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38 KB
- 2021-04-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10篇
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应该怎么写?很多朋友都在为这个而烦恼,不要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的范文,相信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一起看看吧!
(篇一)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系统紧紧围绕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这一主线,克难攻坚,扎实工作,全市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顺利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任务。
一、**年主要成绩及做法
(一)着力深化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
一是全面完成“六统一”工作。努力推进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各县、市、区全部完成食品药品监管“六统一”工作,突出了食品药品监管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特殊重要性。二是严格划分事权,夯实基层责任。按照上级精神,对市县乡三级事权进行了划分,努力夯实属地管理责任,织密监管网络。三是针对体制改革后运行中产生的各种问题,积极主动向政府进行汇报,争取支持。市政府罗建华副市长、谭启源副秘书长带队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了具体调研报告。市委市政府以文件形式出台了《关于解决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后有关问题的意见》,文件共包括5大项14小项内容,对基层内部机构设置,监管所管理体制、统一执法办案标准、办公场所、专业装备设施、经费保障对内容均进行了明确。全市新增设35个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苏滁现代产业园新设立了市场监督管理局,并加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牌子。全面完成“六统一”工作,对市县乡三级事权进行了划分,打通了监管“最后一公里”。
(二)推进“四化”监管,确保依法依规监管。市局出台了《关于印发滁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四化”建设任务分解的通知》,全面推进食品药品监管规范化、信息化、网格化和痕迹化工作。一是推进监管规范化。出台《滁州市食品药品事中事后监管细则》《滁州市药品流通日常巡查制度》等十余项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和标准体系,不断规范执法程序和结果公开,市局连续8年被评为市依法行政先进单位,连续两年被评为政务公开先进单位。二是推进监管信息化。不断推进明厨亮灶和远程监控系统建设,下辖六个县均已建成视频监控中心,全市共接入餐饮服务企业500余家,定远、全椒、天长实现了学校食堂的100%覆盖。强化“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在监管中的应用,天长在各乡镇所全部建设远程监控分中心,建立二级监控网络,全椒将餐饮企业、农村宴席备案等监管档案录入监控系统做到实时调阅,定远将远程监管延伸到食品生产和流通领域。三是推进监管网格化。推行“网中有格、格中有责、责任到人、职能到位”的网格化监管模式,将全市99个乡镇街道(社区)划分成62个责任区,明确了全市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监管、协管责任人,做到食品安全监管“定人、定岗、定企、定责”。四是推进监管痕迹化。结合规范化建设,以“全程留痕、随时查控”为标准,所有的工作都要留下工作痕迹,做到有计划、有处理、有结果、有签字,形成完成的监管档案。
(三)多项措施并举,全面推进风险分级监管工作。
在全市启动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建立“风险因素评定-风险等级分类-监管强度分级”的风险分级管理模式,根据食品药品企业风险因素评定情况,实施不同层次的监管,推进食品药品监管精准化、科学化,信息化。截止12月30日,全市共完成食品药品企业初次分级11978家。其中:食品生产企业421家、食品小作坊307家、食品流通企业6998家、食品餐饮服务企业3042家、药品生产企业17家、药品流通企业897家、医疗企业企业296家。
(四)全面开展整治,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一是落实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与农业部门签订了《关于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合作协议书》,明确监管职责,加强协调配合,构建食用农产品全程无缝监管衔接制度。二是按照“四个突出”原则,深入开展农村“扫雷”、学校及周边、网络订餐、药械违法经营等各类专项整治,全年共检查食品药品企业和个体经营户2万余家次。三是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全年共立案374件,侦破涉刑案件37起,公安部挂牌督办3起,省公安厅挂牌督办5起。四是强化示范创建,全面推行食品小作坊实名登记制,创建规范化农贸市场3家,建成食品安全示范街25条、示范店2600余家,乡镇以上医疗机构 “规范药房”创建达成70%目标。
(五)措施迅速有力,全面完成食品安全民生工程建设。
全面启动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分级监管工作,实时掌握食品药品企业风险因素,实行精准化、科学化监管。**年,全市共完成食品药品企业初次分级11978家,基本实现了药械全环节和食品生产环节的全覆盖。全年共抽检食用农产品1827批次,食品761批次,药械1267批次,抽检数量比去年增长60%。市食品药品检验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新配备大型专业仪器20余台,规模在全省领先。全市共建成17个乡镇监管所食品检验室和64个农贸市场食品快速检测室,数量在全省位居第二,基本实现了我市主要农贸市场的全覆盖,食品快检工作得到了社会认可和好评。
(六)加大宣传培训,营造社会共治良好氛围。
一是推进政务公开。及时公开行政权力流程图和权力运行结果,将日常监管、监督抽验、案件查处、产品召回、提案建议办理等信息纳入主动公开范围,政务公开工作连续三年受市政府表彰。二是科普宣传营造氛围。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周、药品安全月等一系列宣传活动,共散发各类宣传资料50000余份,制作展板20余块,接受群众咨询3000余人次。联合市科协以社区为主阵地,在全市建成50家科普宣传站,通过开设讲堂、播放视频、悬挂挂图标语、发放资料等形式开展宣传;联合市广播电视台制作了科普宣传专题视频;联合滁州日报社开展选拔食品药品安全“小记者”活动;在药品企业设立过期药品回收点20家。全年共处理各类投诉举报和咨询267件,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治理的参与度显著提升,社会共治氛围日益浓厚、格局逐步形成。
(七)提升服务水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局不断提升产业规范服务、技术支持服务、政策信息服务和招商引资服务“四个服务”水平,认真落实省局和市政府签订的《支持苏滁现代产业园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加大政策引导和技术帮扶力度,推进我市健康食品产业基地和天长医疗器械板块建设,服务“调转促”大局。目前,食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拥有滁州养元饮品、安徽凯源粮贸、安徽凤宝粮油、安徽银鹭食品、安徽盼盼食品等一批龙头企业,医药行业全年生产产值达20亿元,同比**年增幅15%。
二、**年工作安排
(一)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抓好各类创建工作。
以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和食品安全示范县为引领,坚持政府推动与企业争创相结合、分类指导与分级联创相结合、逐步推进与滚动发展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全面统筹相结合、政策扶持与资金扶助相结合,做好各类示范创建工作。一是强力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力争我市进入全省第二批创建序列;二是加速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在天长、全椒创建第一批示范县成功的基础上,总结成功经验,督促指导来**顺利通过第二批示范县验收;三是持续推进小作坊、小餐饮、农贸市场、规范药房等示范创建工作。
(二)强化抽检风险预警,持续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继续强力推进食品药品风险分级监管工作,在巩固药械全环节和食品生产环节全覆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食品流通环节和餐饮消费环节的风险分级评定覆盖率。探索推进“风险分级监管+双随机”模式,在开展分类检查过程中,融入“双随机”的机制,使监督检查的精准性和公平性、有效性结合起来。继续强力推进食品药品监督抽查检验工作,在全面完成国抽、省抽和食用农产品抽检任务的基础上,扩大市抽、县抽的覆盖面,提高风险监测评估和应急处置能力,努力构建科学、及时、权威、有效的信息发布机制。
(三)突出监督执法核心,继续开展各类专项整治。
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日常监管,突出“一大两小三重点”,强化全过程监管。推进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与准出衔接,加强上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的监管。突出抓好餐饮业食品安全,实施“餐饮业食品安全提升工程”。顺应群众需求,探索开展“放心肉”、“放心鱼”、“放心蔬菜”市场或专柜建设。监督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严格落实GMP、GSP等质量管理规范。在强化日常监管的同时,针对产品不合格,风险监测有问题,投诉举报线索实以及风险高的监管对象,加大飞行检查和暗访力度。继续围绕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产品、重点环节,开展药械经营、违法添加、网络订餐、农村食品、校园及周边等专项整治行动,严查重处,提升监管威慑性和权威性。
(四)夯实基层工作基础,提升监管专业水平能力。
一是加快乡镇标准所建设速度。制定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强化考核激励措施,加大督查推动力度,力争年底实现基层所标准化建设率达到70%以上。二是加大检验监测能力建设力度。继续推进以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为龙头的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积极实施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加快提升县级检验检测能力。三是拓展信息化监管应用力度。结合风险分级管理,推广应用移动终端现场执法和监管即时数据上传,推动执法过程痕迹化、数据电子化。总结天长市乡镇所二级监控中心全覆盖的经验,选择部分县市予以推广,将“千里眼”不断向基层拓展。四是继续开展监管大培训。在连续三年监管队伍大培训的基础上,结合乡镇标准化所建设,探索建立常态化的监管人员培训机制,为每个监管人员建立培训档案,创新培训方式,开展更有专业性、针对性的培训,切实提升培训效果,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监管队伍。
(篇二)
今年以来,我局系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药品安全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按照“四个最严”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国家总局的安排部署,按照既定目标和时间节点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可控,守住了不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底线。9月中旬,国务院食安办督查组对我市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督查,给予充分肯定。
一、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取得初步成效
市政府先后召开创建推进会、现场会,强力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各区县、市级有关部门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保障力度。截至目前,已有20个区县申报市级评价验收,143个街道、149个乡镇、433个社区、39个商圈、38个种植基地作为示范创建单位,引领辖区创建工作。将食品安全源头污染治理纳入创建工作,“蓝天”“碧水”“绿地”“田园”等行动有序推进。委托**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全市创建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创建示范带动效应初步显现,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认同感进一步提升。
二、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重点整治力度不断加大
今年以来,根据国家总局统一部署,针对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先后组织开展了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火锅类食品、网络订餐、食品保健食品欺诈虚假违法广告、非法医疗美容等10余项专项整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立足长效机制建设,印发了《进一步加强“地沟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火锅检验规范(试行)》和《**火锅经营行为规范》。为确保十九大前后的食品药品安全,严防严控风险,从8月初开始,分四个阶段,在全市集中力量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大督查专项行动,实行表单式排查、清单式整治、销号式管理,并推动建立“区县分局旬研判、市局月研判、市食安委季研判”的风险排查研判工作机制。期间,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对各区县开展排查整治的情况进行了全覆盖现场督查,局党组专门听取督查情况汇报,对各区县食品药品安全形势逐个“把脉会诊”,对发现的问题隐患逐一整改落实。
三、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管控体系逐步完善
建立全市食品药品风险管控平台,日常监管、执法办案、抽检检测、食品快检、举报投诉等系统上线运行,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发布预警,消除隐患。全面实施网格化监管,监管人员、职责、要求和目标四匹配、四到位,逐级签订责任书,确保日常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对高风险产品、疑似问题产品、“黑名单”企业产品等严格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开展抽查。在食品生产环节率先全面实施风险管控模式,出台《全面加强食品生产环节风险管控实施办法》,对监管中发现安全隐患,举一反三,针对性采取措施,把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继续开展地产食品药品全覆盖抽检,全面完成国家级和市级食品药品抽样检验任务,发布不合格食品药品公告40余期。充分发挥食品快检系统作用,在基层监管所100%建成快检室并落实专人持证上岗的基础上,在18个食品批发市场、192个农贸市场配备了快检设备和检验人员,全天候开展食品快检工作,食品快检筛查问题、提高监管靶向性的优势得到更好发挥。积极开展标外食品安全风险检测方法的技术攻关,精准打击行业“潜规则”,中央电视台对我市制定的芝麻调和油中乙基麦芽酚标外检测方法这一创新成果进行了专题报道。修订食品药品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评议通过,于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经市政府法制办备案,颁布实施了《**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管理办法》《**市食品摊贩备案管理办法》《**市家宴服务者备案管理办法》等3个配套实施细则,为有效解决“两小”监管问题提供了法规制度保障。广泛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和对执法人员、从业人员的法治培训,努力推动形成生产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自觉守法、部门监管依法、消费者遇事找法、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用法的良好局面。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对市局、区县分局食品药品安全案件查处事权划分、执法自由裁量权等作出进一步明确,加大对基层一线执法人员的指导和监督,将执法办案质量纳入考核,建成食品药品行政执法系统,不断提高基层监管执法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
五、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高压态势持续保持
进一步完善与公、检、法“四位一体”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常态机制,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深化行刑衔接,与公安部门建立一体化机制,明确共同执法、案件移送会商、绿色检鉴等十个方面一体化协作机制,对全市食药监和公安系统一体化协作作出刚性要求和普遍指导,努力解决取证难、移送难、入罪难问题。与市人民检察院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和案件咨询协作机制。与市农委联合加强地产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监管衔接,与**海关、**检验检疫局加强进口食品及口岸食品安全无缝监管合作,实现相关信息共享、执法互助、案件互移、职能互补,消除监管执法的“盲区”。与海关联合查处非法“海淘”“境外代购”药品,取得积极成效。
六、围绕“放管服”审评审批体系改革全面深化
