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0 KB
  • 2021-04-25 发布

地理(心得)之信息技术在新课改地理教学创新思维培养中的作用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地理论文之信息技术在新课改地理教学创新思维培养中的作用 ‎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新课改 地理教学  创新思维   内容提要 :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任。一个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面看问题,搜集、获取信息的能力强,思维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这样产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比较强。目前,我们有些学生还是习惯于传授教育,不能主动、积极地去探究知识,只想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因此研究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必要。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能突破习惯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新颖的、独特的方案。在地理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任。一个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面看问题,搜集、获取信息的能力强,思维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这样产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比较强。目前,我们有些学生还是习惯于传授教育,不能主动、积极地去探究知识,只想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因此研究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必要。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能突破习惯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新颖的、独特的方案。在地理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学与教融为一体,让信息技术作为内容丰富的地理课堂的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地理课堂的一个崭新的支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获得创造成功的动力。在地理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丰富性,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枯燥的理论生动化、静态的事物动态化、微小的细节扩大化、复杂的演示简单化,使知识的信息通过各种视听手段,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地再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而诱发学生多思善想,主动、有个性地学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问题意识,让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潜意识的能量释放出来,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    主动性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现代学习方式中最首要的特征。一切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学生具有主动应答、选择、发现、思考、策划、行动、反思等需要与可能,具有关注和要求自己向上的主动发展的需要与可能。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而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大限度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学习“荒漠化防治”‎ 这一章时,由于我们地处沿海地区,学生从来也没看到过沙漠,对沙漠知识了解的也很少,但沙漠又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地貌,学生迫切想了解它。于是,我带领学生到多媒体教室上了一堂课,给学生展示了沙漠的外观、成因、危害以及世界上著名的大沙漠,面对多媒体展现的世界里广阔的知识空间,学生显得情绪高涨,当堂又提问了许多关于沙漠的知识,比如沙漠离我们有多远,我们这里会不会变成沙漠等等,使老师不得不叹服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魅力与作用,它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且也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帮助开阔了视野。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想像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跨越于时空的思维,想像的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已存在,但个人尚未感知过的事物的新形象;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尚未有过,还有待创造的事物的新形象。所以想像具有“创新”的特征和内涵。现代信息技术把电、光、形、声等多种媒体组合起来,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充分发挥视听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它能把学习内容在大小、动静、虚实、远近、快慢、局部与整体、外表与内里之间互相转化,这样既加大了教学密度,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又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大有帮助。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结合教材内容,凭借想像因素,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翱翔于想像的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其创造力,意义是重大的。    1、借助媒体,提供想像的源泉    地理学科是一门边缘学科,研究范围广,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想象本身也是一种思维过程。培养创新思维首先就要鼓励想象。  高中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累积少,阅历浅,又由于大部分要住校,接触事物有限的缘故,使他们的想像能力受到已有知识的限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想像空间,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想像的能力。如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纬度位置时,教师用大屏幕打出两句诗:“草长茑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学生就会想象出都是描写二月(农历),但景象大相径庭,江南已是草木青翠、百鸟鸣唱的时节,堤岸上的杨柳正陶醉在春风薄雾之中,而地处北国边陲的五原县却仍然处在空寂、萧条的残冬之中。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扩大知识领域,鼓励学生多做积极有益的想象,如让学生自己设计所在城镇交通线路规划图,并用多媒体逐一展示,这样当众评判自己的作业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相关知识的渗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见闻,还可以积累学生的知识,为学生的创造想像提供源泉。    2、借助媒体,创设想像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像,需要一定的情境或条件。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去创设。而多媒体色彩鲜艳、声像同步、亦动亦静的直观优势可以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便利。在学 ‎“长江”这一节时,我让他们伴着“长江之歌”的音乐在多媒体看了长江的源头及各个河段的情况,看得过程并且让学生进行想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些什么?悠扬美妙、跌宕起伏的音乐,真实地画面给学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同学们很快地进入了情境。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长江带着古老岁月的痕迹向我们走来”;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看到了长江滴水成川从皑皑雪山一路走来的艰辛”。学生在想像的过程中,不仅走进了知识的情境,也走进了音乐的情境。    3、化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进行再造想象。    训练学生的想象,不仅要给学生提供想象的机会,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词(言语、文字)或图样(图表、图解符号、模型)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地理教学中总存在着一些难以接触或者不可能接触的事物,学生认识这些事物往往感到困难,因此对与这些事物相关的知识领悟起来也比较吃力。这些认识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情境提示或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教学中教师除设置富有结构性的问题外,还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它们或许只是模拟情境,但能变虚为实,变无形为有形,变较抽象、较复杂、较难理解的内容为直观、浅显、动态式的内容,给学生展示“想象的情境”,同时引导学生有序地想象,使多媒体的使用起到恰如其分的作用           4、设计作业,培养想像能力   ‎ ‎ 只有创造性地教,才能使学生创造性地学。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培养依赖于教师创造性设计教学过程。如果教师经常能运用多媒体合理地设计一些想象作业,学生的想象能力一定会提高。如学习洋流及其影响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与表层洋流分布模式图,再结合动画演示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的形成,让学生对比分析洋流成因也就水到渠成。然后请学生对照课本中的“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总结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并引导学生思考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环流流向与季风风向的关系,提出问题:郑和七次下西洋,为何都是冬季出航,夏季返航?这样让思维层层递进,地理直观的东西在动态下使思维发散,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想象能力,变形象为抽象,让灵感参与思维。三、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个性充分张扬科学创新每时每刻在改变着我们的社会生活,同时也改变着教育,改变着人。时代越发展,人的个性越突出。个性孕育创新,创新体现个性。培养更多的创新化人才,社会才能始终保持创新的活力。人的个性其实最宝贵,只有个性才能真正体现人的价值,如果我们能让学生的优良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一定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 ‎ 求异思维就是指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使思考者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一种方法,而是从各种可能设想出发,求得多种正确的答案,它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在思维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拓宽,我们可以借助电教媒体的直观形象性,强化学生的感知,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    五、运用信息技术,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的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信息技术能以其直观形象、资源丰富等特点诱发学生主动的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解决问题,更好的培养创新思维。            21世纪的中华民族需要创新精神,21世纪的当代学生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确立“人人发展”的理念,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人人动手”的机会,给予“人人成功”的喜悦。利用信息技术,以自己创新地教引发学生创新地学,以创新培养创新,就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每个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性的人才。作者简介:窦长芝  女  1991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地理系,一直从事高中地理教学,热爱教育事业,在地理教研教改中成绩突出,撰写论文曾多次获区级市级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