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00 KB
  • 2021-06-09 发布

山东省济宁二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9月份)‎ 高三语文试题 命题人:孙广廷 审核人:阮明省 2019.10‎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节日的意义,可以从文化、民俗学、经济等角度阐发,也可以放进文学世界理解。传统节日不仅能保存民族历史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还能促进社会文化再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传统节日在传承过程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端午节就是例子。端午又称“重午”,阳气盛极,阴气初生。为避邪气,用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可见,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文学的功用,并不仅仅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文学也经由审美活动,引发人们思考人的本原,即人从何而来、人之为人的意义和生命的终极价值。清明扫墓祭拜,是追念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应被善待。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人类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凄美爱情故事。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也依赖文学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说到春节就会想起王安石的《元日》,说到清明就会吟诵杜牧的《清明》……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人类文明的进步,由科学不断地对原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去魅”,造成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试想,只有陨石坑的月球,比起有嫦娥、玉兔和桂花树的月宫,是多么无趣。因此,保留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神话和文学形象,对于工业化时代的人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复魅”,它将使日益单面化的人在精神世界里丰富起来。在这个意义上,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对全人类的一种文化贡献。而文学有责任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不少文学佳作书写了传统节日,老舍《四世同堂》写中秋,沈从文《边城》写端午等,这些作品多半是将节日作为人物活动的时空,情节在其中推进,人物性格在此得到展现。由于现代文明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传统节日不可幸免地遭到销蚀,幸好有这些文学作品,把旧日过节的活动方式和所涉及的事物,细致而又充满趣味地保存在文字世界里。‎ ‎(摘编自毕光明《传统节日的文学理解》,《光明日报》‎2019年4月24日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节日能保存民族记忆、增强民族认同等,我们可从文化、民俗学、文学等方面理解阐发。‎ B. 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所以传统节日与文学在各个方面是相通的。‎ C. 清明节扫墓、中元节送灯活动,与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是相似的。‎ D.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对全人类的文化贡献,需要文学在其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端午节为例,论述了传统节日原初价值与功能慢慢转移,逐渐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B. 文章将清明节、中元节与七夕节进行对比,说明了七夕这类节日的诞生与文学生产是同时进行的。‎ C. 文章运用了类比论证,揭示了传统节日中的“去魅”与“复魅”、无趣与有趣、科学与文学的关系。‎ D. 文章列举了王安石等人诗歌,说明文学在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 A. 文学不仅给人带来心灵愉悦,也直接引发人们对人之起源、意义、价值等问题的思考。‎ B. 有关传统节日的作品强化民族记忆、增强文化认同,也使传统节日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 C. 科学使人类文明进步,也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紧张,使人类精神世界完全失去光彩。‎ D. 传统节日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与销蚀,而不少文学作品又使传统节日得以保存与传承。‎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B项,“传统节日与文学在各个方面是相通的”错误,原文中说“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故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论证的方法等。