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50 KB
- 2021-04-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1 年乡镇十二五规划总结和十三五计划
乡镇十二五规划总结和十三五计划 1
一、十二五工作回顾
十二五以来,城关镇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镇干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围绕生态富强和谐城关建设目标,突出“四个带动”,
紧抓“四个着力”,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十二五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城关可持续发展奠定
了坚实基础。
(一)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五年来,城关镇坚持“生态立镇、项目统揽、服务大局、和谐发展”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
以项目促发展的执政理念,加快项目建设。在招商引资、基础设施、文化建设、生态文明、
社会事业等方面引进一批支撑性、带动性强的项目,推动了镇域经济快速发展。2014 年全
镇生产总值实现 7.99 亿元,年均增长 16.2%,财政收入实现 3942 万元,年均增长 16.1%,;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 20980 元,与年均增长 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3.65
亿元,年均增长 30%。镇域经济综合实力全市乡镇排序几年来均排前三名。
(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成绩显著
城关镇坚持项目统揽不动摇,深入开展“四个带动”,突出招商引资重点,按照引一批,建
一批,备一批的要求,加快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步伐。五年来,共引进大小项目 421 个,总投
资在 13 亿元以上。老城区内以完善城区功能为重点,在加快中州梅园、聚河大酒店、阳光
花园后续建设,提高管理服务质量的同时,引进了桐柏宾馆、长城宾馆宾馆和 30 多家商务
快捷酒店,形成了高中低档齐全的餐饮服务业;同时引进了祥和购物中心、盛源购物超市、
龙潭河客服中心、钻石钱柜、澳都音乐城、威达汽车 4S 服务等项目,城区初步形成了门类
齐全的服务体系。加快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引进了淮北中心幼儿园,实验幼儿园,缓解了城
区内幼儿入园难问题。园区内以机械加工制造业为重点,引进了胜出汽车冲压件、胜出汽车
悬挂件、成功机械、奥斯电子科技,绿鑫实业、亨利农副产品加工、华瑞制衣、冠丽门业等
项目,形成了聚集效应。其中胜出工业被县定为“高成长型企业”。加大政策性项目争取,
五年来,争取和批复资金 5000 多万元。
(三)强化城市建设管理,生态城镇建设快速推进
镇政府始终坚持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在城区建设管理与服务上不断提档升级,优化人居环
境。五年来先后滚动资金 6 亿多元,完成了大禹路、乐神路、甲五路、四十四团至英雄路通
道、淮北 A 组团、凤凰山、大王庄路口、一高中分校等工程的拆迁、安置、规划、建设等
工作,拉大了县城框架,整个城区内原来的 9 平方公里,扩展到 12 平方公里,为今后的可
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配合县城建设,参与了大同街、新华街、淮安街、淮河路、
世纪大道等城区 10 余条道路的维修改造,落实了体育路南延和淮北中心公园,淮北农贸市
场建设。加快生态小区建设,五年来,累计投入 9500 多万元,先后完成了沿河两岸滨河翠
园、恒信花园、盘古花园、银兴花园等 20 多个小区的升级改造,实施淮庙社区整体推进,
对红叶小区、安居小区、淮河源小区实施了高标准建设。小区建设由从点到面,逐步实现区
域整体推进,城区的品位不断提升。强化城区管理服务。以“四创一争”为载体。修建社区
公厕 6 座,硬化小巷 14 余万平方米,对城区硬化小巷和建成小区实行物业管理,高标准粉
刷 5 万平方米小巷,对小区内“三线”进行了规整,加强了小巷内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的综
合治理,保证了小区,小巷整洁有序。加强“三乱”治理。持续不断地对城区内违规建设进
行综合整治,集中力量开展了大规模执法活动,采取停水、断电、强行拆除等多种措施,治
理 300 余户,拆除违章违规建筑 120 多处,确保了县城整体建设规划的落实。配合服务县直
单位对近城山体进行绿化,加强了驻社区单位、小区、小巷和居民庭院的绿化,城区绿化覆
盖率达 45%以上,城关镇成功创建了省级生态镇。五年来,城关镇在外部财力支持较少,财
政压力大的情况下,勇挑重担,配合完成了大量的城市建设与管理服务工作,为加快生态县
城建设,为争创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持续改善民生,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五年来,全镇用于改善民生投入近亿元,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多方
筹措资金,改扩建城区 6 所中小学校校舍 6144 平方米,新建小学一所、改建小学一所,整
合社会资源,高标准建设幼儿园 4 所,缓解了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入学难、入园难压力。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办理城镇成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城镇养老保险。城镇居民低
保实行动态管理,低保金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提高五保老人供养标准,供养五保老人 5
人。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安排就业 4200 多人。开展困难救助,五年来发放救济物资和资
金 50 余万元,完成危房改造 46 户。实施小巷亮化、绿化工程,硬化小巷 14 万平方米,整
修城区排水沟渠 35.6 千米,优化了人居环境。对城区自来水水网改造,解决了城区居民饮
水安全问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严打整治持续开展平安建设活动,成立镇、社区治安巡逻
队,构建人防网络。强化技防措施,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建立社会管理信息系统,综合防控
效能保持市、县先进位次,居民安全感大幅提升。群众工作扎实有效。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
查问题调处网络,坚持信访值班制、首问责任制,组织开展“爱民实践”大走访,变上访为
下访,集中精力解决了一批久拖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保证了全镇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五)强化基础建设,为民服务能力得到加强
五年来,镇政府按照建设服务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加大基础投入,努力构建管理服务新体系,
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加大镇便民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站的建设,规范镇、社区党群服
务中心,搭建服务平台,完善了基层便民服务网络机制,全方位开展为民服务。同时,加强
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调研出台了《关于机关中层干部管理的实施意见》,转变了机关
工作作风,提高了服务效率。改革社区服务体系,公开招聘 114 名小区长,实施近距离为民
服务,8 个社区 114 个小区先后开展了“爱民实践”大走访、人口普查、计生服务、小区治
安防范、居民医保办理等各种服务工作,全镇初步构建了镇、社区、小区三级管理服务体系,
为城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城区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我们始终将社区文化建设做为提升城区文明程度,增强城关镇外在形象和竞争力的有效载
体,坚定不移地开展居民素质教育。五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桐柏精
神大讨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和“转正提”主题活动,努力为建设生态富强和
谐城关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公民道德进万家活动,深
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建设,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市民、道德模范评选申报活动,镇机
关荣获市级文明单位,淮安街社区获市级文明社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社区建立居民素质
教育学校 8 所,社区文化书屋新添科技图书 2 万多册,并配置播放器材,发放音像资料,开
通远程教育。同时,延伸教育阵地,建设社区文化长廊 9 处,板面 9600 多平方米,为居民
小区添置文体健身器材 16 套,居民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组织开展活动,活跃居民文化生
活。以社区为单位成立腰鼓队、秧歌队、戏迷俱乐部等各种文体队伍 20 多支,经常性开展
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全县爱国歌咏比赛、体育比赛,举办文化广场活动,收到很好的宣传教
育效果。
二、十三五工作规划
今后五年,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镇域经济实力,落实“生态立县”战略的
重要时期,也是我们实现生态富强和谐城关梦的关键时期。今后五年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坚持“生
态立镇、项目统揽、服务大局、和谐发展”的工作方针,强力开拓三化协调、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发展新路径,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建设,促进财政增收,居民致富,全面建设生
态富强和谐城关。
总体目标是:到十三五末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5 亿元,年均增长 15%,社会固定资产达到 30
亿元,年均增长 3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 4600 万元,年均增长 12%;居民群众过上更加殷
实的生活。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人均指标均保持高水平运行,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在全市乡
镇前三名,社会各项事业得到持续协调发展。
(一)坚持生态立镇战略,加速新一轮生态创建
要大力实施生态立镇战略,把“生态建设”理念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统筹
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坚持把“城区做为景区来经营”,把
城关打造成全县对外的一张靓丽名片,建成生态宜居旅游城关。经过五年努力,拉大城区框
架,加大城区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完善城区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五年内完
成生态镇创建和 1 个生态社区、2 个省级生态社区、4-5 个市级生态社区创建任务。一是着
力培养居民自觉意识。利用多种形式,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制订居民公约,与居民签订“门
前三包”责任书,规范居民环境保护行为。二是大力实施“绿、洁、畅、亮、美”工程,开
展基础设施、社区环境两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小巷硬化,完成 10 条硬化任
务。在小区、小巷增配垃圾筒,增添垃圾池,达到合理密度,形成垃圾“居民集中存放,镇
统一运送,县集中处理”的处理模式,禁止垃圾乱扔乱倒,污水乱排乱放。强化措施,扎实
开展违法占地违规建设的整治活动,全面落实城区建设规划。落实居民庭院和驻社区单位庭
院绿化美化。实施“三边”绿化。做好城区内沿河岸边,道路两边,县城周边的绿化。东环、
西关、西杨三个社区加强公益林管护力度,做到面积、数量不能少,成长效果好,杜绝被蚕
食现象发生。全面实施小巷亮化。积极协调电业部门,对硬化小巷,维护和合理增添路灯,
力争实现全部亮化。三是“以奖促创”、“以奖代补”,全面动员各社区和基层单位开展生态
社区、小区、机关、学校的创建,为顺利创建生态镇和 1 个省级生态社区 2 个市级生态社区
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持项目统揽,以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大发展
发展需要项目支撑,项目建设承载着城关的未来和希望,努力营造重视项目就是重视发展,
推动项目就是务实重干,落实项目就是加快发展的深厚氛围和鲜明导向。城关镇位于全县中
心区域,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我们要紧紧抓着大别山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十三五”