深化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改革,严格市场准入,坚决禁止无证生产经营行为,全市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持证率进一步上升。全面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药品检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费等5项收费,减轻企业负担。积极推进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两票制”,制定出台监管办法和负面清单,加大对药品生产流通企业执行“两票制”的监督检查力度,并会同卫生计生部门对“两票制”实施情况进行了联合巡查,全市公立医院6月1日起全面实施药品采购“两票制”,改革推动顺利。积极推进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实行药品经营许可和GSP认证“两证合一”,鼓励发展第三方药品物流,推进“互联网+药品流通”。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
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正在构建
经市政府批准,我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已调整为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增加成员单位,修订完善10项工作机制,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统筹领导力度进一步加强。推进食品药品信用体系建设,制定《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工作指导意见》,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充分利用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月、微信公众号等契机和平台,广泛宣传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加强“12331”举报投诉平台建设,市民参与度不断提高,投诉举报时限内办结率100% 。
八、党的建设持续加强
牵住理论武装这个“牛鼻子”,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持之以恒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及时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采取读原文与看直播、走出去与请进来、讲党课与谈体会、专家授课与交流发言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原原本本、反反复复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章(修正案)以及党的十九大文件汇编等。通过系统性开展专题培训、立体化组织集中宣讲、高质量抓好中心组学习、全覆盖推进党支部学习、全方位组织新闻宣传、多载体开展社会宣传,引导全系统党员干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的要求上来,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融汇贯通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践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举办局系统一把手培训班、基层监管所长培训班和全覆盖的基层监管执法人员培训,提升一线干部职工监管执法能力和政治理论素养。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管住管好干部队伍,强化执纪问责,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监管队伍。
(篇三)
今年以来,**食药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四个最严”、“两个全过程监管”的要求,深化体制改革,打通我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药品监管网络。采取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四品一械”安全监管工作,守住了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底线,维护了食品药品安全稳中向好的局面,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理顺关系,执法队伍战斗力大大提高。
**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经局党组多方沟通协调,体制建设做到了“七个到位”,机构改革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同时,由于部门职责的变更和强化以及人员的重组,客观存在着年龄梯次不合理、知识结构不全面等问题。为此,局党组高度重视,积极理顺关系,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克服体制改革过渡期、磨合期的各种困难,打消了干部职工的各种顾虑,保证了队伍的稳定,通过各种业务知识培训,大大提高了队伍的监管水平和战斗力,有效缩短了过渡磨合期,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履职尽责,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开展有序。
1、完善日常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综合协调与集中监管相结合的组织体系,强化食安办统筹规划、督查考核、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职责定位,加强综合协调和监督指导,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制定了《**年**食品安全工作要点》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强化监督抽检,目前共完成食品药品抽检807批次,通过抽检发现问题线索并立案查处,继续保持打击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今年以来,共办结各类食品药品案件56起,入库罚没款达49万元,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
2、开展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检查。县食安办积极组织食安委成员单位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先后开展了“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治理”、“冷库及其冷藏冷冻食品专项整治”“食品农贸市场治理”“全县敬老院食堂安全大检查”等联合行动20余次。以学校食堂、学校周边食品摊贩、食品农贸市场为重点区域;以米、面、油、肉制品、乳制品等为重点品种,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特别是在学校与敬老院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治理活动中,全局干部职工集体出动,多次深入食堂监督指导食品安全工作,对存在安全隐患较大的食堂,要求立即整改,通过整治排除了安全隐患。全年联合监督检查学校食堂及周边餐饮单位360余家,敬老院食堂17个,食品小作坊50余家,农贸市场6家。
3、积极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人民政府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了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了“一抓一”活动,县人民政府食安办、县食药监局专门研究了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相关工作,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照省级食品安全县测评体系,要求各股室、各乡镇所务必按照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实行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目前,**食品安全县创建工作已取得重大突破,已作为信阳市唯一的县上报到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省食安办已拨付**食药监局创建资金50万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全力做好省级食品安全县迎检工作。
(三)强化监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1、严格《餐饮服务许可证》审批发放。对申请从事餐饮服务的单位,严格按照餐饮服务许可标准进行审查审核,对不符合许可条件的餐饮服务单位一律不予许可,确保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今年以来,新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972家,做到底数清,审批规范,发放严格,管理有序。
2、加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今年以来,我局不断加大监督检查频次及案件查处力度,以学校食堂、旅游景区餐饮单位、敬老院食堂为重点对象,以查处无证经营和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经营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和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156人次,执法车辆807台次,有力地整顿了我县餐饮服务市场。
3、扎实开展小餐饮和夜市摊点专项治理。结合国家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制定了《关于开展店外经营和流动摊点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成立了专项治理工作组,对城区内小餐饮店、夜市摊点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专项检查。要求小餐饮单位、夜市摊点做到“四有”,即:有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证明,有防蝇、防鼠、防尘设施,有餐饮具消毒设施,有良好的卫生经营环境。
4、强化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先后开展了“双节”等节假日和“高考”、“中招”、“**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大赛”等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20余次,落实专人、落实措施,做到事前检查、事中监督、事后总结,强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节假日及重大活动期间食品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四)重点整治,药械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药械监管工作紧紧围绕年度责任目标任务,理清思路,夯实基础,加大药械稽查打击力度,积极履行监管服务职能,切实开展各项专项整治工作,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
1、药械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查处。继续坚持“日常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今年以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89人次,出动执法车辆93车次,对发现的问题依法进行查处,有力地打击了涉药违法犯罪行为。
2、药械市场得到进一步规范。扎实开展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初审和换发药品经营许可证工作,指导和督助辖区内24家药品经营企业通过新版GSP认证。深入开展了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等专项整治,对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开展多次监督检查,提高了药械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五)注重预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成效明显。
1、狠抓落实,进一步强化“两个责任”。我局将反腐倡廉工作任务进行详细分解,责任到人,责任到股室。进一步细化党组、班子成员的责任。局班子成员及各股室、所负责人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全体干部职工均签订《廉政承诺书》,以签明责,以签促履责。
2、加强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一是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对干部职工党纪党规的学习教育。二是开展红色教育。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组织干部职工到烈士陵园、博物馆、红廉教育基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三是注重家风育廉活动。“三八妇女节”期间,向单位全体妇女干部职工发放《家庭助廉倡议书》,倡议广大妇女干部要树立“家庭助廉”的意识。四是利用各种方式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
3、注重宣传,提升纪检监察队伍水平。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注重纪检监察宣传教育工作导向作用,创新载体,充分发挥报纸、网络等媒体的阵地作用,全年共报送县纪委工作信息24条,被采用18条,在人民网、新华网、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共发表网络评论24篇。
(六)夯实基础,化妆品监管取得新进展。
1、排查摸底,完善档案。经过认真地调查摸底,全县共有化妆品生产企业1户,化妆品经营单位103户,化妆品经营使用单位25户。对生产经营户分别登记造册归档,力争做到监管工作底数清,情况明。
2、加强日常检查,实行有效监管。对河南羚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进行了2次例行监督检查,配合市局进行了4次专项检查。完成羚锐生物《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换证核查工作。加强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建立**人民医院为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单位,全年收集上报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22份,超额完成市局分配的任务。加强化妆品的质量监管,完成市局下达的化妆品抽检任务10批次,合格率达100%。受理化妆品投诉两起,均合理解决。
(七)加强法制,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行政执法水平,食药监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1、积极推行行政指导工作。建立健全行政约谈、劝告、告诫、说服制度和行政建议书制度,以善意劝导的方式,书面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主管部门提出与本单位法定职权相关的建议和意见,以促其整改和规范;建立健全行政回访制度,要求作出重大行政处罚之后,对行政相对人进行回访了解,征询和听取行政相对人对行政管理的建议、意见,并作出相应处理。
2、依法开展食品药品案件审核。对行政案件的调查、审理、处罚等程序进行严格把关,实行“立、查、审、罚”交叉分离和执法办案过错追究制,使每起案件均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处罚适当。在全年办理的23起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中,做到了行政处罚全部执行到位,且无一起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案件。
(八)加大宣传,社会共治局面初步形成。
一是结合“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宣传月”及“12331”投诉举报宣传周等活动,为公众普及食品药品安全常识,揭示饮食用药误区,提高民众对虚假食品药品辨别能力,在日常执法中广泛宣传我局职能范围和12331投诉举报电话。全年印发各类宣传资料10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1000余人次。二是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介的传播作用,开通“红城食品药品监管”微信公众号和“清风**食药监”官方微博,在《今日**》和**电视台分别开辟“食药动态”专栏和“食药安全你我他”栏目,发布我局日常监管工作动态和温馨提示,公布国家局省局不合格产品通告和我局监督抽检信息,为民众消费提供指引,止目前共推送消息260余条,发布通告提示20余期。三是坚持以教育促规范,与县职业高中建立合作关系,打造食品药品安全教育培训基地,集中对执法人员、206名村级食品药品协管员和监管对象讲授业务知识,目前已开展培训8场,培训人员4000余人;印制并发放《致全县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一封信》7000余份,明确经营者应遵守的法律法规以及违法行为将承担的法律后果,进一步提升其遵纪守法的主观意识和知识水平。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局面正初步形成。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年的努力,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食品药品安全状况稳定向好,但监管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建设仍需进一步深化,乡(镇)所建设仍处于初期,人员编制严重不足、办公条件简陋等诸多问题。二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执法装备、检验检测设施手段与监管的形势任务还不相适应。目前,各乡(镇)所无执法车辆,检验检测设备老化或缺乏,导致食品药品监管技术支撑力量不够。三是食品药品监管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四是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仍需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加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我县食品药品市场秩序需进一步规范。
三、**年工作思路
