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86 KB
  • 2021-05-07 发布

兴隆山景区栖云山导游词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兴隆山景区栖云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 ‎  大家好,首先欢迎各位来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兴隆山旅游,我是景点导游XXX,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上山游览并担任解说。希望在接下来的一段时光,能够开启您的快乐之旅,领略大美兴隆,吐纳天然氧吧,观览童话世界,品味道教文化,静听天籁之音。让兴隆胜景和文化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 ‎  概述 ‎  西北多福地,兴隆最不凡。旖旎好风光,大美天下传。‎ ‎  兴隆山景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东南四十五公里的榆中县境内,距榆中县城西南6公里,总面积29583.6公顷,分为兴龙山、栖云山、官滩沟、马啣山、二龙山五大景区。境内奇峰叠翠,飞泉流湍,动植物资源丰富,人文景观荟萃。有云龙桥、成吉思汗文物陈列馆、太白泉、蒋介石行宫、自在窝等著名景点五十余处。‎ ‎  兴隆山原名栖云山,又名争秀山。清康熙年间取“败而复兴”之 意改名兴隆山。乾隆年间又根据山势称东峰为兴龙山,西峰为栖云山。栖云和兴龙,还有龙生云而云从龙之意。登临兴隆山,将护佑大家生意兴隆,人生兴隆,事业兴隆。‎ ‎  现在我们常说的兴隆山是由兴龙山和栖云山两座主峰组成,两座主峰均有马啣山脉曲折而来,对峙而立。山体长约37公里,宽约17公里,海拔在2000—3600米之间。马啣山主峰海拔3670米,是黄土高原范围内唯一超过3600米的高峰。我们上山后会看到著名的榆中八景之一——寒山积雪。‎ ‎  游客很想知道榆中八景是哪八景吧,它们分别是寒山积雪、隆山增秀、栖云仙阁、烽火夕照、峡河绕流、凉耳听莺、庙坡晓钟、峦山列戟。有兴趣的游客可以抽时间分别去领略。‎ ‎  各位游客,下面将有我带领大家游览栖云山。兴隆山美景在于幽深,而栖云山景致在于秀丽。栖云山峭拔险峻,森林密布,雨过天晴后,云雾缭绕,如缕如带,飞云走雾,绵绵如絮,迷漫如帷,变化无穷。此峰最高海拔3021米,立此峰之巅,榆中县城尽收眼底,峦山列戟历历在目,有诗吟唱到:“陇右多名山,栖云最不凡。天外峰悬挂,云中路转环。松势伸龙爪,石花着尘斑。闲来云久往,俗虑早全删。”‎ ‎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栖云山山门,山门上有一副对联:“客至空林联芳草,门通幽静归白云”请大家随着我一起上山,领略栖云山独 特的美景和文化。‎ ‎  张一悟墓 ‎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被苍松翠柏所映衬环抱的墓是中国共产党在甘肃最早创始人张一悟同志之墓。‎ ‎  张一悟,原名张仲德,生于1895年,甘肃榆中人。,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7年为了反对蒋介石背叛革命,参加领导了著名的渭华暴动。1932年任山东第一女子中学教员时,因领导抗日爱国运动,被捕入狱,在狱六年中,历经灌汽油,辣椒水等种种酷刑和金钱、地位的百般利诱,始终坚贞不屈。由于监狱生活的折磨,使他患了肺结核病。1951年1月3日下午因病逝世,享年57岁。甘肃省委,省政府将其灵柩安葬在风景秀丽的兴隆山,‎ ‎  大家请看,张一悟墓地依山面水,周围青松耸立,表现了张一悟傲霜斗雪的气节,墓前长年奔流的泉溪,流淌着张一悟勇往直前的理想和遗愿。2000年以他为题材的电影《陇上英烈张一悟》在中央六台播出,编剧之一就是我县作家高国宴。