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2.98 KB
- 2021-06-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三)
数学(文)试题
一、单选题
1.设复数(为虚数单位),则的虚部为( )
A. B. C.-1 D.1
【答案】D
【解析】,虚部为1,选D.
2.函数的大致图象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利用函数的奇偶性排除选项C和D,再利用函数的特殊点排除选项B即可.
【详解】
,解得
函数定义域为关于原点对称.
函数在定义域上为偶函数,排除C和D.
当时,,排除B.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函数图象的判断,常利用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以及特殊值进行判断.
3.已知为不重合的两个平面,直线那么“”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解:为不重合的两个平面,直线,那么“”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符合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但是反之,不一定成立。
4.圆心在曲线上,与直线x+y+1=0相切,且面积最小的圆的方程为( )
A.x2+(y-1)2=2 B.x2+(y+1)2=2 C.(x-1)2+y2=2 D.(x+1)2+y2=2
【答案】A
【解析】设与直线x+y+1=0平行与曲线相切的直线方程为x+y+m=0,切点为P(x0,y0),x0>﹣1,解得x0,可得切点P即圆心,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半径r,求解即可.
【详解】
设与直线x+y+1=0平行与曲线相切的直线方程为x+y+m=0,
切点为P(x0,y0).x0>0.
y′=﹣,∴﹣=﹣1,x0>﹣1,解得x0=0.可得切点P(0,1),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为面积最小的圆的半径;∴半径r== .
∴圆心在曲线上,且与直线x+y+1=0相切的面积最小的圆的方程为:x2+(y﹣1)2=2.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切线方程的求法,考查圆的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5.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N=4,那么输出的S=(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程序框图,每次循环中,参数的值依次为,,,,这里结束循环,输出结果为B.
【考点】程序框图.
6.已知实数x,y满足不等式组,则的取值范围是( )
A.(-1,-2] B. C. D.
【答案】D
【解析】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利用斜率的几何意义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设k=,则k的几何意义为区域内的点(x,y)到定点D(﹣2,﹣1)的斜率,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由图象可知AD的斜率最大,
∵O,B,D,三点共线,∴OD的斜率最小,即最小值为k=,
由,解得,即A(,),
则AD的斜率k=,即≤k≤,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的应用,利用数形结合以及直线斜率的几何意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7.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得: ,
两式作差可得: ,即, ,
结合可得: ,
则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据此有: , .
本题选择A选项.
8
.在圆的一条直径上,任取一点作与该直径垂直的弦,则其弦长超过该圆的内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概率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如图,设圆的半径为r,圆心为O,AB为圆的一条直径,CD为垂直于AB的一条弦,垂足为M,若CD为圆内接正三角形的一条边,则O到CD的距离为,设EF为与CD平行且到圆心O距离为的弦,交直径AB于点N,所以当过AB上的点且垂直于AB的弦的长度超过CD时,该点在线段MN上移动,所以所求概率P==,选C.
9.已知O为坐标原点,F是双曲线的左焦点,A,B分别为Γ的左、右顶点,P为Γ上一点,且PF⊥x轴,过点A的直线l与线段PF交于点M,与y轴交于点E,直线 BM与y轴交于点N,若|OE|=2|ON|,则Γ的离心率为( )
A.3 B.2 C. D.
【答案】A
【解析】分析:分别利用三角形相似得到线段的比值,再利用等量关系得到关于的关系,进而求出双曲线的离心率.
详解:易证得∽,则,
即;
同理∽,
,
所以,
又,所以,
整理得.故选A.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在利用两次相似三角形得到对应线段成比例,再利用公共线段和进行求解.
10.在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则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
A. B. C.2 D.
【答案】A
【解析】由已知式子和正弦定理可得B,再由余弦定理和基本不等式可得ac≤16,代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最大值.
【详解】
∵在△ABC中,
∴(2a﹣c)cosB=bcosC,
∴(2sinA﹣sinC)cosB=sinBcosC,
∴2sinAcosB=sinCcosB+sinBcosC=sin(B+C)=sinA,
约掉sinA可得cosB=,即B=,
由余弦定理可得16=a2+c2﹣2accosB=a2+c2﹣ac≥2ac﹣ac,
∴ac≤16,当且仅当a=c时取等号,
∴△ABC的面积S=acsinB=ac≤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解三角形,涉及正余弦定理和基本不等式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属中档题.
1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若将其沿BD折成直二面角A-BD-C,则三棱锥A-BDC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16π B.8π C.4π D.2π
【答案】C
【解析】折叠之后得三棱锥A﹣BDC的外接球与长方体的外接球相同,利用对角线求解即可,再利用面积公式可得答案.