规划、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的有利机遇,牢牢抓着项目带动这个总抓手,积极争取和建设一
批投资大,支撑能力强的项目。今后五年,我们要坚持项目统揽,强化抓项目就是抓经济,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坚持引进外资和启动内资并重,力争每年
都有一批签约项目,一批在建项目,一批投产项目,一批储备项目,以大项目,好项目加快
我镇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五年内实现新增项目投资 15 亿元以上,财政收入 80%来
自项目。一是推进产城融合,加快园区项目建设。主动运作,每年引进 2 个投资亿元以上的
项目入驻淮北园区。加大服务力度,加快入驻项目建设。二是老城区以完善城区功能为重点,
落实桐柏康复医院、智龙实验幼儿园和龙潭河客服中心项目建设。各社区要以生产加工、三
产服务、社会公益性项目为突破口,想方设法引进一个 5000 万元以上的项目入驻城区。社
区项目建设在享受镇优惠政策的同时,实行新引进项目两年内按一定比例的税收返还政策。
三是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性项目,重点放在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
业项目上,全面突破,实现政策性项目争取保持在全县中上游位置。
(三)坚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引领,加快城区改造和建设
树立加快生态城镇建设,惠及群众的观念,发挥主人翁精神,主动运作,县镇同步,共同打
造蓝天、碧水、绿城,建设我们美好家园。今后五年,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拉大城区框架,
使城区面积扩大到 15 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 12 万人以上,聚集功能显著增强。全面实施
“城中村”改造,加快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区功能、提升品位。一是以“城中村”改
造为抓手,每年打造 2-3 处城市综合体,提升城区形象,逐步把城区打造成景区,完善和提
高生态旅游配套要素。“城中村”改造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自愿、成熟一个、
改造一个”的原则,科学规划,实现整体性、前瞻性相统一,合理规划建设停车场、公共绿
地及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既满足居民医疗、健身、休闲、教育、就业等需求,又充分彰显养
生宜居的地方特色。通过改造解决“城中村”建筑密度大,基础设施薄弱,环境卫生脏、乱、
差,特别是消防安全和治安隐患问题,实现压缩小产权开发空间,促进社会和谐,完善城区
功能,提高城市形象的目的。二是强化美丽社区建设的战略基点作用,加快城镇化建设。南
岗安置区建设和南岗“城中村”改造捆绑推进,两年初见成效,加快淮北 B 区、莲花堰安置
区建设。三是全力服务县城区重点基础建设工程的落实。协调服务好城区道路改造和中心商
务区建设。
(四)繁荣社区文化,全面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关乎城关形象和环境,体现城关发展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坚持党
组织牵头,政府负责,群团组织参与配合,大力发展城区精神文明建设,繁荣社区文化,丰
富居民生活,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促进经济
社会事业和谐发展。今后五年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促进城区文化繁荣,为生态富强和谐城关建设
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围绕发展社区文化,打造文化特色小区,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构建和谐社区的总体目标,以服务完善称心,扶贫帮困暖心,环境优美舒心,居民安宁放心,
文化娱乐欢心,文明共建凝心的“六心”社区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提高居
民整体素质。。成立镇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镇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完成 2 个社区文化站建设项目的申报,积极协调驻社区单位文化设施免费向居民开放,协调
落实城区公共绿地、文体活动场所建设。指导组织各社区成立文体协会、俱乐部,实行经费
支持,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保护,打造社区文化品牌。深入开展“打黄扫非”活动,净
化文化市场,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展送文化、送卫生、送科
技、送法律进社区活动,组织社区文体队伍开展文化广场活动,不断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
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要充分发挥近距离接近居民的优势,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现代传媒技
术,加强居民文明素质教育。落实社区新建一条文化长廊,成立一个文体协会,建设一处活
动场所,树立一批文明户的“四个一”活动,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促进社区文化繁荣。
(五)强化社区管理,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转变管理理念,依法加强和改进社区管理,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的社会管理格局,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今后五年,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作
用,不断加强改进社区管理,深化网格化管理,完善管理体制,指导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和维
护社会稳定。开展社区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完善条块协同机制,推动管理和服务力量联动,
逐步形成责权一致,条块结合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强基础设施管理。经过五年多努力,城区
已完成 90%的小巷硬化绿化,因后续管理缺失,损坏情况严重,不仅浪费了我们的财力资源,
更为严重的是造成居民的不满意。对此,今年镇政府进行全面维护,交由社区管理,社区要
制订管护措施,加强监管,延长使用周期。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组织开展卫生设施全面普查,
在小区、小巷合理位置修建垃圾池,增添垃圾筒,社区居委会要对居民进行卫生意识、文明
意识宣传教育,并与居民签订门前包卫生、包秩序、包管理“三包”责任书,社区加强落实,
镇社区办进行经常性督查,确保社区保持干净、整洁。加强治安管理。加大技防建设。对全
镇重点小巷、小区,重点部位进行综合排查、评估,统一规划,在全镇 8 个社区安装电子监
控系统。各社区要动员社会参与,建立治安巡逻队、义务巡逻队,与镇治安队,小区长队伍
共同构建人防网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为居民营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加强社区文
化管理。社区要做好辖区内文化墙、文化活动场所的管护,做好社区文化队伍、文化工作者
的组织管理工作,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陶冶居民情操,提高居民素质,促进社区经济
社会发展。加强物业管理。按照居民自治的原则,各社区以小区为单位,实行物业管理,进
行市场化运作。镇、社区要加强督查,确保物业服务质量。
(六)致力改善和保障民生,积极推进和谐城关建设
关注民生是的政治,改善民生是的政绩。今后五年的整体工作目标是:继续加大投入,以每
年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的比例用于民生,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扩展就业渠
道,加快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更加安定,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优先发展
教育事业,加大教育基础投入,不断完善中小学办学条件,落实划片招生和就近入学制度,
缓解城区入学难,超大班运行问题,实施“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名校”工程,加强师
德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落实素质教育,提升整体教育水平。加强防保站建设,认真开
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疾病防控力度,对 8 个社区 13 个医疗服务网点进行规范,全面提高
为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落实居民医保政策,居民医保达到 30000 人。统筹做好计生工
作,全面落实人口计划。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增加就业,加大社会保
障扩面征缴,做好民企、个体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加强劳动维权,及时妥善处理劳动
争议,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对城镇、农村低保对象进行复核认定,
努力做到应保尽保。积极申报筹建敬老院项目,提高为老龄群体服务能力。加大资金筹措力
度,做好困难救济,改善贫困党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强造血功能。加强环境保护,开
展节能减排,优化居住环境,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建设和谐平安城关。要高度重视群众工作,
以解决问题为根本,加大历史遗留问题的化解力度,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和群体事件,
为党的十八大召开和第七届全运会在南阳举办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突
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督,确保全年无事故。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
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增强居民安全感,促进社会和谐。
乡镇十二五规划总结和十三五计划 2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十二五”时期,是黄甲街道在“十一五”快速发展基础上抓住新机遇、取得新突破、实现
新跨越的五年。街道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
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
全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打造“天府生态科技城空港自由贸易区”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
战略部署的历史机遇,实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圆满完成
了“十二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开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一)镇域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五年来,黄甲街道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集中精力抓建设,全面超
额完成各项经济目标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预计 2014 年,地方税收完成 10037 万元,
比 2010 年增加 2431 万元,增长 32%。农民人均纯收入 15552 元,比 2010 年增加 6502 元,
增长 72%。固定资产投资 4.65 亿元,与 2010 年基本持平;全口径工业增加值 11 亿元,比 2010
年增加 6.1 亿元,增长 124%。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6.1 亿元,比 2010 年增加 1.1 亿元,增长
22%。
(二)街道“十二五”重点项目成果显著
一是招商引资成绩突出。2010 年来,成功引进成都科捷新能源、四川路桥集团、成都蓉盛
林业、北京晶川电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新皇城餐饮有限公司等重大项目,到位总资金 45.3
亿元。二是重点项目建设成效卓著。2012 年 12 月起,全面推进富民新居建设工程,项目位
于黄甲街道王家场社区二组三社,总投资 1.8 亿元,建筑面积 106692 平方米,已于 2013 年
8 月全面竣工;2013 年 8 月,落实民生工程殡葬改革服务站迁建工程,占地面积 70 亩,位于
黄甲街道文庙社区 3 组,总投资达 6467 万元,于 2014 年 6 月全面竣工;2012 年 3 月起,开
展晶川 IGBT 模块封装项目,在西航港经济开发区内建设 IGBT 模块生产线,总投资达 2.5 亿
