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71 KB
  • 2021-04-13 发布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规划(县文化局)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规划(县文化局)‎ ‎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XX文广新发展概况     “十一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宣传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局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励精图治、奋发有为、与时俱进 ‎ ‎  ,科学发展,文广整体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文艺创作成果丰硕。实施文艺创作精品工程,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每年创作书、美、摄等文艺作品50多件,歌曲《真爱人间》获省政府“五星工程奖”银奖、市“五个一工程奖”一等奖,油画作品“农民日记─承包后的第一年”在省政府“五星工程奖”评选中入围,农民画“致富旋律”作品在中国美协巡展并获金奖。文广服务赞誉有佳。出色地完成县委、县政府重大活动新闻宣传和文艺活动服务,丹顶鹤文化艺术节和经洽会文艺活动服务影响深远,广场文化活动富有特色,“三送”活动深受城乡群众欢迎,新闻外宣央视用稿列全省县级台之首,电视新闻《全国秋收接近八成,丰收已成定局》在央视《新闻联播》栏目头版头条播出。惠民工程成绩突出。“十一五”期间,投入“双入户”资金8000多万元,新发展有线电视,调频广播“双入户”16万户;投入农村文化站房建设资金1500万元,新建、扩建农村文化站房14家,农村文化设施投入超历史;计划投入2.5亿元的文化艺术中心已通过评审即将在新城区建设。市场整治成效显著。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了全县文广电市场在健康有序轨道上繁荣发展。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网吧、音像、娱乐等文化服务项目分布均衡,发展有序。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能力明显提升,网络监管由单一市场秩序管理向文化内容监管延伸。广电设施稽查推进有力,非法安装地面设施、盗窃有线电视信号等违法行为得到有力打击。内部改革提升效益。“十一五”期间,我们先后对广电台广告中心,网络中心和部分县直文化单位进行内改,将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利益机制延伸到文广单位及创收部门,改革不仅激活了机制,改善了服务,而且极大地提升了经济效益。出台政策推进发展。为加快全县文化事业产业发展,XX年6月,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有力推动了全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和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文化娱乐业、印刷复制业、数字影视业、特色旅游业等一大批朝阳产业迅速发展,服务性收入2亿多元,创税XX多万元,文化产业占全县经济发展份额有了一定提高。    “十一五”时期我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文化产品和服务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基层文化生活仍不够丰富,公共文化设施内部配套还不完备;文化经济政策尚未落实到位;广电网络整合资金投入缺口较大;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还比较少;文广人才队伍与发展文化事业、产业的需要还不相适应,特别是拔尖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比较缺乏。     二、“十二五”时期文广新发展形势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港海经济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转折时期,也是加快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产业发展的机遇时期,它将为全县的文化事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加快全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县委、县政府把文化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之一,对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文化XX建设的目标任务,为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制的改革,现有的网络进行双向网改造及“三网”融合,都将为广电事业发展注入强大的内生动力。“十二五”时期,XX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三、“十二五”期间全县文广新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 ‎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抢抓沿海大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机遇,按照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统筹整合资源,实施重大项目带动为途径,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坚持政府投入和文广体制改革“两到位”,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分开”,坚持促进繁荣与加强管理“两结合”,推进文广新事业和产业的全面繁荣与发展。    (二)目标任务     按照“打造一批知名文化品牌,塑造一批特色文化街,扶持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兴建一批公共 ‎ ‎  文化设施,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力作,培养一批优秀人才队伍”,(下称六个一批)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重点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镇区和社区基层文化建设、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文化创新能力建设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到XX年末,建设完善覆盖全县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体制充满活力,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文化事业明显进步,文化设施配套完善,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初步形成强项突出、优势明显、结构合理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文化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全县经济增长水平3个百分点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力争达到5%,文化综合实力位居全市前列。    ──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多彩,创作生产一大批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力作。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建成一批高标准、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的文化艺术中心。     ──文广产业发展活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形成具有XX港海经济特色的文广产业,使之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     ──文广市场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大力发展和繁荣文化市场,积极支持和引导文化消费,促进文广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广电传媒宣传日益活跃,品牌栏目亮点纷呈,专题节目富有特色,为宣传XX,推介XX提供新闻支持和舆论服务。     ──文广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形成,推出一批在省内外具有影响的文化名人、节目制片人,培养一大批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广电编播人才和文化经营管理人才。     (三)工作步骤   ‎ ‎  到XX年,全县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到位,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到位,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到位;县文化艺术中心、凤凰传媒XX书城开工建设,全县文化事业、产业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到XX年,基础文化设施建设规模不断壮大,明湖水上乐园、中影国际XX影城、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标志性建筑相继建成,以环明湖为核心的明湖文化产业集聚区轮廓初步凸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和基层网点建设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完成淮杂两团改制任务,组建“XX综合演艺公司”、广电网络公司和文化综合执法队伍。到XX年,全县文化小康指数大幅提升,文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初步形成,文化大县、文化强县的战略目标初见成效。     (四)工作重点     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立足县情实际,充分挖掘我县独特的文化资源,全面实施文化建设“六个一批”工程。     (1)打造一批知名文化品牌     坚持政府协调、市场引导、企业主导、群众参与的原则,不断创新文化品牌的发展机制,坚持在形式上求突破、在深度上下功夫,在发展上创特色,以文化品牌促进全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 ‎  1.文化活动品牌。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到居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不断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开展“我爱XX,我爱我家”、“激情鹤乡,感动XX”等主题教育活动,推出一批有较大影响和一定规模的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老年文化等品牌活动,拉动城乡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     2.企业文化品牌。重点扶持“双山”、“双灯”、“振阳”、“捷康”、“农垦麦芽”等重点企业和快速成长的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品牌建设,在企业文化设施、阵地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在内容和形式创新上实现新突破,提升企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一批知名的企业文化标志性设施品牌、倡扬企业精神的活动品牌、鼓舞职工奋力争先的文艺力作品牌。     3.节庆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县直文化单位、镇区文广中心、民间艺术表演团体作用,组织开展并定期展示踩街、民间会串等民俗文化,包装并创新一批如荡湖船、打莲湘、踩高跷、舞龙、舞狮等传统节目,渲染节庆气氛;全力办好“丹顶鹤文化艺术节”及经贸洽谈会文艺服务活动;依托特色培育开发体育节、全民健身节等新型节庆活动,打造特色鲜明的节庆文化品牌。