**年,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工作决策部署,以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为主线,全面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全力做好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迎检工作。以提升全县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为总目标,查漏补缺,以示范创建为重要抓手,压实管理责任,完善体制机制,提升监管能力,查漏补缺,确保创建工作一举顺利通过验收。
2、加大“四品一械”日常监管与稽查抽验力度。随着我局职能的变更和强化,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四品一械”日常监管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四品一械”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四品一械”市场秩序,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3、推进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健全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全面提升检验检测机构的综合技术实力和水平;主动和县委、县政府沟通,力争给予政策倾斜,解决快检设备、执法车辆等执法装备短缺问题,满足基层执法需求,逐步实现食品药品监督检查、调查取证、行政处罚等电子化现场办公。
4、全面加强队伍能力建设。结合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加强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对基层执法人员培训力度,加强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培训,重点加强乡镇派出机构、村(社区)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队伍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年,我们将继续扎实苦干、务实创新,不断提升食品药品监管水平,推动食品药品监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山水红城,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篇四)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食药监局的科学指导下,我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切实解决好食品药品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为工作总要求,紧贴我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着力从食品药品安全基层基础建设、宣传培训、日常监管、专项整治和中心工作等方面,抓重点、解难点、创亮点,周密部署,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扎实有效,全面有序地推进了我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整体水平。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完善机制,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1.强化组织领导。目前,正处于食品药品机构改革的关键时期,区食安办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健全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和定期汇报制度,定期召开全区性食品安全调度会议,专题分析和部署工作进展情况和重点问题,及时解决工作难题。结合群教活动,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作为工作重点,班子成员分项落实,形成了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的前所未有的态势。今年9月,由省委驻长督导组副组长周上游,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第七督导组组长石长松带队的长沙市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对食品安全监管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重点督查了我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监管整改落实情况,均达到满意效果。
2.强化日常监管。我办将食品药品安全日常巡查和隐患排查作为工作的重要举措,坚持《日常巡查细则》的要求,把食品药品安全的日常巡查责任明确到街道和社区,有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管理的效率。一方面各科室分片包干进行日常巡查;另一方面对街道、部门开展巡查的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并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分类整改。同时,根据年度计划,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开展市、区食品安全专项督查。今年10月底已完成单体药店(115家)和区级以下医疗机构(317家)市对区任务,检查覆盖率达100%,检查保健食品门店237家。对日巡查、月督查发现的问题,通过以 《督查通报》形式反馈、整改。今年已下发19期《督查通报》,对存在问题的361家单位进行了整改。
3.加强检验检测。为掌握全区的食品安全总体状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风险,我办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今年我区食品检验检测任务共6500批次,其中定量1500批次。现已累计完成7121批次,累计合格6954批次,合格率%。其中定量1633批次,合格率%;定性5488批次,合格率%,年度检测任务已全部完成。并每月及时在网站上发布50个以上批次的检测结果。按照省、市关于开展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文件精神,在完成市里6500个批次的指标任务外,我区还自行开展了食品安全的抽样检测: 5月份,区局对12个街道的餐饮单位抽检65个批次,其中有2个批次不合格,已交区卫生局进行处理;10月份,又对学校食堂和农贸市场完成98个批次的任务。
4.完善应急机制。一是在进一步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监管网络基础上,加强职能部门、街道和社区力量的整合,完善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加强指导各成员单位制定和完善本系统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切实提高了食品安全突发事故处置能力,形成了“组织严密、应对有序、处置迅速”的工作机制。二是严格执行应急值班制度:实行365日昼夜值班,确保食品安全应急不留空档;落实带班领导和工作人员24小时通信值班,确保食品安全应急反应迅速,保证本年度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二)创新举措,打造全方位宣传格局。
1.加强培训指导。针对我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点多面广、管理复杂的情况,我办有计划地对街道、社区专干、协管员、信息员以及相关食品药品安全单位法人代表、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分类、分批进行培训。今年已培训食品行业从业人员1948人,培训食品安全监管人员243人。在4月、9月分别对全区两百多名区、街、社区食品药品工作人员进行食品药品业务培训,均邀请了市食药监局相关业务处室的专家授课。培训结束后,组织所有参训人员进行了考试,对考试合格的参训人员发放了“食品药品安全巡查工作证”。2.抓好宣传发动。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宣传。广泛利用发布政府网站信息、手机信息、QQ群、宣传橱窗、食安大讲堂等形式,并结合春节、元宵、“”“全国安全用药月”等重大时节,进行多方位的宣传报道,推动食品安全知识“五进”活动全面开展。今年全区共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咨询活动48次,在媒体播发宣传报道9篇。及时上报工作信息,1-11月份已报送信息60条,市局采用30条,省局采用7条。3.创新宣传方式。在《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五周年宣传周之际,在区政府网站上,面向全社会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竞赛”。竞赛内容主要为食品药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基本常识等,旨在提高广大市民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形成人人重视食品安全、认知食品安全、确保食品安全的社会共识。
(三)铁腕整治,夯实食品安全防线。
积极开展重点领域的专项治理,全年开展两节两会、魔爽烟、地沟油和散装食用油、校园周边、毒豆芽、餐饮门店环境卫生、饮用水、大米、肉制品、农产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五整治”、“四打击四规范”等30项专项整治。1.重点开展地沟油和散装食用油联合执法。3月下旬,牵头组织区工商、质监、公安、城管、商务、农水、卫生及各街道开展地沟油和散装食用油专项整治行动。通过9次联合执法,共收缴地沟油**公斤,检查食用油经营单位142家、餐饮单位1220家、畜禽养殖场108家,查处行政违法案件29起,罚款13700元。2.推进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每年由我办牵头对辖区内16所高校,193所区直属中小学、中专及189所幼儿园食堂及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环境开展了两轮次专项整治行动。为确保整改达到实效,联合区卫监所、卫生、教育对14家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隐患的学校法人进行约谈,并要求限期整改。对于约谈后仍不改正的单位进行立案处罚,切实实现学校食品安全隐患的“零容忍”。3.开展餐饮门店环境卫生整治。为全面提升餐饮行业依法经营和卫生意识,推进“清洁城市”建设,通过市、区、街、社区四级食药监管力量地努力,对全区3391家餐饮门店进行了摸底、张贴通告,并按照“每周开展,每街到位”的形式,逐街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目前,已检查餐饮门店3460家次,其中责令整改135家,停业整顿66家。4.开展中药材、中药饮片专项整治。在年初接到药品专项整治任务后,迅速制定行动方案抽调整治执法检查人员6人,分区划块为三个执法小组,每个组负责4个街道,对辖区单体药店、区级以下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经营公司等单位开展了日常及专项检查。对全区的单体药店、区级以下医疗机构开展了食品药品安全方面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及中药材中药饮片专项整治工作,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均现场给予指出,下达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64份。5.积极开展医疗器械“五整治”。一是根据市局“五整治”工作部署会的要求制定了《关于“角膜接触镜”和“助听器”等验配类产品经营(零售)门店的专项检查实施方案》,召开了各街道负责人参加的工作布置会,对相关检查要点进行了讲解,并由区局牵头、街道配合开展了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210人次,检查单位102家,对存在问题的27家单位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并对辖区内医疗器械批发公司进行了专项检查。6.积极开展药械不良反应监测。今年,我局不断加大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力度,利用食品药品方面损害群众利益、中药材中药饮片、医疗器械“五整治”等专项整治,积极对药械经营使用单位宣讲不良反应重要性并开展“一对一”培训。9月,又召开了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表彰暨培训会,通过集中点评和表彰先进单位,极大的提高了监测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业务水平。截至目前,我区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290例,其中严重32例;共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71例,严重20例,明显高于去年。7.开展保健食品经营专项整治。为巩固保健食品打“四非”专项行动成果,已对全区237家保健食品经营企业或门店开展突击专项检查,张贴宣传资料,已建立起涉及性保健用品经营基础台账;已对高桥保健食品市场抽检20批次,组织经营户召开政策宣传会,规范其经营行为,全体经营户都已在市局办理《保健食品经营备案登记证》;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等保健食品的违法行为;严厉查处非法添加和以食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等非药品冒充药品销售的违法行为,协同市食药监局查处曹周雄性保健品店的假货仓库,现场查获七种假冒伪劣产品。8.开展化妆品经营专项整治。结合日常巡查工作开展专卖专营单体化妆品零售门店检查,目前已全部检查了区内所有单体化妆品零售门店。8月份开始,抽调整合工作人员专门进行化妆品店和美容美发店的专项整治行动。另一方面,积极结合安全用药宣传月,组织开展化妆品安全知识集中宣传活动,通过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相关职责及化妆品选购常识。9.豆制品基地建设。继去年之后,区食安办牵头组织了一系列豆制品作坊摸底调查及基地建设选址定队的前期工作,区委书记邱继兴5次与分管副区长王清华同志进行重点研究部署,区食安办 11次到相关单位收集意见,进行实地勘察选址。现阶段,已在东山街道侯照社区选好址,投资方鸿远公司己组织入场施工改造。为落实市食安办关于开展农村食品“四打击四规范”专项整治的需要,配合抓好豆制品生产加工基地的集中整治工作,我办在黎托街道启动以豆制品小作坊为主的专项整治工作。10.及时处理投诉举报。截至12月15日,我办共接到投诉举报71起,省市交办件28起,均已核实处理,兑现奖励18400元,并协同相关街道、职能部门对违法商家采取了相应处罚,并督促相关单位进行回访复查,确保执法效果常态化。11.强化案件查处力度。及时分解下达食品安全案件指标任务,督促部门、街道积极发现案件线索,加强了与公安系统的衔接,定期与检察院、公安和执法部门召开办案联席会议,形成了顶格处罚的高压态势。今年已完成一般行政违法案件180起,本级公安机关办结食品刑事案件3起。9月,在同升街道日常巡查时,查获一批价值逾千万的假劣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获市食药监局通报表彰。
(四)合理部署,切实抓好中心工作。
一是结合群众教育活动提升服务质量。为坚决纠正食品药品安全方面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我办科学制定整改措施,坚持立行立改,务求改出实效。重点对群众投诉举报处理结果及时进行反馈,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着落,群众满意率达到100%。同时,紧密结合群众工作,与联点社区的困难群众形成“一对一”的服务。二是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我区公共经营性场所文明程度指数测评点多、面广,我办多次召开区文明指数测评工作调度会,对工作重点进行部署,要求各部门、街道积极应对,扎实工作。截至11月份,取得了3个第1、5个第2的好成绩。
二、存在的问题
食品药品安全一头连着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一头连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备受各级领导重视,备受人民群众关注。虽然近几年来,全区通过多方的努力和摸索,确保了全区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但对照创建食品安全城市的目标和人民群众的期望,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差距。主要体现在四个“不相适应”:
一是工作机构设置与职能履行不相适应。现行的食品安全多部门、分段式综合监管模式,容易导致管理缺位、越位,难以真正实现有效的全程监管、无缝对接。难免在实践中产生条块分割、信息沟通不畅、职能交叉、揽利推责等问题,监管合力难以形成。同时,法规制度、队伍装备、技术手段落后于实际需要,监管体系不完备,监管力量薄弱而不专业,检测力量缺乏,科学监管、效能监管难以到位。
二是食品安全现状与群众期盼不相适应。**报告明确指出,食品安全问题是当前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十类社会问题之一。而一些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层出不穷,并且容易重复反弹,甚至屡屡出现一些带有明显主观恶意和隐蔽性的违法犯罪行为,加之食品安全常识普及不够、部分媒体片面炒作,人民群众在食品安全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更新的标准。造成了食品安全要管的实在太多,而恰恰又难于管理到位。
三是基层工作基础与工作要求不相适应。食品安全工作重点在基层。当前,全区街道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建设强弱不一,经费投入没有制度保障,存在“应付检查干一干,平时随便看一看”等现象。食品安全专干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队伍有待进一步稳定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量分布和配置不平衡,尤其是两大市场和城乡结合部的监管力量还比较薄弱。如果这些基础性的问题不解决好,抓好日常巡查监管无疑将无法落到实处。
四是局部工作情况与整体水平不相适应。虽然我区食品药品工作面上总体保持稳定,但部分区域、部分行业的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一些突出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小作坊、“黑作坊”集中的城乡结合部成为了假冒伪劣食品的“发源地”,成为了媒体曝光的“关注源”。另外,大型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由于经营门户多、人员变动快,存在前店后厂、场外交易的经营模式,监管难以到位,成为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多发地”和“高发地”。
三、**年度工作重点