2016年,“张一悟纪念馆”在栖云山脚下建成,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有关他的事迹,可以下山后去免费参观。‎ ‎  蒋介石行宫 ‎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幢精美而兼收中西的两层砖木结构 建筑别墅是蒋介石行宫,它修建于1940年,是民国省政府为迎接蒋介石来兰而专门修建的。此楼的设计人是原兰州市副市长,全国十大古建筑专家之一的任震英。这幢别墅设有客厅、侯见室、侍从室、会议室、机要室、卧室等,房后有防空洞,建筑面积281.58平方米,楼里的原布局和设施完全按照苏联风格装饰。‎ ‎  这里曾两次接待过蒋介石。第一次是在1941年9月20日,这一次是蒋介石专程来兴隆山对成吉思汗陵安放情况进行视察并拜谒。第二次是1943年8月3日至10日,蒋介石偕同夫人宋美龄来兴隆山游览观光,并在兴隆山召开了为时三天的西北军政长官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陈布雷,白崇禧,胡宗南,孙蔚如,顾祝同,马步芳,马鸿逵,宋希濂,张治中,赵寿山等。此次会议的内容是将胡宗南一个集团军调至关中邠县,淳化。另一个集团军调至陕北的洛川一带,打算围剿陕甘宁边区。但这次会议是个失败的会议。因为他的第三集团军司令赵寿山是中共地下党员,会议内容很快被陕甘宁边区获取。这一次,蒋介石在兴隆山只住了一夜,其余时间住在兰州的九间楼。他的夫人宋美龄在兴隆山住了七天。‎ ‎  其实,蒋介石选择在此建别墅的主要目的,是打算邀请斯大林在此密谈援华事宜,后来因种种问题此事没有实现。有诗曰:青山隐行宫,潜龙立奇功。可叹堂前燕,今朝任把玩。‎ ‎  下面请大家进别墅自行参观。‎ ‎  二公祠 ‎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二公祠。二公祠祭祀的是原榆中知县李锦芳和唐汉。清道光年二十四年(1844)榆中久旱无雨。五月,知县李锦芳率城关村民将北关金龙庙神像抬出神龛,在院中揭去轿顶从早上晒到下午,神像桐油消融似汗珠滴落,以示惩罚。之后,李锦芳和唐汉同民众又抬着龙王神像到金龙池求雨。大加随我看,金龙池位于我手指的那个马衔山顶,山顶有高原草甸、牦牛,寒山积雪等景观,目前暂时没有开放。李锦芳和唐汉同民众抬着龙王神像到金龙池求雨后下山时天空突然黑云翻滚,大雨倾盆。大家走到兴隆山峡谷时,山洪爆发,李锦芳和唐汉招呼民众渡过山洪,而他俩却被山洪冲没。咸丰二年(1852)四月十六日,当地百姓为了纪念李锦芳和唐汉,在此修建起“二公祠”。‎ ‎  朝元观 ‎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叫朝元观。大家看到的这一砖砌山门上的匾额“朝元观”三个字是清嘉庆1807年道士刘一明书写的。大家看到的上方左边有一块草地,相传是吕洞宾和汉钟离下棋的地方。右边是朝元观。‎ ‎  朝元观古称“朝元庵”,其名由来已久。为兰郡朝拜之名区,祈福之胜景。自唐到明,被人们称为福地,明末俱遭焚火。乾隆五十二年重建,雄伟壮观,山门两旁有砖雕对联:“理窟幽深,只进步时须 进步;尘清苦恼,得藏头时且藏头。”还有对联赞颂道:“依山圣殿岳阳景,近水仙宫黄鹤楼”。反映了当时朝元观的雄伟壮观建筑。历史上,朝元观,正殿三楹。兴隆山道家主持历来在此做法会,修行,有“世路尘缘多,爱欲千般多梦幻;山居人事少,清闲一日即神仙”的总结。有兴趣的游客可在此上香祭拜,即可祈福平安,解除烦恼,事业有成,生意兴隆。‎ ‎  观音楼 ‎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观音楼,大家看到的这尊塑像是观音菩萨像。据佛经说:观世音为印度一位小国的太子,名叫不眴,不眴和他的父亲,弟弟都随释迦牟尼出家修行,后来释迦牟尼给他们父子起名,父亲叫“阿弥陀佛”,不眴起名“观世音”,他弟弟起名“大势至”,父子三人合称“西方三圣”。‎ ‎  据《法华经》记载,释迦牟尼给不眴起“观世音”这个名字,意思是遇难众生只要念他的名字,他就“观”其声前去拯救。一般人都是听声音,而他却很是“观”声音,将眼睛当耳朵用,故称“观音”。“观世音”意为观世界之声音,但是到了唐朝,唐太宗的名字叫李世民,为避讳改称“观音”。