【详解】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BD,,,若将其沿BD折成直二面角A﹣BD﹣C,∴三棱锥A﹣BDC镶嵌在长方体中,
即得出:三棱锥A﹣BDC的外接球与长方体的外接球相同,
∴2R==2,R=1,∴外接球的表面积为4π×12=4π,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三棱锥外接球表面积的求法,要求外接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关键是求出球的半径,求外接球半径的常见方法有:①若三条棱两两垂直则用(a,b,c为三棱的长);②若面ABC(SA=a),则(r为外接圆半径);③可以转化为长方体的外接球;④特殊几何体可以直接找出球心和半径.
12.已知函数,若方程有四个不同的解,且,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作出函数的图象如下:
由已知可知方程有四个不同的解,,,,且,结合图象可知:,且①,②,由①②得:,故答案为B.
【考点】1.函数与方程;2.不等式的性质.
【方法点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零点的概念、零点的求法以及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此类问题的灌浆时作出两函数图象在同一坐标系中的交点,交点的横坐标即为函数的零点,再利用数形结合确定零点的取值范围;同是本题在作函数时,应该先作出的图象,然后再将轴下方的图象翻折到轴上方即可.
二、填空题
13.在矩形ABCD中,AB=4,BC=3,沿AC将矩形ABCD折叠,其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此时连接顶点B、D形成三棱锥B-ACD,则其侧视图的面积为______.
【答案】
【解析】画出三视图的侧视图的图形,利用三视图的数据,转化求解侧视图的面积即可.
【详解】
由题意可知几何体是三棱锥,底面是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长为4,3,一个侧面是直角三角形与底面垂直,AB=4,BC=3,B到AC的距离为
侧视图如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长为.
所以侧视图的面积为: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视图与直观图的关系,侧视图的面积的求法,是基本知识的考查.
14.一般情况下,过二次曲线Ax2+By2=C(ABC≠0)上一点M(x0,y0)的切线方程为Ax0x+By0y=C,.若过双曲线上一点M(x0,y0)(x0<0)作双曲线的切线,已知直线过点N,且斜率的取值范围是,则该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答案】
【解析】求得切线方程,将N代入切线方程,即可求得M点坐标,求得切线方程,根据斜率公式及离心率公式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双曲线在M(x0,y0)的切线方程为,将N代入切线方程,
解得y0=﹣2b,代入双曲线方程解得:x0=﹣a,
则切线方程:,即y=,
由斜率的取值范围是,即≤≤,1≤≤2,
由双曲线的离心率e==,1≤≤4,
∴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双曲线的切线方程的应用及离心率公式,考查转化思想,属于中档题.
15.已知是函数在内的两个零点,则 .
【答案】
【解析】分析:由于函数f(x)的两点零点是,,所以,由和差化积公式,可得,再由,可解。
详解:由,是函数在内的两个零点,可得:
,即为:,
即有,
由,可得,可得,
又,可得,
∵,
∴.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函数零点和的三角函数值问题,关键在于转化零点问题与怎么化简方程问题。
16.如图,点F是抛物线y2=8x的焦点,点A,B分别在抛物线及圆(x-2)2+y2=16的实线部分上运动,且AB总是平行于x轴,则△FAB的周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由抛物线定义得:AF等于A到抛物线准线距离,因此三角形AFB的周长等于B点到抛物线准线距离与半径之和,因为B点到抛物线准线距离范围为(4,8),因此的周长的取值范围是
【考点】抛物线定义
【思路点睛】
1.凡涉及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距离时,一般运用定义转化为到准线距离处理.题中充分运用抛物线定义实施转化,化曲为直求范围.
2.若P(x0,y0)为抛物线y2=2px(p>0)上一点,由定义易得|PF|=x0+;若过焦点的弦AB的端点坐标为A(x1,y1),B(x2,y2),则弦长为|AB|=x1+x2+p,x1+x2可由根与系数的关系整体求出;若遇到其他标准方程,则焦半径或焦点弦长公式可由数形结合的方法类似地得到.
三、解答题
17.已知正数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满足 ,.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若是递增数列,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答案】(1)an=n;(2)(-1,+∞).
【解析】(1)由 an2=Sn+Sn﹣1(n≥2),可得an﹣12=Sn﹣1+Sn﹣2 (n≥3).两式相减可得 an﹣an﹣1=1,再由a1=1,可得{an}通项公式.(2)根据{an}通项公式化简bn和bn+1,由题意得bn+1﹣bn>0恒成立,分离变量即可得a的范围.
【详解】
解:(1),=Sn-1+Sn-2,(n≥3).
相减可得:,∵an>0,an-1>0,∴an-an-1=1,(n≥3).
n=2时,=a1+a2+a1,∴=2+a2,a2>0,∴a2=2.因此n=2时,an-an-1=1成立.
∴数列{an}是等差数列,公差为1.∴an=1+n-1=n.
(2)=(n-1)2+a(n-1),
∵{bn}是递增数列,∴bn+1-bn=n2+an-(n-1)2-a(n-1)=2n+a-1>0,
即a>1-2n恒成立,∴a>-1.
