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50 KB
  • 2021-04-12 发布

2020年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精选5篇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 年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精选 5 篇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第一篇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这天,我们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探 索学生全面发展之路。高中的语文需要在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给予更多的思考,拟定一套 切实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因而,我们所要追寻的就应是也只能 是在保证学生对语文有足够重视,并有必须语文基础与写作基础的前提下,怎样有的放矢地 传授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大有卑益的教学资料和写作训练方法。以此为基点,高中语 文教学迫切需要在教师、教材和学生这最基本的教学三环节中进行认真检验的基础上,确定 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不同的教学原则,从而有力地促进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透过多年的教学 经验,我认为在新课标下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设计务必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仍然 存在着许多旧的观念,无法摆脱旧的思想、习惯势力、旧的传统的影响,注重 45 分钟课堂 知识的讲授传播,而忽视对学生潜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语文科的本质属性,就是语言的 学习和应用,而语文课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读写、听、说、修辞、逻辑等等,每节课就不可 能面面俱到的讲授,只有集中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贴合学生的学习潜力,这样才能让 学生获得实效。高中语文教育指向“人的发展”。因此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学务必联系 生活实际,注重语文实践,潜力训练,要以语文知识为基础,做到切实有效,课内课外有机 结合。但我认为,无论课内课外,都务必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也就是围绕“潜力训 练”这个核心而展开,两个基本点就是课内与课外。课内注重于练习,课外致力于阅读,课 内课外相互结合,不拘泥于教材资料,而延伸到课外阅读教材,并穿插一些课外读物,这样 课堂教学气氛就比较活跃,对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务必体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 注重了语语知识的传授,始终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被动的理解,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 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务必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 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 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 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 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 调动学生的用心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用心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 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 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理解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 和运用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 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 三、教学设计要少一些空泛的表演,多一些扎实的训练 课堂教学中,有时根据教材的特点针对某个环节进行相关的表演,这无疑能加深学生对课文 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任 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思想。但如果不顾文本资料,就 是单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把表演当成课堂时尚的道具,那么这种做法就很值得商榷了。在 设计课堂表演这个环节中,老师就应先思考这样一些问题:首先想一想让学生表演的目的是 什么,不能为了表演而表演。我个人认为能不表演就不表演,因为表演毕竟一种辅助手段, 而且年级越高越要摒弃。如果学生能透过语言文字在头脑里表演岂不是更好?然后要想你如 何让学生表演。例如在讲《阿 Q 正传》时,你想透过表演让学生体会阿 Q 语言的特点、神 态的变化,那么学生的表演能到达这个目的吗?你的学生是专业演员吗?怎样调控才能不会 成为一场闹剧?如果学生一想起阿 Q 的形象就是课堂上滑稽的表演,是不是影响了学生对 这个人物形象准确的把握。所以教师课前要认真去准备,不仅仅是台词、动作,更主要是学 生纪律的约束。我认为就应把表演简单化,情景化,语文化,最好是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 结合起来。课堂表演不是万能的钥匙,过多的课堂表演必然使课堂流于浮华,它更不能代替 必要的语文训练。与其课堂上让学生脱离文本浮于表面地演一演,空泛地说一说,走马观花 地看一看,到不如为学生多创设一些听、说、读、写的机会,多给学生带给口头表达和书面 练笔的机会。没有扎扎实实地“双基”训练,怎样能切实地提高语文潜力呢?只有少一些空 泛的表演,多一些扎实的训练才能使语文学习摆脱表面的浮华热闹,回归本源。 四、教学设计要少一些合作讨论,多一些朗读品味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最重要的变革,于是小组合作、讨论就成了目前语文课堂上最常见 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也许在必须程度上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但有的老 师为了追求更“贴近”新课程标准,为了给课堂贴上一个“新课程”的标签,时不时地就来 个小组讨论,动不动就来个合作探究。不是追求讨论的效果,而是追求讨论的形式,做了许 多无用功。合作、讨论并不是不能够使用,但老师就应注意的是需要讨论什么资料,怎样去 讨论,如何展示和评价讨论合作的效果。由于老师在讨论之前缺少必要的引导铺垫,缺少对 文本必要的朗读品味,在学生对文章的资料缺乏深刻理解的状况下就随意地展开讨论,那么 讨论的过程和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状况下合作、讨论就演变成了下面的几种状况:1、 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2、 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时而 挤眉弄眼,时而哄堂大笑,你能够想见他们是不是在讨论老师布置的问题,至少不是严肃认 真的。表面讨论时气氛热烈异常,却没解决实际问题。我认为合作讨论就应在对文本充分解 读,学生自己有独立思考后的前提下来进行,这样的交流讨论才用有必须的效果。语文课堂 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涵泳。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 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传统的语文课,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工具训练课, 语文课堂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一节语文课讲下来, 锻炼了老师,耽误了学生。这些弊端是务必要革除的,但矫枉不能过正,我们不仅仅要从形 式上,更要从思想上走进新课程。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第二篇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 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轻视语文学习, 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 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表现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 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 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 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 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 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 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 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 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 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 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 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 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 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 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 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 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 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 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 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 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 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 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 的。《语文学习》杂志有一句醒目的标题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 含义是丰富的,但它至少说明一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 的。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语文成绩提高的渐进性。较之其它学科,高考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 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 语文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但是只要能坚持不懈,付出定有回 报。