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0 MB
- 2021-03-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2
章 施工导流与基坑排水
2.1
导流
2.2
围堰
2.3
基坑排水
在河道上修建拦河大坝及枢纽等永久建筑物时,通常在河道上先修筑围堰形成基坑,围护建筑物在干地进行施工,并将河水通过预定的泄水通道引向下游宣泄。
2.1
导 流
在水运工程中,为创造干地施工条件,采取措施在建筑区域外将原河水引向下游,使工程施工与河水宣泄互不干扰,叫做施工导流。
导流建筑物包括临时性挡水建筑物(围堰)和泄水建筑物。
2.1.1
施工导流
(一)全段围堰法
(二)
分段围堰导流
2.1.2
导流方式
2.1
导 流
【1】
明渠导流
在河岸或河滩上开挖渠道,适用于河流两岸地势平坦或有可利用滩地的河道,以便开挖明渠。
(一)全段围堰法
2.1
导 流
若河道有弯道,可以裁弯取直,将原河流用作导流。
【2】
隧洞导流
一般用于山区河道,在河道凸岸山坡内开凿隧洞。
适用于
河谷狭窄
、
岸坡陡峻
,
岩石坚固
并有适合于布置隧洞的地形和地质条件的河道。
由于泄流能力有限,费用大,通常将隧洞与永久性建筑物结合考虑,一般不会为了导流而设专用隧洞。
2.1
导 流
【3】
渡槽导流
在围堰上架设渡槽,适用于流量较小的山区河流,河床并不太窄,对
施工有一定干扰,渡槽要防漏水
。
多用于工程初期,待主体工程输水建筑物完工后,拆除渡槽,利用输水建筑物宣泄河水。 渡槽一般采用钢筋砼装配结构,也有木渡槽。
2.1
导 流
2.1
导 流
(二)分段围堰导流
三峡一期导流
三
峡
二
期
导
流
三峡三期导流
三峡水利枢纽
适用于
河床较宽、水深较浅
的河流。或有
分汊河道的河段
。
一期工程先作输水建筑物:如冲沙闸,泄水闸,船闸,涵洞,泄流底孔。
缺点:河床被纵向围堰缩窄,流速加大,围堰临水面易被水流冲刷,上游水位壅高,相应加大围堰高程。
(二)分段围堰导流
2.1
导 流
选择导流方式,应按照工程所在地的
地形
、
地质
、
水文条件
以及建筑物
布置结构
形式,
施工力量
、
材料供应
等因素,综合考虑。
2.2
围堰工程
2.2.1
围堰的特点
2.2.2
围堰的分类
2.2.2
围堰的设计
2.2
围堰工程
1
、一个枯水期内完成,当年汛期挡水。
2
、水下施工。
3
、常需拆除。
2.2.1
围堰的特点
要求有足够的稳定性、防渗性、抗冲性、和一定强度、 不发生严重的局部冲刷。
按位置分:横向围堰和纵向围堰,上游围堰和下游围堰。
按导流期间基坑过水与否:分为过水围堰和不过水围堰。
按构造和使用材料分类:土围堰、土石围堰、草土围堰、土工织物围堰、板桩围堰、钢筋砼围堰。
2.2
围堰工程
2.2.2
围堰的分类
2.2
围堰工程
(
1
)土围堰
土围堰是常用的
不能过水的围堰
,构造简单,就地取材,施工方便,造价低,适用于各种地基,
设计时应优先选择
。
要求流速<
0.7m
/
s,
水头小于
3m.