‎ ‎  观音菩萨是救苦救难的神仙,大家有难时只要默念“观音菩萨”就会得到护佑。‎ ‎  邱祖阁 ‎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邱祖阁。邱祖阁供奉的是全真龙门派祖师邱处机。邱处机生于宋高宗十八年正月十九日,山东登州府栖霞县滨都二十里铺人。邱处机据说是尧时雄淘转世,幼时多病,由于家庭贫困没有读书,只好放牛。十六时父母双亡,从此看破红尘,只想修行悟道,因为无明师指示,只得各处游遍,访求大道。路过咸阳时,遇到了孙不二结为道友,经指引拜王重阳为师。王重阳收邱处机为徒,改名长春,传授大道,邱处机十九岁出家,二十七岁得道,创立了全真龙门教。‎ ‎  黑虎殿 ‎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到达的地方叫黑虎殿。黑虎殿供奉的是黑虎灵官王善,也就是财神赵公明。赵公明为道教神明,传说他姓赵,名朗,字公明,陕西终南山人氏。秦朝时,赵公明隐居到山中虔诚修炼,后来,张天师收他为徒,命他骑黑虎守护丹炉,赵公明因为吃了师傅赠送的仙丹,于是变化无穷。张天师又名命其守护玄坛——道教斋坛。天帝封他为“正一玄坛”,故世称其为“赵玄坛”、“黑虎玄坛”。各位游客可以多上香祭拜,定会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  二仙洞 ‎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两座并立的青砖洞穴就是二仙洞。二仙洞里供奉的是曾在栖云山修过道的秦致通和李致亨,此二人是南宋庆元年间的人。‎ ‎  李致亨原名李元,曾做过谏议大夫,因受奸臣排挤,加上皇上不明忠奸,常听小人之言,李致亨便一怒之下辞官隐居河南嵩山。秦致通原名秦宝言,原在湖南衡山隐居。二人云游江湖,随后到兴隆山,住在栖云峰山腰的石窟中,因此洞坐西朝东,故称“朝阳洞”。二人诵经之余,修缮道观,游览山景,即兴在洞府旁各自用朱砂提诗一首,秦致通题诗:“依山危阁贴重岗,细路萦迴石登长。曲涧碧流硫宿雨,夹山红叶映斜阳”。这首诗以简练笔墨描绘了宋代兴隆山气時雄伟的建筑和云路转环,清涧潺流,重山红叶互相映衬的中秋景色。李致亨题诗:“富贵功名久不提,心灰意冷学痴迷,迩来性懒无人时,好向云山深处栖”。这首诗流露了李仕途失意,不能腾达而隐居的悲感心情。‎ ‎  秦致通和李致亨在兴隆山隐居十多年,最终得道升天。二仙洞历经宋、元、明三代,到清乾隆五十年坍塌。我们现在看到的二仙洞相传是秦致通和李致亨下凡托刘一明重建的。‎ ‎  三圣洞 ‎  各位游客,大家请看,二仙洞旁边的这个洞窟叫三圣洞。三圣洞内供奉的是皇帝、苍帝、文昌。三圣洞也是清代著名道士刘一明所建。刘一明认为:“文字始于轩辕黄帝,黄帝使四目圣人仓颉造字以治也,仓颉仰观金星园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慕而为字。”黄帝为文字之祖,仓帝为文学之崇,而文昌(张亚子)掌阴鹫科第籍,使文字发扬光大,所以修三圣洞,以饮水思源,食谷追本。‎ ‎  黑虎松 ‎  各位游客,现在大家看到这棵孤松,独树一帜,傲立山巅,形体独特,为兴隆山唯一一棵原始油松,也是观榆中县城全貌绝佳之地。有一首诗赞道:“风月立孤松,临空戏浮云。了却红尘缘,得道修真人。”关于这棵孤松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  传说此地曾为九天玄女中九女和韩湘子幽会的地方,不料竟被太上老君发现,便在七真殿前立一戒杖,让韩湘子虔心学道。从此,九女不敢来会韩湘子,韩湘子也整日对杖诵经,刻苦修炼,终于修成正果。此杖也汲取日月精华,变成了孤松。其实,这株孤松是明代陇西一个姓胡的道士云游时,从华山带来的。他住在七真殿,就将此树栽于殿前,表示道教弟子对道门的虔诚和坚贞不渝的从道决心。‎ ‎  七真殿 ‎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七真殿。殿内供奉着无量祖师、王重阳和他的七大弟子。之所以叫七真殿,是因为王重阳的七大弟子被称为全真七子,他们分别是马钰(丹阳)、谭处端(长真),刘处玄(长生),邱处机(长春)、王处一(玉阳),郝大通(广宁),孙不二(属静散人)。