一是加强机构建设,夯实基层基础。根据当前工作形势及我区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将进一步抓好我区食药监局的改革工作,确保职能到位,责任上肩,加强监管力量的整合。充分发挥监管队伍在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日常巡查、稽查打假、信息报送方面的作用,并通过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培训活动和专项督查,提高监管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履责能力,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触角延伸到全区各社区,消除监管盲区。
二是加强日常巡查,强化专项整治。在立足日常巡查的基础上,继续抓好重点领域、重点地段的专项整治,中小餐饮、学校和工地食堂、农村集体聚餐、黑加工窝点以及各类重点品种,仍是今后整治工作的重点,各项整治要反复开展,适时开展,目的就是要形成声势,引起震动,进一步巩固大市场、学校、建筑工地食品安全成果。结合我区实际,重点对高桥、红星两大市场以及城郊结合部的食品安全工作作出认真探索,切实加大小作坊“小、远、散、脏”的专项治理,协调相关执法部门从严、从重执法,真正起到“杀一儆百”“以儆效尤”的震摄作用。
三是强化教育培训,增强社会责任。深化“食品安全,企业首责”的社会责任意识。创新宣传培训方式,加强对小作坊生产加工者的教育培训,提高食品质量安全和诚信守法经营意识,严格生产标准,加强质量监控,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监督作用,及时曝光一批典型案例、一批“黑名单”。同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利用现有的投诉举报平台,充分调动群众举报违法违规问题的积极性。
**年我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上级领导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重大,任重道远,我们将以深化食药监管体制改革为契机,认真抓好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工作。通过督查各部门工作中薄弱环节,进一步形成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合力,确保改革过渡时期食品药品安全,为打造长沙市成为食品安全城市作出新贡献。
(篇五)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食药监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和要求,以保障全区人民饮食用药安全为目标,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为抓手,以健全完善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为保障,时刻将问责之剑悬于顶,时刻将公正之尺握于手,时刻将理想之念铸于心,时刻将拼搏之志化于行,突出日常监管、专项整治、技术支撑和能力建设四个重点,牢记“四个最严”要求,认真落实“属地管理”和“四有两责”, 力戒“自以为是”,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坚守住了不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底线,巩固扩大了全区食品药品安全稳中向好的形势。
一、恪尽职守,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水平
一年来,我局以开展“服务基层服务发展”和“创食药监管文明行业,树执法队伍文明新风”主题活动为切入点,把开展“两学一做”和反对“自以为是”教育活动与日常监管有机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干部职工在作风和效能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一是抓创建食安城,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水平。一方面,举全局之力、集全局之智,全面落实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标准。专设了创城工作办公室,按照《验收细则》细化责任分工,组织协调各街镇、区创城各责任部门按照党政同责、“四有两责”和“四个最严”要求,认真落实好属地管理责任和创建责任。另一方面,及时制定了各类工作方案,倡导实行了“五个统一”,即统一工作要求、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建档模板、统一评估标准、统一督查考评,全力打造食品安全创城精品点、精品窗口和精品街区。按照发现问题不告知不放过、跟踪督导不到位不放过、问题整改不彻底不放过、固效达不到标准不放过的工作思路,对全区万余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彻底整治,重新换发许可证8900户、更换公示栏4600块、督促指导5万人健康查体,整治规范农贸市场15处、便民市场13处,下达监管执法文书19500余份,排查消除食品安全隐患6300余处,逐家逐户健全完善索证索票、原材料采购、餐具消毒等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档案材料。从市政府的通报看,我区的成绩一次比一次进步,排名一次比一次靠前,较好地实现“为全市创城工作作贡献”的目标。
二是抓文明阳光审批,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一方面,全面落实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健全行政审批服务体制机制,在全市系统内部率先落实了审批项目精简到位、审批时限压缩到位、下放项目衔接到位、首席代表授权到位的目标。对4962个审批业务全面推行服务群众零距离、受理办证零等待、申请材料零积压、审批流程零拖延、各个环节零差错、工作形象零受损的服务,自觉树立食品药品行政审批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良好形象,区食药监局行政审批窗口自开办以来,连年被评为市、区文明服务窗口。积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全部行政审批事项实行网上受理、网上流转、网上审批,最大限度的方便了群众相关业务是审批;开通了移动执法终端,确保现场核查数据实时录入、实时上传、实时作出是否许可决定。在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率先开通“天桥食药审批”微信服务公众号,打造了食药行政审批掌心上的便民服务平台。截止目前,累计接收业务咨询98752件,受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办理及咨询42638件(次),办结率、及时率、满意率均达100%。另一方面,量身服务,全程跟踪重点项目。围绕全区“三项重点工作”,按照“跟着发展项目走、围着建设项目干”和“服务园区建设、扶持企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切实发挥食药监职能作用,通过提供相关政策咨询、办理相关资质、开辟“绿色通道”、定期走访等方式,实行提前介入、过程跟踪、助力合规、监管服务,为我区食品药品企业入驻鑫茂.齐鲁科技城等园区提供了强有力的业务支持。
三是公开承诺践诺,主动联系服务群众。结合自身职能和特点,针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普遍关切的热点问题,深入开展“直面问题、践行承诺”问题整改活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滥用食品添加剂、学校周边食品安全、“四小”单位等食品安全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和要求,主动公开承诺,认真落实践诺。积极参加政务监督面对面、12345市民热线等问政节目,面对面、点对点倾听社会公众合理诉求,及时核查、及时处置、及时回应。今年,我局共开展“食药科普社区行”、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月、食品安全“五进”等活动60余次,先后16次在堤口路果品批发市场等7个农贸市场开展“你点我检”活动,对40个类别的果品农残指标进行了现场快检,结果全部合格。同时,积极搭建社会共治格局,多渠道多层次开展食品安全宣传。累计举办专题食品安全讲座51次、科普展12次、食品安全“五进”活动22次,印发食品安全宣传手册35000册、制作食品安全宣传展板2100块、海报20300份、村居宣传栏820余处。积极邀请社会监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和群众代表到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现场参观指导食品安全工作。通过此类活动,进一步普及了食品安全知识,增强了公众饮食安全意识,为切实当好食品安全的“啄木鸟”奠定了基础。
四是强化依法行政,重点解决突出问题。首先,坚持打建结合。食品上,围绕食用油、酒类、乳制品、肉类等重点品种和学校食堂等重点业态,组织开展了“守护舌尖安全”等10类整治行动,惩处各类违法单位、人员900家(次)。今年,在全市组织的城市管理综合考评中,我区食品安全工作成绩均名列“第一方阵”。
在药品和医疗器械上,围绕中药饮片、预防类制剂、隐形眼镜、定制式义齿等重点品种,组织开展了药品流通领域、医疗器械“五整治”(虚假注册申报、违规生产、非法经营、夸大宣传、使用无证产品)等16项专项整治,消除安全隐患300处;督促指导262家零售药店顺利通过GSP认证、3家医疗机构换发了《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抽检药品、医疗器械190批,对2批劣药依法严肃查处。对高危、敏感类注射药品经营单位进行了全方位彻查整治,进一步完善落实了监管和企业自律,有效避免了隐患。其次,坚持示范引导。在餐饮环节,推动5000余家餐饮服务单位实行“笑脸”量化分级,引导消费者“看脸”就餐,40家餐饮服务单位实施了“明厨亮灶”工程,面对面接受消费者监督;对118所高等院校、中小学及幼儿园食堂实行了季度抽查制度,抽查结果全部向社会公开,奖优罚劣;积极协调市食药监局免费申领配置便民食品车235辆,协调区食安委相关部门,指导街镇对“四小”业户实行“定地段、定时间、定人员”的管理模式;积极开展“食安**”、“食安**”创建活动,打造了边庄、恣街、1处城市综合体等省级餐饮服务品牌示范街(区)和4家省级餐饮连锁企业、14家省级清洁厨房,有5家食品加工企业、19家商超、1家农产品批发市场、40家食品店、4家食品供货商被评为“食安**”示范单位。最后,坚持重拳打击。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食安天桥”、守护舌尖安全、农村食品安全、药品流通领域、医疗器械等80项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下达监督执法文书万份,排查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万家(次)、立案查处违法行为106起,依法取缔严重违法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业户13家。共受理各类消费咨询、申诉、举报3618,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群众对处理过程满意率100%,对处理结果满意率98%。
五是强化监管创新,突出科学高效。一方面,建立飞行检查新常态。全面推行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的“三不一直”飞行检查模式,共飞行检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488家,消除安全隐患1160起。深化专家+检查员模式,对学校食堂按季度进行飞行抽查,并将结果及时对社会公开,提高社会公众知情权、监督权、选择权,以监督检查倒逼责任落实,食品药品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另一方面,积极创新监管工作制度。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率先实行了登记管理和生产报告制度,通过产品标准、规章制度、原料采购、人员培训、二维码追溯“五统一”管理,各种信息“扫一扫”便可核实,使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进入商场超市、酒店、食堂获得了“身份证”和“通行证”;为堤口路果品批发市场协调落实了10万元的检测经费,为6家大型商超配备了16台方便消费者及时查询信息的食品安全查询机,指导5家银座商超配建了食品快检室和食品安全咨询服务站,受到了消费者欢迎。深入实施“保健食品会议营销事前报告制度”,积极破解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监管难题,投诉举报量下降60%以上。以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和高风险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为重点,深入开展了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全区10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入保。
二、提升素质,加强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基层执法能力建设。坚持重心下移、保障下倾,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一线、投入到基层。筹措400万元大力支持街镇食药所标准化建设。目前,官扎营、宝华、无影山、堤口、北园、药山、大桥、桑梓8个食药所已达到创城标准,其余食药所达标工作正在积极建设中。先后筹措资金105万元,为街镇食药所购配了快检设备、执法记录仪、执法电动车等执法装备。针对基层监管人员缺编严重、平均年龄近51岁、“四品一械”综合技能偏弱的实际,通过补培公益岗、外出培训、集中辅导、专题研讨、以案说法等方式,借助市食药监局千题普法、法制业务执法培训等网络平台,丰富学习内容、拓宽学习渠道,组织开展大规模、多层次、宽领域培训学习,街镇食药所的信息化监管执法能力和执法保障水平得到了提升。
二是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按照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考核细则要求,今年共公开招标选定8家有资质的第三方食品检测机构,按照千人2份的标准,投入380余万元,完成了2166批次的食品安全抽检,对63批次不合格食品依法进行了严肃处理,对问题食品追根溯源、一查到底、严惩重处、不留隐患。投资95万余元集中采购了30套目前最为先进的快检设备,开展食品快检**余批、4000个样本;协调落实80余万元,在堤口路果品市场建立了目前全省较为先进的快检实验室。今年共组织开展食品快检进市场45次,快检食品1600余批、3200个样本,为及时发现、消除隐患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是加强基层监管网络建设。我局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监管方式,应用移动执法终端建立辖区监管相对人的许可审批、日常监督检查的电子档案。同时,按照每村(居)不少于1人的标准,聘请了266名村(居)食品安全协管员,强化教育、培训和管理,指导督促其认真落实食品安全隐患排查、信息报送、协助执法和宣传教育职责,足额落实了补助经费,区、街(镇)、村(居)三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更加完善,监管基础更加牢固。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来,协管员发现、协查安全隐患7000余家(次),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消灭于未然。
三、清正廉洁,加强廉政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委规定,持续纠正“四风”和“自以为是”。年初,局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分管科室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将党风政风行风建设任务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实行严格的岗位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全员不能触及“高压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积极落实“三重一大”、“三会一课”制度,强化内外监督,坚持有诉必查,违纪必纠。一年来,全局100名干部职工围绕“四品一械”的日常监管、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等工作与全区监管服务对象接触万余人次,均未发生过服务对象不满意的有效投诉,也未发生任何应法纪问责的违法违纪行为。
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强了我局提效能、重服务、保食安的责任感,服务效能全面提升,服务行为更加规范,全区食品药品安全状况持续优化,但这距区委、区政府及社会各界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履行职能,加强队伍建设,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更高效的工作,更优质的服务,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彰显食药监部门的良好形象。
(篇六)