缺点:抗冲能力差,挡水大时断面大。 迎水面常用草袋防护(防冲刷)
背面常用草袋或堆石填筑排水棱体(防滑坡、管涌)
也可采用装土麻袋或草袋填筑围堰(边坡可适当放陡,
1
:
0.5
~
1
:
1.5
)
为防渗流,有的土围堰有心墙(砼或木板)或钢板桩防渗墙。
2.2
围堰工程
(
1
)土围堰
比土围堰抗冲能力强,能在水流速较大的河流中进行水下填筑,可做过水围堰(此时围堰目的不是干地施工,而是蓄水(等)。
缺点:修筑和拆除都较困难。
适用于:工地有大量
清基石渣
(地基清理产生)可以利用,而围堰又无需拆除的情况。
2.2
围堰工程
(
2
)土石围堰
三峡下游围堰
三峡导流明渠
土工织物:强度高,挡水性能好。
土工织物作土堤
2.2
围堰工程
(
3
)土工织物的围堰
(
4
)板桩围堰
材料:
木板桩(木桩),钢板桩。
结构形式:
单排桩、双排 桩、格形钢板桩等。
优点:
抗冲、抗渗能力大,断面小,修建和拆除方便,钢板桩可重复使用,可作过水围堰。
2.2
围堰工程
钢板桩截面形状
格式钢板桩
2.2
围堰工程
(
4
)板桩围堰
旅顺羊头洼码头钢板桩围堰
(
5
)砼与钢筋砼围堰
优点:
抗冲能力大,挡水高度大。
缺点:
难以拆除,适于在岩基上建造,常与永久形建筑物结合,不拆除,当有施工水位以下砼施工时,需另建临时围堰。
2.2
围堰工程
2.2
围堰工程
(
5
)砼与钢筋砼围堰
(
6
)草土围堰
优点:
施工简单,就地取材,速度快,造价低,体积小,适用于软土地基,有一定抗冲和抗渗能力,拆除方便。 可在水深
6m
,流速
1.5
-
3.0m/s
下填筑
1
-戗台;
2
-土料;
3
-草捆
2.2
围堰工程
缺点:
柴草易腐烂,只用于
1
~
2
年短期施工。
类似有竹笼围堰,木笼围堰
(1)
围堰总体布置
(2)
围堰的高程
(3)
围堰型式的选择与结构设计
(4)
围堰的防护
(5)
围堰的拆除方法
2.2
围堰工程
2.2.3
围堰的设计
保证施工场地的干地施工条件。
避免严重冲刷
。
同时面积不能太大,以减少基坑排水量,尽可能利用地形条件减少工程量。
2.2
围堰工程
(1)
围堰的总体布置
分不过水围堰和过水围堰:
过水围堰枯水期不过水,洪水期围堰过水时结构不破坏为原则。
不过水围堰一般以设计洪水的静水位+波浪高度作为设计挡水位,另加
安全超高
过水围堰不另加安全超高。
(2)
围堰的高程
根据
SDT338
-
89《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
将导流建筑物(包括挡水和泄水)分为
Ⅲ
、
Ⅳ
、
Ⅴ
三级
级别
保护对象
失事后果
使用年限(年)
堰高(
m
)
库容(
×10
8
m
3
)(亿方)
Ⅲ
Ⅰ
级永久建筑物(有特殊要求的)(
严格控制
)
重要城镇、工矿企业(重大)
>
3
>
50
>
1.0
Ⅳ
Ⅰ Ⅱ
级永久建筑物
一般城镇、企业(较大)
1.5
~
3
15
~
50
0.1
~~
1.0
Ⅴ
Ⅲ Ⅳ
永久建筑物
港河基坑,对总工期影响不大(较小)
<
1.5
<
15
<
0.1
2.2
围堰工程
导流建筑物洪水标准
导流建筑物级别
洪水重现期(年)
土石坝
砼坝
Ⅲ
50
~
20
20
~
10
Ⅳ
20
~
10
10
~
5
Ⅴ
10
~
5
5
~
3
围堰
形式
围堰级别
Ⅲ
Ⅳ
~
Ⅴ
土石围堰
0.7m
0.5m
砼围堰
0.4m
0.3m
不过水围堰堰顶安全超高下限值
2.2
围堰工程
2.2
围堰工程
(
3
)围堰的型式选择与结构设计
根据挡水高度,地基条件,材料供应,施工条件等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进行结构受力和稳定计算。(
包括渗流压力计算、抗滑、沉降
)
(
4
)围堰的防护计
防冲刷(抛石、砌石护坡护底,坡脚流速≯
5 m/s
)渗流、倒滤层和稳定。(
4×4m
连锁块)
机械挖、炸药炸开一个缺口,利用水流。
(
5
)围堰的拆除
三峡工程下游围堰
10
秒爆破拆除
2.3
基坑排水
2.3.1
初期排水
在围堰合龙或过水围堰过水之后,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将残留在基坑内的积水一次排出,即初期排水。
2.3.2
经常性排水
在基坑中的施工过程中,从围堰及地基渗透入基坑的渗流、降雨和施工废水等,必须不断排出。
为保持施工场地干燥,有的工程必须为降低地下水位进行长期的抽水工作。
2.3
基坑排水
2.3.1
初期排水
(
1
)初期排水量计算
(
2
)基坑水位降落速度及排水时间
(
3
)
排水量计算步骤
(
4
)试抽法
(
5
)
排水方法
基坑积水
(积水的计算水位,根据截流程序不同而异。应包括围堰堰体水下部分及覆盖地基的含水)
围堰堰体渗水