元,建筑面积 8.2 万平方米,于 2014 年 4 月建成投产,一期年产 IGBT 模块达 200 万支;大力
推进安置小区尚善居 B 区建设项目,选址在黄甲街道八角社区,占地面积 103 亩,总投资
达 3.5 亿元,目前项目方案即将设计完成,将于 2015 年启动施工建设工程。三是重大项目
推进有序。稳步推进各项重大项目的开展,组织有序、措施得力,完成航枢大道、工业集中
区、正公路、机场二跑道东西片区等项目的拆迁,以及街道 101 家三无企业的关闭拆迁工作。
建成空港三期、黄瓦居二期 2 个安置小区,安置拆迁户 273 户,956 人。大雁居、尚善居等
安置小区建设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
(三)城市化进程稳步前进
一是城镇规模逐步扩大。2010 年,黄甲城镇面积 3.8 平方公里,2014 年发展到 4.1 平方公
里。二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功能到位。全面改善镇村道路网体系,完成了镇村公路改扩建及
村社道路维修硬化工程,总长度达 50 余公里。不断巩固和扩建城市排污系统,目前污水日
处理能力达到 10000 余立方米。五年来,共投入 3000 多万元进行城市风貌打造、安置小区
道路、安防设施、健身娱乐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区域价值。二是城市新
型社区管理规范有序。完善新型社区“1+3+1+N”组织架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
监督、自我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三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以“五十百千”工程为
载体,积极开展生态县、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创建、省环境优美示范镇建设工作。实施
农村道路绿化美化工程,完成双永路、板公路、黄甲大道景观打造工程;实施城市形象提升
工程,完成城镇店招、配套设施建设。2011 年 6 月,黄甲街道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环
境优美示范镇”。
(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五年来,黄甲街道始终把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摆在首位。切实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
施建设,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创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持
续健康发展。一是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权颁证全面完成,完善了新型耕地保护
机制,耕地保护基金逐年、足额向农民发放。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有序推进,2010
年以来,黄甲街道严格按照村级公共服务“六步工作法”推进村级公共服务项目的征集、实
施、监督、评议等各项工作,从严监管村公专项资金的使用,保证了村公专项资金使用的公
开、透明。二是不断优化升级农业经济结构。以发展黄甲麻羊(有机产品、省级山羊养殖基
地,正在申办麻羊国家地理标志)、二荆条辣椒(国家地理标志)、冬瓜(农业部无公害种植基
地)三大特色产业为基础,充分利用街道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结合麻羊文化建设,大力推
进生态饮食文化发展。连续成功举办麻羊节,形成了旋转羊头标识、标志性大门、世界名羊
博览街、历届麻羊节纪念雕塑、历届麻羊节情景雕塑等文化景观,进一步营造了麻羊文化氛
围,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眼球。三是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 500 余万元,实施
国家地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现代农业用水保障工程。每年积极开展灌溉渠岁修工程,累计
浆砌渠道 20 公里,改扩建提灌站 5 座。四是深入实施农民增收教育工程。五年来,利用科
普惠农宣传栏积极向农民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共开办科普讲座 150 余次,技术培训 3 万余人
次。发放科普资料 4 万余份,开展技术咨询 1 万余人次,科技户 1500 余户,全街道先进实
用技术科技贡献率达 65%。
(五)各项改革顺利推进
五年来,黄甲街道始终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各项综合配套改革。一是创新社会管
理机制,成立志愿者服务中心。建立双流县首家登记注册的志愿者服务中心,按照“以服务
换服务”原则,在全街道推行志愿者服务体系。2014 年 9 月挂牌成立以来,已吸纳志愿者
400 余名,开展志愿者活动 1000 余人次,主要开展文明劝导、家电维修、免费培训、健康
义诊、关爱空巢老人等志愿服务。开展了 18 次周末兴趣班培训;16 场主题活动;义诊 4 次,
义诊 791 人次。二是建立健全就业服务网络,“就业赶场”深入开展。依托工业区有利条件,
实施就业品牌工程,大力开展“就业赶场”服务。以空港新居培训就业服务中心和黄瓦居就
业培训劳动保障中心为载体,不断完善“两免四制”工作,加大就业培训力度,积极与工业
集中区企业联络,做好上门服务、定向培训,促进群众充分就业,解决企业用工难。结合劳
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经验,切实加强充分就业重大决策、全民创业和就业优先战略
工作,打响我街道就业品牌,吸聚周边镇街和周边区市县群众到我镇就业,进一步提升黄甲
人气。“十二五”期间,共推荐就业 15000 余人次,其中辖区内 5300 余人,县内 4800 余人,
市内 3900 余人,市外 1000 余人。街道新增就业人数 2228 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770 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以内;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新增累计转移就业 1977 人。
三是村级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进一步完善党务、政
务和村(居)务公开制度。完善基层治理机制,进一步规范村民议事会、居务监督委员会运行
机制,建立“议事日”制度,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形成并完善了农村政经分开、政
企分开、政事分开的村级组织架构。四是公益事业改革初显成效。积极推进环卫事业改革,
实行环卫服务外包,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加强对街道敬老院的管理,完善养老保障制度,让
全街道的五保老人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按时足额发放各类民政救济补助,推动了公益事业
发展。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五年来,黄甲街道正确把握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把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贯穿于
经济建设的全过程,积极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
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空港贸易核心区、两化互动示范区”的目标,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
环境,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
一是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化。5 年来,街道通过“三建立三争创”、道德大讲堂、百姓故
事会、“一村一大戏”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为精神文明建设搭建了坚实的平台,提供了有
效的载体,街道广大群众的文明意识、爱护环境的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增
收致富的观念日渐成熟,文明素质普遍提高,街道社会环境更加文明。二是教育事业迅速发
展。加大教育硬件设施的投入,大力支持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办学条件;全面实施素
质教育,小学毕业率达 100%,初中进入高中阶段学习人数占毕业人数的 98%以上,“两基”
巩固提高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广泛开展科普宣传与教育活动,切实授予农户实用技术,架起
致富金桥。三是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依托黄甲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平台,不断创新和丰
富文化载体,建立了老年大学文艺队、天府锣鼓队等十二支文艺队伍,创新开展“一村一大
戏”活动,形成了“一村一队伍月月有活动”的新型文化工作模式,各村、居住小区均设立
健身点,极大地丰富了街道居民的文化生活。四是卫生事业稳步发展。进一步规范完善 7
个社区卫生计生服务室的硬件设施及规章制度,大力推进农村医疗公共服务项目,农村居民
医疗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坚持做到“目标责任落实到位、服务到位、宣传教
育到位、管理到位”,五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3‰以内,接受单独二孩申请 240 余
对,残疾人事业全面推进,“爱残助残”已成社会风气。五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
坚持抓好防控网络建设,实行信访工作“周周清”,发挥维稳队伍作用,不断完善大调解体
系,加强治安防范、整治的力度。黄甲街道已被成都市评为三平安街道。大力加强“三无院
落整治”,省级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七)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圆满完成各项教育实践活动。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党员“先
进性 纯洁性”教育、实现伟大中国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
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进一步改进了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进一步
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打下了基础。二是基层民主政治进一步健全。健
全了民主生活会制度、村务组务公开制度、年度述职述廉、民主测评和党代表常任等制度。
三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把廉政建设工作纳入总
体目标管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切实根除党员干部“四
风”之弊,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同时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强化监督,防
微杜渐,完善了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建设工程招投标制、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干
部“走读”问题管理制度、干部外出学习考察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等,
使廉政建设在制度上和措施上不断落实,从源头上堵住了腐败现象的滋生。
(八)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积极推行
在推行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黄甲街道完成了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加强了制度建设。
对群众和企业办事实行了一站式服务,有效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人难找、事难办”的
现象,基本实现了“进一道门,办完一切事”的目标。严格落实“四项制度”,建立健全“民
情日记制”、 “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等制度,强化了组织监督和社会监督,设立了举报
箱和举报电话。干部作风明显转变、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营造了干部的
新气象,有力推进了街道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十二五”期间,黄甲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全面完成了“十二五”
计划,为“十三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十三五”工作思路
未来五年,我街道将紧紧抓住天府新区获批新区的重大机遇,依托航空港经济开发区,以建
设“空港核心贸易区、两化互动示范区”为目标,不断提高服务开发区的服务质量,以三产
服务业为重点,加快整合自身及周边的优势资源,主动融入天府新区规划建设格局,实现街
