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92 KB
  • 2021-04-19 发布

2020年水利枢纽工程防汛工作总结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水利枢纽工程防汛工作总结 水利枢纽工程防汛工作总结 导语:我们要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 险”的方针,认真做好防大汛、抗大洪的各项准备。接下来了水利枢 纽工程防汛,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一种手段,通过开发利 用水资源, 实现水资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重新分配, 达到为国民经 济服务的目的。工程建成以后,可获得较大的 ___ 效益和环境效益, 如防洪、发电、灌溉、航运、水库养殖、旅游等。 但在工程开发建设过程中,必然会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及植 被、产生大量弃土石渣, 造成新增水土流失, 如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将危害区域环境和威胁下游安全,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国民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切实可行的水土 保持方案设计,防治水土流失,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工程安全服务。下 面以该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作为实例进行分析。 1.1 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 某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吉林长春境内,该流域属北半球中纬度北 温带,流域年平均降水量比较充沛, 水资源较丰富, 特别是上游山区, 山高河陡,水能资源很也丰富。 全江段山岭连绵, 森林茂密,植被良好, 河谷狭窄, 江道弯曲, 河底为石质,有岩坎、暗礁和深潭。工程区现有水土流失是以地表径 流冲刷引起的水力侵蚀为主,主要形式为面蚀,其次为沟蚀。水土流 失强度为 1286t/km2·a,属轻度流失区。 1.2 工程概况 该水利枢纽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供水和航运等综 合利用的水利工程。 水库正常蓄水位为 65.00m,防洪限制水位 61.00m,防洪高水位 67.94m,相应防洪库容 3.10 ×108m3,调节库容 1.14 ×108m3,灌溉 农田面积 33533.3hm2,电站总装机容量 49.5MW;提供工业和生活用 水量 1.0m3/s ;通航过坝设施按 100t 级斜面升船机考虑。另外,为 减少淹没损失, 对库区 4 个片区采取工程防护措施。 该水库为大 (二) 型水库, 属Ⅱ等工程。主要枢纽建筑物有: 主坝、 副坝、 泄水建筑物、 电站厂房、灌溉进水闸等。工程总工期 42 个月。工程静态总投资 98835.78 万元,总投资 101605.36 万元。 工程建设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于工 程扰动原地貌、 破坏或占用土地及植被, 使该范围内土壤侵蚀加剧所 造成的水土流失量; 二是由于工程建设产生的大量弃渣不合理堆放而 增加的水土流失量。该工程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及植被面积达 2310.14hm2,工程施工期总弃渣量为 55.06 ×104m3(松方)。经采 用类比法和数学模型法相结合的预测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该工程施工 区将由原有的轻度水土流失区变为强度水土流失区, 水土流失强度将 由原来的 1286t/km2·a 增加到 7000t/km2·a,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 水土流失量达 8.91 ×104t ~9.41 ×104t 。 3.1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该水利枢纽工程占地面积共 81.1hm2,其中包括大坝、厂房等 枢纽建筑物占地 (17.5hm2),弃渣场 (29.4hm2)、土料场 (8.7hm2)、 石料场 (2.4hm2)、永久公路 (4.8hm2)、施工临时占地 (18.3hm2)。 