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50 KB
  • 2021-04-28 发布

北大培训心得体会精选范例汇总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导语】心得体会就是一种读书、实践后的所思所感,其实它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总结经验的方式,它有助于我们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与工作方式,从而让自己的内在得以提升。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呢?今天XXX就给您提供了北大培训心得体会精选范例汇总,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  【篇一】‎ ‎  盛夏时节,我有幸在院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叶彬的带领下,与侦查监督科科长刘晓军一起来到了具有百年历史的北京大学,参加了市院组织的为期10天的湖北省武汉市检察机关干部素能提升专题研修班。能在这所高等学府参加培训学习,我倍感荣幸,同时也非常感谢院领导给予我的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  北大校园,美丽而历史悠久。迈入北大校门,一股浓厚的学风文风便扑面而来,每一条道路、每一颗树木仿佛都在诉说着这所百年名校的辉煌历史,诉说着在前进的道路上,众多北大学子为社会、为人民作出的卓越贡献,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不需要刻意的赞叹,自己就已深深地被它的清新脱俗所折服,内心自然地荡起一阵暖流、一丝敬意和一股力量。正值毕业季,看着草地上、花丛中、湖畔边一群群拍照留念的学生们,他们年轻的模样和充满阳光的笑容,深深地感染了我,恍惚间,仿佛我又回到了纯真的学生年代。‎ ‎  此次培训时间虽短,但课程安排紧凑、内容丰富,11位专家教授分别给我们讲授了《国家治理与政府改革》、《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分析》、《习近平治国理政与未来中国转型发展》、《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国学智慧与心灵家园》等,深邃的理论、前沿的研究在大师们或凝重或幽默或儒雅的讲解中,如阳光雨露、和风细雨,滋润我的心田、陶冶我的情操、净化我的心灵、开阔我的视野、开启我的心智。‎ ‎  通过培训,使我领悟到了做人要懂得珍惜,要有一种感恩的情怀。无论是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教授韩菁的《压力管理与心理调试》,还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温金玉的《国学智慧与心灵家园》,无不向我们传达了一种追求人生快乐的理念,那就是懂得珍惜,学会感恩。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我想,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人有了感恩之情,人生就会充实而快乐。首先要感恩社会,感谢它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安定和谐的环境。作为80后,相较父母那一代,我觉得我们是非常幸福的,没有战乱和饥荒,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日益丰富、各项制度日臻完善,为我们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其次要感恩家人,感谢他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幸福的港湾。佛说:前世五百年的修行,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可见我们和各自配偶在前世中需要有非常大的缘分才能够成为家人。因此,要更加珍惜亲情,扮演好为人(子)女、为人(夫)妻、为人(父)母的角色,要孝敬父母,多给家人一点关爱和陪伴。最后要感恩同事,感谢他们给予我们的关心和帮助。每天24小时,除去睡眠,我们生命中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和同事一起度过的,因此我们要珍惜同事之情,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每天朝夕相处的同事,感恩自己在逆境时同事的一句鼓励、在顺境时同事的一句忠告。‎ ‎  通过培训,使我领悟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多一些家国情怀。学习期间,我深深感受到,无论是徜徉在美丽的校园,参观北大校史馆;还是坐在安静的教室,聆听教授们的授课,所及之处无不渗透和折射着浓浓的北大文化和北大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的学风无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北大人。