到XX年,各项节庆活动初步形成规模。   ‎ ‎  4.宗教文化品牌。依托“息心寺”、“菩提寺”等宗教场所,培植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市场,吸引上海等大都市的有宗教信仰的企业家和客商来我县观光投资,拉动宗教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培育新的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点。     5.旅游文化品牌。精心打造生态湿地绿色旅游、华中工委红色旅游、丹鹤白色旅游、海盐文化蓝色旅游、寺院庙宇金色旅游的“五彩缤纷”特色旅游文化品牌,建成名副其实的东方湿地鹤乡,碧水蓝天的生态港城。     6.演艺文化品牌。积极发挥艺术表演团体的作用,推出一批展示时代风貌、在全市具有重要影响的文艺精品。XX年,全面完成县淮剧团、杂技团转企改制,通过深度改革,整合资源,组建演艺公司,打造一批反映XX特色、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文艺演出团队。推出海防营威风锣鼓队和南庄村农民艺术团等文化团队品牌。扶持县夕阳红、万年青、红旗文工团、民间淮剧协会等一批文艺社团,举全县文艺创作人才之力,生产一批优秀剧(节)目,通过开展送戏下乡、举办夏季乘凉晚会、举行全县文艺会演等多种形式,丰富城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7.校园文化品牌。大力提倡淮剧和杂技进课堂、上操场,借助中小学校的力量,有计划有重点的培养文艺人才,扩大和提升我县“中小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的规模、质量和层次。   ‎ ‎  8.社区文化品牌。加强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扶持社区群众性特色文艺队伍,大力发展楼院文化、家庭文化、广场文化,继续打造“社区一家亲”、“社区文化艺术节”等社区文化品牌。     (2)塑造一批特色文化街     特色街建设是展示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工程,要按照“丰富内涵、提升档次、拓展规模、扩大影响”的思路,充分发挥政府在特色街建设中的主导、引导、指导作用,进一步挖掘、整合、利用资源,力争三年内打造3--5条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街。理顺特色街管理体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放大产业集聚效应,引进一批具有鲜明特色、成长力强、社会知名度高的名牌、名品、名园、名店,建设一批符合街区特色的交易中心、演艺中心、健身中心,以文化树形象,以文化促发展。     新建特色文化产业街要以朝阳步行商业街为依托,向太阳城、振阳街、沿河路、人民路等周边商业区辐射,形成文化产业链,实现核心商业区向文化产业城转变。朝阳步行商业街及太阳城美食街要完善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功能,鼓励支持和引进文化休闲和娱乐等相关产业项目,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餐饮品牌和旗舰店,力争打造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知名的集旅游、餐饮、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步行商业街。   ‎ ‎  沿河路文化街要充分发挥文化馆、图书馆等国办文化的优势,依托近海文化村、超越神话kTV、天上人间kTV等引进的优秀文化娱乐产业项目,延伸文化产业链,打造文化产业品牌,放大文化娱乐、购物休闲、收藏鉴赏、学术交流、赏古阅今等综合功能,进一步增强文化业态的集聚力和文化品牌的辐射力。     德发路合德工业园区要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强科技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在发展科技产业中强化文化元素,突出发展软件业、动漫业,形成科技文化品牌,逐步建成科技文化的孵化基地和科技文化创新园区。     南苑招商场、新亚招商场和温州国际装饰城要巩固在全县各类商品流通领域的重要地位,努力发展成为商流、物流、文化流、信息流发达的各类生活用品、科技文化用品中心。     (3)扶持一批重点产业项目     扩大文化产业规模和品牌效应,重点扶持发展文化创意业、广电传媒业、文化旅游业、印刷复制业、动漫产业、演艺业和文化娱乐业等文化产业,形成文化产业街区特色明显、文化产业布局合理、发展强势的新格局。     1.文化科技创意业。充分发挥科技在我县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高新技术支撑功能,重点发展以高端软件产品开发、动漫网游、软件外包、商业流程外包、IT服务、人才培训、IT技术与产品发布与展示等文化创意产业。设立创意产业投资基金,对具有增长潜力的中小型创意企业予以扶持,使之做大做强。   ‎ ‎  2.广播电视传媒业。加快有线电视“双向网”改造,积极推广数字电视、互联网新业务,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高清晰、内容丰富的电视节目。     3.特色文化旅游业。围绕“绿色生态文化”旅游主题定位,充分利用我县红色革命老区文化、绿色生态文化、丹顶鹤文化、高尔夫体育文化、宗教信仰文化、乡土民俗文化以及XX港、双山、双灯等知名企业资源,加强整体宣传推介,推出以特色旅游为主线,集商贸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餐饮美食旅游等为一体的旅游线路,扩大旅游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及建设力度,开发海洋旅游项目、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培养新的旅游亮点,拉动旅游业发展。     4.特色产品制造业。充分利用我县“中国文化艺术之乡”的优势,搞好农民画创作,形成旅游纪念品制造、书画装裱与复制业、文化、体育用品制造、玩具制造业、游艺器材及娱乐用品制造业、工艺美术制造业等制造型文化产业。以现有印刷制造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特色印刷、数字印刷、地方包装产品印刷,以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加快出版物交易平台建设,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优化出版物批发、网络信息、仓储配送、餐饮住宿、娱乐休闲服务功能。