‎ ‎  自在窝 ‎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叫自在窝。这里是清乾隆、嘉庆 年间道教界一代宗师刘一明修真处,占地面积106.73平方米,由上、中、下三台组成。上层系砖木结构房舍,是刘一明炮制药丸之地;中层三孔砖洞为藏书室(洞),存放刘一明各种书版(即道书十二种原刻版);下层砖窟是刘一明著书、诵经处。东侧小砖窟,螺旋式屋顶,呈八卦形,窟内石板作炕,为刘一明卧室。‎ ‎  刘一明,原名万周,字一元,号秀峰,入道后更名为悟元子,又号素朴子,是道教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原籍山西平阳府曲沃县人。生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九月十九日,卒于道光元年(1821)正月初六,终年八十八岁。刘一明自幼勤奋,志图功名,尤好技艺,医卜星象,地理字画聚能留心。乾隆二十八年(1756),刘一明拜榆中龛谷老人为师学道,龛谷老人传授给刘一明“三教一家”之理。后来,刘一明遵师命,辞别龛谷老人,拜隐身在陕西褒城仙留镇的齐丈人为师,学了很多中草药的鉴别和用途,齐丈人主张“三教合一”,让刘一明钻研《论语》,奠定了刘一明后来合儒、释、道三教为一的理论基础。‎ ‎  刘一明在这里居住了四十二年,修建庙宇六十二座,著书三十多部,为兴隆山的建设与道教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后人有诗赞曰:尘世造化窝,一明修真处。杂学济后世,陋室传千古。‎ ‎  请大家逐一参观。‎ ‎  混元阁 ‎  各位游客,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混元阁。混元即混元老祖,为道门 三教之主,在殿宇排列上,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混元阁建在栖云峰之巅,在建筑气势上也是最为壮观的。‎ ‎  混元阁初建年代不详,明末兵火焚毁。清乾隆五十一年刘一明募化重建。原建筑为四合小院,正殿三楹,座西向东,殿宇轩昂,飞檐画廊,十分壮观。阁前悬翰林院刘尔炘“混元一杰”和“虚无自然”两块大匾。混元阁供奉着混元老祖圣像。前有山门楼,两侧为朝房。此殿毁于“文革”,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些建筑为1994年重建,建筑面积519.85㎡。‎ ‎  相传清乾隆年间混元阁很多年没有主持,即便派去的不久不是生死不明,就是缺胳膊少腿。后来,从陇西来了一个姓胡的道士,刘一明便让他当了混元阁的主持。可是第二天道长刘一明去查看时,却发现姓胡的道士竟然变成了一头驴。为了查看究竟,当天晚上,道长刘一明便住在混元阁。半夜十分,一位全身裸露的漂亮女子竟然来到床前,一把搂住道长刘一明,将胸脯紧贴在他的身上。道长刘一明慌忙推开女子,并呵斥她离开了。天刚亮,道长刘一明刚起床,就发现门外来了个乞讨的老汉,刘一明赶忙拿来吃的送给乞讨老人。乞讨老人临走时,刘一明还送给他一些自己编写的《经验奇方》,让老人卖钱度日。送走乞讨老人不久,又来了一位穿长袍的人,许诺可以让刘一明做官,但刘一明婉言拒绝了。就在这时,穿长袍的人突然变成了白须老翁,笑着升入天空。刘一明这才明白胡道长为什么变成了毛驴。从此,他定下规矩,俗人女子不得进入混元阁,所有山上道士不准贪 财邪淫。‎ ‎  这正是道门三教主,端坐栖云巅。笑看尘世缘,善恶一念间。所有女游客请在外面参观,不要进入混元阁内。也请所有男游客们参观了混元阁后引以为戒,洁身自好。‎ ‎  面壁石 ‎  各位游客,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一堵光滑如刀削的山崖,就是著名的“面壁石”,它因崖面上凿有“面壁石”三字而得名。‎ ‎  关于面壁石,有这样一个传说故事。相传,很早以前,兴隆山有个道士,生性愚实,人们叫他“愚道”。“愚道”口拙舌笨,而且干什么事也没有主意,连吃饭睡觉都照着别人的样子行事。