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0 KB
  • 2021-04-22 发布

班主任(心得)之新课程下的德育理念新内容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班主任论文之新课程下的德育理念新内容 ‎ ‎     一是提升校园和班级文化层次,发挥软环境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和构想,不断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努力形成积极向上、富有底蕴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鼓励广大师生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才华,在教学楼宣传橱窗定期展出师生书法、绘画、摄影等作品和世界名人的人生格言,让校园文化更贴近师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学校实际,体现文化的本土特点和人文关怀,实现环境育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二是加强社区教育,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格局。坚持德育的社会化和开放性,加强社区教育,充分挖掘、整合社区德育资源,发挥好李达故居、文物馆等校外德育基地的育人功能,努力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 的德育格局。进一步完善了家访制度,留守生帮教制度,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学校把家访作为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量化评价范围。我每个学期通过家长会、家庭教育专题报告会、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优秀家长评选、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不断丰富社区教育的内涵。如果教师在学生眼里是威严的长官,学生在教师眼里是听话的手下,那么教育与被教育者之间就没有了情感。学生对教师敬而畏之,畏而远之,另一方面,学生又为了迎合老师,逐渐形成了双重人格。丧失了自我教育的能力,失去了起码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德育实践中,人们往往过分重视了德育中“知”的因素,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如“情”、“意”、“行”与“信”等因素。导致德育的结果是,培养出来的人有很多虽然知道道德准则,能背道德教条,却缺乏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与道德信念。另一方面,人们过度重视公德教育,而忽略了私德的养成。事实上,私德是公德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因此,我们在德育实践中应该特别重视私德的培养,同时教育他们凡事贵在有恒心,很多事情只要坚持就能取得胜利。在情感深处产生了共鸣,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学校的物化环境是德育,学校的人文精神也是德育。优良育人环境和健康向上的校园和班级文化,可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中受到薰陶和感染,通过相互间的模仿和启迪促进道德内化。对个性怪异的单亲家庭的子女讥讽,挖苦,冷淡,无异于激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使教育更难实施。目前,不少学校或多或少存在着师权文化统治学校文化的现象。教师就代表着真理、权威和要求。学生对老师的任何言语和行为上的“侵犯”‎ 都可视为对教师不应有的伤害。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学校(包括家庭)应该为这些学生提供更为宽松的教育环境,创造宽松的文化氛围。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我们应当倡导我们的教育环境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三、坚持创新意识的德育理念每一位教师和班主任都希望把学生培养为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意志坚强的人。学生从小养成踏踏实实、潜心实干的品质,进入社会后无论为官为民,无论科研、经商,还是种田,就都能处之坦然,做得出色。具备了做人的基本素质,就有可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神圣的业绩。然而,放眼现实,我们看到的是德育工作者总在有意无意地培养着迷信权威的守旧者:书本上写的,老师说的,名人讲的都是对的。学生一举一动得听从老师的“安排”与“指导”,老师的良苦用心众所周知,就是培养一名遵守班规校纪的“合格”学生。这是教师实施德育的“最高境界”。这种教育的结果,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思想苍白。学校多了一个“合格”的学生,而国家却少了一名创新人才。****同志指出:“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要正确处理德育常规建设与方法创新的关系。德育方法要改革,就离不开创新,要有创新,就要花大气力进行研究与实验。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必须要有创造性。德育工作必须加强研究,要克服轻视甚至否定德育常规的建设与作用的片面认识。德育工作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要适应形势作部分调整,探索德育工作新路子,建立新的常规,不要被不良因素所束缚。树立“正确引导”‎ 的开放性德育观念。开放性德育是指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德育放到社会的大背景中去思考、去实践、去创新,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行的深入探索。基于这一理念,学校德育工作应从学生所处时代的特点出发,不能光用过去的道德观要求今天的学生,应树立符合社会进步需要的新伦理道德观念。如对少数男女生交往过密的现象,我们只能对他们正确引导,不能禁止男女同学交往;又如国际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文明的载体,为人类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巨大的方便,也更新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对学生上网我们不能用禁止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而只能面对现实,加强网络环境下对青少年进行道德规范、道德责任感教育,提高青少年的个人修养和自律能力,用法律法规来规范青少年的网上行为。开放性德育观念强调的是引导与实践,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社会实践活动的风浪中锻炼成长,在实践的体验中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能力。在德育方面,强调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在这样的观念支配下,培养出的人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中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主阵地”‎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在实践中通过组织学生办手抄报、参加知识竞赛、举行辩论会,广泛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其创造能力。树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价值取向的德育理念。未来的发展,人的创新能力将会受到空前重视,善于创新的人将成为知识经济最主动、最积极的力量。因此,在德育工作中实施创新教育,班主任首先要从转变德育观念入手,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班级工作的突出位置。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并在教育活动中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创新教育的成果。班主任是积极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主体,他们在教育方针与教育规律的指导下,积极贯彻学校提出的教育要求,不断寻求新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根据自身优势和学生的特点,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班级活动,形成风格鲜明的班集体。同时班主任的创造性工作观念与工作方法又必然对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创新教育是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因此需要每个教师不断接受再教育,以提高自己的创新智慧和培养他人创新智慧的能力。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的确为我们打开了创新教育的思路。它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因此,班主任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课堂学习小组的组织及对探究学习小组的组织显得十分重要。       常有教师和班主任哀叹当今社会风气对教育的负面影响太大;更有一些教师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潮中站不住脚跟,随波逐流,时常把自己消极、悲观的思想或明或暗地灌输给学生。不可否认,社会上确实有对学生成长不利的因素,但对这些消极因素的抵御方式之一,恰恰应是教育者大胆地调动社会有利因素来充实、完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也正是此意。教育要开放,德育也要开放。向社会开放,帮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引导学生在社会的风浪中明辨是非,经受考验;向家庭开放,引导家教协调于学校教育;向未来开放,教育者要站在新世纪现代化中国的高度来审视今天的教育,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现代意识。 ‎ 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3.《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4.《中学德育大纲》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6.李化树,康海宁:《德育理念的更新》,《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年第06期7.张斌:《德育观念更新“五变”》,《辽宁教育》,200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