到XX年,印刷复制和图书交易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   ‎ ‎  5.文艺表演演出业。发挥XX淮剧团、XX杂技团等文艺单位的资源优势,努力创作原创作品,着力打造文艺精品,积极培育演艺产业主体,加快以艺术展演为主的文化产业链发展。开拓演艺文化市场,引进先进、特色文化项目,倡导高雅文艺演出,营造文娱演艺消费新热点,力争文艺演出业收入年均增长5%。     6.文化休闲娱乐业。整合城乡网吧资源,加快单体网吧向连锁化、品牌化网吧过渡,到XX年底力争连锁网吧占全县网吧总量90%以上。到XX年,全县各类文化娱乐场所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项目更加丰富,市场细分度进一步提高,精心打造娱乐文化经营特色一条街,确保休闲娱乐业的收入年增长6%。     (4)新建一批公共文化设施     文广基础设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沿海港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广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根据我县目前文化广电新闻出版设施的现状,“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按照县域经济发展定位,统一规划,多方筹资,着力兴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具有海滨城市特色的文广设施。     1.兴建文化艺术中心。县文化艺术中心是XX县社会事业重点工程,位于县城新区,规划用地3676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项目概算总投资2.5亿元,是集文化馆、影剧院、会议中心、展览馆和文化广场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标志性的文化建筑群。   ‎ ‎  2.新建广播电视演播大厅。为进一步提升广电新闻传媒品位,规划在新城区新建一座能容纳300人的广电演播大厅,力争重建一座广电发射塔,不断提升广电基础设施档次。     3.新建多功能图书馆。按照国家一级图书馆和省级文明图书馆的标准,在文化馆原址上,兴建5000平方米图书馆,原图书馆改造为少儿图书馆。     4.新建现代书城。与凤凰传媒集团合作,在原合德镇镇政府所在地投资1亿元建设凤凰传媒XX书城,拟定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同时要大力发展连锁店、便民书店、社区书店、校园书店、超市书店,增强城市文化配套功能。     5.新建数字影院。按照“一城、两港”新兴海滨工业城市规划定位,在3-5年内,在县城以及各镇区完成12家数字影剧院新建、扩建工程,影幕数达28块,座位数达5500座,总投入6000万元以上。   ‎ ‎  6.规划兴建创意文化产业园。在新城区同步规划推进文化产业集散地,重点打造以明湖为核心的明湖文化产业集聚区。力争用2-3年的时间建成县文化艺术中心、风凰书城、文化创意产业园、新港城高档休闲娱乐会所,明湖水上乐园、3D影视城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与明湖、XX河口风景区、高尔夫球场、息心寺等重要特色景点、景区连成一片,形成以环明湖为主的、生态人文两大特色和谐交融的港城文化生活圈和文化旅游线路。争取通过3-5年建设,使创意文化产业园成为创意企业孵化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创意人才培训基地。     7.完成广电网络升级改造。实施全县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工程,总投资1.5亿元。项目建成后,广电网络可承载双向互动数字电视业务、语言业务、互联网业务及其他增值业务,可增加20万户数字电视用户。整合“三网”(电信、广电、移动),完成全县“三网”融合,实现资源共享、技术互补。     8.农村文化设施配套建设。搞好农村文化站房内部配套建设,使内部功能日渐完善,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从而改善城乡之间文化设施发展不平衡现象。     (5)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力作     “十二五”期间,艺术创作要以弘扬主旋律,服务新港城为宗旨,实施精品化、市场化、集约化、效益化战略,多出精品、快出人才,努力推进群众文艺事业的发展。   ‎ ‎  1.繁荣各类文艺创作。建立和完善文艺作品创作题材预定制、作品采用收购制、演出收入分配制,鼓励作者多出精品力作。要瞄准各级各类大奖、大赛、大展,力争多拿奖,拿大奖。每年举办1-2期业余文艺创作培训班,创作戏剧、小品、曲艺、小说等各类文学和歌曲作品不少100件,创作书美摄作品120幅(件),每年在市以上演出、展出、发表、获奖作品不少于40件。     2.繁荣民间美术创作。不断探索农民画创作的新路子,努力把农民画推向市场,形成规模,拉动地方农民画产业发展,彰显“全国文化艺术之乡”独特魅力。开展农民画职业技术培训,每年举办农民画培训班5期,提高班2期,创作农民画200幅,举办好一年一度的农民画大赛展,努力出新人新作。     3.繁荣艺术剧目生产。县淮剧团每年新创作或移植、改编大戏3个,综艺节目1-3台,其中在市以上获奖节目不少于1个。县杂技团每年新创作杂技节目1个以上,组织境外艺术交流50场次以上。     (6)培养一批优秀人才队伍   ‎ ‎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文化人才是决定XX文化改革发展的关键,要坚持加快培养、大力引进、创造环境三管齐下,努力为文化XX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一是要抓好文化建设顾问队伍建设。聘请15--20名高级文化顾问,为我县文化建设出谋划策,提高文化发展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二是要抓好专业文化人才引进。3年内引进一批文艺创作、文艺辅导、文化创意等20—30名专业人才,成就一批名编剧、名导演、名演员、名书画家、名主播等优秀文化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三是要抓好镇区文化专干配备。通过考核竞争,在高校毕业生中择优选用、配齐配强镇区文化专干队伍;四是要抓好社区、镇村文艺骨干培养。抓好社区和镇村文艺辅导员培训配备,提高数质量,使具有音乐、舞蹈、戏曲、美术文艺特长的辅导员达到150人;五是要抓好社区、镇村文化队伍培训。