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6.42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学年 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 古罗马时期伟大的历史学家塔西佗在《历史》一书中提到:“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都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在现代社会,当政府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种现象便被称作“塔西佗陷阱”,它是当前我国社会公信度面临困境的侧面反映。目前社会的总体信任下降,除了自媒体的特性及其传播特点等工具原因之外,“塔西佗陷阱”的形成还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② 首先,从宏观层面看,信任具有“社会嵌入性”特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阶段、文化传统等“社会背景”对社会信任的水平、内容和特点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分析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信任问题,必须在特定的行政生态环境(社会背景)下进行。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和调整,利益主体多样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日益凸显,社会矛盾逐渐显现。转型期的资源分配不当、利益分配不均使得部分民众心理失衡,产生“仇富”的情结屡遭曝光的官员贪腐行为或官商勾結,更是刺痛着公众的敏感神经。
③ 其次,从微观层面看,政府工作人员在作风、纪律、形象、能力等方面表现出的负面特征容易引起不信任的发生。媒体上曝光的个别官员学历、履历造假,抽“天价烟”,戴“豪华表”,都引发对政府工作人员执政能力、道徳品行的拷问和质疑。此类事件在互联网上蔓延开来,就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政府对民众的利益诉求不作为或态度不当,加之少数意图不轨者借助网络煽动群众,试图将群众与政府的矛盾扩大化,都导致政府滑入“塔西佗陷阱”。
④
34
最后,从公众心理角度看,影响政府信任的直接因素有两点:一是公众对于政府的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的期望;二是公众对政府整体角色与运作的认知。而“政府信任度=对政府的认知/公众期望”。公众期望的提高会致使其对政府满意度下降,从而产生对政府信任的不利影响。自媒体时代,政府通过互联网与民众进行沟通交流,增进了二者之间的了解,提高了公民对政府的认知度,但政府内部的一些不和谐声音也在通过自媒体散播出去,降低了公众的期望值。党的十八大之后掀起一阵网络反腐热潮,“公民记者”对政府机构和行政官员展开“全景式监控”,网络與论聚滴成浪,官员迫于压力快速辟谣,其态度的斩钉截铁反而更惹怀疑。民众步步紧逼,挖掘出事件真相,最终权力部门对官员腐败行为进行查处与遏制。由此可见,民众对政府期望与认知的相对剥夺感、失落感成为其对政府产生不信任的最根本的原因。
① 在社会转型期,“塔西佗陷阱”正随着传播方式的变迁成为政府日常社会管理中需要频繁面对的挑战。政府工作人员应当转变观念,积极塑造自媒体时代的新形象,增强公众对政府职能的正面认知,维护政府公信力。首先,政府工作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道德素养,时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本位的价值取向。只有时刻关注社情民生,刚正廉洁,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才能真正地取信于民。其次,通过新媒体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和话语形象也是每个领导干部必须重视的问题。应掌握说话技巧,多进行脱稿训练,塑造自己的讲话风格,尽量避免使用官话套话,塑造良好的话语形象。自媒体时代,政府面对危机事件和公信力的新挑战时,第一时间把握话语权的主导地位便可引导與论的走向。危机事件来临时及时应对,平日注重形象维护,双管齐下必将有助于政府公信力的重塑。
(摘编自《公信力的缺失导致政府跌入“塔西佗陷阱”》)
1. 下列所列的事项,属于“塔西佗陷阱”效应的一项是( )(3分)
A. 放羊娃多次在没有狼的时候喊“狼来了!救命啊!”,等到狼真来了,他的呼救没有凑效。
B. 晚清政府腐朽无能,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盘剥百姓民不聊生,终致民怨沸腾、土崩瓦解。
C. 武汉红会官微辟谣,网传“可凭介绍信去红会领取物资”说法不实,此举引发民众不满。
34
D. 国家卫健委深切哀悼因发布华南海鲜市场疫情被训诫而后在工作中染病离世的李文亮。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思路清晰,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结构全文。
B. 文章主体使用了因果论证方法,逐层递进分析了“塔西佗陷阱”形成的原因。
C. 文章从工作人员角度阐述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策略,提素养、树形象两不误。
D. 文章摆事实讲道理,前者用反例三言两语警醒读者,后者深入浅出易于接受。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在一定区域内如果经济资源分配得当、经济利益分配均匀,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水平就会有所提高。
B. 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在德能勤绩等方面表现出了某种负面特征,导致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滑坡。
C. 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与期望值密切相关,然而对政府期望值的提升并不意味着对其信任度的提升。
D. 平时注重形象维护、取信于民,危急事件时第一时间掌握话语权及时应对,有助于政府公信力的重塑。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9分)
3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昏里的男孩(节选) 余华
此刻,有一个名叫孙福的人正坐在秋天的中午里,守着一个堆满水果的摊位。明亮的阳光照耀着他,使他年过五十的眼睛眯了起来。他的双手搁在膝盖上,于是身体就垂在手臂上了。他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显得灰蒙蒙,就像前面的道路。这是一条宽阔的道路,从远方伸过来,经过了他的身旁以后,又伸向了远方。他在这里已经坐了三年了,在这个长途汽车经常停靠的地方,以贩卖水果为生。一辆汽车从他身旁驶了过去,卷起的尘土像是来到的黑夜一样笼罩着他,接着他和他的水果又像是黎明似的重新出现了。
