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00 KB
  • 2021-04-22 发布

2021扶贫办年终工作总结及来年计划范文三篇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1 扶贫办年终工作总结及来年计划范文三篇 【篇一】 2020 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旗扶贫办继续深入贯彻落 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压实责任、精准发力、 精准提升、巩固成果,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完成收官之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打赢 脱贫攻坚战。 一、全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责任落实,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全面完成人脱贫、旗摘帽的旗十三五“两个目标”:**旗于 2020 年 3 月 4 日正式退出国 贫县序列;**年全旗共识别贫困户 15589 户、50200 人,通过历年动态管理,目前剩余建档 立卡贫困户 10573 户、24772 人,所有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开展脱贫攻坚全面摸底排查 整改,脱贫攻坚普查任务圆满完成。制定《**旗嘎查村扶贫专干选聘管理办法》,选聘 229 名扶贫专干,实现了每个嘎查村有专人负责扶贫开发工作,打造了一支不走的基层扶贫队伍。 (二)形成长效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一是聚焦扶贫产业发展,形成产业带贫长效机制。制定并印发《**旗产业扶贫长效机制 建设指导意见》,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增收。2020 年投入 2.8 亿元实施 19 个项 目,重点扶持生猪、肉牛、肉羊、中草药、林果等特色扶贫主导产业。二是聚焦防返贫致贫, 完善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制定《**旗防贫动态监测预警处置办法》,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和常住非建档立卡人口进行监测,按季度跟踪评估,对返贫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针对性的予 以帮扶,消除边缘户致贫风险 177 户 505 人,消除脱贫监测户 121 户 325 人。另外,旗财 政投入 200 万元对于因病、因灾等原因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人群实施防贫保。三是聚焦内生 动力提升,实施“智志双扶”积分制。制定并印发《**旗建档立卡贫困户智志双扶“积分制” 实施办法》,利用扶贫资产收益按照户均 1000 元的标准对贫困户进行积分奖励,在全旗每个 苏木乡镇选择一到两个试点村开展积分制试点工作。 (三)持续精准发力,提升扶贫工作成效 一是深入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广泛宣传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累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 扶贫小额信贷 2331 户 7973.5 万元;积极开展无还本续贷工作,为 29 户贫困户办理了贷款 展期业务,涉及 138 万元;加强小额贷款风险管理,建立贷款到期提前提醒及风险监测预警 机制,印发《**旗小额扶贫贷款风险预案》。二是不断推进易地搬迁工作。圆满完成“十三 五”易地搬迁评估核查工作,加强后续管理服务,全面完成拆旧复垦复绿工作,建设大石寨 镇集中安置点文娱活动中心、索伦镇联发集中安置点水泥路硬化等补短板项目,持续提升搬 迁群众的满意度。三是扎实推进各项整改工作。针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 家成效考核反馈意见指出的 10 个方面、50 个问题,共查摆出我旗存在问题 78 项,制定整 改措施 162 条;针对国务院督查组对我旗脱贫攻坚工作反馈的 2 个方面 5 个问题和 1 条建议, 共查摆出问题 7 项,采纳 1 条建议,制定 24 条措施。扶贫办针对牵头主责问题逐一剖析, 深挖根源,制定各类文件 13 个,推动旗、乡、村三级联动全面开展大排查、再整改,以整 改促进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四)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资金资产安全 一是编制并完善《**旗扶贫资产管理试点工作方案》《**旗扶贫资产管理办法》等制度 性文件,将 14 个苏木乡镇、229 个嘎查村全部纳入扶贫资产试点管理范围。