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50 KB
  • 2021-04-12 发布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 ‎ ‎  雨果曾说:“人世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 ‎  爱心教育是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会活得更自信、更快乐,给孩子一颗爱心,就等于给孩子一份快乐人生。“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人生的美德没有比爱心更珍贵的了。‎ ‎  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不懂得对别人付出一点点的爱,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缺乏爱心。小学阶段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父母是孩子接触最多的老师,是孩子心中的权威形象之一,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感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家长对孩子的爱心教育,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这说明人的爱心不仅有培养的可能性,而且有培养的必要性。为孩子创造一个爱的环境,培养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学校教育理所当然地负有重要责任,家庭教育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  下面,谈谈个人的几点肤浅的认识:‎ ‎  一、传递爱心:将你的爱传递给孩子 ‎  父母和家人是孩子不可替代的启蒙者。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孩子时时刻刻把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孩子跟着父母呀呀学语,在家人的悉心呵护下蹒跚学步,这实际是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模仿,这种模仿将一直持续到实践阶段,先是模仿言行举止,而后是思维方式、爱心情感的表达,乃至人生观、价值观。因此,父母和家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对孩子的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学龄前儿童如果经常看到父母读书看报写文章,能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他也就会拿着蜡笔什么的随手涂雅。当他画了一幅不错的画时,父母如果能用“你画得很生动”等话来鼓励他,他的脸上定会绽放出动人的光彩,并且还会饶有兴趣地问这问那。当他弄懂了一个问题,哪怕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他都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天长日久,不但学习的兴趣培养起来了,孩子以乐观的态度来面对未来新的挑战的自信心也就随之而来了,同时爱心更是伴随其中。‎ ‎  其实,我们每位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孩子获得成功时,你的一个拥抱、一句“你真棒”的称赞,都是对他最好的奖赏;当孩子遇到挫折时,送给孩子一个甜甜的吻,夸奖一句“你能行”,都是对他最好的鼓励。把你的爱心毫不吝啬地传递给孩子,无需太多的言语,孩子会觉得享受到了无尽的关爱,那会是他生活和学习的最大动力。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一个好孩子的欲望了,家庭教育就应该让孩子找到“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事实上,只要我们对孩子多一些宽容与赏识,你一定会发现“那只杯子里的水会越来越多”。‎ ‎  家长培养孩子的爱心,还要注意以身作则,做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的榜样,做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秩序的典范,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处处时时施予孩子积极的影响(我祭祖的事等)。