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82 KB
  • 2021-04-16 发布

2020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3篇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3 篇 【篇一】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党的**全会,确定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描绘出了 我国农村改革的新蓝图。如何按照省委“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 发展”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 展,推动黑水县农村经济继续健康发展?为此,笔者先后深入沙石多乡昌德村等 20 余个村及相关农村企业、涉农部门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调查研究、座谈访问 等形式,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黑水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黑水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全县幅员面积 4356 平方公里。县境内最低海拔 1790 米,海拔 5286 米,全县总人口 5.8 万余人,其 中藏族人口占 92%以上,农业人口达 5 万人。由于历史、地理、交通等不利因素 的制约,黑水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新 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黑水县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 3.9 亿元,同比减少 28.9%; 预计完成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2192 元,比上年增加 276 元;粮食预计总产 15207 吨, 比计划减少 783 吨。由于地震影响比上年均有所减少,但从长远看我县农村经济 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牧民整体素质不高、稳定增收渠道难、产业结构调整力 度不够等因素制约,新时期黑水县所面临的农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自然条件恶劣、农牧业基础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极差 黑水县每年都要遭受冰雹、泥石流、干旱、洪灾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其中又 以旱灾最为严重,春旱、夏旱、伏旱时常交替发生。全县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 的能力较弱。另外,由于农村土地大多集中在高半山地区,山高坡陡,土壤贫瘠, 肥力低下,虽然完成 5000 亩基本农田改造,但农业生产条件仍然较差。通过大 力实施交通通畅、通达工程建设,完成通村公路 55 条 496 公里,农村交通条件 得到了极大改善,由于地震破坏影响,造成部分农村机耕道通畅能力差,存在较 大的安全隐患。农村基础设施设施数量少、配套不够完善,水利设施损毁严重, 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未彻底解决。 (二)农村人口总体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 受地理条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则安”、“小盔则满”、“等、靠、要” 的惰性心态依然存在,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和敢闯、敢冒的精神,创新发展意识不 强。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极低,基本上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 管理模式。农村实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培育少,农牧民科技意识 淡薄,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弱。 (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难 农村教育水平已不能满足农牧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突出表现在农村缺 乏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教师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迟缓。 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尚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四)农村缺乏活力和动力,农牧民增收渠道不多 为积极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黑水县不断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的新 方式、新举措、新思路,先后引导农牧民搞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反季节蔬菜、 特色水果、劳务开发等,也取得一定成效。如沙石多乡昌德村共有农户 39 户, 人口 171 人,全村人均纯收入 1805 元,在州党史办的倾力帮扶下,该村实施以 “改厕、改圈、改水、改路、改厨,建太阳能、建院坝、建垃圾处理点”为内容 的高半山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工作,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和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同时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村民种植莲花白 60 亩、大黄 22 亩、木香 100 亩、试种秦艽 0.5 亩、柴胡 2 亩、早实核桃 60 亩;此外,积极争取资金 5 万 余元修建村活动室,为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 当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增加 260 元,农牧民增收效果明显。与此同时,四美沟村的 大白菜、红岩乡的洋葱已经在成都、南充等市场享有盛誉。但是,全县有特色的 基地规模不大,目前的结构调整普遍局限于规模扩大,品种更新,布局调整等水 平和层次上,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运用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科技含量不高,农 民对新品种缺乏新的种植技术,尤其是在产品包装、运输上缺乏先进的理念。一 些干部和群众对市场销售信息把握不灵,曾经出现过农民等莲花白、洋葱价格最 后遭遇滞销的情况。 二、对加快黑水县农村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一)明确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党的***全会和省委**次全会确立的深化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为我县农村带 来新的发展机遇,按照州委九届七次全会的部署,我县提出了“保稳定、抓重建、 强三农、壮支柱、促发展、创辉煌”的总体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三农” 工作,在“抓重建”和“强三农”上狠下功夫,紧紧围绕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 牧民增收目标,抓住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国家富民安康工程、扶贫开发和综合防 治大骨节病试点、牧民定居行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机遇。确定了到 20** 年农村工作目标: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 1.81 亿元,年均增长 4%;年粮食总播面稳 定在 10 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 1.5 万吨以上;畜牧业产值达到 5752 万元, 年递增 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10%以上。