他看到一个男孩站在了前面,在那一片尘土过去之后,他看到了这个男孩,黑亮的眼睛正注视着他。他看着对面的男孩,这个穿着很脏衣服的男孩,把一只手放在他的水果上。他去看男孩的手,指甲又黑又长,指甲碰到了一只红彤彤的苹果,他的手就举起来挥了挥,像是驱赶苍蝇一样,他说:“走开。”
男孩缩回了自己黑乎乎的手,身体摇晃了一下后,走开了。男孩慢慢地向前走去,他的两条手臂闲荡着,他的头颅在瘦小的身体上面显得很大。
这时候有几个人向水果摊走过来,孙福收回了自己的目光,不再去看那个离去的男孩。那几个人走到孙福的对面,隔着水果问他:“苹果怎么卖……香蕉多少钱一斤……”
孙福站了起来,拿起秤杆,为他们称苹果和香蕉,又从他们手中接过钱。然后他重新坐下来,重新将双手搁在膝盖上,接着他又看到了刚才的男孩。男孩回来了。这一次男孩没有站在孙福的对面,而是站在一旁,他黑亮的眼睛注视着孙福的苹果和香蕉。孙福也看着他,男孩看了一会儿水果后,抬起头来看孙福了,他对孙福说:“我饿了。”
孙福看着他没有说话,男孩继续说:“我饿了。”
孙福听到了清脆的声音,他看着这个很脏的男孩,皱着眉说:“走开。”
男孩的身体似乎抖动了一下,孙福响亮的声音又响起:“走开。”
34
男孩吓了一跳,他的身体迟疑不决地摇晃了几下,然后两条腿挪动了。孙福不再去看他,他的眼睛去注视前面的道路,他看到一辆长途客车停在了道路的另一边,车里的人站了起来。透过车窗玻璃,他看到很多肩膀挤到了一起,向着车门移动,过了一会儿,车上的人从客车的两端流了出来。这时,孙福转过脸来,他看到刚才那个男孩正在飞快地跑。他看着男孩,心想男孩为什么跑,他看到了男孩甩动的手,男孩甩动的右手里正抓着什么,正抓着一个很圆的东西,他看清楚了,男孩手里抓着的是一只苹果。于是孙福站了起来,向着男孩跑去的方向追赶。孙福喊叫了起来:“抓小偷!抓住前面的小偷……”
这时候已经是下午,男孩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逃跑,他听到了后面的喊叫,他回头望去,看到追来的孙福。他拼命向前跑,他气喘吁吁,两腿发软,他觉得自己快要跑不动了。他再次回头望去,看到挥舞着手喊叫的孙福,他知道孙福就要追上他了,于是他站住了脚,转过身来仰起脸呼哧呼哧地喘气。他喘着气看着追来的孙福,当孙福追到他面前时,他将苹果举到了嘴里,使劲地咬了一口。
追上来的孙福挥手打去,打掉了男孩手里的苹果,还打在了男孩的脸上,男孩一个趔趄摔倒在地。倒在地上的男孩双手抱住自己的头,嘴里使劲地咀嚼起来。孙福听到了他咀嚼的声音,就抓住他的衣领把他提了起来。衣领被捏紧后,男孩没法咀嚼了,他瞪圆了眼睛,嘴里的苹果在两腮鼓了出来。孙福一只手抓住他的衣领,另一只手去卡他的脖子。孙福向他喊叫:“吐出来!吐出来!”
很多人围了上来,孙福对他们说:“他还想吃下去!他偷了我的苹果,咬了我的苹果,他还想吃下去!”
然后孙福挥手给了男孩一巴掌,向他喊道:“你给我吐出来!”
男孩紧闭鼓起的嘴,孙福又去卡他的脖子:“吐出来!”
男孩的嘴张了开来,孙福看到了他嘴里已经咬碎的苹果,就让卡住他脖子的手使了使劲儿。孙福看到他的眼睛瞪圆了。有一个人对孙福说:“孙福,你看他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你会把他卡死的。”
“活该。”孙福说,“卡死了也活该。”
34
然后孙福松开卡住男孩的手,指着苍天说道:“我这辈子最恨的就是小偷……吐出来!”
男孩开始将嘴里的苹果吐出来,一点一点地吐了出来,就像是挤牙膏似的,男孩将咬碎的苹果吐在了自己胸前的衣服上。男孩的嘴闭上后,孙福又用手将他的嘴掰开,蹲下身体往里面看了看后说:“还有,还没有吐干净。”
于是男孩继续往外吐,吐出来的全是唾沫,唾沫里夹杂着一些苹果屑。男孩不停地吐着,吐到最后只有干巴巴的声音,连唾沫都没有了。这时候孙福才说:“别吐啦。”
(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福是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普通小商贩,他麻木不仁,凶狠残暴,没有同情心、怜悯心,直接拒绝了男孩的求助。
B.男孩被抓到后,还被逼着把吃到嘴里的苹果吐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人在围观,却无人出来帮忙。
C.本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辅以抒情和议论,以极其冷峻的笔调揭露了人性的丑陋和阴暗,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之感。
D.“这个穿着脏衣服的男孩”,在“把一只手放在他的水果上”的时候,已经表现出了偷盗心理和侥幸心理,而后来的“我饿了”则表现了他的乞讨心理。
5.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含义深刻,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赏析。(4分)
6.小说的标题“黄昏中的男孩”,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理解。(6分)
34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通百家说,善言老子、庄周。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召,不拜。密语人曰:“后五十年有圣人出,吾且助之。”太宗初,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帝叹曰:“有道者!”欲官之,不受。显庆中,复召见,拜谏议大夫,固辞。上元元年,称疾还山,高宗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居之。
思邈于阴阳、推步、医药无不善,孟诜、卢照邻等师事之。照邻有恶疾,不可为,感而问曰:“高医愈疾,奈何?”答曰:“人之四支五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彰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失则燕生热,否生寒;结为瘤赘,陷为痈疽;奔则喘乏,端则憔槁。发乎面,动乎形。高医导以药石,救以针剂,故体有可愈之疾。”
照邻曰:“人事奈何?”曰:“心为之君,君尚恭,故欲小。胆为之将,以果决为务,故欲大。仁者静,地之象,故欲方。智者动,天之象,故欲圆。”
复问养性之要,答曰:“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为本。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己者不制于彼,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侮于远。知此则人事毕矣。”
初,魏征等修齐、梁、周、隋等五家史,屡咨所遗,其传最详。永淳初,卒,年百余岁,遗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
孙处约尝以诸子见思邈曰俊先显侑晚贵佺祸在执兵后皆验。太子詹事卢齐卿之少也,思邈曰:“后五十年位方伯,吾孙为属吏,愿自爱。”时思邈之孙溥尚未生,及溥为萧丞,而齐卿徐州刺史。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34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孙处约尝以诸子见/思邈曰/俊先显/侑晚贵/佺祸在执兵/后皆验
