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00 KB
  • 2021-04-17 发布

2020年高中数学教学论文五篇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高中数学教学论文五篇 ‎【篇一】‎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高一的学生大都表现出对数学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能紧跟老师教学的步伐,而且学习成绩相对较好。可是到了高二时,随着知识量又不断加大,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一些同学因基础较薄弱,加之一些心理因素,就开始出现“学困”现象。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困生”即指在学习上有困难,成绩老提不高的一类学生。因此,如何遵循高中新课标的要求,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使这些“学困生”尽可能摆脱学困的困境,成了摆在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认为要让“学困生”走出困境,学有所成,教师应从以下三方面去做:强化学生学习的信念,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加强对他们的情感教育。‎ 一、强化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信念。‎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曾提出“多元智力论”的观点。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潜能的人。“数学学困生”他步子或许小了些,速度或许慢了点,难道能说他明天甚至将来就没有作为吗?我们就不该赏识他吗?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各种原因,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只要我们不放弃对他的关心和培养,只要他能努力改变自己,那么就应该坚信他是完全有可能在学业上赶上甚至超过其他人的,并且相信他将来也可能是大有可为的。可见,我们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对学困生要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面对“学困生”,要强化他们的学习信念,该从哪些方面去做呢?‎ ‎1、要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念,必需要激发其学习兴趣。‎ 面对高中数学学习, “学困生”们显得没有信心,没有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效率低,不能面对挫折。开启心扉,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师应必须想到和做到的。对“学困生”的教育,首先要帮助他们恢复信心,强化动机,大力培养持久的学习兴趣。对于那些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我并不马上强求他们达到满意的要求,对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我都恰到好处地予以表扬,使他们切实感到老师是发自内心的期望和鼓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它以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多不超过20分钟,注意力极易分散。一旦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死板、节奏慢,就会出现小动作或小声说话等不良习惯。因为学生们都有强烈的求新求异的愿望,而且他们最关注有趣味性的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能否结合学生求新求异好表现、乐意接受趣味性强的事物的特点,利用无意注意的特性,因势利导,尽可能将枯燥无味的语言现象转变为有趣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求得学习兴趣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树立,就显得尤为重要!‎ 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兴趣是个体潜在的动力,兴趣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参与教学中得到乐趣。教学实践表明:越能让学生发觉有趣或愉快的事物,越能激发参与学习的欲望。高中数学新课标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忱。以课堂教学形式的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积极主动的转变观念,转变角色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念。‎ ‎2、要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念,必需进行赏识教育。‎ 尤其对学困生来讲,没有什么东西比赞美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的了。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长在充满赏识氛围的孩子,会不断进取。我经常会说:“你的思路很好,很新颖,你有良好的数学天赋。”被赞扬的同学看到全班同学对他拍手喊出这些评语时,都是神采奕奕。不失时机地抓住点滴对他们进行赏识教育,就会促使他们想进一步追求成功。从根本上说,要让“学困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让他们有机会表现自我,要让他们能体会到“跳起来就能摘到苹果”的成功感。教师在教学中,应借助手势、板书、实物、情景设计(多媒体课件)等直观形式,启发引导“学困生”解答较为基础的知识。并以旧带新,以新复旧的学习中,吸引“学困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他们就会逐渐树立起学习的信念。‎ 二、着手引导学困生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基础上,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数学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数学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段对于高中数学课程总目标的描述中,明确指出了高中数学课程与义务教育课程之间的关系和不同的侧重点,如何深刻地理解这个目标,对于高中教师如何很好地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注重培养学困生学习的能力,着手引导学困生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 ‎1、要培养学困生学习的能力,必需引导其学习的方法。‎ 学困生之所以难,很大一部分同学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的方法。学习不仅要掌握一门学科的基本原理,还要掌握学习的基本态度和方法。良好的方法可以在学习迁移规律的作用下,使知识触类旁通。因此我时常讲一些“粗线条”的学习方法,而“细线条”‎ 的方法则由班上学习较突出的同学介绍,或是根据学习得失来归纳。