**年,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为总抓手,抓基层打基础,建机制促规范,谋创新提效能,全力防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巩固了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的局面。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一是全面摸清监管底数。在全市首次开展了食品药品信息普查工作,基本掌握了全市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自身建设情况和监管相对人情况,以及食品药品产业发展情况。全市近13万家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信息录入监管数据系统,并按照网格化监管要求,落实分解监管责任。二是强化教育培训。出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管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规划》,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对全市146名基层监管所负责人进行轮训,全年培训监管人员1200余人次。组织局机关、直属单位和县(市)区局15名监管人员赴美国参加医疗器械和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培训。与浙江大学联合举办了52名学员参加的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组织全系统982名执法人员开展新《食品安全法》在线考试,逐步加大监管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三是提升执法能力。联合市发改、财政部门出台《**市食品药品监管执法能力提升年活动方案》,用3年的时间开展执法能力提升年活动,围绕执法装备、办公业务用房、检验检测体系、信息化建设、审评认证、应急处置等重点工作,全面提升全系统的监管执法能力。
(二)全力以赴层层推进,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一是积极启动实施。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筹备召开全市创建工作会议,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五位副市长为副组长、19个相关市直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城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我局。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创城工作责任书。市委、市政府将食品安全在各县(市)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的权重提高到30‰,将创城工作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全市创建工作高起点启动。二是明确工作标准。制定了《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考评细则及技术规范》,将国家、省试行标准细化到634条,实行1000分制考核,将每一项工作任务都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对我局承担的创建任务,细化到各有关责任处室,明确完成时限要求,落实创建责任,构建起“城乡同创、全域覆盖”的创建格局,确保了各项创建任务的稳步推进。三是加大推进力度。实行“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台账管理和周报表、月调度、季督查工作机制。市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创城推进会议,9月22日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题调研创城工作。全年对各县(市)区创城工作开展了4次督查,每次督查均进行打分排名,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委托**财经大学对各县(市)区创城工作开展了群众满意度调查。四是加强档案管理和氛围营造。制定印发了《**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档案管理规范》,提出“全”、“严”、“准”、“齐”四项要求,制定“档案用品统一、整理标准统一、操作方法统一、排序编目统一、档案质量统一”的“五统一”档案管理规范,将市有关部门和局**年创城档案进行了汇集、梳理和分类,共建档6大类、33卷、67大项、74子项。制定并印发《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宣传工作方案》,推出15项宣传举措。开设了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官网,维护创城工作信息329条。在人民日报电子阅报栏开通食安**频道,邀请中国医药报等16家媒体组成联合采访团对我市创城工作进行深度采访报道,在**日报、**广播电视台开辟创城宣传专栏,定期刊播创城工作及公益广告。
(三)全面实施依法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全面学习宣传贯彻新《食品安全法》。以市食安委名义制发《关于做好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全市范围的学习培训。组织全系统监管人员开展全员法律培训。通过全面的学习培训和广泛的社会宣传,为新《食品安全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基础。二是推进阳光行政。作为全市唯一的责任清单模板编制单位,认真编制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确定我局7大类125项行政权力,责任清单列部门主要职责8项,追责情形29条,部门职责边界19项,事中事后监管制度14项,公共服务事项3项。两项清单均在市政府、市编办及市局网站公布,为依法行政和履职尽责设定边界。三是深化完善行政审批制度。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规范完善材料受理、审评认证、审批发证“三分离”的工作机制,理顺办理程序,建立实行首席代表负责制等工作制度,提高审批效率。完成各项行政审批、备案、转报事项共计12978件,完成57家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和35家医疗机构的《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换证工作,办事效率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四是提高执法效能。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执法监督中的作用,共收到以我局为被申请人的行政复议7起、行政诉讼3起,6起作出了维持的复议决定。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市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经市法制办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后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布。制定出台《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确定章丘市、平阴县、历城区3个县级局作为试点单位,全面启动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了全市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活动,在国家总局的抽查、省局案卷评查等活动中均取得优异成绩。通过持续努力,全市食品药品监管法治化建设进程明显加快。
(四)深化治理整顿,突出问题逐步解决。一是深化食品领域治理整顿。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按照“点片面相结合,全面整改提升”的工作思路,扎实做好创卫食品安全工作。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食品加工小作坊、小食品店、小食品摊贩、小餐饮等“四小”行业的集中整治行动,实现了监管的全覆盖。市食安办牵头制定《**年全市“守护舌尖安全”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在全市组织食安委有关成员单位,围绕农药使用、水产品、肉制品、流通环节食品、阿胶类保健食品等开展10类专项整治,集中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开展药品领域专项治理。开展了中药、胶囊剂、高风险药品、药包材专项整治,立案查处7家企业26批次不合格产品,责令停产3家,处罚10万多元。部署开展全市中药制剂生产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不按药品标准规定处方量投料生产中药的违法违规行为。开展中药饮片专项整治和药品经营使用环节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假劣中药饮片和药品行为,共抽验中药饮片458批次,对57批次不合格药品进行了处罚。实施医疗器械专项整治**行动,在全市组织开展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美瞳)、避孕套、体外诊断试剂、定制式义齿、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体验式经营行为等专项整治,检查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3810家,给予警告55家、责令限期改正430家。组织开展了美容美发经营使用单位化妆品专项检查,加强化妆品质量管理。三是加大打击力度。探索建立系统联动、周边联动、部门联动和城乡联动的立体查案机制,与淄博市局发起成立“省会城市群食品药品稽查联动协作区”,建立“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稽查联动协作机制,构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无缝对接”体系,严惩重处违法犯罪。全年共查办各类食品药品违法案件1979起,是去年的3倍;罚没款**.37万元,是去年的3倍;移交司法机关46件,是去年的9倍,有力震慑了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
(五)强化技术支撑,努力提升监管现代化水平。一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食品药品数字监管工程基本建成并应用,新版食品药品监管协同办公平台开发成功,食品药品智慧监管平台项目通过立项,完成移动执法试点工作,全市移动执法数据初具规模,平台功能不断完善。实施药品电子监管,我市全部在产品种和全部药品零售企业100%实现电子监管。二是大力推进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顺利完成搬迁,新实验楼投入使用,实验室面积达到万平方米,拥有各类检验参数21695个,比**年增加6022个。市级食品检验能力提升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并组织实施,建成后实验室面积将达到4000平方米,在全省组织的首次市级食品检验能力评估中居全省前列。县级食品检验检测能力提升明显,“三县一市两区”均按要求成立了综合性检验检测中心,平均实验室面积达到640平方米,设备价值1299万元。三是强化监督抽检与评价监测。全年安排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经费5000多万元,在食品领域,全市完成食品抽检31743份,达到份/千人。药品抽验计划1920批次,实际完成2709批。共完成95批次医疗器械产品的抽验,其中发现13批次产品抽验不合格,均已立案查处。对**市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在产品种进行了全品种覆盖抽验,共完成检验135批,对出具报告的不合格产品均依法进行处理。上报各类不良反应监测报告18048例,其中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1665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5570例,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310例,药物滥用调查表503例,报告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开展了肉制品中的硼砂和巴氏杀菌乳中的抗生素等指标的风险监测。四是加强执法装备建设。出台《关于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所执法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设施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制度规范化、责任网格化、监管信息化”的监管所“五化”建设标准,明确了监管所建设的基本目标。出台全市食品药品监管执法装备配备基本标准,推行执法装备现代化和标准化。全年用于基层食品药品工作机构执法装备和监管能力建设的投入达4000多万元。通过努力,市级执法装备基本达标,县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及其监管所执法装备明显改善。
(六)强化工作创新,科学监管稳步推进。一是实施制度创新。出台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指导意见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报告制度,通过登记、生产报告两种模式,全市1700余家小作坊规范工作成效初显。在章丘市开展了小作坊专业村综合整治试点,实行执行标准、星级量化、规章制度、门牌编号、产品二维码追溯“五统一”管理。推进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在全市12个批发市场试点“一票通”制度,加强日常检测和信息公开等自律措施,提高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水平。实行保健食品会议营销事前报告制度,一年多来,由会销带来的投诉举报下降40%以上。在全省率先建立“体验方式经营医疗器械安全公示制度”,规范以体验方式销售医疗器械行为。推行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定期自查制度,落实企业首负责任。二是创新监管方式。探索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领域全面开启“飞行检查”新常态,深化“专家+检查员”的检查方式,检查食品生产企业71家,行政处罚5家;督查学校食堂220家,对每个学校的检查情况予以量化打分,并将存在问题和得分向社会进行公示;检查药品生产企业40家,收回GMP证书3家;开展三次药品经营领域飞行检查,检查50家企业,撤销药品GSP证书10家,收回药品GSP证书15家。开展医疗器械飞行检查,对78家企业进行飞行检查,责令37家企业限期整改,责令1家企业停产整改,立案查处6家企业。开展飞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全部向社会公开,极大地提高了监管效能。推动在全市58家大型商场超市安装使用168台食品安全查询机,设立食品安全服务站,及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圆满完成我局承担的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三是防控安全风险。出台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监管指导意见,对全市600余家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全部按照产品的风险,确定了风险等级。深化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开展“寻找笑脸就餐”行动,在对1000多家小饭桌等校外托管场所实行“星级评定、等级公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校外托管场所的概念,细化了登记管理的条件、内容和程序,统一了全市的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实现托管场所、学校门口、食药监管网站全方位公示。对全部23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信用等级评定。实施医疗器械分级分类监管,根据分级分类情况,实行差异化监管。探索食品安全舆情监测新机制,不断提高监测效率,监测负面舆情227篇,处理并回应舆情69件,未发生有较大影响的舆情事件。强化食品风险监测隐患处置,及时发布警示信息。出台食品药品安全责任约谈办法,对出现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实行“双约谈”制度,约谈生产经营主体和监管部门负责人13人次,增强发现安全隐患和处置安全问题的主动性。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报告制度,共收到食源性疾病报告8起,30人以上事件报告3起,均按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处理规程第一时间督导辖区监管部门进行了妥善处置,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或药品安全突发事件。
(七)推进社会共治,食品药品共治共管格局进一步健全。一是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出台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管理规定,在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全面推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PEM)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全市38家企业通过“ISO2**”或“HACCP”认证,其中**年新认证的企业14家,增幅58%。在全市范围内宣传动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员工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建立食品生产企业内部“吹哨人”制度。建立实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质量管理年度自查报告制度。加大监管执法信息公开力度,对食品抽检、飞行检查、执法办案等信息全部通过门户网站和主流媒体进行公开。实施药品联合24家媒体发起建立了“食品安全诚信联盟”,110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共同发出了《保障食品安全承诺倡议书》,推动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必损”,“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社会氛围。二是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充分发挥食安办的综合协调作用,组织市食安委成员单位开展对各县(市)区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的考核。修订完成《**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市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成功举行了**市三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配合省局完成**省二级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出台《关于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的指导意见》,健全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和责任体系。三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指导全市20家食品生产企业通过“食安**”示范企业评审。推进全市在产药品生产线100%通过新版GMP认证,全市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全部通过新版GSP认证。开展“食安**”品牌创建活动,创建“食安**”食品生产加工示范企业20个、食品销售示范单位519个、餐饮服务示范街11条、示范单位513个。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全市90家企业入保,保费万元,赔付限额亿元。四是推动群防群控。举办**省暨**市食品药品科技周活动,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和安全用药月活动。启动“食安泉城问计于民”食品安全民意调查活动,征集各界意见建议近万条,提高全社会的参与意识。指导食品流通协会、**中药发展协会工作开展,倡导成立**市药品流通协会,发挥协会的监督教育功能。主动召开新闻通报会,积极参加政务访谈、电视问政等活动,认真接听市民服务热线、新闻热线等活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举办了第三届“食药安全杯”中小学生漫画比赛,开展食药安全知识竞赛,开展食品安全“五进”活动120多场次,全年食品药品安全法规及科普知识传播直接受众10万人次以上。在《**日报》刊发专版33期,特刊1期,市级以上媒体新闻报道857篇,组织媒体采访报道112次,回应媒体关注问题216次。**食品药品安全官方微信订阅号上线并高效运行,每天发布食品药品安全常识、监管动态、警示信息等内容,订阅量和影响力持续增加。成立了由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的食品安全专家库,组建了260人的社会监督员队伍。继续开展便民购药服务热线(66666111)咨询服务工作,接受市民用药常识以及药品真假鉴别等方面问题的咨询,做好与12345市长热线联动,共接听各类热线42526例。发挥“12331”投诉举报热线的作用,共收到各类公众诉求19750件,是去年的2倍,根据投诉举报提供的线索立案421件,群众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大为提高。