道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稳中快进地发展。
“十三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
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以及
市委“五大兴市战略”、县委打造“天府科技生态城、空港自由贸易区”的工作思路,狠抓
新双流建设机遇,大力实施“城市发展战略、倍增发展战略、和谐发展战略”,以服务天府
新区建设为重点,以城市建设、发展三次产业、社会建设管理、充分就业、民生民计、稳定
和谐等为抓手,建设现代工业新城,奋力实现“在中西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十三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到 2019 年,地方税收突破 2 亿元,比 2014 年增长 99%;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7 亿元,比 2014
年增长 50%;招商引资总到位资金保持在 6 亿元以上;全口径工业增加值达 13.2 亿元,比 2014
年增长 20%。
人民生活目标: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农民人均收入达到 26800 元,比
2014 年增长 7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3‰以内,城填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以内。
“十三五”重点完成五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一)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一三产业互动,提升镇域综合实力
1、加快一、三产业发展。以高度对接工业新城和服务开发区为目标,坚持一三产业共同推
动经济发展,不断促进产业提升和结构优化。突出结构调整主线,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坚
持坚持把招商引资摆在经济工作的最前沿来抓紧抓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展招商领域,
提高引资质量,扩大引资规模,努力引进一批产业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突出服务意识,
以政策为支撑、投入为重点,重点解决好开发区配套服务问题,切实增强环境吸引力和竞争
力。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现代服务业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新城建设带来的核
心辐射作用,进一步做大做强三产支柱产业,积极推动三产项目建设。一是大力提升居住环
境,打造对接工业新城区。大力提升建设品味与整体形象,加大城市品牌营销力度,全力打
造怡居新城。二是大力提升临空服务经济,打造对接工业新城区。充分利用依托航空港工业
集中发展区、物流园区、临空总部区,科学规划基础设施以及文化、商业、娱乐等功能设施,
完善市场、商业网点、停车场、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娱乐需求、消费
需求,努力为园区服务配套,大力发展临空商务配套业,努力构建临空经济综合配套商务圈。
依托开发区和工业新城等独特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房产开发、中介咨询、信息服务、
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切实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幅射效应,提高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
三是依托麻羊文化发挥麻羊凭牌效应,大力提升休闲旅游经济,打造生态饮食文化示范镇。
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随着航空港经济开发区的不断拓展,未来五年农业用地愈来愈少,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创新思维,在农用地不断减少的前提下,巩固我街道农产品品牌。进一步
把握产业导向,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大力推行麻羊代养、寄养模式、规模养殖,
建立 2 处标准化养殖基地,稳定麻羊产业发展;集约节约用地,以现代农庄形式发展“二荆
条”辣椒、冬瓜种植,提高农产品效益。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农产品营销经纪
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全面增强农产品的营销能力。
(二)狠抓城市建管,增强服务功能
一是协助规划局完成黄甲城市规划和设计工作。抓好城市拓展扩容、优化完善功能区块,进
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城市体系格局。启动“大雁居”、“尚善居”等安置小
区建设,到 2019 年安置人口 6910 人,1974 户,并配套完善小区各类设施,实现建管同步,
努力打造农民安置示范小区。启动王家场社区及双华社区旧城改造工作,到 2019 年力争完
成王家场上街、下街及双华场老街旧城改造工作。
二是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城市形象。营造优美的城市环境、招商环
境、怡居环境,建设现代工业新城。巩固省环境优美示范镇创建成果,积极推进大环境绿化、
小区域综合治理,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会服务和居住服务功能。要积极创造良好
的人居环境,巩固生态镇、生态村创建成果,提高城镇生态环境质量。扎实抓好场镇绿化和
亮化工作,扎实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拓宽经营城镇的方式和领域,运用市场手段经营好
各类城镇资源,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维护,不断提升场镇环境卫生管
理水平。
三是城市管理、城市服务实现从城镇到城市、从农村管理到城市管理、从农村服务到城市服
务的转变。大力加强高端商务接待、大型商场、餐饮娱乐等三产服务业引进,合理利用规划
建设大型商业综合体,增强服务天府新区的承载力,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三)“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现有企业负责人沟通联系机制,融洽政企关系,为落户企业提
供优质的后续服务工作;积极开展“以商引商”、“外出招商”“网络招商”等形式,积极引进
工业企业。
二是创新城市新型社区自治管理。进一步完善新型社区自治管理组织架构,强化民主化管理
程序。到 2019 年,小区居民自筹物业管理费达到物业管理开支的 90%以上。
三是加大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力度。加快社会组织、志愿者进入小区服务,推广志愿者
服务中心重大成果,逐步形成“以服务换服务”“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局面。
四是加强民主政治,提高行政能力。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以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
为重点的公开办事制度和以构建新型村级治理机制为重点的权力制约制度。加强对重大问题
的决策监督和制约。要进一步加强权力制约,规范村干部行为,提高工作透明度。
(四)高度重视民生民计,全面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一是加大就业培训,提高农民收入。要进一步转变农民增收方式,大力提高就业引导、就业
培训和推荐就业的服务水平,力求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实现新的突破。“打造黄甲就业品牌”。
深化“就业赶场”模式,拓展培训渠道,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社会组织培训、企业培训,
不断提高就业质量。
二是确保拆迁农户利益。被征地农民参保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做到应保尽保,积极稳妥
推进被征地农民失业保险金申领核发工作。
三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低保、困难救助、结对帮扶
等工作,打造“残疾人量服工作”新亮点。加大帮贫助困力度,积极解决当前贫困党员和群
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为他们送资金、送技术、送门路,帮助其致富增收;
四是加大教育卫生投入。积极争取并密切配合教育局、卫生局,新建小学教学用房 2000 平
方米,初中教学用房 500 平方米;新建 1 所公办幼儿园,迁建黄甲卫生院。坚持农村群宴申
报审批制度,加大辖区内私屠滥宰、非法加工等的巡查力度,确保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到
2019 年,街道居民管网水使用率达 100%,卫生水冲式厕所达 100%。
五是加快都市农业发展。规范农村“三大市场经营主体”,培育省、市示范户 2 户以上。推
进农民加入专合组织规范化建设,打造农产品品牌,创省、市品牌产品 2-3 个。
(五)着力麻羊特色,实施文化兴城
一是加强麻羊文化建设。力争引进麻羊精深加工企业,实现产业倍增;完成麻羊特色街建设;
完成“黄甲麻羊”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继续办好黄甲麻羊节。
二是培育城市文化。深化“一村一大戏”活动,在节目品质、活动引领、群众参与面等方面
狠下功夫,打造黄甲特有的城市文化,实现社会和谐。完成文化活动中心文化示范站创建工
作。
(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稳定
一是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不断拓宽思路、创新举措、强化责任、亲民务实,营
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积极创建市级“四平安街道”和“安全社区”。
二是充分发挥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作用。实施信访调解“双联动”,健全稳定风险评估
机制,准确研判可能出现的稳定态势,积极化解积案,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切实做到
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形成比较完善的维稳体系。
(七)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为黄甲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是建强组织抓服务。探索把党组织建在行业协会、工商企业、商铺楼宇和流动人口聚集地
的有效措施,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巩固走覆盖。打造一批党建示范点,使其成为服务群众的
典范和标杆。
二是建强队伍抓服务。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要成果,持续深入开展作风
建设,严格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加强干部教育管理,建立长效机制,继续查找和解决党
员干部“四风”问题,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选好配强社区两委班子,
在能力素质培训、日常监管上狠下功夫,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加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树立高效、
廉洁的政府形象。
三是创新方式抓服务。探索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着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坚持新
型基层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议事规则,加强居民议事会建设,真正实现民事民议民定。
四是强化保障抓服务。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层层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以服
务为导向、群众满意为标准的基层党建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乡镇十二五规划总结和十三五计划 3
“十二五”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
力实施“南拓西接、扩容提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
标任务,工业和信息化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一)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十二五以来,我局努力克服宏观经济发展不利因素
影响,着重抓产业引导和扶持,抓项目建设,抓优质服务,抓调度协调,工业经济实现了平
稳发展,发展能力不断提升。2011-2014 年,我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四年来分别为 324 亿元、
398.7 亿元、398.5 亿元和 433.7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18.7%、25.5%、11.6%和 8.02%;规