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 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还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 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高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学生便产生了 一种错觉,课本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 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殊不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 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学生偏科,因素很多。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三,还偏科,重理 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 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 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 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够刺激”。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 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 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再加上高三复习阶段,各科老师都感 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通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真是“无边作业萧 萧下,不尽资料滚滚来”,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 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 三、调控措施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 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高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 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 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笔者曾在学生高二时搞过一个 试验,让学生分析、提炼、积累课本中的作文素材。每个班分成 6 个组。一个小组负责一册 课本和读本的内容。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把本书里的重要课文分配到人。然后 收集整理的资料,并加工处理,如修改、装订等。准备工作做好后,班上组织交流。最后教 师收齐,装订成册,作为一个学生课题来处置。这样,原来不够重视课本的人,懂得了课本 的价值;原来感到作文无料可写的人,也大有收获。因而,他们再也不小看课本,高三时候, 还有一些学生在自觉梳理所有课本里的知识材料。他们再也不认为课本无用了。 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2、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 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 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 激活课堂气氛。如复习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 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老师如果照 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 枯燥为生动?我在讲“赋”和“兴”时引入了同学们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讲“赋”时, 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写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词:“村里 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这种从多方 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讲“兴”时,我引了《纤夫的爱》的歌词: “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讲清了“先言它物以引 起所咏之辞”的含义。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 习语文的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 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 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3、分解大目标,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俗话说,“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们完成 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 导致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自信心对于高三学生更为重要。高三学生考试频繁,情绪 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的竞赛,如注音、 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因为教师的“表扬和 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 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有作文、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在开始进入诗歌 鉴赏复习阶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学:了解诗歌的常识——鉴赏诗歌的形象——灌输诗歌的 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训练答题步骤——品味诗歌语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关于谈诗歌 鉴赏技巧的小论文。经过几周的训练,学生觉得“诗歌鉴赏也就这么回事情嘛,没有什么好 怕的”。但是,有一个普遍现象值得重视——他们的阅读量有限,他们的鉴赏水平太低,必 须强调他们多做练习。否则,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指导他们的实践——准确鉴赏诗歌,这才是 真正的难点。但无论怎样,我通过做这样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这一 点,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奖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 “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 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1.抓住关键,从教师教学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 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的引入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比 如,讲解诗歌鉴赏课时,我先从分析《东风破》,《菊花台》这些流行歌曲的美妙之处开始, 引起学生的向往,再讲解诗歌鉴赏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便很好。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 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 的东西。”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 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2.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 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 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 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 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 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 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3.培养学生的几 个小习惯。 其一,记的习惯。掌握科学的记忆习惯。科学的记忆方式,无论是联想法,还是其他,记住 一条,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考试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其实生命的 基本单位不是时间吗?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而且要及时复习,语文不是短时间 能出成绩的,但是不要以为一次的好成绩,就忘乎所以。 其二,爱读书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不要以为名著就是买来放在那里看封面的, 而伟人传记,则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旧时的说法文以载道是之。培养健全的人格,而 且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 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从应试来说,也有其现实意义。 其三,动手的习惯:就是写的习惯。很多的学生背诵了不少,口中的话滔滔不绝如绵绵的江 水,可是写得时候却如挤牙膏一般,那么平常就写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 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很多方面的问题。不要以为大作家都了不起,其实还不是都写出来的。 其四,向别人学习的习惯:善于向别人学,甚至要会“偷”学啊,三人行,必有我师。终身 学习的好习惯也要有的,现今的竞争,让我们不再有“铁饭碗”了,而从实际来说也是学如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其五,怀疑,好问的习惯。改编一个笑话,为什么嘴在耳朵前面啊,就是让你问的,让耳朵 在后面好好听的。 4.注重语文的渐进性,通过设置阶段目标,带给学生成功的喜悦。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 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信心对于高中学生更为重要。高中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 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 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简单问题开始,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 写等,容易得分,甚至容易得满分,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再逐步过渡到现代文 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难点上。