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50 KB
- 2021-04-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班级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摘要: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而常常被人们忽略,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却要让这常被人忽略的爱让学生感知、感受。因为,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不能缺少爱,爱应融入到我们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渗透到我们血管里。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我们的教育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应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赵城这样的问题学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走进他,给他机会,给他时间,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对于像岳燕这样的学生“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温情去感化他,用道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改正错误。
关键词:爱心教育 让孩子一个都不少
正文:
产生背景: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才”能出众,更需要“德”行高尚,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更好的实现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只要有班级存在就有会优等生和问题学生之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班主任就是这样的班级中的核心人物。班主任每天甚至每时每分都要开展这样的工作,其核心内容就是德育工作,而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费时费力而又有可能收效不大的是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转化问题学生是每一个班主任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随着我校的搬迁,我不想因为搬迁而流去一个孩子。那么很多问题学生就担心搬到新校区了,会不会因为我们不听话而不要我们了呢?由此可见,德育教育何等重要!作为学校不能只注重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抓学生的道德品行教育,抓好德育会带动其它方面的发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近年来我班实施了德育“爱心”这一创新举措。
具体做法:
案例一:
我班有个学生叫赵城。初一上学期刚进校时,不做作业,上课精力不集中,情绪低落,总是喜欢说话,打扰别的同学上课、做作业,下课狂奔乱跳找不着人影,同学间经常闹矛盾,还与班干部顶撞,说脏话,扰乱课堂秩序,甚至把女生的鞋带解了拴在课桌上,弄得班上哄堂大笑,老师也没法上课。“大毛病不犯,小毛病不断”
。我曾想到过让他转校(这也是全班同学以及科任老师的心愿)因为几乎每天都有学生向我反映他的问题,种种行为和表现令全班同学都为之头疼。开始我给与了一定的警告,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我说: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给你规定时间,必须一次比一次有所进步,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进展。看到他不思进取,成绩、表现上不去,成了孩子们眼中的“张三”,我每次生完气后就着急。
今秋开学时我改变了以前的做法:我不再责怪他,给她机会,给她宽容,找机会让他为班级做点事,并多次表扬他。我想必须要想法贴近他、走进他直至改变他。记得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如果教育要多方面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多方面地了解学生。”
为了不让全班学生和科任老师头疼,我决定先深入到他家去家访,进行详细了解,然后再找对策。接待我的是他的哥哥,他跟我详细谈了弟弟小学的情况。从与他哥哥的交谈中我得知:这孩子其实自尊心很强,但小学基础很簿弱,也想到过努力,但经过多次努力,都没有成功,加上他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平常很少管他。孩子的父母是位农村人,没什么文化,也不懂教育的方法,仅知道给儿子吃饱了穿暖和了认为就可以了,其他什么都不能帮助他,特别是孩子心理上的需要她根本没去多接触、多了解。我想,要改变他,有多难啊!在家访回来的路上,我想好了下一步的工作。我首先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经过观察,我发现他非常好动,总是有事无事就惹是生非,制造矛盾。于是,到了每周一的安全课时,我总让他发言,让他对班级的安全、纪律、卫生、行为习惯管理进行建议,说出自己的好办法,他都能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他也很开心。通过反复实践,他的行为习惯慢慢就好起来了,在班级和同学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我趁机再对他提出个人表现方面的要求,他欣然接受,而且改变很快。一段时间下来,开学初的一些不良表现渐渐消失了,上课专心听讲、遵守纪律了,也不和老师抬杠了,并且带头为班级着想了。虽然成绩提高不大,但是集体荣誉感超出了同学们的意料之外。
后来,我便加强攻势,锦上添花:把他推选为班委干部的候选人,待同学们考察通过。他非常懂得老师的一片良苦用心,从方方面面努力表现自己,一心想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上课时纪律也好了,课外活动时与班干部一起讨论如何进行班级管理,我们班才是一个和谐的班级,凝聚力最强的班级。在此过程中,他只要一有不好的习惯就想到了自己是一名班干部,要“先正己,后正人”如何让我们班得到“流动红旗”,教室里的桌凳摆放、擦窗子、扫地都有了它的身影,放学后也能按时回家了。一切的一切证明他正在逐渐改变自己,而且变得越来越棒。有了他自己的不懈努力及我和各科老师的适时激励,同学们对他的认可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班委竞选时他顺利的当上了班级纪律委员。他不但自己主动遵守班上的纪律,还带头管好班上的纪律,并且管的时候还很有方法和技巧的,深得同学们的信任,真正起到了班干部模范的作用。