譬如,我会教他们学习的步骤有哪些、学习的重点在哪里,如何进行课前预习,上课怎样听讲,怎样做笔记,课后如何独立完成作业,上课做到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2、要培养学困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做到教学中因材施教。‎ 高中数学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时因地制宜,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具体的现状和情况,进行合理的、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取舍,有针对性地选择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和达到教学目标,从而更加深刻地领悟新课标的精神。‎ 古人曰: “因材施教“。教师面对的学生的个性和数学基础不同,教学要求和教法也应有所不同。学生的情况不同,教法也就不同。新课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词汇量大,生词特别多。这当然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更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然而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压力很大。重视作业信息及时反馈,采取“课外批”手段,与“学困生”个别进行信息交流反馈,针对性强,又效性高。教师在面批中,展示做题思路及过程,引导学生领悟学习方法。另外,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原则上“一帮一”的承包责任制,让优秀学生辅导“学困生”一起研讨方法,带动“学困生”浓化学习气氛,提高努力程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要培养学困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修养。‎ 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当,自身水平很高,那么,学生不仅敬仰,而且会潜移默化去学习。这就是老师的基本素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新课标最重要的一点是强调学生课堂的参与体验,做课堂的主人。过去我们虽然也强调这一点,但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学生课堂实际的参与度不够,参与面不广,效果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还是老师控制多,学生动的少,缺乏生气和活力。这里既有老师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也有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态度问题。随着新课标的启动,发展和深入,这些问题会逐渐得到解决。主动参与体现在学生积极配合老师,参加各种任务和活动,在参与中体验,交流,互动等,形成学习兴趣,情感和策略,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假如我们教法不当,课堂气氛死板,枯燥无味,学生就容易注意力分散。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节课,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用投影、图片、简笔画或适时加段数学歌曲,或让学生进行对话,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发现思想涣散的,就适时提醒或提问,让他们做个简单的替换练习,做对了给予鼓励,做错了不讽刺挖苦,使他们逐步走上正规,形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变被动学习,闭门学习为主动学习,合作学习。 结语:‎ 总之,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肩负的工作将直接影响下一代人才的成长和他们未来的发展,因此,在高中新课改的大环境中,我们的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正确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原理,强化学生学习的信念,使用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正确方法指导学困生学习数学,加强对他们的情感教育,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数学“学困生”走出困境,使其学有所成;也只有这样,他们也才能信心满满地步入社会,去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篇二】‎ 摘 要:数学是一门既熟悉又头疼的应用学科,从小学到高中,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与数学这一学科打交道。但许多学生在上高中以来都感觉数学变得很难,成绩很不理想。那么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是什么呢?本文就将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成绩不理想;解决方法 ‎ 高中数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而对于数学的学习,并不是每个人都显得那么得心应手的。有些同学虽然在小学和初中时在数学学习方面是强者,但是进入了高中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即使他们在数学这一科目上花费了很大的心思,可成绩就是不够理想,因此也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惧怕的心理。那么,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高中阶段数学成绩很难提高呢,而对于此又有怎样的解决办法呢,下面就将就此问题进行探究。‎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 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习惯了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上节所述,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形思维。‎ ‎3. 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因而很多同学的数学成绩一滑再滑。‎ 二.不良的学习状态和方法 ‎1、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 ‎ 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学生依赖于套用教师提供的题型“模子”‎ ‎;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思想松懈。‎ ‎ 有些学生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 为自己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存有这种思想的学生是大错特错的。