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从而,提高成绩。这样学 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 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 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第三篇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 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轻视语文学习, 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此刻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 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表现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 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个性是语文基本功较好 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能够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 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 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用心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 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 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能够“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 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用心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 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 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必须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 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 情绪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 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 觉,不明白该怎样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明白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 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这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 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 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 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 潜力。而这些潜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 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 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 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能够提高,从不注意观察 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 的。《语文学习》杂志有一句醒目的标题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 含义是丰富的,但它至少说明一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 行的。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语文成绩提高的渐进性。较之其它学科,高考语文更侧重于潜力的 考查,而潜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 语文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但是只要能坚持不懈,付出定有回 报。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立刻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 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还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 考生潜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高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学生便产生了 一种错觉,课本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 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殊不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 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学生自我调适潜力不强。学生偏科,因素很多。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三,还偏科,重理 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 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个性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 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 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够刺激”。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 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 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再加上高三复习阶段,各科老师都感 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透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真是“无边作业萧 萧下,不尽资料滚滚来”,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 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 三、调控措施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 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高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 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 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笔者曾在学生高二时搞过一个 试验,让学生分析、提炼、积累课本中的作文素材。每个班分成 6 个组。一个小组负责一册 课本和读本的资料。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把本书里的重要课文分配到人。然后 收集整理的资料,并加工处理,如修改、装订等。准备工作做好后,班上组织交流。最后教 师收齐,装订成册,作为一个学生课题来处置。这样,原先不够重视课本的人,懂得了课本 的价值;原先感到作文无料可写的人,也大有收获。因而,他们再也不小看课本,高三时候, 还有一些学生在自觉梳理所有课本里的知识材料。他们再也不认为课本无用了。 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用 心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2、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往往 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 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就应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能够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 激活课堂气氛。如复习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 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老师如果照 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 枯燥为生动?我在讲“赋”和“兴”时引入了同学们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讲“赋”时, 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述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词:“村里 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这种从多方 面进行描述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讲“兴”时,我引了《纤夫的爱》的歌词: “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样想”,讲清了“先言它物以引 起所咏之辞”的含义。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简单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 习语文的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 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 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用心。 3、分解大目标,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俗话说,“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们完成 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 导致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自信心对于高三学生更为重要。高三学生考试频繁,情绪 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立刻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忙他们树立信心、 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十分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的竞赛,如注音、 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因为教师的“表扬和 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 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有作文、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在开始进入诗歌 鉴赏复习阶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学:了解诗歌的常识――鉴赏诗歌的形象――灌输诗歌的 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训练答题步骤――品味诗歌语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关于谈诗歌 鉴赏技巧的小论文。