B. 孙处约尝以诸子见/思邈曰/俊先显/侑晚贵/佺祸在执兵后/皆验
C. 孙处约尝以诸子见思邈曰/俊先显/侑晚贵/佺祸在/执兵后/皆验
D. 孙处约尝以诸子见思邈/曰/俊先显侑/晚贵/佺祸在执兵后/皆验
8.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可提前退休。
B."庠”和“序”指的是地方开设的学校。殷商的地方学校称“庠”,周代的地方学校称“序”。
C.古人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称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D.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秦故地。如“自以为关中之固”中的“关中”指的就是这里。
9.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亲戚”指的是外亲,也就是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人。
B.“用事”指统治者执掌政权,“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两词的“事”均指政事。
C.《昌黎先生文集》是韩愈的作品集,这是以郡望命名其文集。
D.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康熙、乾隆等。
34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孙思邈少年好读,天资聪颖。独孤信见到幼年孙思邈,赞叹他是神童,觉得以后可能难被任用。
B. 孙思邈专注医道,医术精湛卢照邻患有恶疾,自己觉得难以治好,孙思邈指导他治好了疾病。
C. 孙思邈淡薄名利,不求奢华。他生前多次拒绝朝廷的征召,要求子孙在他死后对其薄葬。
D. 孙思邈博闻强识,积累丰富。魏征等修五家史,多次向他询问遗漏的史事,孙思邈的传述最详细。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帝叹曰:“有道者!”欲官之,不受。(3分)
(2)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3分)
(二)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 , ,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2)《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
(3)《曹刿论战》中,曹刿问及鲁庄公战前政治准备,鲁庄公说自己祭祀用的祭品,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守信。对此曹刿给予反驳 , 。
34
(4)《鱼我所欲也》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
(5)《关雎》中的男主人公为了表达对心中姑娘爱恋,让她开心而“ ”“ ”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 , 。
三、语言文字运用(4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印象中最具节日气氛的传统习俗。( ),我自幼吃惯了母亲包的粽子,再也看不上别处的粽子了。
母亲包的粽子,极有讲究。先说粽叶:母亲从山上采回来的野生箬叶青翠、丰润、肥大,香味也格外清纯、浓郁,可谓是包粽子的极品。再说包法:将糯米洗净,最少泡三四个小时;把新鲜粽叶、粽绳(干笋衣撕条)用温水浸泡,洗净,沥干;根据需要准备各种配料,可包成单纯的红豆粽子、绿豆粽子、红枣粽子、板栗粽子、火腿粽子、鸡丝粽子 ( a )也可包成有碎萝卜干、香菇丁、栗子、成鸭蛋黄、肉等馅料的八宝粽子;将两片粽叶重叠,卷成尖筒状,放入两大匙糯米等材料,再用筷子将其细细捣压至板结( b )米松了的话,容易进水,这样的粽子会失去黏黏的口感,不好吃( c )最后包成四角状,捆紧( d )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注入冷水盖过粽子,用中火煮两小时。熟透了最好趁热食用,此时香味最为馋人。
母亲说,温和贤良、性子不急不躁的人包出来的粽子才会最好吃。是的,母亲正是这样的人,她做活总是那么细致、从容,她煮的粽子总是能香飘整条街。
1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心有灵犀一点通” B.“曾经沧海难为水”
34
C.“此情可待成追忆” D.“寸心难报三春晖”
14.在原文方格处,依次填入的标点,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A.A B.B C.C D.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00多年前,张骞 ,走过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600多年前,郑和扬帆远航,穿越 ,闯荡出连接东西的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联通世界文明,成为人类航海史上一座永载史册的丰碑。
今天是属于海洋的时代。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间以海洋为载体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合作日益紧密、我国作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九成以上国际贸易货物业通过海运完成。因为人民的幸福和祖国的富强,世界各地大约100多万海洋渔业船员在内的中国航海人,每天都在扬帆远航。
今年7月11日是我国第16个航海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中国航海日活动以 的线上活动形式开展:全国各地在常态化我情防控情况下, 开展航海日活动,首在推动中国与全球海运界更高层次、更多维度的交流合作,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宵衣旰食 沧海桑田 多姿多彩 因地制宜
34
B.筚路蓝缕 惊涛骇浪 灵活多样 因地制宜
C.筚路蓝缕 沧海桑田 灵活多样 因势利导
D.宵衣旰食 惊涛骇浪 多姿多彩 因势利导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人民的幸福和祖国的富强,世界各地100多万海洋渔业船员在内的中国航海人,每天都在扬帆远航、
B.为了人民的幸福和祖国的富强,世界各地100多万海洋渔业船员在内的中国航海人,每天都在扬帆远航、
C.为了人民的幸福和祖国的富强,包括100多万海洋渔业船员在内的中国航海人,每天都扬帆远航在世界各地、
D.为了人民的幸福和祖国的富强,大约100多万海洋渔业船员在内的中国航海人,每天都扬帆远航在世界各地、
17.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当代青年应该牢记习总书记“奋斗的青春是最美的青春”的寄语。
B.美国政府对抗议种族歧视的游行采取武力驱离,是“民主”吗?