答题时注意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题中C项,“类比”错误,应是对比,对比重在对事物间的差异性的揭示,而类比则着重于对事物间共性的展现,C项阐述的差异性。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设错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近几年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成为一个热点,重点注意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题中A项,“直接引发人们对人之起源、意义、价值等问题的思考”错误,文学并不能直接引发人对生命本原的思考,而是要经由审美活动;B项,“文学作品”“使节日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标识”强加因果,二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C项,“完全”过于绝对。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4月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满闭幕。38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150多个国家、近5000位外宾与会。本届论坛突显“一带一路”发展图景正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入精谨细腻的“工笔画”,高质量发展出现端倪。各方认为,要着眼更深入的务实合作、更开放的联动发展、更广泛的互利共赢;要以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合作为重点,解决好金融支撑、投资环境、风险管控、民心相通等关键问题;要为此建立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支持,形成更多可视化成果。‎ 论坛期间,发挥元首外交引领作用,深化了双边关系。各方发布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合作倡议和报告,形成了一份283项的成果清单。尤其是创新地举办了企业家大会,搭建起地方及工商界对接新平台。完善了“一带一路”合作架构,打造了支撑体系。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说明,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越来越多,合作越来越深入。高峰论坛汇众智、聚众力,得到广泛支持,将继续为高质量共绘“一带一路”“工笔画”作出更大贡献。‎ ‎(摘编自《从谋篇布局“大写意”转入精谨细腻“工笔画”》,‎2019年4月30日人民网)‎ 材料二:‎ ‎“一带一路”六周年:互联互通成绩单(单位:%)‎ ‎(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 材料三:‎ 为加大国际人才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北京大学近日启动“未来领导者”国际双学位本科项目。该项目是依托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学科优势,与全球知名院校构建高水平教育合作联盟而共同打造的学位项目,旨在培养“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国际人才。‎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介绍,学院现已与莫斯科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等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14所院校达成合作,并将在合作院校中选拔培养优秀青年人才。课程设置方面,开设以中国发展、中国文化等为主题的课程,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中国,以准备今后投入“一带一路”建设。‎ 据教育部数据,截至4月底,我国已与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高等教育学位学历互认协议,60所高校在23个沿线国家开展境外办学。(摘编自魏梦佳、赵旭《北京大学启动国际本科项目加强“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新华社‎2019年5月9日)‎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8年中国外贸增长率和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增长率,与上年度相比,均有提升,分别达到了12.50%和13.80%。‎ B. 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率达到13.45%,实现了大幅度增长,与2014年相比增长两倍多。‎ C. 中国外贸增长率近四年来连年提升,2017年走出连续两年负增长的低谷,实现7.45%年度增长率,又创历史新高。‎ D.‎ ‎ 2013年至2018年六年间,除2015、2016年外,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增长率均高于中国对外贸易整体增速。‎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论坛期间各方提出要进行更深入的务实合作、更开放的联动发展、更广泛的互利共赢,为“一带一路”“大写意”做了深入谋划。‎ B. 在论坛期间发布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合作倡议和报告,形成了一份283项的成果清单,说明各方已经达成了多方面的合作共识。‎ C. 北大依托光华管理学院与14所知名院校达成合作,启动了“未来领导者”国际双学位本科项目,旨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D. 