模工业增加值分别为 82.7 亿元、80.1 亿元、103.9 亿元和 120.1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10.9 %、
21.8 %、12.3%和 7.5%,占全区 GDP 比重分别为 15.4%、15.6%、17.6%和 18.5%。规模工业
企业数持续增长,从 2011 年的 52 家到 2014 年的 96 家。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升,
实现利税总额从 2011 年的 46.1 亿元增长到 2014 年的 63.1 亿元。预计 2015 年底,全区规
模工业总产值可达 475 亿元,同比增长 8%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可达 133 亿元,是 2011
年的 1.85 倍,同比增长 85%左右。
(二)“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坚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应用。着重发展太阳能光伏、
电器产品、机械和电子、智能仪器仪表、网络和通信设备等电子信息制造业,以信息服务产
业基地建设为核心,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软件产业;进一步深化了信息技术在企业研
发设计、生产经营和管理、销售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领域、主要环节的应用。加快推进
数字建设,特别是推进“无线长沙”建设步伐,加快了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步伐,2011 年至
2014 年间,共建设移动网络基站 1072 个, WLAN 热点 4048 个,数据宽带网专线 526 个,
敷设光缆 1300 多公里。网络无缝覆盖天心区范围全境,为区内近 50 万人口提供优质网络服
务。同时,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电子商务、旅游等各个方面,构建全面共享的信息
服务体系,开展了免费无线信号的试点工作,太平古街、天心阁等 8 个地区作为首批地区,
桂花坪街道金桂社区作为社区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试点地区,都在抓紧建设和落
实中。
(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二五”以来,我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
展方式,注重发展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工业,大力培育发展信息产业,突出发展优势产
业集群,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光伏、机械装备
制造、电子电器等优势产业的集群基地,发展配套的上下游产业,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竞争
力的企业,如国内首家研发光伏、风电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的全程数控有限公司,省内一家电
器设备检测和研发的电器研究所,专业生产会议表决系统的中天电子等企业。截止 2014 年
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发展速度较快,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行业,实现总产值 101.3 亿元,
同比增长 8.3%,占整个工业经济的比重为 23.4%,比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产值增速高出了
0.8 个百分点。
(四)节能减排再上新水平。2011 到 2014 年间,我区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每年同比下
降 8%,能耗每年同比下降 6%以上,处于全省一流水平。我局通过大力倡导绿色经济、循环
经济,着力发展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促进工业经济向资源节
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一方面重点围绕铸造、冶炼、表面处理等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大力推行节水改造、节能变频、废旧原料回收、余热利用等先进技术,加强了对传统产业的
提质改造、优化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努力把科研技术运用到清洁生产改造、废旧物资利
用、资源配置整体优化的过程中,培植了一批节能降耗典型示范企业。长沙电机厂、德泽实
业、天鹅工业泵等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升和再生原料综合利用工程,大大降低了能耗。另一
方面,我局通过采取创建示范典型、开展节能宣传等形式,浓厚了工作氛围、强化了民众支
持。组织辖区企业召开了《节约能源法》的学习培训和企业节能降耗专题交流会,发放了《企
业节能知识手册》、《能源统计知识手册》及《节约小常识》等宣传手册和资料,广泛宣传节
能法律法规、政策、先进典型和新技术、新产品,引导工业企业积极创建“两型企业”,经
济、生态、社会等多方效益同步提升,为“两型社会”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十三五规划思路
(一)立足“三个基础”。一是以工业和信息两大板块为基础,既有分项目规划,又有“两化
融合”规划。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工业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快速促进“两化深度融合”,
对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创新升级能力,践行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
本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十三五规划要以做大工业总量和提升综合竞争力为核
心,以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为途径,以促进“两化融合”为重点,推进工业和信
息化在行业、企业、区域分别实现关键性突破。二是以区域特色为基础,立足于我区“三产
强、二产弱”,但二产不能少,工业是信息化载体和支撑的主体地位,同时要兼顾对接长株
潭的地域优势合理布局产业。我区位于长株潭融城的核心区,作为两型社会创建的试验区,
工业在调结构、转方式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拉动投资、促进消费等方面也发挥着
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解决就业、创造税收,促进科研,维护稳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
效果明显,并对我区范围内的商贸物流、金融服务、文化创意、高新技术等优质产业的发展
起着支撑作用。随着暮云片区划归我区,工业发展也注入了新的血液。要充分发挥我区机械
制造、电子信息、光伏产业等重点特色产业的优势,对产业进行合理布局。三是以“三区建
设”发展战略为基础,把工业作为“三区建设”的有益补偿,把暮云片区作为工业的主战场。
在全力推进“小康先行区,‘两型’示范区,文化引领区”的“三区建设”的进程中,工业
是转方式、调结构,实现产业倍增,保持经济平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推动力。因此,
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研究开发型的产业,如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
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食品和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同时,
充分发挥暮云片区的区位和产业优势,承接长株潭三市的产业转移项目,突出产业功能集聚,
促进天心工业逐渐转型。
(二)注重三个方式。一是要多调查了解。要认真分析和了解国内工业和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
的问题,分析企业面临的困境和技术难题,掌握整个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基础条件,为工
业和信息化的十三五规划研究制定提供基础素材。要在全区范围有针对性地开展十三五规划
调研工作。二是大数据整理。通过理顺我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资料数据,借鉴上级主管部门
及兄弟区县的优秀经验做法,认真做好“十三五”规划前期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确保数据、
资料真实、完整、准确,进一步促进我区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支柱产业和战
略性新兴产业重新规划和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引进社会资源。集思广益是规划成
功的关键。动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行业协会以及其他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机构
或组织参与到“十三五”规划中来,引用社会化市场有关研究成果,不拘束于政府数据,增
强规划的科学性,对我区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
(三)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合理测算评估指标。要系统收集天心区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的指
标数据,进行潜力调查,资源整理,并与上级部门和兄弟区县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指标的变化趋势,结合我区的发展定位和目标,提出我区工业信息化发展的指标体系,并对
各项指标的当前实现程度、未来发展趋势和目标值进行预测测算。二是列举具体措施。要明
确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主导方向、着力发展的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信息服务基地建设,
促进两化深度融合重点领域、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保障等。三是突出新的经济增长极。信息
产业的发展为我区工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要认真分析研究区内信息化发展现状、问题及
发展趋势,提出“十三五”加速推进信息化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实现途径和保障措施;
研究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措施,研究开发和整合信息资源,通过信息化延长产业
链,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把信息产业做大做强等。四是突出产业间和谐发展,兼顾全区乃
至全市产业平衡发展。要把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置于整个天心区发展的大战略、大布局中
去思考、谋划,通过基层调研走访、课题研究、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认真开展规划前期研究。
要针对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薄弱环节、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制约技术创新的突出矛盾,科
学规划一批重大发展项目。
(四)规划五个方面内容。一是信息化的基础硬件建设。要加快 3G 网络、全光纤网、wifi 无线
网络等建设、应用和升级,尽快实现整个城区无线网络全覆盖;要广泛运用互联网、物联网、
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医疗卫生、教育、电子商务、旅游等各个方面,构建全面共
享的民生服务体系,进而促进信息化建设步伐。二是引导和扩大居民信息消费。要推动云计
算服务商业化运营,加快物联网和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化,开展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大力发
展电子商务,促进基于电子商务、云计算等信息平台的消费。要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推
进教育、医疗、旅游等优质资源共享,满足居民休闲、健身、家居服务、法律顾问、养老等
新兴服务需求,促进信息产品支出和信息服务支出。三是智慧城区建设的快速推进。要加快
推进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建设,更加广泛深入地推进基础
性与应用型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和各类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形成技术集成、综合应用、高端发
展的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城市。四是突出智能产品的开发应用。结合天心区制
造业、光伏产业、电子电器的基础,在传统产品中大力推广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数字