C.从太空中看,地球就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晶球”。
D.2020年7月,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已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
18.阅读右
34
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3分)
A.人要学会量力而行,不要追赶遥不可及的事物。
B.看似美好的事物往往带有危险性,要小心防范。
C.最困难的时候也是距离成功最近的时候。
D.我们在昂首走路的同时要关注脚下。
19.下面各项根据新闻拟写的标题,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欧元集团东山再起——欧元集团经济于2014年再次出现正增长,尤其是德法两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就是希腊也放慢了衰退的步伐。这是令人高兴的信号,表明欧元集团正在摆脱债务危机的阴影。
B.中国订单拯救英国生猪业——境外媒体称,中国人对猪蹄的喜爱拯救了英国的生猪产业。因为来自中国的大量订单,英国养猪业再度进入了繁荣时期,出口量上升了九成,其中绝大部分增加来自对华食品出口。
C.载人“磁悬浮魔毯”即将面世——很多人可能会梦想像阿拉丁一样坐上飞毯,如今瑞士家具商的一项发明或许能帮助这一梦想实现。他们发明的“神奇磁悬浮魔毯”,利用磁力可载着重2.4公斤的小狗原地升起7厘米。
D.英国出租司机痛恨打车软件——在中国受到追捧的打车软件在英国却遭到非议。伦敦的出租车司机们正在策划一次大型抗议活动,抵制打车软件Uber帮助一种当地人常用的私人车揽活。
34
20.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4分)
当地时间2月11日,世卫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式命名为“COVID-19”。世卫组织还在推特上发文并给出了合理解释,根据世卫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之间商议的准则,我们必须找到一个与地理位置、动物、个人或人群无关的名称,而且该名称要可发音且与疾病相关联。拥有一个正式名称很重要,这样可以防止名称使用不准确或是产生侮辱意味。它还为我们提供了用于命名未来任何冠状病毒疫情的标准格式。
21.请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夸夸群”下定义,不超过50字。(4分)
最近,网络上兴起一个新名词“夸夸群”。据说,“夸夸群”风起于高校,同学心情不好求夸,于是大家各种花式夸,以致组成了一个微信群来夸。夸夸群就是这样一类微信群,这类群大都规定:群内只能夸人,不能嘲讽。在群内,不管你说什么,只要你在群里发言了,都将收到其他群成员铺天盖地般的各种夸奖和吹捧。不用走程序,直接夸,随意夸,全方位夸。即使你发几个标点符号,都有人能给你夸出花来。
在夸夸群中,群成员都可以享受到“夸人服务”,获得各种花式的称赞。这既是一种新兴的社交娱乐方式,也反映当今部分网民的一种情感需要。对于“夸夸群”风靡高校的现象,有社会学专家表示,学生求夸的心态,表明生活中缺少激励,“年轻一代想通过这种方式,疏解个人情绪,包括压力或其他情绪。”
22.阅读下面宣传抗“疫”防疫的图片,根据要求回答题目。
34
图1 图2
(1) 为图1或图2拟标题。不得照抄图片中的原文,不超过10个字。选择图( ),
标题:
(2)分别简要分析图1、图2的创意。
图1:
34
图2:
23.感受和理解下面三个画面形象及其内涵,按下面要求完成问题。(4分)
要求:仿照示例,请为画面二设计一个画外音,要求中心明确,语言得体;为画外音三设计一个画面,要求语言简洁,有画面感。
[示例]
画面一:一个女孩在“有需要可自取”的零钱箱前驻足,把自己手中的硬币放了进去。
画外音一:你相信良善,提供便利;我心怀感恩,传递爱心。
画面二:一个行动缓慢的老人脱下帽子,向停车礼让他的司机深深鞠躬致谢。
画外音二:
画面三:
画外音三:他搀起的不只是一位老人,而是一种为人处世的良知,一种心系社会的责任,一种古老民族的美德。
34
24.下面是某市交管部门“高考期间部分区域车辆禁止驶入通告”的内容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
道路交通管制这段时间,不准任何车辆(执行任务警车、押运考试试卷车辆、警保联动服务车辆除外)驶入,接送考生的私家车和其他车辆合理选择停车地点,避免因车辆停放不合理,造成交通拥堵,影响有序通行。请求广大市民在高考期间乘坐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务必提前选择好出行路线,以减轻考场管制旁边道路的交通压力。
【答案】① ,应改为① 。
② ,应改为② 。
③ ,应改为③ 。
④ ,应改为④ 。
⑤ ,应改为⑤ 。
四、写作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孩子们问老师:“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
老师答:“‘朝’是早晨,指一个人的少年;‘夕’是傍晚,指一个人的老年。少年时盛开的花到老年再捡拾。”
孩子甲急切地说:“花很美,我等不到老年了,我现在就想检拾。”
孩子乙困惑地问:“我的少年怎么没有看到花呢?”
孩子丙有些忧伤:“假如少年的花还没到老年就凋谢了呢?”
34
……
老师沉默了……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班(统称“高三26班”)同学写-篇 演讲稿,立足你“少年时代”的经历,体现你对少年时代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4
语文答案 ——学生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答案】1. C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做题时首先需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同时还需要掌握设题的陷阱,如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类题型尤其要注意答非所问的错误选项。
解答本题,首先要弄清“塔西佗陷阱”效应基本含义,通过文章第一自然段可以找到它的概念:在现代社会,当政府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种现象便被称作“塔西佗陷阱”。据此分析选项如下:
A项,“狼来了”的故事与“政府公信力”无关;
B项,不符合政府“说真话、做好事”遭误解的特征;
C项“武汉红会辟谣”是说真话,但却引发公众不满。符合“塔西佗陷阱”的特征。
D项,只说到政府行为,不涉及是否遭误解。
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
34
项,“逐层递进分析”错误,从原文“首先,从宏观层面看”“其次,从微观层面看”“最后,从公众心理角度看”,可以看出这三者是并列关系,而非“逐层递进”。
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A项,“如果……就……”的推理过于绝对化。通过原文“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和调整,利益主体多样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日益凸显,社会矛盾逐渐显现”等文章内容分析可知,影响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水平的不是只有经济一方面的因素。
故选A。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
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9分)
4.A
5.①借助细节描写和比喻修辞,形象写出男孩的矛盾心理,他因饥饿难耐宁愿被打也要吃苹果,但又因被卡住脖子不得不吐出。②与前文孙福的“我这辈子最恨的就是小偷”相呼应,借助男孩痛苦的表现衬托出孙福的凶狠残暴。
6.
