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0 KB
  • 2021-04-28 发布

班主任(心得)之试论新时期素质教育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班主任论文之试论新时期素质教育 ‎ ‎ 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含义 ‎ ‎  素质:素是事物构成的基本成分,质是事物的基本特征,素质泛指事物的本质、性质和品质。 ‎ ‎  翻开《辞海》、《现代汉语词典》分别对素质作了解释,书上这样解释:素质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是事物本来的性质,是心理学上泛指的人的精神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是平日的修养。 ‎ ‎  笔者认为,在素质划分上不完全缺乏心理和生理作用的划分,因为素质其特性决定了单一和特指性,侠义上讲素质是生理心理学上的先天所具有的特点和能力,是指遗传素质。 ‎ ‎  广义的素质是指人受后天环境教育下形成并发展为稳定的性质。 ‎ ‎  自然生理素质如:解剖生理、生理机能等因素。 ‎ ‎  社会素质如:语言、逻辑、数学、科技、常识、劳动、政治因素、审美等因素。 ‎ ‎  个性心理素质如:感觉、想象、记忆、兴趣、毅力、性格、思维等因素。 ‎ ‎  三种复合的特征体系构成人的素质。 ‎ ‎  具体的说,人的素质包括独立人格、主体意识、个性解放,自我实现、个人尊严、自由平等、民主宽容、法治精神、全民人权意识等方面。 ‎ ‎  在内容上人的素质是丰富的,结构是多层次的。 ‎ ‎  原国家教委在1997年,以文件形式规范性地为素质作了表述,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要求,以注重培养受教育的态度和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 ‎  二、 素质教育的实质内涵 ‎ ‎  不难看出,素质教育是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任务,就是培养全民素质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为根本途径。 ‎ ‎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新时期全民素质教育就是要在思想、道德素质加大观念转变的力度,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着重抓好社会公德教育,诚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 ‎ 素质教育就是培养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是促进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全民素质的全面提升为特征。 ‎ ‎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研究学说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础上,结合人类进入知识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对人的素质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以现代科学教育为先导,结合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有组织地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全面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全民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个性发展,发挥人的潜力和能力为出发点,再根据特定的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可预见的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规律,将个体的人的素质全面发展和社会化的整体素质有机结合统一,以达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统一。 ‎ ‎  三、 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 ‎ ‎  关注人的发展是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目标,作为21世纪的人和未来社会发展,应具备那些素质呢? ‎ ‎  在知识方面,要有综合性的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高科技的发展,各学科间不断分化不断综合,则必然需要大批智力发展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人才。 ‎ ‎  在能力方面,社会发展的飞速,行业分工增多增细,竞争激烈,选择多方面,则必须要有较高的生存适应能力的人才。 ‎ ‎  在心理素质方面,未来社会更加关注具有高度社会责任心的人,而这样的人才必须是要具备自学、自爱、自信,能经受挫折,善于合作,团结友爱的心理素质。 ‎ ‎  在个性人格塑造方面,未来社会当然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向上的思想境界的高素质人才。 ‎ ‎  四、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 ‎  大家知道,素质教育是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指导下,在后天环境培养和教育,全面提高人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发展个性的,那么教育目标的整体性,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教育对象的自主性,这三个基本属性则构成素质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 ‎ ‎  翻阅近年来报刊杂志及网络媒体发表的大量的有价值的有关讨论和分析文献,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研究成果是卓有成效的,很有见地,汲取中发现愚窃以为素质教育的特征的表述尚不完整,素质教育强调培养人的基本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以促进全民素质可持续地自由健康发展,是百年大计,因而素质教育应当有长效性,这长效性理所应当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 ‎  理解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各个角度的,从教育目标角度看,素质教育是以全面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从教育功能看,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公民的基本素质为目的尊重主体和主动,注重健全个性的教育。不同时期,对素质的要求是不断发展的。长效的素质教育是未来社会所要求,通过日常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工作,坚持长抓不懈。 ‎ ‎  五、素质教育的主要表象 ‎ ‎  素质教育的各个特征,现实生活中主要体现在: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民的工程,受重教育对象面向全体公民,让每一个公民都享有同等条件和机会接受再提高教育,不能单以学校学生的成绩而采取的教育,更不能把素质教育只放在一部分人。 ‎ ‎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受众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提高,达到合格的标准。