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现代 农牧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社会事业更加完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二)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契机,加强农村发展基本制度建设 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 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牧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保持 现有土地、草场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努力推进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加快农牧业经营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组织,建 立健全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牧 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二是建 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 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草场管理制度,确保全县耕地保有量在 9.6 万亩。三 是建立和完善农牧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 投入,加大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拓宽农牧业投入来源渠道,整合投资 项目和支农(牧)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建立现代 农村金融服务制度。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 拓宽融资渠道,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加大农牧业信贷投入,引导 金融机构扩大农牧业信贷规模,提高农牧业信贷比重,增加金融服务产品。从信 贷总量、担保、利率、期限、服务等方面对农牧业产业恢复重建给予大力支持。 放宽担保条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 (三)以强化带动为助力,走现代化特色农牧业发展道路 按照“特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 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力以及农畜 产品商品化率,促进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跨 越。一是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牧业。利用黑水独特的自然优势和气候条件,因地 制宜调整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脱毒薯、优质生猪等特色产业和反季节 蔬菜、特早实核桃、优质晚熟桃、豆薯荞、本地山鸡、道地中药材等,打造一批 精品农牧业和知名品牌,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在适宜区域 发展特色水果 0.2 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 2 万亩;在宜粮生产区推广优质小麦 1.5 万亩、优质青稞 2 万亩、优质玉米 1 万亩、优质豆类 2 万亩、优质脱毒马铃薯 2 万亩、优质荞麦 1 万亩等粮食作物;在高半山地区发展以木香、柴胡、大黄、秦 艽为主的道地中药材亩,为农民致富开辟新财源。加快发展特色养殖业,着力打 造生猪产业,大力发展圈养山羊和小疽畜家禽,提高畜禽商品率,畜禽出栏达到 8.5 万头(只)。积极发展特色林产业,重点发展特早实核桃 4000 亩,加快发展后 续产业。二是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在沙石多乡、芦花镇、色尔古乡、知木林乡、 卡龙镇以及旅游沿线发展“农家乐”、“藏家乐”50 余家,开辟田(果)园观光体验、 藏羌餐饮、摄影、购物等,建设一批生态、民俗、红色、休闲旅游项目,并以农 (藏)家乐带动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及其它旅游关联产业的发展,实现人均旅游收 入达 100 元以上。同时,带动餐饮娱乐、观光购物、交通物流的发展,拓宽农村 增收渠道。三是建立和完善新型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村级服 务站点,构建以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牧业 科研、示范教育、供销合作社、专业大户和涉农(牧)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 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牧业基层技术服务体系和生产经营服务体系。走 产供销、产加销一体化、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路子,不断提高农牧业生 产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 (四)以恢复重建为纽带,加大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抓好特别是汶川地震损毁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发 动群众搞好农牧业生产设施重建,尽早恢复农牧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不断改善生 产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着力整理重建地震受损耕地、受损农田水利灌 溉渠系、尽快恢复高产稳产农田,黑水将恢复改造受损土地 1500 亩。修建引水 灌溉工程,恢复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7000 亩。积极开展中低产田土改造和永久 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加快农村交通通讯恢复重建。在灾后恢复重建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优先 实施农村公路恢复重建,完成村内损毁道路、机耕道、牧道、林区道路的恢复重 建。大力加强通信干线网和移动基站的恢复重建,优先做好农村公众通信网和应 急通信能力建设,推进网络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农村通信服务水平和灾备 应急能力,逐步实现城乡网络信息共享。 三是提高农村灾害预报、处置和自救能力。加强地震灾害、灾害性天气、地 质灾害监测预警,提高监测水平。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完善处置预案,增强 灾害处置能力和农牧民避灾自救能力。加强防洪、抗旱设施和监测预警能力建设, 提高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设施抗灾保障能力,提高农村学校、医院等公 共设施建筑质量,落实安全标准和责任。 (五)以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为重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踞持把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 农村范围,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努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农牧民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一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完善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 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 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逐步提高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标准。