我国已与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高等教育学位学历互认协议,60所高校开展了多元的境外办学与经贸服务。‎ ‎6. “一带一路”发展图景转入精谨细腻的“工笔画”,高质量发展出现端倪,这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 ‎【答案】4. C 5. B ‎ ‎6. (1)国家层面:元首外交引领,深化了双边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互利共赢;建立工作机制。(2)论坛引领高质量发展:形成高质量的合作倡议和报告,形成了一份283项的成果清单。(3)企业合作方面:强化基础设施、产业、金融、投资等合作;企业家大会,搭建起地方及工商界对接新平台。(4)人才合作培养。大学学历互认,北大“未来领导者”项目,境外办学。‎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C项,“近四年来连年提升”错误,应该是“近三年来连续提升”,“又创历史新高”错误,2017年低于2013年。故选C。‎ ‎【5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题中A项,“大写意”错误,原文是“为绘制‘工笔画’作出贡献”;C项,“旨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错误,原文“旨在培养……的国际人才”;D项,“经贸服务”错误,无中生有。故选B。‎ ‎【6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要求概括“一带一路”发展图景转入精谨细腻的“工笔画”,高质量发展出现端倪的表现,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满闭幕。38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150多个国家、近5000位外宾与会”各方认为,要着眼更深入的务实合作、更开放的联动发展、更广泛的互利共赢”“为此建立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支持,形成更多可视化成果” “发挥元首外交引领作用,深化了双边关系”概括第一点;根据“各方发布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合作倡议和报告,形成了一份283项的成果清单”概括第二点;“要以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合作为重点,解决好金融支撑、投资环境、风险管控、民心相通等关键问题”“尤其是创新地举办了企业家大会,搭建起地方及工商界对接新平台”概括第三点;根据“为加大国际人才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北京大学近日启动‘未来领导者’国际双学位本科项目”我国已与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高等教育学位学历互认协议,60所高校在23个沿线国家开展境外办学”概括第四点。‎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能力,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邢兰 孙犁 我这里要记下这个人,叫邢兰的。‎ 他在鲜姜台居住,家里就只三口人:他,老婆,一个女孩子。‎ 这个人,确实是三十二岁,假如你乍看他,你就猜不着他究竟多大年岁,你可以说他四十岁,或是四十五岁。因为他那黄藁叶颜色的脸上,还铺着皱纹,说话不断气喘,像有多年的痨症。但你也可以说他不到二十岁。因为他身长不到五尺,脸上没有胡髭,手脚举动活像一个孩子,好眯着眼笑,跳,大声唱歌……‎ 去年冬天,我随了一个部队机关住在鲜姜台。我的工作是刻蜡纸,油印东西。我住着一个高坡上一间向西开门的房子。那几天正冷得怪。我躲在屋里,把门紧紧闭住,西北风还是找地方吹进来。我一坐下来,刻不上两行字,手便冻得红肿僵硬了,脚更是受不了。这时,邢兰推门进来了。我以为他是这村里的一个普通老乡,就请他坐坐,并且说:“冷得怪呢,这屋子!”‎ ‎“是,同志,这房子在坡上,门又冲着西,风从山上滚下来,是很硬的。这房子,在过去没住过人,只是盛些家具。”‎ ‎“唔,这是你的房子?”我觉得主人到了。‎ ‎“是咱家的。”他紧接着又向我说,他是来问问我想烧炕呢,还是想屋里烧起一把劈柴。‎ 我便说:“不要吧,老乡,现在柴很贵。”‎ 他好像没注意我这些话,只是问我是烧炕,还是烤手脚。当我说怎样都行的时候,他便开门出去了。不多会,他便抱了五六块劈柴和一捆茅草进来,拿一把茅草做引子,蹲下生起火来。‎ 我也蹲下去。‎ 他向我说:“我知道冷了是难受的。” ‎ 从此,我们便熟识起来。我每天做着工作,而他每天就拿些木柴茅草之类到房子里来替我生着,然后退出去。晚上,有时来帮我烧好炕,一同坐下来,谈谈闲话。‎ 后来,我知道了邢兰的详细情况。从小就放牛,佃地种,干长工,直到现在,家境也不好,孩子冬天都没有裤子穿。小时放牛,吃不饱饭,而每天从早到晚在山坡上奔跑呼唤。直到现在,个子没长高,气喘咳嗽……‎ 但是,我从没有看见或是听见他愁眉不展或是唉声叹气过,这个人积极地参加着抗日工作。‎ 邢兰发动组织了村里的代耕团和互助团。代耕团是替抗日军人家属耕种的,互助团全是村里的人,无论在种子上,农具上,牲口、人力上,大家互相帮助,完成今年的春耕。而邢兰是这两个团的团长。‎ 看样子,你会觉得他不可能有什么作为的。但在一些事情上,他是出人意外的英勇地做了。‎ 去年冬天,敌人“扫荡”这一带的时候。邢兰在一天夜里,赤着脚穿着单衫,爬过三条高山,为部队探到平阳街口去……‎ 邢兰参与抗日工作是无条件的,而且在一些坏家伙看来,简直是有瘾。‎ 近几天,鲜姜台附近有汉奸活动,夜间,电线常常被割断。邢兰自动地担任作侦察的工作。每天傍晚在地里做了一天,回家吃过晚饭,我便看见他斜披了一件破棉袍,嘴里哼着歌,走下坡去。我问他一句:“哪里去?”‎ 他就眯眯眼:“还是那件事……”‎ 按照他这样一个人,矮小、气弱、营养不良,有些工作实在他是勉强做去的。‎ 有一天,我看见他从坡下面一步一步挨上来,肩上扛着一条大树干,明显的他是那样吃力,但当我说要帮助他一下的时候,他却更挺直腰板,扛上去了。当他放下,转过身来,脸已经白得怕人。他告诉我,他要锯开来,给合作社做几架木犁。‎ 还有一天,我瞧见他,赤着背,在山坡下打坯,用那石杵,用力敲打着泥土。而那天只是二月初八。