要能让全体公民在各个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教育方法上要坚持一贯性和发展性,在教育的各个阶段,不仅坚持全面发展,在基本素质上得到全面和谐发展,而且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既要公民在个性特点、特长得到自由充分和谐发展,还要能使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求得生存,做高尚的有素质的人。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尊重公民的自主创造性,充分发挥受众者的特长,充分调动主观积极性,要根据素质教育的阶段、层次、差异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开展素质教育工作。 ‎ ‎  六、素质教育的措施保证 ‎ ‎  首先,要提高认识。充分认识素质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的作用,素质教育的加强,不仅是为了改变应试教育,更重要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新时期各级教育部门的战略思考,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培养下一代的战略任务。我们说推进未来经济的核心是人才,谁拥有了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谁就能处于主动。可以说,人才培养的素质高低,决定了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 ‎  人们往往对新时期及未来的经济和科技竞争看的清楚,但对这种竞争的背后人的竞争尤其是人的素质竞争视而不见,轻描淡写,只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和知识的填鸭式灌输,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在知识结构方面缺乏从文化素质高度的全面规划,在专业知识和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先天不足,缺乏足够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不能适应未来的人才的多样需求和综合素质要求。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忽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一些所谓的人才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致使素质缺陷的个人至上,拜金思想侵蚀心灵,在思想教育中,缺乏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再造。 ‎ ‎      其次,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 ‎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教师的素质结构和质量水平决定者素质教育的水准,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在社会公德、爱国诚信等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在素质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教育和发展取决于教师的示范和引导。 ‎ ‎  再则,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 ‎ ‎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理念,创新教育更应大力弘扬,其功能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应用是国家教育应该面向新时期、新体系重要组成和专业产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创新教育包括教育观念、模式、方法,评价创新和教育制度创新。创新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功能上的重新定位。其显著特点就是不停留在培养公民创新精神阶段,而应注重引导公民提高思想转化为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以足够的实践时间激发潜能,促进创新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提高。 ‎ ‎ 七、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 ‎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就是要国民素质和谐与均衡发展,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协调发展,二者真正水乳交融。 ‎ ‎  知识、科学、文化、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持续整体协调平等的发展,这种趋势要去我们对自身的培养要充满人文理性精神,树立全新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会关心周边的人和事,学会做人。素质不是知识能力本身,而是知识能力有效发展的前提,是一种潜在的隐形的文化心理基础,知识是形成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但不等同于能力和素质,知识和能力只有通过内化才能升华为素质。素质的提高又将促进知识的更快掌握和拓展,促进能力更好地发挥与发展。这就是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和能力观。 ‎ ‎  在多样化的经济社会充满变化,充满挑战和竞争,每个人的主观能动独立性、判断力都能得到发挥,但是如果没有较强的心理承受,没有开拓进取,经不起各种挫折和失败,明辨是非不强,就很难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树立正确的生存观和发展观是全民提高公民素质的有力保证。 ‎ ‎  在新时期各项生产生活活动离不开团队意识,注重团队精神顾全大局发展,要培养国民要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能力,在多样化的世界里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宽容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用理智的和平友好方式处理矛盾冲突,敢于承担责任和风险。 ‎ ‎  综上所述,明确素质教育的内涵是抓好素质教育的基础,掌握素质教育的特征是抓好素质教育的关键,加强措施是抓好素质教育的保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国民素质和谐均衡发展。 ‎ 参考文献: ‎ ‎【1】.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理论(j).教育研究,2006第二期 ‎ ‎【2】.孙杰 .张巨斌.李生福 .二十一世纪大学素质教育总编(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 ‎ ‎【3】.张楚廷.  素质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3.5.16期 ‎ ‎【4】李晓文. 学生自我发展的心理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2001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