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富有爱心的人,自己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  二、发现爱心:要在乎孩子的爱 ‎  对于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而言,没有什么比爱和善良更重要的了,这是孩子将来融入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孩子的爱心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地渗透而逐渐形成的,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家庭是最重要的爱心培养基地,父母是最直接的爱心传播者,因此孩子有没有爱心,关键在于家长的引导和培养。‎ ‎  生活中有些东西不必在乎,可有些东西不能不在乎,尤其是孩子对你的爱。一次晚饭后,妈妈在厨房洗碗,孩子探进头:“妈,我来洗!”“去,去,念书去。你将来想当厨师呀,没出息!”晚上,父母看电视,儿子从屋里出来,沏好一杯清茶端上来,“爸爸,喝茶!三姑刚送来的新茶,喷儿香!”“谁要你倒茶,我自己不会倒?在屋里坐不住,借倒茶出来看电视,你打的什么小九九我还知道。”‎ 儿子委屈极了,以后再也没有心情给父母倒茶,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不注意教育方式等,把孩子的爱心不经意间剥夺了。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一旦发现其友善行为,就要及时地肯定。受到鼓励的孩子下次会比较容易地再次表现类似行为。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闪光点视而不见,孩子表现同样行为的频率就会低得多,因此,我们要注意时时鼓励孩子的友好行为,让孩子的这种友善的行为形成一种习惯。‎ ‎  有这样一个事例,长沙育才学校一个叫黄文清的学生,父母有残疾,而且双双下岗,家庭生活拮据,为了减少自己读书给家庭造成更大的压力。双休日、寒署假,孩子一直坚持在汽车站、医院、商场等地卖报纸,从三年级至六年级,多少个寒冬夏日,多少个酷暑秋霜,人们时常能看到一个幼小的身影在奔走着,为父母的生活而忙碌着。她小小年纪,懂得分担忧愁,懂得关爱父母,更懂得关爱他人。一次学校举办了为黄舸同学的爱心捐款活动,她竟然捐出了100元。100元对她来说要卖出多少份报纸,要经历多少烈日和风雨。老师说,你家没有钱,不要捐这么多,她眨眨那扑闪的大眼睛说,黄舸哥哥比我更需要钱!看,这是多懂事的孩子,难道这不与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为此学校曾专程到她家做家访,发现她妈妈耳朵不好,但很睿智,善于夸赞孩子,一谈到孩子她就眼睛放光,她说:“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爱的场所!”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卢勤老师说:“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多么精辟的阐释,道出的正是孩子自己那么善解人意的真谛,“家是讲爱的场所”,爱心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爱,表扬这份爱,让孩子在爱心的浇灌下成长、成熟!‎ ‎  二、适度爱心:严格中透着慈爱 ‎  常言道:“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现在我们有些家长只注重对孩子的智力开发,热衷于这个班、那个班,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其它的都不重要,只有学习好了,将来才会有一个好的前程,追求于数学得多少分,语文得多少分,上重点中学,读名牌大学,要知道这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达到的目标啊,我们的家长很少想到孩子的心理感受,也很少想到孩子怎样做人!‎ ‎  由于部分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期望值太高,如果孩子学习不好就拳脚相加,棍棒对付,信奉“不打不成人,棍棒下面出好人”……孰不知棍棒不但出不了孝子,反而酿成悲剧。‎ ‎  央视12套节目“庭审现场”曾播过《棍棒下陨落的生命》这样一条消息,这条消息中,家住农村的阮某幸得上天眷顾,生下一个儿子成了全家人的希望。然而就在某一天,这个希望成了泡影,而让全家人的希望破灭的正是孩子的亲爹阮某。也许是他望子成龙心切,阮某管孩子的方法极为粗暴,动辄棍棒相加,就在孩子10岁的时候,他又一次对孩子实施了他的棍棒政策,平时没什么事,今天当然也没什么事了。打完了孩子就让自己上床睡觉了,而这一睡孩子就再也没起来,一个10岁孩子短暂的一生在全家人的希望中结束了,而这是在自己亲生父亲的棍棒之下结束的。‎ ‎  阮某只是这种中国式育子家庭队伍中的一员,类似这样的家庭教育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只不过阮某手重了将孩子打死了。面对记者,阮某痛哭流涕,语气中尽是忏悔之意,然而为时已晚,世上无后悔药。孩子是再也无法回归人间了。