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23 KB
  • 2021-06-09 发布

2020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红十字会争议”时评精选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排队买口罩,检验公共管理效率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2月01日 魏敏 口罩无疑是当前疫情当中牵动人心的防护热门物资,各地药房门口不是无货可售就是排起一长溜的队。前期多个城市紧急协调的大批口罩虽多采取了每天平价投放、居民先到先买并且限购的模式,但供应仍然紧张,药店经常还没开门门口就已排起了长龙,片刻售罄已是常态。因排队而生龃龉甚至打架时有发生,老人戴一个口罩排队买到0个,倒亏一个口罩的局面更是令人啼笑皆非。居民购买溢出效应之下,给了一些不法商家贩卖假冒伪劣口罩的机会。面对这一令人诟病的痛点,近日多地城市公共管理部门拿出了自己的措施。‎ 例如广州市政府提醒,除了提供自查、就医、捐赠等服务之外,广州市政府主办的“穗康”微信小程序,于1月31日晚间开放口罩购买预约。多家药房门店将提供线上预约购买服务,每人每日最多可以购买5个口罩。而上海市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则在近日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为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减少市民因排队抢购口罩造成的人员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上海市政府决定,全市统一从2月2日开始在各居(村)委会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登记预约,在接到居(村)委会通知后,再到指定药店购买。每轮预约同样限购5只口罩(每户)。‎ 相比以往,这些措施无疑将极大改善居民购买口罩杂乱无序的状况,但同样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之处,例如对于口罩购买需求更为迫切的老人群体,要求熟练使用微信小程序来进行口罩预约可能强人所难。而对于年轻群体来说,必须要去居委会现场登记而非网上预约才能购买,可能也不够合理,毕竟这就意味着大的社区要多排一次队。如果相关措施能够兼顾不同年龄层群体的认知与行动特点,效果无疑会更佳。好事做不好,做不到实处,向来是令人遗憾的大忌。相信城市公共管理部门会及时根据现实情况做出动态调整。‎ 同样因为口罩等防护物资的分发,湖北省红十字会及武汉慈善总会这几日更是处于风口浪尖。特殊时期的一个小小口罩,在互联网背景下,考验着城市公共管理智慧、城市治理能力与城市公共服务质量。如今口罩既是民生健康的重要抓手,更是居民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的依托,以此为代表的防护物资供应,作为当前一线“战疫”热点问题,难免会夹杂着激动、愤怒、委屈等激烈的民间情绪。这是检验城市公共管理部门行政效率的关键时刻,倘若部分机构真的缺乏这一能力,向外界购买相关公共服务亦是一个可以坦然接受的方向。例如据媒体报道,武汉两部门不远处,就是国内某著名电商平台的仓储物流基地,换由经验丰富的该平台来提供服务,想必会极大缓解两部门人手短缺、物资堆滞的现状。‎ 分配口罩惹质疑,红会关键要明确规则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2月01日  社论 湖北省红十字会官网于近日公布了第一批抗疫捐赠物资的使用情况。公布明细显示,此次N95口罩(医用)一共3.6万个,其中分别给武汉仁爱医院和武汉天 佑医院1.6万个,而收治肺炎患者的公立医院协和医院仅分得3000个。这个明细一经公布,即引起了公众的质疑。‎ 公众为什么质疑?主要缘于相关医院的身份。在武汉市卫健委1月20日发布的《武汉市设置发热门诊医疗机构和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名单》中,并未出现武汉仁爱医院的名字。