进一步优化农村中小 学布局和结构,合理调配和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积极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 推行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教师资格准入制、竞争上岗制、新聘教师合同制 和城镇学校、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制。 二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抓紧灾后医疗卫生机构重建,重点加快乡镇卫 生院、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和配套设施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健全以县 卫生医疗机构为龙头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监督管理 机制,实现农村公共卫生安全,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 三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加大农村文化 产业的扶持力度,挖掘以“卡斯达温”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积极开展 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倡导健康文明向上的农村生活新方式。 四是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新型农 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逐步 提高保障标准。完善农村五保户、“三孤”人员供养救助制度,推进集中供养, 不断提高供养水平。落实好军烈属和伤残病退军人的优抚政策,积极做好农村老 龄、残疾人事业。 五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管理。积极探索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健 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保障村民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 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推进村民 自治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篇二】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长顺县交麻乡交麻村下辖 16 个村民组,502 户,总人口 2053 人,耕地面积 5410 亩。主要产业是以养猪、养鸡、养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烤烟、生姜为主的 种植业,全村集体经济偏于薄弱。 狂年来,随着中央、省、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 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 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 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种植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年,我村集体 经济总收入 32 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 1050 元,其中:来源于农业方面 的收入 25 万元,在全乡 4 个村中处于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 1、从业人员分布情况。现全村共有 2053 人,其中:男性 1211 人,女性 842 人,18 岁以下人数为 264 人,18―60 岁之间人数为 1567 人,60 岁以上人数为 222 人,劳动力人口数为 1567 人。根据 2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村 1567 人劳动力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有 1193 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 76%; 从事二、三产业的为 374 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 32%,其中:23 人从事交通运 输业,35 人从事批发与零售业,316 人从事其他行业。 2、产业结构情况。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种植为主。以 20** 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3210 亩(含复种指数),其中:粮食播种面积 2530 亩,总产量 63.25 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 大豆、生姜为主,以林果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和鸡 为主。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截止今年 12 月上旬,建设有乡村公路 1 条,约 7.8 公里,一事一议项目通组公路硬化正在建设中;现有田间道路 25 条,约 10 公 里,全部道路均为泥巴路;水利设施建设上,坝塘共 8 个,小水池 120 个,沼气 池 80 口。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 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通电、通电讯。现交麻组建有 1 个科技文化 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 252 户 1003 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 医疗保险参合人数 1847 人,参合率 90%;全村有 17 户农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 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学 1 所,适龄儿童入学率 100%,农村义务教育基本 普及,“三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到位;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 也逐步得到落实。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村“两委”班子共 10 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 5 人,村民委员会委员 5 人; 全村共有党员 52 人,其中:男性党员 45 人,女性党员 7 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 2― 3 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 村委会到鼓扬红岩的乡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 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 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 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卡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组建设杂乱无 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 全村的 16 个小组均无垃圾处理池;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 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村新农村建设的 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 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基本上还处于“牛耕 马驮”的小农经济状态,增加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使我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村民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 