中考的题目并不具有很明显的选拔性,但高考就不同了,目前我国还不可能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可以说还是属于一种精英教育,只能选拔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去读大学,因此高考的题目具有很强的选拔性,如果心存侥幸,想在高三时再发奋一、二个月就考上大学,那到头来就会后悔莫及。‎ ‎3、学不得法。‎ ‎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学生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不重视基础。‎ ‎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5、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值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数变量的讨论,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有的内容还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 三、解决方法 ‎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专心听课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 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3. 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是少不了的。‎ ‎4. 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 如前所述高中数学中易分化的地方多,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对易分化的地方教师应当采取多次反复,加强辅导,开辟专题讲座,指导阅读参考书等方法,将出现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议一议,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变式练习,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结束语 数学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科,在高中阶段,数学成绩更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能够准确的把握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原因对于提高学生数学成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分析了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更有助于提出良好的、合理的改进措施。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促进学生数学科目的学习。教师不仅起到的了知识传播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具有引导和指导的意义。应把握数学学科的特点,带领学生正确的学习。‎ 参考书目:‎ ‎(1)《厚薄互换法》 华罗庚 ‎(2)《导学教程》 周长信 济南出版社 2003年月第1版 ‎(3)《希望之门》 增慧 中华工商联和出版社 2004年4月第1版 ‎(4)《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王敬轩 网络 ‎【篇三】‎ ‎【内容摘要】: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是高中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试卷讲评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通过试卷讲评,分析问题,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知识,使学生明确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强化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试卷讲评;有效化。‎ 有人说过:最难上好的课是数学试卷讲评课。这话说的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考试是检查、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通常由命题(出卷)施考,评定(改卷)评讲等几个环节组成。试卷评讲,则是考试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普通高中数学试卷讲评方法、形式的优劣水平、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考试效果、课堂效率以至教学质量,教师迫切需要评讲试卷的方法指导,学生也迫切需要高质量的试卷讲评课。对数学试卷讲评方法的研究,是摆在每个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现在高中数学试卷讲评的现状 ‎1.不顾试题主次,平均分配时间 教师在试卷讲评时往往按试卷上试题的先后次序,甲乙丙丁、一二三四,逐题讲解,事先没有分析教学大纲与考纲,不知道哪是重点、关键。不顾主次,不了解学生掌握与需求,“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花气力,平均用时间,结果导致重点不突出,难点不突破,主次要点不落实。该讲的地方没讲,不该讲的地方却讲个设完,空耗时间,事倍功半。‎ ‎2.只重解题过程,忽视方法指导与思维训练 教师在试卷分析时往往把着重点放在哪道题错了,错在哪里,正确的应怎样解答,有的甚至在哪一步、哪一式要加点都点得清清楚楚,而就是忽视了为什么错。为什么答案这样是对而那样是错的,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回答而不那样回答,这样的题目应从哪方面去思考,怎样思考?教师缺乏方法指导。‎ ‎3.机械重复操作,造成时间浪费 教师在试卷讲评时对卷面上同一类型的题目事先没有合理归类组合,重要讲解。有的教师在讲评时为了达到举一反三、牢固掌握之目的,对有些题目补充了一些习题让学生操练,或笔练,或析演,或制作媒体课件让学生整体训练,机械重复,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4.教师一讲到底,学生缺少参与 一堂试卷讲评课,教师往往感到时间不够用,一份数学试卷,一般有六、七大题,16小题,教师生怕某个环节没讲清楚,所以拼命地讲,一直讲不停,时间上安排得十分紧凑,下课铃响后还要拖几分钟,学生则拼命地记,一点小差都不能开,稍一松懈,某个问题就漏掉了。被动接受,根本没有思考和参与的时间。‎ ‎5.对于不同于标准答案的解题指导不够 有的教师由于试卷出自别人现成之作,评讲前没有认真分析并亲自做一遍,或者是走马观花式的浏览一遍,然后照着标准答案宣读,由于某些标准答案并不标准,结果错误不断,误导学生。有的学生答案与标准答案不十分接近,但没有帮助分析指导,挖掘解题过程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而鼓励,而是一概而论打入“冷宫”,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什么是试卷讲评课?‎ 试卷需要讲评,讲什么、怎样讲,这能够反映出一个教师教学理念的优劣,教学技能的高低。一般来说,有下列几种情形:讲答案、讲题意、讲思路、讲方法、讲错因、讲联系、讲创新。‎ 讲答案是最省力、最省时的讲法,教师抄上试题的答案,希望学生在课后自我消化。