‎ 如果能拿《水浒传》上一个名字来呼唤他,我愿意叫他“拼命三郎”。一个小个子,腰里像士兵一样系了一条皮带,嘴上有时候也含着一个文明样式的烟斗。‎ 而竟在一天,我发现了这个家伙是个“怪物”了。他爬上一棵高大的榆树修理枝丫,停下来,竟从怀里掏出一只耀眼的口琴吹奏了。他吹的调子不是西洋的东西,也不是中国流行的曲调,而是他吹熟了的自成的曲调,紧张而轻快,像夏天森林里的群鸟喧叫……‎ 在晚上,我拿过他的口琴来看,是蝴蝶牌的,他说已经买了二年,但外面还很新,他爱好这东西,他小心地藏在怀里,他说:“花的钱不少呢,一块七毛。”‎ 我粗略地记下这一些。关于这个人,我想永远不会忘记他吧。‎ ‎1940年3月23日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写邢兰“说话不断气喘,像有多年的痨症”,又写他身长不过五尺,“手脚举动活像一个孩子”,说明他体弱、矮小。‎ B. 小说写了邢兰每天拿来当时很贵的柴火给“我”烧火取暖,表现了当时老百姓对革命队伍的无私支援和深厚情感。‎ C. 不论是从小放牛,还是现在参加抗日工作,人们从没看见或听见他愁眉不展或唉声叹气过,表明邢兰是个乐天派。‎ D. 小说首尾照应,内蕴丰富,最后一句“关于这个人,我想永远不会忘记他吧”表明了作者对邢兰无限崇敬的感情。‎ ‎8. 文章为何称邢兰为“拼命三郎”和“怪物”?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小说以“我”为视角布局谋篇,这样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 称邢兰为“拼命三郎”:(1)爱护战士。尽管邢兰家境不好,仍然倾其所有支援抗日部队。将贵重的柴火给部队的同志取暖。(财物方面)(2)支持抗日。尽管他矮小、气弱、营养不良仍然拼命为抗日事业做着工作。如“任了两个‘团长’的团长”“冬夜为部队探路”“白天干活晚上做侦察工作”。(革命工作方面)(3)坚强。尽管他矮小体弱,仍然拼命地干着繁重的体力活,如“扛树干”“赤膊打土坯”。(日常生活方面)称邢兰为“怪物”:有高雅的精神追求。邢兰在大榆树上吹奏口琴,有高雅的兴趣爱好和精神追求。 ‎ ‎9. (1)以“我”为视角谋篇布局,突出了小说的真实性。(总述)(2)这样组织材料更加灵活,很好地推动情节发展。(情节方面)(3)这样便于议论抒情(议论抒情更加自然),引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使邢兰的形象更加饱满,更加感人。(人物方面)(4)人民群众积极拥护革命、参与革命,奉献革命的精神。(主题方面)‎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题中C项,“人们”错误,是“我”。故选C。‎ ‎【8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形象的能力,要求分析文中主人公“邢兰”的形象特征,题干中给出答题的方向是“拼命三郎”和“怪物”,答题时注意根据文中人物的言行分析,此题可根据文中的“不多会,他便抱了五六块劈柴和一捆茅草进来,拿一把茅草做引子,蹲下生起火来” “邢兰发动组织了村里的代耕团和互助团”“邢兰是这两个团的团长”“邢兰自动地担任作侦察的工作”“按照他这样一个人,矮小、气弱、营养不良,有些工作实在他是勉强做去的”“有一天,我看见他从坡下面一步一步挨上来,肩上扛着一条大树干,明显的他是那样吃力,但当我说要帮助他一下的时候,他却更挺直腰板,扛上去了”分别从“爱护战士”“支持抗日”“坚强”的角度概括其“拼命三郎”的形象特征;根据“竟从怀里掏出一只耀眼的口琴吹奏了”从“有高雅的兴趣爱好和精神追求”的角度概括其“怪物”的形象特征。‎ ‎【9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中“我”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第一人称作用,推进文章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的表达的角度分析,从人称看,文章采用第一人称“我”组织材料,通过“我”介绍和邢兰相识,认识加深等事件,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从结构和人物塑造的角度看,通过“我”的视角叙述“邢兰”的故事,让文章的结构清晰,通过“我”的事件,再现人物形象,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同时在叙述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对邢兰的评价为“拼命三郎”和怪物”;从主题的看,通过“我”的感触写出当时的社会以邢兰为典型的人民群众的革命事迹,写出他们积极拥护革命、参与革命,奉献革命的精神。‎ ‎【点睛】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裴漼,绛州闻喜著姓。父琰之,永徽中为同州司户参军,不主曹务,刺史李崇义始轻之,语之曰:“同,三辅,吏事繁,子盍求便官?毋留此!”琰之唯唯。属吏白积案数百,崇义让使趣断,琰之曰:“何至逼人?”乃命吏连纸进笔为省决,一日毕,既与夺当理,而笔词劲妙。崇义惊曰:“子何自晦,成吾过耶?”由是名动一州,号“霹雳手”。后为永年令,有惠政,吏刻石颂美。以仓部郎中病废。漼侍疾十余年,不肯仕。琰之没,始擢明经,调陈留主簿,迁监察御史。时崔湜、郑愔典吏部,坐奸赃,为李尚隐所劾,诏漼按讯,而安乐公主、上官昭容为阿右,漼执正其罪,天下称之。累进中书舍人。睿宗造金仙、玉真二观,时旱甚,役不止,漼上言:“春夏毋聚大众,起大役,不可兴土功,妨农事。若役使乖度,则有疾疫水旱之灾,此天人常应也。今自冬徂春,雨不时降,人心憔然,莫知所出,而土木方兴,时旱之孽,职为此发。今东作云始,丁壮就功,妨多益少,饥寒有渐。《春秋》庄公三十一年冬,不雨,是时岁三筑台;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是时作南门。陛下以四方为念,宜下明制,令二京营作和市木石,一切停止。有如农桑失时,户口流散,虽寺观营立,能救饥寒敝哉?”上不报。迁兵部侍郎。以铨总劳,特授一子官。开元五年,为吏部侍郎,甄拔士为多。拜御史大夫。漼雅与张说善说方为宰相数荐之漼长于敷奏天子亦重焉擢吏部尚书世俭素而晚节嗜酒为奢侈事议者以为缺 改太子宾客。卒,赠礼部尚书,谥曰懿。‎ ‎(节选自《新唐书·裴漼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漼雅与张说善/说方为宰相/数荐之/漼长于敷/奏天子亦重焉/擢吏部尚书/世俭素/而晚节嗜酒/为奢侈事/议者以为缺/‎ B. 