化、智能化的新产品。提升发展一批如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数控设备、3D 设备等信息化
装备设计和生产制造企业。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传感装备、智能装备和智能发电装备等新兴
制造产业集群。五是产业结构的继续调整。要认真研究国内外产业发展新趋势,分析我区产
业发展现状和空间布局情况,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区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布局的政策措施,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
现代产业体系。
乡镇十二五规划总结和十三五计划 4
“十二五”期间,我县城建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要求,抓住国
家大力推进城镇化战略,坚持把城镇化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性举措来抓,围绕建设徐济
之间中心城市的战略构想,按照滨湖城市、节点城市、生态城市的定位,致力于优化城乡布
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改善镇村面貌,先后投资 1282.5 亿元,实施了道路交
通、综合市场、市政、办公、文卫、住宅、旅游设施等 504 项城乡建设重点工程,城市基础
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乡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截止目前,全县城镇
化率达到 52.5%,比“十一五”末提高了 10 个百分点左右。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轴心、镇
区为节点、社区为终端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城市区域辐射力、集聚力逐步增强。城乡在经
济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呈现出一体化发展的良好趋势。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一)强化规划引领功能,描绘城镇化发展蓝图。按照市委、市政府把沛县纳入徐州都市圈战
略发展目标要求,围绕把沛县建成徐州后花园、副中心和重要功能区的目标定位,围绕
“1+5+100”规划发展目标,把县城建成徐济之间区域中心城市,培育 5 个重点中心镇向小
城市发展,推进 100 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构建以中心城市为龙头、以小城市为纽带、新型
农村社区为节点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一是高水平定位中心城市。围绕城区面积 100 平方公
里、80 万人口,打造节点城市、滨湖城市、生态城市的目标定位,突出“绿、水、文”理
念,注重特色,注重生态,高水平、大手笔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乡产业发展体系、规划建
设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等分项规划,加快形成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格
局。精心修编了《沛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编制完成了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初步方
案,着手编制《沛北一体化总体规划》。二是高定位规划中小城市。围绕市委、市政府“1+5+30”
的新型城镇发展体系,按照《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中心镇提档升级加快
培育小城市的意见》(徐委发〔2013〕38 号)的要求,省住建厅规划技术咨询中心、东南大学
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徐州市规划设计院三家设计单位已编制完成我县 5 个中心镇规划。三
是高起点绘制新型农村社区。坚持以产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环境生态化、岗位职业化、
管理科学化“五化”为引领,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作为建设新农村、加快城
镇化的重要抓手,以培育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为突破,围绕全县 100 个新型农村社区统筹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配套,着力打造布局合理化、产业规模化、人口集聚化、
设施配套化、社区服务化、环境生态化的宜居美好社区。河口镇、栖山镇等 8 个镇的规划设
计已委托徐州市规划设计院进行编制。并完成了大屯镇安庄村等 5 个省试点村、安国镇张双
楼村农村新型社区、杨屯镇西姚桥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等规划编制工作。
(二)强化综合承载功能,夯实城镇化发展基础。十二五以来,我县城市建设紧紧围绕打造徐
济之间中心城市目标定位,坚持北连西扩东进战略,加快推进新城区、改造提升老城区、完
善配套开发区、启动建设滨湖新区,“四区同建”势头强劲,为打造徐州特大中心城市、辐
射济宁重要节点城市、“八大中心”重要功能区、大滨湖城市副中心和“后花园”夯实了发
展基础。 “十二五”以来,先后实施了总投资 1282.5 亿元的 504 项城乡建设重点工程,区
域中心城市集聚效应日益显现,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城市功能日益提升。一是新城区人
气快速提升。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新城区。按照“外成环,内成网,节点
畅通”的发展思路,坚持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完善提升的原则,十二五期间先后投资 65
亿元,高标准修建了东环路、龙湖大道、西环路、沛公西路等 35 条,全长 134 公里的城市
核心区路网,湖西航道、顺堤河疏浚和徐沛快速通道、环微山湖大道等“两河两路”工程和
“一湖两河三路”全部建成通车,八纵九横的中等城市路网框架全面拉开。日供水 10 万吨
的地表水厂即将建成投入使用,新建改建供水管网改造 120 公里;新城写字楼、公检法等行
政中心陆续投入使用;新城区客运站投入使用,文化馆、展览馆、博物馆、电影院“三馆一
院”即将投入使用;新城嘉苑、中央商务区、侨城、雨润城市综合体等 223 万平方米的高档
住宅小区已陆续建成投入;先后建成惠民家园、北孔庄安置小区、小街子安置小区、阳光四
期等 120 万平方米新城安置小区。通过繁荣城市产业,集聚人气,提升活力,促进“以业兴
城、以城兴业”,增强新城区城市发展活力和综合竞争力,先后建设了德信九龙城商务区、
雨润城市综合体、侨城五酒店等一批重点商贸项目建设,建设商贸设施 260 余万平方余万平
方米,通过大力发展精品百货、大型超市,餐饮娱乐等多种业态的大型商业项目,打造主城
区核心商圈,形成以商贸、服务业聚集区,以汉城路为中心的贯穿新老城区的商贸核心区逐
步形成。二是老城区改造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间,结合国家关于棚户区改造的相关支持政策,
2012 年,徐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中等城市实施“1+3 个 100 万工程要求,在科学进行城市
设计的基础上,逐步对旧城区进行改造,完善各项配套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2012 年以来,先后实施了沛初中北、汉城国际二期西区北侧、申庄、孟桥、鼓楼市场、许
阁、许塘坊、四堡、蒋庄、杈营园、那庄等地块征收项目,完成房屋征收面积约 499.62 万
平方米。在加快房屋征收的同时,积极加快推进安置房建设,按照就地安置的原则在中央御
景、御景龙湾、汉邦国际广场等一批高档小区配建安置房,安置面积 324.4 万平方米。投资
130 亿元,建设城投鼓楼国际广场、汉街四方广场、新都市华庭等一批高档精品住宅小区,
总面积达 620 万平方米。开展老城区道路沿线综合整治,实施了道路出新、沿街建筑立面出
新、沿线绿化提档升级等工程,实施道路硬化、街巷净化、门头店招改造,完善市政配套设
施系统,实施小街小巷和老城区道路路灯改造,对新、老城区汤沐路、汉城路、东风路、正
阳路、迎宾大道、萧何路、汤沐路等道路破损路面进行了修补,共修补沥青砼路面 14000
平方米。消除有路无灯、有灯不亮现象,确保了城市主干道亮灯率达 98%,次干道亮灯率达
98%以上。建设大风歌广场、千岛湿地等一批公园、小游园、街头绿地,十二五以来共建成
公园 13 个、游园 173 个,城区绿地总面积 1544 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 26%。让居民享
受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实现了老城区建设上的新突破,拓展了老城区发展空间,提升了老
城区的形象。三是滨湖新区建设快速启动。湖西航道、顺堤河疏浚和徐沛快速通道、环微山
湖大道等“两河两路”工程的快速推进;千岛湿地、生态湿地、休闲公园、水上旅游、微山
湖国际旅游城等功能性项目的实施,为微山湖景区、沛县城区和徐州市区之间的水系一体、
路网贯通、城湖互动、山水相连的城市发展格局增色添彩,加快了城市东进步伐,彰显滨湖
城市特色。
(三)强化区域联动功能,拓展城镇化发展空间。坚持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镇区集中、居
住向社区集中,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打造一批工业强镇、
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农业大镇。推动重点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一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向社
区集中。按照 100 个新型社区建设规划,将社区分为新建型、扩张型和环境整治型三种类型,
坚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村庄建设和环境整治及功能配套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社
会管理创新相结合“三个结合”,按照“政府规划、农民主体、社会共助”的模式,通过规
划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围绕规划确定的 100 个新型农
村社区发展目标,积极开展指导工作,全县各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各项措施,统筹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集中,引导鼓励村
民逐步向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型农村社区集聚。目前全县已启动 28 个新型农村社区建
设,面积为 33.83 万平方米。二是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全省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开展以来,
我县按照“六整治、六提升”和“三整治、一保障”的标准,对全县 1329 个自然村开展整
治,先后投入整治资金 1.2 亿元,动用挖掘机、铲车、推土机、三轮车等机械约 4759 台时,
出动人力约 2.8 万人次,新建道路 1.2 万平方米,安装路灯 108 盏,完成建筑物外体粉刷 3.62
万平方米,疏浚河道坑塘 104 处,新增绿化面积 1.6 万平方米,拆除违建 15.5 万平方米,
清除杂物、柴草堆等 9058 余处,清除垃圾 7310 吨,新增密闭垃圾箱 23 个,新添置垃圾桶
近 780 只,清理广告 5075 处,新建公厕 2 座。二是积极引导群众向新型农村社区居住。三
是加速沛北一体化发展。坚持顶层设计的理念,加快实施杨屯镇新镇区建设、中德合作沛县
矿地一体化土地开发与利用工程、公共交通一体化工程、尾水导流和安国湿地工程,区域供
水、暖、气管网建设工程等一批事关沛北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工程,着力推进沛北交通网、供
水网、供电网、信息网、供气网、市场网建设。结合沛北采煤塌陷村庄整体搬迁,加快完善
沛北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布点工作。由中国规划设计院上海分院设计的初步规划成果已经形
成。
二、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的衔接性不够。“多规合一”没有建立,城市总体规划与其它规划衔接不够,使总
体规划更多停留在指导性上,没有转向可控性,缺乏可操作性;城区道路、供水、排水、供
气、电力、通讯等行业规划有待进一步统一协调;专项规划的编制仍然滞后,规划编制步伐
需要进一步加快;规划实施不到位,村镇规划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规划执法力量仍然较
为薄弱,规划执法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全民规划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规划的严肃性和性需
要进一步树立。
(二)城市化整体水平不高。我县城镇化率达 52.5%,与全市平均水平还差 5.5 个百分点,与
全省平均水平还差 11.5 个百分点。
(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完善。供热能力不足,热力管道主要分布在汤沐路以南,不能满
足全县供热需求,缺少专门的供热公司;老城区给排水管网陈旧老化,尚未真正实现雨污水
分流;燃气供应量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城区缺少大型停车场,车辆的停放主要集中在