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 主体工程的布局、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以 及工程建设用地范围等, 将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划分为 6 个防治类型区, 即弃渣场、土料场、石料场、枢纽工程基础开挖区、永久公路、施工 临时占地。 3.2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根据各水土流失防治类型区的水土流失特点,遵循治理与防护 相结合、 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防治水土流失与改善生态环境 相结合的 ` 原则,统筹布局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 防治体系:以工程措施为先导,在弃渣场建立拦渣工程,对各永久建 筑物周边、 块石料场及公路沿线等开挖边坡采取边坡防护工程; 利用 工程措施的控制性和速效性,使新增水土流失得以集中拦蓄和控制, 在此基础上,对料场、渣场利用工程弃土进行表土回填和覆土,经土 地整治工程后采取植树造林种草等植物措施进行绿化; 对临时施工区、 厂区、 公路沿线及库区周围等进行绿化, 通过植物措施和土地整治工 程,保护新生地表和改善生态环境, 弃分发挥绿化工程的观赏性和后 效性,实现水土流失由被动控制到开发治理的转变。 3.3 分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3.3.1 弃渣场地水土保持措施 枢纽工程永久弃渣量为 55.06 ×104m3(松方),在右岸上下游 和左岸下游共设布置有 3 个弃渣场。 (1)右岸上游弃渣场:位于坝址右岸上游 1.5 ~2.0km 的一级 阶地,地面高程 54~60m(黄海高程),场地开阔,由于此弃渣场位 于水库淹没区,其弃渣主要为石渣(堆渣量为 22.96 ×104m3),因 此在水库蓄水前将弃渣推平即可, 水库蓄水后其被淹没, 对水库防洪 不产生影响,也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危害。 (2)右岸下游弃渣场: 位于坝址右岸下游 1.5km 处的一级阶地, 地面高程 57m(黄海高程)左右,堆渣量为 5.0 ×104m3,因为该弃渣 场位于河道边, 为防止弃渣造成水土流失危害, 需在弃渣场临河一侧 修筑拦渣工程,对弃渣进行拦挡。根据渣场的地形、地貌、地质、建 材及施工条件, 经过对拦渣堤和挡渣墙进行方案比选分析认为, 采用 衡重式浆砌石挡渣墙拦渣。挡渣墙为 4 级建筑物,全长 426m,墙高 5.5m,底宽 3.3m,顶宽 0.5m,基础底部修筑一底板,厚 0.5m。 墙体沿纵向每隔 10~15m设一道伸缩沉降缝,缝宽 2cm,缝内 用沥青麻布或沥青木丝填塞,墙体纵向每隔 2~3m设置 弃渣表面平整覆土后营造水土保持林,造林树草种为湿地松、 木荷、胡枝子、混合草种(百喜草、结缕草、狗牙根草等两种或两种 以上混合),混交方式为乔灌草行间混交、湿地松与木荷星状混交, 即隔行每隔 4 株湿地松种植 1 株木荷,整地方式采用穴状整地, 湿地 松和木荷穴大 40cm×40cm×40cm,胡枝子穴大 20cm×20cm×20cm, 混合草种采用条播,播间距为 30cm。 (3)左岸下游弃渣场: 位于坝址左岸下游 1.5km 处的河漫滩地 (砂料场旁),地面高程 53m(黄海高程)左右,场地开阔,堆渣量 为 27.7 ×104m3.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设 计中采用了两种方案进行比选, 一种是在弃渣场临河一侧修筑浆砌石 挡渣墙进行拦渣,但由于其地形、地质等因素,使工程造价较高,施 工较为复杂,而且视觉上容易有突兀感,影响景观,因此经分析比较 后, 选用第二种方案, 即堆渣时将弃渣先临时堆放于砂料场旁的滩地 上,四周修筑临时挡土墙进行拦挡,临时挡土墙墙高 1m,由装土草 袋堆砌而成, 取砂结束后将临时挡土墙拆除, 并将 15×104m3弃渣填 于砂料场凹坑中(工程取砂量为 15×104m3),其余 12.1 ×104m3弃 渣依就地势堆垫于砂料场表面,平均堆高约 0.63m,坡度约 1∶200. 经分析, 此处弃渣不影响河道行洪, 弃渣经压实后表面平整覆土并营 造水土保持林, 水土保持林的栽植行方向要顺着规整流路所要求的导 线方向,林带与水流方向构成 30°~45°角度,呈雁翅形造林。造 林树种为垂柳、黄栀子,混交方式采用行间混交,每隔 2 行黄栀子种 植 1 行垂柳,垂柳株行距为 4m×6m,黄栀子株行距 1.5m×2m,整地 方式为穴状整地,垂柳穴大 40cm×40cm×40cm,黄栀子穴大 20cm× 20cm×20cm。 3.3.2 土料场水土保持措施 土料场包括枢纽工程围堰用土料场和副坝用土料场以及防护工 程用土料场,其中围堰用土料场有 2 个,副坝用土料场有 1 个,均位 于库区,水库蓄水后将被淹没;防护工程用土料场有 10 个,均分布 于相应堤防附近。 