34
①“黄昏”实指时间,交代故事发生的自然背景。②在黄昏中,男孩被暴打,众人围观,却无人真正出手相助,凸显了男孩的孤立无援和孙福的凶狠残暴。③以此为标题,意在折射人们对弱势群体人文关怀的缺失,以及对看客现象的抨击。
【解析】
4.
本题考查综合理解分析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项,“却无人出来帮忙”说法错误。根据原文,“有一个人对孙福说:‘孙福,你看他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你会把他卡死的’”,可见还是有一个人出声劝说的,并不是“无人出来帮忙”。
C项,“辅以抒情和议论”说法错误。文章记叙了孙福逼迫一个偷了自己苹果的小男孩将吃进去的苹果吐出来的故事,描写了这个过程中孙福和小男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但没有运用抒情和议论。
D项,“已经表现出了偷盗心理”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小男孩“把一只手放在他的水果上”时,孙福让他走开;走开后不久,“男孩回来了。这一次男孩没有站在孙福的对面,而是站在一旁,他黑亮的眼睛注视着孙福的苹果和香蕉”,这次男孩对孙福说自己饿了,含有乞求的意味。可见在“把一只手放在他的水果上”的时候,小男孩没有表现出偷盗心理,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偷的。
故选A。
5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重要句子的能力。
从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上来看,“一点一点地吐了出来”“将咬碎的苹果吐在了自己胸前的衣服上”采用了细节描写;把小男孩艰难地将嘴里的苹果吐出来的过程比作“挤牙膏”,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小男孩因为饥饿而乞讨不得,所以偷了一只苹果,他饥饿难耐,宁愿被孙福打,也要吃到这只苹果,但却因为脖子被孙福卡住,不得不极不情愿地将苹果吐出来。
从结构和人物形象上来看,男孩遭受了极大的痛苦,“一点一点地”吐出苹果,吐在“自己胸前的衣服上”,这正与前文孙福说“我这辈子最恨的就是小偷”相呼应。男孩的痛苦和无助,正是孙福手段残忍、卡住了男孩的脖子造成的。男孩的痛苦,衬托出了孙福的凶狠残暴。
6.
34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标题作用的能力。
从内容上看,男孩被孙福抓住,卡主脖子逼迫他吐出苹果,“这时候已经是下午”。“黄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自然背景。
从人物上看,男孩因为饥饿难耐偷了孙福的一只苹果而被孙福殴打、卡住脖子,“很多人围了上来”,却只有一个人出言劝说,并没有人真正地出手相助,“黄昏中的男孩”恐惧、孤独,孤立无援。孙福“年过五十”,却在黄昏中殴打一个孤立无援、因饥饿而偷苹果的小男孩,凸显了孙福的恃强凌弱、凶狠残暴。
从主题上来看,“黄昏”接近黑夜,是夜晚到来的征兆,意象惨淡,令人忧伤;“黄昏中的男孩”被众人围观,却孤立无援,人们宁愿在“黄昏里”围观,也无人真正相助,折射出了人们对弱势群体人文关怀的缺失,也抨击了事不关己、冷漠麻木的看客现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答案】7. A 8.B 9. A 10.B
11. (1)太宗(皇帝)赞叹地说:“(这)是位有道德和才能的人!”想让他做官(想授予他官职),孙思邀没有接受。
(2)天有盈余和不足,人有疾病艰难,(如果)不能自己谨慎(地养生),就不能够治愈疾病。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这类题目,不要着急,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
34
句子中“孙处约”是人名,做主语,“见”是动词作谓语,而后面的“曰”是说的意思,“思邈”正好做其主语,所以“思邈”和后面联系紧密。排除CD;
“后”是表示时间的状语,从意思上应该紧跟后面的动词“皆验”,排除B;
整句话的意思是:孙处约曾经带领几个儿子去拜见(孙思邈),孙思邈说:“(你的几个儿子),孙俊最先发达,孙侑晚年时显贵,孙佺在执掌兵权方面有灾祸。”(这些预言),以后都得到验证。
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需要考生仔细认真阅读文本,迅速提取信息,和选项内容加以细致比对,筛选、聚焦错误点,并灵活理解准确做出判断。
B项,“后来在孙思邈的指导下治好了疾病”原文无据。原文只是说“高医导以药石,救以针剂,故体有可愈之疾”。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有道者”:是判断句式,“道”,有道德和才能,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是位有道德和才能的人!;“官”:使动用法,意思是,让……做官。
(2)“虚”:形容词,虚弱;“屯”:读作“zhūn”,艰难,困难;“济”:救助,救济。
【点睛】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从考试走向看,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
34
参考译文:
孙思邈是京兆府华原县人,精通诸子百家的学说,擅长讲述老子和庄周的言论著作。北周(宇文王朝)的洛州总管独狐信见到年纪尚小的孙思邈,认为他不平凡,称赞说:“神童啊!只是才器过大恐怕难以被人任用吧!”等到孙思邈年长时,隐居在太白山。隋文帝杨坚在辅佐政事时,曾以国子博士的职务征召孙思邈,思邈没有应召,而且私下对人说:“五十年以后将有圣明的君主出现,我将要帮助他。”唐太宗执政初年,征召孙思邈到京都长安。当时思邈已经年老。然而,还是耳聪目明。太宗赞叹地说:“(这)是位有道德和才能的人。”想让他做官,(孙思邈)又没有接受。唐高宗显庆年间,高宗再次征召孙思邈,任命他担任谏议大夫,他还是坚决推辞掉了。唐高宗上元元年,孙思邈自称有病要求回太白山。唐高宗赠送他良马,还把已废的鄱阳公主宅第给他居住。
孙思邈对于阴阳学、历法学、医药学没有不擅长的。孟诜、卢照邻等人都拜他为老师。当时,卢照邻患有恶疾,长期不能治愈。他曾经感慨地询问孙思邈:“高明的医生能治愈疾病,这是为什么?”孙思邈回答说:“人的四肢和五脏六腑,一动一静,呼吸往来,流动运行成为荣气和卫气,表现为气色,发出成为声音,这是人体的正常变化规律,在天者用其精,在地者用其形,如果阴阳失调或者阴阳不交就会郁蒸发生热病或者产生寒症;血气聚结就成为肿瘤,下陷成为毒疮;气血上冲就气喘短促,气血枯竭人就会变得枯焦;发生在面部,表现在形体上。高明的医家善于用药物和砭石来疏导,用针灸来救治,因此,人的身体有能够洽愈的疾病。”
卢照邻说:“人养生的方法是怎么一回事?”孙思邈回答:“心为五脏六腑的大王,君主崇尚谦恭谨慎,因此要小心;胆为五脏六腑之将,把处事果敢决断作为任务,所以要大胆。高尚的人性情沉静,好像地的形象,因此,要求品行端方正直;聪明人的举动行止,就好像天体运行的形象,所以要思想灵活。