道路和人行道上,造成人行道板破损严重。
(四)资金瓶颈制约加大。由于国内经济运行情况不稳定,一些项目在资金安排上受到影响,
部分项目启动资金没有到位或资金缺口较大,特别是房地产项目,开发企业因资金问题压缩
开发面积或存在观望等待现象。
(五)部分项目无土地指标。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呈刚性扩张趋势,国家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控
制越来越紧,用地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用地指标缺口较大,部分项目因无土地指标无法开工。
(六)精品工程数量不多。虽然近年来工程建设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有些项目还存在施工
组织不够科学合理、细部处理不够精细等问题,建筑风格、色调不协调,建筑特色不明显,
地标性建筑不多,精品设计、精品建设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十三五”城镇化发展规划
“十三五”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也是新常态下城乡建设转型发
展的重要时期。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全面认识新常态,深刻领会新常态带来的趋势性
变化,必须科学谋划新常态下的“十三五”期间的工作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确
保在更高起点上起好头、开好局。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
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会议部署,围绕“打响滨湖城市品牌,建设苏北城乡一
体化先行区、徐州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当好城镇化排头兵”的目标定位,把城镇化作为推
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紧紧围绕建设实力沛县、活力沛县、宜居沛县、美丽沛
县、幸福沛县的新目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积极适应新常态,切实转变思维方式,抓牢
发展机遇,在新常态的大格局中,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沛县。
(二)发展定位
将通过“十三五”期间城市重点项目建设,打好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城攻坚战,以建设现
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突出“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现代城市功能、优化生态环境质量
上下功夫,加快城镇人口聚集、产业聚集、人才聚集、商业聚集步伐,同时,重点是把握城
市建设重点、加快推进新城区、老城区、滨湖新区、开发区建设,提升城市交通能级和城区
绿化档次,通过继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更加注重城市发展质量,
更加注重空间品质提升,更加注重宜居环境改善,让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奋
力实现实力沛县、活力沛县、宜居沛县、美丽沛县、幸福沛县的新目标。
( 三)目标任务
十三五期间将按照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紧紧围绕
“1+5+100”的基本思路,着力做大做强沛城中心城市,大力培育重点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
坚定不移推进 100 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思路,城镇化率每年提升 2-3 个百分点,到“十
三五”末城镇化率达到并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
积分别达到 45%、40%和 12 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均达到 100%;人均
道路面积达到45平方米;棚户区改造任务完成85%;燃气普及率、集中供热普及率均达到100%;
住宅小区物业覆盖率达到 100%;城镇居民燃气气化率达到 100%;城镇绿色建筑达标率达到
60%;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 55 平方米以上;住房保障率达到 35% 。
(四)重点项目
1、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编制完善全域城镇体系规划,科学确定全县城镇发展战略和
总体布局合理调整建制镇数量与辖区范围,推动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
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等,按照中等城市标准开展县城总体规划修编,选择 1-2
个重点中心镇做好 10 万人口以上小城市中长期规划。加快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和新村规
划设计,构建合理的镇、村体系和村落空间布局。加快编制城市、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逐
步实现城镇规划区范围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全覆盖。围绕“1+5+100”的基本思路,着力做
大做强沛城中心城市,大力培育 5 个重点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坚定不移推进 100 个新型农
村社区建设,把城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规划,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构建科学的城镇体系,
促进城乡空间布局、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推进“多规
合一”, 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真正把我县新型城镇化系统工程中涉及城乡
规划建设目标任务完成好、落实好。
2、统筹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建设新城区、改造提升老城区、完善配套开发区、
启动滨湖新区建设和沛北一体化建设,加快县城建设步伐,拓展发展空间,提升服务功能,
增强对城镇化的龙头带动作用。一是加快城市路网建设。依托徐沛快速通道、湖西航道的辐
射带动作用,大力实施“畅通工程”,建设南环路东延(龙飞地雕塑-快速通道)、东环路南延(新
沛路-南环路)、城关路南延(汤沐路-新沛路)、歌风路西延(汉城路-城关路)、新沛路西延(汉城
路-城关路)、公园南路西延(现状-城关路)、樊巷街(滨河路-东风路)、红光路过沿河(滨河路-
樊哙路)、曹参路(汉源大道-东环路)、灌婴路(汉源大道-东环路)、周勃路(汉源大道-东环路)、
王陵路(汉源大道-东环路)、汉景路(王陵路-正阳路)等 13 城区道路建设和改造等,打通末端
节点,改善城市“微循环”,提高现有路网使用率条,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同时,完善城乡
交通网络,加快建设北环路、杨欢路、开通龙河路、272 省道徐州至沛县公路、西环路修复
工程、S427 东延工程、屯北路工程、沛公路西延至龙河路等路网建设工程等力争 2017 年底
基本建成通车,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和方便快捷的区域“大交通”格局,为滨湖新城全面建
设拉开骨架,全面提高城市交通承载能力。二是围绕夯实基础、完善功能、优化服务,不断
提升新城区发展功能,发挥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功能。加快推进实验小学、奥体中心、睦
邻中心、公交加气站、西气东输气源管网、新城区中医院、文化中心、新城农贸市场、等文
化体育、教育卫生等功能性项目建设,在充分考虑住房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需求
的同时,加快推进以汉城路为中心的贯穿新老城区的德信九龙城、雨润城市综合体、侨城五
酒店、汉城国际步行街、鼓楼广场等商贸设施建设,打造主城区核心商圈,形成以商贸、服
务业聚集区。三是高标准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
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为引领,继续加大力度实施铁西公园、游园绿化工程、文化中心绿化工
程、沛公园二期、千岛湿地、安国湿地、洪福湿地等游园和生态建设工程,努力打造一批新
的绿化精品工程。不断提升绿地精细化管护水平,形成点、线、面、环相结合的组织完善、
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的绿化系统。开展大沙河治理等河道疏浚整治开发,增强河网水体流动
性,改善河道水质与水环境,打造特色河网原生态水系景观与风格,构建碧水蓝天工程。加
大对城区老街道、小街巷的改造力度,实施道路硬化、道路街景美化和路灯亮化工程,建设
一批小游园、街头绿地,提升城市面貌,让居民享受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 四是加快棚户
区改造,改善城区居民生活条件。紧紧围绕老城区做优做美、做大做强、提档升级,突出城
市建设项目的科学性、经济性和社会性,把城市建设与完善城市功能相结合,与优化产业、
市场布局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以实现“四区同建”为切入
点,加大城市建设及环境整治的力度,通过一至两年的努力,使我县城市品位有较大的提高。
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3]108 号)文件要求
和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 2013—2017 年拟实施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项目计划方案,
全面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中等城市实施“1+3 个 100 万”工程的要求,对双靛池、啤酒厂
北、泗水亭南地块、水务局南地块(泗水路东)、 六中北西、希望饲料、龙王庄地块、歌风
小区东地块、东风东路北(居民点北)地块、许王杨彭庄南地块等 44 个地块 31201 户,404.17
万平方米地块的征收工作,集中开发建设一批高档住宅小区,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
升城市景观,迅速凝聚人气。
3、推进沛北一体化发展。积极借鉴昆山在率先全面小康进程中提出的“八个一体化’创新
理念(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就业社保一体化、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城
乡资源配置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结合沛县实际情况,加快编制沛北一体化发展规划和重点功能片区规划、重点地段景观规划、
绿色生态规划、城区交通规划和各专项规划。认真编排沛北地区十三五期间的重大项目,大
力实施中德合作沛县矿地一体化土地开发与利用工程、公共交通一体化工程、尾水导流和安
国湿地工程,区域供水、暖、气管网建设工程等一批事关沛北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工程,实现
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一体化。
4、以“三集中”引领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坚持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镇区集中、居住
向社区集中,着力培育重点中心镇向现代新型小城市发展,协调推进户籍、土地、社会保障
等政策改革,每年实施农民转市民计划,不断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安排,逐步实
现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加快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以新型农村社区建
设为引领,突出产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环境生态化、岗位职业化、管理科学化,加快推
进村镇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
不断深化中心镇创建和村庄环境整治,打造全省新型农村社区示范县。依据我县中长期发展
规划(2011-2030)确定的城区 80 万人口和 100 个新型农村社区 50 万人口的发展战略,形成 1
个中心城市为龙头、5 个重点中心镇为纽带、100 个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城乡空间格局。
积极鼓励各镇每年自主建设 1 个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通过 8 到 10 年的建设成为规划科学、
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服务配套、管理健全、社会和谐的农村新社区;立足城乡总体规划,
坚持功能配套和结构优化,推进城市配套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加快水、电、路、
