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9.56 K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 9 建 筑 节 能 与 保 温 隔 热 工 程
2 9 . 1 基 本 规 定
29.1.1 建筑节能涵盖的范围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依据建筑节能标准和施工 质量验
收规程,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采用低能耗建筑材料、设备与系统, 提高采暖、制
冷、配电与照明、给水排水和通风系统的运行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设备的 运行管理,以及利用
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 低建筑能耗,合理、有效地
利用能源。
29.1. 2 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
建筑节能的重点是降低建筑物的建造和使用能耗,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
对于新建建筑来讲,应注重节能设计,使用低能耗建筑材料、设备和系统,绿色施 工,节能
减排,提高采暖、制冷、照明、给水排水和通风系统的运行效率,加强建筑物用 能设备的运行管
理,以及最大可能地利用可再生能源。
对于既有建筑来讲,建筑节能的重点是降低采暧空调通风能耗,加强建筑物用能设备 的运行
管理,并提高全民节能意识,重视采用节能型的照明、炊事和家用电器,减少能 耗。既有建筑中
节能建筑的重点是提高采暖、制冷、照明、给水排水和通风系统的运行效 率,加强建筑物用能设
备的运行管理;非节能建筑的重点是要进行节能改造,提高建筑围 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选用
节能型的用能设备和提高采暖、制冷、照明、给水排水和通 风系统的运行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
设备的运行管理。
29.1.3 建筑节能工作目标
建筑节能的总体目标:到 2020 年,我国住宅和公共建筑建造和使用的能源资源消耗 水平要
接近或达到现阶段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29.1. 4 建 筑 节 能 工 程
按照《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的规定,建筑节能工程包括新 建、改建
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中墙体、幕墙、门窗、屋面、地面、采暖、通风与空调、 采暖与空调系统
的冷热源和附属设备及其管网、配电与照明、监测与控制等建筑节能工 程,本章仅涉及与建筑节
能有关的施工要点、质量控制和检测验收。常规施工请查阅本手
册相应的章节。
29.1. 5 建筑节能工程技术与管理的规定
(1) 承担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企业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施工现场应建立相应的质量管 理体系、
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具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
(2) 参与工程建设各方不得任意变更建筑节能施工图设计。当确需变更时,应与设计 单位洽
商,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当变更可能影响建筑节能效果时,设计变更应获得原审查 机构审查同意,
并应获得监理或建设单位的确认。
(3) 建筑节能工程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鉴 定及备
案。施工前应对新的或首次采用的施工工艺进行评价,并制定专门的施工技术 方案。
(4) 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内容。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前, 施工单
位应编制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审查批准。施工单位应 对从事建筑节
692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能工程施工作业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必要的实际操作培训。
(5)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前,根据节能诊断和节能改造技术经济性评估,按照节能要 求,进行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设计。当涉及主体和承重结构改动或增加荷载时,必须由 原设计单位或具
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对既有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进行核验确认后,方可 实施。
(6)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检测验收应符合《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的
规定及现行的相关标准。
29.1. 6 建筑节能工程材料与设备的规定
(1) 建筑节能工程材料、构件与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严禁使 用国家
明令禁止使用的、已淘汰的材料与设备。
(2) 材料、构件和设备进场应对其品种、规格、包装、夕卜观和尺寸等进行检查验收,并应
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确认,形成相应的质量记录。材料和设备应有质量合格证明文 件、
中文说明书及相关性能检测报告;进口材料和设备应按规定进行出入境商品检验。
(3) 建筑节能工程使用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和阻燃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和《高层民 用建筑
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和《建 筑设计防火规
范》(GB 50016)等规范的规定。
(4) 建筑节能工程使用的材料应符合《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和国
家现行有关标准对材料有害物质限量的规定,不得对室内外环境造成污染。
(5) 建筑节能工程进场材料和设备应按照表 29-1 规定的项目及合同中约定的项目进 行复验,
应有 30 %为施工现场见证取样送检。
(6) 现场配制的材料,应按产品说明、设计要求配制。当无上述要求时,应按施工技 术方案
或试验室给出的配合比配制。
29.1.7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与控制的规定
(1)建筑节能工程应按照经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和经审查批准的节能施工技术方案的
要求施工。
(2)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前,对于采用相同建筑节能设计的房间和构造做法,应在现场 采用相
同材料和工艺制作样板间或样板构件,经有关各方确认后方可进行施工。
(3)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中,应采取覆盖、隔离、专人看管有机保温隔热材料等措施, 并应制
定火灾应急预案。
(4) 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作业环境条件,应满足相关标准和施工工艺的要求。
29.1. 8 建筑节能工程验收的规定
(1) 建筑节能工程为单位建筑工程的一个分部工程,必须在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前,对 建筑节
能分部工程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工程竣工验收。
(2) 建筑节能工程划分为墙体、幕墙、门窗、屋面、地面、采暖、通风与空调、空调 与采暖
系统的冷热源和附属设备及其管网、配电与照明、监测与控制、太阳能光热系统节 能工程、太阳
能光伏系统节能工程、地源热泵换热系统节能工程等 13 个分项工程(表 29- 1)进行验收。当建筑
节能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较大时,可以将分项工程划分为若干个检验 批进行验收。
(3) 当建筑节能工程验收中,无法按规定进行分项工程和检验批划分时,可由建设、 监理、
施工等各方协商进行划分。但验收项目、验收内容、验收标准和验收记录均应遵守 《建筑节能工
29. 1 基 本 规 定 693
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的规定。
(4) 建筑节能分项工程(包括隐蔽工程)和检验批的验收应单独填写验收记录,节能 验收资
料应齐全完整和单独组卷。
建筑节能分项工程划分、复验项目与验收内容 表 29-1
序号 章节号 分项工程 进场材料与设备复验项目 主要验收内容
1 29.4 墙体节能工程 1. 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密度、抗压 或拉
伸强度、燃烧性能和保温浆料的软 化系数和凝
结时间等;
2. 粘结材料:粘结强度;
3. 增强网: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
主体结构基层;保温材料;粘 结材料;
饰面层;隐蔽工程等
2 29.5 幕墙节能工程 1. 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密度和燃烧 性能;
2. 幕墙玻璃:可见光透射比、传热系 数、
遮阳系数、中空玻璃露点、密封 性能;
3. 隔热型材:抗拉强度、抗剪强度; ?
4. 透光、半透光遮阳材料的太阳光透 射比、
太阳光反射比
主体结构基层;隔热材料;保 温材料;
隔汽层;
幕墙玻璃;单元式幕墙板块; 通风换
气系统;遮阳设施;冷凝 水收集排放
系统;
幕墙的气密性;隐蔽工程
3 29.6 门窗节能工程 1. 严寒、寒冷地区:气密性、传热系 数和
露点;
2. 夏热冬冷地区:气密性、传热 系数;
3. 夏热冬暖地区:气密性、传热系 数、玻
璃透过率、可见光透射比
Π;窗;玻璃;遮阳设施
694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续表
序号 章节号 分项工程 进场材料与设备复验项目 主要验收内容
4 29. 7 屋面节能工程 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密度、压缩强 度、燃烧
性能
基层;保温隔热层;保护层,· 防水层;
面层
5 29. 8 地面节能工程 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密度、压缩强 度、燃烧
性能
基层;保温隔热层;隔离层; 保护层;
防水层,·面层
6 29. 9 采暖节能工程 1. 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密度、吸 水率;
2. 散热设备的热工性能(单片散热 量、金
属热强度等)
系统制式;散热器;设备、阀 门与仪
表;热力入口装置;保温 材料;调试
7 29. 10 通风与空调节能 工程 1. 风机盘管机组的供冷(供热)量、 风量、
出口静压、噪声及功率;
2. 绝热材料:导热系数、密度、吸 水率
系统制式;通风与空气设备; 空调末
端设备;阀门与仪表;绝 热材料;调
试
8 29. 11 空调与采暖系统 的冷热
源和附属设 备及管网节
能工程
绝热材料:导热系数、密度、吸水率 系统制式;冷、热源设备;辅 助设备;
管网;阀门与仪表;绝 热、保温材料;
调试
9 29. 12 配电与照明节能 工程 1. 低压配电电缆截面、电阻值;
2. 照明光源、灯具及其附属装置的技 术性
能
低压配电电源;照明光源、灯 具;附
属装置;控制功能;调试
10 29. 13 监测与控制节能 工程 — 冷热源系统的监测控制系统; 通风与
空调系统的监测控制系 统· ’ 监测与计
量装置;供配电的 监测控制系统;照
明自动控制系 统;综合控制系统
11 29. 14 太阳能光热系统 节能工
程
1. 集热设备的集热效率;
2.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吸水率 太阳能集热器、储热水箱、控 制系统、
管路系统(包括混水 阀、花洒等配件)
等
12 29. 15 太阳能光伏系统 节能工
程
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蓄电 池、配
电系统,计量仪表等
13 29. 16 地源热泵换热系 统节能
工程
1. 地埋管材及管件导热系数、公称压 力及
使用温度等参数;
2. 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吸 水率
地埋管换热系统、热泵机组、 室内末
端系统、控制系统等
2 9 . 2 建 筑 节 能 的 影 响 因 素
29. 2.1 围护结构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29. 2.1.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对建筑采暖能耗的影响
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决定了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和空气渗透耗热量,直接影响着建
筑物的采暖和空调能耗。
1.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对耗热量的影响
(1)不同节能阶段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规定
29.2 建筑节能的影响因素 695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是指在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 1°C,在单位时间内 通过单
位面积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冬季,采暖建筑室内外温差大,外围护结构各部位由室 内向室外传热,
传热系数越大通过该部位向外的传热耗热量就越大。在不同的节能阶段, 对围护结构主要部位的
传热系数限值作了相应的减少,对减少建筑能耗是明显的。
围护结构各部位的传热耗热量在不同节能阶段耗热量指标是不同的,随着对建筑物节 能要求
提高,围护结构各部位的耗热量逐渐下降。以北京地区三个节能阶段对居住建筑围 护结构各部位
的传热系数限值为例,见表 29-2。
北京地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各部位传热系数限值 表 29-2
基线 0%
(80 住 2-4)
节能 30% (JGJ 26-86) 节能 50% (JGJ 26-95) 节能 65% (DBJ
11-602-2006)
项 目
S=0· 28 S<0. 3 S>0.3 S<0. 3 S>0. 3 4 层及以 上
建筑
3 层及以
下建筑
外墙 iC[W/(m2 · K)] 1.57 1.25 1. 16 0· 82 0. 60 (0.
30)
0. 45
屋顶 K[W/(m2 · K)] 1· 26 0.91 0.8 0.6 0. 6 0.45
窗户(阳台门玻璃)K[W/(m2 · K)] 6. 40 6. 40 4. 00 2· 80
阳台门下部 K[W/(m2 · K)] 6. 40 1.72 1.70 1. 70
户门 K[W/(m2 · K)] 2.91 2.91 2.00 2· 00不采暧
楼梯间
隔墙 K[W/(m2 · K)] 1.83 1.83 1.83 1.50
周边 0. 52 0. 52 0· 52 0· 52地面 K
[W/(m2 · K)]
非周边 0. 30 0· 30 0· 30 0. 30
接触室外空气 0. 50 0. 50地板 K
[W/(m2 · K)]
不采暖空间上部
— —
0· 55 0. 55
换气次数(次/h) 0.8 0.8 0· 5 0· 5空气渗透
耗热量(W/m2)* 8. 19 8. 19 5. 12 5. 12
采暖耗热量指标(W/m2) 31.82 25.3 20. 6 14. 65 * *
采暖耗煤量指标(kg/m2) 25.09 17.4 12.4 8. 82 * *
注:表中:·Κ 为传热系数限值,节能 50%以后的外墙传热系数限值应为平均传热系数;括号内的数据是外墙内保温主 体墙传热系数限
值;S 为体型系数。
*空气渗透耗热量按北京地区(80 住 2-4)住宅建筑计算值。
* *此数值是计算值,不是标准规定指标。
(2)不同气候区、不同体形系数建筑对围护结构各部位传热系数限值的规定
1)不同气候区(表 29-3〜表 29-6)
严寒地区对围护结构各部位传热系数限值的规定 表 29-3
气候区(JGJ 26—2010) 严寒(A)区 严寒(Β) 区 严寒(C)区
传热系数 K [W/ (m2 ·Κ)]围护结构部位
^3 层 4:〜8 层 >9 层 ^3 Μ 4〜8 层 ^9 层 <3 层 4〜8 层 >9 层
696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体形系数 & <0, 50 <0. 30 <0_ 28/
0.25
<0. 50 <0. 30 <0. 28/
0. 25
<0. 50 <0. 30 <0· 28/
0. 25
屋面 0. 20 0. 25 0. 25 0.25 0. 30 0. 30 0. 30 0.40 0. 40
外墙 0. 25 0. 40 0. 50 0. 30 0. 45 0.55 0. 35 0.50 0. 60
架空或外挑楼板 0. 30 0. 40 0. 40 0. 30 0.45 0. 45 0.35 0_ 50 0. 50
非采暖地下室顶板 0. 35 0. 45 0. 45 0. 35 0. 50 0. 50 0. 50 0. 60 0. 60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1.2 1. 2 1.5
分隔采暖非采暖空间的户门 1.5 1.5 1.5
阳台门下部门芯板 1,2 1.2 1.2
窗墙面积比<20% 2.0 2.5 2.5 2.0 2.5 2.5 2.0 2.5 2.5
20%<窗墙面积比<30% 1.8 2.0 2.2 1.8 2.2 2.2 1.8 2.2 2.2外窗
30%<窗墙面积比<40% 1.6 1.8 2.0 1.6 1.9 2.0 1.6 2.0 2.0
40%<窗墙面积比<45% 1.5 1.6 1.8 1.5 1. 7 1.8 1.5 1.8 1.8
寒冷地区对围护结构各部位传热系数限值的规定 表 29-4
气候区(JGJ 26-2010) 寒冷(A)区 寒冷(B)区
传热系数 K [W/ (m^ · K)]围护结构部位
<3 层 4〜8 层 >9 层 ^3 层 4〜8 层 >9 层
体形系数 <0. 52 <0. 33 <0. 28 <0.52 <0. 33 <0. 30/ 0. 28 *
屋面 0. 35 0. 45 0. 45 0. 35 0. 45 0.45
外墙 0. 45 0. 60 0. 70 0. 45 0. 60 0, 70
架空或外挑楼板 0. 45 0. 60 0. 60 0. 45 0. 60 0. 60
非采暖地下室顶板 0. 50 0. 65 0. 65 0. 50 0. 65 0. 65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1.5 1. 5
分隔采暖非采暖空间的户门 2.0 2.0
阳台门下部门芯板 1.7 1.7
窗墙面积比<20% 2.8 3.1 3. 1 2.8 3. 1 3. 1
irL 5^ 20%<窗墙面积比<30% 2. 5 2.8 2.8 2.5 2. 8 2.8
7 v m 30%<窗墙面积比<40% 2.0 2.5 ' 2. 5 2.0 2.5 2.5
40%<窗墙面积比<45% 1.8 2.0 2.3 1.8 2.0 2.3
注:表 29-3 和表 29-4 摘自《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 f 能设计标准》(JGJ 26“2010)。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 K[W/(m2 · K)] 表 29-5
标准号 体形系数 屋顶' 外墙 外窗(含 阳
台门透 明
部分)
分户墙
和楼板 底面接触室外空 气
的架空或外 拉挑楼
板
户门
* “/”的左侧为 9〜13 层的体形系数限值,“/”的右侧为>14 层的体形系数限值。
29.2 建筑节能的影响因素 697
D<2. 5,
K<0. 8
D>2. 5,
K^l.O
Κ<3. 0 (通往封闭空间)<0. 40
D>2. 5,
K<1.0
D>2. 5, K<1.
5
K<2.0 Κ<1.5
Κ<2.0 (通往非封闭空间或
户外)
D<2. 5,
Κ<0. 5 D<2. 5, K<0.
8
Κ<3. 0 (通往封闭空间)
JGJ 134-
2010
>0. 40
D>2. 5’
Κ<0. 6
D>2. 5, K<1.0
见表
29-12
Κ<2.0 Κ<1.0
Κ<2.0 (通往非封闭空间或
户外)
注:D 为热惰性指标表征围护结构抵御温度波动和热流波动能力的无量纲指标,其值等于各构造层材料热阻与蓄
热系数的乘积之和。当屋顶和外墙的 K 值满足要求,但 D 值不满足要求时,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 50176)的规定验
算隔热设计要求。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屋顶与外墙的传热系数 K [W/ (m2 · K)] 表 29-6
屋 顶 外 墙 天 窗
K<1.0, D>2. 5 K<2.0, D>3_0 或 Κ<1·5, D>3.0 或 Κ<1·0,
D>2. 5
天窗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 4%, Κ<4.0,
K<0. 5 Κ<0. 7
天窗本身的遮阳系数 SCc<0. 5
注:D<2. 5 的轻质屋顶和外墙,还应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所规定的隔热要求。
2) 不同体形系数(表 29-7、表 29-8)。
不同体形系数(S)公共建筑对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限值 K[W/(m2 · K)] 表 29-7
屋 顶 外墙(包括 非透明幕墙)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 架
空或外挑楼板
非采暖房间与采暖房
间的隔墙或楼板
气候分区
S<0. 3 0. 30. 3’ S<0.
4
S<0. 3 S>0. 3’ S<0.
4
S<0. 3 S>0. 3’ S<0.
4
夏热
冬冷
夏热
冬暖
Mc<0. 2 <3.0 <2. 7 <3.2 <2.8 ^3. 5 <3. 0 <4.7 <6. 5
0. 20.3 时,屋顶和外墙应加强保温 <0. 3
建筑层数 <3 层 4〜8 层 9〜13 层 >14 层
严寒 0. 50 0. 30 0. 28 0. 25
JGJ 26—2010 严寒与寒冷
地区居
住建筑 寒冷 0. 52 0. 33 0. 30 0. 26
JGJ 134—2001 点式建筑不应超过 0. 40 条式建筑不应超过 0. 35
3 层 4〜11 层 >12 层JGJ 134—2010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
0. 55 0. 40 0.35
JGJ 75—2003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 塔式住宅不宜超过 0. 40 北区内,单元式、通廊式住宅不宜超 过 0.35
DBJ 11—602—2006 北京市居住建筑 低层住宅不宜超过 0. 45 多层住宅不宜 超过 0.
35
高层和中层住 宅不
宜超过 0. 3
GB 50189 一 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寒冷地区应小于或等于 0.40
DBJ 01-621-2005 北京市公共建筑 不宜大于 0. 40
3.窗墙面积比对围护结构耗热量的影响
窗墙面积比是建筑物窗户洞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面积(即建筑层高与开间定位线围 成的面
积)之比。外窗的传热系数远大于墙面的平均传热系数,外窗的面积越大,通过外 窗的传热损失
就越大,窗缝隙的空气渗透也会导致热损失。在节能建筑中窗墙面积比应给 予一定的限制,窗墙
面积比与传热系薮限值(或允许最小传热阻)的对应关系也应作出 规定。
(1)在不同气候区的居住建筑中对不同朝向的窗墙面积比的规定,见表 29-10。
不同气候区居住建筑不同朝向窗墙面积比 表 29-10
标准号 气候区 建筑类型 朝向 北 东、西 南
严寒 0. 25 0. 30 0. 45JGJ 26 2010
寒冷 0. 30 0.35 0. 50
JGJ 75—2003 夏热冬暖
居住建筑 窗墙面积比
0. 45 0. 30 0. 50
29.2 建筑节能的影响因素 699
JGJ 134—2010 夏热冬冷 0. 40 0. 35 0. 45
(2)不同气候区对建筑外窗的窗墙面积比与传热系数限值的规定见表 29-8、表 29-16。
29.2.1.2 围护结构空气渗透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当室内外空气存在压差时,高压部分的空气通过围护结构上的缝隙、洞口渗透到低压 一侧,
为空气渗透。夏季室内外温差比较小,主要是风压造成空气渗透;冬季室内采暖, 室内外温差比
较大,室外的冷空气从建筑物下部的开口进入,室内的热空气从建筑物上部 的开口流出,热压形
成烟囱效应会增强空气渗透。因此,空气渗透会消耗热量,以北京地 区不同节能阶段对居住建筑
围护结构的空气渗透耗热量为例,由表 29-2 可见,空气渗透 耗热量在不同节能阶段占围护结构各
部位总耗热量分别为 23%、28%, 21%和 28%。在 不同节能阶段,对围护结构各部位保温隔热采
取措施的同时要对外围护结构的气密性进行 改善,确保总体建筑的总耗热量降低的要求。
气密性是指外门窗在正常关闭状态时,阻止空气渗透的能力或幕墙可开启部分在关闭 状态时,
可开启部分以及幕墙整体阻止空气渗透的能力,用单位开启缝长空气渗透量(在 标准状态下,单
位时间通过单位开启缝长的空气量)和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在标准状态 下,单位时间通过试件
单位面积的空气量)表示。气密性越差,通过空气渗透的耗热量 越大。
换气次数作为房间气密性的指标,是建筑物在自然状态下单时间内通过缝隙,渗人 室内的空
气量与换气体积的比值。换气次数大,通过空气渗透的耗热量大;反之,换气次 数小,通过空气
渗透的耗热量也小。在人活动的建筑物中,需要不断有新鲜空气供应室 内,并排除污浊空气,这
就是通风换气。当保证新鲜空气不断供应的同时,室外低温(或 高温)空气进入室内,与室内的
空气温度热交换,而使室内空气温度下降(或上升),需 要消耗热量(或冷量)来维持室内舒适
环境。
1.不同地区建对换气次数和外窗气密性的要求
(1)不同地区建筑对换气次数和外窗气密性的要求(表 29-11)
不同地区建筑对换气次数和外窗气密性的要求 表 29-11
标准号 气候区 换气次数 (次/h) 外窗气密性的要求
1〜6 层建筑外窗空气渗透量<2. 5m3/(m · h)JGJ 26—95 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0. 5
7〜30 层建筑外窗空气渗透量<1. 5m3/(m · h)
严寒地区居住建筑 建筑外窗空气渗透量<1. 5m3/(m · h),单位面积 的空气渗透
量不应大于 4. 5m3/(m2 · h)
1〜6 层建筑外窗空气渗透量<2. 5m3/(m · h),单 位面积的空
气渗透量不应大于 7. 5m3/(m2 · h)
JGJ 26—2010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
0. 5
7 层及 7 层以上建筑外窗空气渗透量<1. 5m3/(m · h),单位面
积的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 4.5m3/(m2 · h)
700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1〜6 层建筑外窗空气渗透量<2. 5m3/(m · h)JGJ 134—2001
7〜30 层建筑外窗空气渗透量<1. 5m3/(m · h)
1〜6 层建筑外窗空气渗透量<3. 0m3/(m · h),单 位面积的空
气渗透量不应大于 9. Om3/(m2 · h)
JGJ 134—2010
夏热冬冷地区 居住建
筑
1. 0
7 层及 7 层以上建筑外窗空气渗透量<2. 5m3/(m · h),单位面
积的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 7. 5m3/(m2 · h)
1〜9 层建筑外窗空气渗透量<2. 5m3/(m · h),单 位面积的空
气渗透量不应大于 7. 5m3/(m2 · h)
JGJ 75—2003 夏热冬暖地区 居住建
筑
1. 0
10 层及 10 层以上建筑外窗空气渗透量<1. 5m3/ (m· h),单位
面积的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 4.5m3/
(m2 · h)
GB 50189—2005 公共建筑 按主要空间 设计新风
量
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 30%,单位缝 长的空气
渗透量在 0. 5〜1. 5m3/(m · h)的范围内, 单位面枳的空气
渗透量在 1. 5〜4. 5m3/(m2 · h)的范 围内
(2)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表(表 29-12)
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表 表 29-12
分 级 1 2 3 4 5 6 7 8
单位缝长分级 长指标值<7ι
[m3/ ,(m · h)]
4· 0>(?ι >3.
5
3·
>3.0
3.
>2. 5 2. 5^ςι >2.0 2.
Ο^ςι >1.5
1·
>1.0 1.
O^gj >0.5
qi^O. 5
单位面积分级 长指标值<72
[m3/ (m2 · h)]
12 知 >10.
5' '
10. 5>
<72>9.0
9. 0^g2 >7.
5
7.
5^(?2 >6.
0
6.
0^(?2 >4.
5
4.
>3.0 ,
3.
>1. 5;
<72^1. 5
注摘自《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
2-建筑幕墙气密性能的规定 ⑴建筑幕墙对气密性能设计要求(表 29-13)
建筑幕墙对气密性能的设计要求 表 29-13
气密性能指标小于
地区分类 建筑层数、高度 气密性能分级 开启部分 [m3/ (m · h)] 幕墙整体<7Α
[m3/ (m2 · h)]
10 层以下 2 2. 5 2.0夏热冬暖地区
10 层及以上 3 1· 5 1.2
其他地区 7 层以下 2 2· 5 2.0
29.2 建筑节能的影响因素 701
7 层及以上 3 1· 5 1.2
(2)建筑幕墙开启部分气密性能分级指标(表 29-14)
建筑幕墙开启部分气密性能分级指标 表 29-14
分级代号 1 2 3 4
分级指标值(m3/m · h) 4. 5 2. 5>1· 5 1. 5 5
⑶建筑幕墙整体(含开启部分)气密性能分级指标(表 29-15)
建筑幕墙整体(含开启部分)气密性能分级指标 表 29-15
分级代号 1 2 3 4
分级指标值 (m3/m2 · h) 4. 0^ςΑ>2. 0 2. 2 1. 2>(?A>0. 5 <7A<0. 5
注:摘自《建筑幕墙》(GB/T 21086)。
29.2.1.3 建筑遮阳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在建筑中玻璃的通透性能使人们充分感受到自然景观、自然光线和自然空间,但通过 玻璃进
入室内的热量,使室内温度迅速上升,产生温室效应。在夏季,通过采用建筑遮 阳,可以遮挡紫
外线和辐射热,调节可见光,防止眩光,减少传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量, 有效地降低室内温度,
减少空调的能耗。而在冬季,最好减少遮阳,让阳光进入室内,提 高室内温度,降低采暖能耗。
采用对太阳光线中的热辐射有遮蔽作用的建筑构件或遮阳设 施,可以节约空调用电 25%左右,设
置良好遮阳的建筑,可以使外窗保温性能提高约一
倍,节约建筑采暖用能 10%左右。因此,应选用合适的遮阳设施。
1. 遮阳系数包括综合遮阳系数(SC)、玻璃遮阳系数(SCB)、窗本身的遮阳系数 (SCc)和
建筑外遮阳系数(SD)。
(1) 综合遮阳系数(SC)是窗本身的遮阳系数(SCc)与窗口的建筑外遮阳系数 CSD)的乘积。
(2) 玻璃遮阳系数(SCB)是透过窗玻璃的太阳辐射得热与透过 3mm 透明窗玻璃的 太阳辐射
得热的比值。
(3) 窗本身的遮阳系数(SCc)可近似地取窗玻璃的遮阳系数乘以窗玻璃面积与整窗 面积之比。
当窗口外面没有任何形式的建筑外遮阳时,综合遮阳系数(SC)就是窗本身 的遮阳系数(SCc)。
(4) 建筑外遮阳系数(SD)是依据建筑外遮阳设施的外挑系统和挡板轮廓透光比及 构造透射
比计算。
2. 不同建筑对外窗的传热系数 K 和综合遮阳系数作了相应的规定。
(1)居住建筑,见表 29-16〜表 29-18。
夏热冬暖地区北区居住建筑外窗的传热系数 K 和综合遮阳系数 SC 的 限 值 表 29-16
夕卜窗的传热系数限值 K[W/(m2 · K)]外墙 外窗综合遮 阳系
数 SC CM^O. 25 0. 253. 0
0. 2 <4.0 <3. 5 <3. 0 <3. 0 <3. 0
K<1. 5 D>3. 0 0. 9 <5. 0 <3. 5 <2. 5 — —
702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0. 8 <5. 5 <4.0 <3. 0 <2. 0 —
0. 7 <6. 0 <4. 5 <3. 5 <2. 5 <2. 0
0. 6 <6. 5 <5. 0 <4.0 <3. 0 <3. 0
0. 5 <6. 5 <5. 0 <4. 5 <3. 5 <3. 5
0. 4 <6. 5 <5.5 <4. 5 <4. 0 . <3.5
0. 3 <6. 5 <5. 5 ^5. 0 <4.0 <4.0
0; 2 <6. 5 <6. 0 <5. G <4. 0 <4.0
0. 9 <6. 5 <6. 5 <4.0 <2. 5 —
0.8 <6. 5 <6. 5 彡 5.0 <3. 5 <2. 5
0. 7 <6. 5 <6. 5 <5.5 <4. 5 <3. 5
■ 0.6 <6. 5 ' <6. 5 <6.0 <5. 0 <4.0
0. 5 <6. 5 <6.5 <6.5 ^5. 0 <4. 5
0. 4 <6. 5 彡 6. 5 <6. 5 <5. 5 <5.0
0. 3 <6. 5 <6. 5 <6. 5 <5.5 ^5. 0
K<1.0 D>2. 5 或
K<0. 7
0. 2 <6. 5 <6. 5 <6. 5 <6'·0 ■ <5.5
注:表中:CM 为平均窗墙面椒比,是整栋建筑外墙面上的窗及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总面积与整栋
建筑的外墙面
总面积:(包括其上的窗及阳台门的透明部分面积)之比。
夏热冬暖地区南区居住建筑外窗的综合遮阳系数 SC 的限值 表 29-17
外墙 外窗的综合遮阳系数 SC
(f<0. 8) CM^O. 25 0. 253. 0 <0. 6 <0.5 <0.4 <0.4 <0. 3
K<1. 5, D>3. 0 <0.8 <0.7 <0. 6 <0. 5 <0.4
Κ<1.0, D>2. 5 或 K<0.
7
<0.9 <0.8 <0. 7 <0. 6 <0. 5
注:夕卜窗包括阳台门透明部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对南区对外窗的传热系数不作 规定;p 为外
墙外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寒冷(B)区外窗综合遮阳系数 SC 限值 表 29-18
SC (东、西向/南、北向)外 窗
<3 层 (4〜8)层 >9 层
窗墙面积比<0. 2
0. 2<窗墙面积比<0. 3
0. 3<窗墙[6[积比<0. 4 0. 45/— 0. 45/— 0. 45/—
0. 4<窗墙面积比<0.5 0. 35/— 0. 35/— 0. 35/—
注:见《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
(2)公共建筑,见表 29-19、表 29-20。
公共建筑不同窗墙面积比下的外窗遮阳系数 SCb 限值 表 29-19
窗墙面积比 Mc 寒冷地区 (东、南、西向/北向)夏热冬冷地区 (东、南、西向/北
向)
夏热冬暖地区 (东、南、西向/
北向)
Mc<0. 2 — — ~
0. 228.0
Π — — 73 74 78 79 80燃煤 烟煤
— —— 74 76 78 80 82
燃油、燃气 86 87 87 88 89 90 90
29.2.2.2 空调系统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空调系统向建筑物内提供冷量或热量,以保持室内的舒适环境或满足工艺条件。空调 能耗是
指空调系统提供冷量或热量所消耗的能量。降低空调能耗的主要途径是降低建筑物 的耗冷量或耗
热量,以及提高空调系统与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
影响空调系统能耗的主要因素和采暖系统基本相似,也包括系统形式、材料设备的性 能和实
际运行工况等,对于集中空调系统能耗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
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越大,空调系统能耗越大。在公共建筑中,选用空气调节风系 统的风
机单位风量耗功率不应大于表 29-22 中的规定值。
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W/ (mVh)] 表 29_22
办公建筑 商业、旅馆建筑系统型式
粗效过滤 粗、中效过滤 粗效过滤 粗、中效过滤
两管制定风量系统 0. 42 0. 48 0. 46 0. 52
29.2 建筑节能的影响因素 705
四管制定风量系统 0. 47 0. 53 0.51 0. 58
两管制风量系统 0. 58 0. 64 0. 62 '· 0.68
四管制变风量系统 0. 63 0. 69 0. 67 0. 74
普通机械通风系统 0. 32
注:摘自《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的规定,普通机械通风系统中不包括厨房等 需要特定过滤
装置的房间的通风系统;严寒地区增设预热盘管时,单位风量耗功率可增加 0.035[W/(mV h)];当空气调节机组内采用湿膜加湿方法
时 , 单 位 风 量 耗 功 率 可 增 加 0 . 0 5 3 [ W / ( m V h ) ] 。
2. 风系统平衡度
风系统平衡度是风系统某支路的实际风量与设计风量之比,平衡系统风量,不至于有 的地方
冷,而有的地方温度降不下去。定风量系统平衡度应保证 90%的受检支路的平衡 度符合《公共建
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的规定,达到 0. 9〜1.2。
3. 输送能效比
输送能效比是空调冷热水循环水泵在设计工况点的轴功率,与所输送的显热交换量的 比值。
在公共建筑中,选用空气调节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不应大于表 29-23 中的规 定值。
空调冷热水系统的最大输送能效比 表 29-23
两管制热水管道 四管制热水管道类型
严寒地区 寒冷/夏热冬冷地区 夏热冬暖地区 管道
空调冷水管道
ER 0. 00577 0.00618 ' 0.00865 0.00673 0. 0241
注:摘自《公共建筑节能技术规范》(JGJ176)中空调冷热水系统的最大输送能效比的规定。适用于独立建筑物 内的空调冷热水
系统,最远总长度一般在 200〜500m;对于区域供冷(热)或超大建筑物设集中冷(热) 站,管道总长达长的水系统可参照执行。
两管制热水管道系统中的输送能效比值,不适用于采用直燃式冷 (温)水机组、空气源热栗、地源热栗等作为热源,供回水温差小
于 1 0 ° C 的 系 统 。
4.冷源系统能效系数
冷源系统能效系数是冷源系统单位时间制冷量与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和冷 却风机
单位时间耗能的比值。冷源系统能效系数限值见表 29-24。
冷源系统能效系数限值 表 29-24
类 型 单台额定制冷量(kW) 冷源系统能效系数(kW/ kW)
<528 2. 3
水冷冷水机组 528〜1163 2. 6
>1163 3. 1
<50 1. 8风冷或蒸发冷却
>50 2. 0
注:摘自《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中冷源系统能效系数限值的规定。
5.制冷性能系数
制冷性能系数是制冷机在规定工况下的制冷量与相应输入功率之比。制冷性能系数对 不同类
型的机组有相应的要求。
(1) 在公共建筑中,选用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在额定 制冷工
况和规定条件下,性能系数(COP)不应低于表 29-25 的规定。
706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2) 蒸汽、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及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在 实测工
况下的性能系数应符合表 29-26 的规定。
冷水(热泵)机组制冷性能系数 表 29-25
类 型 额定制冷量(kW) 性能系数(W/W)
<528 3. 8
528〜1163 4.0
活塞式/涡旋式
>1163 4.2
<528 4. 10
528〜1163 4. 30
螺杆式
>1163 4. 60
<528 4. 40
528〜1.163 4. 70
水冷
离心式
>1163 5. 10
<50 2. 40活塞式/涡旋式
>50 2. 60
<50 2. 60
风冷或蒸汽冷却
螺杆式
>50 2. 80
注:摘自《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冷水(热泵)机组制冷性能系数。
溴化锂吸收式机组性能参数 表 29-26
名义工况 性能参数
性能系数
机型
冷(温)水进 /出口
温度 CC)
冷却水进 /出口
温度 CC)
蒸汽压力 (MPa) 单位制冷量蒸汽耗量
[kg/(kW · h)] 制冷 供热
18/13 0. 25
0.4
<1. 40
0. 6 <1. 31
蒸汽双效
12/7
30/35
0. 8 <1.28
供冷 12/7 30/35 >1. 10直燃
供热出口 60 >0_ 90
注:直燃机的性能系数为:制冷量(供热量)/[加热源消耗量(以低位热值计)+电力消耗量(折算成一次能)],摘 自《公共建筑节能设
计标准 KGB 50189)。
6.空调水系统水力平衡
空调水系统和采暖系统相同,水力失调将会直接造成过冷或不冷、设备运行在低效率 段,增
加运行能耗。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中规定:空调系 统冷热水、冷却
水总流量允许偏差不大于 10%;空调机组的水流量允许偏差不大于 20%。 29.2.2.3 照明与配电系
统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29.2 建筑节能的影响因素 707
在建筑能耗中照明与配电系统的能耗约占 14%,因此,建筑节能工程中对照明与配 电系统采
取必需的节能措施是重要环节之一。我国照明耗电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 10%〜 12%,今后全国照
明耗电量还将以每年 15%的速度递增。为了能使国民经济持续、高速、 健康地发展,必须控制照
明用电量、减少配电线路电能损耗,重视配电与照明节能事业的 发展。
1. 照明系统能耗的影响因素
照明系统能耗的影响因素包括照度值、照明功率密度、灯具效率和公共区照明控制等 因素,
决定着照明系统的节电率。常用光源的主要性能及适用场所,见表 29-101。
(1) 表面上一点的照度(£:)是入射在包含该点的面元上的光通量除以该面元面积之 商。照
度值不得小于设计值的 90%。
(2) 照明功率密度(LPD)是单位面积上的照明安装功率(包括光源、镇流器或变压 器)。不
同类型的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的规定。 居住建筑每户照
明功率密度值不宜大于 6W/m2;办公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按不同用途, 可为 7〜15W/m2;商业建筑
照明功率密度值按不同类型,可为 10〜17W/m2;旅馆建筑 照明功率密度值按不同用途,可为 4〜
15W/m2;医院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按不同用途, 可为 5〜25W/m2;学校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按不
同用途,可为 9〜15W/m2。
(3) 灯具效率是在相同的使用条件下,灯具发出的总光通量与灯具内所有光源发出的 总光通
量之比。荧光灯灯具和高强度放电灯灯具的效率不应低于表 29-96 的规定。
2. 配电系统能耗的影响因素
低压供配电系统的电能质量是系统能耗的主要影响因素,它包括三相电压不平衡、谐 波电压
及谐波电流、功率因数、电压偏差等。谐波会使系统的能效下降,产生额外热效 应。适当增大导
线截面以减小配电线路的电能损耗,从而达到在不增加变压器容量的情况 下增加供电能力的目的,
减少母线、电缆对系统能耗的影响。
(1) 三相电压不平衡度是指三项电力系统中三相不平衡的程度,用电压或电流负序分 量与正
序分量的均方根值百分比表示。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允许值为 2%,短时不超过 4%。
(2) 总谐波畸变率是周期性交流量中的谐波含量的均方根值与其基波分量的均方根之 比。公
共电网谐波电压限值为 380V 的电网标称电压,电压总谐波畸变率(TRDu)为 5%,奇次(1〜25
次),谐波含有率为 4%;偶次(2〜24 次),谐波含有率为 2%。谐波 电流不应超过表 29-99 的
允许值。
(3) 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三相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标称系统电压的±7%;单相 220V 为+7%、
一 10%。
29.2.3 我国不同地区节能建筑热工性能要求
29.2.3.1 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区的划分
我国所处地理位置为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北纬 20°〜55°);大部分地区属于东亚季风 气候,同
时带有很强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冬季十分寒冷,冬季气温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 比,低 5〜18°C;夏
季十分炎热,夏季气温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又高出 2°C,并有不 断增高的趋势;同时,冬夏
持续时间长,春秋季节短。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中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
见图 29-1。
29.2 建筑节能的影响因素 709
29. 2.3.2 我国不同气候区的代表性城市
我国不同气候区的代表性城市见表 29-27。
表 29-27
不同气候区的代表性城市
气候分区
代表性城市
图里河、海拉尔、博克图、新巴尔虎右旗、阿尔山、那仁宝拉格、漠河、呼 玛、
黑河、孙吴、嫩江、伊春、色达、狮泉河、改则、那曲、班戈、申扎、帕 里、乌鞘
岭、刚察、玛多、河南(青海)、托托河、曲麻菜、达日、杂多
严寒地区 I
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锡林浩特、二连浩特、林西、多 伦、
化德、敦化、桦甸、长白、哈尔滨、克山、海伦、齐齐哈尔、富锦、泰 来、安达、
宝清、通河、虎林、鸡西、尚志、牡丹江、绥芬河、若尔盖、理 塘、索县、丁青、
合作、冷湖、大柴旦、都兰、同德、玉树、阿勒泰、富蕴、 和布克赛尔、北塔山
围场、丰宁、蔚县、大同、河曲、呼和浩特、扎鲁特旗、巴林左旗、林西、 通
辽、满都拉、朱日和、赤峰、额济纳旗、达尔罕联合旗、乌拉特后旗、海力 素、集
宁、巴音毛道、东胜、鄂托克旗、沈阳、彰武、清原、本溪、宽甸、长 春、前郭尔
罗斯、长岭、四平、延吉、临江、集安、松潘、德格、甘孜、康 定、稻城、德钦、
日喀则、隆子、酒泉、张掖、岷县、西宁、德令哈、格尔 木、乌鲁木齐、哈巴河、
塔城、克拉玛依、精河、奇台、巴伦台、阿合奇
寒冷地区 Π
夏热冬冷地区
夏热冬暖地区
温和地区
承德、张家口、怀来、表龙、唐山、乐亭、太原、原平、离石、榆社、介 休、
阳城、运城、临河、吉兰太、朝阳、锦州、营口、丹东、大连、赣榆、长 岛、龙口、
成山头、潍坊、海阳、沂源、青岛、日照、菏泽、费县、临沂、孟 津、卢氏、马尔
康、巴塘、毕节、威宁、昭通、拉萨、昌都、林芝、榆林、延 安、宝鸡、兰州、敦
煌、民勤、西峰镇、平凉、天水、成县、银川、盐池、中 宁、伊宁、库车、阿拉尔、
巴楚、喀什、莎车、安德河、皮山、和田
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沧州、泊头、弄台、徐州、射阳、亳州、济 南、
惠民县、德州、陵县、兖州、定陶、安阳、郑州、西华、西安、吐鲁番、 哈密、库
尔勒、铁干里克、若羌
南京、蚌埠、合肥、九江、武汉、上海、杭州、宁波、宜昌、长沙、南昌、 韶
关、桂林、重庆、成都、遵义、衡阳
福州、泉州、厦门、广州、深圳、湛江、汕头、海口、南宁、北海、梧州
昆明、贵阳、西昌、大理
表 29-28
分区 指标
分区名称 平均温度 rc) 天 数(d) 设 计 要 求
最 冷 月 最 热 月 >25 "C
严 寒 地 区 <-10 — >145 — 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 一般可
不考虑夏季防热
续表
分 区 指 标
平均温度 rc) 天 数(d)
分区名称
最冷月 最热月 <5°C >25 °C
设 计 要 求
寒 冷 地 区 _ 10 〜0 — 90 〜145 — 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 区兼顾
夏季防热
710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夏热冬冷地区 0〜10 25 〜30 0〜90 40 〜110 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 顾冬
季保温
夏热冬暖地区 >10 25 〜29 — 100〜200 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 般可
不考虑冬季保温
温 和 地 区 0〜13 18 〜25 0〜90 — 部分地区应考虑冬季保温,一般 可不
考虑夏季防热
29. 2. 3.4 严寒与寒冷地区主要城市的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严寒与寒冷地区主要城市的建筑物耗热量指标见表 29-29〜表 29-33。
严寒 I (A)地区主要城市的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表 29-29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W/m2)城 市
^3 层 4〜8 层 9〜13 层 >14 层
图里河 24.3 22. 5 · 20.3 20. 1
博克图 21. 1 19.4 17.4 17.3
新巴尔虎右旗 20. 9 19.3 17.3 17.2
漠河 25.2 23. 1 20. 9 20. 6
黑河 22.4 20. 5 18. 5 18.4
嫩江 22. 5 20.7 18.6 18.5
色达 12. 1 10.3 8.5 8. 1
改则 13.3 11.4 9. 6 8. 5
班戈 12.5 10.7 8. 9 8.6
帕里 11.6 10. 1 8.4 8.0
刚察 14. 1 11.9 10. 1 9.9
河南(青海) 13. 1 11.0 9. 2 9.0
曲麻菜 13.8 12. 1 10.2 9.9
杂多 12.7 11. 1 9.4 9. 1
海拉尔 22.9 20. 9 18.9 18.8
阿尔山 21.5 20. 1 18.0 17. 7
那仁宝拉格 19.7 17.8 15.8 15.7
呼玛 23.3 21.4 19.3 19.2
孙吴 22.8 20.8 18.8 18.7
伊春 21.7 19.9 17.9 17.7
狮泉河 11.8 10. 1 8.2 7.8
那曲 13.7 12.3 10. 5 10.3
申扎 12.0 10.4 8.6 8.2
乌鞘岭 12.6 11. 1 9. 3 9.1
玛多 13. 9 12.5 , 10.6 10.3
托托河 15.4 13.4 11.4 11.1
达日 13. 2 11.2 9.4 9.1
严寒 I (B)地区主要城市的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表 29-30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W/m2)
w <3 层 4〜8 层 9〜13 层 >14 层
东乌珠穆沁旗 23. 6 20.8 19.0 17. 6
阿巴嘎旗 23. 1 20.4 18.6 17.2
二连浩特 17. 1 15. 9 14.0 13. 8
林西 20. 8 17. 9 16. 6 14. 6
桦甸 22. 1 19.3 17.7 16. 3
哈尔滨 22.9 20.0 18.3 16. 9
海伦 25.2 22.0 20. 2 18. 7
富锦 24. 1 21. 1 19.3 17.8
29.2 建筑节能的影响因素 711
安达 23. 2 20.4 18.6 17. 2
通河 24.4 21.3 19.5 18.0
鸡西 21.4 18.8 17. 1 15.8
牡丹江 21.9 19.2 17.5 16.2
若尔盖 12.4 11.2 9. 9 9. 1
索县 12.4 11.2 9.9 8. 9
合作 13.3 12.0 10.7 9, 9
大柴旦 15.3 13. 9 12.4 11. 5
同德 14.6 13.3 11.8 11.0
阿勒泰 19. 9 17.7 16. 1 14. 9
和布克赛尔 16.6 14.9 13.4 12.4
北塔山 17.8 15.8 14.3 13.3
西乌珠穆沁旗 21.4 18. 9 17,2 16.0
锡林浩特 21.6 19. 1 17.4 16· 1
多伦 19.2 17. 1 15. 5 14.3
化德 18.4 16.3 14.8 13.6
敦化 20. 6 18.0 16.5 15.2
长白 21.5 18. 9 17.2 15. 9
克山 25.6 22.4 20. 6 19.0
齐齐哈尔 22. 6 19.8 18. 1 16. 7
泰来 22. 1 19.4 17.7 16.4
宝清 22.2 19.5 17.8 16. 5
虎林 23.0 20. 1 18, 5 17.0
尚志 23.0 20. 1 18.4 17.0
绥芬河 21.2 18. 6 17.0 15. 6
理塘 9. 6 8.9 7.7 7.0
丁青 11.7 10.5 9. 2 8. 4
冷湖 15.2 13.8 12.3 11.4
都兰 12.8 11. 6 10.3 9. 5
玉树 11.2 10.2 8. 9 8. 2
富蕴 21. 9 19.5 17.8 16.6
严寒 I (C)地区主要城市的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表 29-31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W/m2)
观 Ψ <3 层 4〜8 层. ,9〜13 层 >14 层
围场 19.3 16.7 15.4 13.5
蔚县 18. 1 15. 6 14.4 12.6
河曲 17. 6 15.2 14.0 12.3
扎鲁特旗 20. 6 17.7 16.4 14.4
满都拉 19.2 16.6 15.3 13.4
续表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W/m2)
Μ 巾 <3 层 4〜8 层 9〜13 层 ^14 层
赤峰 18.5 15.6 14.7 12. 9
达尔罕联合旗 20.0 17.3 16.0 14.0
海力素 19. 1 16.6 15.3 13.4
巴音毛道 17. 1 14.9 13. 7 12.0
鄂托克旗 16.4 14.2 13. 1 11.4
彰武 19.9 17. 1 15.8 13.9
本溪 20.2 17.3 16.0 14.0
712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长春 23.3 19.9 18.6 16. 3
长岭 23.5 20.1 18.8 16.5
延吉 22.5 19.2 17. 9 15.7
集安 20.8 17.7 16.5 14.4
德格 11.6 10.0 9.0 7.8
康定 11.9 10.3 9.3 8.0
稻城 9.9 8. 7 7.7 6.3
隆子 11.5 10.0 9.0 7. 6
张掖 15.8 13.8 12. 6 11.0
西宁 15.3 13.3 12. 1 10.5
格尔木 14.0 12.3 11· 2 9.7
哈巴河 22.2 19. 1 17.8 15.6
克拉玛依 23.6 20.3 18. 9 16.8
奇台 24. 1 20.9 19.4 17. 2
阿合奇 16.0 13.9 12· 8 11. 2
丰宁 17.8 15.4 14.2 12.4
大同 17.6 15.2 14.0 12.2
呼和浩特 18.4 15.9 14. 7 12.9
巴林左旗 21.4 18.4 17. 1 15.0
通辽 20.8 17.8 16.5 14.5
朱日和 20.5 17.6 16.3 14.3
额济纳旗 17.2 14.9 13.7 12.0
乌拉特后旗 18.5 16. 1 14.8 13.0
集宁 19.3 16.6 15.4 13.4
东胜 16.8 14.5 13.4 11.7
沈阳 20. 1 17.2 15. 9 13.9
清原 23.1 19.7 18.4 16. 1
宽甸 19.7 16.8 15.6 13.7
前郭尔罗斯 24.2 20.7 19.4 17.0
四平 21.3 18.2 17.0 14.9
临江 23.8 20.3 19.0 16.7
松潘 11.9 10.3 9.3 8. 0
甘孜 10. 1 8.9 7.9 6.6
德钦 10.9 9.4 8.5 7.2
日喀则 9. 9 8.7 7.7 6.4
酒泉 15.7 13.6 12.5 10.9
岷县 13.8 12.0 10.9 9.4
德令哈 16.2 14.0 12.9 11.2
乌鲁木齐 21.8 18.7 17.4 15.4
塔城 20. 2 17.4 16. 1 14.3
精河 22.7 19.4 18. 1 15.9
巴伦台 18.1 15. 5 14. 3 12.6
寒冷 I (A)地区主要城市的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表 29-32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W/m2)
概 巾 <3 层 4〜8 层 9〜13 层 >14 层
唐山 17.6 15.3 14.0 12.4
承德 21.6 18.9 17. 4 15.5
怀来 18.9 16.5 15. 1 13.5
太原 17.7 15.4 14. 1 12.5
介休 16.7 14.5 13. 3 11.8
原平 18.6 16.2 14.9 13.3
监河 20. 0 17.5 , 16.0 14.3
29.2 建筑节能的影响因素 713
锦州 21.0 18.3 16. 9 15.0
大连 16. 5 14.3 13.0 11.5
朝阳(辽宁) 21.7 18. 9 17.2 15. 5
长岛 14.4 12.4 11. 2 9. 9
成山头 13. 1 11.3 10. 1 9. 0
潍坊 16. 1 13.9 12. 7 11. 3
沂源 15.7 13.6 12. 4 11.0
日照 12,7 10.8 9.7 8. 5
荷泽 13.7 11.8 10. 7 9. 5
卢氏 14.7 12.7 11. 5 10.2
马尔康 12.7 10.9 9. 7 8. 8
毕节 11.5 9.8 8. 8 7. 7
昭通 10.2 8. 7 7. 6 6.8
昌都 15.2 13. 1 11.9 10.5
延安 17.9 15.6 14. 3 12. 7
榆林 20. 5 17.9 16.5 14.7
西峰镇 16.9 14.7 13.4 11.9
平凉 16. 9 14. 7 13.4 11. 9
天水 15.7 13. 5 12. 3 10.9
银川 18· 8 16.4 15.0 13.4
伊宁 20. 5 18.0 16. 5 14.8
阿拉尔 18.9 16.6 15. 1 13. 7
喀什 16.2 14. 1 12.8 11.6
安德河 18.5 16.2 14.8 13.4
和田 15.5 13.5 12. 2 11.0
乐亭 18.4 16. 1 14. 7 13, 1
张家口 20. 2 17. 7 16.2 14.5
青龙 20. 1 17.6 16.2 14.4
榆社 18.6 16.2 14.8 13.2
阳城 15.5 13.5 12.2 10. 9
离石 19.4 17.0 15. 6 13.8
吉兰太 19.8 17.3 15.8 14.2
营口 21.8 19. 1 17· 6 15. 6
丹东 20. 6 18.0 16. 6 14. 7
赣榆 14.0 12. 1 11.0 9. 7
龙口 15.0 12.9 11. 7 10.4
海阳 14. 7 12. 7 11.5 10.2
朝阳(山东) 15.6 13.6 12.3 11.0
青岛 13.0 11. 1 10.0 8.8
费县 14. 0 12. 1 10.9 9. 7
临沂 14.2 12. 3 11. 1 9.8
续表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W/m2)城 市
<3 层 4〜8 层 9〜13 层 >14 层
孟津 13.7 11.8 10.7 9.4
巴塘 7.8 6. 6 5. 5 5.1
威宁 12.0 10. 3 9.2 8.2
拉萨 11.7 10.0 8. 9 7. 9
林芝 9.4 8.0 6. 9 6.2
宝鸡 14. 1 12.2 11. 1 9.8
714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兰州 16.5 14.4 13· 1 11.7
敦煌 19. 1 16. 7 15.3 13.8
民勤 18.4 16.1 14. 7 13.2
成县 8.3 7. 1 6. 0 5.5
中宁 17.8 15.5 14.2 12. 6
盐池 18.6 16. 2 14.8 13. 2
库车 18.8 16, 5 15.0 13.5
巴楚 17.0 14.9 13.5 12.3
莎车 16.3 14.2 12.9 11.7
皮山 16. 1 14.1 12.7 11. 5
寒冷 I (B)地区主要城市的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表 29-33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W/m2)城 市
<3 层 4〜8 层 9〜13 层 ^14 层
北京 16,1 15.0 13.4 12· 1
石家庄 15.7 14. 6 13. 1 11. 6
泊头 16. 1 15.0 13.4 11.9
邢台 14.9 13.9 12.3 11.0
徐州 13.8 12.8 11.4 10. 1
射阳 12.6 11.6 10.3 9.2
济南 14.2 13.2 11.7 10.5
兖州 14.6 13. 6 12.0 10.8
陵县 15. 9 14.8 13.2 11.8
郑州 13.0 12. 1 10.7 9.6
安阳 15.0 13.9 12.4 11.0
铁干里克 19.8 18.6 16.7 15.2
吐鲁番 19.9 18.6 16.8 15. 0
天津 17. 1 16.0 14.3 12.7
保定 16.5 15.4 13.8 12. 2
沧州 16.2 15.1 13.5 12.0
运城 15. 5 14.4 12.9 11.4
亳州 14. 2 13.2 11.8 10.4
惠良县 16.1 15.0 13.4 12.0
德州 14.4 13.4 11.9 10.7
定陶 14. 7 13.6 12. 1 10. 8
西华 13. 7 12.7 11. 3 10.0
库尔勒 18.6 17.5 15.6 14. 1
若羌 18.6 17.4 15.5 14. 1
哈密 21.3 20. 0 18.0 16.2
29.3 建筑节能工程常用的计算 715
2 9 . 3 建 筑 节 能 工 程 常 用 的 计 算
29.3.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计算方法®
29.3.1.1 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按式(29-1)计算:
A = d/R (29-1)
式中 Λ——材料导热系数[W/(m · K)];
5^材料层厚度(m);
R——该厚度材料层的热阻(m2 - Κ/W),按式(29-2)计算:
^ = ΔΤ - A/Q (29-2)
式中 ΔΤ^材料试件冷、热表面的温度差(K);
A——材料试件计量单元的面积(m2);
Q^在稳定状态下流过材料试件计量单元的一维恒定热流量,其值等于平均发 热功率(W)。
29.3.1.2 传热系数
1.传热系数的计算
(1) 实测围护结构热流密度计算传热系数
围护结构热流密度平均值 g( W/m2),按式(29-3)计算:
q = Ίςίη/η (29-3)
式中 qin——每次时间间隔的围护结构实测热流密度(W/m2); η——测试次数。
室内(外)空气温度平均值:rp,;n(:Tp,en) ΓΟ,按式(29-4)计算:
Tp,in(Tp,en) = 2Tin(Ten)/w (29-4)
围护结构热阻·Κ[(ηι 2 · K)/W],按式(29-5)计算:
R = (Τρ,ίΒ 一 Τρ,^/q (29-5)
式中——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算术平均值 rc);
TPieB——围护结构外表面温度算术平均值(°C)。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K[W/(m2 ·Κ)],按式(29-6)计算:
Κ = 1/( l/α; -{-R + l/a e) = 1/(Ri +_R+_Re) (29-6)
式中 a,CR;)——内表面换热系数[W/(m2 · K)]{换热阻[(m2 · K)/W]},取值见表 29-45; ae(Re)—夕卜表
面换热系数[W/(m2 ·Κ)]{换热阻[(m2 .K)/W]},取值见表 29-46。
(2) 实测围护结构传热量计算传热系数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K[ W/(m2 ·Κ)],按式(29-7)、式(29-8)计算:
Κη — Qn/^Λι · (Tin — U] (29-7)
ο 当计算方法与现行标准有矛盾时,以现行标准为准。
K = XKJn (29-8)
式中 α——热箱单位测试时间通过围护结构传输的热量(w);
——热箱内开口面积(m2);
Kn——第 η 次测出的传热系数值[W 八 m2 · K)];
η——数据采集的有效次数(w>48);
Tin——室内空气温度 rc);
Ten——室外空气温度 rc)。
(3)理论传热系数计算
1) 单层结构热阻 i?[W/(m2 · K)],按式(29-9)计算:
716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R = δ/λ (29-9)
式中 δ——材料层厚度(m);
A——材料导热系数[W/(m · K)]。
2) 多层结构热阻 i?[W/(m2 · K)],按式(29-10)计算:
R — Ri R2 .............·Κη — «^l/Ai -^τδζ/λΐ +......+<^η/Α η (29-10)
式中兄、私、…、R n——各层材料热阻[(m2 · K)/W];
而、δ2、…、δη——各层材料厚度(m);
Ai、A2、…、An------------------各层材料导热系数[w/(m · K)]。
3) 围护结构的传热阻见,按式(29-11)计算:
R6 = R{+R+Re (29-11)
式中 Ri——内表面换热阻[(m2 ·Κ)Λ¥],取值见表 29-45;
Re——外表面换热阻[(m2 · K)/W],取值见表 29-46;
R——围护结构热阻[(m2 · K)/W]。
4)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K[W/(m2 ·Κ)],按式(29-12)计算:
K= 1/R0
=l/(Rt+R+Re) = l/Ed/a^+i^ + d/ae)].
