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17 KB
- 2021-04-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 年关于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环节,是市委、市政府
推进的重点工作,也是我市创建健康城市的重要抓手。近期,通过实
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详细深入了解了我市养老机构的运营情
况,并对我市“医养结合”工作提出了思考。
我市目前已经设有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但还处于发展阶段,存
在较多的问题,通过实地了解其它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情况,
从而找出适合我市发展的路径。
一、我市医养结合的现状
(一)我市人口老龄化现状
xx 市从 xxxx 年起进入老龄化社会。xxxx 年—xxxx 年间,xx 市
总人口由 xxx 万人增至 xxx 万人,xx 岁以上老年人由 xx 万人增至 xx
万人,占总人口数的比例由 xx %增至 xx % ,xx 岁以上老年人由 xx
万人增至 xx 万人,占总人口数的比例由 xx%增至 xx%(以上数据来源
于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预计到十三五末,我市 xx 岁以上老年人将
达到 xx 万人,按照我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相关政策,实现 x%的
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养老,全市将有 x 万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
(二)我市医养结合工作进展
我市现有养老机构 xx 家,有 xx 家与周边医疗机构建立了签约的
医疗绿色通道,其中内设医院 x 家,内设卫生室、门诊 x 家,xx%的
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开展医疗、康复、保健服务。打造计划生育家庭
养老照护试点 xx 个,医养结合试点 xx 个。
目前,我市医养结合有以下 x 种模式: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计划生育家庭居家养老照护医疗支
持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进行分类,
动态掌握辖区老年人基本信息,并对其需求变化进行动态跟踪,提高
养老服务供给方的服务效率。重点对辖区 xx 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六
位一体+签约”服务(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教、心理咨询、
家庭医生签约)。xx 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国家养老照护试点实施单位,
除了持续为老年人开展常规居家养老服务外,在全市率先启用了智慧
之家远程养老系统。xxxx 年,在社区居家养老的老人中选择了 x 户
xx 位 xx 岁左右的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开展试运行。为将智慧养老平台
试点扩大,xxxx 年 x 月,正式启动医养结合居家健康养老平台,目
前,先期 xxx 只智能手环已经投放使用。下一步,共计 xxxx 只智能
健康手环将陆续投放辖区,守护居家老人健康。
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促进“医”、“养”有机结合。一是
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我市 xx 老年公寓等 x 家养老机构内设医院,
xx 老年公寓等 x 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门诊或卫生室。二是养老机构
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xx 区“xx”老年综合养护院建在核工业
二〇二医院内,养护院与二○二医院签订合作协议,老人入住前,由
医院进行健康评估,按疾病谱进行分类,双方共享疾病信息。养护院
和医院病房之间还建立了绿色通道,入驻养老机构的老人可享受日常
的卫生诊疗、护理服务,以及先入院后办理住院手续的服务等。三是
成立老年护理院,突出 xx 医药、中医药在健康养老中的作用。我市
将 xx 医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康复融入医养结合全过程,为老年
人提供内容丰富的 xx 医药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市 xx 中医院与奥林
老年公寓建立合作关系,成立了奥林老年公寓护理院。内设床位 xx
张,设有 xx 医科、中医科、妇产科、骨伤科、心身医学科、治未病
科、体检科、急诊科、药剂科、影像科、超声科、临终关怀科等 xx
余个科室,由 xx 名医护人员组建成医疗护理团队,全天全年为入驻
老人提供医疗保障服务。医疗设施、病区设施全面,老年人不出公寓
即可办理就医住院手续,享受医保划卡及其他医疗健康服务,打造了
“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试点。
“两院一体”,提供医养结合服务。xx 老年公寓老年慢病康复
医院和“中环国际”卫生服务中心都是集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为一
体的医养结合型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日常医护诊疗、健康教育、
预防保健、养生养老、康复训练、护理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型服务。
政府投资,“抱团”养老。xx 区共投资 xxxx 万元,在 xx 村分
别建成互助幸福大院。xx 周岁以上农牧民按照“自愿搬迁、拆旧搬
新”原则,可免费入住互助幸福大院,xx 区卫健委为每位入住老人
排查疾病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开展具有 xx 中
医特色养生、保健、治疗为一体的医疗保障服务。
(三)我市医养结合工作存在问题及困难
由于“医”、“养”分属不同专业领域,相应的公共资源也由卫
