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2021-04-22 发布

小学科学(心得)之科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科学论文之科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 ‎  合作学习是现代化课堂教学中一种潜能深厚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开拓创新的教学。“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正逐步渗透于我们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那么究竟什么是合作学习呢?合作学习就是把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的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策略体系。在小组中,学生不仅自己学习,而且有责任帮助其他小组成员学习。教师通过鼓励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分工合作,相互扶持,彼此指导,共同努力,从而学会老师每节课安排的内容,进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  一、  建立机制,增强合作意识。‎ ‎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如果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合作学习(这里的合作学习指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对所学知识有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不仅能顺利、有效的完成教学认知过程,增强信心,而且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优越性,养成良好的合作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  1.灵活分组,增强合作信心。学生要合作,首先要有个合作的团体,过大过小的团体都不利于学生合作。我认为4---6名学生组成一个组比较好。其次,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教师可以把班级内的学生按学习成绩划分,让优秀生与潜能生搭配;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让优秀生与优秀生搭配,潜能生与潜能生搭配,这便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可以让学生适当自由组合,充分尊重信任学生,让兴趣一样、看法一致的学生为一组,与其他组展开讨论。再次,组内成员要有具体分工,如实验员、记录员、汇报员等各负其则。为避免让一些口才好的学生“垄断课堂”,一定时间后要角色互换,让每个成员都能体验一下不同的角色,从而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与提高。小组合作时每个人都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从而增强合作的信心,激发合作的兴趣。‎ ‎  2.‎ ‎ 定时轮换组长。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是新课程理念值得关注的问题。许多老师在课堂上,尤其是观摩课、评优课上,经常让一些成绩好,而又能干的学生回答大部分问题,而这名同学所在组的其他成员都缄口不言。这与我们关注每个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相违背。如何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我认为,通过轮换合作小组的小组长,可以改变这种一面倒的局面。‎ ‎  3.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社会心理方面的经典实验——明茨实验,揭示了不同目标对任务完成的重大影响。在他的实验中,要求参加实验的每个人都拉着一根附着纸锥的线,把纸锥从一窄口瓶中拉出来。瓶口的宽度恰好只能一次拉出一个纸锥。而时间的紧迫程度是:水正通过一根管子从瓶底进入瓶中,谁拉出的慢,谁的纸锥就会被水浸泡。当参加实验的人被告知说,谁第一个拉出纸锥有赏,谁拉得慢要受罚,该小组成员就会争先恐后地想先把自己的纸锥拉出瓶口,结果所有的纸锥都挤塞在瓶子的颈部,没有一个人能拉出自己的纸锥。而当各小组被告知说,按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惩标准,结果各小组成员都采取了合作的方式,依次按顺序一个接一个地拉出所有纸锥。这个实验说明,不同的目标设置,对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动是否能顺利进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  所以,在合作学习中,只有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小组成员之间,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合作学习。‎ ‎  二、创造条件,提供合作机会。‎ ‎  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是一个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以示范、讲解、演示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让学生亲历某些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最终内化,这样才能达到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  1.选择适宜的合作问题。‎ ‎  除了在科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还可以经常利用一些活动,如让同学们互为参照物,感受静与动;或者让同学们赛跑,感觉快与慢等,通过同学之间的协作活动,使每个学生都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同时也让学生对小组合作的认识趋于一致,激发兴趣,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  2.给予充分的时空环境。教学中出现问题后,教师不要急于组织学生或要求学生讨论,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等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观点,学生出现“吞吞吐吐”现象的时候,教师不要急于打断学生的发言,要让学生拥有充足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以便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尽情的阐述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智慧得以发挥。‎ ‎  三、  制造“逆境”,提高合作品质。‎ ‎  科学的“学习逆境”‎ 是指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碰到疑点、难点的境遇。顺境使人顺应现实,逆境使人反思现实。适当制造一些学习逆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突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逆境中提高良好的合作品质。即在合作中学生能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虚心接受意见、能够信任别人,同时自己又值得别人信任。‎ ‎  1.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固然能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但与此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如果不倾听怎能吸收别人的精华之处呢?所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是合作学习的关键。所谓倾听就是细心的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会在倾听中博采众长,萌发灵感。‎ ‎  2.意见分歧时大胆讨论。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由于思维水平的差异,思维角度的不同,对同一问题,有时会产生不同的思维结果。对比较重要的问题或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学生会产生困惑,这时学生就会感到与人合作的需要。教师要适时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小组合作,让他们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效率。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空间中,积极的与人合作,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  四、  加强指导,促进主动发展。‎ ‎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与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因此,学生在展开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能“袖手旁观”‎ ‎,而要去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每个组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使其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任务。比如:对不清楚合作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顺利的小组进行表扬;对合作交流中遇到困难的小组及时点拨指导;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要求小组成员各司其职互相监督等。学生的小组合作有了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就能避免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更真实、有效。‎ ‎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所具备的一些良好的学习品质,是现代社会发展所必需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只有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学会从他人的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