也就是说,这家民营医院既没有设置发热门诊,也不是本次新冠肺炎的定点救治医院。更有网友披露这家医院具有“莆田系”背景,自开办以来已陷入30余起法律诉讼,其大股东已被法院列为限制高消费人员。‎ 相比之下,协和医院就知名得多了。这家公立医院因为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为公众所熟知,其医用物资频频告急的消息也牵动着公众的神经。就在1月30日,还有媒体报道记者从协和医院获悉,该院医疗物资即将全部用尽,紧急请求社会支援。‎ 急待支援的一线抗疫医院得到的物资如杯水车薪,不收治发热病人的医院却敞开供应,这样的分配方案委实让人困惑。‎ 面对质疑,湖北省红会进行过几轮回应。先是对媒体表示“部分物资为定向捐赠”,但分配给武汉仁爱医院的口罩是否属于定向捐赠却不能给出明确答复;随后发布更正说明,将捐赠的“N95口罩36000个”更正为“KN95口罩36000个”,认为该型号产品不能用于新冠肺炎治疗定点医院一线医护人员防护,遂将口罩分配给申请紧急救助的两家医院;紧接着又表示,“分配权不在红会这边。”‎ 但这样的回应似乎还没能完全得到公众的理解。一个细节是更正说明的落款居然是“2019年1月31日”。“一会发票写错,一会口罩型号搞错,最后居然落款也整错,也是醉了”,类似声音在网民中颇有代表性。‎ 事情的原委究竟如何?鉴于目前信息,或许还没到给事件作出结论的时候。但正如人民日报评论员所说:“在爱心汇聚、慈善意识高涨的当前,任何组织都不能也不该有小九九、打小算盘,只有让善意与爱心充分注入到抗击疫情中来,才能不负人民、不辱重托。”只要认同这个原则,任何一个事件中的是非曲直相信不难辨明。‎ 抗疫事大,个案的真相十分重要,事件中暴露的带普遍性的问题则更值得重视。‎ 本次事件之所以引发热议,无非有两个原因:一是公众对慈善组织在抗疫中的作用有着很高的期待,二是随着海内外物资源源不断涌入湖北,物资的分配效率和公平性问题正在成为公众关注热点。‎ 不辜负公众对自己的期待,慈善组织的工作需要更能动更细致和更透明。而要让每一笔捐款、每一种物资都用到刀刃上,确立分配规则和调度机制,按规则行事显然是其中的关键。‎ 以中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加上海量的社会捐助,保障重点地区的物资供应理应不是问题,既然如此,身在抗疫一线的协和医院何以频频告急,其中是否有物资分配未尽合理的因素,值得探究。‎ 抗疫一盘棋,哪个单位对何种物资的需求最紧迫,什么样的物资优先投放到哪里才会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必须统一筹划,才能避免盲目和随意。而且这样的分配规则一旦确立,就要立即对社会公开,以避免无端猜疑从而影响抗疫的合力。‎ 确立了规则,还有必要建立高效的调度机制。一位专家即表示,当前红会最大的问题出在调度上,根据汶川救灾的经验,必须建立现场调度机制,由执行层面的领导坐镇指挥。‎ 对慈善组织来说,来自公众的任何质疑和监督都缘于抱有期待。经过本次事件之后,所有人都愿意看到一个更有效率更具公信的红会。‎ 湖北红会口罩统计“失误”:捐赠“统一归口”非最优解 ‎2020-01-31 17:55:44新京报 赵缶 管理社会捐赠的抗疫物资,不妨吸纳更多社会力量,而非“统一归口”。‎ ‎1月30日,“武汉协和医院医疗物资不是告急,而是即将全部用尽”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同日,湖北省红十字会第一次公布了本次疫情以来该会接收捐赠物资使用情况,其中,口罩等物资流向“不合理”和捐赠数量“合不上”等问题,引发公众质疑。‎ 对此,1月31日下午,湖北省红十字会发布更正声明称,复核后,发现确因工作失误导致公开的信息不准确。现将捐赠的“N95口罩36000个”更正为“KN95口罩36000个”,其流向“武汉仁爱医院1.6万、武汉天佑医院1.6万”更正为“武汉仁爱医院1.8万个、武汉天佑医院1.8万个”。‎ 没有“内幕”,只是“失误”——湖北省红十字会给出了这样的“解释”:KN95口罩不能用于新冠肺炎治疗定点医院一线医护人员防护,但可用于普通防护。武汉仁爱医院向省红十字会发来紧急求助信息,申请紧急救助,提出也参与了新冠肺炎防治工作,急需防护用品。