经过几周的训练,学生觉得“诗歌鉴赏也就这么回事情嘛,没有什么好 怕的”。但是,有一个普遍现象值得重视――他们的阅读量有限,他们的鉴赏水平太低,务 必强调他们多做练习。否则,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指导他们的实践――准确鉴赏诗歌,这才是 真正的难点。但无论怎样,我透过做这样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这一 点,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学研究也证明,“奖励能够提高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 “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 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第四篇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我已经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 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 都积极学习。一学期来,我先后学习了:《一个语文老师的心里路程》和《教育,就是诗意 的栖居》两本教育专著,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 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 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年,我努力将我在山东经受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 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立足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语文教学更具特色,形成 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中,我 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班级的 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 型的课,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语文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教后感、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不等,目的是为 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其它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 法。对于我负责的语文课的教学,我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定时间、定地 点、定内容,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辅导教学中, 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 大的作用。 三、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和优势,博采众长,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为保证课改教研的质量和水平,本人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教研工作中。以科学研究的精 神对课改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现象予以分析研究,特别是加强对“新课标、新教材验证”的研 究,对“评价”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勤写教学反思,注意搜集、 整理相关资料,使“教学改革”真正成为自己的事。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学心得、生活感 悟、教案设计……通过与其他老师及网友们的教学交流,特别是在专家在线指导下,质疑解 惑,迅速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断促进、提升了自己的专业化素质。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 点: 1、 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教科研方面本学年加大了学习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 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语文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语文教学的特色点, 为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天地作出贡献。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和反思,它将指引我今后的工作,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扬长避 短,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将自己锻造的更好。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第五篇 我们二高中语文组现有教师 10 人,男教师 3 人,女教师 7 人,全部具有本科学历,这是一 个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教研组。几年来,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组同志的共同努 力下,在语文教改的大潮中,我们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实践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以《纲要》为指导思想,努 力让语文教学充满动感,充满活力,因此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面将语文教研组的语文教学 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敬业是做教师的根本素质,青年教育家魏书生说:“一位教师,要做经师,要做人师。教书 的同时始终育人。做经师、做人师是学生切身利益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是国家利益的需 要,是党的利益的需要,是语文学科性质的需要,是提高语文成绩本身的需要。”“育人是语 文教师份内的事。”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不容否定的道理。要做人师,育人者,这无疑需要 人师,育人者,要有更高尚的道德休养更渊博的语文知识。为此我们组的全体教师十分重视 人格修养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上,既控制宏观框架,又进行微观运作。我们组教 师认真学大纲,学《高考语文说明》,按框架要求进行教学,不做无用功。高中语文的宏观 框架,具体分解来讲,包括知、情、能。按魏书生的思路,既要控制宏观框架,又要进行微 观运行,这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目标明确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微观去实现。由于我组教 师的素质好,(法制宣传活动总结)业务能力强,方法得当,因此我校学生的语文成绩大面积 提高。 二、加强教学基本训练,搞好常规教学 抓好常规课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特别注重抓好常规课教学。 1、个人备课刻苦钻研深挖教材。在此基础上,每周按学校要求每个年组按固定的时间集备 一次,集备时统一目标、重点、难点、关键。我们在备知识的同时,还要备人,因为备人是 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各位教师要掌握所教各个班级该学科的整体水平,了解每个学生的实 际水平,做到对症下药,量体裁衣,不断增强备课力度。 2、课堂教学。我们努力贯彻“三主”原则,尤其重视训练为主线这一环节,采取灵活多样 的教学方法授课,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克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几年来,我们组进 行单元教学的尝试,教师授课时以单元作为教学单位,通过一两篇课文的讲读带动单元在教 学中我们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树立大语文观,全面进行大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3、抓紧抓好批改、辅导、搞好单元验收。 批改作业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批改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 况。我们语文组的一年级、二年级的老师坚持每周批改一次作业。批改作业是语文组的重头 戏,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组的教师坚持两周批改一次小作文,一次大作文,批改 时全批全改。由于批改的细致,对学生的作文水平了解的清楚,因此讲评作文时能做到有的 放矢,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辅导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对个别学生在课上没有听懂的问题可以通过辅导解决,另外也 可以通过辅导融洽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提高成绩的 关键。我们组的教师对此深有体会,我们组的教师辅导认真负责,除了正常的辅导外,还经 常在下午自习时间或周六、周日的时间深入班级辅导,或在办公室中为学生个别辅导,学生 的自习时间便是我们语文组教师最忙碌的时间。由于坚持经常辅导,语文成绩的及格率很高。 备课、上课、辅导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环节,单元验收也不容忽视,因为通过单元验收可 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便极时解决。我们组坚持搞单元验收,同年组教 师一起出题,考试、批卷。由于注重单元验收,让学生在平时下功夫,因此在联校考试中我 们语文组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三、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推动教学改革向深层次发展。 教研活动搞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十分重视并努力搞 好教研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有记录,我们的教研活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 面开展: 1、学习外地的经验,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每当市县举行公开课,我们都参加听课。听课 后我们便在一起评课,学习先进经验,以便改进自己的教学。 2、坚持教学评估制度。 每学期我们教研组都要搞公开课、实验课、观摩课、研究课。每次搞完必组织评估。我们认 为这是总结的机会,当然也是对上课教师劳动的尊重。本学年我们组搞了“一条龙”研究课, 即说课——上课——评课。教师个人备,组内教师协助备,上课教师说课、上课、组内评课, 我们这样做受益非浅,每次都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由于经常做公开课、评课,组内教师的 授课水平大有提高。 3、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做好 20--年工作计划并积极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