讯、气、热、教、体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中心乡镇为重点,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
度,促进小城镇水、电、气、通讯及环保设施向农村延伸。形成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社区
内村委会、文化活动室、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幼儿园、学校、农资超市、公共活动及健
身场所等各种服务设施应有尽有的新型农村社区,让农民充分享受新型农村建设带来的成
果,逐步把我县农村传统村落成为苏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示范区,到 2020 年建成 100 个
新型社区,逐步形成适应人口和产业聚集需求、完备高效的设施体系,增强县城承载能力,
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区域板块影响力。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
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5 号)的总体要求,
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以保障农
民基本生活条件作为底线,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从实际出发,
循序渐进,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5、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坚持走经营城市、资本运作的路子,建立以财政为基础、政府融
资平台为主渠道、土地增值收益为补充,引导民间投资、产业资本投入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参与城乡建设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加强银政企对接,引导激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创新金融产品,深化金融顾问服务制度,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充分运用市场手段配置城市资
源、盘活城市资产、通过整合资源、包装项目,进一步做优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鼓励和吸
引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城镇建设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加快打破封闭的
投融资体系,在巩固好银行融资等传统方式基础上,通过运用发债、短融、中票、信托等方
式,多渠道、多方面筹措资金,实现城镇建设投资方式灵活化和投资渠道多元化。创新农村
集体建设用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转让和标准化厂房抵押担保方式,用足用活银行的钱。
6、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一体化发展。持续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不断提高
农村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力求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
基本医疗制度、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实
现新进展,加快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向均等化方向迈进。建立统一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加强
农民就业培训,取消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实现城乡无差别就业。按照“人人享有基
本生活保障”的要求,着力建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机制,促进农民就业和生活保
障水平实现新提高。
7、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
和就业援助扶持制度。对落户城镇的无业农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
在农村没有土地承包经营和林地使用权,可参加城镇失业登记。建立完善的城乡统一的社会
保险制度,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其他居民自主选择参加城乡居民社会
保险或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让进入城镇农民子女享受城镇居民子女义务教育同等权利。
8、坚持宏观调控,加快发展房地产业。“十三五”期间,我县住宅与房地产业本着坚持住房
市场化的基本方向,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
作用;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调整供应结构,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需要;坚持深化改革,不
断消除影响居民住房消费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县实际情况的住房
保障制度;坚持加强宏观调控,努力实现房地产市场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
本稳定;坚持在国家统一政策指导下,结合我县实际,因地制宜,分别决策,使房地产业的
发展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相关产业相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
想,一是在“十三五”期末,住宅建设与房地产开发年度计划完成投资达到 100 亿元,平均
每年增长 12%-15%;二是在“十三五”期间,房地产开发年度施工面积平均计划完成为 200-300
万平方米,竣工面积 150-170 万平方米;三是在“十三五”期间,住宅建设年度施工面积平
均计划完成为 210 万平方米,竣工面积为 95 万平方米,期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
55 平方米。
乡镇十二五规划总结和十三五计划 5
为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_市、_区关于基层党建“提质聚力”系列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寿
城党旗红”三年攻坚行动,压紧压实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着眼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着眼于整治基层党建弱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现制定_镇 2021 年基层党建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中国共产
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以“说干就干,干就干好”
工作作风,切实提升我镇基层党建质量,为决战决胜“两大战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工作目标
继续强化_党建_国道示范带建设,将党建工作与“东融”事业、乡村振兴结合起来,突出我
镇党建特色。持续推进“抓党建促脱贫”工作,以党建为引领,带动脱贫攻坚事业往高处走。
发挥党建联盟作用,推动形成镇党委统筹、行业融合、多方联动的基层党建新模式,提升工
作效率。加强支部建设,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强化党员教育,全面开展“我是党员,把我
讲给大家听”活动。加大党内制度落实力度和督导力度,使各党支部党内生活规范化、常态
化上新台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善中村和梅中村为示范点,利用资源优势发展
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好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致富。
三、重点任务及主要措施
(一)加强党组织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_意思”,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增强辖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推行班子领导联
系支部制度,指导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成果,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
党日等党内生活制度,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教育引导党员夯实理想信念之基,自
觉做党内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实践者、推动者,自觉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加强软弱涣散基
层党组织整顿提升行动,对各党组织逐个“过筛子”,精准摸排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成立
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组,开展榕木村软弱涣散整顿工作,按照整顿细案要求,一项一
项抓整改,并实现支书主任一肩挑;深入各村实施扫黑除恶乡村治理活动,持续开展村“两
委”换届“回头看”,坚决清理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涉黑涉恶等问题和不合格、不
胜任、不履职的村干部。
(二)提升干部队伍建设质量。贯彻实施“头羊”计划,以善中村、梅中村为试点,实施提升
我镇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工程;突出政治标准,大力推进村“两委”成员能力提
升培训,加强村后备力量队伍建设,确保人才提升工作不掉队;强化村干部实绩考核制度,
以工作实绩、村民满意度作为考量村干部的标准,坚决撤换不胜任、不能任、不敢任的村“两
委”干部,打造高效、人民满意的干部队伍。
(三)提升党员队伍建设质量。按照党员发展指导性计划,把好党员发展关,始终坚持政治标
准、严格程序,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加强党员能力培养,持续实施农
村党员大培训计划,开展符合我镇实际的课时培训,如李子种植技术、柑橘科学种植、农村
电商培训等。在“两新”组织领域开展“关注党员成长?激发组织活力”大培训,提升非公
企业组织活力。开展机关党员素质提升行动,抓好
机关党员理论学习,把理论学习摆上突出的位置扎实抓好,全力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
政》、《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等重要论述。深化拓展农村党员积分管理制度,充分运用积分管理结果,加强季度、年度党
员积分不合格的党员教育,安排先进党员进行传帮带管理。
(四)提升组织保障质量。及时高效拨付行政村组织运转经费、党建工作经费,确保各村党组
织“有钱办事”。加强村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依托各部门有效资源,完善各村党组织阵地,
打造集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全面提升村集体
经济发展质量,加大集体资源整合力度,整合村项目资金,针对村集体经济制定“一村一策”,
确保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 5 万元以上目标。
(五)着力打造“寿城党建+”示范带建设。围绕“先行先试、培育典型、示范带动、辐射推
广”的工作思路,通过善中村、梅中村、林科所党建规范化,推行“党建联盟”“创业先锋
示范”“新型生态社区”“惠民工程”等示范性建设,建设具有鲜明特色、影响较大、示范效
果好、带动性强的党建示范带。
(六)持续发力抓党建促脱贫。开展致富能人培养活动,年内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名致富
能人党员,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后备力量或村干。巩固党员结对帮扶行动,推
动“党员+贫困户”帮扶机制,确保机关党员、村干、有帮带能力的党员均结对帮扶贫困户
1 户及以上;精细化管理驻村工作队伍,强化驻村帮扶力度,精确掌握村党组织、村情民意。
及时适时对驻村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坚决撤换工作不力的队伍或队员;选树一批脱贫攻坚先
进人物,加强宣传脱贫攻坚好支书、好党员、优秀第一书记等,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跟着学、
照着做、比着干,形成脱贫攻坚工作鲜明导向。
(七)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以反“四风”的要求和标准,深入开展廉政教育,强化
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着力开展廉洁从政教育,开展廉政提醒教育和警示教
育活动,强化廉政风险教育,推进机关警示教育常态化,加强实现抓作风建设的常态化和制
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