= l / { i ? j + [ ( < ^ l / A l ) + (,Βΐ/λ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 / A n ) J + - R e } ( 2 9 - 1 2 )
2.平均传热系数计算
(1) 围护结构受周边热桥的影响部位的热工性能,以平均传热系数表示,按式(29-13) 计算:
Ki — (Kp · Fp + Kbi · Fbi + Kb2 · -Fb2 + Kb3 · FBS ) / (Fp + Fbi + Fb2 + Fb3 )
(29-13)
式中 Kt——平均传热系数[W/(m2 · K)];
Kp——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W/(m2 · K)];
Kbi, Kb2, Kbs——周边各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W/(m2 · K)];
Fp——主体部位的面积(m2);
Fbi, Fb2, Fbs——周边各热桥部位的面积(m 2)。
(2) 传热系数计算实例:
某住宅楼围护结构各部位传热系数,依据竣工图计算如下:
1)单玻彩钢窗传热系数,按式(29-13)计算:
实测:窗户面积:1.94m2;窗框面积:0.60m2;玻璃面积:1.34m2;窗框传热系 数:5.
llW/(m2 · K);玻璃传热系数:8.43W/(m2 · K)
计算:K 彩钢= (5. 11X0. 60+8. 43X1. 34)/1. 94 = 7. 4W/(m2 · K)
2) 双玻塑钢窗传热系数,按式(29-13)计算:
实测:窗户面积:2.07m2;窗框面积:0.53m2;玻璃面积:1.54m2 ;窗框传热系 数:
2.29W/(m2 · K);玻璃传热系数:2. 95W/(m2.K)
计算:Κϋ 钢= (2. 29X0. 53+2. 95X1. 54)/2. 07 = 2. 8W/(m2 · K)
3)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
①围护结构各部位的面积
外围护结构:东、西方向:3105.66m2;南向:1444. 47m2 ;北向:1444. 47m2 ;地 下室
顶板、屋顶(包括楼梯间):792. 99m2
外门窗:东、西方向:1029.60m2;南向:533.43m2;北向:528.67m2 热桥面积:楼板:东、西
29.3 建筑节能工程常用的计算 717
方向:105.24m2;南向:44. 80m2 ;北向:44. 80m2 隔墙:东、西方向:9.00m2;南向:7.488m2;
北向:7.488m2 分户墙:东、西方向:54.216m2 主体墙面积:(不含热桥)
东、西向:3105. 66 —1029. 6—105. 24—54. 216 — 9 = 1907. 604m2 南向:1444. 47-533. 43-44.
80-7. 488 = 858. 752m2 北向:1444. 47-528. 67-44. 80-7. 488 = 863. 512m2
②实测主体北墙外保温、主体西墙内保温及屋顶的传热系数为:
K 北墙外保温=K 东西墙外保温=0. 83W/(m2 · K)
K 西墙内保温=0. 83W/ (m2 · K)
K 屋顶=0. 49W/(m2 · K)
③楼板、隔墙、分户墙热桥传热系数:(热桥均为现浇混凝土),按式(29-6)计算:
K 楼板=1/(0. 11 +0. 18/1. 74 + 0. 05/1. 74 + 0. 04) = 3. 54W/(m2 · K)
K 隔墙=3. 54W/(m2 ·Κ)
Κ 分户墙=3. 54W/(m2 · K)
④外墙平均传热系数,按式(29-13)计算:
计算:Κ; = [Κρ ·
+西+ Fb楼板+ Fb隔墙+ F 吩户墙)
K =(863. 512 + 858. 752 + 1907. 604) X0. 83 + C105. 24 + 54. 216 + 9 + 44. 80 + 7. 488 + 44.
80 + 7. 488) X 3. 54/(863. 512 + 858. 752 + 1907. 604 + 105. 24 +54. 216+9+44. 80+7.
488+44. 80+7. 488)
= (3629. 868X0. 83+273. 032X3. 54)/3902. 900 = (3012. 790+966. 533)/3902. 900=1.
02W/(m2 · K)
, 地下室顶板传热系数,按式(29-6)计算:
K 地下室顶板= 1/(0. 11+0. 2/1. 74+0. 04) = 3. 77W/(m2 · K)
3.线传热系,数
⑴结构性热桥线传热系数,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中,墙角、窗间墙、凸窗、阳台、屋顶、
楼板、地板等处形成的热桥称为结构性热桥。结构性热桥对墙体、屋面传热的影响,可用线传 热
系数描述,撳严寒与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0)中附录 B 计算。
(2)框与面板接缝的线传热系数,门窗或幕墙玻璃(或其他镶嵌板)边缘与框的组合传 热效应所
产生附加传热量的参数为线传热系数,按《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JGJ 151—2008)
中第 7 章的规定计算。
29.3.1.3 建筑物耗热量的计算方法
(1)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gH(W/m2),按式(29-14)计算:
1000m 时,α=0. 0069ο
电机和传动部分的效率及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计算系数 表 29-34
热负荷 Q(kW) <2000 >2000
电机和传动 直联方式 0.87 0. 89
部分的效率 η 联轴器连接方式 0. 85 0. 87
计算系数 A 0. 0062 0. 0054
5.锅炉运行效率
采暖锅炉日平均运行效率,按式(29-34)计算:
7/2,a = (Qa,t/Q,) X100% (29-34)
Qt = Gc · Q 卜 ΙΟ- 3 (29-35)
722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式中 rj2’a——检测持续时间内采暖锅炉日平均运行效率;
Qa,t——检测持续时间内采暖锅炉的输出热量(MJ);
Q,——检测持续时间内采暖锅炉的输入热量(MJ);
Gc——检测持续时间内采暖锅炉的燃料用量(kg)或(Nm3);
Qc——检测持续时间内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kJ/kg)或(kJ/Nm3)。
29.3.2.2 空调系统
1. 单位建筑面积采暖空调能耗,按式(29-36)计算:
Eo = XE;/A (29-36)
式中 E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空调能耗;
Et——各个系统一年的采暖、空调能耗;
A—建筑面积(m2),不包括没有设置采暖空调的地下车库面积。
2. 年冷源系统能效系数(££i?-sJ,按式(29-37)计算:
EER-SL = Qsh/'ZN.i (29-37)
式中 EER—SL——年冷源系统能效系数;
Qsl——冷源系统供冷季的总供冷量(kW · h);
Nsi——冷源系统供冷季各设备所消耗的电量(kW · h)。
3. 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Ws),按式(29-38)计算:'
(29-38)
(29-39)
按式(29-40)计算:
(29-40)
Ws = N/L
式中 Ws——单位风量耗功率[W/(m3/h)];
N 风机的输人功率(W)·,
L-^风机的实际风量(m3/h)。
4. 定风量系统平衡度(FH 场),按式(29-39)计算:
FHB, = GaJGd,j
式中 FHB)——第_;个支路的风系统平衡度;
Ga„——第 j 个支路的实际风量(m3/h);
Gd o——第]个支路的设计风量(m 3/h)。
5. 输送能效比(£卫)
在公共建筑中,选用空气调节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卫),
ER = 0. 002342Η/(ΔΤ· η)
式中 Η——水泵设计扬程(m);
ΔΤ^供回水温差 ΓΟ; η^水泵在设计工作点的效率(% )。
6. 冷源系统能效系数(EEi?)
(1) 冷源系统供冷量(Q。),按式(29-41)计算:
(29-41)
Qo = VJoc Δί/3600 式中 Qo——冷源系统供冷量(kW);
V^冷水平均流量(m3/h);
P^冷水平均进、出口温差 ΓΟ; c——冷水平均密度(kg/m 3);
Δί——冷水平均定压比热[kj/(kg · °C)];
P 、c 根据介质进出口平均温度由物性参数表查取。
(2) 冷源系统能效系数(EER),按式(29-42)计算:
29.3 建筑节能工程常用的计算 723
(29-42)
(29-43)
EER = Q0/m
式中 EER——冷源系统能效系数(kW/kW);
2N,——冷源系统各用电设备的平均输人功率之和(kW)。
7. 制冷性能系数(COP)
(1)冷水(热泵)机组的供冷(热)量(Qo),按式(29-43)计算:
Qo = Vjoc Δί/3600 式中 Q。——冷水(热泵)机组的供冷(热)量(kW);
V——冷水平均流量(m3/h);
P^冷水平均进、出口温差 rC); c-^冷水平均密度(kg/m 3);
注:摘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和《严寒与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
29.2.3.3 不同气候区对建筑热工性能的设计要求
不同气候区对建筑热工性能的设计要求见表 29-28。
不同气候区对建筑热工性能的设计要求
Μ——冷水平均定压比热[kj/(kg· °C)] ; p. c 根据介质进出口平均温度由物性参数表查取。
(2) 电驱动压缩机的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实际性能系数(COPd),按式 (29-44)
计算:
CDPd = Qo/N (29-44)
式中 COPd—电驱动压缩机的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实际性能系数;
N——实测工况下机组平均输入功率(kW)。
(3) 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实际性能系数(COPx),按式(29-45)计算:
CDPX = Qo/[(W(7/3600) + pj (29-45)
式中 COPx—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实际性能系数;
w——实测工况下机组平均燃气消耗量(m3/h),或燃油消耗量(kg/h); q 燃料发热量(kJ/m3 或
kJ/kg);
P——实测工况下机组平均电力消耗量(折算成一次能,kW)。
8. 空调实际耗电量计算
空调实际耗电量计算,因为空调制冷有开有停,间隙工作,空调的工作时间又因房间 面
积、设置温度和室内温度的不同而有长有短,因此,需要实测空调的累计工作时间才能 算出
空调的实际耗电量,按式(29-46)计算:
空调日耗电量(kWh)=制冷功率(W) X 日累计工作小时(h)/1000 (29-46) 1 匹的制冷量大约为
2000kcal/h,换算为国际单位 lkcal/h=l. 163W,1 匹空调的制 冷量为 2000X1. 163 = 2326W。
如果,空调日累计 4 小时工作,1 匹空调日耗电量= 2326 X4/1000=9. 30(kWh)。
9. 空调系统的水力计算
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实测主机房总冷却水管的冷热水、冷却水总流量(简称水总流 量)
与设计值之比,按式(29-47)计算:
空调系统的水力=[(设计水总流量值一实测水总流量)/设计水总流量值]X100%
(29-47)
29.3.2.3 照明与配电系统
1. 照明系统节能率 7(%),按式(29-48)计算:
7 = 1 - X 100% (29-48)
式中 Ez 、E'z——改造前后照明电耗量( k W « h ) ;
A ---------------------调整量( k W * h )。
2. 照明功率密度值^仏墀/!!!2),按式(29-49)计算:
724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p= P/S - (29-49)
式中 P——实测照明功率(kW);
S——被测区域面积(m2)。
29.3.3 建筑材料热工计算参数
29.3.3.1 常用建筑材料热工计算参数
1.建筑材料热物理性能计算参数(表 29-35)
建筑材料热物理性能计算参数 表 29-35
计 算 参 数序号 材料名称 干密度 p
(kg/m3)
导热系数 A
[W/(m· K)]
蓄热系数 S(周
期 24h)
[W/(m2 · K)]
比热容 C
[kI/(kg-K)]
蒸汽渗透系数 [g/
(m _ h · Pa)]
钢筋混凝土 2500 1.74 17. 20 0· 92 0. 0000158
2300 1.51 15. 36 0· 92 0.0000173
1 普通混凝
土
碎石、卵石混凝土
2100 0· 92 0. 0000173
2000 0· 77 10. 49
1800 0. 63 9· 05
膨胀矿渣珠 混凝土
1600 0· 53 7. 87
0/96
1700 1.00 11. 68 0.0000548
1500 0· 76 9· 54 0·0000900
自然煤矸石、 炉渣混
凝土
1300 0.56 7. 63
1.05
0.0001050
1700 0.95 11.40 0.0000188
1500 0. 70 9· 16 0.0000975
1300 0· 57 7. 78 0.0001050
粉煤灰
1100 0. 44 6. 30
1.05
0.0001350
1600 0. 84 10. 36 0_ 0000315
1400 0. 70 8· 93 0.0000390
1200 0. 53 7.25 0.0000405
1300 0.52 7. 39 0_ 0000855
1500 0· 77 9_ 65 0. 0000315
1300 0.63 8. 16 0.0000390
1100 0· 50 6. 70 0.0000435
1700 0· 57 6. 30 0.0000395
1500 0· 67 9. 09
1300 0.53 7. 54 0.0000188
2 轻骨料
混凝土
黏土陶粒 混凝土
1100 0. 42 6. 13
1. 05
0.0000353
700 0· 22 3.59 1.05 0· 00009983 轻混凝土 加气混凝土、 泡沫混
凝土 500 0· 19 2.81 1.05 0. 0001110
29.3 建筑节能工程常用的计算 725
水泥砂浆 1800 0. 93 11.37 1.05 0· 0000210
石灰水泥砂浆 1700 0. 87 10. 75 1.05 0.0000975
石灰砂浆 1600 0· 81 10. 07 1. 05 0.0000443
石灰石膏砂浆 1500 0.76 9· 44 1.05
4 砂浆
保温砂浆 800 0. 29 4. 44 1.05
续表
计 算 参 数序号 材料名称 干密度 p
(kg/m3)
导热系数 A
[W/(m-K)]
蓄热系数 S(周期
24h)
[W/(m2 · K)]
比热容 c
[W(kg-K)]
蒸汽渗透系数 P [g/
(m · h · Pa)]
重砂浆砌筑黏土 砖砌体 1800 0.81 10. 63 0.0001050
轻砂浆砌筑黏土 砖砌体 1700 0· 76 9. 96 0.0001200
灰砂砖砌体 1900 1. 10 12. 72 0.0001050
硅酸盐砌体 1800 0. 87 11.11 0.0001050
炉渣砖砌体 1700 0.81 10· 43 0.0001050
5 砌体
重砂浆砌筑 26、 33 及
36 孔黏土 空心砖砌体
1400 0· 58 7. 92
1.05
0.0000158
80 以下 0. 050 0.59 1.22 —矿棉、岩棉、 玻璃棉板
80 〜200 0. 045 0. 75 1.22 0.0004880
70 以下 0. 050 0.58 1. 34 —矿棉、岩棉、 玻璃棉毡
70 〜200 0· 045 0. 77 1. 34 0.0004880
70 以下 0. 050 0. 46 0. 84 —矿棉、岩棉、 玻璃棉松
散材料 80 〜120 0· 045 0.51 0. 84 0.0004880
6 纤维绝
热材料
麻刀 150 0. 070 1.34 2. 10 —
800 0. 26 4. 37 1. 17 0. 0000420
600 0.21 3.44 1. 17 0.0000900
水泥膨胀珍珠岩
400 0. 16 2. 49 1. 17 0.0001910
400 0. 12 2. 28 1.55 0.0000293沥青、乳化沥青 膨胀珍
珠岩 300 0. 093 1.77 1.55 0.0000675
7 膨胀珍珠
岩、蛭石 制
品
水泥膨胀蛭石 350 0. 14 1.99 1.05 —
聚乙烯泡沫塑料 100 0· 047 0. 70 1.38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30 0· 042 0. 36 1.38 0.0000162
8 泡沫材 料、
多 孔聚合
物
聚氨酯硬泡沫塑料 30 0. 033 0. 36 1.38 0.0000234
726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聚氯乙烯硬泡沫塑料 130 0. 048 0. 79 1. 38
钙塑 120 0. 049 0. 83 1.59
泡沫玻璃 140 0.058 0. 70 0. 84 0.000225
泡沫石灰 300 0. 116 1.70 1.05
炭化泡沫石灰 400 0, 14 2. 3.3 1.05
泡沫石膏 500 0· 19 2.78 1.05 0.0000375
续表
计 算 参 数序号 材料名称 干密度 P
(kg/m3)
导热系数 A
[W/(m-K)]
蓄热系数 S(周期
24h)
[W/(m2 · K)]
比热容 c
[W/(kg · K)]
蒸汽渗透系数 P
[g/(m · h · Pa)]
橡木、枫树(热流方 向垂
直木纹)
700 0. 17 4. 90 0. 0000562
橡木、枫树(热流 方向顺
木纹)
700 0. 35 6. 93 0.0003000
松木、云杉(热流 方向垂
直木纹)
500 0. 14 3. 85 0.0000345
9 木材
松木、云杉(热流 方向顺
木纹)
500 0.29 25. 55
2.51
0.0001680
胶合板 600 0· 17 4. 57 2.51 0·0000225
300 0· 093 1. 95 1.89 0.0000255软木板
150 0· 058 1.09 1. 89 0.0000285
1000 0. 34 8.13 2.51 0.0001200纤维板
600 0· 23 5. 28 2.51 0. 0001130
石棉 1800 0· 52 8. 52 1.05 0.0000135
石棉水泥隔热板 500 0. 16 2. 58 1.05 0.0003900
石膏板 1050 0. 33 5. 28 1.05 0.0000790
1000 0. 34 7. 27 2.01 0.0000240水泥泡花板
700 0. 19 4. 56 2.01 0.0001050
稻草板 300 0. 13 2. 33 1.68 0.0003000
10 建筑
板材
木屑板 200 0· 065 1. 54 2. 10 0.0002630
锅炉渣 1000 0. 29 4. 40 0. 92 0.0001930
粉煤灰 1000 0.23 3. 93 0. 92
高炉炉渣 900 0· 26 3. 92 0. 92 0.0002030
11 无机松
散材料
乳石、凝灰岩 600 0. 23 3. 05 0.92 0. 0002630
29.3 建筑节能工程常用的计算 727
300 0. 14 1. 79 1.05膨胀蛭石
200 0. 10 1.24 1.05
娃藻土 200 0· 076 1.00 0. 92
120 0. 07 0. 84 1. 17膨胀珍珠岩
80 0. 058 0.63 1. 17
木屑 250 0. 093 1.84 2.01 0.0002630
稻壳 120 0. 06 1.02 2.01
12 有机松
散材料
干草 100 0. 047 0. 83 2.01
续表
计 算 参 数序号 材料名称 干密度 p
(kg/m3)
导热系数 λ
[W/(m· Κ)]
蓄热系数 S(周
期 24h)
[W/(m2 · K)]
比热容 c
[kJ/(kg-K)J
蒸汽渗透系数 P
[g/(m · h · Pa)]
2000 1· 16 12.99夯实黏土
1800 0· 93 11.03
1600 0.76 9. 37加草黏土
1400 0· 58 7.69
轻质黏土 1200 0· 47 6· 36
13 土壤
建筑用砂 1600 0. 58 8. 26
1.01
花岗岩、玄武岩 2800 3· 49 25. 49 0.0000113
大理石 2800 2.91 23. 27 0.0000113
烁石、石灰石 2400 2· 04 18. 03 0.0000375
14 石材
石灰石 2000 1. 16 12.56
0. 92
0.0000600
沥青油毡、油毡纸 600 0. 17 3. 33 1.47
混凝土 2100 1,05 16. 39 1. 68 0.0000075
1400 0· 27 6· 72 1. 68
15 防水材料
石油沥青
1050 0. 17 4, 71 1. 68 0.0000075
平板玻璃 2500 0· 76 10. 69 0. 8416 玻璃
玻璃钢 1800 0. 52 9. 25 1. 26
紫铜 8500 407 324 0. 42
青铜 8000 64. 0 118 0. 38
建筑钢材 7850 58. 2 126 0. 48
铝 2700 203 191 0. 92
17 金属
铸铁 7250 49. 9 112 0. 48
注:摘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
2.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用材料热工计算参数(表 29-36)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用材料热工计算参数 表 29-36
用途, 材料 密度
(kg/m3) 导热系数 λ
[W/(m.K)]
表面发射率
涂漆 0.90铝 2700 237. 0
阳极氧化 0. 20〜0. 80
涂漆 0. 90铝合金 2800 160. 0
阳极氧化 0. 20〜0. 80
镀锌 0. 20铁 7800 50. 0
氧化 0. 80
框
不锈钢 7900 17. 0 浅黄 0. 20
728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氧化' 0. 80
镀锌 0· 20
氧化 0. 80
建筑钢材 7850 58. 2
涂漆 0. 90
PVC 1390 0. 17 0. 90 *
硬木 700 0· 18 0.90
软木(用于建筑构件中) 500 0· 13 0. 90
玻璃钢(UP 树脂) 1900 0· 40 0. 90
续表
用途 材料 密度
(kg/m3) 导热系数 λ
[W/(m · K)]
表面发射率
玻璃面 0. 84建筑玻璃 2500 1.00
镀膜面 0· 03〜0. 80
丙烯酸树脂玻璃 1050 0. 20 0· 90
ΡΜΜΑ(有机玻璃) 1180 0· 18 0· 90
透明材料
聚碳酸酯 1200 0· 20 0. 90
聚酰胺(尼龙) 1150 0. 25
尼龙 66+25 %玻璃纤维 1450 0. 30
高密度聚乙烯 HD 980 0. 52
低密度聚乙烯 LD 920 0. 33
固体聚丙烯 910 0· 22
聚丙烯+25%玻璃纤维 1200 0. 25
PU(聚氨酯树脂) 1200 0. 25
隔热材料
刚性 PVC 1390 0· 17
0· 90
氯丁橡胶(PCP) 1240 0. 23
EPDM(三元乙丙) 1150 0. 25
纯硅胶 1200 0. 35
柔性 PVC 1200 0. 14
聚酯马海毛 — 0. 14
防不杀
柔性人造橡胶泡沫 60 〜80 0· 05
0. 90
PU(硬质聚氨酯) 1200 0· 25
固体/热熔异丁烯 1200 0· 24
聚硫胶 1700 0. 40
纯硅胶 1200 0· 35
密封剂
聚异丁烯 930 0· 20
0. 90
29.3 建筑节能工程常用的计算 729
聚酯树脂 1400 0. 19
硅胶(干燥剂) 720 0. 13
分子筛 650〜750 0· 10
低密度硅胶泡沫 750 0· 12
中密度硅胶泡沫 820 0· 17
注:摘自《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
3. 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 α 值(表 29-37)
导热系数 λ 及蓄热系数 S 的修正系数 α 值 表 29-37
序 号 材料、构造、施工、地区及使用情况 α 值
1 作为夹芯层浇筑在混凝土墙体及屋面构件中的块状多孔保温材料(如加气混凝 土、泡沫
混凝土及水泥膨胀珍珠岩等),因干燥缓慢及灰缝的影响
1. 60
2 铺设在密闭屋面中的多孔保温材料(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水泥膨胀珍珠 岩及石灰炉
渣等),因干燥缓慢
1. 50
3 铺设在密闭屋面中用作为夹芯层浇筑在混凝土构件中的半硬质矿棉、岩棉、 玻璃棉板等,
因压缩及吸湿
1. 20
4 作为夹芯层浇筑在混凝土构件中的泡沫塑料等,因压缩 1. 20
5 开孔型保温材料(水泥刨花板、木丝板、稻草板等),表面抹灰或与混凝土浇 筑在一起,
因灰浆渗人
1.30
6 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砌块墙体及加气混凝土条板墙体、屋面,因灰缝的 影响 1.25
7 填充在空心墙体及屋面构件中的松散保温材料(如稻壳、木屑、矿棉、岩棉 等),因下
沉
1. 20
8 矿渣混凝土、炉渣混凝土、浮石混凝土、粉煤灰陶粒混凝土、加气混凝土等 实心墙体及
屋面构件,在严寒地区,且室内平均相对湿度超过 65%的采暖房间 内使用,因干燥缓慢
1. 15
注:摘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
4.常用建筑材料的导热系数
(1)金属的导热系数(表 29-38)
金属的导热系数 表 29-38
材料 钻石 银 铜 金 锡 铅
A[W/(m · K)] 2300 429 401 317 67 34.8
密度(g/cm3) 3. 52 8. 93 19. 32
折射率 2. 417
(2)窗体材料的导热系数
1)窗框材料的导热系数(表 29-39)
窗框材料的导热系数 表 29-39
窗框材料 不锈钢 铝合金 PVC 软木 松木 UP 玻璃钢 铁
密度(kg/m3) 7900 2800 1390 500 700 1900 7800
A[W/(m · K)] 17 160 0. 17 0. 13 0. 18 0.4 50
2)玻璃材料的导热系数(表 29-40)
玻璃材料的导热系数 表 29-40
730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材 料 普通玻璃 石英玻璃 燧石玻璃 重燧石玻璃 精制玻璃 有机玻璃 聚碳酸酯
温度。C 20 4 32 12. 5 12
A[W/(m · K)] 1.0 1.46 .0. 795 0. 78 0. 9 0. 18 0. 2
3)阻断热桥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 29-41)
阻断热桥用材料的导热系数 表 29-41
阻断材料 聚酰胺树脂 高密度
聚乙烯
低密度
聚乙烯
聚丙烯 25 %玻纤 聚
丙烯
聚氨酯 刚性 PVC
密度(kg/m3) 1150 980 920 910 1200 1200 1390
A[W/(m . K)] 0. 25 0. 5 0. 33 0. 22 0. 25 0. 25 0. 17
4)密封材料的导热系数(表 29-42)
密封材料的导热系数 表 29-42
密封材料 氯丁
橡胶
三元
乙丙
硅胶 柔性
PVC
柔性橡
胶泡沫 固体热熔
异丁烯
聚硫 聚异
丁烯
聚酯 硅胶
泡沫
密度(kg/m3) 1240 1150 1200 1200 60 〜80 1200 1700 930 1400 750
A[W/(m · K)] 0. 23 0. 25 0. 35 0. 14 0. 05 0. 24 0.4 0. 2 0. 19 0. 12
5.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举例
(1)几种窗的线传热系数(表 29-43)
几种窗的线传热系数少[W/(m2 · K)] 表 29-43
窗框材料 双层或三层未镀膜中空玻璃 ^[W/(m2 · K)]双层 Low-E 镀膜或三层(其中两片 Low-E 镀膜)中空玻
璃 ψ[ν/(πι2 · Κ)]
木窗框和塑料窗框 0.04 0. 06
带热断桥的金属窗框 0.06 0. 08
没有热断桥的金属窗框 0 0. 02
注:表 29-43 摘自《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KJGJ/T 151)。
(2)几种保温外墙的传热系数(表 29-44)
几种保温外墙的传热系数 表 29-44
保温层 热惰性 传热阻恥 传热系数 Κρ序号 外墙名称
厚度(mm) 指标 D [(m2 · K)/W] [W/(m2 · Κ)]
70 2. 38 1. 65 0. 601 180mm 现烧混凝土+模塑聚本板
100 2. 64 2· 25 0· 44
60 3· 80 1· 76 0. 572 240mm KP1 多孔砖+模塑聚苯板
100 4. 14 2.56 0· 39
70 1. 98 1· 71 0· 583 190mm 混凝土空心砌块+模塑聚苯板
110 2. 33 2. 51 0_ 40
180mm 现浇混凝土 +单层钢丝网架聚 90 2.55 1.68 0_ 594
苯板 110 2. 72 2. 00 0· 50
75 2. 43 1.67 0. 605 180mm 现饶混凝土 + (无网)聚苯板
95 2.59 2· 05 0.49'
续表
序号 外墙名称 保温层 厚度(_) 热惰性 指标 D 传热阻恥
[(m2 · K)/W]
传热系数
[W/(m2 · K)]
29.3 建筑节能工程常用的计算 731
40 2.35 1. 68 0.596 180mm 现浇混凝土 +面砖聚氨酯复 合板
70 2. 77 2.75 0.36
35 3. 77 1.81 0. 557 240mm KP1 多孔砖+面砖聚氨酯复 合板
一 70 4. 27 3.06 0. 33
40 .1. 94 1.74 0· 588 190mm 混凝土空心砌块+装饰面砖聚 氨酯复
合板 70 2. 37 2.81 0. 36
300 5.62 1.68 0· 599 加气混凝土砌块 Ae = 0. 2(W/m · K)计
450 8. 24 2. 43 0.41
50 4. 32 1.23 0.8110 240mm 砖墙+胶粉聚苯颗粒外保温
60 4. 50 1.39 0. 72
50 4. 41 1.35 0. 7411 240mm 黏土多孔砖墙,胶粉聚苯颗粒 外保温
60 4. 59 1.49 0· 67
50 2. 82 1.03 0. 9712 200mm 混凝土墙,胶粉聚苯颗粒外 保温
60 3.00 1. 18 0. 85
50 2. 27 1. 14 0· 8813 190mm 混凝土空心砌块墙,胶粉聚苯 颗粒外
保温 60 2. 45 1, 30 0. 77
6.内表面换热系数和换热阻(表 29-45)
内表面换热系数 Oh 和换热阻 K , 表 2 9 - 4 5
选用季节 表面特性 a;[W/(m2 · K)] · K)/W]
冬季和夏季 墙面、地面、表面平整或有肋状 突出物的顶棚,
当/ιΛ<0.3 时
8.7 0. 11
有肋状突出物的顶棚,当/ιΛ>0.3 时 7. 6 0. 13
7.外表面换热系数和换热阻(表 29-46)
外表面换热系数 a e 和换热阻凡 表 2 9 - 4 6
选用季节 表面特性 ae[W/(m2 · K)] i?e[(m2 · K)/W]
外墙、屋顶、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表面 23.0 0. 04
与室外空气相通的不采暖地下室上面楼板 17.0 0. 06冬季
闷顶、外墙上有窗的不采暖地下室上面楼板 12. 0 0. 08
外墙上无窗的不采暖地下室上面楼板 6. 0 0. 17
夏季 外墙、屋顶 19.0 0. 05
注:表 29-45 和表 29-46 摘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
29.3.3.2 建筑材料光学、热工参数
1.典型玻璃系统的光学热工参数,在没有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表 29-47 中数值作为
732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玻璃系统光学热工参数的近似值。
典型玻璃系统的光学热工参数 表 29-47
玻 璃 品 种 可见光透 射
比 Γν
太阳光总透
射比&
遮阳系数
SC
传热系数
Kg[W/(m2 · K)]
3mm 透明玻璃 0. 83 0. 87 1.00 5.8
6mm 透明玻璃 0. 77 0· 82 0. 93 5. 7
透明玻璃
12_透明玻璃 0. 65 0. 74 0. 84 5. 5
5mm 绿色吸热玻璃 0. 77 0. 64 0. 76 5. 7
6_蓝色吸热玻璃 0.54 0.62 0. 72 5. 7
5_茶色吸热玻璃 0. 50 0. 62 0. 72 5.7
吸热玻璃
5mm 灰色吸热玻璃 0. 42 0_ 60 0. 69 5. 7
6mm 高透光热反射玻璃 0.56 0.56 0. 64 5. 7
6mm 中等透光热反射玻璃 0. 40 0. 43 0. 49 5.4
6mm 低透光热反射玻璃 0. 15 0. 26 0. 30 4. 6
玻璃
6mm 特低透光热反射玻璃 0. 11 0. 25 0. 29 4. 6
6mm 高透光 Low-E 玻璃 0.61 0.51 0· 58 3. 6单片 Low-E
6mm 中等透光 Low-E 玻璃 0. 55 0. 44 0.51 3. 5
6 透明+ 12 空气+6 透明 0.71 0. 75 0. 86 2.8
6 绿色吸热+12 空气+6 透明 0. 66 0.47 0. 54 2,8
6 灰色吸热+12 空气+6 透明 0· 38 0. 45 0.51 2.8
6 中等透光热反射+ 12 空气+6 透明 0. 28 0. 29 0. 34 2.4
6 低透光热反射+12 空气+6 透明 0. 16 0. 16 0. 18 2.3
6 高透光 Low-E+12 空气+6 透明 0. 72 0. 47 0. 62 1.9
6 中透光 Low-E+12 空气+6 透明 0. 62 0.37 0. 50 1.8
6 较低透光 Low-E+12 空气+6 透明 0. 48 0. 28 0. 38 1.8
6 低透光 Low-E+12 空气+6 透明 0.35 0· 20 0. 30 1.8
6 高透光 Low-E+12 氩气+6 透明 0. 72 .0. 47 0. 62 1. 5
中空玻璃
6 中透光 Low-E+12 氩气+6 透明 0· 62 0,37 0_ 50 1.4
注:摘自《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
2.常用遮阳设施的太阳辐射热透过率(表 29-48)
常用遮阳设施的太阳辐射热透过率(%) 表 29-48
窗帘内遮阳 活动夕 、遮阳
外窗类型 浅色 浅色 铝制百叶卷帘 金属或木制
较紧密织物 紧密织物 (浅色) 百叶卷帘(浅色)
单层普通玻璃窗
3〜6mm 厚玻璃 45 _ 35 9 12
单框双层普通玻璃窗
(3 + 3) mm 厚玻璃 42 35 9 13
(6 + 6) mm 厚玻璃 42 35 13 15
3.遮阳板的透射比< Y ) ( 表 29-49)
遮阳板的透射比 表 29-49
29.4 墙体节能工程 733
遮阳用材料 规 格 V'
织物面料 浅色 0. 40
玻璃钢类板 浅色 0. 43
深色:00. 10
耐候性
系统拉伸粘结强度(MPa)
XPS板 ^0. 20
面砖拉伸粘结强度(MPa) 一 切割至抹面砂楽表面
>0. 40
二层及以上 3J 级 —抗冲击性
1 首层 10]级 —
不透水性 试样防护层内侧无水渗透 _
外观 表面无裂纹、空鼓、起泡、剥离现象耐冻融
拉伸粘结强度(MPa) >0.10 ^0. 40
7K 蒸气湿流密度(包括外饰面)[g/ (m2 . h)] >0. 85
24h 吸水量(g/m2) <500
3. 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基层处理—测量、放线—挂基准线—配胶粘剂(XPS 板背面涂界面剂)—贴翻
包网布—粘贴聚苯板(按设计要求安装锚固件,做装饰条)—打磨、修理、隐检—(XPS 板
面 涂界面剂)抹聚合物砂浆底层—压入翻包网布和增强网布—贴压增强网布—抹聚合物砂浆
面层 —(伸缩缝)—#整、验收—外饰面—检测验收。
4. 施工要点
(1) 夕卜保温工程应在外墙基层的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施工前,应装好门窗框
或附 框、阳台栏杆和预埋件等,并将墙上的施工孔洞堵塞密实。
(2) 聚苯板胶粘剂和抹面砂浆应按配合比要求严格计量,机械搅拌。超过可操作时间后
严 禁使用。
(3) 粘贴聚苯板时,基面平整度<5mm 时宜采用条粘法,>5_时宜采用点框法;当设 计
饰面为涂料时,粘结面积率不小于 40%;设计饰面为面砖时粘结面积率不小于 50%;聚苯板 应
错缝粘贴,板缝拼严。对于 XPS 板宜采用配套界面剂涂刷后使用。
(4) 锚固件数量:当采用涂料饰面时,墙体高度在 20〜50m 时,不宜少于 4 个/m2,50m
以上时不宜少于 6 个/m2;当采用面砖饰面时不宜小于 6 个/m2。锚固件安装应在聚苯板粘贴 24h
后进行,涂料饰面外保温系统安装时锚固件盘片压住聚苯板,面砖饰面盘片压住抹面层的 增
强网。
736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5) 增强网:涂料饰面时应采用耐碱玻纤网,面砖饰面时宜采用后热镀锌钢丝网;施工
时 增强网应绷紧绷平,搭接长度玻纤网不少于 80mm,钢丝网不少于 50mm 且保证两个完整
网格 的搭接。
(6)聚苯板安装完成后应尽快抹灰封闭,抹灰分底层砂浆和面层砂浆两次完成,中间 包裹增强
网,抹灰时切忌不停揉搓,以免形成空鼓;抹灰总厚度宜控制在表 29-52 范围内。
抹 面 砂 浆 厚 度 表 29-52
外饰面 涂 料 面 砖
增强网 玻纤网 玻纤网 钢丝网
层数 单层 双层 单层 双层 单层
抹面砂浆总厚度(mm) 3〜5 5〜7 4〜6 6〜8 8〜12
(7) 各种缝、装饰线条及防火构造措施的具体做法参见相关标准。
(8) 外墙饰面宜选用涂装饰面。当采用面砖饰面时,其相关产品要求应符合《外墙饰 面
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 126)、《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和《膨胀 聚
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JG149)等相关现行标准的规定。外饰面应在抹面层达 到施工
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选择面砖饰面时应在样板件检测合格、抹面砂浆施工 7d 后, 按《外
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 126)的要求进行。
29.4.2.2 聚苯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
1.基本构造与适用范围
(1)基本构造
采用内表面带有齿槽的聚苯板作为现浇混凝土外墙的外保温材料,聚苯板内外表面喷 涂
界面剂,安装于墙体钢筋之外,用尼龙锚栓将聚苯板与墙体钢筋绑扎,安装内外大模 板,浇
筑混凝土墙体并拆模后,聚苯板与混凝土墙体联结成一体,在聚苯板表面薄抹抹面 抗裂砂浆,
同时铺设玻纤网格布,再做涂料饰面层。其基本构造见表 29-53。
聚苯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 表 29-53
(2)适用范围
采取防火构造措施后,聚苯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可适用于各类气候区域现浇 混
凝土结构的 100m 以下住宅建筑和 24m 以下非幕墙建筑涂料做法。
2.系统性能
聚苯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指标,见表 29-54。
聚苯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指标 表 29-54
项 目 指 标
抗风压值(kPa) >1. 5 倍风荷载设计值
系统热阻(m2 · K/W) 复合墙体热阻符合设计要求
29.4 墙体节能工程 737
续表
项 目 指 标
外观质量 无宽度大于 0.1_的裂缝,无粉化、空鼓、剥落现象
EPS 板 切割至聚苯板表面>0. 10
耐候性
系统拉伸粘结强度(MPa)
XPS 板 切割至聚苯板表面>0. 20
标准做法 >3. 0 且无宽度大于 0. 1mm 的裂缝抗冲击强度(J)
首层加强做法 >10. 0 且无宽度大于 0. 1mm 的裂缝
不透水性 试样防护层内侧无水渗透
耐冻融 表面无裂纹、空鼓、起泡、剥离现象
水蒸气湿流密度(包括外饰面)[g/ (m2 · h)] >0. 85
24h 吸水量(g/m2) <500
耐冻融(10 次) 裂纹宽度<0. 1mm,无空鼓、剥落现象
3. 施工流程
聚苯板分块—聚苯板安装—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涂刮抹面层浆—压人 玻纤网
布—饰面—检测验收。
4. 施工要点
(1) 垫块绑扎。外墙围护结构钢筋验收合格后,应绑扎按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要求制作 的水泥
砂浆垫块,同时在外墙钢筋外侧绑扎砂浆垫块(不得采用塑料垫卡),每 m2 板内 不少于 3 块,
用以保证保护层厚度并确保保护层厚度均匀一致。
(2) 聚苯板安装。当采用 XPS 保温板时,内外表面及钢丝网均应涂刷界面砂浆,采用 EPS
保温板时,外表面应涂刷界面砂浆。施工时先安装阴阳角保温构件,再安装角板之间的 保温板。
安装前先在保温板高低槽口均匀涂刷聚苯胶,将保温板竖缝两侧相互粘结在一起。 在保温板上弹
线标出锚栓的位置再安装尼龙锚栓,其锚人混凝土长度不得小于 50_。
(3) 模板安装。宜采用钢质大模板,按保温板厚度确定模板配制尺寸、数量。安装外 墙外侧
模板前应在保温板外侧根部采取可靠的定位措施,模板连接必须严密、牢固,以防 止出现错台和
漏浆现象。不得在墙体钢筋底部布置定位筋。宜采用模板上部定位。
(4) 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前在保温板槽口处用金属“Π”形遮盖“帽”,将外模 板和保温板扣
上。现浇用混凝土的坍落度应不小于 180mm,分层浇筑,每次浇筑高度不 大于 500mm,捣实,
注意门窗洞口两侧对称浇筑。
(5) 模板拆除后穿墙套管的孔洞应以干硬性砂浆捻塞,保温板部位孔洞用保温浆料堵 塞。聚
苯板表面凹进或破损、偏差过大的部位,应用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填补找平。
(6) 抹面层。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抹灰。标准层总厚度 3〜5mm,首层加强层 5〜
7mm。玻纤网搭接长度不小于 80mm。首层与其他需加强部位应满足抗冲击要求,在标准 外保温
做法的基础上加铺一层玻纤网,并再抹一道抹面砂浆罩面,厚度 2mm 左右。
(7) 各种缝、装饰线条及防火构造措施的具体做法参见相关标准。
29. 4.2. 3 聚苯板钢丝网架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
1.基本构造与适用范围
(1)基本构造
聚苯板钢丝网架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是采用外表面有梯形凹槽和带斜插丝的单面 钢丝
网架聚苯板,在聚苯板内外表面及钢丝网架上喷涂界面剂,将带网架的聚苯板安装于墙 体钢筋之
738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外,在聚苯板上插入经防锈处理的 L 形舛钢筋或尼龙锚栓,并与墙体钢筋绑扎, 安装内外大模板,
浇筑混凝土墙体并拆模后,有网聚苯板与混凝土墙体联结成一体,在有网 聚苯板表面厚抹掺有抗
裂剂的水泥砂浆,再做饰面层。其基本构造,见表 29-55。
聚苯板钢丝网架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 表 29-55
基层墙体
①
饰面砖或 涂料
现浇混凝土 墙体
EPS 单面 钢丝网架
钢丝网架
钢筋
保温层② 抹面层③ 钢丝网④ 饰面层⑤ 联结件⑥
聚合物砂浆 厚抹面层
系统的基本构造
(2)适用范围
采取防火构造措施后,聚苯板钢丝网架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适用于各气候分区 髙度小
于 100 以下的住宅建筑和 24m 以下的非幕墙建筑涂料或面砖做法。
2.系统性能
聚苯板钢丝网架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指标,见表 29-56。
聚苯板钢丝网架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指标 表 29-56