(砼围堰可视为不透水)
地基渗水
(渗水量与围堰结构型式、地基地质条件、防渗措施及初期排水时间长短有关)
围堰接头漏水
降雨汇水
(可采用初期排水时段当月多年平均降雨量,换算为日均降雨量)
2.3
基坑排水
(
1
)初期排水量计算
水位下降不宜过快,防止渗透压力过大,造成边坡失稳,产生坍坡事故。
对土质围堰,开始排水时
0.5
~
0.8m/d
,接近排干时可允许达到
1.0
~
1.5m/d
。
排水时间,应考虑工期、水位允许下降速度、各期抽水设备及相应电负荷均匀性等因素,一般大型基坑
5
~
7d
,中型基坑
3
~
5d
。
(
2
)基坑水位降落速度及排水时间
2.3
基坑排水
1
、绘基坑
(单位时间)
渗流量与水位关系曲线
a
2
、根据基坑允许下降速度,考虑不同高程的基坑面积后,
求出积水排出强度曲线
b
3
、
a
、
b
迭加(沿水平轴方向迭加),便可求得初期排水过程中的抽水强度曲线
c
(需排出的水量=渗流量+原有积水量)
4
、根据基坑允许下降速度,确定初期排水时间。
以不同基坑水位的抽水强度乘以相应的区间排水时间之总和,便得到初期排水总量。
在初步设计中,经常采用经验估算法,一般采用
3
~
6
倍的基坑积水计算。
(
3
)排水量计算步骤
2.3
基坑排水
在实际施工中,制定措施计划时,常用试抽法来确定设备容量。采用试抽法,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1
、水位下降很快,表明原选用设备容量大,应关闭部分设备。
2
、水位不下降,可能是基坑有较大漏水通道或抽水容量过小,应查明漏水部位并及时堵漏,或加大抽水容量再试。
3
、水位下降至某一深度后不再下降。此时表明排水量与渗水量相等,需增大抽水容量并检查渗漏情况。
(
4
)试抽法
2.3
基坑排水
(
5
)排水方法
方法:固定(吸水高度
<6m
)或浮动(吸水高度
>6m
)的水泵站抽水,结合排水系统
水泵站的抽水能力:
q
-抽水能力或排水强度(
m
3
/s
)
V
-排水总体积。
T
-排水时间,限制在
0.5m/d ~1.0m/d
以内。
2.3
基坑排水
二、经常性排水
1
、排水量组成:
基坑渗水:
包括围堰堰体和地基渗水两部 分,计算较复杂
降雨汇水:
一般时段:
多年年平均降雨量换算为日平均降雨量。
暴雨时段:
多年最大日降雨量。
施工弃水:
砼养护用水,冲洗用水,冷却用水
(
施工弃水量和降水量不重复计算
)
2
、排水方式:
经常性排水有
明沟排水
和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
两种。
明沟排水法
(有水渗流则排出)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尽量减少渗流)
管井法:(在基坑周围布置抽水井)
井点法:(井管和水泵吸水管合二为一)
①
明沟排水
适用于地基为岩基或粒径较粗,渗透系数较大的砂卵石覆盖层,在国内已建的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最多。
组成:排水沟渠→泵站集水井→水泵抽出井外
分两种情况:
基坑开挖期;
(基坑开挖完成后)修建主体建筑物时期。
保持干沟深
1
~
1.5m
,支沟
0.3
~
0.5m
。集水井在建筑物轮廓线外侧也可采用层层拦截,分级抽水。
基坑开挖期:
排水沟在建筑物轮廓线外侧,距坑边坡脚不小于
0.3
~
0.5m
,一般沟底宽≮
0.3m,
沟深≯
1m
,底坡≮
2
‰
。
集水井底高程低于沟底
1
~
2m
,平面尺寸
1.5
~
2m2
容积保证停泵
10
~
15min
不漫溢,深度通常
2
~
3m
井壁和沟壁防渗破坏。
修建主体建筑物时期:
(a)
坚实土层中的排水沟
(b)
板桩加固的排水沟
排水沟与集水井剖面图
(c)
框架支撑的集水井
(d)
板桩加固的集水井
排水沟与集水井剖面图
②
管井法(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井点法(井管和吸水管合二为一)
由于措施不力或其他原因,造成地下水穿过薄弱土层形成泉眼,会影响施工。根据泉眼位置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置。
①泉眼位于建筑物底部
则在泉眼处挖一小坑,铺填砂石滤层,(防止泉水把土粒带走,扩大泉眼),预埋灌浆管和排水管,用抽水泵不断抽水,先浇筑好混凝土,再向灌浆管内压注水泥砂浆,堵塞泉眼。
②其他部位
采用引流方法,使泉眼不致影响施工即可。通常是在泉眼上抛一 层粗砂作为滤层,再在其上铺一层小石子,并将泉水引至排水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