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8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强化测评(九)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30分钟 18分)
一、(2012·烟台三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9分)
长尾理论与网络百科全书
“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长尾理论”认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过去人们只能关注重要的人或重要的事,如果用正态分布曲线来描绘这些人或事,人们只能关注曲线的“头部”,而将处于曲线“尾部”、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才能关注到的大多数人或事忽略。而在网络时代,由于关注的成本大大降低,人们有可能以很低的成本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关注“尾部”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会超过“头部”。
“长尾理论”在百科全书编辑领域的意义,就是让每个人都成为网络百科全书的编撰者,将存在于每个人大脑中的知识积累起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在过去,只有顶级专家才能参与百科全书的编撰。因此,百科全书的编撰通常旷日持久,耗资巨大,而且一旦编成,很难进行修订。如果将知识看成一个集合,顶级专家只占有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知识掌握在其他专家和普通人手中。从百科全书编撰的要求来说,需要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并随时进行更新,但是在过去,由于人力、物力的种种限制,无法动员所有的专家都参与编撰工作,更无法动员全社会都来参与,也无法进行及时更新。
互联网的普及为全社会都参与百科全书的编撰提供了可能。维基百科网站的创建者设立了一套开放式词条编撰规则,使得这种可能变成了现实。按照维基百科的约定,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编撰工作。这项工作没有任何报酬,但很多人——包括不少顶级专家,愿意做这件没有报酬的事。正是有了千万网民的自愿参与,到2007年5月底,维基百科的词条数目已达到180多万个,比百科全书的鼻祖《大英百科全书》的词条多得多。
维基百科上的词条是开放式的,读者如果发现错误,随时可以提出意见并进行修改。这样的规则设计,使得词条的作者不得不放弃偏颇的观点,因为只有客观的词条解释才能长时间保持下来,而这本身就是百科全书的重要要求。据美国《自然》杂志统计,维基百科的科学类条目的错误率与《大英百科全书》不相上下。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维基百科词条的编撰,还带来了另一个好处——更新速度的提高。在知识爆炸的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一个词条完成的同时,就时刻面临着过时的危险。任何人随时可以将最新的知识附加到维基百科的相应词条上,因此维基百科也是当今世界更新速度最快的百科全书。
在我国,百度网和新浪网借鉴维基百科的思想,创造了更加贴近普通人生活需要的新形式的网络百科全书。“百度知道”和“新浪爱问”都是开放的知识平台,并且均采用了口语化的问题输入机制,通过后台的搜索引擎技术,将口语化的问题自动转化为对应的知识需求。在“百度知道”的首页,显示着“已解决问题”为1 600多万个,“待解决问题”为55万多个,超过维基百科的词条数目,可见其受欢迎程度。在“百度知道”
4
网站注册后就可以提问或解答问题,提问者可以悬赏积分,回答问题便能赢得积分,通过这样的激励措施,知识的搜索与分享变得饶有趣味。
在网络时代,当我们用“长尾理论”的观点重新审视每一个领域时,几乎都能发现过去被忽视的“长尾”。在最适宜通过互联网表现和传播的文化领域,“长尾”更是随处可见,网络歌曲、手机短信等的流行和市场上的成功,靠的就是网络聚沙成塔的巨大作用。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和互联网、 手机的继续普及,“长尾理论”的影响还在进一步发展。
1.下列关于“长尾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长尾理论的影响还将进一步扩大。
B.长尾理论意在提醒人们不能只关注曲线的“头部”,而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成本去关注处于曲线“尾部”的大多数人或事。
C.长尾理论认为,在网络时代,由于关注成本降低,人们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所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会超过“头部”。
D.长尾理论适宜于通过互联网表现和传播的文化领域,以往被忽视的“长尾” 很可能靠网络聚沙成塔的力量取得成功。
2.下列说法不属于“长尾理论”对编撰百科全书的意义的一项是(3分)( )
A.可以打破传统编撰方式在人力和物力方面的局限,使得更多的人都可以参与编撰工作,让更多的人成为网络百科全书编撰者。
B.将存在于每个人大脑中的知识积累起来,集腋成裘,解决只有顶级专家才能参与百科全书的编撰带来的旷日持久、耗资巨大的问题。
C.适应“百科全书”编撰需要提供尽可能多的知识并随时进行更新的要求,可以动员所有的专家甚至全社会都来参与,并及时进行更新。
D.使提问或解答问题变得饶有趣味,因此很多人——包括不少顶级专家在内的千万网民自愿参与这件没有报酬的事。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传统编撰百科全书走精英路线是完全错误的,不符合百科全书编撰的要求,因为更多的知识不是掌握在顶级专家而是其他专家和普通人手中。
B.维基百科网站词条编撰模式具有开放性和开创性的特点,词条数目已达到180多万个,与百科全书的鼻祖《大英百科全书》的编撰水平不相上下。
C.维基百科无偿对公众开放,读者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输入口语化的指令,即可调出所需的相关知识,使用起来方便快捷。
D.网络的普及给文化产品的形成和传播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也使文化产品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实际,更加容易受到普通人群的关注。
4
二、(2012·潍坊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
论美的欣赏的普遍性