指 标项 目
非饰面砖系统 饰面砖系统
抗风压值(kPa) >1.5 倍风荷载设计值
系统热阻(m2 · k/W) 复合墙体热阻符合设计要求
外观质量 无宽度大于 0.1mm 的裂缝,无粉化、空鼓、剥落现象
EPS 板 切割至聚苯板表面>0. 10系统拉伸粘结强度(MPa)
XPS 板 切割至聚苯板表面>0. 20
耐候性
面砖拉伸粘结强度(MPa) 切割至抹面砂浆表面>0. 40
标准做法 >3. 0 且无宽度大于 0. 1mm 的裂
缝
—抗冲击强度(J)
首层加强做法 ^10. 0 且无宽度大于 0. 1mm 的
裂缝
—
不透水性 试样防护层内侧无水渗透
耐冻融 表面无裂纹、空鼓、起泡、剥离现象
水蒸气湿流密度(包括外饰面)[g/(m2 · h)] ^0. 85
24h 吸水量(g/m2) <1000
29.4 墙体节能工程 739
耐冻融(10 次) 裂纹宽度<0. 1mm, 无空鼓、剥落
现象
面砖拉伸粘结强度切割 至抹面砂
浆表面 >0. 40MPa
3. 施工流程
钢丝网架聚苯板分块—钢丝网架聚苯板安装—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抹 专用抗
裂砂浆—外饰面。
4. 施工要点
(1) 安装聚苯板。保温板内外表面及钢丝网均应涂刷界面砂浆。施工时外墙钢筋外侧需 绑扎
水泥砂浆垫块(不得采用塑料垫卡),安装保温板就位后,应将塑料锚栓穿过保温板, 铺入混凝
土长度不得小于 50_,螺丝应拧入套管,保温板和钢丝网宜按楼层层高断开,中 间放入泡沫塑料
棒,外表用嵌缝膏嵌缝。板缝处钢丝网用火烧丝绑扎,间隔 150_。
(2) 砂浆抹灰。拆除模板后,应用专用抗裂砂浆分层抹灰,在常温下待第一层抹灰初 凝后方
可进行上层抹灰,每层抹灰厚度不大于 15mm。总厚度不宜大于 25mm。
(3) 采用涂料饰面时,应在抗裂砂浆外再抹 5〜6mm 厚聚合物水泥砂浆防护层。
(4) 各种缝、装饰线条及防火构造措施的具体做法参见相关标准。
29.4. 2. 4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复合型外墙外保温系统
1.基本构造与适用范围
(1)基本构造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复合型外墙外保温系统是设置在外墙外侧,由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 复合
基层墙体或复合其他保温材料构成的具有保温隔热、防护和装饰作用的构造系统。其较 典型的做
法有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简称保温浆料系统)和胶粉聚苯颗粒贴砌聚苯 板外墙外保温
系统(简称贴砌聚苯板系统),其基本构造分别见表 29-57 和表 29-58。
表 29-57
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
系统基本构造
基层墙体
构造示意图
界面层① 保温层②
饰面层④
抗裂防护层③
胶粉聚苯 颗粒保温 浆料
抗裂砂浆复合 耐碱涂塑玻纤网 或热镀锌钢丝网
混凝土墙及 各种砌体墙
涂料
或面砖
界面砂浆
表 29-58
胶粉聚苯颗粒贴砌聚苯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
系统基本构造
基层墙体①
构造示意图
保温层③
界面层②
740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抗裂防护层④ 饰面层⑤
贴砌浆料+梯形槽 EPS 板或双孔 xps 板+贴砌浆料 (设计要求时)
抗裂砂浆复合 耐碱涂塑玻纤网 或
热镀锌钢丝网
混凝土墙及 各种硇体墙
界面砂浆
涂料
或面砖
(2)适用范围
采取防火构造措施后,胶粉聚苯颗粒复合型外墙外保温系统可适用于建筑高度在 100m 以下
的的住宅建筑和 50m 以下的非幕墙建筑,基层墙体可以是混凝土或砌体结构。 而单一胶粉聚苯颗
粒外墙外保温系统不适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
2.系统性能
(1)胶粉聚苯颗粒复合型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指标,见表 29-59。
胶粉聚苯颗粒复合型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指标 表 29-59
项 目 性 能 指 标
耐 候 性 不得出现开裂、空鼓或脱落。抗裂砂浆层与保温层的拉伸粘结强度不应小于 0. IMPa,破
坏部位位于保温层
吸水量(g/m2),浸水 lh ' <1000
普通型(单网) 3J 级抗冲击性 涂料饰面
加强性(双网) 10J 级
抗风压值 不小于工程项目的风荷载设计值
耐冻融 30 次循环表面无裂纹、空鼓、起泡、剥离现象
水蒸气湿流密度(g/m2 · h) ^0. 85
不透水性 试样抗裂砂浆层内侧无水渗透
耐磨损,500L 砂 无开裂、龟裂或表面剥落、损伤
抗拉强度(涂料饰面)(MPa) >0. 1 并且破坏部位不得位于各层界面
饰面砖拉拔强度(MPa) >0.4
抗震性能(面砖饰面) 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面砖饰面及外保温系统无脱落
(2)胶粉聚苯颗粒浆料性能指标 胶粉聚苯颗粒浆料性能指标,见表 29-60。
胶粉聚苯颗粒浆料性能指标 表 29-60
项 目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 胶粉聚苯颗粒粘结找平浆料
湿表观密度(kg/m3) <420 <520
干表观密度(kg/m3) <250 <300
导热系数[W/(m· K)] <0. 060 <0. 070
蓄热系数[W/(m2 · K)] ^0. 95 —
抗压强度(56d) (MPa) ^0. 25 ^0. 3
29.4 墙体节能工程 741
压剪粘结强度(56d)(kPa) >50 —
线形收缩率(%) <0. 3 —
软化系数 ^0. 5 —
拉伸粘结强度,常温常态 56d (与带界面砂浆的聚
苯板)(MPa)
— >0. 10 或聚苯板破坏
拉伸粘结强度,常温常态 56d (与带界面砂浆的水
泥砂浆试块)(MPa)
— >0. 12
燃烧性能 B1 级 B1 级
3. 施工流程
基层处理—喷刷基层界面砂浆—吊垂直线、弹控制线—抹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或 贴
砌聚苯板—喷刷聚苯板界面砂—抹胶粉聚苯颗粒找平浆料—抹抗裂砂浆复合增强网布) —外
饰面—检测验收。
4. 施工要点
(1) 基层处理。基层墙面应清理干净、清洗油渍、清扫浮灰等。墙面松动、风化部分 应
剔除干净。墙表面凸起物大于 10mm 时应剔除。
(2) 界面处理。基层均应做界面处理,用喷枪或滚刷均匀喷刷界面处理剂。
(3) 采用保温浆料系统时,应先按厚度控制线做标准厚度灰饼、冲筋。当保温层厚度 大
于 20mm 时应分层施工,抹灰不应少于两遍,每遍施工间隔应在 24h 以上,最后一遍 宜为
10mm。
(4) 采用贴砌聚苯板系统时,梯形槽 EPS 板应在工厂预制好横向梯形槽并且槽面涂 刷
好界面砂浆。XPS 板应预先用专用机械钻孔,贴砌面涂刷 XPS 板界面剂。贴砌聚苯板 时,
胶粉聚苯颗粒粘结层厚度约 15mm,聚苯板间留约 10mm 的板缝用桨料砲筑,灰缝不 饱满处
及聚苯两开孔处用浆料填平。贴砌 24h 后再满涂聚苯板界面砂浆,涂刷界面砂浆再 经 24h 后
用胶粉聚苯颗粒粘结找平砂浆罩面找平。
(5) 抗裂砂浆层施工。待聚苯颗粒保温层或找平层施工完成 3〜7d 且验收合格后方可 进
行抗裂砂浆层施工。涂料饰面时抗裂砂浆复合耐碱玻纤网布,总厚度 3〜5mm; 面 砖 饰 面
时抗裂砂浆复合热镀锌电焊网,总厚度 8〜12mm。
(6) 在抗裂砂浆抹灰基面达到施工要求后,按相应标准进行外饰面施工。
29.4.2.5 喷涂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
1.基本构造与适用范围
(1)基本构造
喷涂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是指由聚氨酯硬泡保温层、界面层、抹面层、饰面层 构
成,形成于外墙外表面的非承重保温构造的总称。其聚氨酯硬泡保温层为采用专用的喷 涂设
备,将 A 组分料和 B 组分料按一定比例从喷枪口喷出后瞬间均勻混合,迅速发泡, 在外墙基
层上形成无接缝的聚氨酯硬泡体,基本构造见表 29-61。
喷涂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 表 29-61
系统的基本构造 构造示意图基层墙体 ①
保温层② 界面层③ 增强网④ 防护层⑤ 饰面层⑥ 1 -| i l l
^ ΐ i k
742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混凝土墙 或砌
体墙 (砌体墙
需 用水泥砂浆
找平)
喷涂的聚氨
酯硬泡体
硬泡聚氨酯
专用界面剂
耐碱网格布
或热镀锌 钢
丝网
抹面胶浆 柔性耐水 腻
子+涂料 或面
砖
①
一
②一
③一丨
④一 r
⑤〜 ©
—
i *
關
i l l
i l l
! ΐ
0 ■
關
i l l
I I
Ι ΐ
i i
! ί
i
(2)适用范围
采取防火构造措施后,喷涂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可适用于各类气候区域建筑髙 度
在 100m 以下的住宅建筑和 24m 以下的非幕墙建筑,基层墙体为混凝土或砌体结构。
2 .系统性能
(1) 喷涂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指标见表 29-62。
喷涂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指标 表 29-62
试 验 项 目 性 能 指 标
热 阻 ( m2 · K/W) 符合设计要求
耐候性 不得出现开裂、空鼓或脱落。抹面层与保温层的拉伸粘结强度 不应小于
0. IMPa,破坏界面应位于保温层
吸水量(g/m2)浸水 lh <1000
普通型(单网) 3J 级抗冲击性
加强型(双网) 10J 级
抗风压值 不小于工程项目的风荷载设计值
耐冻融 严寒及寒冷地区 30 次冻融循环,夏热冬冷地区 10 次循环后, 表面无裂
缝、空鼓、起泡、剥离现象
水蒸气湿流密度[g/ (m2 · h)] ^0. 85
不透水性 试样防护层内侧 2h 无水渗透
耐磨损,500L 砂 无开裂,龟裂或表面剥落、损伤
系统抗拉强度(涂料饰面)(MPa) ^0. 1 并且破坏部位不得位于各层界面
饰面砖粘结强度(MPa)(现场抽测) >0.4
(2) 硬泡聚氨酯主要性能指标见表 29-63。
硬泡聚氨酯主要性能指标 表 29-63
项 目 指 标
喷涂效果 无流挂、塌泡、破泡、烧芯等不良现象,泡孔均匀、细腻、 24h
后无明显收缩
表观密度(kg/m3) 30〜50
导热系数[W/(m*K)] <0. 025
抗拉强度(kPa) >150
29.4 墙体节能工程 743
压缩强度(屈服点时或变形超过 10%时的强度)(kPa) >150
水蒸气透湿系数[ng/(pa · m · s)] <6. 5
吸水率(v/v)(%) <3
尺寸稳定性(48h)(%) <5
(3) 喷涂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的其他性能还需符合《聚氨酯硬泡外墙外保 温
工程技术导则》的要求。
3 .施工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吊垂线、弹控制线—门窗口等部位遮挡—喷涂硬泡聚氨酯保温层—修整硬 泡聚
氨酯保温层—涂刷聚氨酯专用界面剂—抹面胶浆复合增强网—饰面层—检测验收。
4 .施工要点
(1) 基层处理。基层墙体应干燥、干净,坚实平整,平整度超差时可用抹面砂浆找 平,
找平后允许偏差应小于 4mm,潮湿墙面和透水墙面宜先进行防潮和防水处理,必要 时外墙基
层应涂刷界面剂。
(2) 硬泡聚氨酯喷涂施工。喷涂施工前,门窗洞口及下风口宜做遮蔽,防止泡沫飞溅 污
染环境。喷涂施工时的环境温度宜为 10〜40°C,风速应不大于 5m/s (3 级风),相对湿 度应
小于 80%,雨天不得施工。喷枪头距作业面的距离不宜超过 1. 5m,移动的速度要均 勻。在
作业中,上一层喷涂的聚氨酯硬泡表面不粘手后,才能喷涂下一层。喷涂后的聚氨 酯硬泡保
温层应避免雨淋,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不大于 6mm,且应充分熟化 48〜72h 后, 再进行下道
工序的施工。
(3) 硬泡聚氨酯保温层处理。聚氨酯保温层表面应用聚氨酯专用界面进行涂刷。
(4) 防护层抹灰。硬泡聚氨酯保温层经过处理后用抹面胶浆进行找平刮糙,抹面胶浆 中
应复合玻纤网格布或热镀锌钢丝网。
29.4.3 外墙内保温系统施工方法
29. 4. 3. 1 增强石膏聚苯复合保温板外墙内保温施工方法
1.基本构造与适用范围
(1) 基本构造
增强石膏聚苯复合保温板外墙内保温施工方法是采用工厂预制的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板
同中碱玻纤涂塑网格布、建筑石膏等复合而成的增强石膏聚苯复合保温板,在外墙内面 用石
膏胶粘剂进行粘贴,然后在板面铺设中碱玻纤涂塑网格布并满刮腻子,最后在表面做 饰面施
工。其基本构造,见表 29_64。
(2) 适用范围
增强石膏聚苯板复合保温板适用于各气候区域的钢筋混凝土、混凝土砌块、多孔砖、 其
他非粘土砖等外墙内保温施工,但不宜用于厨房、卫生间等潮湿的房间。
増强石膏聚苯复合保温板外墙内保温基本构造 表 29-64
保温系统构造
外墙①
构造示意
空气层②
保温层③
面层④
744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接缝处贴 50mm 宽玻纤布条,
整个墙面粘贴中 碱玻纤涂塑网格布, 满刮腻子
① ② ③ ④
钢筋混凝土、 混凝土砌块、 多孔砖、其他非 黏土砖等外墙
如设计无特殊要求, 则一般为 20mm 厚
增强石膏聚苯 复合保温板
2.系统性能
(1)增强石膏聚苯复合保温板性能要求,见表 29-65。
增强石膏聚苯复合保温板性能要求 表 29-65
项 目 指 标
热阻(m2 · K/W) 符合设计要求
面密度(kg/m2) <25
含水率(%) <5
抗弯荷载(G)(板材重量) >1.8
面层抗压强度(MPa) >7.0
收缩率(%) <0. 08
软化系数 >0.5
抗冲击性 垂直冲击 10 次,背面无裂纹
燃烧性能 B1
(2)其他材料性能,见相关规定。
3. 施工流程
基层处理—分档、弹线—配板—抹冲筋点—安装接线盒、管卡、埋件—粘贴防水保温 踢
脚板—粘贴、安装保温板—板缝处理、粘贴玻纤网格布—保温墙面刮腻子—饰面—检测 验收。
4. 施工要点
(1) 施工前基层墙面应进行处理,特别是结构墙体表面凸出的混凝土或砂浆要剔平, 表
面应清理干净,预埋件要留出位置或埋设完。
(2) 根据开间或进深尺寸及保温板实际规格,预排保温板。排板应从门窗口开始,非 整
板放在阴角,有缺陷的板应修补,弹线时应按保温层的厚度在墙、顶上弹出保温墙面的 边线;
按防水保温踢脚层的厚度在地面上弹出踢脚边线,并在墙面上弹出踢脚的上口线。
(3) 抹冲筋点。在冲筋点位置,用钢丝刷刷出直径不少于 100mm 的洁净面并浇水润 湿,
并刷一道聚合物水泥浆;用 1 : 3 水泥砂浆做奵 00 冲筋点,厚度 20mm 左右(空气层 厚度),
在需设置埋件处做出 200mmX200mm 的灰饼。
(4) 粘贴防水保温踢脚板。在踢脚板内侧,上下各按 200〜300mm 的间距布设粘结 点,
同时在踢脚板底面及侧面满刮胶粘剂。按线粘贴踢脚板。粘结时用橡皮锤贴紧敲实, 挤实碰
头灰缝,并将挤出的胶粘剂随时清理干净。粘贴踢脚板必须平整和垂直,踢脚板与 结构墙间
的空气层控制在 10mm 左右。
(5) 粘贴、安装保温板。将接线盒、管卡、埋件的位置准确地翻样到板面,并开出洞 口。
在冲筋点、相邻板侧面和上端满刮胶粘剂,并且在板中间抹梅花状粘结石膏点,数量 应大于
29.4 墙体节能工程 745
板面面积的 10%,按弹线位置直接与墙体粘牢。粘贴后的保温板整体墙面必须垂 直平整,板
缝及接线盒、管卡、埋件与保温板开口处的缝隙,应用胶粘剂嵌塞密实。
(6) 保温墙上贴玻纤网布。保温板安装完和胶粘剂达到强度后,检查所有缝隙是否粘 结
良好。板拼缝处应粘贴 50mm 宽玻纤网格布一层,门窗口角加贴玻纤网格布,粘贴时 要压实、
粘牢、刮平。墙面阴角和门窗口阳角处加贴 200mm 宽玻纤布一层(角两侧各 100mm)。然后
在板面满贴玻纤布一层,玻纤布应横向粘贴,粘贴时用力拉紧、拉平,上
下搭接不小于 50mm,左右搭接不小于 100mm。
(7)待玻纤布粘贴层干燥后,墙面满刮 2〜3mm 石膏腻子,分 2〜3 遍刮平,与玻纤 布一
起组成保温墙的面层,最后按设计规定做内饰面层。
29. 4. 3. 2 增强粉刷石膏聚苯板外墙内保温施工方法
1.基本构造与适用范围
(1)基本构造
增强粉刷石膏聚苯板外墙内保温系统,是由石膏粘贴聚苯板保温层、粉刷石膏抗裂防 护
层和饰面层构成的外墙内保温构造。其基本构造,见表 29-66。
增强粉刷石膏聚苯板外墙内保温系统基本构造 表 29-66
系统的基本构造
基层墙体 ①
构造示意图
胶粘层
②
保温层
③
抗裂防护层
④
饰面层
⑤
耐水腻子+ 涂料或壁材
钢筋混凝土 墙、砲体墙、
框架填充 墙等 用 10mm 厚粘 结石膏粘结
聚苯板(厚度 按设计要求) 抹粉刷石膏 8〜10mm 横向
压人 A型玻璃 纤维网格布, 再用建筑胶粘 一层 B型玻璃
纤维网格布
注:1. A 型玻璃纤维网格布:被覆用,网孔中心距 4〜6_,单位面积质量>130g/m2,经向断裂强力>600N/ 50mm,讳向断
裂强力>400N/50mm。
2. B 型玻纤涂塑网格布:粘贴用,网孔中心距 2.5_,单位面积质量>40 g/m2,经向断裂强力>300N/ 50mm,讳向断裂强
力>200N/50mm。
(2)适用范围
增强粉刷石膏聚苯板外墙内保温系统适用于各气候区域的钢筋混凝土、混凝土砌块、
多孔砖、其他非黏土砖等外墙内保温施工,但不宜用于厨房、卫生间等潮湿房间和踢脚板
等部位。
746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2.系统性能
增强粉刷石膏聚苯板外墙内保温系统性能指标,见表 29-67。
增强粉刷石裔聚苯板外墙内保温系统性能指标 表 29-67
项 目 性 能 要 求
抗冲击性(含饰面层) 3J 级
吸水量(含饰面层)(24h) 小于 2. Okg/m2
水蒸气渗透阻(含饰面层) 符合设计要求
热阻 复合墙体热阻符合设计要求
抗裂性 墙体表面无裂痕、空鼓
燃烧性能 B1
3.施工流程
基层处理—吊垂直、套方、弹线控制—配制粘贴石膏—粘贴聚苯板—抹灰,压入 A 型 玻
纤网格布—做门窗洞口护角及踢脚—粘 B 型玻纤网格布—刮柔性耐水腻子—涂刷饰面
—检测验收。
4.施工要点
(1) 基层处理。去除墙面影响附着的物质,凸出的混凝土或砂浆应剔平。
(2) 弹线、贴灰饼。根据空气层与聚苯板的厚度以及墙面平整度,在与墙体内表面相
邻的墙面、顶棚和地面上弹出聚苯板粘贴控制线,门窗洞口控制线;如对空气层厚度有严
格要求,可根据聚苯板粘贴控制线,做出 50mmX50mm 灰饼,按 2mX2m 的间距布置在 基
层墙面上。
(3) 粘贴聚苯板。墙面聚苯板应错缝排列,拼缝处不得留在门窗口四角处。加水配制
的粘结石膏一次拌合量要确保 50min 内用完,稠化后严禁加水稀释再用。粘贴聚苯板可 用
点框法和条粘法。点框法适用于平整度较差的墙面,应保证粘贴面积不少于 30%。如 采用
挤塑聚苯板,应先在挤塑板上涂刷挤塑板界面剂,界面剂表干后再布粘结石膏。聚苯 板的
粘结要确保垂直度和平整度,粘贴 2h 内不得触碰、扰动。
(4) 抹灰、挂网格布。用粉刷石膏砂浆在聚苯板面上按常规抹灰做法做出标准灰饼,
抹灰平均厚度 8〜10mm,待灰饼硬化后即可大面积抹灰。在抹灰层初凝之前,横向绷紧 A
型网格布,用抹子压入到抹灰层内,网格布要尽量靠近表面。网格布接槎处搭接不小 于
100mm。待粉刷石膏抹灰层基本干燥后,再在抹灰层表面绷紧粘贴 B 型网格布,网格 布接
槎处搭接不小于 150mm。
(5) 刮腻子。待网格布胶粘剂凝固硬化后,宜在网格布上直接刮内墙柔性腻子,腻子
层控制在 1〜2mm,不宜在保温墙再抹灰找平。
(6) 门窗洞口护角、厨厕间、踢脚板的处理。门窗洞口、立柱、墙阳角部位宜用粉刷
石膏抹灰找好垂直后压入金属护角。水泥踢脚应先在聚苯板上满刮一层建筑用界面剂,拉
毛后再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抹灰;预制踢脚板应采用瓷砖胶粘剂满贴。厨房、卫生间墙体宜
采用聚合物水泥胶粘剂和聚合物水泥罩面砂浆,防水层的施工宜在保温施工后进行。
29. 4. 3. 3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玻纤网格布聚合物砂浆外墙内保温施工方法
1.基本构造与适用范围
(1)基本构造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玻纤网格布聚合物砂浆外墙内保温系统由界面层、胶粉聚苯颗
29.4 墙体节能工程 747
粒保温浆料保温层、抗裂防护层和饰面层构成。其基本构造,见表 29-68。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玻纤网格布聚合物砂浆外墙内保温系统基本构造表 29-68
系统基本构造
基层墙体 ①
构造示意图
保温层
②
抗裂防护层
③
饰面层
④
界面层
①
②
③
④
抗裂砂浆复合 耐碱涂塑玻璃 纤维网格布
混凝土墙及 各种砌体墙
胶粉聚苯颗 粒保温浆料
涂料
或壁材
界面砂浆
(2)适用范围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玻纤网格布聚合物砂浆外墙内保温做法适用于夏热冬冷和夏热 冬
暖地区钢筋混凝土、混凝土砌块、多孔砖、其他非黏土砖等外墙内保温施工和寒冷地区 无条
件实现外保温的楼梯间、电梯间等部位的局部保温。
2. 系统性能
同增强粉刷石膏聚苯板外墙内保温系统性能指标,见表 29-67。其他材料符合《胶粉 聚苯
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JG 158)中的相关要求。
3. 施工要点
(1) 基层处理:基层均应做界面处理,用喷枪或滚刷均匀喷刷。
(2) 界面砂浆基本干硬后方可抹保温浆料,保温浆料应分层抹灰,每层抹灰厚度宜为
20mm 左右,间隔时间应在 24h 以上,第一遍抹灰应压实,最后一遍抹灰厚度宜控制在 10mm
左右。
(3) 门窗边框与墙体连接应预留出保温层的厚度,缝隙应分层填塞密实并做好门窗 框表
面的保护。
748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4) 保温层固化干燥后方可抹抗裂砂浆,抗裂砂浆抹灰厚度为 3〜4mm,然后压入玻 纤
网格布,网格布搭接宽度不小于 100mm,楼梯间隔墙等需要加强的位置应铺贴双层网 格布,
底层网格布采用对接,面层网格布采用搭接。’门窗洞孔边角处应应沿 45°方向提前 设置增强
网格布,网格布尺寸宜为 400mmX200mm。
(5) 抹完抗裂砂浆 24h 后方可进行饰面施工。
29. 4. 4 夹芯保温系统施工方法
29. 4. 4. 1 混凝土砌块外墙夹芯保温施工方法
1. 基本构造与适用范围
(1) 基本构造
混凝土砌块外墙夹芯保温系统是集承重、保温和装饰为一体的墙体构造。该系统由 内叶
结构层、保温层、外叶装饰层组成,结构层由承重砌块砌筑,装饰层由装饰砌块 砌筑,保温
层由聚苯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玻璃棉等保温材料填充。结构层、保温层、 装饰层随砌随放
置拉结钢筋网片,使三层牢固结合,外墙全部荷载由结构层承担,在 圈梁和门窗洞口过梁挑
出的混凝土挑檐支撑外侧装饰层。混凝土砌块外墙夹芯保温系 统基本构造以 190 承重砌块和
90 装饰砌块加保温材料为例,及保温材料主要性能指标 见表 29-69。
(2) 适用范围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夹心墙体系适用于多层与中、低层建筑的墙体,可用于不同气候 区
的节能设计要求。
2. 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砌筑内叶承重结构层—防锈钢筋网片放置—按步砌筑—勾缝—贴保温层— 砲
筑外叶装饰层—芯柱施工—检测验收。
混凝土砲块外墙夹芯保温系统
基 本 构 造
混凝土砌块外墙夹芯保温系统基本构造及保温材料主要性能指标
表 29-69
1. 90 厚装饰砌块
2. d 厚夹心空腔内填聚苯板(或灌装氨酯发泡)
3. 190 厚承重砌块
4. 内墙抹灰按工程设计
29.4 墙体节能工程 749
灌发泡聚氨酯体系
模塑聚苯 板
厚度 J (pirn)
传热系数
[W/(m2 · K)]
挤塑聚苯板
m&d
(mm)
传热系数
[W/(m2 · K)]
硬泡聚氨酯 厚
度 d (mm)
传热系数
[W/(m2 · K)]
软泡聚氨酯 厚
度 d (mm)
传热系数
[W/(m2 · K)]
30 1.04 25 0. 95 20 0. 97 25 1. 21
40 0. 87 30 0. 85 25 0. 85 30 1.01
50 0. 75 40 0. 70 30 0. 75 40 0· 85
60 0. 66 50 0. 59 35 0. 67 50 0. 73
70 0. 59 60 0. 52 40 0_ 61 60 0. 64
80 0_ 54 70 0.46 45 0_ 56 70 0.57
90 0. 49 80 0.41 50 0.52 80 0. 52
100 0. 45 90 0. 37 55 0. 48 90 0. 47
110 0. 42 95 0. 35 60 0. 45 100 0. 43
120 0. 36 — — 65 0. 42 110 0. 40
130 0. 35 — — 70 0. 39 120 0. 37
— — — — 80 0. 35 130
3.施工要点
(1)施工准备
1) 砲块应按设计的强度等级和施工进度要求,配套运入施工现场。
2) 砌块的堆放场地应夯实或硬化并便于排水,不宜贴地码放。砌块须按规格、强度 等
级分别覆盖码放,且码放高度不宜超过两垛。二次搬运和装卸时,不得采用翻斗卸车和 随意
抛掷。
3) 砌筑前要先根据排块图,进行撂底排砖,由墙体转角开始,沿一个方向排,宜根
据设计图上的门、窗洞口尺寸、柱、过梁和芯柱位置及楼层标高、预留洞大小、管线、开 关、
插座的位置、砌块的规格、灰缝厚度,编制排块图。排块应对孔、错缝搭接排列,并 以主砌
块为主,辅以相应的辅助块。
4) 墙体砲筑前,应在转角处立好皮数杆,间距宜小于 15m,皮数杆应标明砌块的皮 数、
灰缝的厚度以及门窗洞口、过梁、圈梁和楼板等部位的位置。
5) 工具准备:灰斗、线垂、小线、柳叶 f 产、橡胶锤、切割机等。
(2) 砌筑内外墙
1) 混凝土砌块应反砌(底面朝上),错缝对孔(每步 600mm 高)。内、外墙同时砌
筑。墙体临时间断处,必须留斜槎。斜槎的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 2/3。
2) 不得使用潮湿、含水率超标的砌块。不得使用断裂或有竖向裂缝的砌块。砌块承 重
墙不得混用其他墙体材料。
3) 砌筑时,先砌承重部分,网片随砌放,每 600mm 高度一道。承重部分砌筑到一 步
的高度,在承重墙外侧粘贴一步 600mm 高的聚苯保温板,再砌筑一步 600mm 高外叶 装饰部
750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分。
4) 砌筑灰缝要求:
灰缝做到横平竖直,竖缝两侧的砌块两面挂灰,水平灰缝、竖缝砂浆饱满度不低于 90%,
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水平灰缝的厚度和垂直灰缝的厚度控制在 8〜12mm。
砌筑时的铺灰长度不得超过 400mm (—个砌块的长度),严禁用水冲浆灌缝,不得用 石子、
木楔等垫塞灰缝。
墙体砌筑前除在墙的转角处设皮数杆外,墙的中心部位宜设皮数杆,皮数杆间距不大 于
6m,砌筑时为防止中间部位弹线,应挑线作业,以保证水平灰缝的顺直。严禁用水冲 浆灌逢。
砌筑时宜以原浆压缝。随砌随压。竖向灰缝在已施工的墙体上或梁的部位用粉线 弹好控制线,
及时用垂线检查竖向灰缝的情况,以确保竖向灰缝的垂直。
5) 网片设置原则:
为了防止砌块墙体开裂、砌块砌体灰缝中设置舛镀锌拉接网片,网片必须置于灰缝 和芯
柱内,不得流放,网片搭接长度>401 且不小于 200mm,竖向间距不大于 400mm。
6) 导水麻绳设置:
由于雨水可能进入(或因“结露”)砌块墙的空腔内,为防止水掺入室内,需在有可 能形成
积水的部位设置导水麻绳。具体设置原则:在外墙无芯柱处、圈梁或暗混凝土现浇 带上第一
皮砌块下放邦 mm 的麻绳,水平间距 200mm,一头压入砌块空洞内,另一头出 墙体约 5cm 便
于排水又不影响墙体美观(待外墙勾缝完工后可截去外露部分)。
(3) 内外墙勾缝
1) 内墙勾缝
内墙用原浆勾缝,在砂浆达到“指纹硬化”时随即勾缝,要压密实平整,勾成平缝。 墙体平
整度、垂直度很好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刮腻子,不再抹灰。
2) 外墙勾缝
为防止外墙灰缝渗水,外墙可采用二次勾缝。
①首先砌筑时按原浆勾缝。在砂浆达到“指纹硬化”时,把灰缝略勾深一些,留 10〜15mm
的余量,灰缝要压密实,不必压光(拉毛处理)。
751 29^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②主体完工另行二次勾缝,勾缝前将墙体灰缝处用喷壶稍加湿润,勾缝砂浆采用 1 : 2 :
(0.03〜0.05)的防水砂浆勾成凹缝,压密实、保持光滑平整均匀,外留 2〜4mm 左右。
(4)芯柱施工
1) 每根芯柱柱脚应设清扫口,砌筑时清扫口内的砂浆和杂物须及时清扫。
2) 每层的板带位置的芯柱应上下贯通,飘窗、梁等位置须浇筑混凝土的芯柱,砌筑 时
应在砌筑的第一皮砌块留有清扫口。
3) 当砌筑砂浆的平均强度大于 IMPa 时方可进行芯柱灌筑,灌筑芯柱混凝土前,须 浇
水湿润,先浇 50mm 厚的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应与芯柱混凝土的成分相同。
4) 芯柱混凝土宜采用流态混凝土,每楼层每根芯柱的混凝土分 3〜4 段连续浇灌振捣
密实,若混凝土坍落度大于 200mm 可一次浇灌,分 2〜3 段振捣密实。
5) 芯柱施工应实行混凝土定量浇灌,并设专人检查混凝土灌入量,认可后方可继续 施
工。浇灌后的芯柱面应低于最上一皮砌块表面 30〜50mm。
4.成品保护
砌筑时应严格控制砌筑砂浆的黏稠度,铺浆应均匀饱满,不宜过多,以防挤出的砂浆 坠
落到已砌筑的墙体上。
成品砌筑完后,应防止砂浆早期受冻或烈日曝晒而影响质量。外侧装饰性砌块每层砌 筑
完工后,应及时冲刷干净,并注意防止人为破损、污染。对已砌筑完工的墙体遮盖 保护。
为防止污染,支模时应严密,模板与墙体不留缝隙,周围用海棉条粘贴防止漏浆,模 板
间的缝隙用胶带粘贴,对已经漏浆的墙体应及时用高压水或清洗剂清洗,直至清除整个 墙体。
29. 4. 4. 2 砖砌体夹芯保温施工方法
1. 基本构造及特征
砖砌体夹芯保温系统是在砖砌体的内叶墙和外叶墙中间安装保温材料而形成的外墙复 合
保温体系。通常集承重、保温和装饰为一体。常用砖砌体材料主要有多孔砖、烧结砖、 蒸压
灰砂砖和空心砖等。该体系的特点是施工速度快、外观效果佳,造价相对较低等优 点。但由
于砖砌体夹芯保温系统需要设置拉结钢筋把内叶墙、保温层和外叶墙拉结成稳固 的整体,所
以保温性能受到影响。
2. 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砌筑内叶承重结构层—防锈钢筋网片放置—按步砌筑—勾缝—贴保温层— 砌
筑外叶装饰层—芯柱施工—检测验收。
3. 施工要点
(1)施工准备
1) 砌筑前要先根据图纸设计排块图,由墙体转角开始,沿一个方向排,宜根据设 计图
上的门、窗洞口尺寸、柱、过梁和芯柱位置及楼层标高、预留洞大小、管线、开 关、插座的
位置、砌块的规格、灰缝厚度编制排块图。并根据排板图剪裁保温板的规格 及尺寸。
2) 砖砌块应按设计的强度等级和施工进度要求,配套运入施工现场。堆放场地应夯 实
或硬化并便于排水,不宜贴地码放。砌块须按规格、强度等级分别覆盖码放。二次搬运 和装
卸时,不得采用翻斗卸车和随意抛掷。
3) 墙体砌筑前,应在转角处立好皮数杆,间距宜小于 15m,皮数杆应标明砌块的皮 数、
灰缝的厚度以及门窗洞口、过梁、圈梁和楼板等部位的位置。
752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4) 工具准备:线锤、小线、柳叶铲、橡胶锤、切割机等。
(2) 砌筑内墙和放置保温板
1) 砌筑时先砌内叶承重部分。做法应符合砖砌体结构砌筑的相关要求。
2) 内叶承重墙经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在内叶墙外侧放置保温板。现场剪裁保温板 应
使用专用工具。最下层保温板应从防潮层向上安装。施工时注意成品保护,当保温板出 现空
隙时应用同材质保温材料补实,同时防止砂浆落在保温板上造成热桥。
(3) 砌筑外墙
1) 保温层经质量检查合格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后,方可进行外叶墙砌筑施工。做法 应
符合砖砌体结构砌筑的相关要求。
2) 内外墙拉结钢筋随砌随放。竖向距离不大于 500mm,水平距离不大于 1000mm。 并
应埋置在砂浆层中。
3) 墙体端部构造:沿高度方向每 300mm 设置一道拉结钢筋,见图 29-2。
(4) 圈梁及过梁处构造
外墙圈梁及过梁外侧在浇筑混凝土前应采用保温材料进行处理,见图 29-3。
图 29-2 门窗洞口边拉结详图
图 29-3 圈梁挑耳外侧保温详图
(5)成品保护
做好外墙防污染 V 对已砌筑完工的墙体遮盖保护。.为防止污染,支模时应严密,模板 与
墙体不留缝隙,周围用海棉条粘贴防止漏浆,模板间的缝隙用胶带粘贴,对已经漏浆的 墙体
应及时用高压水或清洗剂清洗,直至清除整个墙体。
29.4. 5 自保温系统施工方法
墙体自保温系统中采用蒸压砂加气混凝土、陶粒增强加气砌块和硅藻土保温砌块 (砖)等为
墙体材料,辅以节点保温构造措施,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的节 能设计要求;
辅以其他保温隔热措施,可用于不同气候区的节能设计要求。
1.主要材料及技术要求
(1)砌块常用规格尺寸和主要性能指标,见表 29-70。
砌块常用规格尺寸和主要性能指标 表 29-70
~~~~ B04 B05
长度(mm) 600 600
规格尺寸 高度(mm) 250 250
厚度(mm) 200、 250、 300 200, 250, 300
干密度 (kg/m3) <430 <530
抗压强度(MPa) ^2.0 >2. 5
29.4 墙体节能工程 753
干燥收缩值(mm/m) <0. 5 <0. 5
(2)砌块砌筑应使用砌筑胶粘剂,其主要性能指标,见表 29-71。
砌筑胶粘剂主要性能指标 表 29-71
试 验 项 日 性 能 指 标
外 观 均匀,无结块
保水性(mg/cm2) <8
流动度(mm) 150〜180
28d 抗压强度(MPa) 7. 0〜15. 0
28d 抗折强度(MPa) >2.2
原强度 >1. 0压剪胶接强度(MPa)
耐冻融 >0. 4
2. 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砌块砌筑—安装 L形铁件—砌筑混凝土砌块—安装门窗过梁—墙体顶部 嵌填—
修正墙面—粘贴玻璃纤维网格布或设置钢丝网片—饰面层—检测验收。
3. 施工要点
(1) 施工准备
1) 弹好轴线、墙身线以及门窗洞口的位置线,经验线符合设计要求,并办理完预检
手续。
2) 砌筑前要先编制排块图,根据排块图进行撂底排砖。
3) 砌块应堆置于室内或不受雨、雪影响并能防潮的干燥场所。
4) 墙体砌筑前,应在转角处立好皮数杆,间距宜小于 15m,皮数杆应标明砌块的皮 数、
灰缝的厚度以及门窗洞口、过梁、圈梁和楼板等部位的位置。
5) 主要机具:刮勺、橡皮锤、水平尺、搅拌器、射钉枪、磨砂板、台式切割机等。
(2) 砌块砌筑和安装 L 形铁件
1) 砌筑胶粘剂等应使用电动工具搅拌均匀,水灰比按产品说明书规定。
2) 砌块不得洒水后进行砌筑。
3) 第一皮砌块砌筑前,应先用水
湿润基面,再施铺 M7. 5 水泥砂浆,并将砌块底面 水
平灰缝和侧面垂直灰缝满涂胶粘剂后方可砌筑。
4) 第二皮砌块的砌筑,应待第一皮砌块灰缝砂浆和胶粘剂初凝后方可进行。
5) 已砌筑的砌块表面(铺灰面)应平整,否则,需用磨砂板磨平并清理尘灰后,方 可
继续往上砌筑。
6) 砌筑砲块时,砌块之间(灰缝)的胶粘剂应饱满并相互挤紧:砌块与墙体间的粘 结
面必须均匀满铺胶粘剂,不得漏铺,严禁空鼓与裂缝。灰缝大小宽度和厚度应为 2〜 3mm,并
及时将挤出的胶粘剂清理干净。
7) 砌上墙或刚砌筑的砌块不应受到外来撞击或随意移动。若需校正,应重新铺抹胶 粘
剂后进行砌筑。
8) 砌块与结构柱相接处应顶留 10〜15mm 宽的缝隙,并按每两皮砌块高度设置 L 形 铁
件。缝隙内侧应嵌塞 PE 棒再打发泡剂,外侧缝隙应在发泡剂外再用外墙弹性腻子 封闭。
754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9) 砌块墙体砌完后,应检查墙体平整度。不平整之处,应用钢齿磨板和磨砂板磨平,
控制偏差值在允许范围内。
(3) 安装门窗过梁等其他施工要点
1) 安装砌块墙体内的过梁、圈梁、连梁、窗台扳、预制混凝土块等构件应平齐,还 应
按设计要求采取保温措施。
2) 建筑物外围的混凝土结构柱和梁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保温措施,如外侧粘贴保 温
块,其表面应与相邻接的填充墙齐平。
3) 砌块墙体上的各种预留孔洞,管线槽、接线盒等应在安装后用专用修补材料修补,
也可用砌块碎屑拌以水泥、石灰膏及适量的建筑胶水进行修补,配合比为水泥:打灰膏: 砌
块碎屑=1 : 1 : 3。
4) 砌块墙体与构造柱、剪力墙、框架柱、混凝土梁交界处批嵌时,应粘贴耐碱网格 布;
粉刷时,应设置镀锌钢丝网片。镀锌钢丝网片中钢丝直径为 1.0mm,网孔尺寸为 lOmmX 10mm。
宽度为界面缝两侧各不小于 100mm。
(4) 饰面层
1) 砌块墙体外粉刷施工前,墙面应满刷专用界而剂或专用防水界面剂。粉刷施工应 分
层进行,总厚度宜为 20mm。
2) 砌块墙体外饰面采用饰面砖时,必须按满粘法粘贴牢固。饰面砖的厚度宜
^10mmo
3) 砌块墙体内侧的粉刷、批嵌、饰面砖粘贴及饰面板安装应按相应规定执行。
4.施工要点
(1) 在建筑构造柱、圈梁、框架梁柱的部位要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做外保温防止“冷 桥”的
形成。
(2) 含水率对保温材料热工性能的影响很大,加气混凝土尤其突出,在施工过程中应 采
取措施减少加气混凝土的含水率。
(3) 在施工中应采取措施减少砌筑灰缝对加气混凝土墙体的整体热工性能影响。
29. 4. 6 检 测 与 验 收
29. 4. 6.1 检测
1.材料检测
外墙节能的材料进厂后需进行抽样复验,其具体检测项目见表 29-72。
2.现场实体检测
外墙节能工程完工后,需对节能构造进行实体检测。当对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进行检 测
时,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备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外墙节能构造的现场检验应在监 理
(建设)人员见证下实施,可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实施,也可由施工单位实施。
检测方法:按照《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及采暖供热量检测方法》(GB/T 23483) 和《居
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 132)和有关规定进行。
检测数量:抽样数量当无合同约定时每个单位工程的外墙至少抽查 3 处,每处一个检 查
点。当一个单位工程外墙有两种以上节能保温做法时,每种节能保温做法的外墙应抽查 不少
于 3 处。
当合同中对检测方法、抽样数量、检测部位和合格判定标准等有约定时,按约定 进行。
29.4 墙体节能工程 755
29. 4. 6. 2 外墙节能工程质量验收
1. 一般规定
(1) 保温系统
的性能和构造措施应符合《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 50411)、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等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当采用粘贴饰面砖做饰面 层
时,饰面砖粘结强度尚应符合《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 110)的规定。
(2) 对于隐蔽工程及特殊部位的验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
(3) 外墙饰面
层施工质量应符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 的
规定。
2. 主控项目
(1)所用材料和半成品、成品的品种、规格、性能必须符合设计和有关标准的要求。
1) 检查产品合格证和型式检验报告;
2) 检查进场复验报告,复验项目见表 29-1,要求见表 29-72。
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用材料质量控制 表 29-72
序号 材料名称 控制项目 检验方法标准 现场抽样数量 评定标准 备注
表观密度 GB/T 6343 同厂家、同品种、
抗拉强度 JG 149
模塑聚苯 尺寸稳定性 GB/T 8811
同规格产品,每
1000m2 扣除窗洞面
积后的墙面使用的
设计指标/
1 乙烯泡沫塑
料板(EPS)
导热系数 GB 10294 GB
10295
材料为一个检验批,
每个检验批抽査 1
次;不足 1000m2 时
JGJ 144 JG
149
燃烧性能 GB 8626 GB
2406
以同一厂家生 产、同
一规格产 品、同一批
次进 场,每 500m3
为
抽査 1 次;
墙面超过 1000m2 时,
每增加 2000m2
压缩强度 GB/T 8813 一批,不足 500m3
挤塑聚苯 尺寸稳定性 GB/T 8811 也为一批
应增加 1 次抽样;墙
面超过 5000m2 时,
每增加 3000m2 应增
2 乙烯泡沫塑
料板(XPS)
导热系数 GB 10294 GB
10295
加 1 次抽样。
节能保温隔热材 料
的燃烧性能每种
设计指标/
GB/T 10801. 2
燃烧性能 GB 8626 产品应至少检验 1次
续表
序号
材料名称
控制项目
检验方法标准
现场抽样数量
评定标准
备注
渣球含量
以同一厂家、同 一原料、同一生产 工艺、同一品种、 同一批次进场,以 5000m2 为一批, 不足 5000m2 也为
同厂家、同品种、 同规格产品,每 1000m2 扣除窗洞面 积后的墙面使用的 材料为一个检验批, 每个检验批抽查 1
次;不足 1000m2 时 抽查 1 次;
墙面超过 1000m2 时,每增加 2000m2 应增加 1 次抽样;墙 面超过 5000m2 时, 每增加 3000m2 应增 加 1 次抽样。
节能保温隔热材 料的燃烧性能每种 产品应至少检验 1 次
GB 5480
纤维平均含量
GB 5480
围护结构 用绝热用 岩棉
756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密度
GB/T 19686
GB 5480
GB 10294 GB 10295
热阻
表观密度
GB/T 6343
硬质聚氨 酯泡沫塑料 (PU)
抗拉强度
JG 149
每 10t 为一批, 不足 lot 也为一批
设计指标
GB 10294 GB 10295
导热系数
GB 10294 GB 10295
导热系数
每 35t 为一■批, 不足 35t 亦为一 批。每批现场制作 3 块同条件试样
胶粉聚苯 颗粒保温 浆料
设计指标
干密度
JG 158
压缩强度
JG 158
常温常态拉伸粘 结强度(与水泥砂 浆)
JG 149
每 30t 为一批, 不足 30t 也为^■ 批。其余同上
胶粘剂
设计指标
浸水 48h 拉伸粘 结强度(与水泥砂 浆)
GB/T 9779
常温常态拉伸粘 接强度(与配套保 温材料)
每 3t 为一批, 不足 3t 亦为一批。 其余同上
界面剂
设计指标
JG 158
常温常态拉伸粘 结强度(与配套保 温材料)
每 30t 为一批, 不足 30t 亦为一 批。从一批中随机 抽取 5 袋,每袋取 2kg, 总 计 不 少 于 10kg
浸水 48h 拉伸粘 结强度(与配套保 温材料)
抹面胶浆
设计指标
JG 149
柔韧性
抗冲击强度
耐碱拉伸断裂强 度(抗腐蚀性能)
设计指标/ JGJ 144
耐碱玻纤 网格布
GB/T 20102
断裂强度保留率
锌量指标
GB/T 2973
GB/T2973
网孔中心距
保温板钢 丝网
每 7000m2 为一批,不足 7000m2 亦 为一批
10
设计指标/ 产品标准
丝径
GB/T 3897
焊点强度
设计指标/ 产品标准
保温层厚度
JGJ 144
聚氨酯饰 面板
每 5000m2 为一批,不足 5000m2 亦 为一批
保温板瓷砖拉拔 强度
设计指标/ 产品标准
JGJ 110
续表
序号 材料名称 控制项目 检验方法标准 现场抽样数量 评定标准 备注
29.4 墙体节能工程 757
12 瓷砖胶
粘剂
粘结拉伸强度 JC/T 547 每 30t 为一批,不足 30t 亦为一批, 其余
同上
设计指标
13 聚合物水 泥
聚苯保 温板
保温层厚度 JGJ 144 设计指标/ 产
品标准
热阻 GB/T 13475 每 5000m2 为一批,不足 5000m2 亦 为一
批
设计指标/ 产
品标准
保温砌块
密度 GB/T 4111 设计指标/ 产
品标准
(2) 墙体节能工程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保温隔热材料的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 保温板材与基层及各构造层之间的粘结或连接必须牢固。保温板材与基层的粘结 面
积、拉伸粘结强度和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保温板材与基层的拉伸粘结强度应做现 场拉