∴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1,+∞).
【点睛】
本题考查由前n项和与an的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数列的单调性问题,属于中档题.
18.如图,三棱柱中,侧棱垂直底面,,,是棱的中点.
(1)证明:平面;
(2)平面分此棱柱为两部分,求这两部分体积的比.
【答案】(1)见解析(2)1:1
【解析】试题分析:(1)由题意易证平面,再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平面平面;(2)设棱锥的体积为,易求,三棱柱的体积为,于是可得,从而得到答案.
试题解析:(1)证明:由题设知BC⊥CC1,BC⊥AC,CC1∩AC=C,
所以BC⊥平面ACC1A1.
又DC1⊂平面ACC1A1,所以DC1⊥BC.
由题设知∠A1DC1=∠ADC=45°,
所以∠CDC1=90°,即DC1⊥DC.
又DC∩BC=C,所以DC1⊥平面BDC.
又DC1⊂平面BDC1,故平面BDC1⊥平面BDC.
(2)设棱锥B—DACC1的体积为V1,AC=1.
由题意得V1=××1×1=.
又三棱柱ABC—A1B1C1的体积V=1,
所以(V-V1)∶V1=1∶1.
故平面BDC1分此棱柱所得两部分体积的比为1∶1.
【考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棱信的结构特征;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
【易错点睛】(1)两平面垂直,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这是把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的依据.运用时要注意“平面内的直线”.(2)两个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那么它们的交线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此性质是在课本习题中出现的,在不是很复杂的题目中要对此进行证明.
19.某市交管部门为了宣传新交规举办交通知识问答活动,随机对该市15~65岁的人群抽样,回答问题统计结果如图表所示.
组别
分组
回答正确的人数
回答正确的人数占本组的概率
第1组
[15,25)
5
0.5
第2组
[25,35)
0.9
第3组
[35,45)
27
第4组
[45,55)
0.36
第5组
[55,65)
3
(1)分别求出的值;
(2)从第2,3,4组回答正确的人中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6人,则第2,3,4组每组应各抽取多少人?
(3)在(2)的前提下,决定在所抽取的6人中随机抽取2人颁发幸运奖,求:所抽取的人中第2组至少有1人获得幸运奖的概率.
【答案】(1);(2)人,人,1人;(3).
【解析】试题分析:(1)由统计表可求得第1组的人数,再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到第1组人数点总体人数的频率(等于对应矩形方块的高度矩形方块的宽度),从而就可得到总体的人数n;进而就可求得其余各组的人数,再由统计表就可计算出a,b,x,y的值;(2)分层抽样方法就是各层按照相同的比例抽样:其抽取的比例为:结合(1)结果就可得到各组所抽取的人数;(3)将从(2)中抽取的6人按组别用不同的字母表示,然后用树图方式列出从中抽取2人的所有可能情况,数出全部情况总数,最后从中数出第2组至少有1人的情况的种数,从而就可求得所求的概率.
试题解析:(1)第1组人数, 所以,
第2组人数,所以,
第3组人数,所以,
第4组人数,所以,
第5组人数,所以. 5分
(2)第2,3,4组回答正确的人的比为,所以第2,3,4组每组应各依次抽取人,人,1人. 8分
(3)记抽取的6人中,第2组的记为,第3组的记为,第4组的记为, 则从6名幸运者中任取2名的所有可能的情况有15种,他们是:
,,,,,,,,,,,,,,. 12分
其中第2组至少有1人的情况有9种,他们是: ,,,,,,,,.
故所求概率为. 14分
【考点】1. 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2.抽样方法;3.古典概率.
20.已知圆A:x2+y2+2x-15=0和定点B(1,0),M是圆A上任意一点,线段MB的垂直平分线交MA于点N,设点N的轨迹为C.
(Ⅰ)求C的方程;
(Ⅱ)若直线y=k(x-1)与曲线C相交于P,Q两点,试问:在x轴上是否存在定点R,使当k变化时,总有∠ORP=∠ORQ?若存在,求出点R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Ⅰ);(Ⅱ)存在定点R(4,0)满足题设.
【解析】(Ⅰ)求出圆心A,通过|NM|=|NB|,推出点N的轨迹是以A,B为焦点的椭圆,设其标准方程,求出a,c,即可求解椭圆方程.(Ⅱ)设存在点R(t,0)满足题设,联立直线y=k(x﹣1)与椭圆方程,设P(x1,y1),Q(x2,y2),利用韦达定理,通过直线RP与直线RQ的斜率之和为零,即可得到t的值.
