言》指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打破地城区隔、传播信息和技术的工具,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基础。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提升学习者的能力水平是语言扶贫的基础路径和核心经验。‎ ‎【答案】中国语言扶贫与人类减贫事业论坛15日至16日在京举行,与会者围绕语言扶贫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论坛发布了《语言扶贫宣言》。‎ ‎【解析】‎ ‎【详解】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 26 -‎ 语段共有五句话:第一句的主要内容是:中国语言扶贫与人类减贫事业论坛15日至16日在京举行。第二句可将“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民委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专家学者,相关省份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负责人及企业代表等一百余人”概括为“与会者”,将“‘推普脱贫攻坚的经验与成效’‘语言能力、语言教育与脱贫攻坚’‘语言技术的运用、中国语言扶贫的展望与人类减贫事业’等主题”概括为“语言扶贫主题”,所以此句的主要意思是:与会者围绕语言扶贫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第三句的主要意思是:论坛发布了《语言扶贫宣言》。第四句、第五句是对《语言扶贫宣言》的进一步说明,可以忽略。最后连缀整理即可。‎ ‎【点睛】压缩语段首先应辨明语段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说明性语段:抓说明对象,扣住其特征。议论性文段: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记叙性文段,可以通过抓记叙的要素来抓信息。具体操作过程:找——陈述对象、中心事件、性质、结果;写——必须按照题干要求(含标点)、尽可能运用原文词语、尽量运用主谓句表达。‎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一段化学老师用大闸蟹教络上走红。与印象中的化学课不一样的是,这堂课没有试管、烧杯酒精灯,只有大闸蟹、奶茶、泡面等美食。视频中,老师在讲台上妙语连珠,为同学们认真讲解大闸蟹等美食的化学知识。孩子们一边被“馋哭了”,一边轻松学习。据了解,该老师早已是位网络红人,授课之余,他通过发布科普短视频在网络上拥有几百万粉丝,“万物皆化学”“手机中的化学”“添加剂里的化学”都是他的短视频主题。‎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好老师应有“有趣的灵魂”‎ 最近,一段老师用大闸蟹教络上走红。与印象中的化学课不一样的是,这堂课没有试管、烧杯、酒精灯,只有大闸蟹、奶茶、泡面等美食。视频中,化学老师在讲台上妙语连珠,为同学们认真讲解大闸蟹等美食的化学知识。幽默的课堂氛围伴随着让人垂涎的气味,创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听得格外轻松认真。‎ ‎“隔壁班的同学都馋哭了”“不想当厨子的吃货不是好化学老师”“能遇到这样的老师先不说成绩怎么样了,学习动力、学习兴趣肯定是激发起来了”……网友点评,令人忍俊不禁。网友馋的,不仅是大闸蟹、奶茶这些色香味俱全的“另类教具”,还有这位吃着人间烟火的“别人家的老师”。从中可见,拥有一颗有趣的灵魂对于教师来说,何其重要。‎ - 26 -‎ 一句网络流行语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具体到教师身上,可以这么说,严肃的教师千篇一律,有趣的教师万里挑一。确实,有趣的灵魂太难得了,尤其对于那些理科教师来说。于学科而言,像数理化这些基础学科,全是定律、定理、公式,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想上得有趣确实不容易;于教师本人,面孔板久了,观念僵化了,不敢轻易切换“画风”,退一步说,就算想改变,恐怕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于外部因素,应试教育始终围绕分数展开,学生埋头苦读已成常态,快乐学习并不是必需品。‎ 拥有“有趣的灵魂”,做一个有趣的人,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这个社交时代的刚需,也是新生代学子们对老师的要求、为人师表者应该有的思考。做一名有趣的教师,让学生爱屋及乌从而喜欢上一门学科,未必是一件很难的事。‎ 首先要认识要到位,不要把有趣当作无聊。教师最需要有趣的灵魂,因为唯有有趣的灵魂才能让“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才能走进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幽默”“有趣”体现的是一位老师的责任和智慧。‎ 当然,对知识传播锦上添花才是有趣的目的,所以“幽默”“有趣”还要把握好尺度,避免过犹不及。要把课上得有趣而不造作,幽默之中能够对知识点层层解剖,联系生活、生动形象。 ‎ 有人说遇到一个好老师是人一生中的幸运,希望这份幸运中包含遇到了“有趣的灵魂”。‎ ‎【解析】‎ ‎【分析】‎ 好老师应有“有趣的灵魂”‎ 最近,一段老师用大闸蟹教络上走红。与印象中的化学课不一样的是,这堂课没有试管、烧杯、酒精灯,只有大闸蟹、奶茶、泡面等美食。视频中,化学老师在讲台上妙语连珠,为同学们认真讲解大闸蟹等美食的化学知识。幽默的课堂氛围伴随着让人垂涎的气味,创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听得格外轻松认真。‎ ‎“隔壁班的同学都馋哭了”“不想当厨子的吃货不是好化学老师”“能遇到这样的老师先不说成绩怎么样了,学习动力、学习兴趣肯定是激发起来了”……网友点评,令人忍俊不禁。网友馋的,不仅是大闸蟹、奶茶这些色香味俱全的“另类教具”,还有这位吃着人间烟火的“别人家的老师”。