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0 KB
  • 2021-04-22 发布

地理(心得)之地理教学的新程序探究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地理论文之地理教学的新程序探究 ‎ ‎ 教学的宗旨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促成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设想以课堂教学程序(启迪质疑)、(参与学习)、(反馈评价)、(学会学习)为主线,课前预习、质疑;课堂解疑、答疑;课外延展、用疑,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自觉参与性和开拓创新性,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符合新课改所强调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的过程。  启迪质疑:当学生有兴趣时,学生学得最好。 新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要创造一种使学生能够学习的环境与气氛,让学生以自己为主体,构建乐于学习的平台,配合教师完成学习目的。正如所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知者。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到“有没有外星人”;从“科幻变成现实的奇迹”到“建设地球家园的美好明天”‎ ‎,几乎涉及所有地表分布的自然、人文的事物和现象,具有贴近日常生活、普遍存在的特点,都适合学生的观察和探究,都能激发学生产生问题,酝酿解决问题的热情。由于地理学源于自然,贴近现实生活,所以地理教学过程,可以充分借助现代媒体手段(录音、录像、电脑幻灯、电脑模拟等),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具(教学挂图、地理模型、插图、填充图等),来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呈现时,学生学得最好。  参与学习: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学生学得最好。 通过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思维参与及转化角色的实践参与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达到寓教于乐、轻松学习的效果,将大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将极大提高学习效率。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说的:“学生自己得来的任何一个问题,由于是他们自己获得的就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他们所有。”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一些恰当的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认知材料,营造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教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帮助者。通过学生有兴趣的问题,将学生转化为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参与者的角色,通过思考或操作,得出某些结论,以达到既学习知识又增长能力的目的。比如:让学生担任模拟市长,进行城市工业区和居民区的规划或提出解决某项环境问题的措施;带着学生到十字路口统计单位时间内汽车的通过量和汽车刹车的次数,讨论城市化及交通“瓶颈效应”;组织学生观察学校周围的烟囱数量和排烟情况,让学生计算废气的排放量,并预测其对环境的影响。投身大自然、走进社会,去参观,去访问,去调查,让学生有更强的自由度,来扩大眼界,看清地理事实,获取丰富的知识。  反馈评价: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学生学得最好。 ‎ 当学生觉得今后日常用的着的知识点,就投入极大的学习热情。天气预报就是要给人们科学准确的天气状况,为日常工作生活服务,必须讲求科学性。各个学生的能力不同,日常对天气的需求也不同,有的想深刻了解,自己学会进行简易的天气预报;有的希望能看懂电视上的天气云图;有的能听懂天气预报广播即可,这就是学生学习多元化的体现。课改新理念认为评价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发展和让学生学得最好,是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因此,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科学,要讨论要解决的问题都需遵循科学的严谨,教学中无论自然方面或人文方面对学生的评估都要讲求科学性。而在地理教学中,不必要求学生达到同一个水平,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可能性,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透过多角度、多标准的评价,肯定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所以学科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得出的结论符合科学且合理有效,就可以允许有几个可能发生的标准答案,而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  学会学习: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学生学得最好;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量迅猛增加,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并具备科学辨证的判断能力。“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从“授鱼”到“授渔”到“学渔”,新课改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掌握学习方法也便成为教学的首要目的。学习是终生的行为,学生要由“学会”升华到“会学”‎ ‎,即学生不仅能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更在于能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会独立阅读、查阅资料、记读书笔记、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实践练习,从懂得质疑,学会分析比较,到善于思考,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地理既有陈述性、记忆性知识,又不缺乏推理性、实践性的知识。这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教材进行安排和组织,教会学生整理知识、处理知识、把握知识要点、揭示知识之间的脉络关系;教会学生以知识为指导来解决实践问题。通过地理的课堂学习实践,让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生存环境,树立现代文明的环境观、道德观、价值观、发展观,促进资源与环境持续利用,创造新的生存与发展模式,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地理课堂教学习中探索形成的教学程序并不能简单理解为模式,因为“教无定法、学无定势”,只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思想为指导,形成新观念、新思路,在地理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将教学程序中的各环节相互融合相互联系,倡导教师作为教学平台的主体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双主体构成“学习共同体”。总之,一切顺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顺应未来教育的要求;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