二是开展扶贫 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对**年到**年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全面逐一清查盘点,累计形成资 产 16.79 亿元,并建立旗乡村三级扶贫资产管理“三本账”。三是对已形成的扶贫资产开展 全面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对带动贫困户增收的扶贫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并 建立台账,监测 136 家经营主体,带动农牧民 11136 人,带动贫困人口数 24402 人。 (五)深化京蒙协作,不断扩大帮扶成效 签订《2020 年海淀区、**旗东西部扶贫协作协议》,进一步细化明确协作帮扶内容。一 是人才交流更紧密。海淀区选派 2 名党政干部、40 人(次)专业技术人才到我旗长期挂职 和服务;我旗选派教育、卫生、脱贫攻坚等领域党政干部 96 名、专业技术人才 98 人(次) 到北京挂职培训学习,全年引进技术 11 项。二是资金管理更规范。修订完善《**旗京蒙扶 贫协作项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累计承接京蒙扶贫协作资金 10324 万元,实施项目 35 个。 三是产业合作更有效。搭建“京蒙协作帮扶”平台,利用抖音、学习强国等线上平台进行网 络消费扶贫,成功举办电商直播助农、消费扶贫农特优产品展销等线上线下活动;对接采购 消费平台,认定扶贫企业 9 家、扶贫产品 24 款、认定扶贫产品价值总量 7.69 亿元,销售扶 贫产品 3000 多万元。四是劳务协作更务实。组织开展“京蒙帮扶劳务协作暨就业扶贫招聘 会”,提供就业岗位 2397 个;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劳务协作培训班 2 期、培训贫困劳动力 388 人,帮助贫困人实现就业 1586 人;致富带头人技能培训 100 人,实现成功创业 53 人, 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 668 人。 二、2021 年工作安排 2021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扶贫办将按照旗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在五个 方面继续发力,全力做好“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各项扶贫工作。 (一)完善制度机制,消除致贫返贫风险 全旗还有脱贫不稳定户 23 户 44 人,易致贫边缘户 18 户 45 人,在消除不稳定户、边缘 户致贫返贫风险的同时,还需预防新的致贫返贫现象发生。一是继续落实“四不摘”政策。 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返贫和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对存在返贫风险或致贫风险的及时纳入并予 以帮扶。二是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因人因户分析致贫返贫风险,提供针对性帮扶, 增加农牧民收入,消除致贫返贫风险。三是充分发挥防贫保作用。对于因病、因灾等原因导 致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人群实施防贫保,对符合参保人员标准的人群进行跟踪评估及时理 赔,将致贫返贫风险消除在萌芽期。 (二)强化后续帮扶,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一是继续扩大金融扶贫工作成效。不断完善与政府、金融机构“联动”工作机制,执行 好金融扶贫相关政策,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金融扶贫政策知晓率,力争做到“传单发放不 落一户,政策宣传不丢一人”。二是继续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完善安置区配套基础 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查缺补漏,对发现的配套缺失进行“补短板”项目建设。加强安置区 后续管理,落实属地社区和村委会责任,及时化解处理安置区各种矛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树立新风尚。三是继续拓展消费扶贫渠道。加强全旗优质农畜产品品牌打造,利用京蒙协作、 中央定点帮扶的契机,将全旗更多优质农畜产品打入北京超市发、锦绣大地等大型商超。加 大对“**旗电商直播中心”、京东**旗扶贫馆、百灵鸟商城等网上渠道扶持和宣传推介力度, 进一步拓宽我旗优质农畜产品销售渠道。 (三)持续发展产业,不断扩大带贫效果 一是逐步建立乡村产业体系。兼顾边缘人口、监测户以及符合条件的一般嘎查村,争取 资金 5.4 亿元,结合全旗“五大功能区”产业定位,增强产业的特色优势,加大对市场主体 和经营人才的培养力度,构建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乡村产业体系。二是扩大产业到户 覆盖范围。实施以监测户、边缘户庭院经济发展为主的到户项目,把贫困户的产业发展项目 同规划、同落实,做大脱贫产业规模、做高脱贫产业效益,鼓励贫困群众发展庭院经济和“菜 篮子”产品等短平快项目增加收入。