‎ 这番解释,又是否经得起质疑,眼下舆论场仍有讨论。但无论如何,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作为重要防护物资的口罩,得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被滥用挪用。‎ 如果只是“因工作失误导致捐赠信息发布不准确”,那或许无需成为各种诛心诟病的靶子。可就算如此,在疫情肆虐、资源紧张的背景下,对社会捐赠的抗疫物资管理工作本就该做细,而不能犯太低级的错误。‎ 可这次,除了“三甲医院跟生殖医院所获物资倒挂”外,湖北省红会的公示中还有“口罩数量对不上”等bug。这些显然经不起公众持放大镜的打量审视。‎ 问题不只是“失误”本身。按照要求,这次慈善组织为湖北省武汉市疫情防控工作募集的款物,由湖北省红十字会、湖北省慈善总会、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武汉市慈善总会、武汉市红十字会接收。‎ 但疫情当前,这次要调配的物资远超其日常状态下的总量。工作量剧增以后,这些组织人手短缺、疲于应付,此时社会力量却难以介入。‎ 这也反映了某些问题:本该充分放开社会参与却没放开,导致这些官方公益组织严重超负荷运转,很难应对抗疫物资缜密调配的高要求。‎ 在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0年玉树地震期间,民政部也出台过相关规定,指定特定基金会能够接受款物。2013年雅安地震开始,民政部没有指定有限的官办慈善机构统一协调社会资源,为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建立了一次良好的示范。‎ 但这次还是奉行了“指定”的做法,理由是“统一归口,避免现在疫情防治的过程中由于混乱,被某些人钻空子。”‎ 问题是,正如武汉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陈耘披露的,武汉市红十字会只有十个人,湖北省红十字会有二十多个人,人手非常紧张。还有其他三家官办基金会的人力储备大同小异,这样有限的人力储备,应对当前的局面肯定力量不够。‎ 从当前展示给社会的状况来看,因为拒绝社会参与,导致相当数量社会力量缺乏参与渠道而带来的混乱,也表明“统一归口”或许并非最优选项。‎ 依据《慈善法》要求,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有关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协调机制,“提供需求信息,及时有序引导开展募捐和救助活动”。根据这一文件的精神,更该做的或许是积极引导社会组织的参与,而不是简单一刀切指定官方机构垄断,排斥社会力量的协作。‎ 面对当前紧张的工作局面,将社会捐赠的物资全指定交给有限的官方公益机构承担,出现各种情况或许是忙中出错。在此呼吁,应对疫情,要更多地相信和依靠社会力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那样或许更高效更透明,也更契合“共同抗疫”的应有之义。‎ ‎ ‎ 仁爱医院的1.8万口罩,为何成“舆论风暴眼”?‎ ‎2020-02-01 12:15:07新京报 思凝 这些天关于一批口罩的流向,引发了一连串的质疑——为什么武汉协和只能分3000只,而武汉仁爱却能轻松分到18000只?这批KN95口罩果真不能用于一线防护吗?捐赠方和武汉仁爱医院是否利益相关……针对湖北红会的质疑汹涌而至,也让更多方面牵扯其中。‎ 这批口罩的“奇幻漂流”还在继续,随着“剧情”越来越复杂,公众的疑问也越来越多,而湖北红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来自网民、媒体(包括央视跟人民日报)、官方的质疑或追问。‎ 捐赠“左手倒右手”,大概率不存在 公众揪着当地红会调配的这1.8万只口罩不放,还各种深扒,虽然是因“协和仅获得3000只口罩,仁爱却能获得‘1.6万只’”而起,但“醉翁之意”不在口罩。‎ 梳理“口罩风波”中的各方回应,不难看到,这里面确实“不简单”:针对口罩分发的“疑点”,湖北红会回应是统计“失误”,还称这批口罩来自“一家爱心企业”的捐赠,并称“部分物资是定向捐赠”。