拔试验。保温板材与基层粘结的饱满度应符合设计和标准要求,应进行饱满度检查。
3) 当采用保温浆料做外保温时,保温浆料与基层之间及各层之间的粘结必须牢固, 不
应脱层、空鼓和开裂,拉伸粘结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保温浆料与基层的拉伸粘结强度 应做
现场拉拔试验。
4) 当墙体节能工程的保温层采用预埋或后置锚固件固定时,锚固件数量、位置、锚 固
深度和拉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后置锚固件应进行锚固力现场拉拔试验。
检验方法:观察;手扳检查;保温材料厚度采用尺量、钢针插入或剖开检查;粘结面 积
采用剥离检验;保温板材、保温浆料与基层的拉伸粘结强度现场拉拔试验;锚固拉拔力 核查
试验报告;隐蔽工程核查验收记录。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不少于 3 处。粘结面 积检验
每个检验批抽检不少于 2 处。
(3) 外墙采用预置保温板现场浇筑混凝土墙体时,保温板的安装应位置正确、接缝严 密,
保温板应固定牢固,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得移位、变形,保温板表面应采取界面处 理措施,
与混凝土粘结应牢固。混凝土和模板的验收,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0666)
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相关规定执行。全 数观察检查,并核
查其隐蔽工程验收纪录。
(4) 板状保温材料厚度用钢针插人和尺量检查,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其负偏差不 得
大于 3mm,现场喷涂的保温材料厚度不得有负偏差。
(5) 外墙采用内置保温板现场浇筑混凝土墙体时,观察检查,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 录。
保温板的安装应位置正确、接缝严密,保温板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得移位、变形, 钢丝网
的位置及间距应符合设计和标准要求,保温板内外表面及钢丝网表面应预喷涂界面 剂,与混
凝土粘结应牢固。
(6) 采用预制保温墙板现场安装的墙体,核查型式检验报告,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 录,
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温墙板应有型式检验报告,其安全性应符合设计要求;
2) 保温墙板的结构性能、热工性能及与主体结构的联结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与主 体
结构连接必须牢固;
758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3) 保温墙板的板缝处理、构造节点及嵌缝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4) 保温墙板板缝不得渗漏。
(7) 饰面层采用饰面板开缝安装时,保温层表面应按设计要求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 对
照设计观察检査,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8) 当设计要求在墙体内设置隔气层、防火隔离带时,隔气层、防火隔离带的位置、 使
用的材料及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观察检查,检查隐蔽工程验收 记录。
(9) 公共建筑及 7 层以上(含 7 层)居住建筑,其外墙外保温工程当采用预制构件、 定
型产品或成套技术时,应提供型式检验报告。型式检验报告中应包括安全性能、耐久性 能和
节能性能。当无型式检验报告时,应委托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对产品或工程的安全性 能、耐
久性能和节能性能进行现场抽样检验。抽样检验的方法、结果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设 计的要求。
按照构件、产品或成套技术的类型进行核査型式检验报告或抽样检验报告。
(10) 严寒和寒冷地区外保温使用的粘结材料,其冻融试验结果应符合该地区最低气 温环
境的使用要求。全数核查其质量证明文件。
(11) 墙体节能工程各类饰面层的基层及面层施工,应符合设计和《建筑装饰装修工 程质
量验收规范》(GB 50210)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饰面层施工前应对基层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基层应无脱层、空鼓和裂缝,并应平 整、
洁净,含水率应符合饰面层施工的要求。
2) 外墙外保温工程不宜采用粘贴饰面砖做饰面层;7 层以上(含 7 层)建筑不得采用
粘贴饰面砖做饰面层。
当 7 层以下外墙外保温建筑采用粘贴饰面砖做饰面层时,应按外保温要求单独进行 型式
检验并应合格,耐候性检验中应包含耐冻融周期试验,其安全性与耐久性必须符合设 计要求。
饰面砖应做粘结强度拉拔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3) 外墙外保温工程的饰面层不得渗漏。当外墙外保温工程的饰面层采用饰面板开缝 安
装时,保温层表面应具有防水功能或采取其他防水措施。
4) 外墙外保温层及饰面层与其他部位交接的收口处,应采取密封措施。
全数观察检查,并核査试验报告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12) 保温砌块砌筑的墙体,应采用具有保温功能的砂浆砌筑。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 及导
热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砌体的水平灰缝饱满度不应低于 90%,竖直灰缝饱满度不 应低于 80%。
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核查砂浆品种,核査砂浆强度试验及导热系数报告。 用百格网检查灰缝
砂浆饱满度。检查数量:每楼层的每个施工段至少抽查一次,每次抽查 5 处。每处不少于 3
个砌块。
3.—般项目
(1) 进场节能保温材料与构件的外观和包装应完整、无破损,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标 准
的规定,全数观察检査。
(2) 保温层面表面应平整洁净无裂缝,接茬平整,线角顺直、清晰。观察检查和尺量 检
查。
(3) 增强网应铺压严实,不得有空鼓、褶皱、翘曲、外露等现象,搭接长度必须符合 规
定要求。加强部位的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每个检验批抽查不少于 5 处,每处不少于 2m2。观
察检查,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9.4 墙体节能工程 759
(4) 设置空调的房间,其外墙热桥部位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隔断热桥措施。按不同热桥 种
类,每种抽查 10%,并不少于 5 处。可采用对照设计和施工方案观察检査;使用热成 像仪检
查和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 施工产生的墙体缺陷,如穿墙套管、脚手眼、孔洞等,应按照施工方案采取隔断 热
桥措施,不得影响墙体热工性能。检验方法:对照施工方案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 检査。
(6) 墙体保温板材的粘贴面积、粘贴方法和接缝方法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保温板接 缝
应平整严密。每个检验批抽查 10%,并不少于 5 处,进行观察检查。
(7) 墙体采用保温浆料时,保温浆料层宜连续施工;保温浆料厚度应均匀、接槎应平 顺
密实。全数观察,保温浆料厚度每个检验批抽查 10%,并不少于 10 处,用尺量检査。
(8) 墙体上容易碰撞的阳角、门窗洞口及不同材料基体的交接处等特殊部位,其保温 层
应采取防止开列和破损的加强措施。按不同部位,每类抽查 10%,并不少于 5 处进行 观察检
査,并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9) 采用现场喷涂或模板浇注的有机类保温材料做外保温时,有机类保温材料应达到 陈
化时间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全数对照施工方案和产品说明书进行检査。
29. 4. 6. 3 墙体节能分项工程检测验收
1. 节能工程应按照分项工程进行验收。当建筑节能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较大时,可以 将
分项工程划分为若干个检验批进行验收。
2. 检验批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主控项目应全部合格,一般项目应合格; 当
采用计数检验时,至少应有以上的检查点合格,且其余检査点不得有严重 缺陷。
3. 当全检验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分项工程验收。并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资料、检 验
批资料、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及复试报告、墙体节能专项方案等资料。
29.5 幕 墙 节 能 工 程
29.5.1 — 般 规 定
29. 5. 1. 1 建筑幕墙的热工性能
1. 用于幕墙节能工程的材料和构件等其品种、规格必须符合节能设计要求及相关标 准
的规定。
2. 隔热型材的生产厂(供应商)应提供型材隔热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老化性能试验 报
告。
3. 使用的材料、构件进场时,应进行复验,复验项目见表 29-1。:i
4. 构造合理,特殊部位的措施到位。
5. 设计变更不得降低保温隔热建筑幕墙的热工性能。
29.5 幕墙节能工程 760
29. 5. 1. 2 幕墙节能工程施工安装
1. 附着于主体结构上的隔气层、保温层应在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后施工。
2. 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质量检查、隐蔽工程验收和检验批验收,施工完成后进行 幕
墙节能分项工程验收。
3. 对隐蔽部分工程进行验收,并有详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1)被封闭的保温材料厚度和保温材料的固定;
<2)幕墙周边与墙体、屋面、地面的接缝处保温、密封构造,·
(3) 构造缝、结构缝保温、密封构造;
(4) 隔汽层;
(5) 热桥部位、断热节点;
(6) 单元式幕墙板块之间的保温、密封接缝构造;
(7) 凝结水收集和排放构造;
(8) 幕墙的通风换气装置;
(9) 遮阳构件的锚固。
4. 幕墙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材料在安装过程中,应采取防潮、防水等保护措施。 29.5.2 玻
璃幕墙的新型节能形式
29. 5. 2. 1 双层通风玻璃幕墙
双层通风玻璃幕墙又称为热通道幕墙、呼吸式幕墙、通风式幕墙等,国外也有称作主 动
式幕墙,由内、外两道幕墙组成:外幕墙有点支式玻璃幕墙和有框玻璃幕墙;内层采用 有框
玻璃幕墙,常常开有门、窗。热空气由内、外幕墙之间的空间,通过下部的进风口进 人,从
上部排风口排出,热量可以在这空间自由流动。
1·分类
双层通风玻璃幕墙有封闭式内通风玻璃幕墙和开敞式外通风玻璃幕墙两类。
(1) 封闭式内通风玻璃幕墙的外幕墙是密封的,从室内的下通道吸入空气,从热通道 上
升至上部排风口,空气排至吊顶的排风管排出。由于进风是室内空气,所以热通道的温 度基
本上与室内相同,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取暖或制冷的电能消耗。这种形式的通风玻璃幕 墙多用
北方地区以取暖为主的建筑物中。但这种封闭循环体系依赖于机械通风,对设备 有较高要求。
(2) 开敞式外通风玻璃幕墙的内幕墙是密封的,室外空气由外幕墙的下部进风和上 部排
风,利用室外来的新风和向室外排气,带走夏季太阳辐射产生的热量,节约能源 冬天关闭上、
下风口,形成封闭的温室,在太阳光辐射下温度升寓达到保温节能的 效果。
2.节能效果
与传统的单层玻璃幕墙相比,双层通风玻璃幕墙能耗在采暖时节省 40%〜50%;在 制冷时
节省 40%〜60%。其隔声的效果也十分显著。
29. 5. 2. 2 智能玻璃幕墙
智能玻璃幕墙是指幕墙和自动监测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相结合,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 (如
光、热、烟等条件变化),自动调节幕墙的一些功能部件,实现遮光、进风、排风、室
内温度调节、火灾排烟等建筑功能。
智能玻璃幕墙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热通道幕墙、通风系统、遮阳系统、空调系 统、
29. 5 幕墙节能工程 761
环境监测系统、智能化控制系统等。智能玻璃幕墙与建筑物内的空调、通风、遮阳、 灯光、
数字控制系统相连,根据外界条件变化进行自动调节,高效地利用能源。据国外对 某个已建
成的智能玻璃幕墙进行测算,其能耗只相当于传统建筑能耗的 30%。
智能玻璃幕墙节能的关键在于智能化控制系统。这种智能化控制系统是从功能要求到 控
制模式,从信息采集到执行指令传动机构的全过程的控制系统。它通过对气候、温度、 湿度,
空气新鲜度、照度的监测,自动控制取暖、通风、空调、遮阳等多方面因素,调节 室内的热
舒适性和视觉舒适性等。
29.5.3 节能幕墙的面板材料
29. 5. 3. 1 幕墙用自洁玻璃
通过在玻璃内植入电热夹层,防止冷凝现象。玻璃表面敷加不粘涂层,防止积灰。玻 璃
上覆盖反应涂层,在紫外线作用下可以把有机污物分解。目前国外已经在玻璃上被覆特 殊的
涂层,达到自行清洁的功能。涂层材料的颗粒小到纳米,也称之为纳米材料玻璃或纳 米玻璃。
29. 5. 3. 2 幕墙用自动变性玻璃
1. 将溶胶夹在两层玻璃之间制成幕墙玻璃和窗玻璃,溶胶能随温度的变化而自动从 透
明渐变为不透明。当温度低时溶胶是透澈的,能透过 90%的阳光。当温度高时溶胶从 透明状
态变为不透明的白色,可阻挡 90%的阳光透过。它具有自动调光和调节室内温度 的作用。
2. 在两层玻璃之间加入两层很薄的氧化钨和氧化钒电解液,通电后,玻璃之间的化 学
成分产生电脉冲,使玻璃随阳光强弱改变颜色。阳光强时,玻璃呈蓝色,95%的阳光被 反射
出去;阳光弱时,玻璃无色透明,大部分阳光可进人室内。
29. 5. 3. 3 幕墙用热玻璃
1. 电热玻璃
电热玻璃是由两块浇铸玻璃型料之间铺设极细的电热丝热压制成,.吸光量在 1%〜 5%之
间。用在幕墙工程中,这种玻璃面上不会发生结露和冰花等现象,可减少采暖能耗。
2. 低辐射玻璃(Low-E 玻璃)
低辐射玻璃是对近红外线具有较高的透射比,它能使太阳光中的近红外线透过玻璃进 入
室内;而被太阳光加热的室内物体所辐射出的 3μΙΒ以上的远红外线则几乎不能透过玻 璃向室
外散失,因而具有良好的太阳光取暖效果。低辐射玻璃对可见光具有很高的透射比 (75%〜
90%),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效果。低辐射玻璃特别适用于严寒、寒冷地区的建筑 物等。
29. 5. 3. 4 幕墙用阳光辐射控制玻璃
1.光谱选择透过性玻璃
光谱选择透过性玻璃是通过在玻璃表面覆盖一层或几层特殊材料涂层,使玻璃对不同 波
长的太阳辐射或者热辐射具有不同的透过率,使该玻璃能满足人们特定需要的透过特 性。它
可以使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最大量的通过,同时阻挡具有较高热量的紫外线或者红 外线,从
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照亮室内,从采光和制冷(或者采暖)两方面同时起到 了节能效果。
也可以使用它相反的特性,阻挡可见光,透过热量,从而适用于高纬度地区 以消除进入室内
的眩光,同时充分利用太阳辐射热来加温室内空气。目前,国外光谱选择 透过性玻璃的可见
光透过率与太阳辐射能透过率之比可达到 2. 0。
2. 透过率可调玻璃 ^
透过率可调玻璃是一种能随外部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自身颜色的玻璃。可用于建筑装饰 幕
762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墙和各种特殊要求的门窗玻璃。该种玻璃随环境改变自身的透过特性,实现对太阳辐射 能量
的有效控制,满足节能要求。根据玻璃特性改变的机理不同,这种可调玻璃又分为热 致变色
玻璃、光致变色玻璃和电致变色玻璃。热致变色就是玻璃随着温度升高而透过率降 低,光致
变色就是玻璃随光强增大而透过率降低,电致变色则是当有电流通过的时候玻璃 透过率降低。
以上过程都是可逆的。其中,光致色变玻璃和电致色变玻璃是较为主要的两 种类型。
(1) 光致变色玻璃是在玻璃的组成原料中加入齒化银或者在玻璃与有机夹层中加入了 铝
和钨的感光化合物而制成的。目前,光致色变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可以在 25%〜75% 的范围
内变化,太阳辐射能透过率的变动范围是 23%〜53%。
(2) 电致变色玻璃是指在电场或电流的作用下,玻璃对光的透射率和发射率能够产生 可
逆变化的一种玻璃。目前,电致变色玻璃可以在 5 分钟内实现可见光透过率 10%〜 67%.太阳
辐射能透过率 10%〜66%的变化。
29. 5. 3.5 幕墙用隔热玻璃
1. 惰性气体隔热玻璃
通过在中空玻璃的空腔内充入惰性气体,可以得到更高隔热性能的玻璃。国外已有充 氪
气的三层中空玻璃(4 + 8 + 4 + 8 + 4),结合 Low-E 技术,它的传热系数可以达到
0. 7W/(m2 · K)。
2. 气凝胶隔热玻璃
气凝胶是以超微颗粒相互聚集构成纳米多孔网络结构,并在网络孔隙中充满气态分散 介
质的轻质纳米固态材料。具有极低的热导率和较高的透光性,在两层普通玻璃中间夹一 层气
凝胶,使传热系数从 3W/ (m2 · K)下降到 0. 5W/ (m2 · K)。
3. 真空隔热玻璃
通过把中空玻璃空腔里的空气抽走,消除掉空腔内部的对流和传导传热,可以获得更 好
的隔热效果。这种玻璃的空腔很窄,一般为 0. 5〜2. 0mm,两层玻璃之间用一些均匀分 布的
支柱分开。通过附加 Low-E 涂层改善其辐射特性,真空隔热玻璃的传热系数巳经达 到
0.5W/(m2 ·Κ)。这种隔热玻璃相对于其他的隔热玻璃具有厚度薄、重量轻的优点, 但生产工艺
较为复杂,中间小立柱的存在也影响了它的外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在幕 墙、门窗上的
应用。
4. 吸热玻璃
吸热玻璃是指能吸收大量红外线辐射能而又保持良好的可见光透过率的玻璃。其节能 性
能有:
(1)吸收太阳的辐射热,吸热玻璃的颜色和厚度不同,对太阳的辐射热吸收程度也不 同。
可根据不同地区日照条件选择不同颜色的吸热玻璃。如 6mm 蓝色吸热玻璃可挡住
50%左右的太阳辐射热,所以有明显的隔热效果。
(2) 吸收太阳的可见光,比普通玻璃吸收可见光要多很多。如 6mm 厚的
普通玻璃能 透过太阳光的 78%,同样厚度的古铜色镀膜玻璃仅能透太阳光的 26%。能使
刺目的阳 光变得柔和,起到良好的反眩作用,特别在炎热的夏天,能有效地改善室内色泽,
使人感 到凉爽舒适。 · _
(3) 吸收太阳的紫外线,还可以显著减少紫外线透射对人体的伤害。
(4) 具有一定的透明度,能清晰地观察室外景物,广泛适用于既需采光又需隔热的空 间,
29. 5 幕墙节能工程 763
尤其是炎热地区需设置空调、避免眩光的建筑物门窗或建筑幕墙。
5.热反射玻璃
热反射玻璃对太阳光具有较高的反射比和较低的总透射比,能较好地隔绝太阳辐射 能。
热反射玻璃的太阳光反射比可达 10%〜40% (普通玻璃仅为 7%),太阳光总透射比 为 20%〜
40%。遮蔽系数为 0.20〜0.45。热反射玻璃具有良好的隔绝太阳辐射能作用, 可降低夏季制
冷电能消耗。
29.5. 3. 6 幕墙用隔声玻璃
幕墙、门窗的隔声降噪性能无论对于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还是减少室内噪声对环境的 污
染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国外巳经出现了一种新型 PVB 材料(聚乙烯醇缩丁醛), 使用
该种 PVB 的夹层玻璃的隔声性能提高 5〜15dB。
29. 5. 3. 7 光电玻璃幕墙
1. 光电玻璃幕墙的组成
将足够大面积的太阳能板封装在两片透明玻璃之内,并将引线引出,形成光电玻璃幕 墙
单元。然后,将若干光电玻璃幕墙单元组装到幕墙框架或支承钢结构上,形成整幅的光 电玻
璃幕墙。
光电玻璃幕墙系统由各种太阳能板(如屋面太阳能板、玻璃幕墙太阳能板、窗下墙太 阳
能板等)在阳光照射下产生直流电,汇集成足够大的电流,通过变流器转换为交流电, 适应
现有的办公和家庭用电设备。
光电目前产生的电流无法贮存,当夜晚和阴雨天无法直接利用光电玻璃幕墙的电力 时,
还要由市电供电,因此,光电玻璃幕墙不可能单独作为供电电源,只能作为市电的补 充和调
峰,起削峰填谷、平衡负荷的作用。
2. 光电玻璃幕墙的·几个技术问题
(1) 在幕墙构件中安装光电板
按照工艺流程生产出光电板,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但用于光电玻璃幕墙,这些太阳 能
板要与幕墙构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与幕墙厂家紧密合作,恰当地布 置太
阳能光电板的位置,既保证充分发挥光电作用,又能适当遮阳。
(2) 光电玻璃幕墙的安装方向
太阳直射光中蕴藏的能量较大,所以光电玻璃幕墙通常只安装在楼房中受阳光照射时 间
长的部位,但并不意味着只有直射光才能够被光电板吸收,故在既能接受直射光也能接 受漫
射光的表面安装光电玻璃幕墙效果最好。
通常光电玻璃幕墙应面向南,在东南和西南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面向东和面向 西。
安装遮阳板和顶棚应考虑到其通过雨水的玻璃幕墙自我清洁作用,因此,其倾角角度
应不低于 20°,而垂直的幕墙则无需考虑附加清洁设施。
29.5.4 幕墙节能工程施工安装要点
29.5.4.1 —般要求
1. 安装幕墙的主体结构,应符合有关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2. 进场安装幕墙的构件及附件的材料品种、规格、色泽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3. 建筑幕墙的安装施工应单独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具体安装施工详见本手册第 22 章 相
关内容。
764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29. 5. 4. 2 幕墙玻璃安装要点
1. 玻璃安装前应进行表面清沽。除设计另有要求外,应将单片阳光控制镀膜玻璃的 镀
膜面朝向室内,非镀膜面朝向室外。
2. 按规定型号选用玻璃四周的密封材料,并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橡胶条,其长度宜比边框内槽口长 2%;橡胶条斜面断开后应拼成预定的设计角 度,
并应采用胶粘剂粘结牢固,镶嵌平整;
(2) 硅酮建筑密封胶不宜在夜晚、雨天打胶,打胶温度、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 要
求,打胶前应使打胶面清洁、干燥。
3. 铝合金装饰压板的安装,应表面平整、色彩一致,接缝均匀严密。
4. 密封胶在接缝内应与缝隙的两侧面粘结,与缝隙的底面或嵌填的泡沫材料不粘结。
密封胶注胶应严密平顺,粘结牢固,不渗漏、不污染相邻的表面。
29. 5. 4. 3 附着于主体结构上的隔汽层、保温层施工要点
1. 当幕墙的隔汽层和保温层附着在建筑主体的实体墙上时,保温材料和隔汽层需要 在
实体墙的墙面质量满足要求后才能进行施工作业。
2. 保温材料性能及填塞、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填塞饱满、铺设平整、固定牢固, 拼
接处不留缝隙。在安装过程中应采取防潮、防水等保护措施。在采暖地区,保温棉板的 隔汽
铝箔面应朝向室内,无隔汽铝箔面时应在室内侧有内衬隔汽板。
3. 隔汽层(或防水层)、凝结水收集和排放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 凝结水管排出管及其附件应与水平构件预留孔连接严密,与内衬板出水孔连接处 应
设橡胶密封圈密封。
29. 5. 4. 4 隔热构造施工要点
1·铝合金隔热型材,既有足够的强度,又有较小的导热系数,应满足设计要求和有 关标准
规定。
用穿条工艺生产的隔热型材,其隔热材料应使用尼龙(聚醜胺+玻璃纤维)材料,不 得使
用 PVC 材料;用浇注工艺生产的隔热型材,其隔热材料应使用 PUR (聚氨基甲酸乙 酯)材料。
连接部位的抗剪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2-当幕墙节能工程采用隔热型材时,隔热型材生产企业应提供型材隔热材料的力学 性能、
隔热性能和耐老化性能试验报告。
29.5. 4. 5 幕墙其他部位安装施工要点
1. 幕墙周边与墙体缝隙的密封,幕墙周边与墙体缝隙处、
幕墙的构造缝、沉降缝、 热桥部位、断热节点等部位,必须按设计要求处理好。
2. 其他通气槽孔及雨水排出口等应按设计要求施工,不得遗漏。
3. 单元式幕墙板块间的接缝构造及单元式幕墙板块间缝隙的密封非常重要,应做好 防
空气渗漏和雨水渗漏的措施。
4. 封品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封闭处理。
5. 幕墙的通风换气装置,必须按设计要求安装。
29. 5. 5 建筑幕墙节能工程检测与验收
29. 5. 5.1 _般要求
1. 适用于透明和非透明的各类建筑幕墙节能工程的质量验收。
29. 5 幕墙节能工程 765
2. 对隐蔽部分工程进行验收,应有详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3. 幕墙用材料质量控制见表 29-73。
4. 建筑幕墙节能工程质量检测验收,按照《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
的规定执行。
幕墙用材料质量控制 表 29-73
控制项目 检验方法标准 现场抽样数量 评定标准
气密性、水密性 GB 7106
传热系数 GB/T 8484
玻璃传热系数 GB/T 8484
玻璃遮阳系数 GB/T 2680
玻璃可见光透射比 GB/T 2680
中空玻璃露点 GB/T 11944
以同一厂家、同一原料、同一 生产
工艺、同一品种,问一批次
10000m2 建筑面积为一个检验 批,
不足 10000m2 亦为一批
设计要求
29.5.5.2 主控项目
1.幕墙用材料、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保温材料
1) 导热系数应不大于设计值;
2) 表观密度偏差不超过 10%;
3) 燃烧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管理文件的规定。
(2) 幕墙玻璃
1) 品种、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2) 传热系数不应大于设计值;
3) 遮阳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4) 可见光透射比不小于设计值;
5) 中空玻璃露点、密封性能应满足产品标准要求。
(3) 隔热型材
1) 导热系数应不大于设计值;
2) 隔热型材的力学性能及耐老化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4) 密封材料
1)硅酮结构密封胶、硅酮耐候密封胶必须与所接触材料相容;
29. 5 幕墙节能工程 766
2)橡胶条的老化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5)遮阳材料
1) 遮阳构件的尺寸、材料及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
2) 透光、半透光遮阳材料的太阳光透射比、太阳光反射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3) 遮阳产品的抗风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査方法:检査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进场复验报告。检査数量:全数核査。
2. 幕墙节能工程使用的材料、构件等进场时,应对其下列性能进行复验,复验应为 见
证取样送检:'
(1) 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密度;
(2) 幕墙玻璃:可见光透射比、传热系数、遮阳系数、中空玻璃密封性能;
(3) 隔热型材:抗拉强度、抗剪强度;
(4) 有机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
(5) 透光、半透光遮阳材料的太阳光透射比、太阳光反射比。
检验方法:进场时抽样复验,验收时核查复验报告。幕墙玻璃检验宜在材料进场随机 抽
样送检。检查数量:同一生产厂家的同一种产品每一批次抽查不少于一组,中空玻璃密 封性
能抽样每组应为 10 块。
3. 幕墙气密性
(1) 气密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规定的等级要求。当幕墙面积大于建筑外墙面积 50% 或
3000m2 时,应按规定进行气密性能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规定的等级要求。
(2) 密封条应镶嵌牢固、位置正确、对接严密。单元幕墙板块之间的密封应符合设计 要
求。开启扇应关闭严密。
检查方法:观察及启闭检査;核查气密性能检测报告、见证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 录。
检査数量:现场检查按检验批划分的检查数量抽査 30%并不少于 5 件(处)。气密性 能检测
应对一个单位工程中面积超过 1000m2 的每种幕墙均进行检测。
4. 每幅建筑幕墙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等节能性能指标均应符合设 计
要求。检验方法:査幕墙热工性能计算书,幕墙节点及安装应与设计计算书进行核对。 检查
数量:计算书全数核査,节点及开启窗按照检验批抽查 30%,并不少于 10 处。
5. 保温材料应可靠固定,保温材料的厚度应不小于设计值。检验方法:对保温板或 保
温层采取针插法或剖开法,尺量厚度;手扳检査。检查数量:按检验批抽査 10%,并 不少于
10 处。
6. 遮阳设施的安装位置应满足设 if*要求。遮阳设施的安装应牢固,满足抗震、维护 检
修的要求,外遮阳设施还应满足抗风的要求。检验方法:核查质量证明文件,检查隐蔽 工程
验收记录,观察,尺量,手扳检査。检査数量:核査全数的 10%,并不少于 10 处; 全数检查牢
固程度,全数核査报告。
7. 幕墙工程热桥部分的隔断热桥措施应有效可靠,断热节点的连接应牢固。检查方法:
对照幕墙热工性能设计文件,观察检査。检査数量:按检验批 10%,并不少于 5 处抽查。
8. 幕墙可开启部分开启后的通风面积应满足设计要求。幕墙通风器的通道应通畅、 尺
寸满足设计要求,开启装置应能顺畅开启和关闭。检验方法:尺量核査开启窗通风面 积,观
察、手试检查,通风器启闭测试。检查数量:按检验批抽查 30%并不少于 5 处,开 启窗通风
29. 6 门窗节能工程 767
面积全数核查。 :
9. 幕墙隔汽层应完整、严密、位置正确,穿透隔汽层处的节点构造采取密封措施。 检
查方法:观察检查。检査数量:按检验批划分的检查数量抽査 10%,并不少于 10 处。
10. 冷凝水的收集和排放应通畅,并不得渗漏。检査方法:通水试验、观察检查。检 查数
量:按检验批划分的检査数量抽査 10%,并不少于 5 处。 . , .
29. 5. 5.3 —■般项目
1. 镀(贴)膜玻璃的安装方向、位置应正确。中空玻璃采取双道密封,中空玻璃的 均
压管密封处理。进行观察,检査施工记录。按检验批划分的检査数量抽查 10%,并不 少于 5
件(处)。
2. 单元式幕墙板块组装,按检验批抽査 10%,并不少于 5 处(件),通过观察检查,
手扳检查或通水试验。检査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密封条:规格正确,长度无负偏差,接缝的搭接符合设计要求;
(2) 保温材料:固定牢固,厚度无负偏差;
(3) 隔汽层:密封完整、严密;
(4) 冷凝水排水通畅,无渗漏。
3. 幕墙与周边墙体间的缝隙应采用弹性闭孔材料填充饱满,并采用耐候性密封胶密 封。
通过观察检查,按检验批抽査 10%,并不少于 5 处(件)。
4. 建筑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保温或密封做法,按检验批抽查 10%,并不少于 5
处(件),通过对照设计文件观察检査,检查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 5 . 活动遮阳设施的调节机构,按检验批抽査 10%,并不少于 10 处(件),通过现场 调
节试验,观察检查,应灵活,并应能调节到位。
29.6 门 窗 节 能 工 程
29.6.1 — 般 规 定
29. 6. 1. 1 门窗节能工程的分类
建筑外门窗节能工程包括金属门窗、塑料门窗、木质门窗、各种复合门窗、特种门 窗、
天窗以及门窗玻璃安装等节能工程。 1
29. 6. 1. 2 节能门窗产品的质量
1·断桥铝合金门窗的品种、类型、规格、尺寸、性能、开启方向及铝合金门窗的型 材壁厚
应符合设计要求;塑料门窗的品种、类型、规格> 尺寸、开启方向及填嵌密封处 理、内衬增
强型钢的壁厚及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产品标准的质量要求。
2. 节能门窗气密性能、保温性能、采光性能须达到节能设计要求。
3. 不同气候区域,外门窗选用节能门窗时,必须确保其保温隔热性、气密性。严寒 和
寒冷地区,不宜采用推拉窗和凸窗。
29. 6. 1. 3 节能门窗的施工安装
1. 节能门窗进入施工现场时,应按表 29-83 和表 29-84 进行复验。
2. 门窗正式施工前,应在现场制作样板间或样板件,经有关各方确认后方可进行
施工。
3.门窗工程施工中,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应有验收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隐 蔽工程
验收记录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768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1) 外门窗框与周边墙体连接部位的保温和密封处理。
(2) 遮阳构件的锚固。
(3) 天窗的密封处理。
(4) 门窗安装的允许偏差:结构施工门窗留洞偏差、门窗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遵
照第 23 章门窗工程中相关规定执行,并做好隐蔽验收记录。
(5) 金属副框安装:
1) 金属副框隔热、断桥方式; '
2) 金属副框的防腐处理,预埋件的数量、位置、埋设方式、与门窗框的连接方式;
3) 夕卜门窗框或副框与洞口之间的间隙处理。
(6) 其他。
29.6.2 节能门窗的类型及特点
29.6.2.1 按框扇材料分类
1.金属保温门窗
节能金属保温门窗种类较多,目前采用较为普遍的有断桥铝合金门窗、涂色镀锌钢板 门
窗、铝塑门窗和铝镁门窗等。
(1)断桥铝合金门窗
断桥铝合金门窗是利用 PA66 尼龙将室内外两层铝合金既隔开又紧密连接成一个整 体,构
成一种新的隔热型的铝型材,按其连接方式不同可分为穿条式和注胶式。门窗两面 为铝材,
中间用 PA66 尼龙做断热材料,兼顾尼龙与铝合金两种材料的优势,同时满足装 饰效果和门
窗强度及耐老性能的多种要求。断桥铝型材可实现门窗的三道密封结构,合理 分离水气腔,
成功实现气水等压平衡,显著提高门窗的水密性和气密性。
断桥铝合金门窗的传热系数 K 值为 3W/(m2 ·Κ)以下,比普通门窗热量散失减少一 半,降低
取暖费用 30%左右,隔声量达 29dB 以上,水密性、气密性良好,均达届家 A1 类窗标准。断
桥铝合金门窗性能参数表见表 29-74。
断桥铝合金门窗性能参数表 表 29-74
气密性能、项目 玻璃配置 抗风压性能 水密性能 保温性能 K
门窗型 (白玻) (kPa) AP(Pa)
?1
[m3/(m · h)]
?2
[m3/(m2 · h)] [W/(m2 . K)]
5 + 9A+5 >3.5 >500 <1. 5 <4.5 2. 9〜3. 1
5 + 12A+5 >3-5 >500 <1.5 <4.5 2. 7〜2. 8
60 系列 5+12A+5 暖边 >3.5 >500 <1.5 <4.5 2. 5〜2. 7A 型
平开窗 5+12A+5
Low-E
>3_ 5 >500 <1.5 ^4.5 1_9 〜2. 1
5+12A+5+
6A+5
>3. 5 >500 <1.5 <4.5 2. 2〜2. 4
续表
气密性能项目
门窗型 玻璃配置 (白玻)抗风压性能
(kPa)
水密性能
AP(Pa) ?1
[m3/(m · h)]
[m3/(m2 · h)]
保温性能 κ
[W/(m2 · K)]
A 型 70 系列 平 5+12A+5 >3. 5 >500 <1.5 <4.5 2. 6〜2. 8
29. 6 门窗节能工程 769
5+12A+5 暖边 ^3.5 >500 <1.5 <4.5 2. 4〜2· 6
5+12A+5
Low-E
^3. 5 >500 <1.5 <4.5 1. 8〜2. 0
开窗
5+ 12A+5 + 6A+5 >3. 5 >500 <1.5 <4. 5 2.1 〜2.4
90 系列 推
拉窗
5 + 12A+5 ^3. 5 >350 <1.5 <4.5 <3. 1
60 系列 平
开门
5 + 12A+5 ^3. 5 >500 <0. 5 <1.5 <2. 5
60 系列 折
叠门
5 + 12A+5 >3. 5 >500 <0. 5 <1.5 <2.5
提升
推拉门
5 + 12A+5 ^3. 5 >350 <1.5 <4.5 <2.8
EAHX50
平开窗
5 + 12A+5 ^3.5 >350 <1.5 <4. 5 2.7〜2. 8
EAHX55
平开窗
5 + 12A+5 >3.5 >350 <1.5 <4.5 2. 7〜2. 8
EAHD55
平开窗 5+9A+5 + 9A+5 ^4 >350 <1.5 <4. 5 2.0
EAHX60
平开窗
5 + 12A+5 >3.5 >350 <1.5 <4.5 2. 7〜2. 8
EAHD60
平开窗 5 + 9A+5 + 9A+5 ^4 >350 <1.5 <4.5 2.0
EAHX65
平开窗
5+12A+5 彡 3. 5 >350 <1.5 <4.5 2. 7〜2. 8
EAHD65
平开窗 5 + 9A+5+ 9A+5 >4 >350 <1.5 <4.5 2.0
B 型
EAH70
平开窗 5 + 9A+5+ 9A+5 ^4 >350 <1.5 <4.5 2. 0
(2)涂色镀锌钢板门窗
涂色镀锌钢板门窗,又称“彩板钢门窗”、“镀彩板门窗”,是钢门窗的一种。涂色镀 锌
钢板门窗是以涂色镀锌钢板和 4mm 厚平板玻璃或双层中空玻璃为主要材料,经过机械 加工制
成。其门窗四角用插接件插接,玻璃与门窗交接处以及门窗框与扇之间的缝隙,全
29. 6 门窗节_能工程 τη
部用橡皮密封条和密封胶密封。传热系数 κ 值可达 3.5W/(mz · K),空气渗透值可达
0. 5m3/(m . h),'具有很好的密封性能。
根据构造的不同,涂色镀锌钢板门窗又分为带副框和不带副框两种类型。带副框涂色 镀
锌钢板门窗适用于外墙面为大理石、玻璃马赛克、瓷砖、各种面砖等材料,或门窗与内 墙面
需要平齐的建筑;不带副框涂色镇锌钢板门窗适用于室外为一般粉刷的建筑,丨'|窗与 墙体直
接连接,但洞口粉刷成型尺寸必须准确。
钢塑共挤复合门窗和不锈钢门窗亦属乎钢门窗,其保温隔热性能均高于普通碳钢和铝 门
窗的保温隔热性能。
节能性能:①具有良好的保温、隔声性能,当室外温度降到一 40Ό 时,室内玻璃仍不 结
霜;②装饰性、气密性、防水性和使用的耐久性好。
(3)铝塑门窗
铝塑门窗是将铝型材与塑料异型材复合在一起的,即外部铝合金框,内部塑料异型材 框。
组装时通过各自的角码用加工断桥铝的组角机连接。铝塑门窗性能参数,见表 29-75。
铝塑门窗性能参数表 表 29-75
气密性能项目 玻璃配置 抗风压性能 水密性能 Δ 保温性能 κ
门窗型号^ (白玻) (kPa) P(Pa) [nvV(m · h)] ^2
[nvV(m2 _ h)]
[W/(m2 . K)]
5+9 Α+5 >4. 5 >350 <1. 5 <4. 5 2· 7〜2. 9
5 + 12Α+5 Low-E ^4. 5 >350 <1. 5 <4. 5 2. 3〜2. 6
60 系列 5+12A+5 Low-E ^4. 5 >350 <1. 5 <4. 5 1. 8〜2· 0Η 型
平开窗 5 + 12A+5+12A+5 >4. 5 >350 <1. 5 <4. 5 1. 6 〜1. 9
5+12A+5 + 12A+5
Low-E
^4. 5 >350 <1. 5 <4. 5 1. 2 〜1. 5
(4)铝镁门窗
铝镁合金门窗一般采用推拉门。因为材质较轻常用于厨、卫推位门,目前较少用于外 门
窗。
2.非金属保温门窗
(1) 塑料门窗 .
非金属节能保温门窗节能效果从材质热传导系数、结构的保温节能和玻璃的保温节能 三
种特性归纳来讲首推塑料门窗。塑料门窗是继木门窗、钢门窗、铝门窗之后的第四代节 能门
窗,是以聚氯乙烯(UPVC)树脂为主要原料,经挤出成型材,然后通过切割、焊接 或螺栓连
接的方式制成门窗框扇,配装上密封胶条、毛条、五金件等,同时为增强型材的 刚性,超过
一定长度的型材空腔内需要填加钢衬(加型钢或钢筋),这样制成的门窗,称 之为塑料门窗。
塑料窗的开启方式主要有推拉、外开、内开、内开上悬等,新型的开启方式有推拉上 悬
式。不同的开启方式各有其特点,一般讲,推拉窗有立面简洁、美观、使用灵活、安全 可靠、
使用寿命长、采光率大、占用空间小、方便带纱窗等优点;外开窗则有开启面大、
772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密封性、通风透气性、保温抗渗性能优良等优点。
节能性能:①保温节能效果好,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尤其是多腔室结构的塑料门 窗的
传热性能更小;②物理性能良好;③隔声性能好。塑料门窗性能参数,见表 29-76、 表
29-77。
塑料门窗性能参数表 表 29-76
气密性能项目
门窗型号
玻璃配置(白玻) 抗风压
性能
(kPa)
水密性能
ΔΡ (Pa) <71
[m3/(m · h)]
Q2
[m3/(m2 . h)]
保温性能 K
[W/(m2 · K)]
60 系列平开窗 4+12A+4 5.0 333 0. 42 1.62 1. 9
60A 系列平开窗 4+12A+4 4.9 300 0. 41 1.58 1. 9
66 系列平开窗 4 + 12A+4 4.9 300 0.41 1.58 1. 9
65 系列平开窗 4+12A+4 5.0 150 0. 46 1. 73 2.0
68 系列平开窗 5+9A+5 4.8 333 0. 22 0. 80 2. 1
70A 系列平开窗 5+9A+4+9A+5 3. 5 133 0. 46 1.76 1. 7
80 系列推拉窗 4 + 12A+4 1.6 167 1. 37 4. 36 2. 3
88 系列推拉窗 4 + 12A+4 2. 1 250 1.21 3. 83 2. 2
88A 系列推拉窗 4+12A+4 2. 1 250 1. 21 3.83 2. 2
95 系列推拉窗 4 + 12A+4 2.9 250 1. 74 5. 44 2. 1
106 系列平开门 4+12A+4 3. 5 100 1. 05 3.28 2. 1
C 型
62 系列推拉门 4+12A+4 1.5 100 1.51 4. 38 2. 2
60 系列内平开窗 4+12A+4 3.6 300 0. 40 0. 90 1.9
80 系列推拉窗 5 + 9A+5 3.2 250 1. 00 3. 10 2. 2
D 型
88 系列推拉窗 5 + 6A+5 3.2 250 1. 00 3. 10 2. 3
60F 系列平开窗 4+12A+4 4. 9 420 0. 02 1. 00 2. 176
60G 系列平开窗 4 + 12A+4 4.7 390 0. 15 1.20 2. 198
60C 系列平开窗 4+12A+4+
12A+4
5.0 450 0. 64 1.26 1. 769
E 型
"60C 系列平开窗 框 4+10A+4+ 10A+4
扇 4+12A+4+ 12A+4
3.0 250 0. 60 1.00 1.893
AD58 内平开窗 6Low-E+12A+5 4. 0 500 0. 5 .— .1. 8
AD58 外平开窗 6Low-E+12A+5 3.5 500 0. 5 .— 1.82 .