漼雅与张说善/说方为宰相/数荐之/漼长于敷奏/天子亦重焉/擢吏部/尚书世俭素/而晚节嗜酒/为奢侈事/议者以为缺/‎ C. 漼雅与张说善/说方为宰相/数荐之/漼长于敷奏/天子亦重焉/擢吏部尚书/世俭素/而晚节嗜酒/为奢侈事/议者以为缺/‎ D. 漼雅与张说善/说方为宰相/数荐之/漼长于敷/奏天子亦重焉/擢吏部/尚书世俭素/而晚节嗜酒/为奢侈事/议者以为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经是古时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的人须通晓经学,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谓之进士, 以经义取士谓之明经。‎ B. 中书舍人是中书省的属官,历代名称和职务不尽相同,唐时掌管诏令、侍从、宣旨和接纳上奏文表等事。‎ C.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儒家经典之一,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 D. 二京是指汉代的东京和西京,即西汉都城长安和东汉都城洛阳,张衡《二京赋》中的“二京”也是指长安与洛阳。‎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裴漼侍父多年,不求仕进。裴漼父亲既有才华又施政惠民,任仓部郎中时患病辞官,裴漼为父侍疾十多年,直至父亲去世后才肯出来为官。‎ B. 裴漼不畏权贵,秉公处事。崔湜、郑愔因贪赃被弹劾,安乐公主、上官昭容偏袒他们,裴漼不徇私情,引经据典,公正地处置他们的罪过。‎ C. 裴漼进言劝谏,毋妨农事。睿宗建造金仙、玉真二观时旱灾严重,裴漼引用《春秋》的记载劝谏天子春夏不可役使过度,应该停止一切土木工程。‎ D. 裴漼量才选人,多士被选。任兵部侍郎时选才有功,天子奖励其子为官,开元五年裴漼转任吏部侍郎,选拔了很多士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吏白积案数百,崇义让使趣断,琰之曰:“何至逼人?”‎ ‎(2)有如农桑失时,户口流散,虽寺观营立,能救饥寒敝哉?‎ ‎【答案】10. C 11. C 12. B ‎ ‎13. (1)属吏禀告说堆积的案子有几百件,李崇义责备裴琰之叫(他)迅速处理,裴琰之说:“何至于如此逼迫人?‎ ‎(2)如果农桑误时,百姓流离失所,即使寺观建立,能解救人们饥寒的危害吗?‎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敷奏”是“陈述奏事”的意思,作“长于”的宾语;不要断开;“天子”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吏部尚书”官职名,不要断开。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错误,“四书”不包括《春秋》,《春秋》是“五经”之一。故选C。‎ ‎【12题详解】‎ 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题中B项,“不徇私情,引经据典”错误,原文“时崔湜、郑愔典吏部,坐奸赃,为李尚隐所劾,诏漼按讯,而安乐公主、上官昭容为阿右,漼执正其罪,天下称之”,没有“不徇私情,引经据典”的信息,选项无中生有。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词句,第(1)句,白:禀告;让:责备;趣:迅速;何至:何至于。第(2)句,有如:如果;失时:误时;户口:百姓;虽:即使;敝:危害。‎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裴漼,出自绛州闻喜望族。父名琰之,永徽年间任同州司户参军,年纪很轻,不重视府署中的事务,刺史李崇义瞧不起他,劝戒他说:“同州是三辅之地,政事繁多,你何不找个轻松的官职?不要留在这里!”裴琰之恭敬地答应。属吏禀告说堆积的案牍(案卷)有几百件,李崇义责备他让他迅速处理,裴琰之说:“何至于如此逼迫人?”就命小吏准备好纸笔从速处理,一天就将堆积的案牍办理完毕,决定既合情理,而且文词准确精妙。李崇义惊讶地说:“你为什么要埋没自己,造成我的过错呢?”从此名震一州,号称“霹雳手”。后来任永年令,施政惠民,属吏立碑赞美他。任仓部郎中时患病而辞官。裴漼服侍父病十多年,不肯出任外官。裴琰之去世后,才考中明经科,调任监察御史。当时崔湜、郑愔掌管吏部选举,因贪赃而被治罪,受到李商隐的弹劾,下诏命裴漼追查审问,但安乐公主、上官昭容偏袒他们,裴漼坚持治他们的罪,受到天下人的称赞。多次升任为中书舍人。睿宗营建金仙、玉真两座道观,当时旱情严重,而役使民夫不止。裴漼上书说:“春夏之交不该聚集民众展开大规模工役,不可以兴建土木工程,妨害农事。如果役使超出限度,那么就会有疫病水旱之灾,这是天与人之间定会发生的感应啊。现在从冬到春,雨水不按时令而降,人心忧愁,不知道怎么办是好,却仍大兴土木,旱灾正是由此而生。如今春耕刚刚开始,丁壮从事工役害多利少,这是饥寒的苗头。《春秋》上记载说庄公三十一年冬,无雨,当时一年中三次筑台;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当时正修建南门。陛下以天下为怀,应公开下制书,命二京工程和购买木石全部停止。如果农桑误时,百姓流离失所,即使寺观建立,能补救人们饥寒的危害吗!”没有得到答复。迁任兵部侍郎。因主持铨选有功,特授一子做官。开元五年,裴漼任吏部侍郎,选拔的士人很多。拜授御史大夫。裴漼一向与张说友善,张说当时正任宰相,多次举荐他。裴漼擅长陈述奏事,天子也很看重他,升任吏部尚书。其家世代俭朴,但晚年慢慢养了很多妾,追求奢侈,议论者认为这是他的不足。改任太子宾客。去世,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懿。‎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郊闲望有感 韩偓①‎ 枫叶微红近有霜,碧云秋色满吴乡。‎ 鱼冲骇浪雪鳞健,鸦闪夕阳金背光。‎ 心为感恩长惨戚,鬓缘经乱早苍浪。‎ 可怜广武山前语②,楚汉宁教作战场。‎ 注:①韩偓,晚唐诗人,曾深得昭宗器重,官至兵部侍郎,后为小人所忌,被迫流落至江西、福建等地。②《晋书•阮籍传》:“籍曾登广武,观楚汉交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选取了富有秋天特征的“枫叶”“秋霜”“碧云”等意象,描绘了秋高气爽、晴空万里的深秋景色。