土料开采时剥离的表层弃土, 先集中堆放在各土料 场取料形成的工作台面,土堆堆置高度不超过 3m,堆置边坡坡比控 制在 1∶2.0 以内,在土堆边坡坡脚修筑装土草袋成临时挡土墙进行 挡土,土料开采结束后进行表土回填,回填厚度 0.3 ~0.5m。 对防护工程用土料场还应根据土料场的地形及料场来水情况, 在料场采挖面内设置土质排水沟, 并与料场周边排水系统相衔接, 形 成完善的排水系统。 排水沟边坡系数 m取值 1.25 ,糙率 n 取值 0.0275 , 底坡 i 取值 1/600. 土料场经土地整治后复耕还农。 3.3.3 石料场水土保持措施 石料场包括枢纽工程用石料场和防护工程用石料场,其中枢纽 工程用石料场有 2 个,分别位于坝址左岸上游 0.3 ~0.6km 处和坝址 右岸上游 0.8km处;防护工程用石料场也有 2 个,均分布于堤防附近。 石料开采时剥离的无用层弃土, 集中堆放在各石料场取料形成的工作 台面, 四周用装土草袋建临时挡土墙进行拦挡, 石料开采结束后进行 表土回填,回填厚度 2m,营造水土保持林草,造林树草种采用湿地 松、木荷、胡枝子、百喜草和狗牙根草等混合草种,混交方式为乔灌 草行间混交,湿地松与木荷星状混交,穴状整地,规格为湿地松和木 荷穴大 40cm×40cm×40cm,胡枝子穴大 20cm×20cm×20cm,混合草 种采用播间距为 30cm的条播方式。 3.3.4 枢纽工程基础开挖面防护措施 枢纽工程基础开挖面在工程完工后大部分被大坝、消力池、护 坦等永久建筑物覆盖, 在主坝与山体的连接处有部分开挖面在工程完 建后仍会裸露, 需作好开挖面防护。 枢纽工程土方开挖后的边坡裸露 面积约 150m2,坡比小于 1∶1.5 ,根据其立地条件,这部分边坡裸露 面撒播百喜草、狗牙根、马尼拉草、结缕草、高羊茅、草地早熟禾、 多年生黑麦草等混合草籽进行种草护坡, 混合草种采用撒播, 用耙或 耱等方法覆土镇压,覆土厚度 0.5 ~1cm,播种量为 15kg/hm2;枢纽 工程石方开挖后的岩石边坡面积约 400m2,这部分边坡裸露面因表面 为基岩,无法直接恢复植被, 可采取种植爬山虎或常青藤等攀岩植物 进行绿化,爬山虎或常青藤为单行种植,每穴 1 株,株距 1m,穴状 整地规格为 20cm×20cm×20cm。 3.3.5 永久公路绿化措施 永久公路包括上坝公路 0.2km、进厂公路 0.18km、至副坝公路 4.5km 及时对外公路 4.7km。在公路的内侧,开挖后的裸露面因表面 多为基岩无法直接恢复植被, 因此采取种植爬山虎或常有藤等攀岩植 物进行绿化;在公路的外侧,裸露面多为回填的土石方,可在碾压平 整后,在路边种植行道树,采用树种为杉树,单行种植,株距 3m, 穴状整地规格为 40cm×40cm×40cm;对于填方边坡,采用撒播生长 快的百喜草、狗牙根等草籽进行绿化。 3.3.6 施工临时占地区水土保持措施 施工临时用地主要分布于沿河道两岸。 对终止使用的施工场地, 进行土地平整,营造水土保持林,造林树种为垂柳、黄栀子,采用行 间混交方式,每隔 2 行黄栀子种植 1 行垂柳,垂柳株行距 4m×6m, 黄栀子株行距 1.5m×2m,穴状整地规格为垂柳穴大 40cm×40cm× 40cm,黄栀子穴大 20cm×20cm×20cm。 该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总投资为 1039.94 万元,各项费用包 括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346.12 万元、 工程措施 449.91 万元、 植物措 施 83.85 万元、临时工程 93.13 万元、独立费用 46.72 万元、预备费 20.21 万元。水保方案实施后,工程建设损坏的植被面积除淹没和建 筑物占地外,大部分可以有效恢复,工程开挖、填筑及弃渣等形成的 裸露面将基本上由植被覆盖,预计植被覆盖率在工程完工后可达到 90%;挡渣墙等工程措施可防止弃渣崩塌、滑坡等危害发生,防止泥 沙进入河道产生淤积, 减轻洪涝灾害等不利影响。 工程区土壤侵蚀模 数由 7000t/km2·a 减少至 500t/km2 ·a,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 95%, 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着。 总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虽然涉及范围广,开挖动土面多,对 当地的水土保持会带来一定影响, 但只要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 切实 做好水土保持设计工作,通过水土流失防治点、线、面相结合的总体 布局,因地制宜地采取拦渣、护坡、土地整治及绿化等各项水土流失 防治措施, 就能有效控制人为新增水土流失, 并治理工程区原有水土 流失,使泄入下游河道泥沙显着减少,保障工程安全,改善当地生态 环境,形成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水利枢纽工程防汛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