三是扩大产业带贫效果。将嘎查村产业类项目收益中部 分收益资金针对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因突发事件或重大疾病等可能致贫或返贫人员的特殊 困难群体进行救助,并开发村级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优先雇佣半劳动能力或弱劳动能力人 口参加村级公共服务建设。 (四)继续深化协作,拓展深度合作空间 持续深化京蒙扶贫协作,寻找新的交汇点,力争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进行深度合作, 不断巩固脱贫成果。一是抓机制,促进协作上再深化。一方面,对合作框架进行再细化,不 断推进落实部门对口衔接,深化村帮扶机制,社会企业合作交流机制,提高结对帮扶的深度 和广度;另一方面,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在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领域探索灵活 的合作机制,推动各项工作精准落地。二是抓资源,促进产业上再高效。根据各自产业特点, 着力推进两地在产业上谋划共振、优势联袂和创新协同,坚持“所需”与“所能”相结合, 引导帮扶特色农畜产品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以扶贫专柜、消费扶贫等方式,推动特色农产品 进驻北京市场。三是抓合作,促进帮扶上再升华。持续开展多层次、广领域的人力资源培训, 选派优秀干部双向挂职、两地培训、委托培养和组团式支教、支医、支农等以“传帮带”形 式深化专家学者、技术人才与本地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结对关系。加大对基层干部、贫困村 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力度,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五)加强谋划设计,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 将扶贫工作重点从实现贫困群众脱贫向致富转变。一是推进政策衔接。抓紧对现有扶贫 政策进行梳理,优化完善政策体系,把临时性帮扶政策转化为常态化政策,逐步将针对绝对 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调整为解决相对贫困的常规性保障措施。二是推进资金衔接。逐步拓 展扶贫资金投入范围,将资金投入到完善基层基础设施、发展嘎查村集体经济、整治农村牧 区环境以及补齐产业链条的产业扶贫项目、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的庭院经济项目、调整调优 产业扶贫结构的种子工程项目等方面,推动脱贫向致富转变。三是继续增强内生动力。继续 扩大建档立卡贫困户智志双扶“积分制”试点范围,鼓励逐步扩大“积分制”覆盖农户范围, 全面提升农村居民致富增收范围。 【篇二】 **县地处皖南山区,总面积 904.8 平方公里,人口 15 万,辖 10 镇 68 个村(居)。** 年,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 8 个、贫困户 2525 户 5500 人,贫困发生率为 4.5%。我县贫 困人口虽然总量少,但居住分散、因病因残无劳力致贫占比高,脱贫难度大。近年来,我县 坚决克服“总量不多、任务不重”的懈怠思想,始终秉持“高质高效、做细做精”的理念, 下足“绣花”功夫,以“钉钉子”精神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累计脱贫 2510 户 5639 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1775 户 4171 人。今年拟脱贫 10 户 33 人,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在历年工作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将今年确定为“脱贫攻坚决战年”,扎实推进中央专项 巡视和国家、省考核反馈问题整改,统筹做好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和脱贫攻坚工作,全面提 升脱贫质量,不断巩固脱贫成效。 一、2020 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基层基础,确保“落得实”。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坚决扛 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火力,坚决打好攻坚战、决胜仗。一是 强化组织领导。今年以来,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 22 次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 先后 10 次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8 次召开县委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脱贫攻坚 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对县政府领导班子分工进行调整,明确 1 名副县长专职且只分管脱贫攻 坚工作。