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0 KB
  • 2021-04-22 发布

化学(心得)之化学启发式教学法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化学论文之化学启发式教学法 ‎ ‎  在我国教育界,启发式教学法是最常见的概念之一。其起源可追溯到二千多年的孔子时代,但时至今日,它仍然有着强盛的生命力。其主要原因是它代表着一种科学、民主的教育思想,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提高分析 ‎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得到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  何谓启发式教学法?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教学方法。因为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是由一套固定的教学格式或若干具体的教学环节来体现的,而启发式教学法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格式和环节。在上课伊始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是启发;在课堂结束时留给学生一些悬念和问题让其实践或讨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也是启发。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所以说,启发性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具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贯彻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学法。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贯彻了启发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法,反之,就不是启发式教学法。‎ ‎  启发式教学法的概念,原本是针对注入式教学法提出来的,分析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就可以得到启发教学思想的本质特征。所谓注入式,是指教师把学生当做盛装知识的容器,向其灌注大量现成的概念、原理、公式之类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学习的特点是接受和记忆其结果。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少,但是灵活运用和发现创造的能力差,智力和情感世界的全面发育受到限制和损害。启发式教学与此相反,它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是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学习上特别强调理解、运用、发挥、创造,并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发展。据此,我们认为启发式教学法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1)在教学观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通过教师启发、诱导,主要依靠学习者自身的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师生共同活动、民主相处,教学相长。‎ ‎  (2)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生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而要靠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来获得活的知识,增加创造能力。‎ ‎  (3)在教学手段上,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内在潜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而不是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加班加点等办法来提高学生成绩。‎ ‎  (4)在教学目标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知识与能力并重,学习与创造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把学生培养成全方位发展的有创造力的人才 ‎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学观,是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应贯彻的总体原则,具体实施哪种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要按照课型的不同和教学内容的差异具体设计,山东省荷泽二中黄延旭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并总结了启发式教学具体方法的实施和应用。‎ ‎  1.演示启发 ‎  通过演示实验激趣,引起学生探索的冲动,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  例如金属纳与水反应教学,紧紧抓住“浮”、“熔”、“游”、“红”等实验现象,引发学生思考:“金属纳为什么浮在水面上?金属钠为什么变成液态小球?小球为什么在水面不停地游动?金属钠滚过的酚酞溶液的水面为何出现红色?”现象激起兴趣,问题产生愤悱心理,使学生主动探索得到结论:钠比水轻,故浮在水面上;钠跟水反应放热,使钠熔成液态小球;由于钠和水反应十分剧烈,产生的H2推动小球到处游动;钠跟水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钠,使消有酚酞溶液的水由无色变红色。‎ ‎  2.直观启发 ‎  人的认识过程,首先要建立在感知的基础上,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性,使学生接触客观事物,把具体感受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能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发展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  比如,由于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常把和当作同分异构体,如果采用立体图示或展示正四面体结构模型,学生易认识到两者属同一物质,由于投影角度不同而产生两种写法,一般说来,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易于接受,教师可充分利用实物、图表、模型等教具,或采用电化教学手段,电视、录像、教学电影等,突出形象化教学。‎ ‎  3.比喻启发 ‎  化学的理论教学往往是抽象的,枯燥的,如果用空洞的语言平铺直叙地讲解,学生接受起来乏味,效果较差。