道士们恪守“处人为善”的教戒,并不怎么嫌弃他,干活不干活照样给饭吃。可他倒不安份,没事找事,不是拍土堆,就是挖土窑。‎ ‎  一天,羊道沟一个牧羊老汉抽烟不小心,点燃了松林,幸亏“愚道”堆积的土堆就在附近,便很快地取来扑灭了山火。事隔不久,一天,道士们正在地里收麦,忽然间天色大变,鸡蛋大的冰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砸了下来,人们赶忙躲到“愚道”挖的那孔窑里才幸免被砸伤。‎ ‎  年底,主持道长为众道人分银分粮。“愚道”只分得一升小米。愚道的师父对愚道说:“做饭不是先要洗手吗?洗完手,就把手伸进 米袋里去蘸一下,那粘在手上的米粒就是你一顿饭的定量了。”愚道问:“吃完了怎办?”“煮吃石头去!”师父早不耐烦了,回了一句。愚道又问:“烧啥?”“烧你的脚去!”师父一甩袖走了。从此愚道就按主持道士说的办法吃那一升米。一年过去,粮袋翻底了,就只好吃石头了。灶前的柴禾烧尽了,就把双脚伸进灶塘,只见烧残的灰烬上烈火又升腾起来,不一时,蒸气冲掀了锅盖。“愚道”捡起一块石头来尝,嗬!又酥又香。他取出双脚来看,既没伤着筋,又没动着骨。‎ ‎  这天,师父来到“愚道”住的那间破草房,推门进去一看,不见人影。竟发现锅里盛着一锅石头,抓在手里一捏,软如煮熟的洋芋,拿到口边一闻,香味平生未闻。师父大惊:“天哪,这愚道得了道啦!”这时天已经黑下来了,昏暗的暮色里,隐隐看见“愚道”往栖云峰而行。师父拔腿就追。追啊追,仅差一点距离,总是追不上。转过混元阁,面前立起一座山峰,师父心想:这下可好了,看你还往那里走!不料山峰突然闪开一道豁口,里面灯火辉煌,笛管吹奏。师父眼看着“愚道”踏进石门,便急步上前伸手拉住了“愚道”的袍边。这时石门合拢,恰恰把他隔在石门外,那条袍边夹在石缝里。至今,人们还能从这块石壁上看到夹过衣服的纹络。‎ ‎  师父见“愚道”进了石壁,心想:既然进去了,总是要出来的。于是,他就坐在石壁前虔诚地守候,这样面壁做了一辈子,却再没见石门打开,便在石壁上刻了“面壁石”三字,表达自己的忏悔。后人便称此处为“面壁石”。‎ ‎  游客中如果做过后悔的事情或对不起别人的事情,可在此石壁前“面壁思过”一分钟,所有的宿怨就会一笔勾销,从此便可放下包袱,轻装前行。如果你有幸能在石壁上找到夹过“愚道”袍边的石缝,说明你是有缘之人,百年之后,必将得道升天,跨入仙界。‎ ‎  抚云阁 ‎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栖云峰的最高处,眼前的这群建筑便是抚云阁,抚云阁因山高常有烟云缭绕而得名。由于晚上塔顶灯光与星光遥相呼应,因此又叫摘星楼、疑星阁。有诗赞曰:登高不敢语,窃听天上音。莫嗔山多情,烟云嬉翠峰。‎ ‎  抚云阁地处最高峰,是观览兴隆胜景全貌的绝佳之处。登上抚云阁,放眼四望,千岩万壑,云烟缭绕,群峰争艳,后人有诗曰:“高如削玉夜生寒,低看云树有千层”。请各位游客登抚云阁,饱览兴隆胜景全貌。‎ ‎  兴隆山革命烈士陵园 ‎  卧龙埋忠骨,英灵昭后人。松柏挺无言,皆因浩气存。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叫卧龙湾,是兴隆山革命烈士陵园所在地。‎ ‎  兴隆山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86年10月,占地38628平方米,整个陵园由牌坊门、革命烈士纪念碑、墓群、烈士纪念亭、张一悟纪念亭组成。这里安葬着1949年8月解放兰州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 野战军在夺取窦家山、马家山、古城岭、营盘岭及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壮烈牺牲的314名烈士遗骨及615名无名烈士遗骨。如今已经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请各位游客移步参观、祭拜,参观时请保持安静,不要高声喧闹。也不要随意触摸、攀爬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