网友却惊讶地发现,所谓“爱心企业”的生物技术企业森根比亚,与武汉仁爱医院背后很可能是同一个老板。换句话说,是“左手倒右手”。‎ 对此,森根比亚和武汉仁爱都矢口否认。森根比亚负责人称,他们与武汉任何医院没有任何股权和投资关联,“公司就是捐了些口罩给红十字会,想为疫情 做一些贡献”,并且从未表示定向捐赠。可这负责人前脚刚说完“不定向”,后脚该公司员工接受采访则坚定表示是定向捐赠。‎ 另一方武汉仁爱医院公布了口罩的使用情况,称已经用光了1.2万只,每天要发放2400只口罩,其中值班的医护人员约发放1120只,剩余1200多只则要发放给病人、社区居民、商超——医院紧缺的口罩每天还要发放800只给社区居民,仁爱医院也真的算是“仁”如其名。‎ 我简单来理一理——湖北红会说:“我只是个搬运工,就是数学不太好”;捐赠企业很冤枉:“我只是想献爱心,不巧献给了没开诊的医院”;武汉仁爱则更无辜:“虽然我不接诊,但社区居民需要口罩啊”。‎ 客观来说,从目前网上流传的股权穿透图来看,要说森根比亚和仁爱医院背后是同一个老板,证据还不足。根据这张图,森根比亚董事与深圳市一投资公司共同参股了湖南中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而深圳这家投资公司又辗转与武汉仁爱医院发生关系。但两者的桥梁——中浩茶油已经注销,从股权结构来看,森根比亚与武汉仁爱的确有些远,两方都否认并喊冤,也在情理之中。‎ 公众在意的,其实是物资调配合不合理 但事实上,在当前语境下,这1.8万只口罩并不算多大的一笔捐赠。若其型号真的不符合一线防护的需求,由武汉仁爱医院接收,该医院再发放给附近居民,这些都没问题。‎ 但公众为何对此穷追不舍?究其关键原因,就在于这次湖北红会等很多操作离社会期许的有距离,特别是一线医院物资告急、直接向社会求助跟湖北红会资金调拨相对缓慢、仓库物资堆了一堆的对照,还有很多信息透明度仍不够。公众不想看到的是,在抗疫十万火急的情况下,仍有个别组织为了一己私利而相互撕扯,使得本就捉襟见肘的物资供应更加混乱无序。‎ 就近几天的情况看,在全国上下合力抗击疫情时,作为外界捐款捐物中转站的湖北省及武汉市红十字会,工作已多次受到质疑。比如,此前“山东捐赠武汉蔬菜被卖一事”中,武汉红十字会躺枪;更早之前,有网友质疑,武汉市红十字会从捐赠物资中收取服务费,以至于武汉红会不得不专门辟谣。这次事件质疑声量则达到了最大。‎ 也就是说,这1.8万只口罩只是一个切面,背后是民众对于当下捐赠流程的怀疑和不满。当堆积如山的红会仓库在网上盛传;当越来越多的捐赠者靠自己的能力去联系工厂、物流,跳过当地红会“直捐”;当很多捐赠者明明是做好事,还要时刻提防被人半路截胡;当部分一线医生去求防护物资被拒之门外……公众将质疑的矛头对准官方慈善机构,几乎在所难免。‎ 事实上,湖北省红会1月31日的回应依然无法覆盖公众质疑焦点:捐赠口罩数量弄错、“KN95口罩”的解释受质疑、更正说明日期误写成“2019年1月31日”——有些问题必须经受得起公众的质疑。‎ 在昨晚湖北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武汉市政府党组成员李强就提到红十字会物资供应问题:红十字会的捐赠,是满足需求的重要渠道,医院缺物资有 多种原因,消耗量大于供应量,在官网上发布了急需的物资,捐赠的物资和急需的没有很好地对应。同时,工作中也存在差距,周转不够快,调拨不够及时。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则要求,湖北省内各慈善机构每3天发布接受捐助的情况,并在网上公布具体分配情况。‎ 病毒不等人、病情不等人。防护用品在仓库堆积成山、医护人员用文件袋当护目镜的矛盾不解决,当地官方慈善组织就很难得到公众信任。再叠加黄冈麻城红会负责人被问责等情况,虽然不是同个红会,但都是红会,难免引得质疑声加剧。‎ 公众的质疑并非苛责,对这里面的很多问题,有关方面也需要解答。这其中或许存在“特殊时期官方慈善机构运转不过来”的情况,实际上民众也早已自发地去寻找“替代途径”,但这些未必是无解的:我们都经历过双十一,如果几十亿包裹都能在几天内精准送达,那发动更多社会力量、调动更多物流企业参与,捐赠物品“爆仓”的情形未尝不能避免——关键在于,有关方面是否能够秉持开放的心态去解决问题。