‎ ‎  例如,对:“pH=5的盐酸稀释1000倍,为什么pH≠8?”这个问题如果采用理论阐述,定量计算,理解起来都十分困难,但如果让学生思考:“糖水无限稀释,会产生咸味吗?”学生立即茅塞顿开,因此,恰当的比喻,能够启迪思维,比反复讲解有效。‎ ‎  4.比较启发 ‎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相对性和可比性,诸如强弱、大小、长短、高低、快慢等等,都是通过比较而产生的结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人们总是通过比较来认识共性和个性,辨别现象和本质,俄国心理学家谢切诺夫认为:“比较是人类最珍贵的智力宝藏”。‎ ‎  特别在复习课中,对已学的基本概念,在系统归纳的基础上,运用比较的方法,揭示概念间的相同点和差异性,寻找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巩固和深化,是一条重要途径。‎ ‎  例如相似概念比较:‎ ‎  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 ‎  ②电离和电解;‎ ‎  ③渗析和盐析;‎ ‎  ④同位素原子量、元素近似原子量、元素平均原子量;‎ ‎  ⑤蒸馏、分馏和干馏;‎ ‎  ⑥加聚和缩聚;‎ ‎  ⑦裂化和裂解;‎ ‎  ⑧水合、水解和水化等,在系统归纳的基础上进行比较,能够深化理解,丰富联想。‎ ‎  5.设疑启发 ‎  爱恩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不断提出问题,造成悬念,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愿望。‎ ‎  例如苯酚性质的教学,其实验程序为:‎ ‎  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下列问题:‎ ‎  ①为什么苯酚加少量水得浊液?加热又转澄清,冷却又变浑浊?‎ ‎  ②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为什么溶液又转澄清?‎ ‎  ③吹入CO2为什么又变浑浊?‎ ‎  然后引导学生推理:‎ ‎  ①苯酚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  ②苯酚的酸性与羟基和苯环的关系。‎ ‎  ③苯酚的酸性跟碳酸强弱的比较。‎ ‎  在层层设疑、层层逼进、不断探究的情况下,登上解决问题的高峰。‎ ‎  6.情境启发 ‎  教学活动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由境入情,情境交融,学习欲望达到旺盛状态,教学过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比如讲碳酸钙和碳酸氢钙的相互转化问题,可以先把学生引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景之中:“你到过桂林吗?你见过溶洞吗?那倒挂的石钟乳,那挺拔的石竹石笋,那千奇百怪的石狮,石猴,那形态各异的飞禽走兽,显示出大自然造物的神采!那么它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当你走向溶洞,目睹那壮丽景观的时候,你能否自豪地宣称;我已经懂得了其中的化学原理了呢?……”。这种讲法,充满激情和意境,使学生陶醉在祖国的美丽河山之中,激发出热爱祖国的无限激情,学生自然地去探讨其中的奥妙,研究其中的化学原理,前苏联伟大的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  7.反问启发 ‎  当学生存在疑问不能解决的时候,教师并不是急于告诉现成的答案,而是反问激疑,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探索问题根源。‎ ‎  请看一段答疑对话:‎ ‎  学生:“老师,氧化铝是电解质吗?”‎ ‎  老师:“请问什么是电解质呢?”‎ ‎  学生:“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  老师:“氧化铝是不是化合物?”‎ ‎  学生:“是,铝的氧化物。”‎ ‎  老师:“氧化铝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吗?”‎ ‎  学生:“导电,工业上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和冰晶石混合物制取金属铝。”‎ ‎  老师:“那么,氧化铝是不是电解质呢?”‎ ‎  学生:“一定是!”‎ ‎  以上回答,教师运用了常用的演绎推理,向学生提出概念,联系对比,层层启发,由于前提清楚,推理正确,使学生自己得出了肯定的答案:‎ ‎  8.联想启发 ‎  联想是由某一问题引起另一问题的心理过程,是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思维的一种属性,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不仅活跃思维,而且能够增加知识的有序性,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  9.推理启发 ‎  逻辑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判断得出一个新材料的思维方法,许多化学知识依靠逻辑推理获得,如概念的形成,理论的产生、公式的推导、方法的思考过程、典型习题的演练过程等等,都可以启发学生进行逻辑推理。‎ ‎  高考试题中许多简答题的设置,对考生逻辑推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  [93年32题]甲、乙两瓶氨水的浓度分别为1摩/升和0.1摩/升,则甲、乙两瓶氨水中[OH-]之比为(填大于、等于或小于)____10请说明理由。‎ ‎  解答这类习题,很类似数学题的推理论证,一般由前提、理由、结论三部分组成,首先分析清楚题给条件和要求,然后用合乎逻辑的严密推理,得出正确结论。‎ ‎  [思路提示]‎ ‎  [前提]→[理由]→[结论]‎ ‎  [答]甲瓶氨水的浓度是乙瓶氨水浓度的10倍,故甲瓶氨水的电离度比乙瓶氨水的电离度小,所以甲、乙瓶氨水中[OH-]之比小于10。‎ ‎  10.主线启发 ‎  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以及它们在各单元教学中的合理配置,有明确计划,随着教学进程,逐步启发,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通过复习、练习以及结合实际应用,形成认知结构的知识点,知识链和网络。例如下面的知识主线:‎ ‎  烃→卤代烃→醇→醛→羧酸→酯 ‎  蛋白质→多肽→二肽→a氨基酸 ‎  这种知识链条,给出有机物的相互衍变关系,对解答有机合成和推断试题有重要作用。‎ ‎  总之,启发式教学包含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这里所论及的各种启发式教学法只是其中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但其共同特点是:在充分肯定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突出实验教学,突出形象化、直观化教学,突出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发展智力和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启发式教学法将有更加丰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