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94 KB
  • 2021-04-15 发布

科学技术局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要点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科学技术局 2020 年工作总结及 2021 年 工作要点 局各科室及局属各单位: 现将《xx 市 xx 区科学技术局 2019 年工作总结及 2020 年工 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 xx 市 xx 区科学技术局 2020 年 4 月 4 日 xx 区科学技术局 2019 年工作总结及 2020 年工作要点 2019 年,xx 区科技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紧扣市委 “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部署,聚力建设甬江科创大走廊核 心区,着力夯实创新基础、完善创新体系、集聚创新要素,为 xx 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一、2019 年度重点科技指标 1.全年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达到 44.27 亿元,居全市第 4 位,同比增长 200%,居全市首位; 2.全年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 232.26 亿元,居全市第 3 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 7.3%; 3.全年新增有效高新技术企业 32 家,为历年之最,全区总 数达到 156 家; 4.全年区技术交易额 18.09 亿元,同比增长 58.8%。 二、2019 年度工作总结 (一)突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引领保障 一是部署落实创新任务。推进科技进步考核纳入镇(街道) 年度重点专项考核工作,把技术交易额、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等科技争投指标纳入重点考核,压实科技考核 主体责任。 二是创新政策规划。积极谋划部署,推进甬创科创大走廊(xx 段)规划建设,优化科创资源配置。制定《关于推进“科创 xx” 建设打造人才发展最优生态的若干意见(试行)》,配套出台“雄 镇英才”高层次人才及项目扶持资金管理、市场化引才育才专项 资金管理和区院士工作站建设与管理等若干办法细则,形成服务 科技人才新政策体系的闭环。 三是强化政策保障。相继出台区级工程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 法、区科技贷款实施方案、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扶持办法等支持企 业创新的政策,制定区合作共建科技企业孵化器考核管理办法、 专项行动计划等推动创新平台发展的政策。 (二)突出资源集聚,加速平台项目建设 一是加速各科创平台及项目的落地。中石化 xx 新材料研究 院于 2 月 2 日注册成立,目前整体项目已统计进入省库。哈工大 xx 智能装备研究院 7 月 26 日正式揭牌运营。中乌新材料产业技 术研究院全职引进两位外籍院士,乌克兰国家工程院院士尤里和 舒尔,其中尤里已正式落地工作。 二是提升科创平台运行效能。加强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 加快科创平台运行产出。其中中石化 xx 新材料研究院工业示范 版块场地已进场施工,中乌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约 1 万平方米 中试基地已经落实。哈工大 xx 智能装备研究院建成 5 个研究所 和 1 个国际联合实验室,引进高新技术项目 10 余个,注册高科 技企业 4 家,其中高速高精度贴片机项目,填补了国内中高速贴 片机领域空白。 三是促进区重点科创平台提质发展。创新建立区重点科创平 台联席会议制度,深化平台交流合作,累计召开专题会议 2 次。 推进 xx 科技市场建设,举办绿色石化、关键基础件等专场科技 成果转化集市活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三)突出高质量发展,加强企业创新培育 一是聚焦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支持优势制造业和新兴产业企 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工作,积极推 进大工程单位项目纳入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今年新认定有效高新 技术企业 32 家,为历年之最。 二是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 新兴产业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步伐,新增市级企业研究院 5 家, 市级企业工程中心 11 家。聚力攻坚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大力推 进市“科技创新 2025”,16 个项目入选市“科技创新 2025”重 大专项,获市级补助资金 1.23 亿元。 三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面实施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 入的激励政策,下发 1000 万补助资金用于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后 补助。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技术开发费用税前 175%加计扣除等支持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今年共为 86 家 高新技术企业减免所得税额 4.08 亿元,263 家企业研发经费抵扣 金额 8.37 亿元。 (四)突出科技智库完善,加大人才引育力度 一是加强科技人才引育。加大顶尖人才引进力度,引进全职 院士两名,新增一家省级院士工作站(富德能源刘中民院士), 两家市级院士工作站。开展第三届青促会创新创业大赛,举行长 沙、长春分赛,共 20 个项目晋级总决赛,累计 5 个项目落户我 区,其中一个项目获 2019 年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电子信息 行业总决赛全国十强。 二是强化高层次人才项目评审和管理。全年共组织二次区 “雄镇英才”高层次人才项目评审,在全市范围内率先采用“大 评委制”方式开展项目评审,有效提高了项目评审结果的科学性 和公正性,进一步促进符合我区产业导向的优质项目落户。按照 “真创业、真扶持”的原则,提速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扶持资金 考评拨付流程,及时完成资金拨付工作,今年下半年资金考评拨 付周期比上半年缩短近二个月,全年共计拨付高层次人才项目创 业启动资金 1338.24 万元。牵头做好各级人才项目申报服务工作, 累计推荐 35 个项目申报国家、省和市重点人才计划项目,实现 了人才项目申报的“全覆盖”。 三是完善科技智库体系。建立“院士之家·青英荟”,2 位 院士签约入驻,成立由顾玉东院士发起,9 位院士联合倡议成立 的长三角医学类院士联盟,与科技部共建全国首个面向产业领域 (新材料)的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为科创 xx 营造良好 的人才环境。