‎ ‎ ‎ 战疫情,红会定向捐赠流程就应适时调整 南方都市报     02月02日     社论 近日,关于战斗在抗击肺炎疫情最前线的武汉协和医院医疗防护物资短缺的消息被广泛传播,也使得负责物资接收、调配的湖北省红十字会陷入舆论漩涡。昨日下午,湖北红会发布说明称,其已深刻查找捐赠物资接受分配中的管理问题,并将对直接责任人依纪依规追责。武汉市红十字会则公告称,对定向捐赠流程做了适当调整,境内外单位或个人如有定向捐赠医院,可直接与定向捐赠医疗机构对接,确认后可直接将物资发往受捐单位。同日,北京、山东等9省(区、市)40个单位将包括医用口罩、医用手套、隔离衣、防护服、防护眼镜、一次性鞋套和工作帽等在内的总计30多万件物资直接运抵协和医院。‎ 在此之前,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在回答“如何解决捐赠物资公开透明”的问题时,曾提出“所有捐赠的物资一定要通过红十字会”的要求,目的是“保证捐赠物资和资金的使用能够及时准确登记在案,统一归口,避免在疫情防疫防治过程中,由于混乱被人钻空子”,“捐赠必须经过红十字会”的说法因此而生。‎ 而在1月31日,湖北省红会国内捐赠联系人接受南都采访时曾明确表示,定向捐赠由捐赠人与受赠单位对接沟通后,直接按受赠单位提供的地址发货,“如果捐赠方给特定医院捐款捐物,款物可直达医院”。只有非定向捐赠,才由湖北省肺炎防控指挥部统一调配,捐赠物资直接运送至湖北省红十字会提供的受赠单位。‎ 毋庸讳言,目前出现的争议,更多是出在非定向捐赠物资的调拨和分配环节。与肺炎疫情的战斗刻不容缓,有必要从对红会传统运行模式及其表现的讨论中走出来,探索和真正落实一些有助于高效调配救援物资的路径,让爱心尽快到达疫情防控一线。‎ 事实上,无论是《公益事业捐赠法》还是《慈善法》,都明确保障了捐赠人选择捐赠对象的权利,《慈善法》第35条规定,“捐赠人可以通过慈善组织捐赠,也可以直接向受益人捐赠”。在重大的突发疫情中,有事出从权的某种特定安排或可以理解,但鉴于涉事红十字会目前的情况和受到的质疑,以及其自身受理大型捐赠能力的缺乏,呼吁和倡导更多点对点的定向捐赠,显然更有助于救援物资快速到达受赠单位手中。‎ ‎1月31日,武汉红会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表示,“我们的职能就是收,没有权力去决定发”。而湖北省肺炎防控指挥部接受媒体采访时又表示,非定向捐赠物资由湖北省红十字会、慈善总会、青少年基金会“自行拟定分配方案后上报,经过审核和批准就可以进行捐赠”,疫情指挥部在1月31日之前,未曾修改或驳回湖北省红十字会上报的分配方案。‎ 综合各方态度可以看到,真正的点对点定向捐赠,事实上是认可度较高的捐赠方式,无论是捐赠者、受赠方,还是红十字会。只要流程充分理顺,可以起到尽可能消弭争议、高效支援疫情防控一线的作用。既然红十字会只是负责捐赠物资的备案登记、“统一归口”,而自称无权决定物资的去向,那么鼓励和呼吁更多的定向捐赠,就能大大减轻红十字会本就无力承受的高强度工作。从此前的媒体报道也可以看出,湖北红十字会的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也是其“忙中出错”的原因之一。‎ 各方对真正的点对点定向捐赠的方式有足够共识,互联网的发展,为捐赠人和受赠单位的有效沟通提供了技术赋能,一对一沟通避免出现捐赠物资“货不对板”的情况,而常态、公正且有效的日常执法监督,就需要严厉打击和避免对定向捐赠物资“中途拦截”的情况出现。正如人民日报微信公号日前转发某自媒体文章所言,“不管有什么理由,医疗防护物资如果没法出现在治病救人最需要的地方,那就不是合情合理的调配,甚至可能是错配。如果因此而伤了人心,必将给疫情防控带来难以估计的破坏”。‎ 从捐赠者直接到受赠单位,为红十字会减负,仅由其承担定向捐赠的事后备案登记职能,以及尽可能减少非定向捐赠的体量,应当说是当下值得尝试、有可能大大提高捐赠效率的捐助方式。‎ 抗疫捐款有必要“秋后算账”‎ 来源:红网 作者:徐林生 02-01 19:18:17‎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后,武汉抗疫物资告急,向社会发出捐助请求。全国各界积极响应,纷纷解囊相助。