MD58 内平开窗 6Low-E+12A+5 4.5 700 0. 5 1. 73
AD60 彩色共挤内 平
开窗
6Low-E+12A+5 4.0 600 0.5 — 1. 82
F 型
AD60 彩色共挤外 平
开窗:
6Low-E+12A+5 3. 5 600 0. 5 —: 1.82
29. 6 门窗节能工程 773
续表
气密性能项目
:门窗型号
玻璃配置(白玻) 抗风压
性能
(kPa)
水密性能
ΔΡ (Pa) [m3/(m · h)] [m3/(m2 . h)]
保温性能 JC,
[W/(m2 · K)]
MD60 塑铝内 平开窗 6Low-E+12A+5 4.0 350 1.0 二 2.0
MD65 内平开窗 6Low-E+12A+5 4.0 600 0.5 ~ 1.70
MD70 内平开® 6Low-E+ 12A+5 4.5 700 0.5 — 1.5
美式手摇外开窗 5+12A+5 3.0 350 1.0 — 2. 5
上、下提拉窗 5 + 12A+5 3.5 350 1.0 —■ 2.5
83 推拉窗 5 + 12A+5 4.5 350 1.0 — 2.5
85 彩色共挤推拉窗 5 + 12A+5 3.5 350 1. 0 — 2.5
73 推拉门 3.5 350 1.5 — 2.5
90 推拉门 4.0 350 1. 5 — 2.5
F 型
90 彩色共挤推拉门 4.0 350 1.5 — 2.5
60 系列平开窗隔声性能表 表 29-77
玻璃配置(白玻) 5+9A+5 5 + 12A+5 Low-E 12A+5 5 + 12A+5 + 12A+5 Low-E
隔声性能(DB) i?w>30 i?w^32 RW^S2 Rw^S0 i?w^35 i?w^35
(2)玻璃钢门窗
玻璃钢门窗是以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为增强材料,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为基体材料,通过 拉
挤工艺生产出空腹异型材,然后通过切割等工艺制成门窗框,再配上毛条、橡胶条及五 金件
制成成品门窗。
玻璃钢门窗是继木、钢、铝、塑料后又一新型门窗,玻璃钢门窗综合了其他类门窗的 防
腐、保温、节能性能,更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能,在阳光直接照射下无膨胀,在寒冷的气 候下
无收缩,轻质高强无需金属加固,耐老化使用寿命长,其综合性能优于其他类门窗。
节能性能:轻质高强,密封性能佳,节能保温,尺寸稳定性好,耐候性好。玻璃钢门 窗
性能参数,见表 29-78。
玻璃钢门窗性能参数表 表 29-78
项目 抗风压 气密桂能玻璃配置 水密性能 保温性能 Κ .
门窗型号 (白玻)
性能
(kPa) AP(Pa) [m3/(m · h)] 2
|_m3/(m2 . h)]
[W/(m2 ·Κ)]
50 系列平开窗 4+9A+5 3. 5 250 0. 10 0. 3 2.2
58 系列平开窗 5 + 12A+5 Low-E 5.3 250 0. 46 1· 20 2. 2
58 系列平开窗 5 + 9A+4+6A+5 5.3 250 0. 46 1.20 1.8
G 型 58 系列平开窗 5 Low-E +
12A+4+9A+5
5.3 250 0. 46 1. 20 1.3
58 系列平开窗 4+V (真空)
+4+9A+5
5.3 250 0. 46 1.20 1.0
3.发展趋势
(1) 组成材料的生产配方向高效、无毒高性能发展。采用钙锌稀土或有机锡稳定剂等 无
774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铅或低铅配方取代铅盐配方,以满足与增强环保意识的需求。目前,严格限制产品中的 铅含
量巳经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一个基本国策。我国在这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还有待 改进。
(2) 防菌塑料异型材是采用银离子等防菌配方,可以满足健康意识的需求。
(3) 增强型材物理性能:
1) 在严寒与寒冷地区,适当增加抗冲击改性剂或采用新型抗冲击改性剂 ACR 取代 原抗
冲击改性剂 CPE,以提高塑料异型材抗冲击性能。
2) 在炎热、紫外线辐射强度高的地区,适当增加钛白粉、紫外线吸收剂掺量,以提 高
塑料异型材的抗老化性能。
3) 在沿海地区高层建筑,应使用壁厚 2.8mm 或 2.
5mm 型腔较大的异型材,以提高 塑料门窗抗风压性能。
29. 6. 2. 2 按玻璃构造分类
1. 中空玻璃窗
中空玻璃窗是一种良好的隔热、隔声、美观适用的节能窗。中空玻璃是由两层或多层 平
板玻璃构成,四周用高强度气密性好的复合粘剂将两片或多片玻璃与铝合金框、橡皮条 或玻
璃条粘结、密封,密封玻璃之间留出空间,充入干燥气体或惰性气体,框内充以干燥 剂,以
保证玻璃片间空气的干燥度,以获取优良的隔热隔声性能。由于玻璃间封存的空气 或气体传
热性能差,因而产生优越的隔声隔热效果。
中空玻璃采用的玻璃厚度有 4、5、6mm,空气层厚度有 6、9、12mm。根据要求可 选用各
种不同性能的玻璃原片,如无色透明浮法玻璃、压花玻璃、吸热玻璃、热反射玻 璃、夹丝玻
璃、钢化玻璃等与边框(铝框架或玻璃条等),经胶结、焊接或熔接而制成。
中空玻璃是采用密封胶来实现系统的密封和结构稳定性,中空玻璃在使用期间始终面 临
着外来的水汽渗透和温度变化的影响以及来自外界的温差、气压、风荷载等外力的影 响,因
此,要求密封胶不仅能防止外来的水汽进人中空玻璃的空气层内,而且还要保证系 统的结构
稳定,保证中空玻璃空气层的密封和保持中空玻璃系统的结构稳定性是同样重要 的。中空玻
璃系统采用双道密封,第一道密封胶防止水汽的进犯,第二道密封胶保持结构 的稳定性。
在两层玻璃中间除封入干燥空气之外,还在外侧玻璃中间空气层内侧,涂上一层热性 能
好的特殊金属膜,它可以截止由太阳射到室内的相当的能量,起到更大的隔热效果。这 种高
性能中空玻璃,遮蔽系数可达到 0.22〜0.49,减轻室内空调(冷气)负荷;传热系 数达到 1. 4
〜2. 8W/(m2 · K),减轻室内采暖负荷,发挥更大的节能效率。
节能性能:①良好的保温、隔热、隔声性能;②抗水汽渗透能力和防渗水能力强;
③抗紫外线能力强。
2. 双玻窗
双玻窗是一个窗扇上装两层玻璃,两层玻璃之间有空气层的窗。双层玻璃有利于隔 热、
隔声。提高双玻窗保温隔热效果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增加玻璃与窗扇之间的密封,确保 双层玻
璃之间空气层为不流动空气。根据窗的传热系数计算公式可得出:传热系数并不是
29.6 门窗节能工程 775
图 29-4 不同空气层厚度的双玻传热系数
空气层厚度(mm)
随着空气层厚度逐渐增加而降低,是有一定范围的。当空气层厚度在 6〜30_范围内, 传热系
数呈递减趋势(见图 29-4),超过 30mm 以上传热系数降低幅度不大,一般采用 20mm 左右的
空气层比较合适。
普通双玻窗构造及安装工艺简单,没有分子筛、干燥剂和密封,只是简单地用隔条将 两
层玻璃隔开,因此,保温隔热性能不如中空玻璃窗,易生雾、结露、凝霜,适用于中低 档住
宅的隔热保温。
节能性能:①相对于单玻窗,提高了保温隔热性能;②性价比比较合适。
3. 多层窗
多层窗是由两道或以上窗框和两层或以上的多层中空玻璃组成的保温节能窗。多层窗 集
双玻窗及中空玻璃窗的性能优点,其结构特点决定了多层窗保温节能效果优于双玻窗和 中空
玻璃窗,适用于严寒地区和大型公建、高档公寓、高级饭店及特殊要求的建筑物。
4. 发展趋势
(1) 构造先进性。随着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节能门窗从结构上不断改进,出现了三 玻
窗及多层窗,使保温节能更趋于理想效果。
(2) 太阳能热反射玻璃,又称阳光控制玻璃。特点是利用镀膜能透过可见光而把起加 热
作用的远红外光反射到室外,同时玻璃材料吸收的太阳热能被镀膜所隔离,使热主要散 发到
室外一侧,尽可能地减少太阳的热作用,使室内热环境得到控制,同时减少眩光和色 散,降
低室内空调负荷和减少设备投资,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3) 低辐射玻璃(ILE)和多功能镀膜玻璃(IMF)又称保温镀膜玻璃,这类材料具 有最大
的日光透射率和最小的反射系数,可让 80%的可见光进入室内被物体所吸收,同 时又能将 90%
以上的室内物体所辐射的长波保留在室内。ILE和 IMF大大提高了能量的 利用率,在寒冷地区能
有选择地传输太阳能量,同时把大部分的热辐射反射进室内,因 此,在采暖建筑中可起到保
温和节能的作用。IMF与 ILE相比,在热传输控制方面作用 相同,但在减少热进入方面 ILE性能
更为优越。另外,低辐射玻璃和多功能镀膜玻璃对 不同频谱的太阳光透过具有选择性,它能
滤掉紫外线,还能吸收部分可见光,可起到防眩 光的作用,因此,广泛用于美术馆以及科学
实验楼等。
还有一种节能更好的 Low-E 玻璃,也称低辐射镀膜玻璃,是一种对中远红外线(波 长范
围 2.5〜25μιη)具有较高反射率的镀膜玻璃。辐射率 ECO· 25,当外来辐射的能量通 过低辐射
镀膜玻璃时,只有小于 25%的能量被辐射(散失)出去。而普通透明玻璃£ =0. 84。
薄膜型热反射材料是一种新型功能复合材料,它不仅能反射较宽频带的红外线,还具 有
较高的可见光透射率。可见光透射率高达 70%以上,太阳光全光谱不同波长反射率在 75%以
上,在 4mm 厚普通玻璃上贴一层隔热膜片后,太阳热辐射透过减少 82. 5%,在建 筑上有极
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4)高性能中空玻璃,用不同的镀膜玻璃和普通透明玻璃的多种组合,能形成具有特 殊性
能的中空玻璃,形成优良的隔热隔声和艺术效果,尤其适合在大型公共建筑门窗、采 光天棚
776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中应用。髙性能中空玻璃可达到 0.22〜0.49 遮蔽系数,确保传热系数达到 1.4〜 2.8W/(m2 · K)0
由于中空玻璃中间封入干燥空气,随着温度、气压的变化,内部空气压 力也随之变化,玻璃
面上会产生很小的变形,同时制造时亦可能产生微小翘曲,再加上施 工过程中也可能形成畸
变。因此,在一些安全要求髙的建筑物上,其节能门窗中空玻璃也 可采用钢化玻璃。 ,
29. 6. 2. 3 不同节能门窗适用区域
不同节能门窗适用区域见表 29-79。
不同节能门窗适用区域 表 29-79
构造分类 名称 适用气候 适用地区 适 用 建 筑
断桥铝合金门窗 严寒、寒冷地区 东北、西北、华北 大型公建、住宅、公寓、办公楼等
涂色镇锌钢板门窗 我国各个地区 商店、超级市场、试验室、教学楼、 宾馆、
剧场影院、住宅等
框扇材料 塑料门窗 夏热地 E 公建、住宅、公寓、办公楼、试验 室、教
学楼等
玻璃钢门窗 我国各个地区 办公楼、试验室、教学楼、洁净厂 房等
双玻窗 严寒、寒冷地区 大型公建、住宅、公寓、办公楼等
玻璃构造 中空玻璃窗 我国各个地区 住宅、饭店、宾馆、办公楼、学校、 医院、
商店、展览馆、图书馆等
多层窗 严寒地区 东北、西北 大型公建、高档公寓、高级饭店
29. 6. 2. 4 不同窗的节能效果比较实例
.严寒地区某普通住宅,建筑面积 96m2,窗户总面积占房间建筑面积的 12%。选取有 代表性
的 9 种平开式窗户,对其传热系数( K )和太阳得热系数(SHGC)进行计算对 比。K 值的计算
条件:室外气温_16€,室内温度 21X:;风速 6.7m/s;无阳光。 S H G C 的计算条件:室外气温一
30X:,室内温度 26°C;风速 3.4m/s;太阳直射 783W/m2。玻璃 厚度为 6mm。中空窗结构:6mm
玻璃+ 12mm 干燥空气层+ 6mm 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 的膜层位于两层玻璃之间朝外的玻璃上。
计算结果见表 29-80。
不同材料和构造的节能窗的传热系数及太阳得热系数汇总表 表 29-80
窗户编号 玻璃类型 窗框材料 i<[W/(m2 _ K)] SHGC
1 白色单玻 铝合金 7. 50 0. 80
2 白色单玻 塑料 4. 83 0. 62
3 白色中空玻璃 铝合金断热 3.71 0. 65
4 白色中空玻璃 塑料 2.78 0. 55
5 双层.白玻璃 木框 2.77 0. 56
6 茶色中空玻璃 塑料 • 2.60 0. 44
续表
窗户编号 玻璃类型 窗框材料 K[W/(m2 · K)] SHGC
7 三层白玻璃 塑料 2-01 0. 53
8 中空低辐射膜,e=0.2 塑料 1.86 0. 52
9 .中空低辐射膜,έ=0. 08 塑料 1.71 0.41
注:表中 e 表示低辐射镀膜玻璃的远红外发射率。
29. 6 门窗节能工程 777
由表 29-79 可见,相同的窗框材料和窗型,而玻璃的类型不同对窗的传热系数影响较 大。
选择不同的玻璃和构造,可以获得满足不同气候区对窗户的传热系数要求的节能窗。
以表 29-79 中编号为 1 号窗户的传热系数为基准,记为 H,其他窗户的传热系数为 H n,
相对节能率 Hi?按式(29-50)计算,越大,节能效果越好。计算结果见表 29-81。
H R = [ ( H - H J / H ] X 100% (29-50)
式中——其他窗户的传热系数;
Η——基准窗户的传热系数。
窗户节能效果和传热系数对照表 表 29·81
窗户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K[W/(m2 · K)] 7. 50 4. 83 3. 71 2. 78 2. 77 2. 60 2. 01 1.86 1. 70
HR (%) 100 36 51 63 63 65 73 75 77
节能效果排序 8 7 5 4 6 3 1 2
29.6.3 节能门窗施工安装要点
29. 6. 3. 1 门窗框、副框和扇的安装要点
1.门窗框、副框和扇的安装必须牢固。固定片或膨胀螺栓的数量与位置应正确,连 接方式
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实施中,不应影响门窗的气密性能、保温性能。固定点应距 窗角、中
横框、中竖框 150〜200mm,固定点间距应不大于 600_,并做好隐蔽验收记 录。门窗外框与
副框间隙应满足表 29-82 的要求。
门窗外框与副框间隙表 表 29-82
项目名称 技术要求
左、右间隙值(两侧) 4 〜6 mm
上:卞间隙值(两侧〉 3 〜5 mm
2.塑料门窗拼樘料内衬增强型钢的规格、壁厚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型钢应与型材内 腔紧密
吻合,其两端必须与洞口固定牢固。窗框必须与拼樘料连接紧密,固定点间距应不 大于 600mm。
29. 6. 3. 2 窗及窗框与墙体间缝隙保温密封处理要点
1. 窗框与墙体间缝隙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堵,表面采用弹性密封胶密封;外窗 (门)
洞口室外部分的侧墙面应做保温处理。并做好隐蔽验收记录。
2. 不同气候区封闭式阳台的保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阳台和直接连通的房间之间不设置隔墙和门、窗时,阳台与室外空气接触的墙 板、
顶板、地板的传热系数应符合表 29-3〜表 29-6 中的规定,阳台的窗墙面积比必须符 合表 29-10
的规定。
(2) 当阳台和直接连通的房间之间设置隔墙和门、窗,且所设隔墙、门、窗的传热系 数
不大于表 29-3〜表 29-6 中所列限值,窗墙面积比不超过表 29-10 的限值时,可不对阳台 外表
面作特殊热工要求。
(3) 当阳台和直接连通的房间之间设置隔墙和门、窗,且所设隔墙、门、窗的传热系 数
大于表 29-3〜表 29-6 中所列限值时,应按《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26)
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当阳台的面宽小于直接连通房间的开间宽度时,可按房间的开间计算隔墙的窗墙面 积比。
29.6.4 检 测 与 验 收
29. 6. 4.1 一般要求
778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1. 门窗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须备齐相关资质、门窗工程设计和门窗制品各项检验 报
告等文件资料。
2. 建筑外门窗进场后,应对其外观、品种、规格及附件等进行检查验收,对质量证 明
文件进行核査。
3. 当门窗采用隔热型材时,隔热型材生产厂家应提供型材所使用的隔热材料的力学 性
能和热变形性能试验报告。
4. 在建筑外门窗施工中,对隐蔽部位或项目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5. 外门窗检验批的划分:
(1) 同一厂家的同一品种、类型、规格的门窗每 100 樘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 100 模
也为一■个检验批。
(2) 同一品种、类型、规格的特种门窗每 50 樘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 50 樘也为一 个
检验批。
(3) 对于异形或有特殊要求的门窗,检验批划分可根据其特点和数量,由监理(建 设)
单位和施工单位协商确定。
6. 检验数量:
(1) 每个检验批抽査 5%,并不少于 3 樘,不足 3 樘时,全数检査。
(2) 高层建筑的外窗,每个检验批抽査 10%,并不少于 6 樘,不足 6 樘时,全数 检査。
(3) 特种门每个检验批抽査 50%,并不少于 10 樘;不足 10 樘时,全数检査。
29. 6. 4. 2 主控项目
1. 建筑外门窗的品种、类型、规格、可开启面积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按 29. 6. 4. 1 中检验数量的规定,通过观察和尺量检査,并核査质量证明文件。
2. 建筑门窗玻璃应符合下列要求:
玻璃的品种、传热系数、可见光透射比、中空玻璃露点、密封性和遮阳系数应符合设 计
要求。按 29. 6. 4.1 中检验数量的规定,通过观察,检査施工记录和技术性能检测报告。
3.建筑外窗进入现场后,应按现行有关规定,进行见证取样送检。随机抽样,同一 厂家、同
一品种、同一类型的产品各抽查不少于 3 樘(件)(复验传热系数 1 樘窗即可), 送第三方
见 证 试 验 室 进 行 复 验 , 复 验 项 目 见 表 2 9 - 8 3 , 外 门 窗 质 量 控 制 见 表 2 9 - 8 4 。
建筑外窗保温隔热性能复验项目 表 29-83
复 验 项 目地区名称
夕 卜 窗 玻 璃 透光、部分透光遮阳材料
严寒、寒冷地区 气密性、传热系数 中空玻璃露点、密封性能
夏热冬冷地区 气密性、传热系数 中空玻璃露点、密封性能、玻璃遮阳系 数、
可见光透射比
夏热冬暖地区 气密性 中空玻璃露点、密封性能、玻璃遮阳系 数、
可见光透射比
太阳光透射比、 太阳光反
射比
外门窗质量控制 表 29-84
控制项目 检验方法标准 现场抽样数量 评定标准
气密性 GB7106 不少于 3 樘(件)
29. 6 门窗节能工程 779
传热系数 GB/T 8484 不少于 1 樘(件)
玻璃传热系数 遮阳系数 GB/T 8484 GB/T
2680
以同一厂家、同一原料、同 一
生产工艺、同一品种,同一 批
次 10000m2 建筑面积为一
不少于 3 樘(件)设计要求/
玻璃可见光透射比 GB/T 2680 个检验批,不足 10000m2 亦 不少于 3 樘(件)产品标准
遮阳材料太阳光透射比 及太
阳光反射比
GB/T 2680 为一批 不少于 3 樘(件)
中空玻璃露点、密封性能 GB/T 11944 10 块
4. 外门窗框的隔断热桥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标准的规定,金属副框的隔斯热 桥
措施应与门窗框的隔断热桥措施相当。检验方法:随机抽样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类型的 产品
各抽查不少于 1 樘,金属副框的隔断热桥措施按检验批抽查 30%,对照产品设计图 纸,剖开
或拆开检查。
5. 严寒、寒冷地区以及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外窗,应对其气密性做现场实体检验,检 测
结果应满足设计需要。检验方法:随机抽样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类型的产品各抽查不少 于 3
樘,现场检验。
6. 外门窗框或副框与洞口之间的间隙应采用弹性闭孔材料填充饱满,并使用密封胶 密
封;外门窗框与副框之间的缝隙应使用密封胶密封。全数观察检查,核查隐蔽工程验收 记录。
7. 严寒、寒冷地区的外门应按照设计要求采取保温、密封等节能措施。全数观察 检查。
8. 外窗遮阳设施的性能、位置、尺寸应符合设计和产品标准要求;遮阳设施的安装 应
位置正确、牢固,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要求。按 29. 6. 4.1 中检验数量的规定进行核 查质量
证明文件,观察、尺量、手扳检查,核查遮阳设施的抗风计算报告。全数检查安装 牢固程度。
9. 特种门的性能应符合设计和产品标准要求;特种门安装中的节能措施,应符合设 计要
求。全数核查质量证明文件,观察、尺量检查。
10. 天窗安
装的位置、坡向、坡度应正确,封闭严密,嵌缝处不得渗漏。按 29. 6. 4.1 中
检验数量的规定进行观察检查,用水平尺(坡度尺)检查,淋水检查。
29.6.4.3 ■— 般项目· .....
1. 门窗扇和玻璃的密封条,其物理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查看该工程使用的 密
封条型式检验报告和全数观察检查结果。密封条偉置应正确,嵌装牢固,不得脱槽,接 头处
不得开裂,关闭门窗时密封条是否接触严密。
2. 五金件全数观察检查,应符合设计要求及产品相关规定。
3. 镀(贴)膜玻璃的安装方向应正确,采用密封胶密封的中空玻璃采用双道密封, 均
压管密封处理。全数观察检查。
4. 外观检查:
(1) 金属门窗表面应洁净、平整、光滑、.色泽一致、无锈蚀。大面无划痕、碰伤,漆 膜
或保护层应连续;
(2) 塑料门窗表面应'洁净、平整、光滑,大面无划痕、碰伤;
(3) 门窗镀(贴)膜玻璃的安装方向应正确,中空玻璃的均压管应密封处理。
5. 遮阳设施检测,核查质量证明文件,观察、尺量、手扳检查,并全数检查:
780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1) 遮阳设施的性能尺寸,应符合设计和产品标准要求;
(2) 遮阳设施的安装应位置正确牢固,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要求;
(3) 遮阳设施调节应灵活,能调节到位。
29. 7 屋 面 节 能 工 程
屋面节能主要措施有保温屋面(用髙效保温隔热材料做外保温或内保温)、加贴绝热 反
射膜的“凉帽”屋面、架空通风屋面、蓄水屋面、绿化屋面和坡屋面等。
屋面保温可采用板状髙效保温材料或加贴绝热反射膜的保温材料、现场整体喷涂保温 材
料作保温层。封闭式保温层的含水率应相当于该材料在当地自然风干状态下的平衡含 水率.
屋面隔热可采用架空、蓄水、种植或加贴绝热反射膜的隔热层。但当屋面防水等级为 I 级、
Π 级时,或在寒冷地区、地震地区和振动较大的建筑物上,不宜采用蓄水屋面;架 空屋面宜
在通风较好的建筑物上采用,不宜在寒冷地図采用;种植屋面根据地域、气候、 建筑环境、
建筑功能等条件,选择相适应的屋面构造形式。屋面节能工程的施工、质量控 制等内容,详
见本手册第 26 章“屋面工程”,本节只涉及屋面节能工程的检测验收。
29.7.1 -般规定
29.7.1.1 屋面保温隔热用材料的质量
1.保温隔热材料包栝松散材料、现浇材料、喷涂材料、板材和块材以及绝热反射膜、 绝热
反射涂料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届家现行产品标准的质量要求。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 的材料
和严格执行限用材料的使用范围。
29.7 屋面节能工程 781
2.不同气候区域选用保温屋面、加贴绝热反射膜(或绝热反射涂料)的“凉帽”屋 面、架
空通风屋面、蓄氷屋面、绿化屋面、采光屋面和坡屋面等,以达到节能设计要求。 29. 7. 1.2
屋面保温隔热的施工
1. 屋面保温隔热施工,应基层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
2. 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质量检查、隐蔽工程验收,并应有验收记录和必要的图 像
资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基层;
(2) 保温层的敷设方式、厚度,板材缝隙填充质量;
(3) 屋面热桥部位;
(4) 隔汽层。
3. 屋面保温隔热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找平层和防水层施工,避免保温隔热层 受
潮、浸泡或受损。
29.7.2 主 控 项 目
29.7.2.1 保温隔热材料
1. 用于屋面节能工程的保温隔热材料的品种、规格,按进场批次,每批随机抽取 3 个
试样进行检查,并对质量证明文件按照其出厂检验批进行核查,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 标准
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査;核査质量证明文件。 .
2. 保温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燃烧性能,全数核査质 量
证明文件及进场复验报告,应符合设计要求。
3. 保温隔热材料,进场时应对其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燃烧性能 进
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核査复验报告,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同厂家、同品种,每 1000m2屋面使用的材料为一个检验批,每检验批抽査 1次;
不足 1000m2时抽查 1次;屋面超过 1000m2时,每增加 1000m2应增加 1次抽样。 保温隔热材料的
燃烧性能每种产品应至少检验 1次。
同项目、同施工单位且同时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群体建筑)可合并计算屋面抽检 面积。
29. 7. 2:2 屋面保温隔热层
屋面保温隔热层的敷设方式、厚度、缝隙填充质量及屋面热桥部位的保温隔热做法, 每
100m2抽査一处,每处 10m2,整个屋面抽查不得少予 3 处,进行观察、尺暈检查,应 符合设计
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29. 7. 2.3 屋面的通风隔热架空层
屋面的通风隔热架空层的架空高度、·安装方式、通风口位置及尺寸,每 100m2 抽查 一处,
每处 10m2,整个屋面抽查不得少于 3处,进行观察和尺量检查,应符合设计及有 关标准要求。
架空层内不得有杂物。架空面层应完整,不得有断裂和露筋等缺陷。 29. 7. 2.4 采光屋面
1.采光屋面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气密性,全数观察检査并核查 质量证
明文件,应符合设计要求。节点的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采光屋
面的可开启部分按外门窗节能工程的相关要求验收。
2.采光屋面的安装质量,全数检査,应牢固、坡度正确、封闭严密,嵌缝处不得 渗漏。
29. 7. 2. 5 屋面的隔汽层
782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屋面的隔汽层位置,每 100m2 抽査一处,每处 10m2,整个屋面抽查不得少于 3 处。 对照
设计观察检查,并核査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应符合设计要求,隔汽层应完整、严密。
29.7.3 - 般 项 目
29. 7. 3. 1 屋面保温隔热层
屋面保温隔热层应按施工方案施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松散材料应分层敷设,按要求压实,表面平整,坡向正确。
(2) 现场采用喷、浇、抹等工艺施工的保温层,其配合比应计量准确,搅拌均匀、分 层
连续施工,表面平整,坡向正确。
(3) 板材应粘贴牢固、缝隙严密、平整。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称重检査。检査数量:每 100m2 抽查一■处,每处 10m2,整 个
屋面抽查不得少于 3 处。
29. 7. 3. 2 金属板保温夹芯屋面
金属板保温夹芯屋面应铺装牢固、接口严密、表面洁净、坡向正确。
检验方法:全数观察,尺量检査,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9. 7. 3. 3 坡屋面、内架空屋面
坡屋面、内架空屋面当采用敷设于屋面内侧的保温材料做保温隔热层时,保温隔热层 应
有防潮措施,其表面应有保护层,保护层的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查数量:每 100m2抽查一处,每处
10m2,整个屋面抽査不得少于 3 处。
29.8 地 面 节 能 工 程
楼、地面的保温隔热技术一般分两种,普通的楼、地面在楼板的下方粘贴膨胀聚苯板 或
其他高效保温材料后吊顶;另一种采用地板辐射采暖的楼、地面,在楼、地面基层完成 后,
在该基层上先铺保温材料,再将交联聚乙烯、聚丁烯、无规共聚聚丙烯、嵌段共聚聚 丙烯、
耐热聚乙烯或铝塑复合等材料制成的管道,按一定的间距,双向循环的盘曲方式固 定在保温
材料上,然后回填豆石混凝土,经平整振实,最后在其上铺设地面材料。地板辐 射采暖地面
工程,应符合《地面辐射采暖技术规程》(JGJ 142)的规定。地面节能工程的 施工和质量控制
等内容,详见本手册第 25 章“地面工程”,本节只涉及地面节能工程的检 测验收。
29.8.1 — 般 规 定
29.8.1.1 适用范围
地面的保温隔热包括不采暖地下室顶板作为首层的保温隔热,楼板底面下方接触室外
空气、土壤或毗邻不采暖空间的地面节能工程;也包括分户采暖和计量收费的建筑,上下 楼
层之间的楼地面要求保温隔热。
29. 8. 1. 2 地面节能工程的施工
应在主体或基层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质量检查、隐蔽工程验 收
和检验批验收,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地面节能分项工程验收。
29.8.1.3 隐蔽工程验收
应对以下部位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
(1) 基层;
(2) 被封闭的保温材料厚度;
29.8 地面节能工程 783
,(3)保温材料粘结;
(4) 隔断热桥部位。
29.8.1.4 地面节能分项工程检验批划分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验批可按施工段或变形缝划分;
(2) 当面积超过 200m2 时,每 200m2 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 200m2 也为一个检 验批;
(3) 不同构造做法的地面节能工程应单独划分检验批。
29.8.2 主 控 项 目
29. 8. 2.1 用于地面节能工程的材料的质量
1. 地面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材料品种和规格,按进场批次,每批随机抽取 3 个试样 进
行观察、质量或称重检查,质量证明文件按其出厂检验抢进行核查,应符合设计要求和 相关
标准的规定。
2. 地面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燃烧性能 全
数核査质量证明文件和复验报告,应符合设计要求。
3. 地面节能工程采用的保温材料,进场时应对其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 强
度、燃烧性能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核査复验报告,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査数量:同厂家、同品种,每 1000m2 地面使用的材料为一个检验批,每检验批抽 查 1
次;不足 1000m2 时抽查 1 次;地面超过 1000m2 时,每增加 1000m2应增加 1次 抽样。
同项目、同施工单位且同时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群体建筑)可合并计算地面抽检 面积。
29.8.2.2 地面节能工程施工
1. 地面节能工程施工前,应对基层进行处理,全数对照设计和施工方案观察检査, 使
其达到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要求。
2. 地面保温层、隔离层、保护层等各层的设置和构造做法以及保温层的厚度全数对 照
设计和施工方案观察检查和尺量检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按施工方案施工。
3. 地面节能工程的施工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温板与基体之间、各构造层之间的粘结应牢固,缝隙应严密;
(2) 保温浆料应分层施工;
(3) 穿越地面直接
接触室外空气的各种金属管道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隔断热桥的保温 措施。 .
每个检验批抽査 2 处,每处 10m2,穿越地面的金属管道处全数观察检査,并核査隐 蔽工程
验收记录。
29.8.2.3 有防水要求的地面
全数用长度 500mm 水平尺检査节能保温做法不得影响地面排水坡度,观察检查保温 层面
层不得渗漏。
29. 8. 2.4 有采暖要求的地面
有采暖要求的地面全数对照设计观察检查,应符合设计要求。 ■
29.8.2.5 保温层的表面防潮层、保护层 全数观察检査,应符合设计要求。
29.8.3 — 般 项 目
采用地面辐射供暖的工程,其地面节能做法全数观察检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 合
784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 142)的规定。
29.9 釆 暖 节 能 工 程
29.9.1— 般 规 定 29. 9. 1.1 采暖节能工程系统用材料
1. 设备、配件:采暖节能工程系统所采用的散热器、各类阀门、仪表、管材等必须 符
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减少和更换。
2. 保温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吸水率是采暖节能的重要性能参数,必须符合 设
计要求和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9.9.1.2 采暖系统施工安装和调试
1. 室内热水采暖系统形式,必须按照图纸设计的采暖系统形式施工,不得任意更改。
2. 对于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施工时应按照设计划分的采暖分区进行施工, 不得
任意更改采暖分区和回路。
3. 室内热水采暖节能系统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散热器、阀门、过滤器、温度计 的
安装位置、数量符合设计要求,不得随意增减和更换;室内温控装置、计量装置、水力 平衡
装置、热力入口裝置的安装位置和方向符合设计要求,并便于观察、操作和调试;保 温隔热
材料性能和厚度符合设计要求,系统安装均不能影响节能效果。
4. 采暖系统的调试是检测采暖系统是否满足设计对其功能的要求,确保系统在设计 工
况状态下正常运行。否则可能造成系统水力失衡,局部过热或不热,从而造成系统热量 损耗
超出设计指标。它是影响采暖系统正常运行和节能的重要因素。
29.9.1.3 采暖节能工程的其他要求
1.施工前应编制专门节能系统施工技术方案,报监理(建设)单位审批。
29. 9 _采暖节能工程 785
2. 施工应按照规范要求单独作为分部工程进行验收。
3. 施工方案应包括设
计要求的设备、材料的质量指标、复验要求、施工工艺、系统 检测、质量验收要求等。 ■
29. 9. 2 材 料 与 设 备
; .. ■
29.9.2.1 散 热 器
1. 散热器是采暖系统中重要的末端的设备,散热器的单位散热量、金属热强度是采 暖
散热器热效率的重要参数。、
2. 散热器的单位散热量 K 值,是指散热器内热媒的平均温度与室内气温相差 1°C 时,
每平方米散热面积单位时间所传出的热量。该值与暖气片面积( F )的乘积,再乘以标准 传热温
度 C64. 5 Ό ) . 就是该散热器的标准散热量(Q),即 Q=K . F · 64. 5。在散热面积 一定的情况下,K
值越大,则暖气片的散热量就越大。K 值测量方法按《采暖散热器散 热量测试方法)〉(GB/T
13754)采用上进下出连接方式,在闭式小室条件下检测确定。
3. 散热器的金属热强度(g)是指 lkg 的采暖散热器片每升高 rC 所散发的热量。q 值越大,
说明散出同样的热量所耗用的金属质量越少。这个指标是衡量同一材质散热器节 能和经济性
的一个指标。对于各种不同材质的散热器,应分别按本材质的金属热强度进行 比较,.见表
29-85。
4. 散热器表面涂料:散热器一般采用银粉漆作表面涂料,这种金属涂料散热器的 辖射
散热有一定的阻隔作用。为改善散热器的热工品质,节约能耗,应尽量采用非金属涂 料。非
金属涂料一般可使散热量提高 13%〜17%,参见表 29-86。且非金属涂料颜色和种 类很多,可
配合建筑装修选择协调一致的颜色,增加室内的美观。
各类型散热器金属热强度值[W/ (kg·'C)] 表 29-85
散热器
类型 钢制柱型
散热器
钢制板型
散热器
钢管
散热器 铝制柱翼型
散热器
铜铝复合
柱翼型 散
热器
铜管对流
散热器
铸铁
散热器
卫浴型采暧散热器
金属 钢质 不锈钢质 铜质
热强度 丄,ώ
1. 1 2.8 2.0 1.8 0.35
0. 80 0. 75 1.0
不同表面状况的散热效率 表 29-86
表面状况 散热效率(%) 表面状况 散热效率(%)
银 粉 漆 : 100 米黄色漆 116
自然金属表面 109 深棕色漆 116
浅绿色漆 113 .浅蓝色漆 117
■ 乳 白 色 漆 114
29. 9. 2. 2,,采暖系统附属配件,
:1.散热器温度控制阀 . . . + :;; ,
散热器温度控制阀,属于比列式调节阀,利用感温元件控制阀门开度,改变采暖热水 流
量,达到调节、控制室内温度目的。工作过程无需外加能量,用于分户控制散热器散热 量的
热水采暖系统。.可节约能量 20%〜25%。
786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2·热量表
热量表是用于测量及显示水流经热交 换系统所释放或吸收热量的仪表,安装在 热交换回
路的入口或出口,用以对采暖设 施中的热耗进行准确计量及收费控制。智 能型热量表见图
29-5。
3.平衡阀
平衡阀分为动态和静态平衡阀。动态 流量平衡阀亦称自力式流量控制阀、自力 式平衡阀、
定流量阀、自动平衡阀等,它 根据系统工况(压差)变动而自动变化阻力系数,即当阀门前
后的压差增大时,通过阀 门的自动关小的动作能够保持流量不增大,反之,当压差减小时,
阀门自动开大,流量 仍保持恒定,从而在一定的压差范围内,有效地控制通过的流量保持一
个常值,见图 29-6。
静态平衡阀是一种具有数字锁定特殊功能的调节型阀门,采用直流型阀体结构,阀 门设
有开启度指示、开度锁定装置及用于流量测定的测压小阀,只要在各支路及用户 人口装上适
当规格的平衡阀,并用专用智能仪表进行一次性调试后锁定,即可将系统 的总水量控制在合
理的范围内,从而克服了 “大流量、小温差”的不合理现象,见图
29. 9. 2. 3 设备材料检验
1.采暖系统管材阀门仪表等配件验收
(1)采暖系统的散热设备、阀门、仪表、管材、保温材料等产品进场时,按设计要求 对其
类型、材质、规格及外观等进行逐一核对验收。验收应由供货商、监理单位、施工单 位的代
表等共同参加,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检査确认,且形成相应的验收 记录。各
种产品和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技术资料应齐全,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 准的规定。
29. 9 采暖节能工程 7S787
图 29-7
29-7。
(2)采暖系统选用的管道其质量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并应符合 以下
规定:
1) 加热管的表面应光滑、清洁,无分层、针孔、裂纹、气泡;并应有连续、清晰的 生
产厂家和生产标准的明确标识。
2) 加热管和管件的颜色、材质应一致,色泽均匀,无分解变色。分、集水器(含连 接
件等附件)的材质一般为黄铜。黄铜件直接与 PP—R 或 PP—B 接触的表面必须镀镍。 金属连
接及过渡管件之间应采用专用管螺纹连接密封。
2. 散热器验收
(1) 散热器应有产品合格证,进场时应对其单位散热量、金属热强度进行复验,复验 采
取见证取样送检的方式,即在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代表见证下,按照同一厂家同一规 格的
散热器随机抽取 1%,但不得少于两组的规定,从施工现场随机抽取试样,送至有见 证检测
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形成相应的复验报告。
(2) 散热器的外观检查应符合以下要求:
1) 铸铁散热器应无砂眼、裂缝、对口面凹凸不平,偏口和上下口中心距不一致等现 象。
翼型散热器翼片完好,钢串片的翼片不得松动、卷曲、碰损。组对用的密封垫片,可 用耐热
胶板或石棉橡胶板,垫片厚度不大于 1mm,垫片外径不应大于密封面,且不宜用 两层垫片。
2) 钢制、铝制合金散热器规格尺寸应正确,丝扣端正,表面光洁、油漆色泽均匀。 无
碰撞凹陷,表面平整完好。
3) 散热器的组对零件:对丝、丝堵、补心、丝扣圆翼法兰盘、弯管、短丝、三通、 弯
头、活接头、螺栓螺母等应符合质量要求,无偏扣、方扣、乱丝、断扣,丝扣端正,松 紧适
宜。石棉橡胶垫以 1_厚为宜(不超过 1.5mm 厚),并符合使用压力要求。
4) 散热器安装其他材料:圆钢、拉条垫、托钩、固定卡、膨胀螺栓、钢管、放风阀、
机油、铅油、麻丝及防锈漆的选用应符合质量和规范要求。
788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3. 保温材料
保温材料的性能、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合格证。保温材料进场时,应对其导热 系
数、密度、吸水率进行复验,复验采取见证取样送检的方式,即在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 位代
表见证下,按照同一厂家同材质的保温材料见证取样送检的次数不得少于两次的规 定,从施
工现场随机抽取试样,送至有见证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形成相应的 复验报告。
29.9.3 施 工 技 术 要 点
29. 9. 3. 1 采暖系统管道节能安装要点
采暖系统管道安装包括、干管、支管、立管、支架及附属装置安装,施工时严格按照 《建
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施工外,并应执行《建筑节能 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相关条款。
1. 采暖系统管道竖井施工:采暖系统管道竖井应保证留有保温施工安装及检修的空 间,
当竖井不能进入时,其中一侧须设置能够开启的检修门或活动墙板,见图 29-8。
2. 在采暖系统中,散热器的连接应尽量采用上进下出同侧连接方式,既节省管材、
◎ ◎◎ο
◎
检修通道@
β
◎
Ο
Ο
Ο
600mm
装检修门或 /可拆卸墙板
ο
η
(b)
图 29-8 竖向管井的管道排列 (a)进人检修管井;(6)开门检修管井
方便安装,散热效果也好。下进下出的连接方式散热效果较差,常用于单管水平串联系统 中。
而下进上出的连接方式散热效果最差,一般不宜采用。散热器连接方式对散热效果的 影响见
表 29-87。
散热器不同连接方式的散热效率 表 29-87
示
连接方式
散热效果 (%)
同侧上进下出
异侧上进下出
异侧下进下出
异侧下进上出
100
99
81
73
71
=t
同侧下进上出
29. 9. 3. 2 散热器安装
散热器安装应控制散热器中心线与墙面的距离和与窗口中心线取齐;同一层或同一房
间的散热器,应安装在同一水平高度。
1.各种散热器的固定卡及托钩的型式、位置应符合标准图集或说明书的要求。各种 散热
器支架、托架数量,应符合设计或产品说明书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表 29- 88 的
规定。
散热器支架、托架数量 表 29-88
29. 9 采暖节能工程 7S789
项 次 散热器形式 安装方式 每组片数 上部$钩 或卡架数 下部托钩 或卡架
数
合计
2〜4 1 2 3
5 2 2 4
6 2 3 5
1 长翼型 挂墙
7 - 2 4 6
3〜8 1 2 3
9〜12 1 3 4
13 〜16 2 4 6
17 〜20 2 5 7
2 柱型
柱翼型
挂墙
21 〜25 2 6 8
3〜8 1 — 1
8〜12 — 1
13 〜16 2 — 2
17 〜20 2 — 2
3 柱型
柱 翼 型 ,
带足落地
21 〜25 2 — 2
2. 散热器安装底部距地大于或等于 150mm,当散热器下部有管道通过时,距地高度
可提高,但顶部必须低于窗台 50mm。
3. 散热器的背面与装修后的墙内表面安装距离,应符合设计及产品说明要求,如设
计无要求,应为 30mm。
4-散热器与管道连接,必须安装可拆卸件。
5.散热器的外表面刷非金属性涂料。
29. 9. 3. 3 采暖系统阀件附属设备安装
1. 恒温阀、温度调控装置安装
(1) 恒温阀主要用于分户控制散热器散热量的热水采暖系统。
(2) 恒温阀或温度控制装置的型号、规格、公称压力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 室内温控装置传感器安装在距地面 1.4m 的内墙面上(或与室内照明开关并排设
置),不要装在阳光直射、冷风直吹或受散热器直接影响的位置。
(4) 明装散热器的恒温阀不应安装在狭小和封闭空间,其恒温阀阀头水平安装,且不
应被散热器、窗帘或其他障碍物遮挡。暗装散热器的恒温阀采用外置式温度传感器。
(5) 为了避免由焊渣及其他杂物引起功能故障,应对管道和散热器进行彻底清洗。对
特别旧的采暖系统进行改装时,宜在散热器恒温阀前端安装过滤器。
(6) 采暖恒温调节阀尺寸及安装见图 29-9、图 29-10。
2. 热计量装置安装
(1) 户用热暈表主要用于集中供暖系统分户热计量,通常有普通型及预付费两
种 类型。
(2) 热量表水平安装在进水管管道上。水流方向与热量表箭头指示的方向一致。安装
790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图 29-9 采暖恒温调节阀尺寸
用于双管系统 用于单管系统
图 29-10 采暖恒温调节阀安装示意图
时热量表表头位置如果不便读数,可旋转表头至适合读数的位置,旋转时用力应均衡。
(3) 热量表前应留够一定距离的直 管段(大于 200mm)。
(4) 测温球阀或测温三通必须安装 在散热回路的回水管管道上。
(5) 热量表表前应安装过滤器,并 且系统管路在安装热量表前进行彻底清 洗,以保证
管道中没有污染物和杂物。
(6) 流量传感器的方向不能接反, 且前后管径要与流量计一致。
(7) 热量表安装见图 29-11。
3.减压阀安装
(1)减压阀的型号、规格、公称压力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时要按照产品
29. 9 采暖节能工程 791
图 29-11 热量表安装示意图
说明书进行操作,使阀后压力符合设计要求。减压阀安装时,减压阀前的管径与阀体的直
径要一致,减压阀后的管径宜比阀前的管径大 1 吣 2 号。
(2)减压阀的阀体要垂直安装在水平管路上,阀体上的箭头必须与介质流向一致。减 压
阀两侧安装阀门,采用法兰连接截止阀。
高压蒸汽管
图 29-12 减压阀安装图
(3)减压阀前应装有过滤器,
对于带有均压管的薄膜式减压阀,
其均压管接在低压管道的一侧。
低压蒸汽备
(4)减压阀前、后均安装压力 表。
减压阀安装见图 29-12。
4.平衡阀、调节阀安装
(1)平衡阀属于调节阀,包括
动态平衡阀和静态平衡阀。平衡阀的选用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的种类选用,特别是用
于系统初平衡的静态平衡阀,不得更改为动态平衡阀。
(2) 平衡阀安装时,平衡阀及调节阀的型号、规格、公称压力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
要求。
(3) 平衡阀按设计要求安装在设计指定的管路上。
(4) 由于平衡阀具有流量计量功能,为使流经阀门前后的水流稳定,保证测量精度, 应
尽可能将平衡阀安装在直管段处。
建筑内空调(采暖)管网系统平衡
792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5) 平衡阀安装见图 29-13。
图 29-13 平衡阀安装示意图
5. 安全阀安装
(1) 安全阀安装在振动较小、便于检修的地方,且垂直安装,不得倾斜。
(2) 与安全阀连接的管道应畅通,出口管道的公称直径应不小于安全阀连接口的公称
直径,排出管应向上排至室外,离地面 2. 5m 以上。
6. 补偿器安装
热水管道应尽量利用自然弯补偿热伸缩量,直线管段过长应设置补偿器。补偿器的型
号、安装位置及预拉伸和固定支架的构造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1)方型补偿器安装
1) 安装前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补偿器的三个臂应在一个平面上。水平安装时应
与管道坡度、坡向一致。当沿其臂长方向垂直安装时,_点设放风阀,低点处设疏水器。
安装时调整支架,使补偿器位置标高正确,坡度符合规定。
2) 应做好预拉伸,设 i 十无要求时预拉神长度为其伸长量的一半。
, 3 ) : 方形伸缩器制作时,DN40以下可采用焊接钢管,DN50 以上弯制补偿器用整根 无缝
钢管煨制,如需要接口,其焊口位置设在垂直臂的中间位置,且接口必须焊接。
4) 方形伸缩器外形见图 29-14 C 弯曲半径只=40)。
图 29-14 方形伸缩器.
