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9 KB
- 2021-04-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XX年乡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情况汇报
2020年乡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情况汇报
按照三级文件要求,区委结合实际,提出了全面消除空壳村、持续壮大薄弱村、巩固提升富裕村的发展思路,探索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入股合作、服务创收、招商合作、资源开发等发展模式,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注重统筹谋划,整合资金资源,依托产业优势,因地因村施策,在爬坡过坎中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目前,502个村中,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嘎查村已达到389个,占总数比例65.5%;建档立卡贫困村已全部达到5万元;已达标清零的156个空壳村中年收入不足5万元的已降至49.3%。.
一、高度重视,压实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责任
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书记抓调研抓部署、组织部门牵头抓统筹抓推进、财政等相关部门合力抓协调抓指导、驻村扶贫工作队抓督促抓帮扶,镇村两级全力抓具体抓落实。
一是压实责任推进。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召集组织、财政、发改、农牧等部门,研究解决困难问题。
二是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年内举办1期镇村书记示范培训班,组织各镇苏木、涉农街道党(工)委书记、优秀村书记共计40人到烟台、新乡等地考察,通过实地观摩、经验交流、座谈研讨等方式学习先进精神,借鉴发展集体经济成功经验,提升素质、更新观念、拓宽发展思路。举办2期嘎查村党组织书记全员轮训班,就《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公司法》等内容进行集中学习。
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502名村党组织书记讲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专题党课》,回忆初心,强化使命担当。着力构建嘎查村党组织书记待遇保障机制,从嘎查村、社区和农牧场分场党组织书记中选聘参照事业单位工资待遇人员,增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内生动力。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组织振兴的切入点,引领产业振兴,目前嘎查村党支部领办经济组织已有201个。
三是夯实基层保障。组织实施质量党建,抓乡促村、上下联动,着力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进镇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选优配强502名村党组织书记,稳步提高一肩挑比例,通过集中摸排、分析研判、逐村整顿,对43个软弱涣散嘎查村党组织进行转化提升;积极争创五面红旗嘎查村,高标准引领乡村振兴;强化农村四项经费保障,足额落实村干部工资、党组织活动经费、村级运转经费、离任老干部工资。
二、挖掘潜力,助推集体经济发展
采取集约整合、项目带动、流转置换等方式,盘活闲置资源,拓展发展空间,为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
一是全面盘点村级集体三资家底。充分挖掘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资源潜力,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登记的基础上,加强对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清理、登记、管理,逐村建立三资台账,做到三个弄清楚。
二是做好项目带动。对20XX年重点扶持的11个项目逐一制定实施方案,实行1+N模式,组织农牧局、发改委、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自然资源分局、生态环境分局等10个部门组成项目评审组,进行实地察看、现场答辩、绩效评估,由主管农业区长逐一点评,开会要求,对20XX年度重点扶持的11个项目进行分析研判,重点看是否融入扶贫资金和带贫机制落实情况,扎实做好前期准备、项目运营和管理机制建设,并将项目资金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资金有效结合,共同推进集体经济和农村产业多元发展。
三是把人才用起来。聚焦红鲜椒、圆葱、牛羊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人才产业基地,将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种植养殖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骨干、回乡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青年等乡土人才集聚起来,激发创新创业优势,助推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全区培育农村各类技术实用人才5042名。
三、创新形式,实现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突出党建引领和组织推动,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不断提升组织化程度,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一是党支部+集体公司促规范。探索以嘎查村为单位统一成立村级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由嘎查村党组织领办,实现嘎查村党组织对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集中统一调配和规范经营管理,有效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二是党支部+龙头企业兴产业。积极与龙头企业合作,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产业发展。打造高标准农田规模化经营示范区,构建大农业格局。
三是党支部+合作社富群众。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合作社从种子、化肥、土地流转、田间管理到技术服务、销售、市场信息采集、科学种植与日常管理,实行一条龙服务,通过集中连片种植,将贫困户的土地统一起来,发挥最大种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