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宏观调控 6页

  • 61.50 KB
  • 2022-11-20 发布

什么是宏观调控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什么是宏观调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刘霞辉宏观调控在中国是一个有争议的词,经济学家之间及社会各方对其含义的理解不一。从学理上看,宏观调控属于宏观经济政策的范畴,而宏观经济政策是宏观经济学的一部分。我们知道,宏观经济学关心的是一国整体经济的结构和行为,它主要研究决定经济总趋势的各种因素,并为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提出建议。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是在分析这些长期与短期决定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与实际经济的表现相对照,提出长期与短期的政府行为规则与具体政策措施,其目的是维持经济的稳定与增长。但具体到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现实情况比理论概括的要复杂。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市场正在形成的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不但必须长短兼顾,同时,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差异和市场发育水平。由此,出现了宏观调控这样的意义不太明确,但有屮国特色的词。我们认为,中国的宏观调控可以理解为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中央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稳定市场,对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重要价格的科学形成及总体价格的稳定(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使用的调控手段有经济政策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调控对象主要是市场。多年的经验表明,宏观调控在中国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实现经济赶超和稳定的重要保证。并且,政府也不是什么都调,什么都控,只\n有在经济出现异常状态时才出台宏观调控措施。但屮国毕竟是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宏观调控不时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调控力度也不易把握。由此出现了对宏观调控含义理解的泛化和误解,甚至将所有的政府行为都理解为宏观调控,从而认为宏观调控过度了。主要误解是混淆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的区别,将宏观调控扩大到微观规制领域,或把微观规制看作宏观调控,或认为宏观调控已经包含着微观规制。为此,我们应科学区分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我们知道,市场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自发调节经济,其高效率毋庸置疑。然而,市场并不是天成的,它要有一个培育与成长的过程,也需要一个适于其生存的环境。既使市场形成了,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竞争者必然会千方百计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甚至不惜以结成垄断联盟或利用不正当竞争手段限制其他竞争者的自由竞争或危害市场,侵害消费者利益。这时,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会受到限制,市场配置资源会违背最优原则,“市场失灵”不可避免。市场规制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排除上述市场运行中的干扰因素,保证市场正常运转,防止“市场失灵”。所以,微观规制的作用就是为了形成…个有规则、高效率的市场,是市场内部的完善,使市场本身更公平、有效地运转。中国是一个转型中的、市场止在形成的经济体,计划经济的影响并未完全消失。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中央政府可以通过各级政府直接管理微观经济主体,不论是对宏观经济总量的管理还是对行业的管理或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管理,都可以通过中央政府层层下达指标或指令而实现。这一管理模式现在正在转变,当经济正常运行时,不需\n要政府去操心宏观稳定的事,政府可以重点培育市场,消除“市场失灵”;但若经济运行失控,政府应该管什么,这就不是那么简单了。首先是政府要管,再就是不能事事都管,只能适度参与;但什么是适度需要科学界定,它应限于宏观调控的范围,即,当市场出现不合理波动时宏观调控从市场外部对市场进行干预,使市场回复到平稳运行状态。在这里,什么是市场内部与外部还需要明确,市场内部指交易的全过程,主耍是灵活价格机制的确立,确保交易公平;市场外部则指的是影响市场价格的外部环境,如社会总供求、税收、货币供应量、利息等市场本身无法控制的因素。从以上分析可看到,微观规制重制度建设与长期规划,而宏观调控重短期恢复市场正常功能,所以,二者要达到的目的不同。同吋,干预市场的工具不同,微观规制更多用法律法规等长期法制手段,宏观调控用的多的是货币、财政等短期经济手段,当然也不排除行政手段。干预的对象也不同,微观规制一般针对特定对象,如某些企业、行业或某类产品、服务,故其指向是明确而具体的,它会影响某一产品供求或某类企业发展;宏观调控则指向全体市场参与者和产品、服务,其指向是不明确的,它通常会影响价格总水平、市场总供求等。干预的时机不同,微观规制是伴随市场发育而不断变化和完善的,是维持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所以它是长期存在且不断更新的,有市场就有规制;宏观调控则不是常规的管理,它是在市场出现不合理的异常状态后,政府的一种纠偏行为,具有明显的短期性与相机决策特征。但我们不应将微观规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相互割裂,它们Z间事\n实上是相辅相成的:首先,市场是宏观调控的基础。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也实行过宏观控制,但那是针对全社会经济活动者的行政行为,其结果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使国民经济处于高度波动状态。现在实行的宏观调控政策,与过去的宏观控制比,其区别在于干预对象是市场而不是经济活动者(即对事不对人),当然干预手段也多样化,更多的是间接手段,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再者,宏观调控还受到市场发育水平的制约,市场的完善程度会影响宏观调控的效力,完善的市场环境下,宏观调控是完全间接的,通过政策信号来调整经济活动者的行为;如果市场不完善,政策信号效率低,就需行政性质的管制措施了。还有,市场的完善也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宏观大环境,如果价格过度波动或经济长期低迷,市场是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其目标和任务取决于特定时期经济发展和运行的实际情况,所以要依环境变化不断变化。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观察、分析与争论后,目前经济学家对于一个经济体宏观经济运行特点达成了一些基本共识:1.一国GDP的运动方向基本上由供给因素推动。因此在长期内,真实GDP的增长依赖于要素投入的供给增加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而短期内实际GDP的波动基本上由总需求的冲击引起,而需求变动能够在短期内影响真实产出水平的原因是价格、工资等名义刚性。2.虽然在短期内会看到一种通货膨胀和失业率Z间的替代关系,但在长期内这种替代关系不存在。\n1.长期看,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持续的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应该是追求一个较低且稳定的通货膨胀率。2.政府不应该使用不谨慎的总需求政策试图去“微调”经济运行来使产出和失业水平固定在充分就业时或自然的水平之上。3.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把维护经济的稳定当作是控制理论解释的问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在宏观稳定的问题被当作一个I専弈的问题。人们已经普遍接受这样的观点,政府的政策能够影响人们的预期和行为,因此强调建立政策的可信度和设计保证执行可信的政策的制度的重要性。在吸收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结论后,冃前与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应在以下方而有所完善:一是保增长仍是主线。中国目前处在其历史上的经济增长黄金期,也是实现经济赶超的关键时期,而且许多现实问题也需要经济增长来解决,所以,增长还是最主耍的目标。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表明,供给因素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这就要求宏观调控去辅助微观规制的完善,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同时,保持宏观稳定,使经济能平稳快速增长。二是宏观调控政策应向引导人们的预期方向努力,尽量弱化行政手段。因为现在宏观稳立的问题被当作一个博弈的问题,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作用在于影响人们的预期和行为。所以,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应逐步转向人们的预期调整,而不一定是对经济的直接干预。\n三是宏观调控政策应侧重保持宏观稳定,而不应过度刺激经济或使用不谨慎的总需求政策试图去“微调”经济运行来使产出和失业水平定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之上。经济总产出受客观条件制约,过度刺激经济会提前耗去经济增长潜力,或引起经济过度波动,所以,宏观稳定应是宏观调控的最终目的。我们应相信,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将伴随经济发展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