(2) 套筒补偿器安装
1) 套筒补偿器应靠近固定支架,并将外套管一端朝向管道的固定支架,内套管一端
与产生热膨胀的管道连接。
2) 套筒补偿器的预拉伸长度应根据设计要求。预拉伸时,先将补偿器的填料压盖松
开,将内套管拉出预拉伸的长度,然后再将填料压盖紧住。填料采用涂有石墨粉的石棉盘
根或浸过机油的石棉绳,压盖的紧程度在试运行时进行调整,以不漏水、不漏气,内套 管
又能伸缩自如为宜。
3) 安装管道时应留出补偿器的安装位置,在管道两端各焊一片法兰盘,焊接时要求
法兰垂直于管道中心线,法兰与补偿器表面相互平行,加垫后衬垫应受力均匀。
4) 为保证补偿器的正常工作,安装时必须保证管道和补偿器中心线一致,并在补偿
29. 9 采暖节能工程 793
器内套管端设置 1〜2 个导向滑动支架。
(3) 波纹补偿器安装
1) 安装前不得拆卸补偿器上的拉杆,不得随意抒动拉杆螺母。
2) 安装管道时应留出补偿器的安装位置,在管道两端各焊一片法兰,焊接时要求法
兰垂直于管道中心线,法兰与补偿器表面相互平行,加垫后衬垫应受力均匀。补偿器安装
时,卡架不得吊在波节上。试压时不得超压,、不允许侧向受力,将其固定牢固。
3) 固定管架和导向管架的分布应符合:第一导向管架与补偿器端部的距离不超过 4
倍管径;第二导向架与第一导向架的距离不超过 14倍管径;.笫二导向管架以外的最大导 向
间距由设计确定,见图 29-15。
4D ' 4D 14D
、热水管道:
波纹补偿器·
固定支架
.第一导向支架
部二导向.支架
图 29-15 装有波纹补偿器的管道支架(D 为管道直径)
29. 9. 3. 4 金属辐射板采暖系统安装 '
"1·辐射板安装前必姨作水压试验,却设计无要求时,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 5 倍, 但
不得小于 0.6MPa。在试验压力下保持 2〃3min压力不條且不渗不漏为合格。
2. 辐射板管道及带状辐射板之间的连接,宜使用法兰连接。辐射板的送、回水管, 不
宜和辐射板安装在同高度上。送水管宜高于辐射板,回水管宜低于辐射板,并且有不小 于 5%。
的坡度坡向回水管。
3. 辐射板之间的连接设置伸缩器,辐射板安装后不得低于最低安装高度。
4. 辐射板在安装完毕应参与系统进行试压、冲洗。冲洗时加临时过滤网,防止系统 管
道内杂质进入辐射板排管内的保护措施。
5. 辐射板表面的防腐及涂漆要附着良好,无脱皮、起泡、流淌和漏涂缺陷。板面宜 采
用耐高温防腐蚀漆。
29. 9. 3. 5 热力入口装置安装
1.典型带计量地上安装热力人口安装见图 29-16。
图 29-16 带计量地上安装热力入口示意 1 一平衡阀;2—热量表;3—温度传感器底座;4 一 y 型过滤器;
5—截止阀;6—温度计;7—压力表;8—压力表旋塞阀
794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Τ^Γ 6. 5 8. 7 .5 .3
2-热力人口装置中各种部件的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热计量装置、过滤器、 压
力表、温度计的安装位置、方向应正确,并便于观察、维护。
3. 热力入口小室的四壁和顶部,绝热性能良好。热水回水管上要加装平衡阀,阀前 装
过滤器,避免杂质流回换热站。热力人口管道、阀门保温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接缝 应严
密,减少热量损失。
4. 热力入口干管上的阀门均应在安装前进行水压试验。水力平衡装置及各类阀门的 安
装位置、方向应正确,并便于操作和调试。安装完毕后,应根据系统水力平衡要求进行 调试
并做出标志。
.室内采暖系统的管道冲洗一般以热力人口作为冲洗的排水口,具体的排水部位是 尚未与外网
联通的干管头,而不宜采用泄水阀作排水口。 ,
6. 热力入口安装的温度计和压力表,其规格应根据介质的工作最高和最低值来选择 温
度计,压力表则按系统在该点处的静压和动压之和来确定其量程范围。安装仪表后做好 保护
工作,避免受损。
29. 9. 3. 6 保温工程
保温结构一般由保温层和保护层组成。保温结构的设计或选用应符合保温效果好、造 价
低、施工方便、防火、耐火、美观等要求。
保温层结构按保温材料和施工方法不同,分为绑扎式、涂抹式、预制保温管、浇灌
式、填充式、喷涂式等。
保护层应具有保护保温层和防潮的性能,且要求其容重轻、耐压强度高、化学稳定性 好,
不易燃烧、保温外形美观等,根据供应条件、设备和管道所处的环境、保温材料类型 等因素
选用,常用的保护层有三类:包扎式复合保护层、金属保护层和涂抹式保护层。
1.采暖管道保温层和防潮层的施工应符合系列规定:
(1) 保温材料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其强度、密度、导热系数、规格及保温做法必须 符
合设计和施工规范。
(2) 管道保温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 保温层表面平整,做法正确,搭接方向合理,封口严密,无空鼓和松动。
(4) 保温管壳的粘贴应牢固、铺设应平整;硬质或半硬质的保温管壳每节至少应用防 腐
金属丝或难腐织带或专用胶带进行捆扎或粘贴两道,其间距为 300〜350mm,且捆扎、 粘贴
应紧密,无滑动、松她及断裂现象。
(5) 硬质或半硬质保温管壳的拼接缝隙不应大于 5mm,并用粘结材料勾缝填满;纵 缝应
错开,外层的水平接缝应设在侧下方。
(6) 松散或软质保温材料应按规定的密度压缩其体积,疏密应均匀;毡类材料在管道 上
29. 9 采暖节能工程 795
包扎时,搭接处不应有空隙。
(7) 防潮层应紧密粘贴在保温层上,封闭良好,不得有虚粘、气泡、褶皱、裂缝等 缺陷。
(8) 防潮层的立管应由管道的低端向高端敷设,环向搭接缝应朝向低端;纵向搭接缝 应
位于管道的侧面,并顺水。
(9) 卷材防潮层采用螺旋形缠绕的方式施工时,卷材的搭接宽度宜为 30〜50mm。
(10) 阀门及法兰部位的保温层结构应严密,且能单独拆卸并不得影响其操作功能。
2-地板辑射采暖绝热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土壤防潮层上部、住宅楼板上部及其下为不供暖房间的楼板上部的地板加热管之 下,
以及辐射采暖地板沿外墙的周边,应铺设绝热层。
(2) 绝热层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时,厚度不宜小于下列要求(当采用其他绝热材 料
时,宜按等效热阻确定其厚度):楼板上部:30mm (受层高限制时不应小于 20mm); 土壤上
部:40mm;沿夕卜墙周边:20mm。
(3) 铺设绝热层的地面应平整、干燥、无杂物。墙面根部应平直,且无积灰现象。绝 热
层的铺设应平整,绝热层相互接合应严密。
(4) 当敷有真空镀铝聚酯薄膜或玻璃布基铝箔贴面层时,铝箔面朝上。当钢筋、电线 管、
散热器支架、加热管固定卡钉或其他管道穿过时,只允许垂直穿过,不准斜插,其插 口处用
胶带封贴严实、牢固,不得有其他破损。
(5) 绝热层铺设结合处应无缝隙,
绝热层厚度允许偏差+0. 1 占。
29. 9. 4 试运转与检测验收
29.9.4.1 试运转
1.工艺流程
连接管路—检查采暖系统—管道冲洗—试压—系统调试。
2. 连接安装水压试验管路
(1) 根据水源的位置和工程系统情况制定出试压程序和技术措施,编制试压方案。
(2) 在试压管路的加压泵端和系统的末端安装试压用的压力表。
3. 灌水前的检查
(1) 检査全系统管路、设备、阀件、固定支架、套管等,必须安装无误,系统完整。 各
类连接处均无遗漏。
(2) 根据全系统试压或分系统试压的方案,检査系统上各类阀门的开、关状态,不得 漏
检。试压管道阀门全打开,试验管段与非试验管段连接处必须隔断。
4. 水压试验
(1) 打开水压试验管路中的阀门,开始向采暖系统注水。开启系统上各高处的排气 阀,
使管道及供暖设备里的空气排尽。待水注满后,关闭排气阀和进水阀。
(2) 打开连接加压泵的阀门,用试压泵通过管路向系统加压,同时打开压力表上的旋 塞
阀,观察压力升高情况,每加压至一定数值时,停下来对管道进行全面检查,无异常现 象再
继续加压,一般分 2〜3 次升至试验压力。
(3) 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应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 工
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的相关规定执行。
796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5. 室内采暖系统冲洗
(1) 系统试压合格后,对系统中的过滤器进行清洗。
(2) 采暖系统冲洗时全系统内各类阀件应全部开启,并拆下除污器、自动排气阀等。
(3) 冲洗中,管路通畅,无堵塞现象,当排入下水道的冲洗水为清净水时可认为冲洗 合
格。全部冲洗后,再以流速 1〜1.5m/s 的速度进行全系统循环,延续 20h 以上,循环 水色透
明为合格。
6. 采暖系统调试
(1) 系统冲洗完毕应充水,进行试运行和调试。
(2) 制定出调试方案、人员分工和处理紧急情况的各项措施。
(3) 向系统内充水(以软化水为宜),先打开系统最高点的排气阀,指定专人看管。 再
打开系统回水干管的阀门,待最高点的排气阀见水后立即关闭。然后开启总进口供水管 的阀
门,最高点的排气阀须反复开闭数次,直至将系统中冷空气排净。
(4) 调整各个分路、立管、支管上的阀门,使其基本达到平衡。
(5) 高层建筑的采暖系统调试,可按设计系统的特点进行划分,按区域、独立系统、 分
若干层等逐段进行。
29. 9. 4. 2 采暖系统节能性能检测验收
1. 一般要求
温度不超过 9 5 Γ , 室内集中热水采暖系统的施工质量验收,除应符合《建筑节能工 程施工
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的规定外,尚应按照批准的设计图纸和《建筑给水排 水及釆暖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及《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3)等的
规定执行。
2. 主控项目
(1)采暖系统节能工程采用的散热设备、阀门、仪表、管材、保温材料等产品进场 时,应
按设计要求对其类型、材质、规格及外观等进行验收,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 位代表)检
査认可,且应形成相应的验收记录。各种产品和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技 术资料应齐全,
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定。全数观察检査,并核查其质量证明文 件和相关技术。
(2) 采暖系统节能工程采用的散热器和保温材料等进场时,应对其下列技术性能参数 进
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
1) 散热器的单位散热量、金属热强度;
2)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吸水率。
检验方法:现场随机抽样送检;核查复验报告。
检査数量:同一厂家、同材质、同规格的散热器,按其数量 500 组及以下时,各抽检 2 组,
500 组以上时,各抽检 3 组;由同一施工单位施工的同一建设单位的多个单位工程 (群体建
筑),当使用同一生产厂家、同材质、同规格、同批次的散热器时,可合并计算按 每 10 万 m2
建筑各抽检 3 组。同一厂家同材质的保温材料见证取样送检的次数不得少于 2 次。
(3) 采暖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暖系统的制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散热设备、阀门、过滤器、温度计及仪表应按设计要求安装齐全,不得随意增减 和
更换;
3) 室内温度调控装置、热计量装置、水力平衡装置以及热力人口装置的安装位置和 方
29. 9 采暖节能工程 797
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便于观察、操作和调试;
4) 温度调控装置和热计量装置安装后,采暖系统应能实现设计要求的分室(户或区)
温度调控、分楼栋热计量和分户或分室(区)热量(费)分摊的功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査数量:全数检査。
(4) 散热器及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组散热器的规格、数量及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散热器外表面应刷非金属性涂料。
检验方法:观察检査。检查数量:按散热器组数抽查 5%,不得少于 5 组。
(5) 散热器恒温阀及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恒温阀的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明装散热器恒温阀不应安装在狭小和封闭空间,其恒温阀阀头应水平安装,且不 应
被散热器、窗帘或其他障碍物遮挡;
3) 暗装散热器的恒温阀应采用外置式温度传感器,并应安装在空气流通且能正确反 映
房间温度的位置上。
检验方法:观察检査。检査数量:按总数抽査 5%,不得少于 5 个。
(6)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安装除了应符合本节(3)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 下列规
定:
1) 防潮层和绝热层的做法及绝热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室内温控装置的传感器应安装在避开阳光直射和有发热设备且距地 1.4m 处的内 墙
面上。
29. 9 _采暖节能工程 798
检验方法:防潮层和绝热层隐蔽前观察检査;用钢针刺入绝热层、尺量;观察检査、 尺
量室内温控装置传感器的安装高度。检査数量:防潮层和绝热层按检验批抽查 5 处,每 处检
査不少于 5 点;温控装置按每个检验批抽査 10 个。
(7) 采暖系统热力入口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热力人口装置中各种部件的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 热计量装置、过滤器、压力表、温度计的安装位置、方向应正确,并便于观察、 维
护;
3) 水力平衡装置及各类阀门的安装位置、方向应正确,并便于操作和调试。安装完 毕
后,应根据系统水力平衡要求进行调试并做出标志。
检验方法:观察检査;核查进场验收记录和调试报告。检査数量:全数检査。
(8) 采暖管道保温层和防潮层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材质、规格及厚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2) 保温管壳的粘贴应牢固、铺设应平整。硬质或半硬质的保温管壳每节至少应用防 腐
金属丝或难腐织带或专用胶带进行捆扎或粘贴 2 道,其间距为 300〜350mm,且捆扎、 粘贴
应紧密,无滑动、松弛及断裂现象;
3) 硬质或半硬质保温管壳的拼接缝隙不应大于 5mm,并用粘结材料勾缝填满;纵缝 应
错开,外层的水平接缝应设在侧下方;
4) 松散或软质保温材料应按规定的密度压缩其体积,疏密应均匀。毡类材料在管道 上
包扎时,搭接处不应有空隙;
5) 防潮层应紧密粘贴在保温层上,封闭良好,不得有虚粘、气泡、褶皱、裂缝等 缺陷;
6) 防潮层的立管应由管道的低端向高端敷设,环向搭接缝应朝向低端;纵向搭接缝 应
位于管道的侧面,并顺水·,
7) 卷材防潮层采用螺旋形缠绕的方式施工时,卷材的搭接宽度宜为 30〜50mm;
8) 阀门及法兰部位的保温层结构应严密,且能单独拆卸并不得影响其操作功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査;用钢针刺入保温层、尺量。检査数量:按数量抽査 10%,且
保温层不得少于 10 段、防潮层不得少于 10m、阀门等配件不得少于 5 个。
(9) 采暖系统应随施工进度对与节能有关的隐蔽部位或内容进行验收,并应有详细的 文
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全数观察检査;核査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10) 采暖系统安装完毕后,应在采暖期内与热源进行联合试运转和调试。联合试运 转和
调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采暖房间温度不得低于设计计算温度 2Ό,且不高于设计 值 rc。全
数检査室内采暖系统试运转和调试记录。
3. 一般项目
(1) 采暖系统过滤器等配件的保温层应密实、无空隙,并符合采暖系统过滤器等配件 的
保温层施工的要求。
(2) 采暖系统过滤器等配件的保温,不得影响其操作功能。通过观察检查,抽查同类 别
数量的 10%,且不少于 2 件。
29. 10 通 风 与 空 调 节 能 工 程
29.10.1 — 般 规 定
29.10.1.1 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使用的设备、材料
29. 10 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 799
通风与空调工程使用的材料与设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严禁使 用
国家明令禁止使用与淘汰的产品。
1. 风管系统
(1) 风管的材质、断面尺寸及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正确选用保温材料,降低冷量损耗。
2. 水管系统
(1) 管材和各类阀门的选用应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2) 正确选用水力平衡阀门,保证其调节作用的实现;
(3) 正确选用保温材料,降低冷量损耗。
3. 应选用节能设备,其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如在系统中使用变频水泵、热 回
收机组等。
29.10.1. 2 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施工安装
空调系统的制式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并做好施工和调试工作,保证其功能的实现。
1. 节能系统对施工的要求往往比较高,应提高施工技术和方法,严格按照设计要求 进
行施工,保证节能系统的良好运行。
(1) 风管的制作与安装
1) 风管与部件、风管与土建风道及风管间的连接应严密、牢固;
2) 做好风管系统的保温隔热,有防热桥处理,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水管系统安装
1) 水管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做好防渗漏处理和防腐保温隔热;
2) 确保水系统的水力平衡,根据设计要求水力平衡阀门安装的数量和部位正确无误;
3) 水系统阀门的安装应严格按规范进行,防止阻力增加或者漏水造成安全隐患。
(3) 设备的安装
1) 安装位置和方向应正确,且风管、送风静压箱、回风箱的连接应严密可靠;
2) 现场组装的组合式空调机组各功能段之间连接应严密,并应做现场漏风量检测; 其
漏风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组合式空调机组》(GB/T 14294)的规定;
3) 机组内的空气热交换器翅片和空气过滤器应清洁、完好,且安装位置和方向正确。
2. 通风与空调系统施工中,对隐蔽部位或内容进行验收,并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 要
的图像资料:
(1) 风管制作。
(2) 水管系统:
1) 管道绝热层的基层及其表面处理;
2) 管道绝热层的铺设、厚度、粘结或固定;
3) 管道绝热层的接缝、构造节点、热桥部位处理;
4) 管道穿楼板、穿墙处绝热层;
5) 管道防潮层铺设、接缝处理;
6) 管道阀门、过滤器、法兰部位绝热层铺设、厚度;
7) 冷热水管道与支、吊架连接的绝热衬垫安装、填缝处理。
3.随施工进度,做好节能系统的调试工作,并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
800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1) 风管系统:
1) 风管安装检查、漏风量测试记录;
2) 风机盘管检查、试验记录;
3) 通风机、空调风机检査、试运行记录;
'
4) 风口风量测试、调整记录;
5) 通风空调系统总风量测试记录。
(2) 水管系统:
1) 管道系统冲洗记录;
2) 氷栗试运行记录。
29.10.2 材料、设备进场检验
29.10.2.1 风管材料进场检验
1. 风管的材料品种、规格、性能与厚度等应符合设计和《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 验
收规范》(GB 50243)的有关规定。
2. 成品风管的材质、厚度、尺寸偏差、管口平面度偏差等应符合设计和有关国家规 范、
标准的要求。
29.10. 2. 2 空调水管材料及阀门、配件进场检验
1. 空调水管及阀门的材质、规格、型号、厚度及连接方式等应符合设计和有关国家 规
范、标准的规定。
2. 焊接管件外径和壁厚应与管材匹配,管道、阀件法兰密封面不得有毛刺及径向沟 槽,
带有凹凸面的法兰应能自然嵌合,凸面的高度不得小于凹槽的深度。
3. 阀件铸造规矩、无毛刺、裂纹,开关灵活严密。
4. 法兰垫片应质地柔韧,无老化变质或分层现象,表面不应有折损、皱纹等缺陷。
29.10. 2.3 保温隔热材料进场检验
保温隔热材料进场应复检,复检其导热系数、密度、吸水率、有机保温材料的燃烧性 能
等性能。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同一厂家同材质的保温隔热材料复检次数不得小于 两次。
29.10. 2. 4 通风与空调设备进场检验
各种设备的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1. 通风机及空调机组、风机盘管的风机应有性能检测报告及出厂合格证。
2. 进场复验,现场随机见证取样送检。
(1) 风机盘管,应对其供冷量、供热量、风量、出口静压、噪声及功率;
(2) 多联式空调(热栗)机组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制冷量、制热量、风量、功率、
噪声;
检查数量:同一厂家的风机盘管机组或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室内机,总台数在 500 台
及以下时,抽检 2 台;500 台以上时抽检 3 台。由问一■施工单位施工的冋一'建设单 位的多个
单位工程(群体建筑),当使用同一生产厂家的风机盘管机组或多联式空调(热 泵)机组室
内机时,可合并计算按每 10 万 m2 抽检 3 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室外 机按室外机总台
数复验 5%,但不得少于 1 台。
3.设备开箱检验:开箱后检査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产品 说明
29. 10 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 801
书、合格证是否齐全。并根据装箱清单和设备技术文件,检查设备附件、专用工具等 是否齐
全,设备表面有无缺陷、损坏、镑蚀、受潮等现象。填写开箱检验记录,参与开箱 检查责任
人员签字盖章,作为交接资料和设备技术档案依据。
29.10. 3 施 工 技 术 要 点
29.10.3.1 风管系统
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中的送、排风系统及空调风系统中使用的金属、非金属与复合材 料
风管或风道的制作、加工、安装、清洗及其严密性,应符合设计要求或现行国家规范 《通风
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的有关规定。
1. 风管的制作要点
(1) 风管的材质、断面厚度及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根据施工图纸和现场实测情况绘制风管加工图,板材的放样、下料要尺寸准确, 切
边平直。
(3) 风管的密封可采用密封胶嵌缝和其他方法密封。密封胶性能应符合使用环境的要 求,
密封面宜设在风管的正压面。
(4) 常用风管配件如弯管、三通、异径管及来回弯管等,其加工所使用的材料厚度、 连
接方法及制作要求与风管制作相同。
2. 风管的安装要点
(1) 风管安装的位置、标高、走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2) 风管接口的连接应严密、牢固。连接法兰的螺栓应均匀拧紧,法兰垫片厚度不应 小
于 3mm。
(3) 风管与部件、风管与土建风道及风管间的连接应严密、牢固。
(4) 各类风管部件及操作机构的安装,应能保证其正常的使用功能,并便于操作。
3. :风管的严密性及风管系统的严密性检验及漏风量
风管系统安装后,进行严密性检验,合格后方能交付下道工序。风管系统严密性检验 以
主、干管为主。低压系统风管可采用漏光法检测。
4. 空调风管系统清洗
依据《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GB 19210) .所规定的风管清洗操作规程进行清洗。
(1) 部分直径小的风管使用手动设备进行清洗,将风管内的灰尘杂物扫落或松动。
(2) 使用大功率吸尘设备,利用强大气流将扫除和松动的灰尘等杂物吸入完全密闭的 积
尘箱,彻底清除有害物质。
. ( 3 ) 高精密度的风管检测仪和清扫机器人彻底侦测了解风管内部情况。
:(4)施工前后用机器人对风管内部进行检测录像,并做好记录。 t
29.10.3.2 空调水系统 ::.丨:
空调工程水系统主要包括冷(热)水、冷却水、凝结水系统的管道及附件施工。
空调水系统中管道的主要连接方式有焊接、丝接、法兰连接、卡箍连接等。为了减少系
统阻力,保证系统的抗压能力,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失 f 在施工
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和相关规定进行安装,安装完毕后,还要依据《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
量验收规范》(GB 50411)进行验收。为满足节能要求,在管道施工中施工要点如下:
1. 管道安裝施工要点 :.
802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1) 空调水系统的管道、管配件及阀门的规格、材料及连接形式应符合设计规定。
(2) 管道与设备的连接,应在
设备安装完毕后进行,与水泵.、制冷机组的接管必须为 柔性接口。 ^ ' ■
(3) 管道阀部件的安装位置、高度、进出口方向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连接应牢固
1 好弥
u4 ο
2. 管道强度与严密性检验
冷热水和冷却循环水管道安装完毕,应分段、分系统进行强度与严密性检验;冷凝水 管
安装完毕应进行充水试验。
29.10.3.3 保温施工技术要点
1. 玻璃棉板保温
(1) 保温钉连接固定,保温钉与风管、部件及设备表面的连接,采用粘结,结合应牢 固,
不得脱落;保温钉的分布应均布,其数量底面每平方米不应少于 16 个,侧面不应少 于 12 个,
顶面不应少于 8 个。首行保温钉至风管或保温材料边沿的距离应小于 120mm。
(2) 保温材料纵向接缝不宜设在风管底面,保温钉按要求放置,并牢固可靠。
(3) 保温材料紧贴风管表面,不得有明显突起和散材外露,包扎牢固严密。
2. 橡塑海绵板
(1) 橡塑保温板的安装根据管道外形剪裁后,保温材料内表面至少 80%涂上胶水, 粘贴
在风管上;在接缝处使用 10cm 宽的胶带密封,防止水气渗人。:
(2) 绝热制品的拼缝宽度,
当作为保温层时,不应大于 5mm;当作为保冷层时,不 应大于 2mm。 ■ ! ;
(3) 在绝热层施工时,同层应错
缝,上下层应压缝,其搭接的长度不宜小于 50mm。 当外层管壳绝热层采用糊胶带封缝时,::
两不错缝。: '' .
(4) 水平管道的纵
向接缝位置,不得布置在管道垂直中心线 45°范围内 V :当采用大管 径
的多块硬质成型绝热制品时,绝热层的纵向接缝位置,.可不受此限制,' 但应偏离管道垂 直中
心线位置。.::二‘ ■ ' : ; : ' : -
29.10.3.4 设备安装技术要点 Λι;-
1 .风机安装
(1) 安装在无减振器支架上的风机,
应垫 4 〜5 m m 厚的橡胶板: ( 消防风机除外〉,找 平、找正后固定牢固。 :: w .
(2) 安装在有减振器基座上的风机,地面要平整,各组减振器承受的荷载应均匀,不 得
偏心;安装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减振器损坏。 : .
(3) 风机吊挂安装时,宜采用减振吊架。为减少吊架因风机启动的位移,应设置吊架 摆
动限制装置,以阻止风机启动惯性前移过量。
(4) 风机与电机用皮带连接时,两者应进行找正,使两个皮带轮的中心线重合。
(5) :风机与电机的传动装置外露部分应安装防护罩,风机的吸入口或吸入管直通大气
时,应加装保护网或其他安全装置。
29. 10 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 803
(6) 风机进、出口应通过软短管与风管连接,进、出风管应有单独的支撑。
(7) 轴流风机安装在墙内时,应在土建施工时配合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墙外应装带钢 丝
网的 45°弯头,或在墙外安装活动百叶窗。
2_组合式空调机组安装
(1) 组合式空调机组安装前应检查各段体与设计图纸是否相符,各段体内所安装的设 备、
部件是否完备无损,配件是否齐全。
(2) 多台空调箱安装前对段体进行编号,段体的排列顺序必须与设备图相符。
(3) 清理干净段体内的杂物、垃圾和积尘,从设备的一端开始,逐一将段体抬上基 础,
校正位置后加上衬垫,将相邻两个段体连接严密、牢固。
(4) 过滤器的安装应平整、牢固,并便于拆卸和更换;过滤器与框架之间、框架与机 组
的围护结构之间缝隙应封堵严密。
(5) 机组组装完毕,应做漏风量检测,漏风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组合式空调机 组》
(GB/T 14294)的规定。
3. 柜式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安装
(1) 安装位置应正确;与风管、静压箱的连接应严密、可靠;与管道连接采用软
连接。
(2) 冷凝水管的水封高度应符合要求。
4. 风机盘管安装
(1) 吊挂安装的风机盘管应平整牢固,位置正确·,吊架应固定在主体结构上,吊杆不
应自由摆动,吊杆与托架相连应用双螺母紧固。
(2) 凝结水管的坡度和坡向应正确,凝结水应能畅通地流到指定位置。
(3) 供回水阀、过滤器、电磁阀应靠近风机盘管安装,尽量安装在凝结水盘上方范围 内,
凝结水盘不得倒坡。
5. 风幕安装
(1) 安装位置、方向应正确,与门框之间采用弹性垫片隔离,防止风幕的振动传递到 门
框上产生共振。■ '
(2) 风幕的安装不得影响其回风口过滤网的拆除和清洗。
(3) 安装髙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风幕吹出的空气应能有效地隔断室内外空气的对流。
(4) 纵向垂直度和横向水平度的偏差均不应大于 2/1000。
6. 单元式空调机组安装
(1) 分体单元式空调器的室外机和风冷整体单元式空调的安装,周定应牢固可靠, 无明
显振动。遮阳、防雨措施不得影响冷凝器排风。
(2) 分体单元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位置应正确,并保持水平,冷凝水排放应畅通,管 道
穿墙处必须密封,不得有雨水渗入。
29. 10 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 804
(3) 整体单元式空调器的四周应留有相应的检修空间。
(4) '冷媒管道的规格、材质、走向及保温应符合设计要求;弯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 3.5D
(管道直後)。
7. 热回收装置安装 > :'
(1) 转轮式热回收装置安装的位置、转轮旋转方向及接管应正确,运转应平稳。
(2) 排风系统中的排风热回收装置的进、排风管的连接应正确、严密、可靠,室外 进、
排风口的安装位置、髙度及水平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29.10. 4 系统调试与检测验收
- ■ *
根据《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G B 5 0 4 1 1 ) 要求,通凤与空调
节能工程, 安装完成后,为了达到系统正常运行和节能的目标,必须进行通风机和空调机组
等设备的 单机试运转和调试及系统的风量平衡。本章的调试主要是通风系统和空调风管系统
的调 试,以及水系统的联动调试。
29.10.4.1 调试流程
1 ·无负荷试运
施工准备— 设备单机试运转— 无负荷联合试运转的测定与调整(风机风量、风压及转
速测定,系统风口风量平衡,冷热源试运转,制冷系统压力、温度及流量等测定)。
2 .有负荷调试
带负荷综合效能的测定与调整(室内温度、相对湿度的测定与调整.,室内气流组织的 测
定,室内噪声的测定,自动调节系统参数整定和联合试运调试,防排烟系统测定)—综 合效
能评定。
29.10.4.2 准备工作
1 . . 绘制系统单线布局示意图,在示意图中标注各管段风量、风口风量、阀件位置、
测点位置等。
2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系统内风量、风压、风速的检测方法及各室内送风口、回风口 风
速、风量的检测方法。
3 . 准备好测试用的器具和仪表。主要测量器具:压力表、温度计、转速表、电流表、
声级计、风速表、风压表、湿度计等。计量器具的种类、规格及精度应满足有关规定的要 求,
并应检定合格,使用时在有效期内。 '
4 . 设备单机试运转前应对设备本体进行检査测试:
( 1 ) 系统已全部安装完毕,满足使用功能。
( 2 ) 电气及控制系统:电力供电已正常; 电气控制系统已进行模拟动作试验;接地
和 绝缘已检测合格;敏感元件、调节器、调节执行机构等安装接线完毕,具备调试条件;自
动控制装置的性能已达到要求;自动控制系统已进行模拟动作试验。
( 3 ) 设备、零部件上的杂物、灰尘、油污已彻底清理,运转部件处于良好润滑状态。
( 4 ) 手动盘车,机械转动部位灵活,无卡住、阻滞现象,传动情况良好。
( 5 ) 设备、底座与基础连接无误,减振器安装牢固。
( 6 ) 相关项& 已没有影响调试结果的后续工序。
( 7 ) 已具备调试场所,调试安全设施完善。
29.10. 4. 3 设备单机试运转
29. 1_0_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 805
通风与空调系统安装完毕后,进行通风机和空调机组等设备的单机试运转和调试,单 机
试运转和调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1) 通风机、空调机组中的风机,叶轮旋转方向正确、运转平稳、无异常振动与声 响,
其电机运行功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在额定转速下连续运转 2h 后,滑动轴 承外壳最
高温度不得超过 70Ό 滚动轴承不得超过 80"C;
(2) 按照《制冷设备、
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4)的有关 规定,
设备正常运转不应少于 8h;
(3) 电控防火、防排烟风阀(口)的手动、电动操作应灵活、可靠,信号输出正确。
29.10. 4. 4 系统联动调试
1. 空调冷(热)水、冷
却水系统的联动 .
系统调试前应对管路系统进行全面裣査。支架固定良好;试压、冲洗用的临时设施已 拆
除,系统已复原;管道保温已结束等。
(1) 将调试管路上的手动阀门、电动阀门全部开到最大状态,开启排气阀。
(2) 向系统内充水,充水过程中要有人巡视,发现漏水情况及时处理。
(3) 系统冲满水后启动循环水泵和冷却塔,观察各部位的压力表和流量计读数及冷却 塔
集水盘的水位,流量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4) 调试定压装置。采用高位水箱的,应调试浮球阀的进水水位至最佳位置;采用低 位定
压装置的,应调试其正常工作压力。
(5) 调整循环水泵进出口阀门开启度,使其流量、扬程达到设计要求(总流量与设计 流
量的偏差不应大于 10%)。同时观察分水器、集水器上的压力表读数和压差是否正常, 如不正
常,调整压差旁通控制系统,直至达到设计要求(压差旁通控制系统手动调试只能 粗调)。
调整管路上的静态平衡阀,使其达到设计流量。
(6) 调试水处理装置、自动排气装置等附属设施,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7) 投入冷、热源系统及空调风管系统,进行系统的联动调试与检测。
2. 风量、风压的测定与调整
(1) 系统总风量、风压的测定截面位置应选择在气流均匀处,按气流方向应选择在局 部
阻力之后 4〜5 倩管径(或矩形风管大边尺寸)或局部阻力之前 1. 5〜2 倍管径(或矩形 风管大
边尺寸)的直管段上。测定截面上测点的位置和数量主要根据风管形状(矩形或圆 形)和尺
寸大小而定。
(2) 送、回风口风量测定可用热电风速仪或叶轮风速
仪测得风速,求得风量。测量时 应贴近格栅或网格 V 采用匀速移动法或定点测量法测定平均
风速,匀速移动法不应少于 3 次,.定点测量法不应少于 5 个,.散流器可采用加罩测量法。:
风口的风量与设计凤暈的允许 偏差不应大于 15%。 ^
3. 系统风
量调整=般采用流量等比分配法结合基准风口调整法进行^ ;
(1) 流量等比分配法:一般从系统的最
远管段^即从最不利风口开始,逐步调向 风机。 :_.」、.;:
806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2) 基准风口调整法:调整前,将全部风口的送风量初测一遍,计算出各个风口的实 测
风量与设计风量比值的百分数,选取最小比值的风口分别作为调整各分支干管上风口风 量的
基准风口 ;借助调节阀,使基准风口与任一风口的实测风量与设计风量的比值百分数 近似相
等 V
4. 经调整后,在各调节阀不动的情况下,重新测定各处的风量作为最后的实测风量,
实测风量与设计风量偏差应不大于 10%。使用红油漆在所有风闯的把柄处作标记,并将 风阀
位置固定。
5. 防排烟系统及正压送风系统调试完成后,应与消防系统联动调试。
6’.风管系统测试的主要内容
(1) 风机的风量.、风压、噪声; ,
(2) 系统的总风量及各风口的风量、风速;’
(3) ,正压送风区
域的正压; .
(4) 卫生间负压;
(5)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和噪声。
29.10. 4.5 通风与空调工程节能性能的检测验收 ί '
1. 一般要求
(1) 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验收应符合《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
和《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 要求。
(2) 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所使用的设备、管道、阀门、仪表、绝热材料等产品的 规
格、型号和技术参数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3) 对于随施工进度验收的隐蔽工程和内容,应有详细的文宇记录和必要的图像 资料。
(4) 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验收,可按系统、楼层进行,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对 于
楼层较多、系统较大的空调系统,可将 6〜9 楼层的空调系统作为一个检验批,但一个 项目不
少于两个检验批。
2. 主控项目 ·:'
(1) Χΐ 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所使用的材料、设备进场检验项目,全数检査其技术 资
料、性能检测报告和复验报告质量证明文件与实物核对。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用材料及 系统
质量控制,见表 29-106 和表 29-107。 .
(2) 风管及风管系统必须
通过工艺性检测或验证,其严密性和强度应符合设计和国家 现行标准.《通凤与空调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的有关规定 V 并做好现场检 测。按数量抽査 10%,且不少于 1 个
系统,观察、尺量检査,并核查风管严密性和强度 的检测报告。 ' :., V '
(3) 联合式运转及调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允许偏差或规定值应符合 A建筑节能 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_(&β 50411)的要求,见表族 9 5 。 」 : : - : : 〗 ϋ >
(4) 现场组装的组合式空调机组应做现场
漏风量裣测;其漏风量必须符合《组合式空 调机组》(GB/T 14294)的规定。按同类产品的数量
抽査:20%,旦不少于 1 台:,观察检 査,并核查组合式空调机组漏风量检测报告。: ^
(5) 空调机组内的空气过滤器应规场检测初咀力。当设计耒注明过滤器的阻力时,应 满
29. 1_0_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 807
足表 29-89 中的要求。同类产品的数量抽查 20%,且不少于 1:台,观察检查,并核査
组合式空调机组空气过滤器的初阻力检测报告。
空气过滤器的初阻力 表 29-89
粗效过滤器的初阻力(Pa) <50 粒径>5.0μιη,效率:80%>£^20%
中效过滤器的初阻力(Pa) <80 粒径>1·0μπι,效率:70%>£^20%
(6) 风机盘管机组其安装的位置、高度及方向应正确,且与风回风箱及风口的连 接严密、
可靠。按总数抽查 10%,且不少于 5 台,对照设计图纸,观察裣查,并查阅产 品进场验收记
录。
(7) 系统中风机的型号、规格、方向、台数及技术性能参数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其
单位风量耗功率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风机安装的位置及出口方向应正确。全数 检查,
对照设计图纸,观察检查,并查阅产品进场验收记录。
(8) 带热回收功能的双向换气装置和集中排风系统中的排风热回收装置的型号、规 格、
方向、台数及技术性能参数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额定热回收效率(全热和显热) 不低于
60%,安装和进出口位置及接管应正确。按总数抽查 20%,且不少于 1 台,对照 设计图纸,
观察检查,并查阅产品进场验收记录。
(9) 空调机组回水管上和风机盘管机组回水管上的电动两通调节阀、空调冷热水系统 中
的水力平衡装置、冷(热)量计量装置等自控阀门与仪表,其型号、规格、方向、台数 及技
术性能参数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安装位置、方向应正确。按类别数量抽查 10%, 且均不
少于 1 台,对照设计图纸,观察检查,并査阅产品进场验收记录。
(10) 绝热工程
1) 空调风管系统及部件的绝热层和防潮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绝热材料的燃烧性能、材质、规格及厚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绝热层与风管、部件及设备应紧密贴合,无裂缝、空隙等缺陷,且纵、横向的接 缝应
错开;
③绝热层表面应平整,当采用卷材或板材时,其厚度允许偏差为 5mm;采用涂抹或 其他方
式时,其厚度允许偏差为 10mm;
④风管法兰部位绝热层的厚度,不应低于风管绝热层厚度的 80%;
⑤风管穿楼板和穿墙处的绝热层应连续不间断;
⑥防潮层(包括绝热层的端部)应完整,且封闭良好,其搭接缝应顺水;
⑦带有防潮层隔汽层绝热材料的拼缝处,应用胶带封严,粘胶带的宽度不应小 于
50mm;;.:.
⑧风管系统部件的绝热,不得影响其操作功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钢针刺入绝热层、尺量检查。检查数量:管道按轴线长度抽 査 10%;
风管穿楼板和穿墙处及阀门等配件抽查 10%,且不得少于 2 个。
2) 空调水系统管道、:冷媒管道及配件的绝热层和防潮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绝热材料的燃烧性能、材质、规格及厚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绝热管壳的粘贴应牢固、铺设应平整;硬质或半硬质的绝热管壳每节至少应用防 腐金
属丝或难腐织带或专用胶带进行捆扎或粘贴 2 道,其间距为,300〜350mm,且捆扎、 粘贴应紧
密,无滑动、松弛与断裂现象;…
29.11 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 S808
③硬质或半硬质绝热管壳的拼接缝隙,保温时不应大于 5mm、保冷时不应大于 2mm,并用
粘结材料勾缝填满 r 纵缝应错开,外层的水平接缝应设在侧下方;
④松散或软质保温材料应按规定的密度压缩其体积,疏密应均匀;毡类材料在管道 上包扎
时,搭接处不应有空隙; ;
⑤防潮层与绝热层应结合紧密,封闭良好,不得有虚粘、气泡、褶皱、裂缝等缺陷;
⑥防潮层的立管应由管道的低端向高端敷设,环向搭接缝应朝向低端;纵向搭接缝 应位
于管道的侧面,并顺水;
⑦卷材防潮层采用螺旋形缠绕的方式施工时,卷材的搭接宽度宜为 30〜50mm;
⑧空调冷热水管穿楼板和穿墙处的绝热层应连续不间断,且绝热层与穿楼板和穿墙 处的
套管之间应用不燃材料填实不得有空隙;套管两端应进行密封封堵;:
⑨管道阀门、过滤器及法兰部位的绝热结构应能单独拆卸,且不得影响其操作功能。 检验方
法:观察检查;用钢针刺人绝热层、尺量检査。检査数量:按数量抽查 10%,
且绝热层不得少于 10 段、防潮层不得少于 10m、阀门等配件不得少于 5 个。
3)空调水系统的冷热水管道及冷媒管道与支、吊架之间应设置绝热衬垫,其厚度不 应小
于绝热层厚度,宽度应大于支、吊架支承面的宽度。衬垫的表面应平整,衬垫与绝热 材料之
间应填实无空隙。按数量抽检 5%,且不得少于 5 处。观察、尺量检查。
(11) 通风与空调系统安装完毕,应进行通风机和空调机组等设备的单机试运转和调 试,
并应进行系统的风量平衡调试。单机试运转和调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系统的总风量 与设
计风量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 10%,风口的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 15%。 全数观
察检査,并核查试运转和调试记录。
(12) 多联机空调系统安装完毕,应对系统进行气密性试验和抽真空干燥试验,以及 制冷
剂充注;在系统工程验收前,尚应进行系统带负荷运行的综合效果检验,检验效果应 符合设
计要求。全数核查系统清洗、气密性、真空干燥的试验记录及运行效果检验记录。
(13) 单机试运行和调试及空调通风系统在无生产负荷上的联合试运行和调试,应符 合施
工图设计要求。全数检査,观察检查各系统试运行和调试的记录及第三方检测报告。
3. 一般项目
(1) 空气风幕机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和方向应正确,纵向垂直度和横向水平度偏 差
均不应小于 2%。按总数抽查 10%,且不少于 1 台,观察检査。
(2) 变风量末端装置与风管连接前宜做动作试验,确认运行正常后再封口。按总数抽 査
10%,且不少于 2 台,观察检査。
29.11 空 调 与 釆 暖 系 统 冷 热 源 及 管 网 节 能 工 程 :
. . ' ■ ■ ■
29.11.1 — 般 规 定
• I /
29.11.1.1 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设备、辅助设备的性能
1. 锅炉的单台容量及其额定热效率;
2. 热交换器的单台换热量;.
3-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额定制冷量(制热量)、、输人
功率、性能系数及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 .
4. 电机驱动压缩机的单元式空气调节
29.11 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 809
机、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气调节机的名义制 冷量、供热量、输人功率、性能系数 r ; : / .
二 ::
5. 蒸汽和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机组及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的名义制 冷
量供热量、输入功率、性能系数;
6. 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流量、扬程、电机功率及耗电输热比;
7. 空调冷热水循环水栗流量、扬程、电机功率及输送能效比;
8. 冷却塔的流量及电机功率; .
…9.自控阀门与仪表的技术参数。 :
29.11.1.2 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组成形式 :
采暖及制冷系统组成形式指冷热源系统管道的制式,按照《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 节
能设计标准》(JGJ 26)及相关节能的要求。'
1. 当系统的规模较大时,宜采用间接连接的一、:Π 欠水系统。
2. 系统容量较大时,可合理增加台数。 1
3-对锅炉房、热力站和建筑物入口进行参数监测与计量的要求。锅炉房总管,热力 站和
每个独立建筑物入口应设置供回水温度计、压方表和热表(或热水流量计)。补水系 统应设
置水表。.
4.施工图纸修改必须有设计单位的设计变更通知书或技术核定签证。
29.11.1.3 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施工安装及调试
1 . 冷热源系统设备及管网的(主要包括冷热源设辅助设备及管网、保温等)的 安装符
合相关节能技术规范的要求。空调采暖系统中冷热源设备的规格、数量符合设计要 求,安装
位置连接合理、正确。
2 . 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系统的施工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道系统的制式及其安装,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2) 各种设备、自控阀门与仪表应安装齐全,不得随意增加、减少和更换;
(3) 空调冷(热)水系统的变流量或定流量运行,应达到设计要求;
(4) 热水采暖系统能根据热负荷及室外温度的变化,,自动控制运行;
(5) 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系统的施工安装中,随施工进度对与节能有关的隐 蔽
部位或内容进行验收,:并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图片资料。
3 . 绝热工程
绝热材料的安装符合相关节能技术规范的要求;冷热源管道绝热层施工时加强对下列 部
位的处瘇:: q: , ' : : : : 、
( 1 ) 冷热源管道绝热层的基层及其表面处理,绝热层的铺设、厚度,粘结或固定,绝 热
层的接缝、构造节点、热桥部位处理;
( 2 ) 冷热源管道阀门、过滤器、法兰部位绝热层袖铺设、厚度;
( 3 ) 冷热源管道与支、吊架的绝热衬垫安装和填缝处理。
4 . 系统调试 '
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和辅助设备及其管道和管网系统安装完毕后,进行空调冷热源 和
辅助设备的单机试运转及系统调试,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
1 ) 空调水系统流量测试
810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记录; ! . -
2 ) 冷却塔安装调试记录; / > ,
3 ) 循环水泵安装、试运行记录;
4 ) 冷热源、辅助设备单机安装、试运
行记录; · 、 :
Ύ : θ ) 冷热源' 、辅助设备与空调系统联机试运行记录。 ' : : ’ . : D '
29.11.2 .材 设 ;耷:...广
29.11. 2.1 ' 锅炉
锅炉是利用热能将水加热使其产生热水或蒸汽的热源装置。锅炉的额定热效率是反映 设
备节能效果的重要参数,其数值越大,节能效果就越好。 ’
锅炉的额定效率不应低于《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中规定数 值,
见表 29-21。
29.11. 2. 2 冷水(热泵)机组
图 29-17 冷水机组线框图
1. 冷水机组是将蒸气压缩循环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以及自控元件等组装成一体, 可提
供冷水的压缩式制冷机。冷水机组见图 29-17。
2. 热泵机组是将蒸气压缩循环压缩机、冷凝 器、蒸发器以及自控元件等组装成一体,能实
现 蒸发器与冷凝器功能转换,可提供热水(风)、冷 水(风)的压缩式制冷机。
3. 冷水(热泵)机组要求制冷性能系数:
冷水(热泵)机组工况差异对机组满负荷效
率存在很大的影响。故在选用冷水机组时,必须 重视工况不同对冷水机组性能产生的影响,
考虑 并满足中国气候和水质条件的要求,以保证机组 长期高效运行。
冷水(热泵)机组的制冷性能系数(cop)及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 ai^v)不应 低于《建筑节能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中规定数值,'见本章表 29-淨及表 29-90 中所示。
表 29-90
冷水(热泵)机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
额定制冷量(kW).