透过学者大师们的思想,我能够感受到他们为民族振兴、为国家富强而呕心沥血的赤诚,我想支撑他们的就是胸中那颗爱国的心。尤其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马骏教授以真实鲜活的案例,阐释了中国当前的国际形势以及处理相关国际关系的政策和策略,我又一次被中国领导人的智慧和格局所深深折服,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政治觉悟和爱国情操。我想,所谓“家国情怀”,从大的方面来说,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就是要求我们要有一种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担当、勇于奉献,要有一种“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从小的方面来说,作为单位的一员,就是要求我们要有与单位共命运、同成长的担当,要有一种舍我其谁的精神境界,对单位的决策学会换位思考,工作中少一些抱怨,多一份责任;少一些推诿,多一份执行。正如《这是你的船》这本书所传达的理念那样,你、我、我们大家,无论身居何位,我们都是一个整体,我们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应该对单位负责,对这个大家庭负责。因为这是你的单位,这个单位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与期盼,与我们的利益息息相关,我们只有同舟共济,才能乘风破浪,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 ‎  通过培训,使我领悟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让自己多一点文化情怀。北大这所百年名校所承载的人文和历史以及授课教授们专业的知识素养,让我感到了自己文化和知识的缺乏,同时,通过课间与其他区院的领导和同事们的交流探讨,我也感受到了自己专业素能的浅薄。在这短暂的十天里,我也真正懂得“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的含义。在以往,我总是以应付日常工作为主,忽略了知识的更新,多数是需要什么才急着学什么,并没有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好习惯。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深深意识到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问题,面对越来越高的任务目标,的出路就是学习,“非学无以广才”。唯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克服本领恐慌,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聆听温金玉教授讲述中国国学的智慧,可以感受到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因此,我有必要放慢脚步,花一点儿时间咀嚼前人留下的思想智慧,感受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精神愉悦,让自己活得更加优雅和幸福。‎ ‎  “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培训只是开始,运用才是关键。北京大学的学习虽已经结束,但我会自觉地把学习坚持下去,不断完善提升自己的素质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将带着北大勤奋求实的学风,带着大师们的谆谆教诲,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  【篇二】‎ ‎  北大学习,人生第一次。满怀希望而去,满载收获而归。‎ ‎  一、见人,学人——与优秀的人在一起,会越来越优秀。‎ ‎  此次培训有机会结识了更多的人,而且都是非常优秀的人——聆听全国顶尖专家学者的讲座、近距离感受北大师生的工作生活氛围、与中原区优秀的教育同仁同吃同住同学习勤交流、铭记教体局领导语重心长的教导和嘱托。‎ ‎  专家学者博大精深的思想学识,课堂上、校园里处处洋溢着的“精神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同伴们求知若渴、团结协作、敬业奉献、无私分享的可贵品质,领导的信任鼓励、严格要求和谆谆教诲,让我钦佩、让我感动,给我信心和激励,让我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更加虚心、更加努力、更加自信、也更有力量,在不断的学习和努力中,相信每一天都能遇到比昨天更好的自己。‎ ‎  二、见书,读书——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不可一日间断。