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93 KB
  • 2021-04-19 发布

二郎中学2020—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二郎中学 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服从学校的安排,我担任九年级 1 班(共有学生 人,其中女生 人)、2 班(共有学生 人,其中女生 人)、3 班(共有学生 人,其 中女生 人)的化学教学任务,在担任的 1 班中,大部分学生学习积 极性较高, 但有少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积极性不高。 2、3 班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 行为习惯。 只有少数学生在学。 因此本期应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工 作,教学上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在各自原有 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进步。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编排上从生产、生活、学习、工作所必需的化学基础内 容教育学生。从最熟悉的物质出发介绍化学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生活的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1 、本书从空气的组成开始,介绍了氧气、二氧化碳、水和金属 等物质的变化、性质、制法、用途方面的知识,以及水、空气的污染 和防治,金属的锈蚀与预防,硬水、氢能源,金属与人体的关系,以 及常见的化肥和农药等。 2 、教材还将学生引入了微观物质世界, 从微观和宏观上认识构 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一 些必要的化学用语, 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使 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 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 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分散学 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生学习时的困难。 另外,为了使学生喜欢化学,学好化学,在编写教材时精心编 排: 一是广泛收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疑 问展开讨论。使学生发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有趣易学。 二是书中有在量精美的图片,情景交融,帮助你领悟更多的化 学原理,使学生的学习多些生动,少些枯燥。 三是设计的化学实验多。使学生勤动手,在实验中学习操作、 观察和记录的技能, 提高分析能力, 熟悉常见物质的化学变化。 在“玩” 的同时,使学生发现更多的新知识。 四是期待学生解决问题多。“你已经知道什么”、“观察与思 考”、“联想与启示”、“交流与讨论”、“练习与实践”、“本章 作业” 等栏目向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化学问题, 希望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地参与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是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书的正文中不但有引导语帮助学生 正确地理解教材,而且在章末设立“与归纳”,通过问题线索使学生 逐渐养成复习、回顾反思和自我评价的习惯。 课程改革后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 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培养 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 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 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各章节重难点: 章节 内 容 重 点 难 点 备注 第一章: 开启 化学之门 第一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三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1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2 学习化学的方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 3 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2 观察并正确描述分析实验现象利用科学探究的 步骤进行探究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一节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第三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四节 自然界四的水 1 空气的组成、污染与防治 2 氧气、二 氧化碳、水的组成、变化、性质、用途、制法以及水的污染、防治与 净化 1 实验室制取氧气 2 氧气的化学性质 3 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第 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第二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三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第四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1 微粒的基本构成、 性质、 质量 2 组成物质的元素及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3 利用化学式的计算 4 物质的 分类 1 根据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2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3 单质与化合 物 4 用化学符号表示分子、 原子、离子 第四章 燃烧 燃料 第一节 燃 烧与灭火 第二节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1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 2 质量守恒定 律及其运用 3 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4 化石燃料 与环境污染 1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运用 2 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 3 根据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第五章:金属与矿物 第一节 金属和金属矿物 第二节 铁的冶炼 合金 第三节 金属的防护和回收 第四节 石灰石的利用 1 常见金属的性质和钢铁的冶炼 2 合金 的性质和用途 3 金属的锈蚀、回收和防护 4 石灰石的利用 1 铁的冶 炼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 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 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 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 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 单问题。 4. 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 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1. 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 探究活动。 2.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 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 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 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 问题。 4. 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 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 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 增进对 " 世界是物质的 "" 物质是变化 的" 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 念。 3. 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 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 学精神。 6. 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 化学的志向。 成绩目标 预期目标: 九(1) 班合格率 100%,优秀率 40%,平均分 48 分; 九(2) 班合格率 95%,优秀率 30%,平均分 38 分;九 (3) 班合格率 50%,优秀率 5%,平均分 30 分。 四、具体措施 ( 1) 强化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 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 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 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 法。 因此,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在教学中, 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 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 2) 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 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 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 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 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 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 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 3) 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 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 物和化学反应, 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 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 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 语涵义的理解。 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 通过生动有趣的 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 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 4) 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 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 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 加强直 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 增加感性知识。 要采取各种方式, 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 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 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让学生理解 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 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 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8.26~9.3 )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化学研究些什么、 怎样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 第二周( 9.4~9.10 ):教师节、中秋节放假。由多种物质组成 的空气、性质活泼的氧气。 第三周( 9.11~9.14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性质活泼的氧 气。 第四、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