类型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W/W):
<528
528~1163
>1163
.47 • 81 .13
.螺杆式
水冷
<528 528〜1163 >1163
4. 49
29.11 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 8114. 88
5. 42
29.11.2.3 吸收式制冷机组
1.以热能为动力,由制冷剂气化、蒸汽被吸收液吸收、.加热吸收液取出制冷剂蒸汽 以及制冷
剂冷凝、膨胀等过程组成的制冷循环,完成制冷循环和吸收剂循环的制冷机组,
称吸收式制冷机组。
2.溴化锂吸收式机组要求性能参数,见表 29-26。
29.11. 2. 4 空调机组
由各种空气处理功能段组装而成的不带冷> 热源的一种空气处理设备。这种机组应能用
于风管阻力等于大于 lOOPa 的空间系统;-机组的功能段是对空气进行一种或几种处理功能
的 单元体,功能段可包括:空气混合、均流、.祖棼过滤、中效过滤、离中拉过滤或亚高效
过 滤、冷却、一次和二次加热、i 湿、送风机、回风机、Ψ 间;喷水、消声、热回收等。
空调机组节能效果是以能效比为依据,能效比越高,能耗越小。空调能效比是空调器
的制冷牲能系数,表示空调器的单位功率制冷量(i:EJ?=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
空调机组能效比( E E R ) 不应低于《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 中规
定数值,见表 29-91。
单元式机组能效比(E£:K) 表 29-91
类 型 能效比(W/W)
不接风管 2.60风冷式
接风管 2. 30
不接风管 3. 00水冷式
接风管 2. 70
29.11. 2. 5 冷却塔广
冷却塔是利用水和空气的接触,通过蒸发作用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废热
的一种设备。冷却塔根据其通风方式、水和空气接触方式、热水和空气的流动方向等,可
分许多种不同形式冷却塔,铃却塔示意图见图 29-18。
冷却塔热力性能好坏、噪声高低、耗电大小、漂水多少是衡量冷却塔品质优劣的关 键,
是在选用冷却塔时关注的焦点。
29.11.2.6 换热器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见图 29-19。
换热器在使用时,应选用传热系数高、使用寿命长的换热器。
- 晴. ϋ : - - . . I _
' In ^
r' fc.w.ig
812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一麵 i s 藝_
图 29:19
■
爾_».ι(ι·ι_1
ίϋίΐ
肢式换热器
图 29-18 冷却塔示意图
29.11. 2. 7 冰蓄冷设备
冰蓄冷设备是利用用电高、低峰期的电价差额,通过有效控制下的能量储存和释放, 为
空调系统提供经济冷源的设备。蓄冰槽亦可与电热锅炉配合,用于蓄热系统。
冰蓄冷设备主要是以设备制冷系统的蒸发温度、名义蓄冷量、净可利用蓄冷量、蓄冰 率、
融冰率、蓄冷特性与释冷特性等几方面来看。其中蓄冰率与融冰率这两个概念是冰蓄 冷式系
统中评价冰蓄冷设备的两个非常重要数值。通常对于同种冰蓄冷设备在相同条件 下,其制冰
率和融冰率越高越好,E 表 29-92。
冰蓄冷设备的蓄冰率 表 i9-92
类型 冷媒盘管式 完全冻结式 制水滑落式, 冰晶或冰泥 冰球式
菁冰率 IPF1 20%〜50% 50% 〜70%. 40%〜50% 45'%左右 50% 〜60%
蓄冰率 IPF2 30%〜60% 70%〜90% — — 90%以上
29.11. 2. 8 绝热材料
绝热材料是指阻抗热流传递的材料或者材料复合体。绝热材料一方面满足了建筑空间 或
热工设备的热环境,另一方面也节约了能源。
绝热材料在建筑中常见的应用类型及设计选用应符合《建筑绝热材料的应用类型和一 般
规定》(GB/T 17369)的规定。
选用时除应考虑材料的导热系数外,还应考虑密度、吸水率等指标。
29.11.2.9 绝热管道
聚氨酯直埋保温管采用高功能聚醚多元醇和多次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为主要原料, 在
催化剂、发泡剂、表面活性剂等作用下,经化学反应发泡而成。
聚氨酯直埋保温管结构为:夕卜保护层、保温层、防渗漏层三部分,外保护层材料为聚乙
條或玻璃钢或其他材料,其结构形式见图 29-20。直埋保温管及其配件检验要求详见表 29-93。
29.11 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 813
直埋保温管及其配件检验要求 ' 表 29-93
序号 产品名称 执行标准 复验时主要的检验项目 复验批构成 备
1 “钢套钢”直埋保温管:■— ' ; 防 腐 痦 性 能 每公里为一批 !; : 1
2 “钢套塑”直埋保温管CJ/T 114 外护管:壁厚、拉伸屈服强度、 , '断
裂伸长率;保温层密度
每公 a 为;τ 哄
续表
序号 ■产品《称: ■执行标准. . 复验时主要的-验项良 复验批构成 备注
3 通用阀门. GB/T 3927 壳体强度、密封试验、上密封试验. 每公里为一批
.4 压 Α 容器波嵚膨’腺节GB 16749 * _尺寸公差、压力试验 i 每公里为一枇
; 29.11.3 运备、材裇进场检验
■ . . ■ . . . , ,
29.μ.3,1 —般要求
'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节 Μΐ 程所使用的设备、管道、阀门、仪表、绝热材料 等产
品进场验收,应遵守下列规定:::
1:对材料和设备的类型、材质、规格、包装、外观等进行检査验收,并应经监理工 程师
(建设单位代表)确认,形成相应的验收记录。
2.对材料和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核查,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确 认,纳
入工程技术档案。上述材料和设备均应有出厂合格证、中文说明书及相关性能检测 报告;进
口材料和设备应有商检报告。
29.11. 3. 2 主要材料检验
1..绝热材料及其制品,必须具有产品质量证明书或出厂合格证,其规格、性能等技 术要
求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2. 绝热材料的材质、密度、规格和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绝热材料不得受潮;进场 后,
应对其导热系数、密度和吸水率进行复验。
3. 当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的产品质量证明书或出厂合格证中所列的指标不全或对产品
质量(包括现场自制品)有怀疑时,供货方应负责对下列性能进行复检,并应提交检验合 袼
证:'
(1) ;多花颗粒制品的密度、机械强度、导热系数、外形尺寸等;松散材料的密度、导 热
系数和粒度等;
(2) 矿物棉制品的密度、导热系数、使用温度和外形尺寸等;散棉的密度、导热系 数、
使用温度、纤维直径、渣球含量等;
814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3) 泡沫多孔制品的密度、导热系数、含水率、使用温度和外形尺寸等;
(4) 软木制品的密库、导热系数、含水率和外形尺寸等;
(5) 用于奥氏体苯设备或管道土的绝热 W 料及其制品,应提交氯离子含量指标。
4. 对防潮层、保护层玢料友其齟昴的复检,应符合下列规定: ■
( 1 ) 外形尺寸应符合要求,不得有穿孔,、、破裂、脱层等缺_
( 2 ) ...................................绝热结构用的金属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铝及铝合金热轧板》
(GB3193)、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 3 部分:尺寸偏差》(GB/T 3880.3)、《碳素结
构钢和 低 合 金 结 构 钢 热 轧 薄 钢 板 和 板 带 和 Ά 连续热镀锌薄钢板和钢带》
(GB/T 25iS).:、.等标准的要求.......................................... - 7 : : : … : ϊ - 一 、
( 3 ) 抽样检查: : 抗拉强度、抗压强度- 、密度、透湿率、耐热性. 、, 耐寒性等指标,均应
符合标准或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
⑷管趙會径、壁厚及材质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设辻和国索标准宴求。 . . . . .
29.11 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
29.11.3.3 主要设备检验 ,.
山对《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GB 50411)要求的设备的技术性能参数进 行核查
(设计要求、铭牌、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 确认,形
成相应的验收记录。
2. 冷热源设备及
附属设备的型号、规格和技术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设备主体和 零部件表面应无缺损、镑
蚀等情况。 .,,
(1) 为了保证空调与采朦系统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的质量,在空调与釆暖系统冷热 源
及其辅助设备进场时,应对其热力等技术性能进行核查,应根据设计要求对其技术资料 和相
关性能检测报告等所表示的热工等技术性能参数进行一一核对。
(2) 锅炉的额定热效率、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性能系 数和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气调节机组的能 效比、
蒸汽和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机组及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的性能参 数,其数值
越大,节能效果就越好;反之亦然。因此,在上述设备进场时,应核查它们的 有关性能参数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 整体式蓄冰装置的保温结构,应有在安装地区气候条件下外壁不结露的计算书。
4. 其他材料和设备的要求,符合相关标准。
29.11.4 施 工 技 术 要 点
29.11. 4.1 设备安装通用施工要点
1. 设备进场前,.应熟悉和审查对应设备的施工图纸,检查样本,基础图是否符合要 求;
提前完成设备基础的验收工作,并作好同装修配合工作;检查机组安放位置及基础尺 寸是否
符合要求;做好设备安装时人、机、料的安排工作。
2. 设备进场时,应对设备进行拆箱检查,按照产品装箱清单清点附件,并检查设备 的
有关性能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 设备安装时应注意事项: '
(1) 设备就位的先后顺序,应由里向夕卜。
(2) 设备的减振形式及位置正
确。减振器的型号、定位尺寸、选配数量等参数直接关 系到设备的稳定性和减振效果,该参
数的确定必须是经过厂家技术人员的精确核算,并征 得设计师确认。 ■ ; '
(3) 设备不得承担外接管道的重量,所有进出风管应设支承和固定。:
(4) 固定时
地脚螺栓稳固,承受荷载范围应满足规范要求 V 并有防松动措施。
29.11.4.2 冷热源系统管道及管网安装 .^ ; ?
1.冷热源室外管网安装
(1) 室外冷热源管道一般采用聚氨酯直埋保温管。:
(2) 管道系统的制式,应符合设
计要求。::广匕 ' ::■ S'C.'
(3) 根据设计图纸的位置,进行测量、扫桩、放线、挖土、地沟垫层处理等。
1) 为便于管道安装,挖沟时应将挖出来的土堆放在沟边的一侧。土堆底边应与沟边
保持 0. 6〜lm 的距离。. .f.;-;: ; ' ' :'; -
29.11 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
2) 下沟前,应检查沟底标高、沟宽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保温管应检查保温层是
814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否有损伤,如局部有损伤时,应将损伤部位放在上面,并做好标记,便于统一修理。
3) 管道应先在沟外进行分段焊接以减少固定焊口。每段长度一般在 25〜35m 为宜。
4) 沟内管道焊接,连接前必须清理管腔,找平找直,、焊接处要挖出操作坑,其大小
要便于焊接操作。
5) 阀门、抱件 v 补偿器支架等,应在施工前按施 Π:要求预先放在沟边沿线,并在试
压前安装完毕。
6) 菅道水压试验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办理隐检试压手缕。
_ 7)管道防腐应预先集中处理,管道两端留出焊口的距离,焊口处的防腐在试压完后 再处理。
''
2.地沟管道安装;丨
(1) 在地沟安装管道时,应在土建垫层完毕后立即进行安装。
(2) 土建打好垫层后,按图纸标高进行复查并在垫层上弹出地沟的中心线,按规定间 距
安放支座及支架 b ■'
(3) 管道应先在沟边分段连接,管道放在支座上时,用水平尺找平找正。
(4) 地沟的管道应安装在地沟的一侧或两侧,支架一般采用型钢,支架的最大距离按 照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中要求执行,见表 29-94。管道的 坡度应按
设计规定确定。
管道支架件的最大距离 表 29-94
工程直径 DiV (mm) 15 20 25 32 40 50 65 80 100 125 150 200 250 300
支架最大间距 保温管 1.3 2 2 2. 5 3 3 4 4 4.5 5 6 7 8 8.5
不保温管 2. 5 3 3. 5 4 4.5 5 6 6 6.5 7 8 9.5 11 12
(5) 支架安装要平直牢固,同一地沟内有几层管道时,安装顺序应从最下面一层开 始,
再安装上面的管道,为了便于焊接,焊接连接口要选在便于操作的位置。
(6) 遇有伸缩器时,应在预制时按规范要求做好预拉伸并做好记录,按设计位置 安装。
(7) 管道安装时坐标、标高、坡度、甩口位置、变径等复核无误后,再把吊卡架螺栓 紧
好,最后焊牢固定卡处的止动板。
(8) 试压冲洗,办理隐检手续。
(9) 管道防腐保温,'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29.11.4.3 管道及配件绝热层、防潮层施工工艺 : :_
1.绝热层的施工
(1) 当采用一种绝热制品,保温层厚度大于 100_,保冷层厚度大于 80mm 时,应 分为两
层或多层逐层施工,各层的厚度宜接近。
(2) 当采用两种或多种绝热材料复
合结构的绝热层时,每种材料的厚度必须符合设计 文件的规定.。 '
(3) 绝热制品的拼缝宽度,当作为保温层时,不应大于 5mm;当作为保冷层时,不 应大于
2mm0,丨'
(4) 在绝热层施工时,.同层应错缝,上下层应压缝,其搭接的长度不宜小于 50nim。 当
外层管壳绝热层采用粘胶带封缝时,可不错缝。
29.11 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 SJ815
允许范围
(5) 水平管道的纵向接缝位置,不得布置在管 道垂直中心线 45°范围内(图 29-21)。当采用大
管径 的多块硬质成型绝热制品时,绝热层的纵向接缝位 置,可不受此限制,但应偏离管道垂
直中心线位置。
(6) 方形设备或方形管道四角的绝热层采用绝 热制品敷设时,其四角角缝应做成封盖式搭缝
',不 得形成垂直通缝。
(7) 干拼缝应采用性能相近的矿物棉邊塞严密,
填缝前,必须清除缝内杂物。湿砌带浆缝应采用同 图 29_21 纵向接缝布置·
于砌体材质的灰浆拼砌。灰缝应饱满。
(8) 保温设备或管道上的裙座、支座、吊耳、仪表管座、支架、吊架等附件,当设计 无
Μ 定时,可不必保温。保冷设备或管道的上述附件,必须进行保冷,其保冷层长度不得 小于
保冷层厚度的四倍或敷设至垫木处。
(9) 支承件处的保冷层应加厚;保冷层的伸缩缝外面,应再进行保冷。
(10) 管道端部或有盲板的部位,应敷设绝热层,并应密封。
(11) 除设计规定需按管束保温的管道外,.其余管道均应单独进行保温。
(12) 施工后的绝热层,不得覆盖设备铭牌,可将铭牌周围的绝热层切割成喇叭形开 口,
开口处应密封规整。
2. 防潮层的施工
(1) 设备或管道保冷层和敷设在地沟内管道的保温层,其外表面均应设置防潮层。
(2) 设置防潮层的绝热层外表面,应清理干净,保持干燥,并应平整、均勻。不得有 突
角、凹坑及起砂现象。
(3) 室外施工不宜在雨、雪天或夏日曝晒中进行。操作时的环境温度应符合设计文件 或
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4) 防潮层以冷法施工为主。当用^5 青胶粘贴玻璃布,绝热层为无机材料(泡沫玻璃 除
外)时,方可采用热法施工。沥青胶的配方,应按设计文件或产品标准的规定执行。
(5) 当涂抹沥青胶或防水冷胶料时,应满涂至规定厚度,其表面应均勻平整。井应符 合
下列规定:
1) 玻璃布应随沥青层边涂边贴。其坏向、、纵向缝搭
接不应小于,5.0mm,搭接处必须 粘贴密实。 :;「
2) 立式设备和垂直管道的环向接缝,应为上搭下 J 卧式设备和水平管道的纵向接缝 位
置,应在两侧搭接,缝口朝下。
3) 粘贴的方式,可采用螺旋形缠绕或平铺。
816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待于燥后,应在玻璃布表面再涂抹沥青 胶或防水冷胶料。: " '、
(6) 管道阀门、支、吊架或设备支座处防潮层的做法,应按设计文件的规定进行。
3. 修补
管道下沟、组焊、试庄完毕进行补口。由于补 ύ 工作在管沟内完成,管道表面多粘有 泥
土、水及铁锈,为降低其对防腐质量的影响,:可用氧一乙炔焰除去补口部位的粉尘及水 分。
补口处的防腐层结构与管身防腐层结构相同,补口层与原防腐层搭接宽度应不小 于 100mmo .
(1) 防腐管线补伤使用的材料及防腐层结构,应与管体防腐层相伺。
(2) 将已损坏的防
腐层清除干净,用砂纸打毛,损伤面及附近的防腐层‘ .:: .;:, (3^将表
面灰尘清扫干净,按规定的顺序和方法涂漆和缠玻璃布,搭接宽度应不小于
50mm。当防腐层破损面积较大时,应按补㈡方法处理。
(4)补伤处备腐层固化后,按规定进行质量检验,其中厚度只测 1 个点。
r .
29.11. 5 系统调试与检测验收
29.11.5.1 设备单机调试匕
调试前,应编制调试方案,报送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调试结束后,必须提供完 整
的调试资料和报告。
"1.制冷机组 .:
(1) 制冷机组的单机调试应在冷冻水系统和冷却水系统正常运行的过程中进行,由制 冷
机组厂家技术人员完成。
(2) 制冷机组主要检验、测试的内容:蒸发器/冷凝器气压/水压试验、整机强度试 验、
氦检漏、电气接线测试、绝缘测试和运转测试等。各项测试的结果应符合设计和设备 技术文
件的要求,然后进行不少于 8 小时的试运转。
(3) 各保护继电器、安全装置的整定值应符合技术文件规定,其动作应灵敏可靠。
(4) 机组的响声、振
动、压力、温度、温升等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并记录各项 数据 i '
2. 冷却塔
(1) 冷却塔进水前,应将冷却塔布水槽、集水盘内清扫干净。
(2) 冷却塔凤机的电绝缘应良好,风机旋转方向应正确。
(3) 冷却塔试运转时,应检查风机的运转状态和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工作状态,并记录 运
转中的情况及有关数据,如无异常情况,、连续运转时间应不少于 2h。
(4) 冷却塔试运转结束后,应将集水盘清洗予净,如长期不使用 i 应将循环管路及集 水
盘中的水全部排出,防止设备冻坏。〜'夂;
3. 锅炉 ;
'; 锅炉的单体调试必须在燃烧系统、供氷系统;.供气(油),系统、安全阀、配电及控制
系统均能正常运行的条件下进行。锅炉调试的内容有:
(ΚΤ 锅炉所有转动设备的转向、丨电流、振动、密封:、噪声等裣测,保护联锁定值的 设
定。 ;
(2) :水位保护、安全联锁指示调整。
(3) 燃烧系统联锁保护调整:火焰检测保护系统;点火系统;安全保护联锁系统,·各 负
29.11 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 SJ817
荷、风、燃料配比系统。
4. 水泵
(1>::水泵试运转前,应检査水栗和附属系统的部件是否齐全,用手盘动水栗应轻便灵
29.11 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 818
活、正常,不得有卡碰现象。
(2) 水泵在试运转前,应将入口阀打开,出口阀关闭,待水泵启动后缓慢开启出口 阀门。
(3) 点动,检査水泵的旋转方向是否正确。
(4) 水泵启动时,若声音、振动异常,应立即停机检査。
(5) 水泵正常运转后,定时测量轴承温升,所测温度应低于设备说明书中的规定值, 如
无规定值时,一般滚动轴承的温度不大于 75°C ,滑动轴承的温度不大于 7(TC。运转持 续时间
不小于 2h。
(6) 水泵试运转结束后,应将水泵出入口阀门和附属管路系统的阀门关闭,将泵内积 存
的水排净,防止锈蚀或冻裂。
29.11.5.2 系统联动调试
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联动调试应在风系统的风量平衡调试结束和冷冻水、冷却水及热水 循
环系统均运转正常的条件下进行。
1. 空调冷(热)水、冷却水系统的调试
(1) 系统调试前应对管路系统进行全面检査。支架固定良好;试压、冲洗用的临时设 施
巳拆除,系统巳复原;管道保温巳结束等。
(2) 将调试管路上的手动阀门、电动阀门全部开到最大状态,开启排气阀。
(3) 向系统内充水,充水过程中要有人巡视,发现漏水情况及时处理。
(4) 系统冲满水后启动循环水泵和冷却塔,观察各部位的压力表和流量计读数及冷却 塔
集水盘的水位,流量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5) 调试定压装置。采用高位水箱的,应调试浮球阀的进水水位至最佳位置;采用低 位
定压装置的,应调试其正常工作压力、启泵压力、停泵压力至设计要求。
(6) 调整循环水泵进出口阀门开启度,使其流量、扬程达到设计要求(总流量与设计 流
量的偏差不应大于 10%)。同时观察分水器、集水器上的压力表读数和压差是否正常, 如不正
常,调整压差旁通控制系统,直至达到设计要求(压差旁通控制系统手动调试只能 粗调)。
(7) 调整管路上的静态平衡阀,使其达到设计流量。
(8) 调试水处理装置、自动排气装置等附属设施,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9) 投入冷、热源系统及空调风管系统,进行系统的联动调试与检测。
2. 供热系统联动调试与检测
(1) 开启锅炉房分汽缸或分水器的阀门,向空调系统供热,调整减压阀后的压力至设 计
要求。
(2) 调试换热装置进汽(热水)管上的温控装置,使换热装置出口的温度、压力、流 量
等达到设计要求。
(3) 观察分水器、集水器及空调末端水系统的温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 供热系统调试过程中,应检査锅炉及附属设备的热工性能和机械性能;测试给 水、
炉水水质、炉膛温度、排烟温度及烟气的含尘、含硫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 有害物
质的浓度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此项应事先委托环保部门测试);测试锅 炉的出率
(即发热量或蒸发量)、压力、温度等参数;同时测试给水泵、油泵、除氧水栗
等的相关参数。
3.供冷系统联动调试
29.12 .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 819
制冷机组投人系统运行后,进行水量、温度、压力、电流、油温等参数及控制的 调试。
29.11.5.3 检测验收
1. 一般要求
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和辅助设备及其管网系统的施工质量验收,除应符合《建筑 节
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的规定外,尚应按照批准的设计图纸和《建筑 给水排
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及《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规范》(GB
50243)等现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执行。
2. 主控项目
(1) 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和辅助设备及其管网系统的安装质量全数观察检查,应 符
合下列规定:
1) 管道系统的制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各种设备、自控阀门与仪表应按设计要求安装齐全,不得随意增减和更换;
3) 空调冷(热)水系统,应能实现设计要求的变流量或定流量运行;
4) 供热系统应能根据热负荷及室外温度变化实现设计要求的集中质调节、量调节或 质
一量调节相结合的运行。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2) 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和辅助设备及其管网系统的设备的型号、规格、技术参 数
及台数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通过对照设计图纸核查、观察检查,査阅产品进场的验 收记
录对系统设备全数检査。
(3) 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设备、辅助设备的性能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通过对照
设计要求及有关国家现行标准,核对有关设备的性能参数,对系统设备全数检査。
(4) 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和辅助设备及其管网系统的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单机 试
运行及调试和管网平衡调节;整个空调和采暖系统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系统无生产负 荷下
的联合试运行及调试,应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并应经有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出 具报告,
合格后方可通过验收。单机试运行及调试按设备数量抽査 10%,且不少于 1 台; 系统联合试
运行及调试,检查整个系统。
(5) 联合式运转及调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允许偏差或规定值应符合《建筑节能 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的要求,见表 29-95。
联合试运转及调试检测项目与允许偏差或规定值 表 29-95
序号 检 测 项 目 允许偏差或规定值
1 室内温度 冬季不得低于设计计算温度 2°C,且不应高于 TC ; 夏季不得高
于设计计算温度 2°C,且不应低于 1°C
2 供热系统室外管网的水力平衡度 0.9 〜1.2
3 ' 供热系统的补水率 <0.5%
4 : 室外管网的热输送效率 >0.92
■■ 5 ■' 空调机组的水流量 <20%
6 空调系统冷热水、冷却水总流量, <10%
(6)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用材料和设备质量控制见表 29-103 和表 29-104。
3. 一般项目
(1) 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设备、辅助设备和配件的绝热,不得影响其操作功能。通 过
820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观察检查,抽查同类别数量的 10%,且不少于 2 件。
(2) 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和辅助设备及其管网系统的绝热衬垫和防潮应符合空调 与
采暖系统的绝热衬垫和防潮施工的要求。
29.12 配 电 与 照 明 节 能 工 程
29.12.1 — 般 规 定
29.12.1.1 对材料、设备的一般规定
1. 建筑节能工程使用的材料、设备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严
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与淘汰的材料、设备。
2. 材料和设备进场验收应遵守下列规定:
(1) 对材料和设备的品种、规格、包装、外观和尺寸等进行检查验收,并应经监理工 程
师(建设单位代表)确认,形成相应的验收记录。
(2) 对材料和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核查,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确 认,
纳入工程技术档案。进入施工现场用于节能工程的材料和设备均应具有出场合格证、 中文说
明书及相关性能检测报告;定型产品和成套技术应有型式检验报告,进口材料和设 备应按规
定进行出人境商品检验。
3-建筑节能工程使用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和阻燃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 标准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和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规定。
4. 建筑节能工程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对材料有害物质限量的规定,
不得对室内外环境造成污染。
29.12.1.2 建筑节能对配电与照明材料的特殊要求
1.荧光灯灯具、高强度放电灯灯具及 LED 灯具的效率
(1)荧光灯灯具和高强度放电灯灯具的效率不应低于表 29-96 的规定。
荧光灯灯具和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灯具的效率允许值 表 29-96
保护罩_ (玻璃或塑料)灯具出光口形式 开敞式
透明. 磨砂、棱镜
格栅 格栅或透光罩 功率因数
荧光灯灯具 75% 65% 55% 60% — 0. 9
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灯具 75% — — 60% 60% 0. 9
(2) LED 灯具的效率不应低于表 29-97 的规定。
__LED 灯具的效率允许值 表 29-97
灯具类型 光源效率(Lm/W) 电源效率(%) 功率因数 整灯光效(Lm/W)
LED 面板灯 120 92 0. 95 75
LED 灯管 120:. 92 0. 95 90
LED 筒灯 120 85 0, 90 65
LED 路灯 120 90 0. 95 90
LED 投光灯 120 90 0.95 80
2.管型荧光灯镇流器能效限定值不应小于表 29-98 的规定。
镇流器能效限定值 表 29-98
标称功率(W) 18 20 22 30 32 36 40
29.12 .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 821
电感型 3. 154 2. 952 2. 77 2. 232 2. 146 2. 03 1. 992镇流器能
效因数
(BEF) 电子型 4. 778 4. 370 3. 998 2. 870 2. 678 2. 402 2.270
3.照明设备谐波含量限值应符合表 29-99 的规定。
照明设备谐波含量的限值 表 29-99
谐波次数 72 基波频率下输人电流百分比数表示的最大 允许谐波电流(%)
2 2
3 30Χ 人(电路功率因数)
5 10
7 7
9 5
11<τζ<39 (仅有奇次谐波) 3
4.低压配电系统选择的电线、 电缆每芯导体电阻值应符合表 29-100 的规定。
不同标称截面的电缆、电线每芯导体最大电阻值 表 29-100
标称截面
(mm2)1
20Ό 时导体最大电阻(Ω/km) 圆铜导体(不锻
金属)
标称截面
(mm2)
2CTC 时导体最大电阻(Ω/km) 圆铜导体(不镀
金属)
0. 5 36 35 0. 524
0.75 24.5 '' .50 .0.387
1 18. 1 70 0. 268
1.5 12. 1 95 0. 193 ’
2. 5 7. 41 120. 0.153
4 4.61 150 0. 124
6 3. 08 185 ' 0.0991
10 1.83 240 0. 0754
16 1.15 300 0.0601
25 0. 727
29.12.2 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技术要点
29.12.2.1 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选择合理的材料
1.照明光源、灯具及其附属装置、电线、电缆选择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常用光源的主要性能及适用场所,见表 29-101。
常用光源的性能及适用场所 表 29-101
光源名称 发光效能
(lm/W) 显色指数
(Ra)
使用寿命
(h)
使甩场所
白炽灯 8〜12 99 1000 严格限制
卤素灯 12 〜16 99 2000 商店小型贵重商品的重点照明
直管荧光灯(卤磷酸钙荧光粉) 60 〜80 57 〜72 8000 不再应用
直管荧光灯(三基色焚光粉) 70 〜100 83 〜85 12000 办公室、镜灯、走廊、餐厅、会议室
紧凑型荧光灯(三基色荧光粉) 45 〜65 80 〜85 6000 大堂、电梯厅、客房、走廊、多功能厅
石英金属商化物灯 60 〜90 60 〜65 6000〜8000 高空间、夜景照明
陶瓷金属卤化物灯 70 〜100 80 〜85 12000 中庭、大堂、商店
高压钠灯 90 〜130 23 〜25 16000 道路照明
发光二极管(LED) 40 〜60 60 〜80 30000〜50000 夜景照明、标志灯、广告牌
3. 选用高效长寿电光源:
(1) 高发光效率,预计气体放电灯光效将普遍超过 100lm/W,HID 灯将更高。
822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2) 高显色性能,多数光源的显色指数将超 80,荧光灯将普遍使用三基色荧光粉。
(3) 使用寿命长,气体放电灯将超过 lOOOOh。
4. 选用高效节能的照明灯具及配件:
(1) 高效率、高光通维持率和配光合理,适合不同使用功能的灯具。
(2) 低损耗电能的配电线路,尽 f 少地产生谐波,与高效节能灯具相配套的配件与 系统。
5. 选用智能化自动控制系统。
29.12.2.2 对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及检测
1. 光源灯具及其附属装置的质量控制
(1) 物资进场后,通过现场检査,对其技术资料和性能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与实 物
进行——核对。
(2) 检查内容包括产品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及检测报告(或相关认证文件)是否齐全; 实际
进场产品及其配件数量、规格等是否满足设计及施工要求;产品的外观质量能否满足 设计要
求或有关标准的规定。
合格证明文件必须是中文的表示形式,应具备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国家质量标准 代
号,出厂日期,生产厂家的名称、地址,必要的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内容必须包含《建 筑节
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中的相关性能参数,其性能参数应满足规范 对照明光
源灯具及其附属装置的参数要求。
2. 电缆、电线的质量控制
(1) 除应进行常规检查外,还要在监理或甲方的监督下进行见证取样,送到具有国家 认
可检测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2) 检验内容包括主要检测电线电缆导体电阻,送检的电线电缆应全部合格,并由检 测
单位出具检测报告,检测结果中的电线电缆导体电阻应符合表 29-100 的要求。
(3) 检查数量,按照《建筑节能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要求,检查数 量为同厂
家各种规格总数的 10%,且不少于两个规格。其中相同截面、相同材料(如镀 金属、圆或成型
铝导体、铝导体)导体和相同芯数为同规格,如 VV-3X50 与 YJV-3X50 为同规格,BV2. 5 与
BVV2. 5 为同规格。
29.12.2.3 减母线、电缆因安装造成的能源消耗
加强母线接头的制作质量,母线与母线、母线与电器接线端子搭接时,母线与各类搭 接
连接的钻孔直径和搭接长度及力矩扳手钢制连接螺栓的力矩值应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 工质
量验收规范》(GB 50303)中的要求,防止接头虚接造成的局部发热,造成无用的能 源消耗。
29.12.3 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调试与测试
29.12. 3.1 照明通电试运行及照度检测
1. 通电前的检査
(1) 电气线路的绝缘电阻满足规范要求(不小于 0.5ΜΩ)。
(2) 复査总电源开关至各照明回路开关接线是否正确,各回路标识正确一致。
(3) 检査漏电保护器的接线是杏正确,严格区分工作零线与保护接地线,保护接地线 严
禁接入漏电开关。
(4) 检査开关箱内各接线端子连接是否正确、牢固可靠。
29.12 .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 823
(5) 断开所有开关、合上总进线开关,检査漏电测试按钮是否灵敏可靠,并用漏电开 关
测试仪检测,动作电流<30mA,在 0.1s 漏电开关能有效跳闸。
(6) 分回路试通电:
1) 各回路灯具等用电设备全部置于断开位置;
2) 分路电源开关逐次合上,并应合一路试一路,以保证标志和顺序一致;
3) 逐个合上灯具的开关,检査灯具的开关控制顺序是否对应;
4) 用插座检验器检查各插座相序连接是否正确,漏电时是否跳闸;
5) 将插座加入设计负荷,进行负荷试验。
2. 査找故障
(1) 发现故障应首先断开电源。确认无电后,再进行修复或整改。
(2) 对开关一经闭合,漏电保护器马上跳闸的现象,应重点检査工作零线是否与保护 地
线混接,导线是否绝缘不良,也可能外接负荷接地绝缘不良。
3. 系统通电运行
公用建筑照明系统通电连续试运行时间应为 24h,民用住宅照明系统通电连续试运行 时间
应为 8h,所有照明器具均应开启,照明插座应按设计负荷每 2 h 记录运行状态一次。 通电试运
行中还应测试并记录照明系统的照度和功率密度测试所得的照度值不小于设计 值的 90%。
照度值检验应与功率密度检验同时进行,被检测区内发光灯具的安装总功率除以被检 测
区域面积即可得出被检测区域的照明功率密度值。每种功能区检査不少于两次。
4. 照度测量 1
(1) 一般照明时测点的布置
预先在测定场所打好网格,作测点记号,一般室内或工作区为 2〜4m 正方形网格。
对于小面积的房间可取 lm 的正方形网格。对走廊、通道、楼梯等处在长度方向的中心线 上按
1〜2m 的间隔布置测点。网格边线一般距房间各边 0. 5〜lm。
(2) 局部照明时测点布置
局部照明时,在需照明的地方测量。当测量场所狭窄时,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点; 当
测量场所广阔时,可按一般照明时测点的布置所述布点。
(3) 测量平面和测点高度
无特殊规定时,一般为距地 0. 8m 的水平面。对走廊和楼梯,规定为地面或距地面为 15cm
以内的水平面。
(4) 测量条件
根据需要点燃必要的光源,排除其他无关光源的影响。测定开始前,白炽灯需点燃 5min,
荧光灯需点燃 15min,高强气体放电灯需点燃 30min,待各种光源的光输出稳定后再 测量。对于
新安设的灯,宜在点燃 100h (气体放电灯)和 20h (白炽灯)后进行照度测量。
(5) 测量仪器
照度测量应采用照度计,用于照明测量的照度计宜为光电池式照度计。按接收器的材 料,
照度计可分为砸光电池式和硅光电池式的照度计。照明测量宜采用精确度为二级以上 的照度
计。
(6) 测量方法
1) 测量时先用大量程挡数,然后根据指示值大小逐步找到需测的挡数,原则上不允 许
824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在最大量程的 1/10 范围内测定。
2) 指示值稳定后读数。
3) 要防止测试者人影和其他各种因素对接收器的影响。
4) 在测量中宜使电源电压不变,在额定电压下进行测量,如做不到,在测量时应测 量
电源电压,当与额定电压不符时,则应按电压偏差对光通量变化予以修正。
5) 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一测点可取 2〜3 次读数,然后取算术平均值。
(7) 测量数据要求
1) 照度值不得小于设计值的 90%。
2) 功率密度值不得大于《建筑照明设
计标准》(GB 50034)中的规定。
29.12.3.2 低压配电电源质量检测
1. 工程安装完成后对低压配电系统进行调试,调试合格后对低压配电电源质量进行 检
测。
2. 全数检测,在已安装的变频和照明等可产生谐波的用电设备均可投入使用的情况 下,
使用三相电能质量分析仪在变压器的低压侧(变压器低压出线或低压配电总进线柜) 进行测量。
3. 检测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并形成检测记录。
(1) 三相电电压允许偏差:三相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标称系统电压的±7% ; 单 相 220V
为+7%、一 10%。
(2) 公共电网谐波电压限值为:380V 的电网标称电压,电压总谐波畸变率(THDJ 为 5%,
奇次(1〜25 次)谐波含有率为 4%,偶次(2〜24)谐波含有率为 2%。
(3) 谐波电流不应超过表 29-102 中规定的允许值。
谐波电流允许值 表 29-102
标称电压 基准短路容量 谐波次数及谐波电流允许值(A)
(kV) (MVA) 2 3 4 5 6 7 8 9 : 10 11 12 13
78 62 39 62 26 44 19 21 ,16 28 13 , 24
谐波次数及 i 皆波电流允许值(A)0.38 10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1 12 9.7 18 8.6 16 7.8 8. 9 7. 1 14 6. 5 15
(4)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允许值为 2%,短时不得超过 4%。
29.12.3,3 大容量导线或母线检测
大容量(630A 及以上)导线或母线连接处,在设计计算负荷运行情况下应作温度抽 査记
录,温升稳定且不大于设计值。
29.12.4 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29.12. 4.1 —般规定
1. 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适用于建筑物内的低压配电(380/220)和照 明配
电系统,以及与建筑物配套的道路照明、小区照明、泛光照明等。
2. 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除应符合《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
(GB 50411)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的有关规定外,还 应按照批准
的设计图纸,合同约定的内容和相关技术规定进行。
29.12 .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 825
29.12.4.2 主控项目
1. 动力设备、电线电缆、照明光源、灯具及其附属装置的选择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进
场验收时应对·其类型、材质、规格及外观等进行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 表)检
査认可,形成相应的验收、核査记录。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技术资料齐全,并符合 国家现行
有关标准和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检査;技术资料和性能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 件与实物核
査。检査数量:全数核查。
2. 照明光源、灯具及其附属装置进场时应对其下列技术性能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 证
取样送检:
(1) 荧光灯灯具和高强度放电灯灯具的效率不应低于表 29-96 的规定。
(2) 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高压納灯初始光效不应低于表 29-97 的规定。
(3) 管型荧光灯镇流器能效限定值不应小于表 29-98 的规定。
⑷照明设备谐波含量限值应符合表 29-99 的规定。
检验方法:现场随机抽样送检,核査复验报告。检査数量:同一厂家、同材质、同类型
的,按其数量 500 个(套)及以下时各抽检 2 个(套),500 个(套)以上时各抽检 3 个 (套);
由同一施工单位施;E 的同一建设单位的多个单位工程(群体建筑),当使用同一生产 厂家、同
材质、同类型、同批次的,可合并计算按每 10 万平方米建筑各抽检 3 个(套)。
3. 低压配电系统选择的电缆、电线截面不得低于设计值,进场时应对其截面和每芯 导
体电阻值进行见证取样送检。每芯导体电阻值应符合表 29-100 的规定。检验方法:进 场时抽
样送检,验收时核査检验报告。检査数量:同生产厂各种规格总数的 10%,且不
29. 1.3 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 S£5
少于 2 个规格。
4.工程安装完成后应对低压配电系统进行调试,调试合格后应对低压配电电源质量 进行检
测。对供电电压允许偏差、公共电网谐波电压限值、谐波电流、三相电压不平衡度 允许值用
测量仪器全部进行测定,检测结果应符合 29. 12. 3. 2 中的规定。
29.12. 4. 3 —般项目
1.母线与母线或母线与电器接线端子,使;用力矩扳手按母线检验批抽査 10%,对压 接螺
栓进行力矩检测。当采用螺栓搭接连接时,应釆用力矩扳手拧紧,制作符合《建筑电 气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标准中的有美规定。母线搭接螺栓的拧紧力矩见 表 29-103。
母线搭接螺栓的拧紧力矩 表 29-103
螺栓规格 M8 M10 M12 M14 M16 M18 M20 M24
力矩值 8. 8〜 17. 7〜 31. 4:〜 51. 0 〜 78. 5〜 98. 0〜 156. 9〜 274. 6〜
(N · m) 10.8 22.6 39.2 60. 8 98. 1 127.4 196. 2 343. 2
2. 交流单芯电缆或分项后的每项电缆全数观察检查,宜品字形(三叶形)敷设,且 不
得形成闭合铁磁回路。
3. 三相照明配电干线的各相负荷宜分配平衡,在建筑物照明通电试运行时开启全部 照
明负荷,使用三相功率计检测各相负载电流、电压和功率,全数检查。其最大相负荷不 宜超
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 115%,最小相负荷不宜小于三相负荷平均值的 85%。
29. 13 监 测 与 控 制 节 能 工 程
29.13.1 — 般 规 定
29.13.1.1 监测与控制系统设置
1. 集中采暖与空调系统应进行监测与控制。
2. 间歇运行的空调系统,宜设自动启停控制装置。
3. 对建筑面积 20000m2 以上的全空调建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空调系统、通风 系
统以及冷热源系统宜采用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4. 总装机容量较大、数量较多的大型工程冷、热源机房,宜采用机组群控方式。
5. 采用集中空调系统的公共建筑,宜设置分楼层、分室内区域、:分用户或分室的冷、
热量计量装置;建顏;群的每栋公共建筑及其冷、热源站房,应设置冷、热量计量装置。
29. 13.1. 2 与建筑节能工程相关部分的建筑设备监测与控制
1.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2. 建筑冷热电联供系统。
3. 能源回收利用。
4. 其他与节能有关的项目。
29.13.1.3 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监控项目
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监控具体项目汇总,见表 29-10—4。.................................................
826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建筑节能工程系统监测与控制项目汇总表 表 29-104
类型 系统名称 监测与控制项目 、 备注
空气处理系统控制 ,空调箱手、自动状态显示 空调箱启停控制状态及故障显示 送回
风温湿度检测.
焓值控制
过渡季节新风温度控制 ' 最小新风量控制 过滤器报警
空气处理系统控制 送风压力检测 风机故障报警 冷(热)水流量调节 加湿器控制 风
门控制 风机变频调速
二氧化碳浓度、室内温湿度检测 与消防自动报警系统联动
.变风量空调系统 控制 总风量调节 变静压控制 定静压控制 加热系统控制
智能化变风量末端装置控制 送风温湿度控制 新风量控制
通风系统控制 风机手、自动状态显示
风机启停控制状态显示
风机故障报警
风机排风排烟联动
地下车库一氧化碳浓度控制
根据室内外温差中空玻璃幕墙通风控制
通风与空
气调节控
制系统
风机盘管系统控制 室内温度检测 冷热水量开关控制
风机启停和状态显示 . 风机变频调速控制
压缩式制冷机组 控
制
变制冷剂流量空调 系
统控制
运行状态、故障状态监视 启停程序控制与连锁 台数控制(机组
群控) 机组疲劳度均衡控制
能耗计量
吸收式制冷系统 / 冰
蓄冷系统控制
运行状态、故障状态监视:
启停控制 制冰/蓄冰控制
对设备(冷机、蓄冰箱、乙二醇泵、冰水泵、冷却水'泵、冷 却
塔、软水装 i、膨胀水箱等)的监控
冰库蓄冰量检测、
能耗累计
冷热源、
空调的监
测控制
锅炉系统控制 台数控制_ … 燃烧负荷控制
换热器一次侧供回水温度监视 换热器一次侧供回水流量控制 换
热器二次侧供回水温度监视 换热器二次侧供回水流量控制 换热
器二次侧变频泵控制 换热器二次侧供回水压力监视 换热器二次
侧供回水压差旁通控制 换热站其他控制
能耗计量
29.13 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 8&7
续表
类型 系统名称 监测与控制项目 备注
太阳能热水系统 供回水温度监视 辅助能源能耗计量再生能源系统
热泵系统 供回水温度监视 系统能效比
机组性能系数 1·’
冷冻水系统控制 供回水温差控制 供回水流韋控制 水泵水流开关检测 冷冻机组
蝶阀控制
冷冻水循环泵启停控制和状态显示(二次冷冻水循环泵变
频 调速)
冷冻水循环泵过载报警 供回水压力监视 供回水压差旁通控制
冷源负荷监视, 能
耗计量
1
冷热源、
空调的监
测控制
冷却水系统控制 冷却水进出口温度检测 冷却水泵启停控制和状态显示 冷却水泵
变频调速 冷却水循环泵过载报警 冷却塔风机启停控制和状态显
示 冷却塔风机变频调速 冷却塔风机故障报警 冷却塔排污控制
能耗计量
供配电系统监测 功率因数控制
电压、电流、功率、频率、谐波、功率因数检测 中/低压开关状
态显示 中/低压开关故障报警 变压器温度检测与报警
用电量计量
建筑热电联供系统 初级能源检测与计量 发电系统运行状态显示 蒸气(热水)系统
检测与控制 备用电源控制系统
照明系统控制 磁卡、传感器、照明的开关控制 根据照度进行调节的照明控制 .
办公区照度控制 日寸间表控制 自然采光控制 ,公共照明 K (减半)
开关控制 局部照明控制,
照明的全系统优化控制 室内场景设定控制 室外景观照明场攀设
定控制 路灯时间表及亮度开关控制
,照明系统 用电量
计量
综合控制 系
统
:综合控制系统 建筑能源系统的协调控制 采暖、空调与通风系统的优化监控 能
源:回收利用检测
828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续表
类型 系统名称 监测与控制项目 备注
建筑能源 管
理系统 的能
耗数据 采集
与分析
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的
能耗数据采集与 分
析
管理软件功能检测
29.13.1.4 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的施工
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与施工图的节能设计要求。
29.13. 2 监测与控制要点、
29.13. 2.1 冷热源系统控制
1. 对系统冷、热量的瞬时值和累计值进行监测,冷水机组优先采用由冷量优化控制 运
行台数的方式。
2. 冷水机组或热交换器、水泵、冷却塔等设备连锁启停。
3. 对供、回水温度及压差进行控制或监测。
4. 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及故障报警。
5. 技术可靠时,宜对冷水机组出水温度进行优化设定。
29.13.2.2 空气调节系统控制
1. 空气调节冷却水系统控制
(1) 冷水机组运行时,冷却水最低回水温度的控制;
(2) 冷却塔风机的运行台数控制或风机调速控制;
(3) 采用冷却塔供应空气调节冷水时的供水温度控制;
(4) 排污控制。
2. 空气调节风系统(包括空调机组)控制
(1) 空气温、湿度的监控;
(2) 采用定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时,宜采用变新风比焓值控制方式;
(3) 采用变风量系统时,风机宜采用变速控制方式;
(4) 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及故障报警;
(5) 需要时,设置盘管防冻保护;
(6) 过滤器超压报警或显示。
3. 采用二次泵系统的空气调节水系统,其二次泵应采用自动变速控制方式。
4. 对末端变水量系统中风机盘管,应采用电动温控三挡风速结合的控制方式。
5. 以排除房间余热为主的通风系统,宜设置通风设备的温控装置。
6. 地下停车库的通风系统,宜根据使用情况对通风机设置定时启停(台数)控制或 根
据车库内的 C0 的浓度进行自动运行控制。
29.13.3 检 测 验 收
29.13.3.1 —般要求
1.监测与控制系统施工质量的检测验收执行《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 B 50339)和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的相关规定。—
29. 13Γ,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 S29
2. 监测与控制系统的
验收分为 3:程实施和系统检测两个阶段。 i:'
(1) 工程实施由施工单
位和监理单位随工程实施过程进行,:分别对施工质量管理文 件、设计符合性、产品质量、
安装质量进行检査,及时对隐蔽工程和相关接口进行检查, 同时,应有详细的文字和图像资
料,:并对监测与控制系统进行不少于 168h 的不间断试运 行。工程实施过程检査为逐项检
查:。,:, .