据中国慈善联合会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30日24时,全国支持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的慈善捐款,已达101.38亿元。(2月1日 澎湃新闻)‎ 武汉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激发了社会各界的爱心。从拾废品市民、环卫工人、退休职工,到爱心组织、个体户、知名企业,以各种形式表爱心,捐善款,献物资。这些捐款、物资,通过省市慈善组织,持续不断供给抗疫一线医院等机构,有效缓解了燃眉之急,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的光荣传统。‎ 近日,网上爆料这些善款、物资的管理出现问题,引发舆论关注。先是山东寿光捐赠的蔬菜,被送到超市售卖;再就是受捐口罩,被分配给“莆田系”非定点医院;还有善款退还单据,被疑造假。与此同时,有人吐槽拨付善款迟缓,效率低下;有医院、医生不时通过各种方式表示,医用口罩、防护服等重要物资告急。对上述质疑,有关部门已作出回应,或立行立改,或认真解释,或诚意道歉。‎ 慈善捐款凝聚社会各界的爱心、善心,公众关注度极高。管理机构必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每一笔款项的收入、使用、分配,做到透明公开、高效合规。只有这样,慈善机构才能建立让公众百分百放心的公信力,慈善事业才能行稳致远。‎ 湖北抗疫受捐款项已超过一百亿元,如何使用好这些巨额善款,考验着相关部门管理能力。从日前舆论质疑看,捐款使用存在瑕疵,虽不属严重违规,但值得高度重视。回望过去,国家每有大灾大难发生,社会捐助十分踊跃,善款源源不断涌入各级慈善机构,为灾区救急提供了宝贵资源。但是,不必讳言,慈善机构对巨额善款管理账目混乱、欠缺透明度,甚至挪用、贪污捐款等现象,时有发生,舆论哗然。责任人被撤职有之,受刑事处罚有之,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大受打击。‎ 因此,鉴于过往经验、教训,必须对武汉抗疫捐款管理加强事中监管,“战疫”结束后再进行“秋后算账”。届时,审计部门应对全部捐款的收支管理、拨付情况,进行全面审计,核查有无违纪违法现象。这是《慈善法》应有之义,是对捐赠人尊重需要,也是回应公众关切需要。‎ 武汉红会“甩锅”伤的是政府公信力 来源:红网 作者:雷鹞 02-01 19:23:25‎ ‎ “网上很多人觉得物资是由红十字会分发,这是一种误解。”1月31日,武汉红十字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医院所需物资数据先报给疫情指挥中心和卫计委,指挥中心再分发物资。(1月31日 《新京报》)‎ ‎“不排除工作忙乱,把数据写错了”“物资太多没办法去找”……听到这些推托之词,相信每一个关注疫情的国人都会感到愤怒。面对国内外的大批医用物资捐赠,武汉红十字会竟然没有把好钢用在刀刃上;面对网上质疑之声,武汉红十字会竟然以工作疏忽、人手不够、不关我事的理由来搪塞,这种赤裸裸“甩锅”行为直接伤害到当地政府的公信力。‎ 面对疫情,我们愿意无偿捐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的捐钱,有的捐医疗物资、还有的捐生活必需品。截至1月30日,武汉红十字会共接收27笔社会捐赠的国内防疫急需物资,累计接受社会捐赠资金6.0808亿元。‎ 然而,面对短时间涌入的巨额资金和大宗物资,代表官方慈善机构的武汉红十字会竟然以人手不够、统计不过来为由不能将医疗物资及时送到一线去,反而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将3.6万只口罩送到了并未开设发热门诊私立医院,理由是KN95口罩不是专业防护口罩,而且这些医院恰好也急需口罩。如此干脆利索,岂是人手不够?‎ 与之相反的是在抗疫一线的武汉协和医院医疗物资不是告急,而是即将全部用尽。前线战士将要弹尽粮绝,你却在后方随意挥霍,任谁也不能接受自己的爱心被辜负、被糟蹋。试问这个KN95口罩总比医护人员自制口罩和重复利用一次性口罩要强吧?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武汉红十字会十几个人的确难以应付,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工作上的失误和疏忽。