健、民政等不同部门分配,而且“医”、“养”又受到社保、财政等
因素制约,各部门对相关政策的认识、调整和落实难以做到协调一致
和横向整合。要真正实现“医”“养”统一融合,需要打通政策和资
源壁垒,加大工作协同力度。
养老院设置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急需纳入医保定点报销范围。居
家老人的医养结合,家庭医生签约、设立家庭病床、家庭医疗康复纳
入医疗报销等制度仍需完善。
目前我市 xx 家养老机构,除规模较大、设施较好的 xx 老年公寓
等 x 家内设医疗机构外,其余养老机构由于硬件条件所限,尚没有力
量自建内设医疗机构,入住老人的医疗护理需求还不能得到满足。
社区医养服务总量不足,居家养老供需矛盾突出。受到个人习惯
和现实条件影响,目前 xx%的老年人还是选择居家养老。他们最关注
的是日常治疗护理、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询及中医保健服务,失能半
失能老人还需要在生活照料基础上进行医疗诊断、康复护理等服务。
但是目前全市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尚不均衡,特别是乡镇、社区
卫生服务资源缺乏,基层医疗服务设施薄弱,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难
以满足养老服务需求,且存在药品单一、设施简单、医务人员缺乏的
问题,要想实现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还有很大难度。
二、关于我市医养结合工作的思考
我市老龄化情况较为严重,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推动我市的医养结
合工作。
(一)增加投入,引入多部门合作
根据市老年人情况合理预测老年人支出,增加财政拨款的同时,
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医养服务。积极探索老年人长期照料保险制度。
医养结合不能简单地理解成民政的工作或是卫健的工作,政府在做好
有效的监管的同时还要担任重要的协调职能,要协调民政、卫健、医
保、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融合参与,成立市级层面的医养结合工作
机构,完善我市医养结合政策统一管理,建立医养结合一体化协调机
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分工协作机制,增加部门间的凝聚力。完善
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意外伤害、重大疾病保险制度,构建养老服务行
业风险合理分担机制;将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保范围,并适当提高报
销比例和扩大报销范围;将医养结合作为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重要内
容,对由医院转型的符合养老机构设立条件的老人护理院给予审批。
(二)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布局医养结合项目
借鉴 xx 省常州市金东方颐养园项目经验,拟利用我市医疗资源
丰富的优势,结合在建的 xx 中医院二期项目、包医国际医院项目、
市第八医院养护楼项目,引入地产项目合作,发挥医疗优势,建设高
标准的医养结合居住区,把医院融入到住宅区,实现医疗服务和养老
服务的有机结合,让老人生活在社区,既能切实感受到家的氛围、享
受贴心服务,又能在健康出现状况时得到及时医治和专业护理。
(三)发挥基层卫生机构优势,开展居家养老
从目前我市的养老情况来看,居家养老还是老年人养老的首选,
相比农村地区,城市中心的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意愿较高。利用基层医
疗机构优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变职能,开设日间照料中心,提供
社区老人的医养结合服务,实现居家养老,建立社会养老分层服务模
式,健康能自理的老年人可以居家养老为主,鼓励社区或有条件的养
老机构创造条件,开展社区养老服务,例如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
开展社区老年人健康分类管理,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上门服务,同时
社区和医院等机构紧密合作, 构成我市养老网络。也可以借鉴常州
金东方医养机构模式,发展社区建立机构化、一体化运营,为老人提
供自理、介助、介护的居住设施和服务,使老人在健康状况和自理能
力变化时,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环境继续居住, 并获得与身体状况相
对应的照料、医疗、护理等全方位服务,从而实现医养康护一体化。
(四)利用信息化优势,搭建现代化医养结合平台
全面推进医养结合信息化进程,通过互联网、IPTV 数字电视等
多个渠道,借助电脑屏、手机屏、电视屏等多种载体,推广应用家用
健康检测、治疗智能终端,实现网络覆盖,实现个人健康管理。利用
信息化平台建立市内所有 xx 岁老年人的信息数据,并加快对健康信
息情况档案的使用,重点关注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情况,及时为
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服务。
(五)加强与院校合作,搭建医养人才队伍
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养老服务人员,建立合理的酬薪保障机制;医
养机构和 xx 医学院合作设立人才培养基地,提供实习就业一站式服
务平台,稳定养老部门的医护人才,同时学校也可以根据养老服务的
多元化需求相应开设相关专业。发挥职业技术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
作用,对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人员进行有计划的专业教育和在职培训,
不断规范护理人员的服务内容与服务行为,提升老年护理服务的整体
质量和水平;健全养老服务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对各类养老机构的从
业人员实行定期考核与职业资格认证,持证上岗,逐步实现养老服务
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