(2) 系统检测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检
测机构检测。检测内容应包栝对工程实施文件 和系统自检文件进行复核,对监测与控制系统
的安装质量、·系统优化监控功能 r 能源计量 及建筑能源管理等进行检査和检测。系统检测内
容分为主控项目和般项目,系统检测结 果是监测与控制系统验收依据。 ,i ,
/. 3.对不具备试运行条件的项目,应在审核调试记录的基础上进行模拟检测:,以检测 监测
与控制系统的节能监控功能。
29.13. 3. 2 主控项目
1. 监测与控制系统采用的设备、材料及附属产品进场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对其品种、
规格、型号、外观和性能等进行检査验收,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检查认 可,
且应形成相应的质量记录。各种设备、材料和产品附带的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技术资 料应齐
全,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定。全数进行外观检査,对照设计要求核查质 量证明文
件和相关技术资料。还应对下列产品进行重点检査:
(1) 涉及系统集成的部分应在设备进场前进行工厂测试(FAT),测试内容包括接口 兼容
性、接口双方各自故障不影响另一方;
(2) 自动控制俩门和执行机构应检查相关设计计算书,并校核阀门口径等参数;
(3) VAV 末端自带控制器时,控制器应具备 PID 控制功能和基本运算功能。
2. 监测与控制系统安装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1) 传感器的安装
质量应符合《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93)的有 关规
定;
(2) 阀门型号和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安装位置、阀前后直管段长度、流体方向等 应
符合疔品安装要求广
(3) 压力和差压仪表的取压点、仪表配套的阀门安装应符合产品要求;「
(4) 流量仪表的型号和参数、仪表前后的直管段长度等应符合产品要求;
(5) 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插入深度应符合产品要求;
(6) 变频器安装位置、电源回路敷设、:控制回路敷设应符合设计要求;'
(7) 智能化变风量末端装置的温度设定器安装位置应符合产品要求;
(8) 涉及节能控制的关键传感器应预留检测孔或检测位置,管道保温时应做明显标注;
(9) 阀门执行机构、变频器的动力线路
必须与控制线路分管走线,在与马达连接处应 采用软管连接(. .:- :丨-.
(10) 模拟控制线应采用多芯铜导线,并做好屏蔽和接地;
(11) 户外设备进入建筑物时应设置防雷装置。
29. 13Γ,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 S29
每种仪表按 20%抽检,.不足;10 台全部检査。对照图纸或产品说明书目测和尺量检査。'
3-软件安装完毕并完成系统地址配置后,在软件加载到现场控制器前,:应对中央控 制站软
件功能进行逐条测试,测试内容包括:系统集成功能、数据采集功能、报警器连锁
830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控制、设备运行状态显示、远动控制功能、程序参数下载、瞬间保护功能、紧急事故运行
模式切换、历史数据处理等。上述检测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全部按照施工检测验收大纲进 行
检测。
4. 对现场控制器和现场仪表进行逐台通电测试。检验方法:用信号发生器、毫伏表、
脉冲发生器等输入现场控制器,观察系统参数采集控制器输出等功能。
5. 系统调试和试运行
系统调试应和 HAVC 的系统平衡调试一起进行,实现监控系统和被控设备协调稳定 运行,
自动控制系统成功投入并稳定运行。系统调试完成后应进行不少于 168h 的连续试 运行,其中
应包括不少于 24h 的满负荷运行。
6. 对经过试运行的项目,其系统的投入情况、监控功能、故障报警连锁控制及数据 采
集等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调用节能监控系统的历史数据、控制流程图和 试运
行记录,对数据进行分析。检查数量:检查全部进行过试运行的系统。
7. 空调与采暖的冷热源、空调水系统的监测控制系统应成功运行,控制及故障报警 功
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全部检测,在中央工作站使用监测系统软件,或采用在直接数字控 制器
或冷热源系统自带控制器上改变参数设定值和输入参数值,检测控制系统的投入情况 及控制
功能;在工作站或现场模拟故障,检测故障监视、记录和报警功能。
8. 通风与空调的监测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及故障报警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按总数 的
20%抽样检测,不足 5 台全部检测。在中央工作站使用系统监测软件,或采用在直接 数字控
制器或通风与空调系统自带控制器上改变参数设定值和输人参数值,检测控制系统 的投入情
况及控制功能;在工作站或现场模拟故障,检测故障监视、记录和报警功能。
9. 监测与计量装置的检测计量数据应准确,并符合系统对测量准确度的要求。检验 方
法:用标准仪器仪表在现场实测数据,将此数据分别与直接数字控制器和中央工作站显 示数
据进行比对。检查数量:按 20%抽样检测,不足 10 台全部检测。
10. 供、配电的监测与数据采集系统应符合设计要求。全部检测,试运行时,监测供 配
电系统的运行工况,在中央工作站检查运行数据和报警功能。
11. 照明自动控制系统的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实现下列控制功能:
(1) 大型公共建筑的公用照明区应采用集中控制并应按照建筑使用条件和天然采光状
况采取分区、分组控制措施,并按需要采取调光或降低照度的控制措施;
(2) 旅馆的每间(套)客房应设置节能控制型总开关;
(3) 居住建筑有天然采光的楼梯间、走道的一般照明,应采用节能自熄开关;
(4) 房间或场所设有两列或多列灯具时,应按下列方式控制:
:1)所控灯列与侧窗平行;
2) 电教室、会议室、多功能厅、报告厅等场所,
按靠近或远离讲台分组。
(5) 每个照明开关所控制的光源数量不宜太多,每个房间的开关数不宜少于 2 个(只 设
一个光源除外)。
现场操作检査为全数检査,在中央工作站上检査按照明控制箱总数的 5%检测,不足 5 台
全部检测。:检验方法:①现场操作检查控制方式;②依据施工图,按回路分组,在中 央工作
站上进行被检回路的开关控制,观察相应回路的动作情况;③在中央工作站改变时 间表控制
29.13 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 831
程序的设定,观察相应回路的动作情况;④在中央工作站采用改变光照度设定 值、室内人员
分布等方式,观察相应回路的控制情况;⑤在中央工作站改变场景控制方 式,观察相应的控
制情况。
12. 综合控制系统应对以下项目进行功能检测,检测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
(1) 建筑能源系统的协调控制;
(2) 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的优化监控。
全部检测,采用人为输入数据的方法进行模拟测试,按不同的运行工况检测协调控制 和
优化监控功能。
13. 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能耗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设备管理和运行管理功能,优化 能
源调度功能,数据集成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全部检査,对管理软件进行功能检测。
14. 监测与计量系统需符合以下要求:
(1) 数据应准确,用于结算的计量装置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规定;用 于
节能、管理的监测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或系统对测量准确度的要求;
(2) 重要计量、监测装置应采用不间断电源供电;
(3) 重要数据应具备存储、导出功能;
(4) 监测装置设置应符合以下原则:
1) 分区、分类、分系统、分项进行监测;
2) 对主要能耗系统、大型设备的耗能量(含燃料、水、电、汽)、输出冷(热)量等
参数进行检测。
(5) 系统宜具备数据远传功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査,用标准仪器现场实测数据,并将此数据与直接数字控制器和工 作
站显示数据进行比对。检测数量:按总数 20%抽样,10 台以下全部检测。
15. 可再生能源监测系统的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实现下列监测 功
能:
(1) 地源热泵系统:室外温度、典型房间室内温湿度、系统热源侧与用户侧进出水温 度
和流量、系统耗电量、机组热源侧与用户侧进出水温度和流量、机组耗电量。
(2) 太阳能热水、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室外温度、典型房间室内温度、辅助热源耗 电
量、集热系统进出口水温、集热系统循环水流量、太阳总辐射量。
(3) 太阳能供热制冷系统:室外温度、辅助热源耗电量、集热系统进出.口水温、集热 系
统循环流量、机组进出口水温、机组用户侧循环水流量、典型房间室内温湿度。
(4) 太阳能光伏系统:室外温度、太阳总辐射量、光伏组件背板表面温度、发电量。 检验方
法:用标准仪器仪表在现场实测数据,将此数据分别与工作站显示数据进行比
对,电量变送器精度偏差不大于 1%,温度传感器精度偏差不大于 o.rc。检査数量:全 部检査。
16. 冷冻水泵采取变频调节控制方式时,其最低频率工况下,机组、水泵应能满足设 计
要求,安全、可靠、节能运行。全部检测。用标准仪器现场实测数据,计算得出机组 COP,水
泵运行效率。
17. 自动扶梯无人乘行时,应自动减速运行或停运。全部观察检査。
29.13.3.3 —_ 般项目
检测监测与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实时性、可维护性等系统性能,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832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1) 控制设备的有效性,'执行器动作应与控制系统的指令一致,控制系统性能稳定符 合
设计要求;
(2) 控制系统的采样速度、操作响应时间、报警反应速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 冗余设备的故障检测正确性及其切换时间和切换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4) 应用软件的在线编程(组态)、参数修改、下载功能,设备及网
络故障自检测功 :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卜, :;:
(5) 控制器的数据存贮能力和所占存储容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 (6)放障检测与诊断系统的报警和显示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7) 设备启动和停止功能及状态显示应正确;
(8) 被控设备的顺序控制和连锁功能应可靠; L
(9) 应具备自动控制/远程控制/现场控制模式下的命令冲突检测功能;
(10) 人机界面及可视化检查。
全部检测,分别在中央站、现场控制器和现场利用参数设定、程序下载、故障设定、 数
据修改和事件设定等方法,通过与设定的显示要求对照,进行上述系统的性能检测。
29. 14 太 阳 能 光 热 系 统 节 能 工 程 29.14.1 - 般 规 定
29.14.1.1 太阳能光热系统
太阳能光热系统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节能工程。
1. 太阳能热水系统是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以加热水的装置。系统通常包括太阳能 集
热器、贮水箱、泵、连接管道、支架、控制系统和必要时配合使用的辅助能源。
2.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是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供给建筑物冬季采暖和全年其他用 热
系统。系统通常包括太阳能集热器、换热蓄热装置、控制系统、其他能源辅助加热/换 热设备、
泵或风机、.连接管道和末端供热采暖系统等。
29.14.1. 2 太阳能光热系统分类:
太阳能光热系统按照供水方式分为分散式、集中分散式、集中式。
29.14.1.3 太阳能光热系统节能工程的验收
:1.可根据施工安装特点按系统组成、搂层等进行验收。
.2·验收主要项:目有太阳能集热器、储热水箱、控制系统、管路系统等。
29.14.2 主 控 项 目
29.14.2.1 材料与设备进场检验
1.太阳能光热系统节能工程采甩的集热设备、贮热设备、辅助热源设备、换热器、 水处理
设备、水泵、电磁阀、阀门及仪表、管材、保温材料、电气及控制设备等产品进场 时,应按
设计要求对其类型、材质、'规格及外观等进行验收,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 位代表)检
查认可,且应形成相应的验收记录。各种产品和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技 术资料应齐全,
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定。全数观察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和 相关技术资料。 .
2.太阳能光热系统节能工程采用的集热设备和保温材料等进场时,应对其下列技术 性能进
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
(1) 集热设备的集热效率;
(2)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吸水率。
29. 14 太阳能光热系统节能工程 S833
检验方法:现场随机抽样送检;核查复验报告。检查数量: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的集热 器按
照下列规定进行见证取样送检,分散式:500 台及以下抽检 1 台,500 台以上抽检 2 台;集中
分散式、集中式:200 台及以下抽检 1 台,200 台以上抽检 2 台;同一厂家同材 质的保温材料见
证取样送检的次数不得少于 2 次。
29.14.2.2 设备与系统安装
1. 太阳能光热系统的安装全数观察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太阳能光热系统的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2) 集热器、阀门、过滤器、温度计及仪表应按设计要求安装齐全,不得随意增减和 更
换;
(3) JC 热装置、水泵、换热装置、水力平衡装置安装位置和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并 便
于观察、操作和调试;
(4) 超温报警装置必须可靠并应与安全阀联动;
(5) 集热系统基座应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接牢固;支架应采取抗风、抗震、防雷、防腐 措
施,并与建筑物接地系统可靠连接。
2. 集热器及其安装按总数抽查 5%,但不得少于 5 组观察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台集热器的规格、数量及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2) 集热器与基座、支架连接必须牢固且应做防腐处理;
(3) 集热器安装倾角和定位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倾角和定位误差为±3°;
(4) 集热器连接波纹管安装不得有凸起现象 6
3. C 水箱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用于制作 C 水箱的材质、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 贮水箱应与底座固定牢靠;
(3) C 水箱内外壁均按设计要求做好防腐处理,内壁防腐应卫生、无毒,且应能承受 所
贮存热水的最高温度和压力要求;
(4) 贮水箱内箱应做接地处理;.
(5) 贮水箱保温材料及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6) 敞口水箱的满水试验和密闭水箱的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满水试验静置 24h 观察,不渗不漏;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 lOmin 压
力不降,不渗不漏。检查数量: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的集热器按照下列规定进行见 证取样送检,
分散式:500 台及以下抽检 1 台,500 台以上抽检 2 台;集中分散式、集中 式:200 台及以下
抽检 1 台,200 台以上抽检 2 台;同一厂家同材质的保温材料见证取样 送检的次数不得少于 2
次。 '
4. 排气阀、安全阀及其安装,按总数抽查 5%,排气阀不得少于 5_个,安全阀不得少
于 1 个,观察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排气阀、安全阀的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排气阀、安全阀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便于观察、操作和调试。
5.太阳能光热系统的管道敷设安装,全数观察检查,核查进场验收记录和调试报告, 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管道部件的材质及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834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2) 管道应独立设置管井,冷热水管道应分别敷设、压力表、温度计的安装位置、方 向
应正确,并便于观察、维护;
(3) 各类阀门的安装位置、方向应正确,并便于操作、调试和维修。安装完毕后,应 根
据系统要求进行调试并做出标志;
(4) 管道的坡向及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没有要求时,坡度为 0.3%〜0.5%;
(5) 管道的最高端排气阀及最低端排污阀数量、规格、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6) 水泵等设备在室外安装应采取妥当的防雨、防晒、防冻等保护措施。
29.14. 2. 3 系统检测
1.太阳能光热系统的管道安装完成后必须全数进行观察检查管道的水压试验及管道 的冲
洗且水压试验及管道冲洗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管道系统水压试验压 力为系
统顶点压力加 O.IMPa,同时在系统顶点压力的试验压力不小于 0.3MPa; 管 道 冲 洗排放口水
质必须清澈无杂质。
2-辅助能源加热设备的电水加热器安装,全数观察检査,核査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 技术
资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对永久接地保护可靠固定,并加装防漏电、防干烧等保护 装置。
3.太阳能光热系统的控制系统安装,全数观察检査,核査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技术 资料,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传感器的规格、数量及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2) 传感器的接线应牢固可靠,接触良好。接线盒与管套之间的传感器屏蔽线应做二 次
防护处理,两端应做防水保护。
(3) 所有电气设备和与电气设备相连接的金属部件应做接地处理。
(4) 电气与自动控制系统高温保护、防冻保护、过压保护必须可靠并应与安全报警 联动。
29.14.2.4 绝热工程
1.管道保温层和防潮层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道保温应在水压实验合格后进行,保温层的燃烧性能、材质、规格及厚度等应 符
合设计要求;
(2) 保温管壳的粘贴应牢固、铺设应平整。软质保温材料应按规定的密度压缩其体 积,
疏密应均匀。毡类材料在管道上包扎时,搭接处不应有空隙;
(3) 防潮层应紧密粘贴在保温层上,封闭良好,不得有虚粘、气泡、褶皱、裂缝等 缺陷;
(4) 防潮层的立管应由管道的低端向高端敷设,环向搭接缝应朝向低端;纵向搭接缝 应
位于管道的侧面,并顺水;
(5) 卷材防潮层采用螺旋形缠绕的方式施工时,卷材的搭接宽度宜为 30〜50mm;
(6)阀门及法兰部位的保温层结构应严密,且能单独拆卸并不得影响其操作功能。 检验方
法:观察检查;用钢针刺入保温层、尺量。检査数量:按数量抽查 10%,且 保温层不得少于
10 段、防潮层不得少于 10m、阀门等配件不得少于 5 个。
29.14. 2. 5 隐蔽工程
太阳能热水系统应随施工进度对与节能有关的隐蔽部位或内容进行全数观察检查,核 查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
29.14. 2. 6 系统验收
1. 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联合试运转和调试。联合试运转和调试结果 应
29. 14 太阳能光热系统节能工程 S835
符合设计要求。系统联动调试完成后,系统应连续运行 72h,设备及主要部件的联动必 须协
调,动作准确,无异常现象。全数检查系统试运转和调试记录。
2. 太阳能热水系统联合试运转和调试正常后应对太阳能系统热性能进行现场检验,
应符合表 29-105。
检验方法:现场实体检验,根据辐照量、环境温度、贮热水箱温度、集热系统进出口 温
度、系统流量、系统耗电量、辅助能源耗电量、控制系统进行检查得热量、系统保证率 等进
行现场检验。
检查数量:分散式:500 台及以下抽检 1 台,500 台以上抽检 2 台;集中分散式、集 中式:
200 台及以下抽检 1 台,200 台以上抽检 2 台。
不同资源区的太阳能保证率要求 表 29-105
资源区划 年太阳辐照量 MJ/ (m2 · a) 太阳能保证率(%)
i:资源丰富区 >6700 >60
Π 资源较富区 5400〜6700 ^50
ΪΠ 资源一般区 4200—5400 >40
IV 资源贫乏区 <4200 ^30
29.14.3 — 般 项 目
1. 太阳能热水系统过滤器等配件的保温层应密实、无空隙,且不得影响其操作功能。 检验
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按类别数量抽查 10%,且均不得少于 2 件。
2. 末端用热水设备(淋浴器、水龙头)其安装,按散热器组数抽査 5%,不得少于 5 组,
观察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组设备的规格、数量及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启闭阀门应灵活、并便于操作。
3. 太阳能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全数观察检査,核査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技术资料。 应
设热水回水管道;应保证干管和立管中的热水循环及供水压力平衡。
4. 根据建筑类型和使用要求合理确定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建筑中的位置,并做到太阳 能
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全数观察检查,核査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技术资料。
29. 15 太 阳 能 光 伏 节 能 工 程
29.15.1 - 般 规 定 29.15.1.1 太阳能光伏系统
太阳能光伏系统即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太阳能电池或光伏子系统有效地吸收 太
阳光辐射能转换成电能。
----------------------------------------- 重流负载
29.15.1. 2 分类
太阳能电池方阵 ■
蓄电池组
控 制 器 直 j? 晶 流 一 交 流 负 载
1. 独立运行的太阳能电池发 电系统是指与电力系统不发生任何 关系的完备系统,通常由
太阳能电 池板、逆变器、配电系统、计量仪 表、蓄电池等组成,见图 29-22。
2. 太阳能光伏系统是由光伏 子系统、功率调节器、电网接入单
图 29-22 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示意图
元、主控和监视系统、配套设备等组成的。
29.15.1.3 太阳能光伏系统节能工程的验收
1. 可根据施工安装特点按系统组成进行验收。
836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2. 太阳能光伏系统节能工程验收主要内容项目有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配电系统、
计量仪表、蓄电池等。
29.15.2 主 控 项 目
29.15. 2.1 材料与设备进场检验
太阳能光伏系统节能工程采用的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配电系统、计量仪表、蓄电 池
或光伏组件、汇流箱、电缆、并网逆变器、配电设备等进场时,应按设计要求对其类 型、材
质、规格及外观等进行验收,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检查认可,且应 形成相应
的验收记录。各种产品和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技术资料应齐全,并应符合 国家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全数观察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技术资料。
29.15. 2. 2 设备与系统安装
1. 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安装,全数观察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光伏组 fh 汇流箱、直流配电柜、连接电缆、触电保护和接地、并网逆变器、配 电设
备及配件等应按照设计要求安装齐全,不得随意增减、合并和替换。
(3) 配电设备和控制设备安装位置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便于观察、操作和调试。
(4) 电气设备的外观、结构、标识和安全性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性能,全数观察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量显示正常;
(2) 数据存储与传输正常;
29.16 地源热泵换热系统节能工程 S37
(3) 交(直)流配电设备保护功能应合格;
(4) 标签与标识应合格。
29.15.2.3 系统试运行及检测
太阳能光伏系统的试运行与测试,根据项目类型,抽取不少于每个类型 2 个点进行观 察
检査内容及专业测试设备如万用表、光照测试仪等,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气设备的应符合《建筑物电气装置》
(GB/T 16895)的要求;
(2) 保护装置和等电位体的测试应合格;
(3) 极性测试应合格;
(4) 光伏组串电流和试运转应合格;
(5) 功能测试应合格;
(6) 光伏方阵绝缘阻值测试应合格;
(7) 光伏方阵标称功率测试应合格;
(8) 电能质量的测试应合格;
(9) 系统电气效率测试应合格。
29.16 地 源 热 泵 换 热 系 统 节 能 工 程
29.16.1 — 般 规 定
图 29-23 地源热泵换热系统示意图 (α)地源热泵供热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W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
地源热栗换热系统是利用浅层地热资源(包括地埋管、地下水、地表水、海水、污水) 的
低品位的热能转换为高品位的热能,可供采暖或制冷的换热系统节能工程,见图 29-23。
(6)
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
29.16.2 主 控 项 目
29.16.2.1 材料与设备进场检验
1.地源热泵换热系统节能工程采用的管材、管件、热源井水栗、阀门、仪表及绝热 材料等
产品进场时,应按设计要求对其类型、材质、规格及外观等进行验收,并应经监理 工程师
29.16 地源热泵换热系统节能工程 S37
(建设单位代表)检查认可,且应形成相应的验收记录。各种产品和设备的质量证 明文件和
相关技术资料应齐全,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定。全数观察检查,核査
838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性能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技术资料。
2.地源热泵换热系统节能工程的地埋管材及管件、绝热材料进场时,应对其下列技 术性能
参数进行复检,复检应为见证取样送检。
(1) 地埋管材及管件导热系数、公称压力及使用温度等参数;
(2) 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吸水率。
检验方法:现场随机抽样送检,核查复验报告。检査数量:每批次地埋管材进场取 1〜2m
进行见证取样送检;每批次管件进场按其数量的 1%进行见证取样送检;同一厂 家、同材质
的绝热材料见证取样送检的次数不得少于 2 次。
29.16.2.2 地源热泵换热系统施工
1. 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施工前,应对项目地点进行岩土热响应试验,并应 符
合下列规定:
(1) 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面积小于 10000m2 时,设置一个测试孔;
(2) 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面积大于或等于 10000m2 时,测试孔的数量不应少于 2 个。
全数观察检查,核査热响应试验测试报告。
2. 地源热栗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前应具备埋管区域的工程勘察资料、设计文件和图纸,了解埋管场地内已 有地
下管线、其他构筑物的功能及其准确位置,进行地面清理和平整,完成施工组织 设计;
(2) 钻孔、水平埋管的位置和深度、地埋管的材质、直径、厚度及长度均应符合设计 要
求;
(3) 回填料及配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回填应密实;
(4) 水压试验应符
合国家行业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66)的有 关规
定;
(5) 各环路流量应平衡,且应满足设计要求;
(6) 循环水流量及进出水温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通过观察检査管道上的标注尺寸或利用铅坠和鱼线采用悬吊法检测下管长 度;
核查单孔回填材料数量;核查相关资料、文件、进场验收记录及检测与复验报告。检 查数量:
钻孔深度、垂直地埋管长度及回填密实度按钻孔数量的 2%抽检,且不得少于 2 个。其他内容
全数检査。
3. 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系统的管道安装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埋地管道应采用热熔或电熔连,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 程
技术规程》(CJJ 101)的有关规定;
(2)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 U 形弯管接头,应选用定型的 U 形弯头成品件;
(3)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U 形管的组队长度应能满足插人钻孔后于环路集管连接的要 求,
组队好的 U 形管的两开口端部应及时密封。
检验方法:观察检査;核査相关资料。检査数量:管道连接检査按钻孔数目的 2%抽 检,
且不得少于 2 个。其他内容全数检査。
4. 地源热泵地下水换热系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应具备热源井及周围区域的水文地质勘察资料、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并
29. 16 地源热泵换热系统节能工程 839
完成施工组织设计;
(2) 热源井的数量、井位分布及取水层位应符合设计要求;
(3) 井身结构、井管配置、填砾位置、滤料规格、止水材料和管材及抽灌设备选用均 应
符合设计要求;
(4) 对热源井和输水管网应单独进行验收,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5) 热源井持续出水量和回灌量应稳定,并应满足设计要求;
(6) 抽水试验结束前应采集水样进行水质测定和含沙量测定,经处理后的水质应满足 系
统设备的使用要求;
(7) 施工单位应提交热源成井报告作为验收依据。报告应包括热源井的井位图和管井 综
合柱状图,洗井和回灌试验、水质检验及验收资料。
全数观察检査,核查相关资料、文件、进场验收记录及检测报告。
5. 地源热泵地表水换热系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前应具备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资料、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并完成施工组织 设
计;
(2) 换热盘管的材质、直径、厚度及长度,布置方式及管沟设置,均应符合设计 要求;
(3) 水压试验应符
合国家行业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66)的有 关规
定;
(4) 各环路流量应平衡,且应满足设计要求;
(5) 循环水流量及进出水温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全数观察检査,核査相关资料、文件、进场验收记录及检测报告。
6. 地源热泵海水换热系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前应具备当地海域的水文条件、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并完成施工组织 设计;
(2) 水泵,管材,阀门,换热器选型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 系统应具备过滤、杀菌祛藻类设备;
(4) 取水口与排水口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保证取水外网的布置不影响该区域的 海
洋景观或船只等的航线。
全数观察检査,核査相关资料、文件、进场验收记录及检测报告。
7. 地源热泵污水换热系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前应对项目所用污水的水质,水温及水量进行测定,应具备相应设计文件和 施
工图纸,并完成施工组织设计;
(2) 水泵,管材,阀门,过滤设备,换热器选型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具备防阻 设备;
(3) 循环水流速应符合设计要求;
(4) 水压试验应符
合国家行业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66)的有 关规
定。
全数观察检査,核査相关资料、文件、进场验收记录及检测报告。
29.16.2.3 隐蔽工程
地源热泵换热系统应随施工进度对与节能有关的隐蔽部位或内容进行验收,并应有详 细
840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全数观察检查,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9.16. 2. 4 地源热泵换热系统验收
地源热泵换热系统安装完毕后,应根据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进行整体运转与调 试。
整体运转与调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全数检查系统整体运转与调试记录。
29.16.3 - 般 项 目
1. 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水平干管管沟开挖及管沟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平干管管沟开挖应保证 0. 002 的坡度;
(2) 水平管沟回填料应保证与管道接触紧密,并不得损伤管道。
全数观察检查,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 地源热泵地下水换热系统的热源井应具备长时间抽水和回灌的双重功能,并且抽 水
井与回灌井间应设排气装置。全数观察检查,核查相关资料、文件。
29. 17 建 筑 节 能 工 程 现 场 检 验
29.17.1 围护结构现场实体检验
29.17.1.1 现场检验范围
1.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节能建筑围护结构施工完成后,应对围护结构的外墙节能构造和严寒、寒冷、夏热冬 冷
地区的外窗进行现场实体检测其传热系数。
2. 建筑外门窗气密
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地区的外门窗现场实体检测,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执 行。
检验建筑外窗气密性是否符合节能设计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3. 外墙节能构造
用钻芯检验方法,检验墙体保温材料的种类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保温层厚度是否符合 设
计要求和保温层构造做法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方案要求。
29.17.1.2 现场实体检验数量
外墙节能构造和外窗气密性的现场实体检验抽样数量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但合同中约 定
的抽样数量不应低于下列规定,或无合同约定时应按照下列规定抽样:
1. 每个单位工程的外墙至少抽查 3 处,每处一个检查点。当一个单位工程外墙有两 种
以上节能保温做法时,每种节能保温做法的外墙应抽查不少于 3 处。
2. 每个单位工
程的屋面至少抽查 3 樘。 ‘
3. 当一个单位工程外窗有两种以上品种、类型和开启方式时,每种品种、类型和开 启
方式的外窗应抽查不少于 3 樘。
29.17.1. 3 现场实体检验
1.外墙节能构造的现场检验应在监理(建设)人员见证下实施,可委托有资质的检
29.17 建筑节能工程现场检验 S4J
测机构实施,也可由施工单位实施。
2. 外窗气密性的现场实体检测应在监理(建设)人员见证下抽样,委托有资质的检 测单
位实施。
3. 当对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进行检测时,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备检测资质的检测机 构
承担;其检测方法、抽样数量、检测部位和合格判定标准等可在合同中约定。
29.17.1.4 现场实体检验的判定
当外墙节能构造或外窗气密性现场实体检验出现不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定的情况 时,
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扩大一倍数量抽样,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或参数再次检验。 仍然不
符合要求时应给出“不符合设计要求”的结论。
29.17.1.5 现场实体检验不符合项的处理
1. 对于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围护结构节能构造应查找原因,对因此造成的对建筑节能 的
影响程度进行计算或评估,采取技术措施予以弥补或消除后重新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 通过
验收。
2. 对于建筑外窗气密性不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应查找原因进行修 理,
使其达到要求后重新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通过验收。
29.17.2 系统节能性能检测
29.17. 2.1 系统节能性能检测
采暖、通风与空调、配电与照明系统工程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系统节能性能的检测, 且
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并出具报告。受季节影响未进行的 节能
性能检测项目,应在保修期内补做。
29.17. 2. 2 系统节能性能检测内容及要求
1.采暖、通风与空调、配电与照明系统节能性能检测的主要项目其检测方法应按国 家现行
有关标准规定执行,见表 29-106。
系统节能性能检测项目汇总表 表 29-106
分项
工程
项目名称 试 验 项 目 相关检验 标准 取样规定
保温材料 导热系数 表观密度 ,吸水率.GB/T 10294 GB/T
10295 GB/T 6343
GB/T 17794,
同一厂家、同材质的保温材 料送
检不得少于 2 次
单位工程同一厂家、同一规
采暖 节能
工程
散热器
单位散热量 金属热强度
GB/T 13754 格按数量的 1%送检,不得少 于 2
组
系统水压试验、室内外
采暖系统 (自检) 系统联令运转及调试 水力
平衡 室内温度 1 补
水 率
GB 50242 GB
50411 JGJ 132
全数检查 调试后检测
续表
相关检验 标准
分项
152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工程
项目名称
取样规定
试 验 项 目
GB/T 10294 GB/T 10295 GB/T 6343 GB/T 17794
.导热系数 表观密度 吸水率
同一厂家、同材质的绝热材 料送检不得少于 2 次
保温绝热材料
供冷量、供热量 风量、出口静压、 功率、噪声
同一厂家的风机盘管机组按 数量复验 2%,不得少于 2 组
风机盘管
GB/T 19232
通风与 空调节能 工程
风管系统严密性 (自检)
抽查 10%,且不得少于 1 个 系统
漏风量
GB 50234
现场组装的组合式 空调机组(自检)
GB 50243 GB/T 14294
抽查 20%,且不得少于 1 台
漏风量
通风与空调系统 设备(自检)
单机试运转和调试
全数检査
GB 50243
GB/T 10294 GB/T 10295 GB/T 6343 GB/T 17794
导热系数 密度 吸水率
同一厂家、同材质的绝热材 料送检不得少于 2 次
保温绝热材料
冷热源及管网系统 (自检)
系统运转和调试
GB 50243
单台容量 额定热效率
锅炉
GB 50411
热交换器
单台换热量
GB 50411
额定制冷量(制热量) 输入功率、性能系数 (COP),综合部分负荷 性能系数
蒸汽压缩循环冷水 (热泵)机组
电机驱动压缩机
GB/T 18430. 1
空调与采 暖系统冷 热源及管 网节能 工程
单元式空气调节 机、风管送风式和屋 顶式空气调节机组
GB/T 17758 GB/T 18836 GB/T 20738
名义制冷量、输入功率 及能效比( E E R )
全数检査
蒸汽和热水型溴化锂吸 收式机组及直燃型溴化锂 吸收式冷(温)水机组
名义制冷量、供热量、 输入功率及性能系数
GB/T 18431 GB/T 18362
流量、扬程、电机功率 及输电耗热比( E H R )
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 水泵
GB 50189
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 水泵
流量、扬程、电机功率 及输送能效比( E R )
GB 50189
冷却塔
GB 50189
流量 电机功率
2.系统节能性能检测主要项目的要求见表 29-107。
系统节能性能检测主要项目及要求 表 29-107
序号 检验项目 抽样数量 允许偏差或规定值
29. 18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 153
1 室内温度 居建筑每户抽测卧室或起居室 1 间,
其他建筑按房间总数抽
测 10%
冬季不得低于设计计算温度 2-C, 且
不应高于 rc;
夏季不得高于设计计算温度 2°C, 且
不应低于 rc
2 供热系统是外管网的水力平衡度 0.9 〜1.2
3 供热系统的补水率 <0.5%
4 室外管网的热输送效率
每个热源与换热站均不少于 1 个 独
立的供热系统
>0. 92
5 各风口的风量 <15%
6 通风与空调系统的总风量
按风管系统数量抽查 10%,且 不得
少于 1 个系统 <10%
7 各空调机组的水流量 按系统数量抽查系统 10%,且 不得
少于 1 个系统
<20^
8 空调冷热水、冷却水总流量 全数 <10%
9 平均照度与照明功率密度 按同一功能 E 不少于 2 处 照度不小于设计值 90%,功率密 度不
大于设计或规范要求值
29.18 建 筑 节 能 工 程 质 量 验 收
29.18.1 — 般 规 定
建筑节能工程应在检验批、分项工程全部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外墙节能构造实体 检
验,严寒、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的外窗气密性现场检测,以及系统节能性能检测和系统 联合
试运转与调试,确认建筑节能工程质量达到验收条件后方可进行。
29.18. 2 建筑节能工程验收的程序和组织
建筑节能工程应遵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的要求,并符 合下列
规定:
1. 节能工程的检验批验收和隐蔽工程验收应由监理工程师主持,施工单位相关专业 的
质量检查员与施工员参加。
2. 节能分项工程验收应由监理工程师主持,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相关专业的 质
量检查员、施工员参加;必要时可邀请设计单位相关专业的人员参加。
3. 节能工程验收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主持,施工单位项目经 理、
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相关专业的质量检查员、施工员参加;施工单位的质量或技术负责 人应参
加;设计单位节能设计人员应参加。
29.18.3 建筑节能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
建筑节能工程的检验批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验批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2. 主控项目应全部合格;
3. 一般项目应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至少应有 90%以上的检查点合格:,且其余 检查
点不得有严重缺陷;
4. 应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和质量验收记录。
29.18. 4 建筑节能分项工程质量验收
建筑节能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应合格;
2. 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
29.18.5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54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1. 分项工程应全部合格;
2. 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3. 外墙节能构造现场实体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4. 严寒、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的外窗气密性现场实体检验结果应合格;
5. 建筑设备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结果应合格;
6. 建筑能效测评达到设计要求。
29.18.6 建筑节能工程资料验收
建筑节能工程验收时应对卞列资料核查,并纳入竣工技术档案:
1. 设计文件、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和洽商;
2. 主要材料、设备和构件的质量证明文件、进场检验记录、进场核查记录、进场复 验
报告、见证试验报告;
3.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相关图像资料;
4.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必要时应核查检验批验收记录;
5.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构造现场实体检验记录;
6. 严寒、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外窗气密性现场检测报告;
:7.风管及系统严密性检验记录;
8. 现场组装
的组合式空调机组的漏风量测试记录; .
9. 设备单机试运转及调试记录;
10. 系统联合试运转及与调试记录;
11. 系统节能性能检验报告;.
12. 其他对工程质量有影响的重要技术资料。
29.19 既 有 建 筑 节 能 改 造 工 程
29.19.1 — 般 规 定
1·节能改造前的诊断:
(1)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前应首先进行抗震、 全使用 20 年的建筑,不宜开展建筑节能
改造, 改造-
(2)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前应进行节能诊断, 估机构进行。
1)居住建筑节能诊断内容,见表 29-108。 结构、防火安全评估,对不能保证继续安 或
者对此类建筑应同步开展安全和节能
由建设单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评
表 29-108
居住建筑节能诊断内容
诊断部位
节能诊断内容
围护结构 热工性能
供热采暖系统
1) 建筑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的传热系
数;
2)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缺陷;
3) 建筑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
度
1) 热源运行效率;
29.19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
S45
2) 循环水泵耗电输热比
3) 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
4) 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
5) 供热系统补水率;
6) 室外管网输送效率
2)既有公共建筑节能诊断内容,见表 29-109。
既有公共建筑节能诊断内容 表 29-109
诊断部位 节 能 诊 断 内 容
围护结构 热工性能 1) 传热系数;
2) 热工缺陷及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
3) 遮阳设施的综合遮阳系数;
4) 外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
5) 玻璃及其他透明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和遮阳系数;
6) 外窗、透明蒉墙的气密性;
7) 房间气密性或建筑物整体气密性
采暖通风空调及生 活
热水供应系统
1) 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湿度;
2) 冷水机组、热泵机组的实际性能系数、运行效率、新风量;
3) 锅炉运行效率;
4) 水系统回水温度一致性;
5) 水系统供回水温差;
6) 水泵效率 i
7) 水系统补水率;
8) 冷却塔冷却性能;
9) 冷源系统能效系数;
10) 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
11) 系统新风量;
12) 风系统平衡度;
13) 能量回收装置效率;.
14) 空气过滤器的积尘情况;
15) 管道保温性能
续表
诊断部位 节 能 诊 断 内 容
供配电系统 1) 系统中仪表、电动机、电器、变压器等设备状况;
2) 供配电系统容量及结构;
3) 用电分项计量;
4) 无功补偿;
5) 供用电电能质量:
①三相电压不平衡度;
②功率因数;
③各次谐波电压和电流及谐波电压和电流总畸变率;
④电压偏差
照明系统 1) 灯具类型;
2) 照明灯具效率和照度值;
3) 照明功率密度值;
4) 照明控制方式;
5) 有效利用自然光的情况;
6) 照明系统的节能率
156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监测与控制系统 1) 集中采暖与空调系统监测与控制的基本要求;
2) 生活热水供应系统监测与控制的基本要求;
3) 照明、动力设备监测与控制的基本要求;
4) 现场控制设备及元件状况:
①控制阀门及执行器的选型与安装;
②变频器型号和参数;
③温度、流量、压力仪表的选型与安装;
④与仪表配套的阀门安装;
⑤传感器的准确性;
⑥控制阀门、执行器及变频器工作状态
3)既有公共建筑在分项节能诊断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诊断。包括以下内容:
①公共建筑的年能耗量及其变化规律;
②能耗构成及各分项所占比例;
③针对公共建筑的能源利用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关键因素,提出节能改造方案;
④进行节能改造的技术经济分析;
⑤编制节能诊断总报告。
2. 根据节能诊断和节能改造技术经济性评估,按照节能改造设计要求,施工单位编
制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施工技术方案。
3. 节能改造工程应优先选用对住户干扰小、工期短、对环境污染小、安装工艺便捷
的围护结构及系统的改造技术。
4. 对于基层结合因素复杂的工程,应在既有建筑基层的结合力(粘结力和锚固力)
试验验收合格的基层上制作从结合层、保温层到抹面层和装饰层的系统样板,样板通过验
收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5. 节能改造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按施工技术方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专业
技术培训并按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对施工过程及结果进行质量控制。
6. 节能改造工程施工前,按相关的安全、防火的标准规范,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7. 节能改造各分项工程具体施工方法,参见本章相应各节内容。
8. 采暖供热系统改造与调试应在冬期采暖前完成,不得影响冬期采暖和热计量系统
的使用。
9. 节能改造工程
验收应符合《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的规定
及国家现行相关标准。
29.19.2 围护结构节能改造
29.19. 2.1 既有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
1. 改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对屋面、外墙(包括不采暖楼梯间隔墙)、直接接触
室外空气和非采暖地下室的楼地面、外窗、户门、不封闭阳台门和单元入口门以及分户采
暖的户与户之间的隔墙和楼地面,增加保温隔热措施。
对外墙与屋面的热桥部位进行保温隔热处理,使其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空气露点 温
度。
29. 19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 157
2. 改善外门窗的气密性,对外窗、户门、不封闭阳台门和单元人口门等及其周围增
加密封措施。
29.19. 2. 2 既有公共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
1. 对外墙、屋面、外窗或幕墙进行节能改造时,应对原结构的安全性进行复核、验
算;当结构安全不能满足节能改造要求时,应采取结构加固措施。
2. 围护结构节能改造过程中应对冷热桥采取合理措施。
3. 对于制冷负荷大的建筑,外窗或透明幕墙进行遮阳设施改造时,优先采用外遮阳
措施。
29.19.2.3 注意事项
1. 围护结构改造施工准备,对基层进行处理,损坏的、不平整的表面予以修复,污
染的清理,达到施工要求后,方可施工。
2. 应提前安装完毕,并预留出外保温层的厚度。墙外侧管道、线路应拆除改装,在
可能的条件下,宜改为地下管道或暗线。
3. 脚手架宜采用与墙面分离的双排脚手架,。
4-墙体增加保温层,使原有窗台相应加宽,要注意可能踩踏窗台的安全性。
5. 注重细节的处理,包括首层托架、阴阳角、窗口滴水檐、窗台、窗口侧边、防火
隔离带等。
6. 外保温系统和保温隔热屋面系统,应做好相应的防水密封。
7. 采用预制外保温系统板缝应采用相应保温和防水材料进行防水密封,满足保温防
水及防裂要求。
29.19. 3 系 统 节 能 改 造
29. 19. 3.1 既有居住建筑采暖供热系统节能改造
1.对热源(或热力站)增加气候补偿装置、烟气余热回收装置、锅炉集中控制系统
和风机变频装置。
2. 对室外管网采用水力平衡、气候补偿和变流量调节装置,还应根据各建筑实际使
用时段采用分时供热装置。口
3. 室内采暖系统采用增加温控装置、计量装置和采用自动排气阀。
4. 对于分户采暖系统,可采用太阳能热水采暖系统。
5. 注意事项:应根据既有室内采暖系统现状选择改造后的室内采暖系统形式,改造
应尽量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29.19. 3. 2 既有公共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供@系统节能改造
1. 冷热源系统 1
(1) 冷水机组或热泵机组,在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匹配性及经济性的情况下,在原机
组上增设变频装置,提高机组实际运行效率;
(2) 采用蒸汽吸收式制冷机组,宜采用闭式系统回收凝结水;
(3) 对于室内有稳定的大量余热的建筑物,宜采用水环热泵空调系统;
(4) 集中生活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优先采用工业余热、废热和冷凝热;有条件时,
可利用地热和太阳能;
(5) 燃气锅炉和燃油锅炉,增设烟气热回收装置。
158 29 建筑节能与保温隔热工程
2-输配系统
(1) 对于全空气空调系统,可增设风机变速控制装置,改善各区域的冷热负荷差异和
变化大低负荷运行时间长等缺陷;对于随季节或使用情况变化较大的系统和集中热水水箱
的生活热水系统,也可增设变速控制系统;
(2) 对于系统较大、阻力较高、各环路负荷我或压力损失相差较大的一次泵系统,可
采用二次泵系统变流量控制方式;
(3) 空调冷却水系统,增设随系统负荷以及外界温湿度的变化而自动控制装置;
(4) 在采暖空调水系统的分、集水器和主管段处,应增设平衡装置。
3. 末端系统
(1) 对于全空气空调系统,宜采用新风和回风的焓值控制方法,实现全新风和可调新
风比的运行方式;
(2) 过渡季节或供暖季节局部房间需要供冷时,可采用直接利用室外空气降温;
(3) 对排风系统应设置排风热回收装置;.
(4) 对于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处理后和新风宜直接送入空调区域。
29.19.3.3 既有公共建筑供配电与照明系统节能改造
1. 供配电系统
(1) 改造的线路敷设宜使用原有路由,当现场条件不允许或原路由不合理时,应按照
合理、方便施工的原则重新敷设;
(2) 根据变压器、配电回路的情况,合理设置用电分项计量监测系统;
(3) 无功补偿宜采用自动补偿设备;
(4) 供用电电能质量改造按照测试结果确定改造的位置和方式。
2. 照明系统
(1)采用节能灯具;
(2) 公共区照明采用就地控制方式时,设置声控或延时等感应功能;当采用集中控制
时,根据照度自动控制照明;
(3) 充分利用自然光。
29.19. 3. 4 既有公共建筑监测与控制系统节能改造
1. 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
水供应系统' .
(1) 冷热源监控系统,宜对冷冻、冷却水进拧变流量控制,〔并具有連锁保护功能;
(2) 公共场合的风机盘管温控器,宜联网控制;
(3) 生活热水供应系统监控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热水出口压力、温度、流量显示,
运行状态显示,顺序启停控制,安全保护和设备故障信号显示,能耗量统计记录以及热交
换器按出水温度自动控制进汽或进水量,并能与热水循环泵连锁控制。一
2. 供配电与照明系统
f i
(1) 低压配电系统电压、电流、有功功率、
功率因数等监测参数,宜满足分项计量的 要求; ■-
29. 19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 159
(2) 照明系统监测及控制应具备以下功能:分组照明控制,经济技术合理时,宜采用
办公区的照明调节控制,照明系统与遮阳系统的联动控制,走道、门厅、楼梯的照明控 制,
洗手间的照明控制与感应控制,泛光照明控制和停车场照明控制。
29.19.3.5 注意事项
1. 系统节能改造应根据单项判定,对于不能在原基础上改造的系统,应更新;
2. 对于既有居住建筑系统节能改造,主要是针对集中供热系统。
29.19.4 节能改造效果检测与评估
1. 节能改造完成后,对改造工程的节能效果进行检测与评估。
2. 检测与评估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并出具报告。
3. 检测与评估内容包括:
(1) 改造后建筑物能耗测试及与改造前能耗的对比分析,并测算建筑物的节能率,应
符合节能改造设计要求;:
(2) 建筑物平均室温测试与分析
(3) 单项改造措施效果测试与分析;
(4) 改造投资与技术经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