‎ B. 诗歌颔联形象地写出了鱼儿在水中冲浪健游,鳞片如雪;乌鸦在夕阳下自由飞翔,翅膀闪着金光。‎ C. 全诗围绕“闲”字,写出了诗人悠闲地观赏眼前色彩斑斓、生机蓬勃的秋景,表现了诗人自在、悠闲的心态。‎ D. 这首诗前四句描绘秋郊秋景图,后四句联系自己的遭遇,感时抒怀;以乐景衬哀情,脉络清晰。‎ ‎15.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惨戚”的原因。‎ ‎【答案】14. C 15. (1)惨戚于皇帝的恩情、器重却无法报答。(2)惨戚于身处乱世,鬓发斑白,岁月流逝。(3)惨戚于小人当道,无法建功立业,渴望有新的楚汉战场,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类试题一般从意象的含义、手法及其解说、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曲解诗意等角度设错,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C项,“表现了诗人自在、悠闲的心态”错误,作者不自在,表面悠闲,心不悠闲。故选C。‎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要求概括分析诗人“惨戚”的原因,答题时注意根据文中的诗句分析,概括答题要点,此题可根据诗中的“心为感恩”和注释一中的“曾深得昭宗器重,官至兵部侍郎”概括第一点;根据“鬓缘经乱早苍浪”概括第二点;根据最后两句和注释一中的“后为小人所忌,被迫流落至江西、福建等地”、注释二的内容概括第三点。‎ ‎【点睛】诗意概括是诗歌鉴赏常考的内容,有的概括诗歌的情节,有的概括物象的特征,有的概括人物的活动、心理等,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意象、重要的场面,景物进行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出下列空缺部分。‎ ‎(1)《劝学》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2)“杜鹃”是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锦瑟》写杜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写杜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说,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便无法托负巨大的翅膀,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吾尝终日而思矣 (2).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 望帝春心托杜鹃 (4). 杜鹃啼血猿哀鸣 (5). 风之积也不厚 (6).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尝”“须臾”“托”“鹃”“负”“翼”“猿”,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嫦娥奔月、夸父追日、万户飞天……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在诉说着对太空的向往。70载风雨兼程,中国航天跨越发展,在浩瀚太空成就了一段 的东方传奇。‎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而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2019年1月3日 “嫦娥四号”探测器 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不仅嫦娥四号成功发射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又一大壮举,更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大突破。从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到嫦娥二号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跃探测;从嫦娥三号成功实现落月梦想,到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航天精神成为激励一代代航天人努力前行的初心伟力。长征运载火箭顾问龙乐豪,率领团队研制出世界一流大型火箭,耄耋之年依然坚守航天第一线……这样的例子 。发展航天事业,不能 、依循他国道路,而应自主创新。中国航天的每一步,都在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嫦娥四号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大突破,更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又一大壮举。‎ B. 嫦娥四号成功发射不仅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又一大壮举,更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大突破。‎ C. 不仅嫦娥四号成功发射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又一大壮举,更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大突破。‎ D. 嫦娥四号成功发射不仅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大突破,更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又一大壮举。‎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波澜壮阔 不孚众望 不胜枚举 杞人忧天 B. 气象万千 不负众望 吉光片羽 杞人忧天 C. 