全面开展县、镇、村“三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推进乡村振兴”行动,其中县委主要 负责同志遍访行政村 70 余次。二是强化学习培训。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10 次开展专题学习 研讨,印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巡视工作、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要论述摘编》 700 余本,印制《脱贫攻坚政策应知应会》口袋书 1000 余册,所有扶贫干部人手一册。举 办 2 期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邀请相关部门骨干开展授课培训,并现场开展扶贫知识测试, 有效提升扶贫干部业务水平。三是强化资料完善。制发村级档案、户上档案资料目录,建立 档案资料“一填二审三核”制,由县政府分管领导带队逐镇逐村进行审核。建立整改备案“三 联单”制度,由各责任单位负责完善整改佐证资料,报县委整改办审核复核,再由县政府分 管领导签字确认,确保资料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检验,有关做法被省扶贫办简报刊载。今年 1-3 季度,我县建档立卡数据错误均为零。 (二)抓问题整改,确保“改到位”。高度重视脱贫攻坚问题整改,针对中央专项巡视 “回头看”和国家、省考核反馈问题,及时研究制定了全县整改方案和问题清单,梳理各类 问题 52 个,制定整改措施 209 条,坚持系统化思考、权威化认定、项目化推进,扎实开展 问题整改。一是坚持高位推进。成立县委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三组”,即综合办 公室和专项行动组、督查巡查组、整改调度组,抽调力量集中办公。建立县级领导包保整改 制度,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县委常委担任联系镇整改组第一组长,县政府副县长担任 分管部门整改组第一组长,共深入镇村一线开展调研督导 230 余次。二是构建闭环机制。充 分发挥县委整改办“中枢”作用,建立统一口径、统一标准、统一评估“三统一”整改机制, 构建“发现问题—交办问题—整改问题”责任闭环,对发现的问题,通过提示单形式第一时 间点对点反馈给各整改组第一组长,按照“四个清单”要求,建立整改台账,实行挂图作战, 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有关做法被省扶贫办简报刊载。4 月份,两次对全 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困难边缘户逐户逐人开展大排查大起底,共排查整改问题 2965 个。 6 月份,严格对照省暗访、市评估反馈问题,举一反三,再次梳理 13 个方面 85 个问题,制 定整改措施 134 条,已全部完成整改。三是确保整改实效。及时对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 将 6 月份确定为“问题整改提升月”,建立村自查、镇互查、县督导工作机制,6 月 11—12 日,组织 8 个贫困村开展互学互查,确保各项问题改彻底、改到位。县委整改办成立 5 个行 动小组常态化开展暗访督导,共暗访贫困户 3660 户、“老弱病残孤”等困难群体 1402 户, 提出复核意见书 129 份。 (三)抓重点指标,确保“零死角”。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核心指标,加强动 态监测,大力开展“清零行动”,确保各类问题见底清零。全面完成 29 个行政村 918 户贫困 户脱贫攻坚调查任务,核心指标全部达标,群众满意度为 100%。在教育扶贫方面。全面完 成学生资助工作,共资助 305 名建档立卡贫困生,资助资金 46.12 万元;灾情期间走访慰问 受灾建档立卡贫困生 13 人,发放资助资金 3200 元。在基本医疗方面。通过招募 2 名、返聘 23 名、派驻 9 名等途径,全面解决村医“空白点”问题;组织县医院、中医院下沉乡镇卫 生院集中开展慢性病证办理排查工作,截至目前,共集中办理慢性病就诊证 1873 本、“两病” 证 76 本。在住房保障方面。对 841 户门窗破损、墙体裂缝、通风漏雨等问题彻查彻改,其 中 4 户纳入危房改造工程,16 户纳入住房质量提升工程,其他不符合政策的由县财政兜底 各镇自主实施解决,7 月底已全部完成整改。在饮水安全方面。安排资金 442 万元对 75 处 供水工程点进行新建、改建或管网延伸,对 233 处集中式供水工程全部开展消毒工作,目前, 全县所有集中供水点和分散式供水点水质均通过第三方合格检测。在扶贫项目方面。安排财 政专项资金 2095 万元实施 42 个到村到户扶贫工程项目,资金支出进度 96.2%;建立扶贫资 产登记、产权归属、运营管护、收益分配和资产处置五本台账,对全县 8635.6 万元扶贫资 产精准确权、分类管理,白地**村村扶贫项目台账被作为模板在全省推广。 (四)抓战疫战贫,确保“高质量”。积极克服疫情影响,精准研判、靶向施策,将 7 月份确定为“十大工程攻坚月”,落实“10+1”重点工作半月调度机制,确保脱贫攻坚质量 与成色。在就业扶贫方面。认定就业扶贫车间 8 个,吸纳劳动者就业 107 人,其中贫困人口 34 人;开发护林员岗位 180 个、辅助性岗位 213 个、光伏岗位 128 个;为 598 名县外务工 贫困劳动者发放一次性交通补贴 28.65 万元。在产业扶贫方面。6 月份,制定出台《特色种 养业扶贫“四带一自”验收达标奖补办法》《2020 年精准扶贫产业到户项目实施办法》,共 安排产业到户项目 1159 个,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 8 家带贫主体争取贷款 570 万元,引导 38 家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复工复产,带动贫困户 298 户。在光伏扶贫方面。坚持“发电收益 80% 用于开发贫困人口公益岗位”底线不动摇,每月对 7 个光伏电站贫困村开展实地调研,强化 运维管理,开展日常巡检、现场排除故障 250 余次,目前,全县 12 个光伏扶贫电站在线率 100%,故障率为 0%,平均发电能力 126.1%,数据异常率为 0%;新开发临时性务工岗位 14 个,截至 9 月份,共发放公益岗位和临时务工岗位工资 32.7 万元,占比 81.75%。在金融扶 贫方面。大力推广“一自三合”扶贫小额信贷模式,对符合贷款条件、有发展生产意愿的贫 困户逐户上门摸排,确保“应贷尽贷”,新增贷款 223 户 1070.1 万元,超过省下达任务 680 万元的 57.36%。在消费扶贫方面。做好扶贫产品认定,国家扶贫办已认定 133 个;建好“三 专一平台”, 建设完成省下达我县消费扶贫智能专柜任务 46 个,开设地方馆 2 个、企业馆 10 个,开 设消费扶贫专区 21 个;37 家供应商入驻中国社会扶贫网平台,展示扶贫产品 133 个,组织 4 家主体参加安徽省扶贫产品展示展销会。今年以来,全县扶贫产品销售额累计达到 1.31 亿元,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五)抓救灾帮扶,确保“不反弹”。今年入汛期间,我县普降暴雨,特别是 7 月 2 日 至 6 日连续 3 次强降雨,降雨量超历年平均降雨量 7 倍。我县坚持群众至上、生命至上,及 时妥善做好贫困群众救灾帮扶工作,努力把灾情损失减少到最低,有关做法被中央电视台《新 闻联播》报道。一是及时核灾救灾。组织县镇村三级帮扶干部对全县 1775 户建档立卡贫困 户、180 户困难边缘户以及扶贫项目受灾情况进行详细摸排,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第一时间做好 93 户贫困户房屋泥沙淤积、道路堵塞、屋后塌方清理工作;对供水中断的 204 户贫困户 503 人恢复正常供水,安排资金 390 余万元对 156 处水毁人饮工程、12 个水毁扶 贫项目进行修复;对 7 户贫困户、1 户边缘户住房受损的,帮助申报农房保险理赔 10.6 万元、 危房改造补助 8.6 万元。二是落实精准帮扶。对受灾贫困户 503 户 1260 人、边缘户 28 户 69 人,建立帮扶工作台账,因村因户因人精准落实帮扶措施。为 187 户 516 人免费发放种 子、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 7.3 万元,组织扶苗保苗、抢种补种 456 亩;为 66 户 185 人免 费发放种苗 1 万余头(尾);发放扶贫小额信贷 30 万元,安排产业奖补 3.6 万元;开通理赔 绿色通道,帮助产业受损的 283 户贫困户办理农业保险理赔;为生活困难的贫困户 4 户 7 人发放临时救助 0.4 万元,优先吸纳 14 名贫困户、边缘户参与灾后重建项目务工,增收 4.6 万元,募集 44.2 万元款物及时发放到受灾贫困群众手中。三是强化动态监测。坚持“当下 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制发《关于防止返贫致贫加强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的实施方案》, 健全引、扶、兜、帮的差异化帮扶政策,建立防范返贫监测预警和“五防”机制,针对“三 户一体”,通过社会兜底保障、产业扶贫技能培训、扶贫小额信贷、开发公益岗位实施精准 帮扶。对全县 1775 户脱贫户、180 户边缘户主要收入构成、劳动力状况、健康状况、“两不 愁三保障一安全”等情况,特别是因疫情灾情出现的新变化进行全面排查,及时调整“一户 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坚决防止因疫因灾致贫返贫。 (六)抓巩固提升,确保“相衔接”。在抓好脱贫攻坚的同时,我们还坚持以产业为基 础,以机制为保障,积极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8 月 28 日,省政协副主席、 教育厅长李和平带队来我县开展专题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一是推动“阶段性”与“持久性” 相衔接。