讲题意、讲思路、讲方法比讲答案自然高出一筹,这种方法的最大好处就是让学生了解解题的过程,学会审题、解题、辨题的技能。讲联系、讲创新应该说是讲评课的最高境界,一般的教师只能围绕一道题讲好题意、讲清思路、讲明方法,但要从一道题中跳出去讲联系、讲创新并非易事。‎ 三、试卷讲评课该怎么上?‎ ‎(一)、前期准备 ‎1.抓住讲评的最佳时机 有些教师为了及时反馈考试的信息,往往是考试完毕就及时完成试卷批阅工作,第二天上课把试卷发给学生就开始盲目的讲评试卷,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就题论题,就事论事。而且有些学生做错的题目并不一定不会,通过自己的思考、领悟很快就能弄明白,无需老师讲评。因此,教师在发下试卷后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去思考、更正,但是这时间不能太长,要在学生还处于思维的活跃兴奋期,对自己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还很清晰的时候进行讲评,这样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做好试卷及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析 试卷讲评课教师首先要认真的分析试卷本身是否符合本班学生实际,是否符合课改方向与改革理念,试题覆盖了哪些知识点,考查了哪些数学能力。教师只有经过充分的课前准备,将学生答卷情况做好记录,从客观上分析试卷,并且做好统计工作。比如统计基础题、常规题、提高题及他们的得分率,试题所包含的知识点,哪些是考查同一知识点或同一思维能力的;统计班级平均分、及格率及各分数段的人数;统计每题的得分率、同一错误率,做错的具体同学是谁等情况。通过统计,了解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在教和学双方彼此了解的前提下,试卷讲评课才会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3.精心备课 ‎(1)备内容 试卷讲评课讲什么,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重点讲,所有这些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切忌面面俱到,逐题讲评。教师在讲评课时不能只按照题号顺序讲评,而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试卷上涉及到的问题情景,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对试卷上的同一类问题有一个整体感。这样有利于学生总结提高,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在讲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这些相关联的知识或题目的讲解有机的整合在一起,采用相同知识归一、不同知识对比的方法进行讲评,以点带面,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和结构化,这样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综合、运用及解题能力的提高。‎ ‎(2)备试卷 对于试卷中具有较大灵活性和剖析余地的典型试题,教师应作进一步的“借题发挥”,促使学生思维的发散,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发散引导: 第一、对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发散——“一题多解”。 讲评时,应启发学生如何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展示多种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达到共同正确认识的同时发展求异思维。除了指出常规的解题方法外,还应对学生的解题技巧给予指导,提出一些简单、明了、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和方法,巧解快解数学题,达到优化思维方法的目的。第二、对试题本身进行发散——“一题多拓”。 在分析完某一道试题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透过题中情景的表面现象,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发散式的讲解。使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在掌握本题知识的同时再拓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第三、对试题的条件或结论进行发散——“一题多变”。讲评时,可将原题中的数学情景、已知条件、设问等进行改动,然后再重新分析、求解,或将题中的因果关系颠倒等,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即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又使学生加深了对同类题型的理解,从而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试卷讲评 ‎1.照顾一般,突出重点 不管是单元测试还是综合测试,试卷都必须覆盖测试范围的绝大部分知识点,不同的知识点难易程度不同,在教材中的轻重地位也不同;不同的题型考查的能力层次不同,能力要求的侧重点也不同;不同题型的试题所描述的数学过程简繁程度不同,分析难度也不同。因此,在评讲试卷时,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试题只要“点到为止”,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解剖”,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及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 为了在评讲时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必须认真批阅试卷,细致地分析每道试题的错误原因,精心地设计每道试题的评讲思路。只有做到评讲前心中有数,才能做到评讲时有的放矢。‎ ‎2.贵在方法,重在思维 评讲的过程,不应该只是繁琐的数学推导与演算,应谈化数学中非重要的一般性演算,突出数学方法,寓数学思想方法于具体的试卷评讲之中。‎ ‎ (1)扫视课本,追踪解法根据 高考命题的原则之一就是“植根于教材,来源于课本,着眼于提高”。因此,在试题讲评时务必注意解法在课本中的追踪,紧密地联系课本,使学生感到思路产生的自然和流畅,更加重视课本介绍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课本知识、方法去解决各类题型的能力。‎ ‎(2)讲清概念的联系,强调基本方法 例如:已知椭圆,A为短轴的端点,AC为弦,以AC为母线绕y轴旋转成圆锥,问点C在什么位置时,圆锥的体积最大?并求出其最大值。‎ 解析:本题涉及多个数学概念:解析几何中的曲线、方程、椭圆、弦;立体几何中的旋转体、体积等,学生往往难以入手。因此,笔者在讲评此题时,首先讲清涉及这些概念的位置和数量间的紧密联系,然后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比两种基本方法,即函数法与不等式法,根据问题的特点,笔者选择了不等式法(解法略)。‎ 经过讲解、分析,使学生既理解了这些概念在“量和质”方面的内在联系,又掌握了解这类题目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从全局出发,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任何一个综合题都是由几个简单题复合而成的。