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51 KB
- 2021-04-1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某市“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情况报告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某市“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情况报告
“十二五”以来,在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和监督
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按照党中央的“建
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总体要求,农村公路路网结构
明显优化,质量明显提升,养护全面覆盖,农村客运服务体
系逐渐完善,城乡交通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一、进展情况和取得成效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农村公路总里程 27503 公里。其中:县道 5419
公里,乡道 7807 公里,村道 14277 公里。
2016 年、2017 年省公路局下达我市“四好农村路”建
设计划 1713.7 公里,我市完成建设 2093 公里。建设内容主
要为路面、路肩小修,绿化治理,安保设施维修及增设标志
标牌。
(二)主要成效
1.未雨绸缪,统筹规划,及时编制了《毕节市干线公路
建设规划(2017-2020)》。毕节市于 2015 年实现“县县通”
高速的历史性目标,构造了大进大出、畅通无阻的外联网络,
但全市二级以上公路仅占公路通车总里程的 5.3%,263 个乡
镇(街道办事处)只有 95 个通二级以上公路,在农村公路
和高速公路之间存在脱节,交通网络未能完美闭合。市委、
市政府主要领导把握形势,安排市交通运输局编制了《毕节
市干线公路建设规划(2017-2020)》,力争到 2020 年底,全
市 263 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除 48 个乡镇有在建项目或已
建项目因未达设计使用年限且可保障通畅出行外,其余 215
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部实现通达二级以上公路的目标。
其中 2017 年启动省道 488 公里、县乡道 320 公里的初步设
计,并完成了省道 48 公里、县乡道 24 公里的施工图设计批
复,完成社会资本招标 9 个项目 149 公里,中标企业中铁十
七局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2.仅仅抓住旅游资源优势,规划旅游公路建设,力求生
态和谐发展。以 2019 年第十四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
毕节召开为契机,编制《毕节市旅游交通规划(2018-2020)》,
用于指导全市旅游交通建设,拟通过部分普通国省道改造、
县乡道升级,新建一批景区连接线,有效搭接高速公路、高
铁站、机场等上级快速通道,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旅游公路
布局结构,提高旅游交通外联、互通、循环水平,基本实现
全市 3a 级及以上景区通二级公路,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成果 4
级以上的旅游资源以及近期将开发的部分重点 3 级以上旅游
资源通三级以上公路,实现景区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快速
通达,提升交通公共服务水平,完善优质的旅游公共服务,
成为游客“想走就走”的出行保障。目前该规划正在毕节市
政府网站征求社会意见。
3.拓宽资金渠道。针对地方财政困难的实际,我市积极
对接农发行争取银行资金,仅在通村沥青(水泥路)建设过
程中就争取到了 27.2 亿元贷款,同时我市还采取联营的方
式,积极与中石化、中石油和能投公司合作,增加现金流,
公路建设融资得到了有效保障。
4.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毕节市政府印发
了《毕节地区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我
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及职责划分;
同时在通村沥青(水泥)路修建过程中,又及时印发了
《毕节市村道沥青(水泥路)管理养护制度(试行)》,创造
性的提出了村道沥青(水泥)路养护与精准扶贫工作相衔接
的机制,将通村沥青(水泥)路养护工作交由具有劳动能力
的贫困群众负责,按 1100 元/公里每年的标准发放工资,在
实现农村公路“条条有人养、路路有人管”目标的同时,又
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实现交通扶贫工作“真扶贫、扶真贫”;
2016 年为确保超限超载治理工作顺利推进,又出台文件
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的毕节市货车非法改装和超