从中可见,拥有一颗有趣的灵魂对于教师来说,何其重要。‎ 一句网络流行语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具体到教师身上,可以这么说,严肃的教师千篇一律,有趣的教师万里挑一。确实,有趣的灵魂太难得了,尤其对于那些理科教师来说。于学科而言,像数理化这些基础学科,全是定律、定理、公式,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想上得有趣确实不容易;于教师本人,面孔板久了,观念僵化了,不敢轻易切换“画风”,退一步说,就算想改变,恐怕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于外部因素,应试教育始终围绕分数展开,学生埋头苦读已成常态,快乐学习并不是必需品。‎ - 26 -‎ 拥有“有趣的灵魂”,做一个有趣的人,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这个社交时代的刚需,也是新生代学子们对老师的要求、为人师表者应该有的思考。做一名有趣的教师,让学生爱屋及乌从而喜欢上一门学科,未必是一件很难的事。‎ 首先要认识要到位,不要把有趣当作无聊。教师最需要有趣的灵魂,因为唯有有趣的灵魂才能让“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才能走进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幽默”“有趣”体现的是一位老师的责任和智慧。‎ 当然,对知识传播锦上添花才是有趣的目的,所以“幽默”“有趣”还要把握好尺度,避免过犹不及。要把课上得有趣而不造作,幽默之中能够对知识点层层解剖,联系生活、生动形象。 ‎ 有人说遇到一个好老师是人一生中的幸运,希望这份幸运中包含遇到了“有趣的灵魂”。‎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本题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对网红化学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联想和思考。首先我们要先分析这位老师的做法:从奶茶、泡面到大闸蟹,都被这个眼里万物皆化学的老师逐一搬进了课堂。在分析这种做法的效果:我们通过“孩子们一边被‘馋哭了’,一边轻松学习”可知,该老师的课堂将知识和生活结合在了一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与印象中的化学课不一样”的课堂。‎ 理解了材料的内容,便可以围绕“老师如何教学才能提有利于学生”的问题进行综合论述,也可以就其中的一个角度进行分析作文。‎ 立意:‎ ‎(1)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君子善假于物。‎ ‎(4)知识源于生活。‎ 素材:‎ ‎(1)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他们的学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所以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能创造性地学习,是每一位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 ‎(2)有一家杂志曾用“终日计算,冥思苦想”为标题介绍了杨振宁的物理研究。杨振宁因此不大高兴,他对人们说:“尤其不同意的是这个‘苦’字,什么叫苦?自己不愿意做,又因为外界的压力非做不可,这才叫苦。研究物理是没有苦的概念的,物理学是非常引人入胜的。只要我对物理学有了兴趣,我就会被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所吸引。” ‎ - 26 -‎ ‎(3)据心理学家验证,人若拥有良好的心态与强烈的求知热情,他的灵感便会一触即发,如泉眼般源源不断,那么结果也会事半功倍;反之,用一张愁眉苦脸面对探讨,就像一部机器,没有想法,说不定方案不仅未能得出,还可能弄巧成拙。‎ ‎(4)人的成功需要正确的引导,那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它推动着人们主动地去开拓进取,促使我们学会发现身边的大小事。无论是辽阔宽广的大地,还是浩瀚无垠的海洋;无论是形形色色的人生,还是生生不息的物种,它们都存在着千千万万个“为什么”,等着我们洋溢着满怀的兴趣去发掘其中的道理。‎ ‎(5)人是健忘的,总会丢三落四、忘这忘那,但是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却像烙上了印,永远铭记于心。生活中,人会对美丽的风景过目不忘,会对喜欢的物品清楚了解……这都是兴趣爱好在起着作用。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当你对它充满兴趣,你就会发现,记住它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情。‎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结构层次:文章题目“好老师应有‘有趣的灵魂’”紧扣材料又耐人寻味。作文从分析材料入手,提出观点:从中可见,拥有一颗有趣的灵魂对于教师来说,何其重要。接下来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分析“有趣的灵魂”难以拥有的原因,并指出拥有“有趣的灵魂”,做一个有趣的人,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这个社交时代的刚需,也是新生代学子们对老师的要求、为人师表者应该有的思考。然后笔锋一转,指出做一名有趣的教师,让学生爱屋及乌从而喜欢上一门学科,未必是一件很难的事。最后以“有人说遇到一个好老师是人一生中的幸运,希望这份幸运中包含遇到了‘有趣的灵魂’”结尾,照应标题又耐人寻味。‎ ‎【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 ‎ - 26 -‎ ‎ ‎ -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