因此,在试卷讲评时可以在统观全题的前提下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把综合题分解成一个个简单题,把每一个简单题都搞清楚了,综合题就可迎刃而解。‎ ‎3.分类归纳,集中评讲 评讲试卷时,大可不必按题号顺序进行,可以采用分类归纳、集中评讲的方法。‎ ‎(1)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集中评讲 一份试卷中总会有些考题是用来考查相同的或相近知识的(特别是单元测试卷),对于这些试题宜集中起来进行评讲,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的化归意识,使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同时能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形异质同的题,集中评讲 所谓形异质同的题是指教学情景相异但数学过程本质相同或处理方法相似的试题。这类过程本质相同或处理方法相似的试题宜集中进行评讲。“形异质同”的核心是“质”,抓住了问题的“质”,就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 ‎(3)形似质异的题,集中评讲 所谓形似质异的试题是指,数学情景貌似相同,但数学过程本质大相径庭。对于这类试题也宜集中评讲。要指导学生透过表面现象看内在本质,注意比较异同,防止思维定势产生的负迁移。必须指出,形似质异的试题,通常仅异在数言片语之中,稍有不慎,便会陷入误区。因此,必须提醒学生细心审题,以防出错。‎ ‎4.深思细究,留有余地 ‎(1)要求学生回顾某些试题的分析过程,从思想方法的高度再思考。通过回顾,使学生体会某些思想方法的普遍应用性,促使学生对这些思想方法的再认识,将其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2)要求学生回顾某些试题的最后结果,从最后结果的适用范围再思考。确实存在一些较简单的试题,其结论有着较大的适用范围,它们往往是解决一些较难试题的阶梯。如果能引导学生自觉地移植这些结果,可使他们的变通能力与迁移能力得到提高。‎ ‎(3)对某些试题进行开放性的改造,要求学生再思考。在原题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改造,使旧题穿上“新衣”,是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的常用途径,将试卷上的某些试题改造后留给学生再思考,可进一步扩大试卷评讲的“战果”。‎ ‎(三)作业反馈,抓好落实 课备得再充分,讲得再精彩,没有落实,一切都会成为空话。试卷讲评课后,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消化,要求学生认真分析试卷,整理并登记失分的地方,及时弄懂未掌握的知识。可抽检学生的答案订正情况,并要求学生将试卷保存好。典型的问题,可以要求学生收集在“错题集”中。同时教师再选出试卷中出错率较高的问题或知识点,设计几个针对性较强的练习,放在平时的练习中。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一步一个脚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但是作业量要恰当,题目要有启发性,避免使学生陷入题海,穷于应付,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同时因为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尽管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很详尽,但是可能还会有些学生没有听明白,因此课后还应给予一些个别辅导来帮助他们弄清没有弄懂的问题,从而强化讲评效果。‎ ‎(四)评后反思,扩大成果 教师在试卷讲评后应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反思,特别是对学生考试中错误相对集中的试题,要反思自己是否漏讲,是否讲透。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分析。因为教师的试卷讲评是针对全体同学的,而每个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学生应再次反思自己做错题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免再犯类似错误。‎ 总之,数学试卷的讲评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实际,评在学生认知的不平衡点上,以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将来发展的深度、广度和高度。试卷讲评课应多注入人文思想,优化教育思想,探索出教学模式的新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切实贯穿数学思想方法,充分展示数学美,吸引每一位学生,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魏诗明.“试卷讲评课”授课技艺谈[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0).‎ ‎[2]姜守国,赵庶广.试卷讲评课十忌[J].当代教育科学,2003(1).转贴于 ‎[3]教育部《中学数学新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 ‎[4]高玉祥等编著,《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王卫东.用新课程理念审视任务驱动教学.中学数学教育 2004(2) ‎ ‎【篇四】‎ 内容摘要:如何提高农村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学科自主学习能力一直是众多普通高中学校数学教师探究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变通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明确了学好数学的价值,对数学学科引起重视了,感兴趣了,有动力了,才能为学好数学打下基础,从而为自主学习数学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文中强调农村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时要将学生的数学思考和数学应用放在首位,并结合变通的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和提高数学成绩的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为提高课程教学质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兴趣;变通;主导;应用;自主 影响普通农村高中学生数学学科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有很多,诸如学生的学科价值观、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学生兴趣爱好、教师教学水平等。面对新课改,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成绩是每位数学教师的职责和义务。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因逻辑思维能力很强,若不加以兴趣培养,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课后无自主学习的信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的数学思考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教师的主导是关键,直接影响学生成绩的提升,然而学生主体的态度和知识基础又影响教师的主导,所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充分处理好这两者关系,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效。