哈工大 xx 智能装备研究院聘请了包为民院士担任 首席科学家顾问,与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施阳、韩国国家工程院院 士赵冬日等十余位海内外高端人才建立了合作关系,中乌新材料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杨为佑研究员当选乌克兰工程院外籍院士,共 建乌克兰安东局航空复合材料中国研究中心、乌克兰国家科学院 表面化学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 (五)突出精准服务,加大创新支持力度 一是全面开展科技创新“三清零”行动。围绕“三服务”要 求,建立全局企业服务网络体系,分层次分领域推进规上工业企 业走访调研,努力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研发场所、 研发人员破零。全年累计走访企业 300 余家,解决企业难题 167 条,召开政策宣讲、培训辅导、平台联席等会议 20 余次。 二是完善科技金融服务。积极推进区第三轮科技金融“科技 贷”工作,增加合作银行数量,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加大贷款投 放力度。在走访调研中加强有科技贷需求企业的对接与服务,扩 大贷款覆盖面,进一步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 至 12 月,累计发放科技金融贷款 1.2 亿元,贷款企业 60 家次。 三是加快推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积极推进绿色石化 等 5 个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整合优化 创新资源,加快打造特色产业服务。其中 xx 绿色石化产业创新 服务综合体列入省级创建名单,xx 磁性材料产业和 xx 机械零部 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分别列入市级创建和培育名单。 三、2020 年工作要点 以市“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和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为 引领,瞄准科技创新短板,聚焦产业发展需求,突破体制机制障 碍,着力在培育创新主体、提升创新能力、完善创新体系、集聚 创新要素、优化创新环境等方面出硬招、求实效,全力推动以科 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 的科技支撑。 (一)着力政策体系完善,强化创新环境营造。一是做好“十 三五”和“科技争投”收官。对标对表《xx 区“十三五”科技创 新规划》和《xx 区推进“科技争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 —2020 年)》,科学研判全年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精准分解目标 任务,确保各项指标任务的圆满完成。二是做好新时期科技创新 的谋划研究。研究编制《xx 区“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系统 谋划好新时期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面向创新平台、 科技型企业、科技人才等科技服务对象,不断完善科技政策体系, 谋划出台区孵化器奖励政策、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行动计划及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新政,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三是强 化部门联动协同。依托区科技创新领导小组,以科技创新核心指 标为目标导向,进一步压实镇、街道科技进步考核主体责任,加 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动与协同,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形成创新 工作合力。 (二)着力科创平台建设,强化创新资源集聚。一是加强科 研平台建设。全力建设甬江科创大走廊,打造大院大所集聚区。 推进哈工大 xx 智能装备研究院、中石化 xx 新材料研究院、中乌 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等一批科研平台建设,加快天津大学浙江研究 院等一批大院大所落地,强化高校科研院所攻研重点领域,布局 符合区域未来产业导向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依托各类创新载 体,融通创新要素,打造集技术研发、科技孵化、创新服务等为 一体的全闭环式产业孵化链。二是提升平台服务管理水平。完善 区重点科创平台联席会议制度,重点聚焦平台发展“问题清单”, 解决共性、重点、关键问题。创新平台载体引进建设机制,开展 “先导式+管家式”服务,事先了解平台需求,事后优化管理服 务,逐步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全面提升服务质效。鼓励科技企业 孵化器协同发展,提升新材料初创园、西电 xx 产业园等重点孵 化器及 xx329 创新社区、启迪科技园等民营孵化器运行效能,强 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培育。支持磁性材料、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 心等重要创新载体建设,引导新兴产业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完 善产业链条为突破口创新发展。三是加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 设。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高校院所、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 方式,加快建设省级绿色石化、市级磁性材料、机械零部件产业 创新服务综合体,打造政务链、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人才 链、金融链“六链融合”产业创新服务生态体系。 (三)着力科技企业培育,强化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实施科 技创新“632”提升行动。聚焦市“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继续以“三服务”、“三 清零”行动为抓手,加强企业点对点走访调研,升级政策辅导培 训,实行“挂图作战、动态监测、销号管理”,切实推动企业创 新。力争到 2020 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科技“三清零”(研发经 费、研发人员、研发机构)比例超 60%,全社会研发投入超 30 亿元,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 200 家。二是加强企业自主创新 能力培育。优化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机 制。将符合发展方向、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并对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出库企业最高 给予 15 万元补助。引导激励重点企业尤其是大工程单位提高研 发投入。推进规上工业企业建立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争取 2020 年实现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零的突破。三是推动 企业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精准排摸行业关键核心技术、企业共 性和个性技术难题,汇总梳理研究院科研成果和产业化项目,形 成完善成果库、难题库。