波澜壮阔 不负众望 不胜枚举 邯郸学步 D. 气象万千 不孚众望 吉光片羽 邯郸学步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自探月工程启动以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 B. 探月工程自启动以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 C. 启动探月工程以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 D. 探月工程启动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 ‎【答案】17. D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关联词语语序不当,前后句主语相同,“不仅”放到主语“嫦娥四号成功发射”前;B项,逻辑语序不当,“不仅”“更是”两个分句的内容互换;C项,综合AB的错误。故选D。‎ ‎【18题详解】‎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 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气象万千: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句中是“中国航天”,用“波澜壮阔”。不负众望: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文中强调的“不辜负”,用“不负众望”。不胜枚举: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为数极多。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句中是“例子”,用“不胜枚举”。杞人忧天:意思是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丢掉。句中时“依循他国道路”,用“邯郸学步”。故选C。‎ ‎【19题详解】‎ 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选填衔接句,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括号前面的句子是“从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到嫦娥二号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跃探测;从嫦娥三号成功实现落月梦想,到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说明探月工程取得的成就,后面的承接语应该是“探月工程”。故选B。‎ ‎20.按照要求,对下联。平仄可不论,注意得体。‎ ‎(1)给学校劳动基地写一下联。‎ 上联:流汗方知拓荒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大学生即将毕业,参加工作,请你为他写一下联。‎ 上联:干事创业,爱岗敬业,业业出奇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奋斗才懂幸福甜。劳动更悟收获甜。锄禾才懂收获甜。 (2). 立德润人,报国成人,人人当先锋。潜心谋事,精心做事,事事成辉煌。修身齐家,积善成家,家家谋幸福。‎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仿写句子的能力,重点考核对联,注意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同,词性一致,结构形同,然后注意押韵,从音韵的角度注意仄起平收,“仄”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三、四声,“平”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一、二声。本题拟写时注意词语和结构的对仗,重点注意第二副对联的第四个字,第八个字,第九第十个字要相同,从内容上看,第一幅要紧扣“劳动”,第二副要就扣“工作”。‎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王守仁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可见,_________________。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立志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或志向、励志特别重要) (2).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奋斗者也是幸福的) (3). 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做一名奋斗者)‎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根据前文引用苏轼和王守仁的话,意在强调“志向的作用”,可知应该填写和“志向、励志”相关的句子,第②空根据前面谈幸福和奋斗的关系的内容,可知应该填写“奋斗者也是幸福的”;第③空根据前文主要谈论奋斗,以及提出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应该填写“青少年应该奋斗”一类的句子。‎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在张爱玲看来,人生需要有点急于求成的意味。‎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说:我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去等这个小男孩把花束束好,用他5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龙应台认为,人生不能急于求成。