‎ ‎  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我们却更应该可怜一个背负着沉重负担的孩子,不管你的出发点是什么,都不应当成为伤害孩子身体和心灵的借口,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要慎记:爱不可太严厉,因太严厉的爱会让孩子无法喘息;施爱要有度,不能一味溺爱。溺爱不仅得不到爱心,往往会失去爱心(林林吃鸭子的故事),还有我们的家长发现了没有,走人家坐席,有的小孩……专家认为正确的教育应有适度的惩罚教育,有时还应有意识地施予孩子挫折教育。‎ ‎  我国著名的钢琴家傅聪,他的成长与其父傅雷先生透着慈爱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傅雷先生对儿子的教育很严格,但绝不严厉。他对傅聪的教育始终遵循了“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的信条。‎ ‎  傅雷一直坚持把对傅聪做人的教育寓于立身行事,待人接物的家庭生活之中,诸如穿衣、吃饭、站立、行动、说话这样的生活小事,傅雷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比如进餐,傅雷就注意孩子是否坐得端正,手肘是否靠在桌边,吃饭时是否发出失礼的咀嚼声,当傅雷发现傅聪不爱吃青菜,专拣肉吃,又不听警告时,就罚傅聪吃光饭而不许吃菜……‎ 他抓住孩子思维形象的特点,把做人的教育贯穿于孩子能接触到的、易于理解的日常生活之中,逐步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加深孩子道德情感和爱心体验,培养他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是这些做法,使傅聪从小就身心健康,举止端庄、充满爱心,成人又成才。傅聪的成长过程,再一次证明了“成人”是“成才”的基础。‎ ‎  四、共享爱心:播种快乐和智慧,收获惊喜与成功 ‎  爱,是心灵的窗户,它能照亮人心灵。‎ ‎  爱,是一颗种子,它能在土壤里扎根成长,播种爱心、播种快乐,你将收获意外的惊喜!‎ ‎  因各个方面的原因,现代社会有很多特殊家庭、特殊家长、特殊学生,有的孩子失去父亲,有的失去母爱,而有的孩子父母在外地打工,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那么怎样让这些家庭的孩子能拥有健康的爱,能享受与其它孩子同样的快乐?‎ ‎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这就更需要我们家长加强学习和研究,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的方法,如《轻轻松松上哈佛》一文,所讲述的哈佛女学生陈亦婷就成长在一个特殊家庭。她的父母也离异了,她的父亲为了让孩子能拥有与其他孩子一样的爱和一样的快乐,孩子的父亲竟然长期成功地扮演了双重角色,在生活上是慈祥的母亲,在学习上是严格的父亲与导师。他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交流,一起成长。终于以母亲无私伟大的爱和父亲严格的教育创造了一个“神话”‎ 一一从单亲家庭走出了哈佛大学生。家长多与孩子沟通、交流、鼓励,多一点时间陪伴孩子、辅导孩子,奇迹会产生的,孩子们由叛逆将逐渐变得更乖巧、更能理解父母,并以爱回报父母。‎ ‎  还有一位这样的母亲,孩子上幼儿园时,有一次家园联系会,幼儿园阿姨告诉孩子的母亲,您的孩子一节课坐不了三分钟,您要培养孩子的耐心!会后,母亲和孩子一块回家,孩子问:“妈妈,阿姨说什么?”母亲回答:“阿姨夸奖你,一节课不动不动仍能坚持坐好三分钟,是班上最能坚持的孩子!”孩子高兴得又蹦又跳。上小学了,一次家长会,老师对母亲说:“您的孩子,在班上倒数第三名,您看,这样下去……”母亲听了,思考了良久,回到家里,孩子又问:“妈妈,教师说我什么了?”母亲回答:“老师说,我们的孩子比XX强多了,能安安静静坐着听好一节课了。”孩子眼睛里闪烁出骄傲的泪花。孩子读初中,一次家长会,老师对母亲说:“您的孩子在班上属中等,考上重点高中可能有难度。”母亲回来后对孩子说:“老师说你在班上的成绩,只要再努力点,就能考上重点高中。”孩子听了,眼睛里闪出激动的光芒。高中的一次家长会,老师对母亲说:“您的孩子比XX要差一点,可能考重点大学希望不大!”母亲刚到家,看着孩子勤奋学习的劲,自豪地对孩子说:“孩子,您的成绩让母亲感到骄傲,老师说你和XX一样,有很大希望考上重点大学呢!”高考结束后一个月,孩子高兴地捧回了录取通知书,母亲欣慰地看到“清华大学”几个字,激动、高兴、自豪……‎ ‎  从这个故事,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心计有智慧的母亲是如何巧妙地在孩子心田播种快乐、播种智慧的,只要我们用心去教,用智慧去教,怎么不会收获惊喜与成功?(美国教授在中国培养神童的故事)。‎ ‎  培养孩子爱心要落实在平时的点滴行动中,每当孩子外出回家时,就要让孩子为他们拿拖鞋、搬椅子、倒茶等,长辈生病了,要带上孩子慰问:“你是哪里不舒服,想吃什么”……每次端上可口的水果、香气扑鼻的鱼肉蛋时,不让孩子独吃独占,并乐意把自己最爱吃的东西省给爷爷奶奶吃,要养成“大家分离才快乐”的习惯。‎ ‎  是的,爱心能造就人才!爱心更能创造奇迹!只要我们能做到用爱心滋润孩子的心田,你将会有更多惊喜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