限超载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有关单位职责。
5.试点“路长制”改革。结合通村沥青(水泥)路量大
面广的实际,我市纳雍县印发了《中共纳雍县委全面深化改
革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纳雍县农村公路“路长制”改革方案的
通知》(纳改领〔2017〕5 号)文件,试点推行“路长制”管
理模式,按属地管理原则由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担任
一级路长,乡镇(街道)联系村(社区)领导担任二级路长,
各村(社区)支书、主任担任三级路长,将“路长”履职情
况列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依据。
6.加大治超力度。我市金沙县结合辖区内煤矿企业多的
实际,从源头开展治超工作,一是建立了 14 个治超点(7 个
正式治超点 7 个临时治超点);
二是从煤矿抓起,要求所有运输车加盖篷布,避免扬尘
污染和煤渣掉落;
三是加大路检路查力度,一经发现超限,严格按规定进
行处罚。
二、当前建设“四好农村路”面临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
题
(一)农村公路建设用地难。
毕节属喀斯特地貌,境内峰峦叠嶂、溪流纵横,有效耕
地面积小。在农村公路修建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占用农民耕
地,但农村地区群众收入单一,对土地有较大的依赖性,而
农村公路建设征地费用相对较低,甚至没有补偿,导致征地
困难。
(二)历史欠账大,起点低。
虽然从“十一五”国家实施通达工程以来,毕节市已全
面实现“双通工程”,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 27503 公里,但
离人民群众的期盼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的距离,2018
年到 2019 年还需建设 12189 多公里的农村“组组通”公路
才能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
(三)地形条件复杂。
我市特有的喀斯特地貌极大提高了公路建设成本,近年
来农村公路大规模修建,项目多、路线长、投资规模大,加
上县(区)财政压力已绷至极限,导致我市农村公路技术等
级相对较低、抗灾能力弱、使用寿命减短。全市水毁、山体
垮塌等灾害频发。
(四)气候灾害频发。
我市洪灾,凝冻、山体垮塌等灾害频发,每年均需要耗
费大量人力、物力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全市 10 个县(区)
除黔西、金沙外大部分均处高海拔山区,每年 11 月中旬就
进入凝冻天气,项目建设无法推进,道路通畅难以保证。
三、建议
今年来,毕节试验区在党中央的关怀下,交通基础设施
建设突飞猛进,但客观存在着底子薄、历史欠账大的实际困
难,仍需要上级在资金、项目计划等方面适当倾斜。
(一)加大资金投入。
毕节市现有农村公路 27503 公里,正在实施农村“组组
通”公路 16712 公里,届时农村公路总里程将达 44000 公里
以上。但目前上级仅按照 1100 元/公里每年的标准安排了通
村沥青(水泥)路养护资金,县乡道、农村“组组通”公路
养护资金尚未落实,甚至因为地方财政压力大的原因,我市
2018 年通村沥青(水泥)路市级配套资金也没有纳入财政预
算。急需上级领导部门根据我市经济困难,地形、气候条件
恶劣的实情,进行适当倾斜,合理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二)增设人员编制。
2012 年以来,我市农村公路管养部门基本没有增加人员
编制,但 2012 年时我市县乡道 2248 公里,乡道仅有 3456,
通村公路更是在 2013 年后才开始全面改造为沥青(水泥)
路,到 2017 年全市县道增加了 3171 公里,增加了 1.4 倍;
乡道增加了 4351 公里,增加了 1.26 倍。目前,全市十
个县(区)仅有七星关区人民政府通过聘用的方式,按照每
个乡(镇)管理站 4 人,区农村公路管理所 30 人的标准落
实了农村公路管养人员。其它县(区)乡(镇)管理站均为
乡镇工作人员兼职,无法有效开展工作,急需上级领导部门
特许适当增加编制。
(三)增加项目计划。
2017 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统筹安排资金启动了全省农
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毕节市委、市政府随即印发
了《毕节市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实施方案
(2017-2019 年)》。按照方案我市将用三年时间实施农村“组
组通”公路 16712 公里,届时全市农村公路路网将全面完善,
真正打通通向人民群众家门口的“最后一公里”,但我市山
高坡陡,很多项目在路线选择时避无可避,存在较大安全隐
患。建议上级领导部门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结合地形特征,
给予山区更多的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项目计划,确保
农村公路安全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