‎ ‎  “非学无以广才”,“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 ‎  我之前虽已养成了每日读书的习惯,有很强的读书的愿望,也感受到了读书的诸多好处,做到了“爱读书”,但还不是很“善读书”,读书面也比较窄。‎ ‎  闲暇决定人生,读书使人进步。此次培训当中通过专家和领导推荐,我又新接触到了一些对工作和生活很有帮助的书目: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 德鲁克所著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吴局长和张科长推荐的《领导科学》、中国戏曲杰出的作品《牡丹亭》、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杨虎博士所著的《未名湖畔好读书》、《北大钝学记》等好书都已加入了我的阅读书单。‎ ‎  吴局长《品质教育十二谈》和张科长《如何做一个好副职》也要经常学、反复学,深入领会,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 ‎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目前我的“想读未读书单”上的书比较多,而且还会继续增加,我读书的速度也不是很快,但是只要不急不躁,每日坚持读下去,则读过的好书、好文章会越来越多,也必定会有丰厚收获。‎ ‎  三、不待扬鞭自奋蹄——学习精神贯彻理念,学会方法提升技能。‎ ‎  (一)回顾整理,再次盘点,学习回味。‎ ‎  1.精神 ‎  ?季羡林先生“鸡闻我起舞”的勤奋与“我这一辈子,只一个勤字而已”的谦逊。‎ ‎  ?北大人“外未名而内博雅”的气质风范。‎ ‎  ?站着不动,就是落后。‎ ‎  ?认真就是把事儿当事儿。‎ ‎  ?要干出点成绩,总得有点“情不自禁,欲罢不能”的精神和状态。‎ ‎  2.理念:‎ ‎  ?信任是工作的源泉和动力。‎ ‎  ?在变化中学会适应变化。‎ ‎  ?创新不标新,有为不胡为。‎ ‎  ?受教育者能接受的教育才是的教育。‎ ‎  ?做好简单的、平易的教育,做好每件平凡的事。‎ ‎  ?要善于运用现成资源。没有废品,放错地方的物品才叫废品。‎ ‎  ?把一块块形态各异的璞玉,根据他们各自的先天条件,雕琢成一块块美丽而适用的玉器。‎ ‎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人生的发展很难预知,某件小事,某句话,都有可能造成人生中的重大影响,特别是对于正在成长中的青春期孩子。‎ ‎  3.方法 ‎  ?要重视目标和绩效。‎ ‎  ?管理者要善于使自己的目标成为团队所有人的共同目标。‎ ‎  ?目标一经确定,就要层层分解,一步一步去实现。‎ ‎  ?无形的力量胜过有形的力量。‎ ‎  ?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非常重要。‎ ‎  ?忙不忙不重要,忙什么才最重要。‎ ‎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  ?了解是教育的前提。‎ ‎  ?教育有滞后性,不能急功近利。‎ ‎  ?过度保护、过度关注,都会让孩子缺乏韧性。‎ ‎  ?真正的公平不是一刀切。‎ ‎  ?像孩子一样绽放你的笑容,让孩子对自己有接纳和认同。‎ ‎  ?管理不是管制,不懂人,就没有管理可言,制度和温和都要有。‎ ‎  4.技能 ‎  ?要“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能干”。‎ ‎  ?有效信息的标准:听得懂,记得住,变成行动。‎ ‎  ?可以惩罚学生,但不能伤学生健康,不能伤学生自尊,要确保不是宣泄情绪式的教育。‎ ‎  ?可以体罚,但关系要足够紧密(一臂原则)。(体罚不当,会造成学生攻击或自毁的行为。)‎ ‎  ?小活动一,体验无效沟通:两人一组,都不笑。第一步,面对面一个人夸对方优点,被夸者侧脸。第二步,面对面一个人夸优点,被夸者摇头。‎ ‎  ?小活动二,体验团队温暖,增进身心健康:排队,后面的人给前面的人捏肩捏臂膀,拍背,然后互换。‎ ‎  (二)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实践创新。‎ ‎  1.向身边的同事、学生传播精神、理念,兴读书学习之风,扬勤奋进取、谦虚乐学之帆。‎ ‎  2.运用科学方法,更加有效地学习和工作,明确目标、凝聚力量、科学规划、认真落实。‎ ‎  3.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提升技能,和师生、家长沟通要改进方法。‎ ‎  4.工作中不仅要不怕困难,解决问题,还要努力更好地解决问题。‎ ‎  5.牢固树立“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的思想,工作中要更敏锐、更耐心、更细心,说话、做事既要果断利落,又要慎重缜密。‎ ‎  结尾,引用杨虎博士《北大钝学记》中的话:“在这里的日子虽然不长,但在这里读书的幸福却着着实实地享受过了”,有机会在北大学习“既是一种让人自信的荣耀”,也是让人奋进的压力”。‎ ‎  不论学习还是工作,我都喜爱并享受现在的“累并快乐着的状态”:践行品质教育理念,做品位教师,让身体更健康、精神更愉悦,工作更高效,生活更美好!‎ ‎  【篇三】‎ ‎  三天紧锣密布的安排,聆听六位名家大师的讲座,让我领略了中国顶尖大学学者的风采,开展了一场激烈的头脑风暴,拓展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带来了思想上的震撼。