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82 KB
- 2021-04-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政治高考时政备考,《民法典》与依法治国如何与高考政治对接(附:针对训练及知识锥接)
热点综述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月28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国家主席习近 平签署第4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这部法律.
民法典共7编、1260条,务编依次为总剧、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 任和附则,覆盖了公民从摇篮到坟墓各阶段的各种权利。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消费借贷、生产 生活,每个人终其一生,都能从里面找到答案。该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 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 义。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这部法律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 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了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 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
主要知识链接
1.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规范和引导。民法典对市场经济 体制的完善发挥着重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是以法律手段调控市场的依据。
2.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民法典的编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 护民事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回应人民的法治需求,史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需要,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提供法律保证。
3.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
4.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晓则是民主集中制。民法典的编纂过程,充分体现了 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5. 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6.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优秀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民法典的出 台对我国经济、政治领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有利于引导国民树立契约精神、增强法治意识。
7.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要求我们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坚 持正确意识的指导。民法典编纂坚持立足国情和实际,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适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需要,使民事法律制度的针对性、有效 性、适应性不断提高,发挥若引领、推动、保障改革的积极作用。
8.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民法典的编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更好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务项权益,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针对训练
1. 无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依法治国 既是重要内容,又是重要保障。依法治国首先应科学立法,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下的法治建 设的先决条件。做到科学立法( )①立法机关应发挥协调务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遵循立
法工作规律②立法机关要健全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③立法过程 要严格道循立法程序,确保制定的法律体现全体公民的意志④立法过程要体现党的领导、人民
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
1. 党的十九大指出,全面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 正司法、全民守法。这要求公民( )①增强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②营造在法律面
前一律平等的法治环境③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守法,解决问题靠法④贯彻严格执法的法治精神
A. ②④ B.①(§) C.①② D.③④
2.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以来,特别是宪法修正案确立监察委员会宪法地位以及监察法施行以来,各
级纪委监委发挥合署办公优势,既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又注重执纪执法贯通、有效衔接司 法,形成统一决策、一体运行的执纪执法工作机制。这一工作机制的作用在于( )①提高
反腐败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②彰显党的纪律高于国法的权威地位③实现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 高度统一④进一步完善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体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
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 面。这表明( )A.构建人为事物的联系要遵循客观规律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样的和无条
件的C.联系构成运动,引起事物变化和发展 D.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於期努力,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重大成就。同时,我们也 要看到,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立法工作也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任务依然很 重。据此回答5〜6题。5.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之
间都存在着矛盾②矛盾具有客观性,要勇于揭露矛盾、积极解决矛盾 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
由主要矛盾规定的 ④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A.①② B.①③ C.②<3) D.鲍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完善过程启示我们( )A.要把握适度原则,坐等时
机B.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C.办事情应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D.应抓住时机不断促
成矛盾双方的转化
7.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2017年底前,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建成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公开政务服务事 项,政务服务标准化、网络化水平显著提升.2020年底前,实现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 建成覆盖全国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大幅 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政府( )①坚持依法行政,维护法律和法规
的权威②转变政府基本职能,建设便民利民政府③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④ 实行政务公开,努力提高行政管理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是我国首次以中央名义出
台产权保护的项层设计,对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加 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坚持有错必纠,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销案 冤案。此举旨在( )①规范政府行为,确保政府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严格执法②促进政
府职能的根本转变,提高宏观调控的效果和能力③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促进经济 持续增长④规范政府管理与市场竞争的边界,促使政府依法行使公共权力A.OXg)
B. (D® C.②④ D.③④
9. 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全国人大常委会2020年立法工作继续深入推进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必须( )①着力规范立法工作机制,
努力提高立法质量②健全社会公众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③发挥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在立 法协商中的作用④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挥人民立法主体作用A.①② B.②④
C. ①© D.③④
10. 2019年12月23日,1260条“完整版”民法典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从党的十八届 四中全会提出编镁民法典,到2017年民法总则通过,再到2019年12月“完整版''民法典草案 亮相,民法典编纂稳步推进,民有所呼,法有所应。将“保护生态环境”写入民法典的总则编 草案,有助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也顺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 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将人格权单独入编,是落实宪法关于“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要 求,弥补了国外某些民法典“重物轻人”的立法缺陷:对于“窈座” “霸铺"甚至抢夺方向盘 等不文明的乘坐行为,在目前治安管理处罚法之外,以民法的形式明确此类行 为的违法性质, 依法实施法律制裁。民有听呼,法有所应.据此,有人认为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请运用所学 政治生活知识予以评析。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
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 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 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为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中国共产党、立法 机关、人民政协和公民应如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6. 以F是我党对依法治国探索经历的艰辛历程: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 为什么要探索依法治国的理政方式。
7.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道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 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 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 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 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靖合材料,运用哲学有关康理,谈淡你对上述依法治国提求 的理解。
8. 十八大明确了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并首次在报告中提出干部要用“法治思维” 和“法治方式”执法。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新提法,意味若依法治理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 行政执法部门管理国家事务的基木形式,标志若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推进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 法、全民守法的新时期。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对党和政府提出了哪些要求.
9. 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 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木要 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 义法治.材料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必须从我国基木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 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实践问题,推 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 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的道理. (2)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 析材料二包含的哲学道理。
10.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近年来,Z市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着力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克服懒政、怠政,惩处失职、渎职,依法行 政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同时,Z市在全市中小学统一开设法治教育课,通过电视、网络播放丰富 多彩的、以反映老百姓生产生活中的法律故事为题材的影视作品。这些旨在增强市民法治观念、 树立法治精神的举措,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1)结合材料,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简析政 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对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重夏性.(2)结合材料,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Z市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精神的举措对法治文化建 设的启示.