‎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变通课堂教学方式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就存在于细微的情节之中,细小到让人熟视无睹,所以兴趣的片断往往被我们忽略,只有找到与兴趣相关的这些片断,才能培养和产生兴趣。数学学科常常牵涉到对概念的理解与应用,逻辑用语比较多,比较空洞、乏味。所以学生上课就比较容易分心,造成学习不认真,前后不连贯,久而久之学生成绩就会下降,最终导致厌学等不良现象。所以,我们在讲课之前就应做好充分准备,比如制作精彩、漂亮的多媒体课件,幻灯机放映资料,教学挂图使用,教具展示,学生演示教具器材的使用,简单而适用的教学模具展示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培养学习兴趣打下基础。接下来,教师在课堂上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讲解时,一定要变通讲解语言,密切联系生活中的事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和公式,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二、学会“问”,举一反三,巧妙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很多教师课堂上对学生的数学成绩的评价多数是以排名来定的,而不是着眼于学生在现有的基础来正确评价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数学评价未能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和解决难题的方法,没有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机会,也未能通过正确的评定方式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进步的能力。因此,教师看待学生的学习成绩时一定要做一些详细的思考,认真分析每一位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做到知己知彼,教有所获。‎ 数学成绩不好提升,就是因为知识点多,题的变化多,所以构建学生严密的知识体系相当重要。怎么办呢?第一,熟记课本知识。到什么程度算是熟悉了呢?就是翻开目录,能说出每一章节内容,概念,公式,定理,重要例题。到底怎么办才能做呢?如何应用到解题中去呢?没好办法,只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练”、“多总结”。多看书,多做题,多收集样题,多总结解题技巧,经验丰富了,解题就容易了。第二,串联知识点。用什么串?那根主线是什么?在哪里?那主线是“一题多解”的金钥匙,用它把不同内容联系起来,做到迎刃而解。比如,证明三点共线,你有几种办法?可以用向量,可用距离,可以用斜率,可以用直线方程等等,往下就想,每种办法里面,是有什么条件才行的?老师就要这样去教会学生“问”,让学生学到自主学习数学的学科方法。‎ 老师一定要主动向学生说明不懂就问,告知学生不论别人说什么,只要你不懂,你就问,哪怕很简单,都要向老师问清楚,不然,恶性循环,数学就会越来越差,成为弱势科目,想补都不行了。现在的学生,面子思想严重,自尊心又强,老师再“师道尊严”那就完了,所以,老师多走进学生,多与学生交谈,一定会发现学生的问题的。新课改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以学生为主体,换位思考,主动给学生提供解困的机会和场合。当然,问题也要有技巧,不要问概念,问公式这类课本上有的只是学生没记住的东西,要问的是学生不会做的题,具体的题目,当然是学生做了以后才问,‎ ‎“不耻下问”是求学之道。俗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辛,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三、分层、分组教学,让每一位学生思维动起来 要提高农村普通高中数学学科学困生成绩,就应多采用不同的分组教学方法。因为高中学生数学课程强调每一位学生能参与到学科研究和实践中去,那么分层、分组教学是它的主要体现,所以教学和练习时要根据不同层次来进行分组讨论和练习。4-6人一小组,每组安排一个数学骨干,相互讨论和学习,充分发挥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述说自己是怎么解这道练习题的,通过述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过程,让其他成员从中吸取经验,遇到做不起的题时,通过讨论,促进学生思考,最后通过老师讲解,对不懂的地方进行强化,认真思考老师是如何解题的,找到老师解题的关键和过程,就是以后做题时必须注意的。当然具体分组,老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划分,原则就是利于管理,相对集中,组数不宜多,便于课堂辅导与管理。‎ 四、发现和培养数学骨干,提供自主学习保障 发现和培养数学骨干,帮助老师教学示范和辅导其他同学,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效,也是课后自主学习数学学科的重要保证。那么,教师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就要善于发现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强、数学基础知识较好的同学,多让他们担任数学小组长,多让他们在课堂上回答一些解题的关键,让他们得到更多的教学体验,然后让他们担任学习小组的组长,当课余时间其他学生遇到相应的练习题做不起时,这些小组长就会起到重要作用,通过他们的讲解,不仅加深了小组长解题能力,也为他们巩固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大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成绩。一个班上,能个找到1-6个数学骨干,那么数学课的效率就会大增,也能将新课改的分层教学和学生参与的指导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积极营造学生勤于思考、动手动脑、团结协助、互帮互助等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让农村普通高中数学课堂更有活力,更有主动性,也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变通知识传授的内容和方法,避免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 同样的数学知识,变换不同的讲解方式,既能避免枯燥无味的知识讲授,又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解二面角时,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为两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叫做半平面,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即二面角由半平面——棱——半平面组成。教师就可以问学生,教室里面的墙角有几个二面角?电视柜哪些面是二面角?在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哪些是二面角?