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盔则满”心理,农民素 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 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 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20**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约 为1050 元,在交麻乡乃至全县村委会中处于中等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 除烤烟种植具有一定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还不具备市场竞争 力,生姜、核桃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我村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 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组干部在新农村 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 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宽;在 工作上存在不主动、不积极,工作方法不多,还存在“等、靠、要”的现象;这 些将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整个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和质量。 5、新农村建设,“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十分突出。近年来,根据各级党 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组 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但“重建设、轻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 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 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集体资产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 在严重的减值和流失的隐患,部分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村 组公房、乡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会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组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村 “两委”班子成员中,小学、初中程度文化还占 56%的比重,这对新时期农业发 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后劲不强,在带领群 众致富的路上力不从心;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还有待完善、加强。目前,塘坎组和 大地组两小组组长一职还空缺,无人担任;三是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 斗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对策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 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 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 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 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20 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 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 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 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 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 建设。新农村建设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确保新农村建 设项目,建一个,成一个,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多的增加群众和村组集体负担, 搞举债、负债建设,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须认真研究,立足 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统一布局, 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 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小学软硬件建设、 垃圾处理池建设、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 步和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 远程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 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 耗。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 开发,全面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 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 经营。明年,我村将加大产业化进程步伐,形成以“科学种植稳村、科学养殖兴 村、特色养殖富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在今年推广杂交玉米、烤烟和生姜种 植的基础上,明年将大力推广有机高粱的种植和 200 亩核桃种植;养殖业方面, 在稳定商品猪、商品羊出栏数的基础上,加大扶持绿壳蛋鸡养殖户的养殖力度, 为我村产业化打下基础,从而可以推动我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农民增收 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必须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 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 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在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注意确 保粮食产量稳定、确保畜禽养殖安全。因为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 和发展。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 度,规范和完善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我村各干部和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 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 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我 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的过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 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 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生产环境为突破口, 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我相 信,只要我们村干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理清我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用 3 至 5 年,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 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篇三】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问题是农民,农民富则农村富,农村富则国家安定。