11.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我国基本形成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 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和产权保护法律框架,全社会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保护力度不断加 大。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产权保护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国有产权由于所有者和代理人 关系不够清晰.存在内部人控制、关联交易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利用公权力侵害私有产 权、违法查封扣押冻结民营企业财产等现象时有发生: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侵权易发多发。解决 这些问题,必须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有效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增强 人民群众财产财富安全想,增强社会信心,形成良好预期,增强各类经济主体创业创新动力,维 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加强产权保护,根本之策是全 面推进依法治国。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如何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产权.
1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阅读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依法治“天”是依法治国的一项具体内容。最新《中华人民
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务级政府和社会成员既是约束,也是行为依据。对违法排污行为既要严 肃查处,也要通过财政等手段引导产业升级,多管齐下,让人民群众永享蓝天白云。社会成员应 遵法信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美好家园。材料二 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党的十 六大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木方略” □党的十八大阐述了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重要思想,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任务,一整套适应现代化建 设需要的治理体系加紧构建,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的改革深入推进。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标志
若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上升到一个新水平, 必将推动依法治国迈向新的更高境界。(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从公民与政 府的角度谈谈如何依法治 “天” .(2)靖合材料二,从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角度说明我国是 如何实篇依法治国方略的.
6.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过国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 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 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 坚定捍卫者。结合材料,从“公民的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如何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法治日益成为全球文明社会的价值选择,我国传统文
化里也有不少法治文化元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同时强调在吸收 运用法治这一人类文明成果时必须走对路。法治文化建设,各方在行动。教育部规定,从 2016 年起,初中和小学政治课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高中新深标也把“政治与法治” 设为必修课程: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栏目继续不断打造精品:消费者协会每年3.15举 办消费者保护法宣传活动:各地普法机构积极组织“法治文艺'’巡回演出,打造“线上+线下” 普法新常态,将法治元素融入每个角落。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
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 法安天
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1)结合材料 一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提升我国法治文化建设水平。 (2)运用对立统一的
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建设法治中国应如何认识和处理法治与律治的关系.(3)每年 12月4日是我国的国家宪法日,请你为此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畚考答案
I. D 2. B 3.B 4.C 5. C 6. B 7. C 8. D 9. A
10. 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需要体系完备、类别齐全的良法。②民法典草案涵盖社会生活多个方面,其制定开启了我国公民 权利保护的新时代,体现了人民需求,保障了人民权益,有利于更 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③但法治国家的建设还需要在坚持宪法法律至上的基础上提高党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的能力,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和落实,必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的进程。
II. ①中国共产党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领导立法,坚持依法执政,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 上升为国家意志。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法律的制定上要充分反映人 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保障和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③人民政协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 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对立法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④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 咨询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立法决策,推进立法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 化。
12.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统一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 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②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 党领导,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③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 木方式。探索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 导核 心作用: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球重宪法法律权威,必须依照宪法法律 行使职权、履行义务。
13.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应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基木国
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要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③认识 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认识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 才能完成.因此,要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 大理论和实践问题。④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 唯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不断推进法治理论创新,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12. 对政府而言,要依法行政。政府要审慎行使权力,民主决策:要自觉接受监督,推动 “阳光工程”建设。
对中国共产党而言,必须依法执政。党要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 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
13. (1)宪法确立了党的皱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才能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枳极因素 投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党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 用。
(2) 要坚持从我国国情这一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进行法治理论创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目的, 要总结成功的法治经验,围绕实践推进法治理论创新,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14. (1)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是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表现,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应有之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是法律 授予的,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不仅有利于防止 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而且能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道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依法治国方略 的落实.
(2)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要发挥好教育在 法治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 强大功能,法治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大众传媒的力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 动力,法治文化建设必须立足社会实践,反映群众生活和需求。
15. ①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木方略,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②立法机关科学立 法、民主立法,制定和完善保护产权法律制度,为产权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③政府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诚信政府,做到有法必依。④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妥善处理历史 形成的产权案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⑤增强公民产权保护观念和契约意识,强化社会监督。
16. (1)①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自觉履行遵 守宪法和法律、保护环境的义务。②政府要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加强对经济活 动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引导节能减排企业发展,打击违法排污行为。③政府要积极推进生 态文明建设,多措并举让人民群众永享蓝天白云。④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贲的原则和为人民服 务的宗旨,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各级政府既是约束又 是依据.
(2)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根据社会发展实际,解放思想,不断实现依法
治国认识的发展。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规律。我国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深入认识和 把握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必将推动依法治国迈向新的更高境界。
③ 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依法治国方略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
④ 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我国依法治国方略随若社会的进步不断改进。
12. ①树立民主法治意识和提高法律素养,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②坚持权 利和义务相统一,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宪法和法律作为公民的根木行为准则,不得超越宪 法法律。③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多种方式参与立法决策,推进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使 法律法规史好地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④依法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行民主监督, 行使监督权。推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水平和效率。
13. ①把握法治文化建设规律,在法治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法治文化。②坚持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对法治文化发展方向的引领作用,促进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价值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③注重法治文化融合,既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要借签外来先进法治文化。 ④重视 教育对人的法治文化的教化作用,发挥大众传媒对法治文化的传播作用。⑤举办各种贴近群众 生活的法治文化活动,提升群众的法治文化素养。
(2) ①矛盾即对立统一。法治和德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②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法治和德治的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法治治身、治标,德治治心、治木。③矛盾双方相互吸引、 相互联结.在国家治理中德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德治的保障。法治与德治相互补充、相互促 进、相得益彰。④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3) 示例:①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②贯彻宪法精神,传播法治理念。
③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④增强宪法观念,弘扬宪法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