总结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的有效做法,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如引导 22 家 经营主体成立“产业扶贫联盟”,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通过订单联结、股份 联结、劳务联结、服务联结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推广“林农增收五法”,通过发展 林地入股、林下经济、全域旅游等措施,**年共带动 869 户 1568 名贫困人口增收 128.63 万 元。二是推动“建设好”与“经营好”相衔接。加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化管理,严格实行“村 上报—镇把关—县审核”审批流程,确保资金投入规范高效。坚持下好“美丽乡村+集体经 济+全域旅游”一盘棋,把美丽乡村变成全域旅游景点,推动由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 村转变。如路西村以“空中茶园”为核心主体,创成 3A 级景区,委托企业运营,每年为村 集体带来 10 万元保底收入及门票分成。三是推动“大走访”与“大遍访”相衔接。结合每 年“三级书记”扶贫走访,从**年开始,连续 6 年开展“千名干部进万家”走访调研,百分 百干部走访百分百群众,主动上门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和问题诉求 3.7 万余件,现场解答处理 3.1 万余件,交办有关单位办结 6473 件,真正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切实把矛 盾消化解决在基层,**、**年**工作考核两次位居全省第一。四是推动“传压力”与“激动 力”相衔接。对各镇各部门脱贫攻坚整改工作成效开展三轮测评,对测评靠后的 3 名镇党委 书记进行约谈。既注重传导压力,也注重激发动力,出台《村(社区)两委干部实行脱贫攻 坚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将脱贫攻坚成效与村(社区)干部绩效直接挂钩。同时,注重扶贫 与扶智、扶志相结合,通过 948 个乡村“大喇叭”,讲好群众身边的扶贫、脱贫小故事,充 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二、2021 年工作安排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是保持帮扶政策总 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 二是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继续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开展监测,持续跟踪收 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持续巩 固脱贫攻坚质量成果。三是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继续加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强 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推动茶叶、灵芝、香榧、黄精、菊花等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拓展销售渠道,创新流通方式,促进稳定销售。四是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大对脱贫人 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兜住民生底线,规范管理公益岗位,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依托,促 进弱劳力、半劳力等家庭就近就地解决就业,保障这些群众基本生活。五是加强资金资产项 目管理,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持续发挥效益。六是继续加强重点人群分类帮扶。全面落 实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做好分类帮扶,特别是对无法通过产业就业 获得稳定收入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确保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七是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衔接。始终保持财政投入和扶贫政策总体稳定,推动实现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基础提 升向生态宜居、激发内力向乡风文明、打牢基础向治理有效、基本保障向生活富裕等五个方 面转变,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篇三】 一、脱贫攻坚成果、精准帮扶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我镇**年初次识别贫困户 2106 户 5398 人,贫困发生率 12.09%,致贫原因主要为因病 和因残,通过帮扶当年脱贫 208 户 638 人;**年新增 97 户 266 人,脱贫 289 户 877 人; **年无整户新增,脱贫 457 户 1205 人;**年新增 88 户 255 人,脱贫 455 户 1316 人;**年 新增 11 户 42 人,脱贫 458 户 1253 人;**年新增 1 户 2 人,脱贫 182 户 398 人;今年无整 户新增。