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学习素材来导入学习内容,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此外还可以布置课后作业,收集矿泉水瓶、易拉罐、废纸盒等来自己动手做一些数学模具来加深学习印象,既能变废为宝,又能积极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和应用,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学兴趣打下基础,为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数学学科作好切实有效的铺垫。‎ 农村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变通社会各行各业都与数学学科紧密联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数学学科的社会价值观,强调学好数学学科的社会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去思考、应用和学习数学,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科的社会价值观,并运用内容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内在动力。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切实加强对课改精神的领悟和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重视分层教学,分组教学,让学生学到自主学习的方法,就一定会在普通农村高中数学过程中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学科,并且让学生找到学好数学学科的窍门,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行为和习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美)G.波利亚 ,怎样解题——数学思维的新方法[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2年8月。‎ ‎[2].朴炅美,数学维生素[M],现代出版社,2012年1月。‎ ‎【篇五】‎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尤其是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差异性更大。面向全体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而应因人定标、因材施教。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 教育观下,我们必须认清应试教育下存在的问题,不是填鸭式教学,不是被动式学习,而是学生主动去动手、探索、实践、获得知识过程。本文主要从心理学方面,谈及农村普通高中数学课堂,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习惯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 心理健康教育 幽默效应 门槛效应 霍桑效应 习得性无助 ‎ 对教师而言,高中学生群体总会有一些相同的特征,心理健康教育的某些心理效应便类似于这种群体作用,作为农村普通高中教师的我们相信这种效应,并且运用这个种效应中所隐含的心理动因去解决问题,结果也经常会呈现与效应中描述的结果相同的现象,因此在农村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效应教育,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高考指挥棒下,农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比城市普通高中学生更大,还遭受到社会中一些不良现象的折射,这些都将在心理方面对农村普通高中学生产生一些不良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如果不及时引导,将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农村普通高中数学教师,每天接触学生的机会比较多,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下面探讨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做法。‎ 一、让课堂“活”起来,营造自主学习的阵地。‎ ‎(一)、“幽默效应”让枯燥的数学课“笑”起来。在心理学上,幽默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之一,在枯燥而抽象的高中数学课堂上“幽默效应”能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在数学问题上暂时的约束感,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正如名人米·斯维特洛夫斯基所说“我一直认为,教育家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助手就是幽默”。当学生第一次听到老师在烦躁的数学课上说出某些妙言趣语时会耳目一新,会心一笑,这样的课堂能不活吗?数学课堂上,适当的幽默能避免造成僵局的偶发事件,有效的实施对课堂教学的控制和组织,提高教学效果,将幽默效应贯穿进教学过程才能使知识性完满,获得教学上的最大的效益。课堂教学这个阵地固然需要统一和规范,然而巧妙的运用幽默效应可使教师变得风趣诙谐、广博睿智,让课堂成为产生较强的艺术魅力的心理健康阵地。‎ ‎(二)、“门槛效应”让无趣的数学课“活”起来。不同的数学课堂气氛,直接影响普通农村高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学习的情感和注意力,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制约着数学课堂学习的效率。高中数学的课堂往往从一个提问开始,而应用心理学上的“门槛效应”可以让问题发挥强大的益处,只要跨过一个小门槛,就能跨过更大的门槛,数学课堂中,第一个门槛小问题回答的成功并得到适时的鼓励,既激发了学生循序渐进、由小到大回答更多更深更难的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整个课堂活起来。利用“门槛效应”在分析较困难数学问题时,老师将题分解成若干条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小题,然后让学生一小题一小题的完成,进而让学生提出归纳和小结的要求,这时只要稍作指导,无趣的数学的课堂自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活起来了。当然,“门槛效应”还可以用于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精心的课前准备,适当的作业布置中,这些都为营造心理健康发展的阵地奠定了基石。‎ ‎(三)、“霍桑效应”让数学课堂更和谐。霍桑效应的重心就是关心和关注,霍桑效应应用在数学课堂中,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更好的发挥这个效应的作用,能使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发展。你希望你的学生变成什么样,你就该努力从那个方面去赞扬和关注学生,同时,要以欣赏的眼光和守望的心态去看待学生的进步和过错,关注之风的流行,便是一种良好的态势。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一个“社会人”来看待,给予他们平等的礼遇,给学生一个倾述不满的通道。逻辑思维高超的数学教师应是一位公正的法官,对每个学生都是同等的,要像一个无私的园丁,把爱的雨露洒入心理健康发展的阵地上的每个孩子的心田。