整合区内科创平台载体、科技服务机构、 科技金融机构等信息资源,打造可视化、智能化、集成化“xx 科技创新资源地图”,实现创新要素“一图在手、一目了然”。定 期举办科技成果推介会、企业需求对接会等活动,促进科研平台 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 资渠道,进一步深化区第三轮科技贷工作,在基准利率科技贷的 基础上,联合合作银行推出股权质押贷、无本续贷等产品,逐步 形成“科技贷+特色产品”的 xx 科技贷模式,力争 2020 年度区 科技贷发放贷款超 2 亿元,贷款规模居全市前列。 (四)着力高层次人才引进,强化人才引领支撑。一是加强 市场化人才培育。依托中科院青促会创新创业大赛和各类科创平 台,以契合区产业结构为项目目标导向,开展人才培养、合作研 究与科技招商,加强项目的跟踪服务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 督,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充分挖掘和利用青促会 创新资源,加强与企业的技术对接与合作交流,推动我区传统产 业提质增效。二是创新实施“引才入企、校企合作”。与 xx 大学、 xx 工程学院等高校院所开展深度合作,针对企业人才需求,推荐 引导优秀教师、学生等进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推动产教融合, 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黏合度。建立以高校优势学科群为导 向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高校优势学科群+龙头企业”合作新模 式,实现产业资本与人力资源、知识资本最优化配置。三是加强 与院士的交流合作。依托长三角医学界院士工作站联盟、院士之 家等平台,发挥院士专家高端智力在项目孵化引进、科技成果转 化、决策咨询服务、人才引荐培养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做好院士 工作站建设、全职院士引进等工作,争取 2020 年新建市级以上 院士工作站 2 家。加强对院士之家的指导和管理,着力将院士之 家打造成为主题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健全、集聚效应明显、创新 活力迸发的新型人才服务平台。四是高质量开展 2020 年“雄镇 英才”高层次人才项目评审。落实“科创 xx”新政,优化扶持资 金考评拨付流程,提高资金拨付效率,引导协助人才项目申报高 新技术企业、申报国家、省、市各级重点人才项目计划。完善人 才项目跟踪服务体系,构建高层次人才项目数据库,开展三年扶 持期满项目的结题验收,给予发展程度好、潜力大的项目后续扶 持政策。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组织专题培训会,点对点服 务指导等方式,全面提高人才对政策的知晓度和掌握度。 (五)着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区域创新协同。一是完善 xx 特色的“科技市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围绕浙江省国家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目标,依托 xx 科技市场,联动企 业、科创平台、高校院所,定期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集市,深 化线上、线下服务,开展“专家企业行”活动,促进创新主体深 入交流、高效互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二 是大力推进科技帮扶企业。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出台《xx 区科创平台服务企业行动方案》,切实发挥区科创平台对企业的 支撑引领作用,组织开展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服务、产品设计 开发服务、技术研发攻关服务、创新能力提升服务、创新创业服 务、检验检测服务等六大创新服务,支持企业复产扩产、创新发 展。三是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充分利用“三校一所”资源优势, 深化高校院所和本地企业开展跨区域技术交流与对接合作。用好 科技部人才中心智库资源,建设新材料产业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 动中心,加速区内外科创资源的集聚、流动、辐射与共享。积极 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 (六)着力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强化优质科技项目引进。 一是加强产业化项目招商。立足区“122”千百亿级产业集 群发展和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牢牢把握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主 攻方向,坚持以区域发展规划引领科技招商,围绕新材料、先进 装备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重点领域,大力引进关键环节 项目、关键共性技术项目和产业前沿技术项目,加速区域产业创 新资源集成,提升区域创新动能。二是畅通招商引才渠道。利用 好 xx 籍院士、中科院青促会及区重点科创平台人才资源优势, 通过院士牵线搭桥、驻外联络站招才引智、科研院校对接合作, 深化科技招商工作,引导科创平台、科技型企业、科技人才团队、 科技成果“四个落地”,增添区域发展活力。三是鼓励企业实施 重大科技项目。瞄准我市重点支持的“246”产业,支持我区石 油化工、新材料、机械基础件等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采用同高 校院所联合技术攻关的模式,积极承担实施 xx 市“科技创新 2025” 重大专项,增加我区产业综合竞争和科技进步水平。对于产生显 著经济社会效益的项目,通过推荐、院士提名等方式积极申报国 家和省市科学进步奖。 (七)着力党建融合促引领,强化科技铁军队伍建设。一是 加强组织建设。依托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 组织和党员在价值引领、组织动员、统筹协调和凝聚骨干等方面 的作用,持续推进机关党建与科技工作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支政 治过硬、素质过强、业务过精的科技铁军队伍。二是压实主体责 任。强化抓党建的主体责任意识,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压紧 压实全面从严治党和意识形态“两个责任”,落实“一岗双责”;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职工,深入学习 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三是健全组织生活 制度。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生活日等基 本制度,创新推行“双线”学习制度,积极开展“周二夜学”、 岗位练兵等学习活动,持续提升科技干部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 四是加强作风纪律建设。以“清廉 xx”建设为指引,突出政治纪 律和政策规矩,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持之以恒纠 正“四风”。进一步规范科技领域权力运行,紧盯重点岗位和重 点工作,加强对立项评审、经费管理、高企认定等领域的风险排 查和防控,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