(八)加强队伍建设,转作风提效能成效显现。一是加强党建工作。强化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教育,坚持每月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以中心组为龙头带动全员学习,继续实行周五学习日制度。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注重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做到学习制度化、活动常态化、建设规范化。二是加强队伍管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贯彻“四看一听”干部选任方法,落实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完成58名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并抽查核实5人。严格执行招聘选调规定,局机关和直属单位招考7人,从基层选调7人。市局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全部建立了廉政档案,在干部使用中注重廉政表现的考核管理。三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组织召开“食品药品监管—胆识智慧和方法”解放思想大讨论,谋划监管事业新发展。积极开展“深化作风建设治理庸懒散奢整治为官不为”主题活动,重点整治机关党员干部作风中存在的10个方面突出问题,组织梳理上报我局6项年度拟办实事,并全部完成。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做好“第一书记”和贫困企业、特困村的帮扶工作。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格禁止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公车私用等违反廉政纪律和规定的行为,干部队伍的整体工作作风得到提高,我局连续六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九)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和党委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局党委坚持党风廉政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及时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评议党风政风行风工作。成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在局党委集体领导下开展工作。二是严格落实廉政建设责任。主要负责同志与分管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与分管处室(直属单位)之间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全体干部签订《廉洁勤政承诺书》。对两个直属单位进行了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巡查,提出问题,督促整改。三是强化廉政教育。将党风廉政建设知识纳入“在线学习”系统,开辟了“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评议党风政风行风”两个专栏。通过廉政建设警示教育大会、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到监狱开展警示教育、发送廉政短信等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党性、讲原则、守纪律。四是做好廉洁勤政表率。局党委主要负责人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关规定,带头参加警示教育,自觉抵制“七个有之”问题,自觉接受各界监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亲自研究安排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民主评议党风政风行风工作。在民主评议座谈会、问题整改通报会上主动接受巡访团成员询问,及时向特邀监督员、社会监督员和新闻媒体通报问题整改情况,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二、面临的形势和启示
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处于问题“多发期”和监管“薄弱期”两碰头的特殊时期,监管任务重与监管能力不足的矛盾突出。一是监管任务重。**是省会城市,食品和医药产业体量大,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和产业规模在全省占比高,但是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还不高,食品产业“低、小、散、乱、差”的问题仍较突出。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等业态的生产经营管理不够规范,市场自净能力差,新的不安全隐患在增多,监管任务重,监管压力大。二是能力不够强。食品药品监管起步晚、底子薄,协调部门联动机制还不够顺畅,执法力量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基层监管所建设还不规范不到位,网底织的不密不牢,队伍素质能力还有待提高。在监管体制机制创新、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防控、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四小”监管、网络营销等方面仍待进一步破题。
“十三五”是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的重要机遇期,食品药品安全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纳入国家公共安全和治理体系建设,作为关系民生的政治任务来部署,为我们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责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既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也要牢牢把握面临的难得机遇,深入把握规律,不断破解难题,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一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创新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食品药品监管来说,面对严峻的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消除制约监管的体制机制弊端,积极回应党委政府和社会群众的期盼,必须不断创新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努力通过创新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治理水平。二是必须推进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食品药品监管最直接、最有力的武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战略,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增强企业诚信自律意识,严惩重处违法违规行为,树立和维护食品药品监管权威,必须不断深化依法行政,完善监管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效能,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监管工作。三是必须实施最严监管。食品药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面对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高发和矛盾凸显的阶段性特征,必须实施最严格的监管,提高日常监管效能,抓好源头预防,深化治理整顿,强化抽检监测,健全追溯体系,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确保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药安全。四是必须依靠科技支撑。食品药品监管本质上是风险管理,这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作保障。针对违法违规行为隐蔽性、技术性越来越高的形势,以及风险隐患易发多发的现状,必须依靠科技支撑,完善检验检测体系,改善技术装备,加快信息化步伐,提升监管能力,强化监管手段,实现科学监管、效能监管,解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问题。五是必须推进社会共治。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绝非是一个单纯的监管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共治。必须强化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食品药品安全治理的责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监管合力,改变单一政府部门包打天下、管不了管不好的格局。
三、**年总体工作思路
**年,根据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局将以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目标,紧紧围绕“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重要任务,坚持“四个导向”,落实“四有两责”,努力建设“食安**”,全面提升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和水平。一是以责任为导向,细化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监管事权划分,加强日常监管,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落实监管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监管体制。二是以问题为导向,加强风险管理,深化治理整顿,强化稽查办案,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以目标为导向,不断强化政府责任、突出问题导向、注重监管创新、推进社会共治,全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四是以效能为导向,大力推进智慧监管,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和执法能力建设,深化基层监管所“五化”建设,努力提高监管水平。
(篇七)
**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市局的工作安排,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紧紧抓住食品药品安全这一主题主线,着力打造技术支撑平台、监管制度平台和社会沟通平台,强化信息化建设和队伍建设,加快转变观念和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提高监管科学化,努力推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迈上新台阶。现总结如下:
一、监管工作机制创新情况:
全县推行县、乡、村四级网格化监管模式:一级网格1个,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级网格26个,即乡镇食安办和各基层站;三级网格377个,即全县各行政村;四级网格根据各行政村大小划分相应片区。每个网格点都配置专人,推行聘请食品药品“六**务工作人员”:即管理员、宣传员、协管员、信息员、网格员、社会监督员,充实网格监管人员队伍。
一级网格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全县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二级网格负责本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监督、督办、核实、统计汇总工作;三级、四级网格协助基层站负责各自责任范围食品药品安全的日常巡查、监管。真正形成“以网定格、以格定人、以人定岗、以岗定责”的监督协管工作格局,形成自下而上、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实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全天候、全覆盖、无盲区。
二、{C}{C}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调查摸底,为监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我局一线执法人员有68个人,负责全县323家餐饮企业(学校食堂43家,建筑工地食堂7家,中型餐饮24家 ,小型餐饮242家),保健食品经营单位(包括专营、兼营)27家,化妆品经营企业33家。药品经营企业43家,医疗器械专营单位4家,药品医疗器械使用单位436(乡镇卫生院17,村卫生所375,个体诊所40,县级医疗机构4)个,食品流通企业505家,食品生产企业19家,生产加工小作坊(家庭式)663家的监管任务。监管工作点多,面广,监管任务繁重。监管压力大。
(二)、突出问题导向,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 抓住肉及肉制品、乳及乳制品、食醋、白酒、豆制品、食用油等重点品种,以集贸市场、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为重点,集中整治销售假冒伪劣、“三无”食品和过期变质食品等行为,重点开展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坚决消除隐患和潜在风险。截止目前,检查食品生产流通加工单位1470家次,共出动执法人员571 余人次,执法车辆148 余车次,排查食品安全隐患 106处,责令整改107
户。食品案件立案29起,结案29起,罚款万元。及时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
(三)、突出技术支撑力度,结合实际开展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年,县局专门成立了食品快速检验检测室,从基层站抽调2名专门人员开展食品快速检验。申请快速检验检测经费6万元,结合行政许可与日常监管开展快速检验检测,截止目前,共对中型餐饮企业开展快速检验检测8批次,对承接中高考期间食品安全开展快速检验检测9批次,对大型超市开展7批次,未发现有问题食品。**年10月25日到28日,英特尔公司抽检兴县食用农产品120批次,其中蔬菜类85批次,畜禽类6批次,蛋类6批次,水果类9批次,粉条类9批次,菌类4批次,豆类1批次。同时对兴县三杯源水业、兴县恒源山泉饮品有限公司、兴县利民山泉厂等6户企业委托检验。
(四)、加强食品经营许可规范化管理,便捷高效提供服务。制发了《兴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经营许可有关事宜的通知》、《食品经营许可工作制度》,明确人员岗位职责,局审批科指定专人负责许可工作。各基层站所按照“谁监管、谁核查”的原则,负责前期指导、现场核查工作,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严格按照“一户一档”的原则建立许可书式档案和电子档案,通过日常监督、监督抽查、专项整治等多种形式加强对获证企业的动态监管,促进企业诚信生产经营。截止目前,共办理流通许可证334家,变更食品流通许可3家,保健食品经营许可11家,餐饮许可21家,生产加工小作坊1家,餐饮类小作坊97家。
(五)、强化措施,大力推动诚信化建设,以点带面,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食品药品市场环境。 按照“试点推动、典型引路、分类指导、分布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布局、有重点的推进食品药品经营企业改造和诚信化管理工作,深入推进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工作。着力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的责任体系、诚信体系、风险防控体系和社会监管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巩固和提升我县食品药品示范店创建成果。目前包括东鑫大酒店、银海酒店等4家星级酒店示范创建、康泰大药房市级示范店创建工作已经结束,很好推动了我局各项工作开展。
三、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紧紧围绕规范要求,重点引入监督审计方法,认真核查药品企业生产经营记录以及账目等资料,从更深层次对照查找发现问题和漏洞,确保各项规范落地生根,质量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开展对疫苗、中药饮片、含特殊类药品复方制剂、基本药物等重点品种专项检查,开展药品使用单位和农村药品市场综合整治,严厉打击非法渠道购进药品和购销假劣药品等违法行为,着力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全面检查经营企业,强化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重点检查无菌和植入类医疗器械质量,强化医疗机构主动履行索票索证、使用记录等可追溯义务;开展隐形眼镜、定制式义齿等产品以及医疗器械体验式销售行为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医疗器械销售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截止目前出动执法人员276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04台次,检查药品企业43户次,涉药单位436家,下达责令整改书104份。药品案件立案 1 起,结案 1 起,行政处罚 万 元。