尊重全体学生的关键,在于能否面向数学课堂这块心理健康发展阵地上的所有学生,对他们应当变忽视为重视,变嫌弃为喜爱,变冷眼为尊重。教师要调整课堂上的视线投向,让他们也能天天看到老师亲切的目光。数学教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即使是差生也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体面的表现自己,使数学学困生在“关注→努力→成功→自信→再关注→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活性循环”,不断萌发主动上进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 二、激励学生“动”起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动力的提升。‎ ‎(一)、“名人效应”让学生心中有“人”,动力十足,兴趣盎然。在我们的高中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数学史人物和素材。在教学中,有机地利用数学史人物的名言或者故事来增加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教育时话语或者思路的分量,让学生在名人的诱导下,去做你想要他们去做的行为会达到事半功倍、动力十足的效果。比如 ‎:《必修5》数列章节等比数列求和中,我们可以利用教材“显性”的趣味性浓厚的数学史国王赠米问题作为本课的切入点,提问“国王是否可以满足西萨.班.达依尔的要求?”“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到底能得到多少粮食?”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动”起来,使他们深刻的感受数学问题的情景化,且问题的内容紧扣本节课教学内容的主题与重点,当学生跃跃欲试想要求解出此数列的和这个问题的时候,课题的引入已经水到渠成了。又如,《必修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教学中,讲解世界100大名人的数学家笛卡尔和中国数学家吴文俊的遗闻佚事,适时根据此堂课的教学内容,以嵌入故事的方式进行呈现,既引起学生对空间直角坐标系学习的动机与兴趣,也利用故事情景将数学名人刻入学生的心中,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反馈效应”让教师心中有“值”。教师只有得到学生的反馈,才能知道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学生的“动”有显性的价值,当然更有还有潜在的价值,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闸门一旦“动”起来,各种独特的,标新立异的反馈信息都会涌现出来,教师随时都会遇到事前难以预料而又必须要回答和处理的问题,所以在数学课堂上临机处理学生的反馈,客观上测试了教师本身的价值。心理学家罗西和亨利做的反馈试验表明:学生及时、有效的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有助于强化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老师的“讲”转化成学生的“动”,而且,及时反馈要比延缓反馈的效果更好。反馈效应让老师更清楚学生当前的学习近平。已经掌握了那些知识,还有哪些欠缺,下一步要在哪里让学生“动”起来,否则学生将其内化,形成恶性循环,致使心理不健康发展。‎ 三、在情绪波动中“静”下来,培养良好习惯的习成。‎ ‎(一)、克服“习得性无助”。在数学中遭受到挫折和打击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产生挫败感,这种挫败感也有一定的传染性。高中数学学习中容易使学生遭遇挫折的主要方面有:一是成绩的波动,达不到理想的要求,特别是一次考试成绩下滑,造成心理上的悲观,失望,从而消极学习,下滑速度更快。二是遇到难题解答不出,造成心理烦躁,甚至放弃对学习的追求。针对考试成绩的波动,老师需要让学生先冷静下来,强调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淡化最后的结果,只要我们有所付出,有所努力,结果是否如愿,我们都是优秀者,从心理上自己战胜自己脆弱的一面。同时,帮助学生客观分析成绩下滑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解答难题造成的心理挫折,最有效的方法是给予学习上的帮助,指导遇挫学生解决一些数学方面的难题,让学生领略成功者的快乐,推动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挫折忍受力。克服“习得性无助”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二)、克服“詹森效应”。学生出现这种效应的问题一般在于得失心过重和自信心不足让情绪波动,数学学科的特性是理性和逻辑性太强化,有的学生平时成绩斐然,众星捧月,这就给自己和他人都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式:认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心理包袱过重,自然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再者,犹豫缺乏自信心,产生怯场心理,也会束缚自己的潜能的发挥。詹森效应使学生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添加了不少不稳定因素,我们应该在平时多训练学生摈弃心中的非理性观念,教育学生淡化结果保持一颗平常心,唤起积极情绪。‎ ‎(三)、善用“微笑效应”。心理学认为,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微笑能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心境和积极的学习情绪,数学教师的微笑能化解函数给学生带来的抽象,数学教师的微笑能化解立体几何带给学生的繁杂,数学教师的微笑能化解圆锥曲线带给学生的思维混乱。据专家测定,学生在积极状态下学习的效率能比在消极状态下学习的效率提高30%—45%,教师的微笑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同时,教师的微笑是稳定学生情绪的中药法宝。教师面带微笑时,语调会自然变得轻松愉快,可以安抚某些学生浮躁、疲劳、低沉的情绪,是他们瞬间静下来,使他们尽快的融入课堂,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当教师面带笑容,迈着轻快的脚步走进教室时,学生会感到轻松、亲切,为下一步授课制造出一种愉悦的情境,对学生吸收知识起到积极作用。当教师愁眉苦脸,心情沉重地走进教室时,只能让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对学生学习情绪就产生消极影响。‎ 总之,利用数学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心理学知识,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掌握自我调适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做到悦纳自己,并且经常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我校通过实践和心理学量表(后附表)证明,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渗透心理效应,的确能激励学生的情感因素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激励因素,增强学生的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