【详解】
解:(Ⅰ)圆A:(x+1)2+y2=16,圆心A(-1,0),由已知得|NM|=|NB|,
又|NM|+|NB|=4,所以|NA|+|NB|=4>|AB|=2,
所以由椭圆的定义知点N的轨迹是以A,B为焦点的椭圆,
设其标准方程C:,则2a=4,2c=2,所以a2=4,b2=3,
所以曲线C:;
(Ⅱ)设存在点R(t,0)满足题设,联立直线y=k(x-1)与椭圆方程,
消去y,得(4k2+3)x2-8k2x+(4k2-12)=0,设P(x1,y1),Q(x2,y2),
则由韦达定理得①,②,
由题设知OR平分∠PRQ⇔直线RP与直RQ的倾斜角互补,
即直线RP与直线RQ的斜率之和为零,即,即,即2kx1x2-(1+t)k(x1+x2)+2tk=0③,
把①、②代入③并化简得,即(t-4)k=0④,
所以当k变化时④成立,只要t=4即可,所以存在定点R(4,0)满足题设.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椭圆定义求轨迹问题,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综合应用,考查存在性问题的处理方法,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已知(m,n为常数),在处的切线方程为.
(Ⅰ)求的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Ⅱ)若任意,使得对任意上恒有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Ⅲ)若有两个不同的零点,求证: .
【答案】(Ⅰ) ,x∈(0,+∞);(Ⅱ) ;(Ⅲ)证明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Ⅰ)由题意利用导函数研究切线方程可得,x∈(0,+∞);
(Ⅱ)结合(Ⅰ)的结论,f(x)在上的最小值为f(1)=1,故只需对恒成立,构造函数,结合新函数的性质可得a的取值范围为。
试题解析:
(Ⅰ),由条件可得及在处的切线方程为,得,所以,x∈(0,+∞)。
(Ⅱ)由(Ⅰ)知f(x)在上单调递减,∴f(x)在上的最小值为f(1)=1,故只需t3﹣t2﹣2at+2≤1,即对恒成立,令,易得m(t)在单调递减,[1,2]上单调递增,而 ∴∴,即a的取值范围为。
(Ⅲ)∵,不妨设x1>x2>0,∴g(x1)=g(x2)=0,∴,两式相加相减后作商得: ,要证,即证明lnx1+lnx2>2,即证: ,需证明成立,令,于是要证明: ,构造函数, ,故在(1,
+∞)上是增函数,∴,∴,故原不等式成立.
点睛:导数是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最有效的工具,而函数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知识点,所以在历届高考中,对导数的应用的考查都非常突出 ,本专题在高考中的命题方向及命题角度 从高考来看,对导数的应用的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1)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往往与解析几何、微积分相联系. (2)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判断单调性;已知单调性,求参数. (3)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极值),解决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4)考查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它与曲线C:(y-2)2-x2=1交于A、B两点.
(1)求|AB|的长;
(2)以O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设点P的极坐标为,求点P到线段AB中点M的距离.
【答案】(1)(2)
【解析】试题分析:解:(Ⅰ)把直线的参数方程对应的坐标代入曲线方程并化简得 7t2-12t-5=0,
设A,B对应的参数分别为 t1和t2,则 t1+t2=,t1•t2 =-…(3分)
所以|AB|=5•|t1-t2|=5=.; …(5分)
(Ⅱ)易得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为(-2,2),
根据中点坐标的性质可得AB中点M对应的参数为…(8分)
所以由t的几何意义可得点P到M的距离为|PM|=5• . …(10分)
【考点】直线的参数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的参数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坐标刻画点的位置,属于基础题
23.(Ⅰ)已知c>0,关于x的不等式:x+|x-2c|≥2的解集为R.求实数c的取值范围;
(Ⅱ)若c的最小值为m,又p、q、r是正实数,且满足p+q+r=3m,求证:p2+q2+r2≥3.
【答案】(Ⅰ)[1,+∞);(Ⅱ)详见解析.
【解析】(I)由题意只需x+|x﹣2c|的最小值大于等于2即可,解不等式即可得c的范围;(Ⅱ)由(1)知p+q+r=3,运用柯西不等式,可得(p2+q2+r2)(12+12+12)≥(p×1+q×1+r×1)2,即可得证.
【详解】
解:(I)不等式x+|x-2c|≥2的解集为R ⇔函数y=x+|x-2c|在R上恒大于或等于2,
∵x+|x-2c|=,∴函数y=x+|x-2c|,在R上的最小值为2c,∴2c≥2⇔c≥1.
所以实数c的取值范围为[1,+∞);
(Ⅱ)证明:由(1)知p+q+r=3,又p,q,r是正实数,
所以(p2+q2+r2)(12+12+12)≥(p×1+q×1+r×1)2=(p+q+r)2=9,
即p2+q2+r2≥3.当且仅当p=q=r=1等号成立.
【点睛】
本题考查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解法,注意运用函数的最值的求法,考查不等式的证明,注意运用柯西不等式,考查运算和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
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