卢照邻又问养生方法的要领。孙思邈回答说:“天有盈余和不足,人有疾病艰难,(如果)不能自己谨慎(地养生),就不能够治愈疾病。所以,养生一定首先要懂得谨慎小心地对待自己啊!‘谨慎’以敬畏之心作为根本。对自己具有忧患之心的人,不会被人束缚;对自己有敬畏之心的人,不会为他人所限制。对小的事情能够谨慎的人,不会被大事吓住;对身边的事情有警戒的人,不会为远处的事情所侮弄。通晓了这些情况能就完全辨别养生的方法了。”
34
当初,魏征等人编辑齐、梁、陈和隋等五个王朝的历史,多次向孙思邈询问遗漏的史事,孙思邈传述的非常详细。唐高宗永淳初年,孙思邈逝世,享年一百多岁,遗嘱埋葬时要简单,不要随葬器物,祭祀时不用牛羊等牲畜。
孙处约曾经带领几个儿子去拜见(孙思邈),孙思邈说:“(你的几个儿子),孙俊最先发达,孙侑晚年时显贵,孙佺在执掌兵权方面有灾祸。”(这些预言),以后都得到验证。太子詹事卢齐卿年轻的时候,孙思邈曾对他说:“你五十岁以后要担任地方长官,我的孙子将成为你的下属官员,请你自我保重。”当时,思邈的孙儿溥还没有出生,等到后来孙溥做萧县县丞时,卢齐卿正好担任徐州刺史。
(二)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4)舍生取义者也
(5).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6)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三、语言文字运用(4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答案】
13.B
14.A
13.本题考查对诗句意思的理解能力。
“心有灵犀一点通”原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曾经沧海难为水”意思是曾经到过沧海,看到别处的河流也就 不屑一顾了。后人引用也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此情可待成追忆”意思是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深憾青春易逝,功业无成,光阴虚度,碌碌无为;“寸心难报三春晖”指亲人的恩情难以报答。
34
依据后文“我自幼吃惯了母亲包的粽子,再也看不上别处的粽子了”,这里应选“曾经沧海难为水”。
故选B。
1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能力。
a处表示列举的省略,应用省略号;“米松了的话,容易进水,这样的粽子会失去黏黏的口感,不好吃”是对前文“再用筷子将其细细捣压至板结”的解释说明,所以b处c处用小括号;同时依据后文“最后……”可知,这里是与前后文并列的粽子包法的其中一道程序,故c处小括号外再加分号;“捆紧”是包粽子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包法的结束,所以d处用句号。
故选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答案】
15.B 16.C 17.D
【解析】
15.本题考查辨析词语的能力。
“宵衣旰食”指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称领帝王勤于政事。“筚路蓝缕”意思是指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语境是强调张骞开辟丝绸之路时,走过草原沙漠的艰辛,从使用对象和语义上看,应选“筚路蓝缕”。
“沧海桑田”指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惊涛骇浪”比喻险恶的环境,尖锐激烈的斗争等,也形容海浪汹涌的可怕情景。语境说的是郑和下西洋时穿越重重险阻,所以应选“惊涛骇浪”。
“多姿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灵活多样”指采取的方式很多,结合实际随机应变。语境是强调今年中国航海日活动在形式上多样化,所以应选“灵活多样”。
34
“因地制宜”指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因势利导”指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标的方向加以引导。语境强调的是全国各地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情况下,如何开展航海日活动,应选“因地制宜”。
故选B。
16.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A项,介词使用不当,应把“因为”改为“为了”;“100多万海洋渔业船员在内的”成分残缺,应该是“包括……在内的”;“世界各地”语序不当,应放在句子最后,即“每天都扬帆远航在世界各地”。
B项,“100多万海洋渔业船员在内的”成分残缺,应该是“包括……在内的”;“世界各地”语序不当,应放在句子最后,即“每天都扬帆远航在世界各地”。
D项,语意重复,“大约”和“多”不能连用,去掉一个;“100多万海洋渔业船员在内的”成分残缺,应该是“包括……在内的”。
故选C。
17.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的“一带一路”加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A项,“奋斗的青春是最美的青春”是习总书记的寄语,加引号表直接引用。
B项,美国政府对抗议种族歧视的游行采取武力驱离行为不是民主的,“民主”加引号表否定讽刺。
C项,“水晶球”加引号表示具有特殊含义。
D项,“天问一号”加引号表特定称谓。
故选D。
18.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答案】C
34
【解析】
本题,观察这幅漫画,漫画主体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攀登到高处准备摘花的人,一个是长在高处的花。B项只关注了花。D项只关注了人,据此可排除B、D两项。再比较A、C两项,花朵在此处应喻指成功、希望等,而非“遥不可及的事物”,排除A项。
故选C。
19.下面各项根据新闻拟写的标题,不恰当的一项是( )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判断下面各项根据新闻拟写的标题,不恰当的一项,需要项分析,C项,从所给新闻信息中不能推断出载人“ 磁悬浮魔毯”即将面世。
20.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4分)
【答案】[示例]世卫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式命名为“COVID-19”,并给出了合理解释,这既防止使用不准确或“污名化”,又为未来冠状病毒疫情的命名提供了标准格式。