本学期,经过我和全体老师的不断努力,他已横扫一切旧习,各方面遵规守纪,成了同学们的楷模。同学们一致推荐他为我们班的优秀学生干部。实践证明,只有在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理解学生的甘苦,教育工作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实效。
案例二:
岳燕同学是我班以前各方面都表现不错的女生,而且还是班委干部。可是到了初二上学期时,由于跟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有了接触,便经常请假回家说去医生那里输液,(因为第一次是他奶奶请的假,说他有慢性胃炎的毛病)我觉得这请假也很正常,由于爷爷奶奶年级大了耳朵不好使,家里电话也打不通,我也就信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别人说有一个学生经常出入网吧、酒吧、游戏厅。我实在不放心,就找了两个学生去他家里看看情况,才知道她根本就没有病。通过跟她爷爷奶奶的交流才知道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其实每次请假都是谎话,她在家里说学校放假,在学校里说请病假。于是我就跟她远在深圳打工的爸爸打了一个电话。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对于孩子这样的情况,他竟然很平静,一点也不着急的样子,只是一味地说反正我把孩子交给了学校就该由学校管理,当时气得我是七窍生烟啊!
每次说请假去输液都是假的,结果就去混社会了。爷爷奶奶也拿她没有办法,后来越来越胆大了,甚至可以通宵不回家了,还去酒吧喝酒、抽烟,一两周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晚了,她已经有一只脚踏进了社会这个大染缸了。怎么办呢?我冥思苦想,但我不灰心,我不想失去一个曾经很优秀的孩子。于是我进行了漫漫地寻找之路。
我每天夜里下班后都在全城的酒吧寻找,还要求本班的学生提供有力的线索,班上的孩子们都知道,我们班不能少了一个人。“功夫不负苦心人。”我终于在滨河路一个酒吧里找到了这位女生,并将他带到家里进行了苦口婆心的教育后交给她爷爷奶奶。这样我认为就没有事了,从此以后就会幡然醒悟而回到教室里上课了。没有想到,才过去了三天,这位孩子最终没有能挡住社会上的诱惑。有一天放学后居然又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出走了,离奇失踪了。满心欢喜的我一下子又跌入了低谷,也曾经多次想过放弃,但是每当我看到那个空座位时,我心里不禁暗暗一沉。于是,我再次踏上了寻找之路,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也就轻松了许多,这次找到后我没有直接带她回家,而是找了另外一个学生随我一起去餐馆里吃饭。就在这个时间,我与她进行了倾心交流,才得知她是因为害怕社会的人找她的麻烦,又不敢跟家里人说,也没有一个可以交流的人。社会上的人对她进行恐吓,就连家里也没有面子再回去了,父母亲除了在电话里责骂,也没有别的方式,爷爷奶奶更是没有好脸色给她看。对于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自己想脱身这个压力难度确实有些大,深感无助的她便有了“以烂为烂”的想法了。
于是,我问她以后还想不想回到学校里继续读书,她说想。我跟另外一位同学不但给了她鼓励,还将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对她的恐吓进行了分析。让她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也不要去害怕社会上这些人的恐吓,一定不行就报警。有了同学们的理解和我的劝告,这一次她有了信心,终于回到了课堂,她自己也觉得如果有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再来骚扰就会有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帮助,也就不再有心里负担了。通过这次的教育方法的改变,现在上课也不分心了,并恢复了原来的班干部身份,我一并交代这位班干部不要将她的离家出走的真正情况告诉班上其他的同学。同学们也看到了班主任这样的良苦用心,大家不但都欢迎她回来,而且没有一个学生在她面前有瞧不起她的意思。她自己也有了信心,在本次的考试中虽然成绩下滑了一些,但是那个空了的座位不在空缺,我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成效显著: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常常带有一定程度的“闭锁性”,这就会给教育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鉴于此,教师应当主动和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取得他们的信赖,倾听他们的心声。班主任每天跟学生接触时间最多,了解情况最全面,掌握学生动态最敏锐,应当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见到学生的不足应宽容以待之。现在的学生对于个别老师的动辄就发火是最为反感的,甚至会让老师下不了台。尤其是在批评他们的时候应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千万不能冤枉他们,如果太严肃了,他们会让你下不了台,没有脸面。
因此,我对赵城同学的转变主要从他的内心入手,去关心她,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交流、谈心,同时更让他感受到这一切都得益于班主任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老师给自己带来了快乐,从而让他能够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和生活中尝到从未有过的幸福。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她,引导他、鼓励他,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问题学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像岳燕这样的学生,不能动辄就责怪,这样会让她本来就无处诉苦的心理承受不了而做出一些令常人不敢想象的后果,老师给她以父母般的爱,去关心她、融化她的心灵,让她觉得老师是真心想帮助自己,至少学生不会反感,这样的德育教育效果那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今秋我班的保生控流工作是全校名列前茅的。