对于是否存在美的欣赏的普遍性的问题,回答是肯定的。所有人都喜欢美的事物,不同文化中的人们有一些共同的审美偏爱。美的欣赏的普遍性可以列举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与风景和人体有关。所有人都喜欢草原景观,这种景观偏好的一致性,超越了文化差异和特定的阶层差异。就人体来说,身材匀称、面容姣好通常会被认为是美的。
第二种类型是对整体自相似形式的欣赏,如葵花籽的排列,海螺壳的构造。在黄金分割比中,我们能发现典型的整体自相似性。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协调关系,对于我们对美的欣赏是决定性的,因此所有人都喜欢具有黄金分割比的形式。
第三种类型是对惊人的美的艺术作品的欣赏。这种欣赏的普遍性与非凡的艺术作品有关。泰姬陵、《蒙娜丽莎》或者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让不管具有何种文化背景的人们都为之着迷。
当我们将风景或者人体作为美来感受的时候,这种感知依赖某种神经模式的高度局部化的激活;当我们将整体自相似形式作为美来感受的时候,相邻皮质区的共振产生更加深远的皮质并行激活;对那些伟大的、惊人的美的艺术作品的经验,依赖我们整个美的欣赏和认识构造的整体激活。这三种类型都意味着审美实际上就是大脑愉快,但神经刺激的范围有所不同,而经验的质量也有显著的差异。在局部刺激中,我们体验到吸引力;在并行刺激中,我们体验到意味深长的愉快;在整全刺激中,我们体验到惊人的美。
对风景和人体的偏好之所以是普遍的,是因为它们都起源于选择效应,这种效应对人的基因组产生影响,它们先于任何文化区分,这就是它们一直传到我们这里,在今天仍然保持普遍性的原因。这种类型的美是在人类原始文化时期确立起来的,是人类特有的,它明显朝生殖和生态方向发展,因此,在美学范围中,我们也可以说它是善的体现。
对于整体自相似形式的审美偏爱,也是在系统发生过程中发展和选择出来的。它在今天的普遍性,来源于相应基因结构的永久性。这种类型的美是在动物的认识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有一个比人类更早的来源。这种类型的美的作用存在于认识领域。在美学领域中,我们可以说它是真的体现。
最后,我们在对伟大的美的着迷上体现出来的普遍性,很可能扎根于皮质的构造之中。由于这种构造在所有人中都是完全一样的,不管我们具有怎样的文化背景,我们都具备感知这种美的能力,因此这种类型的美的欣赏感知也是普遍的。这种类型极有可能是在人类文化时期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也就是在最近4万年中发展起来的,它在这三种类型中最为晚近。这种伟大的美,独立于任何生物的或者认识的利益,释放出无目的的神经烟火。就这种意义上来说,只有在这种类型的美中,我们才真正地进入了纯粹的美的领域,这是一个为美而美的领域。因此,在美学领域中,这种美是美本身的体现。
(选自《光明日报》2011.3.22,有删改)
4.对“论美的欣赏的普遍性”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4
A.它是不同文化中的人们超越了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一些共同的审美偏爱。
B.它表现为所有的人都喜欢草原景观、美的人体、整体自相似形式和艺术作品。
C.它的每一种类型都能使人体验到吸引力、意味深长的愉快以及惊人的美。
D.它独立于任何生物的或者认识的利益,是为美而美。
5.对美的欣赏普遍性的三种类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在神经刺激范围和经验质量方面,三种类型是渐次增大和加强的,但实际上都是大脑愉快.
B.在产生时间方面,“整体自相似形式”类型最早,“风景和人体”类型次之,“非凡艺术作品”类型最晚.
C.在起源方面,审美普遍性的三种类型都起源于选择效应对基因的影响,而扎根于人体皮质的构造之中.
D.在美学领域中,三种类型分别是善、真、美的体现,而只有在“非凡艺术作品”类型中的美才能令人进入纯粹的美的领域.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共同的审美偏爱证明了存在美的欣赏的普遍性,即所有人都喜欢相同的美的事物.
B.三种类型的审美偏爱都是在认识发展过程中确立的,都有赖于神经刺激.
C.不管我们具有怎样的文化背景,都能感知非凡艺术作品的美,所以皮质构造在所有人中都是完全一样的.
D.在美学领域中,伟大的艺术作品的美是美本身的体现,而其它两种美的普遍类型都不是真正的美.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而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成本去关注处于曲线‘尾部’的大多数人或事”错.
2.【解析】选D。不属于“长尾理论”对编撰百科全书的意义。
3.【解析】选D。A项,“完全错误”与原文不符;B项,原文是说“错误率不相上下”;C项,说的内容属于“百度知道”和“新浪爱问”,而非维基百科。
4.【解析】选A。B项,应是“非凡的艺术作品”;C项,“吸引力”“意味深长的愉快”“惊人的美”是在三种类型中分别感受到的;D项,不是“美的欣赏的普遍性”的特征,是第三种类型独有的特征。
5.【解析】选C。前两种类型起源于选择效应对基因的影响,第三种类型“很可能扎根于皮质的构造之中”。
6.【解析】选B。A项,“所有人都喜欢相同的美的事物”错;C项,因果颠倒;D项,“其它两种美的普遍类型都不是真正的美”,于文无据.
4
相关文档
-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2021-06-0919页
- 【语文】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第一中2021-06-0912页
-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6月质量2021-06-0910页
- 2020江苏省高考压轴卷 语文2021-06-0930页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0:第3课 2021-06-0910页
-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20-2022021-06-0917页
- 【语文】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一中20192021-06-0914页
- 全国卷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2021-06-0919页
- 湖南省岳阳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2021-06-0926页
- 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2021-06-09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