【解析】整个新闻报道共四句话。第一句讲世卫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命名为“COVID-19”;第二句对命名给出了合理解释;第三句强调正式命名的重要性;第四句强调提供了命名的标准格式。据上述分折可知,第一、二句可以合并压缩为“世卫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式命名为‘COVID- 19’,并给出了合理解释”,第三、四句可以合并压缩为“这既防止使用不准确或‘污名化’,又为未来冠状病毒疫情的命名提供了标准格式”,将两个压缩后的句子连缀成句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21.请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夸夸群”下定义,不超过50字。(4分)
34
最近,网络上兴起一个新名词“夸夸群”。据说,“夸夸群”风起于高校,同学心情不好求夸,于是大家各种花式夸,以致组成了一个微信群来夸。夸夸群就是这样一类微信群,这类群大都规定:群内只能夸人,不能嘲讽。在群内,不管你说什么,只要你在群里发言了,都将收到其他群成员铺天盖地般的各种夸奖和吹捧。不用走程序,直接夸,随意夸,全方位夸。即使你发几个标点符号,都有人能给你夸出花来。
在夸夸群中,群成员都可以享受到“夸人服务”,获得各种花式的称赞。这既是一种新兴的社交娱乐方式,也反映当今部分网民的一种情感需要。对于“夸夸群”风靡高校的现象,有社会学专家表示,学生求夸的心态,表明生活中缺少激励,“年轻一代想通过这种方式,疏解个人情绪,包括压力或其他情绪。”
【答案】夸夸群是指群成员之间以“全方位花式夸赞”为主要内容来娱乐和疏解情绪的微信群。
【解析】首先确立“夸夸群是……”的答题格式;然后找出被定义项的邻近属概念“一类微信群”;接着筛选相关信息,第一段介绍“夸夸群”“夸”的特点和方式,“只要你在群里发言了,都将收到其他群成员铺天盖地般的各种夸奖和吹捧。不用走程序,直接夸,随意夸,全方位夸”,第二段介绍“夸夸群”的作用和功能,“社交娱乐方式”“疏解个人情绪”;最后是整合信息,提炼属概念的定语,将之整合为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为了满足字数要求还要把重复的内容、次要的内容删去。
22.阅读下面宣传抗“疫”防疫的图片,根据要求回答题目。
【答案】1休想出来(或:2防控疫情,反对聚集)
图1:由拿着注射器无死角防疫、抗“疫”的医生组成特殊的华容道,禁止病毒通行,再用“禁止通过”四字点明主题。简洁凝练,号召有力。
图2:用戴口罩、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在风雪中垂钓的图片,搭配柳宗元《江雪》一诗的内容,并将题目改为“防疫”,再加上反对聚集的标志,表明了疫情当前,推崇独处反对聚集的主题。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1)本题考查拟写标题的能力。
答题时要审清题干要求“宣传抗‘疫防疫的图片”。准确把握画面内容,能看出图片1中的人物是医生,拿着注射器。上方第一行中间的图形代表病毒。图片2中主体对象是坐在船上垂钓的人,戴着斗笠穿着蓑衣,一下便可想到柳宗元《江雪》一诗。理解图片寓意,并用文字简明、准确地拟写标题。注意字数要求“不超过10个字”。
34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解答此题,一要观察全面,不可遗漏画面的信息,如图2中配有禁止符号的“聚”;二要准确理解画面的寓意,如图1“华容道”的新旧含义。理解“华容道“禁止”“通过”等词语的字面意思,以及深层含义。熟悉华容道相关的故事:据《资治通鉴》注释中说“从此道可至华容也”。华容道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相传当年曹操曾经败走此地。由于当时的华容道是一片沼泽,所以曹操大军要割草填地,不少士兵更惨被活埋,惨烈非常。在今天,华容道是一个和历史有关系的益智游戏。
23.感受和理解下面三个画面形象及其内涵,按下面要求完成问题。(4分)
要求:仿照示例,请为画面二设计一个画外音,要求中心明确,语言得体;为画外音三设计一个画面,要求语言简洁,有画面感。
【答案】画外音二:人心在互相体谅中温暖,世界在相互礼让中美丽。
画面三:一位素不相识的年轻人快步搀扶起一位突然倒在人行道上的老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读写的能力,坚持考查实用的语言表达能力。所谓语言表达技能,就是《考试说明》所规定的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做到简明、连贯、得体等表达技能。这些基本的表达技能,也是最实用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题考查仿照示例,设计画外音和设计画面。解答本题首先认真分析题干要求,分析例子的内容。画面一:一个女孩在"有需要可自取”的零钱箱前驻足,把自己手中的硬币放了进去。画外音一:你相信良善,提供便利;我心怀感恩,传递爱心。由例子可知,画面的内容就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画外音就是写出画面的内涵。因此考生需要分析画面的“主题”,然后用对仗、比喻等手法表达出来。所以画外音二,可以根据画面二的内容进行阐述:“一一个行动缓慢的老人脱下帽子,向停车礼让他的司机深深鞠躬致谢”,注意“礼让”“致谢”等关键词,画外音可以围绕“礼让”“体谅”“文明”“尊重”“榜样”等来表达;画面三可以根据画外音三来得出,“搀起的不只是一位老人”,说明事件应当与“搀扶老人”有关,描述时可以明确助人者的身份,用一些动作描写来丰富画面内容。
34
24.下面是某市交管部门“高考期间部分区域车辆禁止驶入通告”的内容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
道路交通管制这段时间,不准任何车辆(执行任务警车、押运考试试卷车辆、警保联动服务车辆除外)驶入,接送考生的私家车和其他车辆合理选择停车地点,避免因车辆停放不合理,造成交通拥堵,影响有序通行。请求广大市民在高考期间乘坐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务必提前选择好出行路线,以减轻考场管制旁边道路的交通压力。
【答案】①“这段时间”,应改为“时段”。
②“不准”,应改为“禁止”。
③“请求”,应改为“倡导”。
④“务必”,应改为“请”。
⑤“旁边”,应改为“周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
本文段属于通告,通告的语体应该严肃、书面化。原文中“这段时间”属于口语,应改为“时段”。“不准”属于口语,不够严肃,应改为“禁止”。“请求”语气太弱,不符合通告的强制性,应改为“倡导”。“务必”属于祈使语气,应改为“请”;“旁边”表达不够准确,应改为“周边”。
四、写作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答案】【例文】
惜时当从今日起
34
高三20班的同学们:
大家好!