‎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出名不必趁早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的确,早起的鸟儿才有食吃,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伟大的。‎ 很多事也似乎都是早比晚好,就连杨玉环初长成时,都会害怕养在深闺人不识,天生丽质难自弃。鲁迅也曾在课桌上刻了早字勉励自己学习。不少人都深知一寸光阴一寸金,因此,都想尽快把光阴兑现成金子。 张爱玲说的那句“出名要趁早”的话已成了不少人的座右铭。所以,很多人不顾一切博出位,博名气。芙蓉姐姐刚消停,凤姐又来了。只要能出名,不管有多雷人,多吓人,她们也敢到处做秀。出名后,利益接踵而至。各种采访,各种节目,各路出版商向她们发出了邀请,让她们从普通人变成了受到大众瞩目的名人,从此不再只是一个人名。在这样的风潮下,许多孩子在父母的安排下参加各种活动和演出,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小小年纪表现出的成熟与干练,让成年人都望尘莫及。一些本来很清纯的校园学生也开始走所谓的性感路线,只有稚气的脸会让人想到她们还是学生。刘谦红了,学魔术的人多了。小沈阳火了,电视上模仿他的人络绎不绝。为了出名,很多人正丢失了自己。‎ 张爱玲当然可以完全自豪地说出名要趁早,因为她准备好了。哪怕她不要主动出名,名也会招之即来。而当下很多人并没有准备好。就算是说苹果早熟好卖的蒋妹妹也有些名不副实。她年少时写的《邪童正史》的确让人眼前一亮,让人惊讶那书出自一个孩子之手。可长大后的她,常常在电视上露脸,参加各种节目,名气越来越大,却鲜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了。看了她的博客后,会让人想起了方仲永,想起了江淹。因为长大后的她似乎已经泯然众人矣了。很多时候,出名太早未必是好事。多少小童星后来没了踪影,多少小神童后来还不如平常人?拔苗助长的结果是苗死了。‎ 而很多出了名的人反而看得很淡然。如写过很多书和剧本的李碧华一向低调,拒绝领奖,拒绝接受采访。早早出名的韩寒在博客主页上写着,拒绝参加笔会,拒绝参加颁奖典礼,拒绝参加演出,不签售……他们都是有智慧的人。至少知道在出名后,要把握的是什么。一个人若把出名看得过重,往往会丢掉自己曾拥有的。很难想象一个到处做报告、颁奖的作家能写出什么好的作品?很难想象一个到处窜场、哗众取宠的演员能演出多么有深度的角色?把名利看透了,反而能真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李安说成功有三要素是思想,能力和机会。通常有了前两样,机会就来了。而不是毫无根基,就一天到晚做着白日梦想出名。即使出名了,那也只是成一个知名的小丑。‎ 没有足够的才华和良好的心态,还是不要太早出名的好,省得会遭人耻笑,有了足够的准备时,也不要太追求成名,因为很可能会为名利所累,落得江郎才尽的下场。 出名未必要趁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本题考查的是材料作文,这是一道以名人名言为材料的作文,写作难度较大的就是这种名言类的材料作文。这则材料提供两句相关名人的名言,请考生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考生如果对名言理解不透彻,就容易出现跑题、偏题的现象,后果严重。因此,首先要认真审读材料,确定立意。读懂名言的内涵是第一步,把握名言的主旨,抓住关键词。例如,这则材料的关键词是:出名要趁早,人生不能急于求成。小小一段话却容纳了两种意思,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意思。细读材料,这则材料为考生提供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材料中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张爱玲强调了人要为梦想而努力,要抓紧时间确立自己的名声。龙应台认为,人生不能急于求成。人的生命,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充实,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是,金子在发光之前,需要正确认识自己,要有一定的沉默、积蓄、磨炼,拥有发光的内涵与底蕴。其实,出名也如此,出名不必趁早。总之,他们都强调了时光的珍惜与人生追求。不同点是:张爱玲强调的是要及时;龙应台强调的是人身认识的年龄规律。学生可以选取其中任何一个角度进行作文。‎ 立意:‎ ‎(1)成名要趁早;‎ ‎(2)成名要经过岁月的沉淀;‎ ‎(3)厚积薄发.‎ ‎(4)生命有四季,不同季节各有风光。‎ 素材:‎ ‎(1)仲永天资聪慧,无师自通,写得一手好文章。其父母见其才华横溢,带着他到各家写诗和对联,村里人都称他为“神童”。然而,随着年龄增长,他没有进行任何学习,才华也渐渐被埋没,最终和普通人没有两样。倘若仲永那时候没有成名,而是像其他孩子一样去学堂上学,估计中国历史上又要增加一位伟大的诗人了!这是他的悲哀,也是过早出名的悲哀。‎ ‎(2)通过商业性极强的选秀节目出名的年轻人,我实在是不敢恭维。其学历暂且不说,先谈他们在舞台上的表现:哗众取宠,常常故意在舞台上摔倒以提升自己的人气,他们那些做作的表现,不是浮躁是什么!灿烂的外表永远充实不了空虚的内心,他们就算在舞台上再风光又如何!自己的表现最终还是会招人厌恶。‎ ‎(3)名人是要求具有高素质的,这样才能做一个好典范!所以,当我们想出名时,不妨想想:我们具有做明星的能力吗?我们能够在复杂的娱乐圈里“出污泥而不染”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不好意思,您还是乖乖回去念书吧,别再想这些明星梦了。毕竟,年轻人有很多方面都还不懂,需要学习从而不断完善。不少人从学生时代就步入了娱乐圈,学业也随之荒芜,实在很可惜。‎ 结构层次:文章开篇指出“出名要趁早”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列举了杨玉环、鲁迅的列子,说明了出名“应该”趁早。但是文章接下来又举了芙蓉姐姐的例子和许多孩子在父母的安排下参加各种活动和演出,失去了快乐的童年,说明出名“不应该”趁早。文章接下来分析为什么会有两种观点呢,张爱玲可以出名要趁早,因为她准备好了,而别人还没有准备好,所以不应该急于求成。所以文章最后得出结论:没有足够的才华和良好的心态,还是不要太早出名的好。‎ ‎【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