但是出了问题就应该制定防范措施,完善相关机制,确保每一份捐赠都用在刀刃上。‎ 疫情就是命令,没有含糊的余地,捐赠也不能搞成糊涂账,因为这关系到的是生命!所以,武汉红十字会一味地“甩锅”推脱不了责任,也解决不了问题。而且,此次事件无论是对捐赠者,还是对武汉红十字会,乃至当地政府,都是一件不幸的事件,但在不幸中如果能够弥补不足,亡羊补牢,将过去的缺陷补足,也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 大疫当前,政府职能部门和红十字会都必须打起精神来,摆正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尽快将每一笔善款、每一批物资送到真正需要的人手里,修复受损的公信力,别让一颗颗滚烫的爱心继续蒙尘。‎ 救援物资直达武汉协和医院,是对红十字会投“不信任票”‎ 来源:红网 作者:胡英军 02-02 21:33:51‎ 作为抗疫一线的重点医院,武汉协和医院的物资情况引发各方关注。2月1日上午,菜鸟“绿色通道”与快递公司连夜出击,将9省(区、市)40个单位的30多万件医疗物资,直接运抵武汉协和。同一天,上海一家直升机公司安排的一架直升机从杭州出发,运送一吨医用物资飞抵武汉协和医院。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紧缺物资越过红会,直接送达了武汉协和医院。(2月2日 澎湃新闻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肆虐,武汉防疫抗疫形势严峻,医护物资紧缺。作为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协和医院是这次疫情中湖北省首批发热患者定点医院,也是最早发出接受社会捐赠公告的医院之一,可谓防疫抗疫的中坚力量。然而,因为某些原因,协和医院和武汉红十字会持续刷屏。因为管理不到位,分配存在不公,武汉红十字会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协和医院急需的医用物资迟迟不到位,而武汉红十字会“大权在握”,掌握捐赠物资的分配和流向大权。不管有多少问题,也不论媒体争议的焦点是否出现偏差,但有一个问题是无法否认的:关键时刻,将资源用到最合适的地方,及时拯救病患,才是当务之急。‎ 反观媒体聚焦下的武汉红十字会,更像是权力集中后的能力不足——所有捐赠物资,必须经过红十字会,而媒体曝光出的红十字会分配方案,存在明显不公,甚至有一股“我愿意给谁就给谁”的霸气味道。献爱心者第一时间付出,医院急切期盼,可二者之间却不能及时擦出火花,原因卡在红十字会这一环节,进而对相应的防疫抗疫大局造成被动。‎ 试问,武汉红十字会的作用是什么?是推动防疫抗疫更好地进行,还是挥舞权力大刀分配资源?武汉红十字会在相应物资的分配上,实际功能是什么?如果没有红十字会,是不是捐赠者与医院之间就无法顺利对接?显然不是。‎ 根据上述报道,多地越来越多的紧缺物资越过红十字会,直接送达武汉协和医院,并投入到防疫抗疫中。可以想见,没有红十字会,献爱心和防疫抗疫不受影响。相反,可以提高效率,并消除其中存在的不公平可能,可谓双赢。‎ 当越过红会,推动事情成功之后,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效仿该做法,进而将武汉红十字会推向可有可无的境地。于捐赠者、实际接收者而言,皆大欢喜,既省去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办事效率,还能消除了不必要的怀疑,可谓双赢。但是,当地红十字会的权力被无形剥夺,甘心接受吗?‎ 说到底,红十字会工作不透明、机制不完善、能力不足,才导致今天的局面。如果都能将全部身心投入到防疫抗疫中,人员不足,可以申请补充人员;能力不足,可以向上级申请指导。只要全心全意抗疫,即使出现误会,也不至于在回应所谓的传言中疲于应付。‎ 救援物资直达武汉协和医院,其实就是对武汉红十字会投“不信任票”。希望相关单位以此为契机,好好反省,还公众一份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