庄子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第一种人正是认为短短的人生,若不及时行乐,岂不枉来人生一遭?他们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我歌我笑如梦中”的态度,把时间都在嬉戏中度过,像寄生虫一般。而第二种人深深懂得“盛年不在来,一日难再晨”,于是痛感“时不待我”,整天埋头于工作和学习中,使生命的分分秒秒都在充实,都在发光发热,这也正体现了爱迪生的一句话:“人生太短,要干的事情太多,我要争分夺秒”。
时间,是清清的流水,你听不见它流逝的声音,也阻止不了它;时间,是一盆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
“浪费时间等于谋财害命。”这是鲁迅先生的名言。是啊,千千万万的人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到头来只能“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一切的一切,过得那样快,让人措手不及。
就比如我吧,早晨起来,呆坐在那儿,一眼茫然,在此时,时间已经从我茫然的双眼前过去,是那样悄无声息。虽然快毕业了,但我一点儿紧张感都没有,却认为这全是老天爷跟我开的一个玩笑,我从来不把它当回事。我也曾读过许多珍惜时间的名言,但我何曾做到过?有一个同学,我以她为榜样,她珍惜时间,一点一滴从未放过。早晨起来,便投入了紧张的学习氛围:什么读英语呀,看作文呀,读得头头是道。时间的脚步为她而放慢了,在她看书时真挚的双眼前,不禁为她而感动。课间,她在同学们的嬉笑声中学习,默默地…这是我所不能比拟的啊!工夫不负有心人,她每次考试都独占鳌头,从不失败的她并不骄傲,依旧合理安排时间。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不一样的人,又有截然不同的回报。时间的脚步又在慢慢地走了。但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又能怎样呢?两三千日子随着脚步不停地走着,走着…时间是宝贵的生命;是无法替代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用金钱买不来的,是靠自己争取来的,在几千个逃去如飞的日子里,我们所能做到的,只有四个字:珍惜时间!
惜时当从今日起!
谢谢大家!
【解析】
34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类作文类似于评论类文章。写作时,一般写成议论文,也要在看懂材料的基础上,明确立意,形成观点。
【审题】
材料老师说,“‘朝’是早晨,指一个人的少年;‘夕’是傍晚,指一个人的老年。少年时盛开的花到老年再捡拾。”三个学生时候,“花很美,我等不到老年了,我现在就想检拾。”“我的少年怎么没有看到花呢?”“假如少年的花还没到老年就凋谢了呢?”我们要从中找出“惜时”的主题,然后结合生活素材中,把最易于驾驭、最具有真情实感的材料选择出来,完成写作。最好写一段关于自己学习上的经历来体现“惜时”。题干中要求“请立足你‘少年时代’的经历,体现你对少年时代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一定要注意所写事件围绕学习生活,并且是第一人称,同时是自己的经历,而且文章中要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立意】
少年当惜时;少年中国;少年当努力;少年的你最美丽等等。
【结构】
本文从庄子名言开始,引出观点“惜时当从今日起”,以自我经历作为出发点,并以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我的同学”的珍惜点滴时间,在文章中,作者引用鲁迅和岳飞的名言名句,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文学性,倒数第二段写出了自己关于珍惜时间的思考,文末一段是对文题的照应,也强调了珍惜时间的紧迫性!
【素材】
1. 陆机在《短歌行》曰:“人寿几何?逝如朝霞。时无重至,华不在阳。”人生短短几个秋,说起来也是弹指一挥间。无论你干什么事情你都要珍惜时间,切不可慨叹人生的苦短,让时间白白的从你身边流逝。
2.
34
朱自清曾经在他的《匆匆》一文中说过:“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当你觉察它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挡时,它又从遮挡的手指间过去。天黑时,你躺在床上,它便伶伶俐俐地从你身上跨过,从你脚边飞走了。”
3. 运动会的赛场上,我挥洒着汗水努力拼搏样子,你一定没有忘记。生性争强好胜的我,天生就与体育有缘,作为学校田径队的一员,我一直憧憬着站在最高领奖台上,从没有落下田径队的强化训练,努力奔跑在跑道上的我,在学校的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得不少荣誉,相信进入初中后,你会更加努力锻炼身体,争取为学校,为班级争得更多的荣誉。
【点睛】
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方法: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34
相关文档
- 语文卷·2018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2021-06-0917页
- 内蒙古集宁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2021-06-0925页
- 【语文】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06-0913页
- 重庆市云阳县江口中学校2020届高三2021-06-0924页
-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一中2021届高三上2021-06-0910页
- 北京市西城区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上2021-06-0932页
-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2021-06-0931页
- 语文卷·2018届新疆哈密地区二中高2021-06-0919页
- 山东省济宁二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2021-06-0921页
-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2021-06-09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