发展农村经济是增 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村小康社会、和谐农村的建立。 因此,开展 xx 乡农村经济调查,为发展 xx 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找准工作切入 点,是此次工作的目的。 xx 乡基本情况 xx 乡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城北部,距施秉县城 48 公里,距遵 义地区余庆县城 19 公里,东与白垛乡、南与牛大场镇相交,西与余庆县白泥镇 毗邻,北与镇远县大地乡、石阡县坪山乡接壤。xx 乡怀抱九龙山,北靠佛顶山, 位于省级旅游景区杉木河上游,年平均气温 14.9℃,年平均降雨量 1080?,山川 秀丽,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有红豆杉、榉木、水青杠等国家保护珍稀树种 和五步蛇、石螃等珍稀动物。全乡总面积 180 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 6909 亩, 其中稻田 5088 亩,旱地 1821 亩,林地面积 213227 亩,占总面积的 79%。地属 山区,高山林立、岩容发达,东北方较高,海拔为 1869.3 米,西南方偏低,最 低海拔为 656 米。全乡辖 5 个村 76 个村民组,110 个自然寨,2087 户,8140 人, 居住有汉族、苗族、土家族等民族。全乡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土豆、油菜、 烤烟,是典型的农业、林业乡。 xx 乡农村经济现状 xx 乡现有人口 8140 人,其中男 4397 人,女 3643 人,劳动力 5138 人占总 人口的 63.1%,20**年已外出务工 1791 人占总人口的 22%、占劳动力的 34.9%。 农村经济来源主要有畜牧养殖、外出务工、烤烟和水稻种植。烤烟生产主要分部 在北部的塘头、茶元两村,2007 年和 20**年烤烟产值分别为 108 万元、157.21 万元。水稻种植主要是西面的 xx 村和中部王家坪村、九龙村。畜牧养殖方面, 中部和东面的九龙村、茶元村,以饲养山养为主,西面的 xx 村以喂养母猪和生 猪为主。2007 年 xx 乡人均纯收入为 1486 元,20**年为人均纯收入为 1806 元。 五个村均无村级集体经济来源,是典型的空壳村。 此次农村经济调查,我们从全乡随机抽取了 112 户,占总户数的 5.4%,调 查人口为 508 人,占总人口的 6.24%。调查人口中,20**年人均现金毛收入为 4881.5 元,其主要经济来源有畜牧养殖、外出打工、种植烤烟等经济农作物、经 商、粮食生产、其它,它们分别占毛收入的 35.6%、32.64%、13.82%、5.57%、 4.18%、8.6%。20**年人均支出为 3744.1 元,其主要支出对象为生活支出、生产 投入、建房、酒席、购置农机和车辆、医疗、教育,它们分别占支出的 32.97%、 18.86%、14.51%、10.88%、8.62%、7.03%、7%。20**年人均粮食产量为 637.7 公 斤。 调研发现 一、xx 乡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经济来源单一,收入不稳定。由于畜牧 养殖和外出打工分别占农民人均现金毛收入的 35.6%、32.64%,一但畜牧养殖业 和外出务工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当年农民的现金收入。如 20**年受国际金 融和猪流感事件的影响,xx 乡生猪出栏价格从 20**年的 8 元/斤降至 20**年上半 年的 4 元/斤,仔猪出栏价格从 20**年的 18 元/斤降至 20**年上半年的 5 元/斤。 由于生猪、仔猪出栏价格降幅过大,且生产成本并没有下降,因此养殖户 20** 年上半年养殖越多亏损越大,部分养殖户不得不放弃养殖外出务工,留下来的也 不得不大量削减养殖数量,只保留部分母猪。外出务工收入 20**年上半年呈下 降趋势。据 49.1%的外出务工家庭反映,外出务工子女 20**年上半年汇款回家的 很少,没有活干,工厂时常停工,主要还是受国际金融的冲击。 二、人患大病、大牲畜生病死亡、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高等教育成本过高 仍是导致农民反贫的主要原因。调查中 10 人认为家中有人长期生病或大牲畜生 病死亡是导致家庭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 8.9%;6 人认为生猪市场价格波 动大是其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 5.4%;3 人认为高等教育成本过高是导致 其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 2.7%。 三、农村农业基础设施不足和落后。调查中 13 人建议政府加大对农业水利 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占调查人口的 11.6%。2007 年至 20**年上半年,xx 乡新 建成的水利沟渠共计 5.8千米,目前xx乡农田水利沟渠待建和需维修的仍有175.5 千米。耕地多是小梯田或斜坡,面积小不利于机械作业,仍属于牛马农耕生产。 四、农村交通落后。虽然全乡 5 个村基本实现了通村公路,但路况差,目前 连五级乡村公路标准都还没有达到,客运车辆不能通行,只能通行普通农用车辆, 路况十分恶劣,24 公里的通乡村公路就要花 1.5 小时才能走完,20**年到 20** 年上半年没有整个乡村公路投入的维修资金不到 10000 元。76 个村民组仍有 21 个组没有通公路,农民生产生活仍是靠肩挑马驮运输。 五、农民缺乏先进的劳动技能。调查中有 28 人建议政府加强对农民先进生 产技术培训力度,占调查人数的 34%。目前,xx 乡有在册一户一技能人数为 592 人,占总人口的 7.3%,但多是以普通农业生产技术为主,如生猪养殖户中,真 正掌握先进生猪养殖生产管理技术且能长期发展并赚钱不足 10 户,而大多数仍 是传统养殖模式,不善于学习和接受别人先进的养殖模式,一但生猪价格出现较 大波动,生产就出现亏本。 六、乡镇农技部门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发挥应有的技术指导作用。20**年 xx 乡畜牧兽医站、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机技术推广站分别有编制 2 人、3 人、2 人,但截止 20**年上半年,三个站在册人数为零。xx 乡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在 没有技术员指导下只能靠传统经验生产,先进农业技术、畜牧业技术得不到推广 利用,农业、畜牧业技术服务落后严重制约 xx 乡农村经济发展。 七、乡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投入不足,养殖协会没有发挥作用。xx 是 以保护青山绿水,发展畜牧养殖和生态农业为目标,以开发森林探险游观光游为 思路的乡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xx 乡林业收入占全乡财政收入的 30%以上, 林业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 60%以上。2001 年 xx 乡全面开始了天然林禁伐,从 那时起在保护青山绿水方面,政府采取了许多行政措施,如控制砍伐指标减少数 量,加大打击乱砍滥伐力度,在森林防火上下功夫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青山 绿水是保住了,但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也没了。如何实施“东羊西猪”大力发展 畜牧业,如何搞特色养殖、种植,创建生态农业,使农民从农业结构调整中重新 得到稳定的收入,本世纪以来几届乡党委、政府以资金扶持少数养殖户,组织部 分养殖户学习培训先进养殖技术,积极开展畜牧疫情春防、秋防等服务,为畜牧 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乡政府本身就属吃饭财政,没有财政收 入,在对畜牧业养殖发展、生态农业的创建投入上也是杯水车薪。20**至 20** 年由于得到省直机关党建扶贫工作队的帮扶,xx 乡在畜牧养殖业投入上共投入 了 33.9 万元,主要用于改善养殖户的圈舍和购买优良品种,而其它年份却没有 对畜牧养殖业的直接投入,20**年也没有这方面的资金,且在特种养殖、种植上 政府几乎没有资金投入。xx 乡现有养猪协会一个,但多年来协会没有后续资金 投入,协会会员没有开展活动,整个协会没有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形同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