得到启示:
一、良师益友 真情奉献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每一个问题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须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情况,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但在有的教师眼里,对问题学生常常不屑一顾,甚至是放弃不管。但如果是一个眼中有情、心中有爱的老师一定会设身处地的为问题学生着想:问题学生是多么的不容易、又多么的令人佩服啊!明知听不懂上课的内容,却天天要坚持到校听讲;面对考试,明知要失败,却是屡败屡考;明知学校期中期末表彰会上听不到他们的名字,却要一直陪坐替别的优等生捧场。他们的坚强毅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多么的牢不可破啊!如果我们的老师对他们能够给予深深的理解就会发现他们值得你爱,值得你用初中三年的时间去爱他们,贴近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如果我们信任、理解学生,对他们怀有较高的期待,学生就会微妙地觉察到老师对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进而对老师产生好感和信任,同时也能激发起自信心,产生进步的动力,从而实现老师期待的目标,达到学校德育教育的目的。赵城的情况主要来自缺乏家庭的温情、父母的交流,和同学对他的排斥,失去了应有的家庭之爱、友爱。而我就以爱心为媒介、以爱心为原材料,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理解的桥梁。抓住他缺少父母的爱,与他交朋友;抓住他自尊心强,有颗热情为班级同学服务的心给他挑起班级纪律委员的重任,抓住岳燕缺少父母的关爱,去关心她,用老师的实际行动去感化她,用关爱唤起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这虽然是一个个很普通的个案,但也包含着转变问题学生的一些技巧、方法。因为,惟有爱,才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惟有爱,才是人类最好的教育;惟有爱,才能点燃问题学生转化之火!
二、以人为本,师爱有道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而常常被人们忽略,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却要让这常被人忽略的爱让学生感知、感受。因为,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不能缺少爱,爱应融入到我们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渗透到我们血管里。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
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我们的教育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应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赵城这样的问题学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走进他,给他机会,给他时间,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对于像岳燕这样的学生“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温情去感化他,用道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改正错误。
三、良师益友,宽容为上
在德育主体上,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眼中时不时地流露出一种与他们的年龄很不相称的冷漠和无助,他们每天疲于文化作业中。如此沉重的青少年,哪里还有快乐与美好可言。他们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让我们渐渐感悟到:德育的本质应是快乐的。只有快乐的德育才是人性的德育,也只有人性的德育才能发展健康人性,才能真正实现德育的根本目的,达到德育的最高境界。说白了我们德育的终极目标就应该是让学生享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追求人生的愉快和完美,创造人性的灿烂与辉煌。让每一位学生都懂得对于帮助过自己的人要心存感激;让学生感到老师给了我改错的机会,创造的空间,从中获得的经验与感受是我在社会上学不到的,或许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也能促使学生发展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谐、宽松、友好的人际关系。
当然,我们的德育教育中也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进行反思与改进,建立一个快乐的校园,让孩子们享受快乐和幸福。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更好地推动学校持续发展。通过这两次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方式的改变,我在多方面观察了孩子们的动向,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我发现孩子们都懂事了。也让我明白了更多道理,对孩子们的教育,光靠责怪是不行的,所以一定要做孩子们心里的朋友,了解孩子们的心理,从孩子们真正缺乏什么入手,让孩子们大彻大悟,从而指挥自己的一言一行,让自己变得更好。我在德育工作中一直坚持学生自主管理探索,积极创新德育活动的载体和方式,使我们的德育活动进一步贴近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和实际,注重在学生的体验中生成品格。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实现德育目标的多种渠道,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