四、食安办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强协调联动机制,推动形成食品药品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9月13日,县委召开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县食安委主任刘世庆对各乡镇,各食安委成员单位如何抓好食品安全工作提出工作要求。通过强化统筹规划、督查考核、制度建设充,加强食品安全信息通报、联合执法、行刑衔接、隐患排查、事故处置、宣传教育、打击犯罪等方面的协调联动,提高监管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一致性。建立健全了协管员职责与义务,建立《协管员考核办法》、《乡镇食品安全考核办法》。县委并与各乡镇签订**年食品安全责任书。二是与教育、城管等部门配合,开展综合执法。严厉打击占道经营,无证经营,强化学校第一责任人意识,消除监管薄弱环节。三是为协管员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年食品安全协管员经费已经下放。
五、精准扶贫,结对帮扶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按照“一户一卡”的原则,逐户建立结对包扶卡。共开展集中帮扶扶贫活动 7次,走访包点贫困村3家,贫困户232家,召开贫困户座谈会4次。共发放惠民政策明白卡300余份,与村民座谈宣传扶贫政策,惠民政策3次,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所包贫困都建立了帮扶手册,针对不同类别的贫困户制定不同的帮扶政策,每一户每一人制定一套帮扶措施,分别别类建好台账,做到底子清,情况明。通过一系列,基本掌握县局包点村扶贫现状的第一手资料,梳理出目前存在突出问题,并与当地村委协商提出了有效解决措施,为下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夯实了基础。
存在问题:
一是监管力量仍显薄弱。人员编制、执法装备、队伍管理等方面投入保障不够,“兵不强”、“马不壮”、“粮不足”等问题突出。二是手段仍然落后。监管方式相对单一、监管手段较为滞后,各种违法行为花样百出,违法成本低、范围广,不容低估。三是能力仍待提升。尽管开展了大规模培训,队伍战斗力有了提高,但与承担的职责相比,队伍素质、监管理念、监管方式、执法水平等仍然不够匹配。四是作风仍需改进。基层监管人员畏难情绪严重,监管工作如履薄冰,基层监管人员工作压力重,工作得过且过,缺乏担当进取精神。
食品药品安全事关民生,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局的领导下,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创新监管机制,加快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管理体系,不断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篇八)
今年以来,我局全面落实国家总局、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践行“四个最严”,落实“四有两责”,夯实基础,做强支撑,各项改革工作、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一)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夯实“四有两责”基础。拟定了《无锡市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办法》、《无锡市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络建设的意见》、《无锡市贯彻落实〈江苏省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工作意见》,提请市政府研究出台;会同市农委共同推动将食品药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政府绩效考核,食品药品安全指标权重提升到2%以上。在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方面,指导32家新增企业做好食品生产企业电子追溯系统建设工作,研究制订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建设方案。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中,组织各市(县)区完成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情况调查,有序推进试点工作。在争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首批试点中,我局作为地市级代表参与到国家总局和省局有关方案制定中,积极推进试点工作。
(二)科学编制规划计划,突出重点抓好创建。精心做好《无锡市“十三五”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工作,向市各部委办局、基层单位和有关专家征求了意见,根据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根据省局有关工作安排,启动食品安全专项行动计划制订工作。提请市政府与各地签订了《食品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持续抓好“月履职、季考评、年考核”动态考核评价。市食安委下达了年度抽检计划,预计食品抽检率将达到批次/千人以上。1—6月全市共抽检食品7947批次,食品抽检率为批次/千人,食品检测合格率为%。流通环节完成食品快检万批次,退市销毁不合格食品6300余公斤。指导江阴市、宜兴市、锡山区、惠山区和滨湖区深化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
(三)加强法规制度建设,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会同市人大相关工委、市政府法制办,开展《无锡市外送快餐卫生管理规定》修订。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执行〈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工作意见》、《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源线索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制度规定,并与市卫计委联合出台《无锡市餐饮环节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置程序(试行)》。做好饭馆、咖啡馆、酒吧、茶座4类餐饮服务公共场所卫生许可与食品经营许可整合调整工作。持续深化分级分类分等监管,对全市24家药械生产批发企业实施飞行检查,组织完成全市近2万家餐饮单位动态评定工作。突出重点难点热点开展专项行动,组织开展了开展了违法添加罂粟壳(粉)等非食用物质、农村食品安全“扫雷”、中高考食品安全“护航”、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医疗器械冷链等专项检查和治理行动。针对“黄焖鸡”投诉问题开展专项检查,约谈“饿了么”等4家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会同公安部门,妥善做好**庞某非法经营疫苗案有关调查处置工作。做好特殊药品监管和药物滥用监测。推动“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系统(省级平台)覆盖到镇、街道一级。今年以来,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办结案件123件,移送案件10件,刑事立案4件,为公安部门出具假药类鉴定89份,保持了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高压态势。
(四)做强支撑服务发展,德法并举推进共治。稳步推进药品进口口岸建设,《无锡市药品进口口岸建设实施方案》已由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口岸药检所项目建设立项申请获得批复,市药检所组织了两轮共25名专业人员招录。积极推动市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江阴市、宜兴市入选了全国第二批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机构建设和能力建设。推动“互联网+”与监管工作深度融合,我局率先试点省保健食品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启动了全省系统智慧监管示范和全市重大物联网应用示范的申报工作,市科技示范项目“无锡市医疗器械安全预警数字平台”进入试运行阶段。今年以来,我局组织召开了全市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推进会等会议,指导企业诚信示范经营,开展保健食品放心消费创建,公示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信息和1名严重失信药学技术人员信息,组织开展“尚德守法 共治共享食品安全”**年食品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部署推进100家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站建设,调动各方参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积极性。
(五)着力强化责任担当,提升队伍履职能力。严格落实“两个责任”,业务工作与廉政工作同研究、同推进、同落实。强化行政监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等专题讲座,营造廉政文化氛围。开展“监管培训年”系列培训。完成15场次500多人次的各类业务培训实训,并加强对基层的现场指导帮教。选送11名市局和基层业务骨干参加全国、全省食品安全监管师资(骨干)培训,选派1名业务骨干到国家总局挂职锻炼,5人入选国家总局国际级(国家级)检查员。组织开展“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把“敢担当、重实干、优服务、守清廉”的要求进一步融入到队伍建设之中,进一步融入到提升全系统执行力公信力之中。
(篇九)
**年,蚌埠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总局、省局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创建省级食品药品安全城市为抓手,坚持“抓监管、保安全,强服务、促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健全体制机制,夯实安全基础,推动示范建设,构建共治格局,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全市食品药品监管事业跨越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果,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以“四化”同步建设为统筹,完善严密高效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
一是确定一个目标。我局按照省局总体要求,通过监管规范化建设,全面促进监管工作依规矩按程序开展;通过信息化建设,完善现代化监管支撑手段;通过监管网格化建设,织密织牢基层监管网格;通过监管痕迹化建设,实现监管行为可查证、监管责任可追溯。力争“一年初步成型、两年补充完善、三年全面建成”,形成“四化”同步推进、监管水平有效提升的良好局面。二是成立一个小组。我局高度重视四化同步建设工作,成立“全面推进‘四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局长担任组长,三位副局长担任副副组长,各县区局局长、市局机关相关科室、食品药品检验中心、食品药品稽查支队负责人为成员。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面协调、推进、归纳、汇总“四化”同步建设工作。三是出台一个细则。按照“一年初步成型、两年补充完善、三年全面建成”的建设目标,市局出台了实施细则,从推进任务、推进程度、推进时间、推进方式、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细化分解,明确进度,并拟将相关项目投入纳入民生工程,多渠道加大对四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四是编撰系列指南。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是四化建设的基础,是落实四化创建的基石。市局综合考虑现行基层“三合一”的监管体制,从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入手,着手编印基层监管所标准化建设、基层标准化食安办建设、基层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以及队伍建设、日常监管、行政执法等系列指导手册,以简单、易懂、方便、实用为目的,迅速提升基层监管能力,达到全面提升的目的。五是开展系列推进。与全面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四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市局将以开展“四化同步建设县区行”、“规范化、标准化基层评比所”等活动,以示范为引领,加速推进基层所建设,并将此项工作内容纳入县区年终考核。
二、以重点专项活动为抓手,有效防控市场安全风险
(一)开展肉制品专项整治。按照省局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确定肉制品专项整治作为工作重点。一是加强肉制品生产企业整治。重点检查有无使用未经检验检疫的不合格原料加工食品,有无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添加非食用物质。针对今年水灾,重点核查肉制品原料索证索票及检验检疫证明、进销货台账及出厂检验记录等资料。二是开展肉制品小作坊整治。全面启动了肉制品小作坊集中整治。按照“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整治方针,一手抓专项整治,着力治标,重拳出击,严厉打击非法加工;一手抓提升改造,着力治本,因势利导,引导肉制品小作坊合法生产经营。
坚持辖区负责制;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监管“网格化”和食品安全监管“四员”的作用,明确包保制;印制《致全市人民一封信》,借助媒体广泛宣传,肉制品专项整治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我市38家肉制品生产企业得到进一步提升,40家肉制品小作坊通过整改达到了备案标准。
(二)突出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实行包保联动,与市综治办、教育、行政执法等部门加强协作,开展联合整治。全市共检查各级各类学校食堂290户次,下达责令整改85户次,整改合格84户次,着力净化校园周边食品消费环境。
(三)突出重点时段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食品安全监管。在五一、六一、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节日时段,对糕点、月饼、粽子等节令食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扫雷”行动。集中查处农村市场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确保农村市场食品安全;强化乳制品市场销售监管。加大乳制品市场巡查频次,落实婴幼儿乳粉专柜销售制度。
(四)强化药品化妆品专项整治。相继开展问题疫苗专项清查、药品流通领域违法违规行为集中整治、特殊管理药品、美容化妆品、集中整治医疗器械流通领域经营行为、高风险和植入类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类产品等专项整治和重点品种综合治理。全市共出动检查人员2966人次,检查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经营单位、医疗机构等各类企业单位2609家次。责令整改59家,立案查处2家,依法移送公安部门查处违法经营特殊药品案件1起。
三、以风险分级监管为契机,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水平
(一)实施风险分级,推进精准监管。根据《安徽省食品药品风险分级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出台《蚌埠市食品药品风险分级监督管理实施意见》,根据风险要素,开展定期评估,评定风险等级,实施分级监管。风险分级监管有利于解决当前基层监管力量薄弱和监管能力不足的问题,科学配置有限的监管资源,实现精准监管。目前已全线启动,按照序时进度,将于今年年底完成企业首次评定工作。
(二)抓住风险要素,强化监测评价。从“防、控、查、处”四个方面强化风险防控。完成市本级《食品安全应急预案》草拟工作,待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后报请市政府正式下发。积极协调处置全市9起食物中毒事件,在规定时限内上报相关信息,无漏报瞒报现象。全面完成省局食品药品抽验计划,同时针对百姓关注热点开展“你点我检”活动。完成食品抽样1113批次,完成药品抽样1180批次,完成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1878例/百万人口,完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191例/百万人口。
(三)推进信用建设,促进食品药品监管。一是加快食品生产企业安全信用档案建设。目前全市438家食品生产企业基本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实行一企一档,有利于执法人员全面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增强了监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二是推进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重点打造乳制品、食用油和白酒等重点产品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该体系将实现产品质量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大力督促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是实施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由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统一印制随货同行单,与农产品产地证明、检验检疫证明一同视作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的准入证明。四是扎实推进农贸市场快检室建设。我市有17个农贸市场快检体系建设纳入省民生工程,目前,17家农贸市场(含2家大型超市)食品检测室和22个乡镇所食品检验室工程施工基本完成,其中19家(其中农贸市场食品检测室11家)快检室试验性检测已经实施。五是实行农贸市场量化分级管理。按照《农贸市场量化分级管理办法》采取市场开办者对照自查、县区监管部门定期检查和市局飞行检查三级联动的方式对市场进行动态评定,上半年,全市共评定A级市场7家,B级市场23家,C级市场14家。通过量化分级评定,夯实日常监管基础,提高监管效率。
(四)提升检验能力,拓展检验范围。按照国抽、省抽的检验项目,积极申报检验能力扩项认证,现已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的食品药品检验参数1433项,名列全省地市级食品药品检验中心之首,新增了食品药品的DNA检验检测项目,可以提供中药材的DNA鉴别、真假牛羊肉的检验和转基因食品检测等技术服务。市检验中心积极参加了全省食品检验实验室比对试验,参加的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比对一次性获满意结果。截止到11月底,全年共完成食品检验1201组,其中食品(省抽)抽验700组,不合格12组,不合格率%,各种食品委托检验501组,不合格40组,不合格率8%。完成药品(省抽)抽验1237批,不合格7批,不合格率%。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化妆品抽样67批、医疗器械抽样28批任务。