经过几年来自然新增核减后,目前系统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1956 户 5716 人。截至 **年底剩余未脱贫户 52 户 116 人,因自然死亡 4 户 7 人,2020 年脱贫人口 48 户 109 人。 贫困人口发生率从**年的 12.09%降到 0.22%。我镇共 2 个贫困村,余塘村**年出列,洪单村 **年出列。 二、主要做法 (一)特色产业扶贫。我镇结合贫困户家庭实际,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为每一户具备 发展种养业条件的贫困户制定符合贫困户自身发展的产业项目。今年系统标注具备发展种养 业条件的户共 1218 户,已申报产业项目 1279 个,实施率 100%。我镇目前通过产业结构调 整,进行土地流转等发展的规模种养殖产业项目有芦笋种植,花菜、娃娃菜种植,黄花菜种 植,葡萄种植,桑葚种植,桑蚕养殖,蛋鸭养殖等。 (二)就业扶贫。通过摸排,我镇有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共 2966 人,目前已经实现就 业务工 2966 人,就业率 100%。目前我镇两个扶贫车间全部实现复工复产,共带动贫困户 28 人(其中洪单村扶贫车间带动 24 人)。组织开展技能培训,今年四期累计培训贫困人员 225 人。通过培训使参加培训的贫困人员每人都能掌握至少一门就业技术,为找到理想的就 业岗位打下基础。 (三)光伏扶贫。我镇光伏扶贫项目共带动贫困户 415 户。建有村级光伏电站两座。 (四)中石化项目。中石化扶贫项目共投入 350 万元,累计带动贫困户 293 户,每户每 年获取收益 1200 元(其中 2020 年 100 户每户每年获取收益 1440 元)。 (五)长丰对接项目。**-**三年共投入资金 523 万元,共带动贫困户 408 户,2020 年 转为村集体资金后带动贫困户 402 户。 (六)生态林业扶贫项目:我镇成立了 10 个生态林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种植 苗木 1421 亩,通过贫困户入社,共带动贫困户 555 户。合作社每年预付给贫困户苗木预定 金每亩 2000 元,增加贫困户收入。 (七)健康扶贫。通过“351”“180”健康扶贫政策的实施,使贫困人员健康得到保障, 确保不会出现因病返贫的情况。每村建设了一个标准化村卫生室,一个残疾人之家,镇级建 设一个残疾人工作站,医养大楼也已经建成,随时可投入使用,做到小病不出村镇,大病不 出县城,使群众身体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八)教育扶贫。在教育扶贫工作中,西三十铺镇中心学校成立了以校长陈继超为组长 的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双线包保方式,教师职工定期进村入户,核实学生信息,宣 讲教育扶贫政策,向老百姓发放宣传单,耐心解答老百姓提出的问题,让他们明白教育资助 的对象、资助的标准。对于因大病或重残无法到校正常上课的特殊学生采取了送教上门的方 式进行授课。通过数据比对、实施数据对接、疑点问题共同查证等方法,确保做到了“学段 全覆盖、标准最高档、对象无遗漏”。 (九)社保兜底。对于因病或因残导致全家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的特困人群,社保兜 底是他们最后一道保障。我镇本着应保尽保的原则,共纳入特困供养贫困户 192 户,低保贫 困户 479 户,残疾贫困户 431 户。 (十)双基建设。全镇十个村各建设文化广场一个。全镇十个村实现自来水全覆盖,确 保饮水安全;电网完成升级改造,用电有了保障;道路建设从村村通变成组组通硬化路,85% 以上农户实现户户通硬基路,保证群众出行方便;全镇实现互联网全覆盖,农民书屋每村一 个,丰富群众农闲时的文化生活;村级主要道路实施亮化工程,都安装了路灯,方便群众晚 间出行;大力进行绿化、环境整治和沟塘清淤,做到天蓝、水清、路美。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镇按照“四个不摘”中不摘责任的要求,始终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按 照不摘政策和不摘帮扶的要求,要求帮扶人每月至少到自己包保的贫困户家中走访一次,根 据贫困户家庭实际,因户施策,为每一户贫困户制定了符合贫困户发展的一户一方案、一人 一措施帮扶计划。按照不摘监管的要求,我镇要求村干部要为每一户贫困户算好收入账,对 于自付部分较高的大病户和人均纯收入低于 5000 元的户建立台账进行监测。对于人均纯收 入低于 4000 的户,由镇主要负责人和村主要负责人进行“双包保”,增加帮扶政策,提高收 入,确保达到稳定脱贫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