加强社区和镇村特色队伍的培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5年内新建5处市、县级示范辅导基地,打造30支社区镇村特色文化队伍。     四、实施“十二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组织领导。成立XX县文化改革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决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全面推行文化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各有关职能部门、各镇区主要领导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工作责任,把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纳入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提高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在工作考核中的分值、权重,作为评价各单位各部门工作水平、发展业绩的重要标准。   ‎ ‎  (二)积极深化文广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文广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我们要按照省市县确定的总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强领导,扎实推进,确保改革任务实施到位。公益性文化单位要全面推行岗位管理制度、人员聘用制度、公开招聘制度、绩效工资制度、考核监督制度。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后加快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艺术生产机制。建立和完善合作开放机制,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鼓励支持国有、民营文化企业,在更大范围和领域内,开展与外地企业的合资、合作、合股,全方位壮大我县的文化产业。建立文化产业引入机制,制定文化产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强化政策引导扶持,调动各方面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借用外力加强开发,提高效益。创新基层公共文化场馆及设施运行管理机制,探索建立社会化参与与市场化运作机制,提高文化资源的使用效率。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对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人员进行奖励。     (三)加大对文化经济政策落实和扶持力度。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文件要求,建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在文化主管部门建立专门帐户,由县文化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统筹管理与使用,确保专款专用。     1、全面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根据中办发[XX]21号、国办发[XX]43号、苏政发[XX]113号等文件精神,各种营业性歌厅、舞厅、卡拉ok歌舞厅、音乐茶座和高尔夫球、台球、保龄球、网吧等娱乐场所,按营业收入的3%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     2、广电台缴纳的营业税及附加等实行先征后退办法,由县财政全部纳入宣传文化专项资金。   ‎ ‎  3、文化事业建设费由地税局在征收娱乐业、广告业的营业税时一并征收,并列入目标考核。对不按时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单位及经营户,按2‰一天加收滞纳金。文化事业费由县财政按入库数的20%专项上解后,足额拨入宣传文化专项资金。县财政从征收的高消费娱乐项目营业税中划拨50%并按其实际划拨数列入财政支出预算并纳入宣传文化专项资金。     4、支持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转企单位原财政拨款不减,根据转企单位效益情况,通过建立企业年金等办法,切实解决企业与事业退休待遇差的问题。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或新办文化企业,其营业税5年内由县财政按实际入库数地方留成部分列支出预算,纳入宣传文化专项资金。去年,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委宣传部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宣部关于转制文化企业名单及认定问题的通知》(苏财税[XX]35号)对文化企业税收减免作出了明确规定,县文改办负责文化企业减免税收政策的指导,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其他税收优惠政策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宣部联合颁布的财税[XX]105号文件精神执行。   ‎ ‎  (四)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文广建设事关科学发展、事关小康建设、事关改善民生。我们要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宣传部门协调指导、文广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要求,各方联动,齐抓共管,推动文化改革与繁荣。要整合资源,努力做到全县各项文化资源共建共享。要细化分解文化建设各项任务,实行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考核,确保落实到位,抓出成效。要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参与文化建设,形成共同促进文化发展的强大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