四、以依法行政为标杆,提升食品药品稽查执法水平
(一)完善制度规定。一是加强执法监督。严格执法资格认证及执法证管理,注重执法实践培训,提高执法办案能力。认真开展执法专项检查和案卷评查。顺利完成公职律师配备。二是开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清理。保留涉及食品药品行政权力73项,在政务公开网站向社会公开。三是建立落实权力运行监管细则。大力推进“审、批、查”三分离改革,初步制定事中事后监管细则、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印发《蚌埠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府权力运行监管细则》。四是推进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定并公布了《蚌埠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清单》,有效引导和支持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五是12331投诉举报热线有章可循。制作了受理通知书、转办单、处理情况登记表和统计表一系列文书,做到了投诉举报来有登记,办有痕迹,查有根据。截至目前共接到各类投诉举报咨询电话1178个,市本级直接受理投诉举报745个,全部依法核查处置。
(二)规范行政执法。开展行政执法规范年活动,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活动,提高行政处罚案卷质量,提高稽查人员办案水平;出台日常监管和稽查处罚衔接办法,强化业务科室和稽查支队信息共享,实现日常监管与行政处罚无缝对接。开展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百日会战,开展4次食品药品网剑行动。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做到与公安部门、检察机关线索共享、技术互助、联合追溯、协同查处。**年共办理各类食品药品违法案件577件,捣毁无证生产经营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窝点各3个,移送司法机关案件9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1人。
五、以示范引领为导向,推进食品药品社会共治
(一)启动餐饮安全综合整治。以市政府文件出台了《蚌埠市餐饮服务行业食品安全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并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13个市直部门为主要领导,6个区分管区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启动了全市餐饮综合整治行动。整治摸牌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等三方面问题,共1120家,确定14条示范重点饮食街区,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市直部门对口包保6个辖区,制定了12项验收标准。实行每周一调度、每周一推动现场观摩活动,现场点评,全面推进。达标验收阶段,采取现场集中观摩、每周观摩一个区一条整治街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各市直部门领导、各区政府分管领导以及辖区市场监管局、行政执法局、环保局局长共同参加观摩。770家已完成整改,8条街区已通过验收。
(二)推动小餐饮示范街示范店创建。按照省局小餐饮3年整治要求,市局明确3县6区每年各上报一条创建的小餐饮示范街,每个县区各创建100家小餐饮示范店。市局统一设计制作了示范街和示范店的标识牌,提升小餐饮示范街的影响力。目前,我市已再创建小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10条,小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店1047家。
(三)全面推进餐饮“明厨亮灶”工程建设。确定大型以上餐馆、学校(托幼机构)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及中央厨房等作为此次“明厨亮灶”工程的重点。市局与东方天星公司合作,在14条重点饮食街区今年共创建“明厨亮灶”279个,其中“视频厨房”153个,“透明厨房”126个,共投入资金万元,统一设置“视频”厨房,实现餐饮加工可视化。
(四)利用新媒介深入推进宣传教育。推出二维码,逐步实现扫一扫了解办事流程,扫一扫知晓食品药品工作动态。与蚌埠电视台及蚌埠日报社签订战略框架协议,每周定期在蚌埠电视台新闻频道和蚌埠日报社《淮河晨刊》刊播“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一周扫描”专题栏目,解读食品药品政策法规、跟踪整治工作进展、普及饮食用药科普知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截止目前,已在电视台播出“一周扫描”18期,《淮河晨刊》刊登专栏26次。深入中小学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组织学生参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和食品生产企业,现场感受食品药品安全。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小记者”评选活动,评选出50名食品药品安全小记者,用小记者的视野报道食品药品市场环境。截止目前,已开展12场食品安全主题宣传日活动、举办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44期、组织食品药品安全公众开放日活动7次,有效推动了社会共治。
六、以优化服务环境为己任,大力助推食品药品产业发展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继规范了《行政审批工作管理制度》、《行政审批工作规程》、《委托行政许可事项管理办法
》、《检查员管理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对行政审批全过程进行制度约束,审批结果及时在市局门户网站进行公示。同时,积极利用国家局“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备案信息系统”、“执业药师注册系统”,从网上办理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备案和执业药师注册,提高许可效能,减少行政相对人奔波。目前,全市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备案和执业药师注册做到100%网上申报、网上审核、网上审批。1-9月份,窗口共办件1117件,同比增加%。
(二)助推医药产业升级发展。继续开展药品生产“613工程”,促进基本药物完成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多次召开主题会议,承办全省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联盟“品种遴选沙龙”、组织“关注供给侧改革-仿制药技术论坛”,推动蚌埠市政府和蚌埠医学院联合签署“共同推进蚌埠市医药产业创新升级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推动蚌埠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开展。
七、强化执纪监督,改进机关作风
(一)推进“两个责任”落实。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党组主体责任和纪检监督责任工作目标。将反腐倡廉工作任务落实分解到局班子成员及机关各科室,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总结和通报。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反腐倡廉教育。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市纪委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定期通报典型案例,观看警示教育电影,参观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进行廉政约谈,制作市局廉政文化墙建设,突出食药监管特色,创新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
(三)对重点领域抓好执纪监督。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检查,财务收支和“三公经费”监督。把“食品药品行政处罚廉政风险防控”作为**年度“党风廉政一把手工程”项目。开展审批办件的回访工作。完成1至9月份行政审批办件电话抽查回访,共电话抽查90家食品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回访90人,满意率100%;完成5家市局行政审批办件的实地走访和满意度调查,满意率在100%。对干部任免、直属单位人员招聘全过程监督。
**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食品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业户多、小、散、低问题比较突出,从业人员法律意识不足,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二是监管基层工作有待加强,比如,在药械的执法能力方面,基层执法人员十分薄弱,这既需要基层执法人员克服畏难情绪,勇于承担职责,深入学习和实践,也需要市局业务科室加强指导和支持。
(篇十)
市食药委:
**年上半年,**县食药监局在市食药委的精心指导下,以“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为契机,以确保全县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目标,以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为抓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新成效,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体制改革推进工作
省委娄勤俭书记6月11日对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在改革后应相对稳定,不宜变化太快。我们按照市食药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要求,将娄勤俭书记对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重要批示向县委县政府主要和主管领导进行了汇报。我们将我县食品药品体制机制、能力建设及工作经费等问题提交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审议,7月4日,县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要求,由县食安办牵头,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县长具体负责,县编办、县财政局参与,对食药监局提出的需要解决的机构编制、能力建设和工作经费等问题进行认真调研。目前,县食安办就建立统一权威的食药监体制、机制、下属机构和基层所职级待遇、人员编制及经费装备保障、考核制度等问题已形成调研报告,正在提请县政府研究审议,予以解决。
(二)学习培训及宣传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组织开展了新《食品安全法》、陕西省“三小”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活动,各食药监所分别组织辖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从业人员及协管员进行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培训,与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在“”、“樱桃节”、“安全生产月”、“食品安全宣传月”等宣传活动中,印制、发放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彩页3000余份,《食品安全法》法律读本200余份,与邮政部门协作,制作发送“致市民一封信”和“致企业一封信”10000余份。与县电视台联合制作并发布了新《食品安全法》讲解、“食品药品安全整治亮剑行动专题访谈”、“春季食品药品安全执法检查专题”等5期节目,为我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市食药委部署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坚持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持续保持食品药品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4月8日,我们组织县食安委成员单位、食品生产经营户代表200余人召开了**年全县食品药品监管暨食安委工作会议,与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各镇(街道)政府、食品生产经营户签订了年度食品安全责任书。上半年以来,我们先后组织开展了食品药品“亮剑”、“春雷”、“三小”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大了“元旦”、“春节”、“五一”、“樱桃节”、“高考”、“端午”等重要节假日、重要活动及重点时段的食品药品整治力度。共计出动执法人员5980人次,执法车辆1260次,检查企业2150户次,查办案件236件(其中简易程序176件,一般程序61件),没收非法食品药品320余公斤。其中,从3月1日至4月21日,结合“希望”行动,我们集中力量,组成12个检查组,开展了春季食品药品市场执法大排查大检查。配合市药械稽查支队、公安机关等对我县疾控中心、城郊防保所及各药店、镇(办)医疗机构进行疫苗专项检查,排除了“问题疫苗”隐患。与公安局食品安全中队联合侦办数起面粉非法添加过氧化苯甲酰案件。按照省市统一安排,我们开展了“三小”专项整治活动,在县电视台发布了“三小”整治行动公告,在县城主要路段、镇(办)政府等张贴“三小”整治文告,各食药监所对各自辖区的“三小”进行了摸底排查,组织召开了全县食品加工小作坊许可暨“三小”监管工作会议。
(四)行政许可及投诉举报工作
我局全部行政许可项目入驻县党政服务中心,在醒目位置公布办事流程和所需资料,各食药监所充分发挥便民服务窗口作用,优化服务流程,最大限度的让办事群众少跑冤枉路、多办省心事。上半年,共计新办餐饮服务许可151份,延续51份,新办食品流通许可117份,延续60份,小作坊备案登记6件,流动餐车备案登记2件,生鲜肉备案登记44件。县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中心上半年共受理食品药品安全投诉举报25起,其中市食药委交办4起,食品投诉15起,药品4起,保健品1起,医疗器械1起,目前全部按程序处理完毕。
(五)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工作
上半年以来食品快检65个批次,其中农药残留检测61批次,甲醛检测4个批次,合格率100%。监督抽检41批次,食用农产品实验室抽检73批次,食品小作坊实验室抽检17批次。配合市药品检验所开展快速检测,共抽检40个批次,合格率100%。药械不良反应方面。上半年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83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38份,全部按照规定及时进行上报。
二、下半年工作要点
(一)持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加强内部管理,强化组织领导,严明纪律,狠抓落实,把党章党规的规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提高党员干部食品药品监管能力。
(二)做好食品药品宣传工作。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七进”活动,按照“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工作要求,督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严格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来,营造人人关注食品药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持续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整治行动。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原则,持续保持食品药品安全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整治”的思路,围绕源头控制、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四个环节,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与市容等部门联合全力做好“三小”整治工作;对保健食品、药械经营使用单位进行排查整治,确保重点品种、特殊时期的食品药品不出问题;开展秋季开学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持续抓好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食品药品安全整治,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净化我县食品药品市场环境。
(四)推进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建设及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我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建设提交了县政府常务会审议,县政府7月4日第五次常务会要求,要把建设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作为近期工作的重点。下半年,我们将加快推进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建设工作,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争取技术支持和指导,为检测中心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打下基础。积极加快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确定部分生产加工、流通、餐饮单位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在我县建设一个以现代信息科技为基础的食品在线远程监控、动态实时监管平台,支撑食品安全监管的信息化、网络化,从而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和服务能力,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保障全县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