教授们的课堂旁征博引,信息巨大,课后长时间的消化吸收及结合实际自身教学的反思是必须的。‎ ‎  六位教授的课堂,给我的第一感受是专业知识严谨,思想见解独特,知识面广博,人格魅力彰显。承办本次研修班的北京大学首都发现研究院院长李国平教授的第一讲“京津冀协同与雄安新区建设”,未讲之前其实我是一头雾水,不明白这个课程设计的意图何在,但是在李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中,我一个不太关注国家大事的人也似乎是已经融入到国家战略发现布局的宏伟大业中。严谨的调查研究,缜密的逻辑结构,独到的见解看法,让我更多看到的是他的思维方式的魅力,严谨求实创新。‎ ‎  北大法学院教授孙东东,百度之后看到大家对他的思想褒贬不一,但是感受了他的课堂,真的还是震撼,“高考与中学素质教育及相关问题”三个小时的无稿讲授,条理清晰,从高校自主招生的是否可取,到中学素质教育的解读,再到高考志愿填报的专业指导,其视角独特,坚持己见,敢于直言,让我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北大传承不衰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风气。‎ ‎  孙教授对于“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做了深入解读,并结合中学各学科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在素质教育的引领下,每个学科的提升重点及实用方法,对我们一线教师帮助巨大,从中吸取了更多的智慧,解决了更多的疑惑,让我们能够更深入的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并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  我们常说“喜欢一个老师就会喜欢一门课程”‎ ‎,所谓喜爱无非就是钦佩于老师的魅力,而老师魅力之所在就是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广博的知识涉猎,风趣幽默的课堂氛围,潜移默化的知识传授以及润物无声的品格培养。这些都是我在北大教授们身上能领略到的,学术的殿堂的褒奖实至名归。而这些也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的不懈努力和追求方向。积淀知识,修炼品格,在教学管理中践行教书育人的真谛。‎ ‎  美中教育机构副总裁刘旭女士以及负责人关于“英语教学改革”以及TIP的现场互动课程让我感受颇深。中国传统中学英语课堂,强调词汇语法,在大量的做题中学习英语这门语言,培养出应试能力甚至高于英语为母语的人。但是所谓的语言,其出发点是为了交流,是要说出来的,跟我们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虽然我们现在强调说的重要性,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口语仍然是短板弱势。当今国家的教育考试改革,凸显英语口语的重要性,好多省份已然把口语考试纳入中学考试的必考项,正是国家在导向上把英语作为一门需要的重要性做出强调,用国家考试的指挥棒把英语回归到作为语言的最初目的,而口语教学也恰恰是带动读写听的有效手段,更是素质教育的综合体现。‎ ‎  无论是李国平教授的雄安新区建设,还是孙东东教授的素质教育理论,亦或韩箐博士的压力与情绪课程等等,各位大师都在提一个相同的问题,中国人才普遍缺乏质疑的能力,创新驱动力不足。原因可能不一而论,但是中学教育形成的标准化答案模式可能确实对人才发展有一定影响。我们培养学生的素质表现出来的发现问题的能力、认识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重要,但是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在培养过程中的弱势,综合素质欠缺突出表现在提不出问题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好好反思,如何能让中学生保持提升质疑的能力,如何让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掘和发展。各位教授也讲到了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到合作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这跟我们现在提倡的“三三一”课堂模式的核心是一致的,坚定了我们深化课改的信心。‎ ‎  在很短的学习时间内,我们听到了看到了很多方面的知识理论,接受了大量的信息,积累了很多时间的素材。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在教学一线的实践中常翻常阅,慢慢的消化吸收,不断总结,辩证客观分析,把理论作用到实际教学管理中去。用新理念、新角度、新高度,重新去审视,开展好日常教学管理的每一项,争取做到有新的思路、新的变化,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