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2 MB
  • 2021-05-10 发布

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知识培训

  • 5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目 录 一、安全变更管理知识 二、危化品安全管理知识 三、静电安全知识 四、生产现场安全管理 安全变更管理 为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操作条件、增加安全性能或达到其他目的,需要不断改变工艺技术或设施。这些改变不仅带来好处,也可能引入新的危害。即使是不起眼的改变,如果不合理管理,也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建立和执行完善的 变更管理制度 。 据统计,大约 80% 的工艺安全事故都可以追溯到“不适当的变更”,因此对变更进行管理的实质是对潜在事故预防和控制 。 开展安全变更管理的重要性 变更管理的控制 任何变化:维修、工艺参数调整、操作规程修改 等 工艺(相关)的变更 设备微 小变更 工艺技术 变更 同类替换 其它变更 临时 变更 永久变更 控 制 格 程 严 度 部分定义: 1 、同类替换:符合原设计规格的更换。 2 、一般变更:影响较小,不造成任何工艺参数、设计参数等的改变。 3 、工艺设备变更:涉及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工艺参数等超出现有涉及范围的改变(如,压力等级改变、压力报警值改变等)。 变更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随意变更现象比较普遍; 2 、变更的辨识能力不足 如何规范变更管理 1 、严禁岗位员工私自变更工艺、设备; 2 、 变更必须审批。无审批的变更是典型的管理违章行为。 3 、将变更管理纳入到日常管理范畴,明确责任主体,严格按照管理程序要求执行。 2008 年 2 月 7 日 美国帝国糖业制糖厂粉尘爆炸 事故原因分析: 在 2007 年,该公司用不锈钢板封闭了输送带,保护糖不受外界污染,密闭空间内没有配备集尘 系统 ; 因此 ,糖粉尘被困在传送系统的密闭空间内,进而可能达到爆炸浓度。 传送带改造施工并未 进行变更管理:未识别新增加的输送带密封腔可能导致腔内粉尘浓度超过爆炸浓度。 变更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当原材料 、工艺技术、设备、程序、关键岗位人员等发生变更时应严格遵守变更管理程序,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1 ) 所 提议变更的技术基础; ( 2 )变更对于员工安全与健康的影响; ( 3 )对操作程序或安全作业方法的修改; ( 4 ) 在发生变更的系统投入运行之前,需要通知受影响的操 作人员、维修人员及承 包商,或者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 ( 5 )发生变更时应 及时更新相关的文件和图纸。 注意: 工艺及设备变更可能会使原先的危害评估、危险源辨识结果失效,并带来新的危险! 危化品安全管理 化学品: 化学品是指各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和混合物,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造的,都属于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 凡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性质,在生产、储存、经营、使用、运输、废弃等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而需要采取非常严格的安全措施和特别防护的化学品。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 危化品的特性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 591 号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 已经 2011 年 2 月 16 日国务院第 144 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 公布,自 2011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                     总理  温家宝                   二 O 一一年三月二日 需要注意的条款内容 第四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的安全条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从业人员应当接受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作业;对有资格要求的岗位,应当配备依法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 第十八条  对重复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使用单位在重复使用前应当进行检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维修或者更换。使用单位应当对检查情况作出记录,记录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2 年。 第十九条 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生产、储存、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第二十九条 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并且使用量达到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除外),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 第七十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将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易燃液体 概念 : 在常温下以液体状态存在,遇火容易引起燃烧,其闪点在 45 ℃ 以下的物质 。 按易燃液体闪点的高低分类如下: 第 1 项 低闪点液体:是指闪点低于- 18℃ 的液体; 如气油、丙酮、乙醚等。 第 2 项 中闪点液体:是指闪点在- l8℃ 至 23℃ 的液体; 如乙酸乙酯、环己烷、乙醇等。 第 3 项 高闪点液体:是指闪点在 23℃ 至 61℃ 的液体。 如煤油、二甲苯、异丁醇等。 易燃液体的危险特性 (1) 高度易燃性、 易爆性 —— 蒸汽易燃易爆; (2) 易聚集静电; (3) 高度流动扩散性; (4) 受热膨胀性; 高度易燃易爆性: 易燃液体易燃的程度通常用闪点来表示,闪点越低,则表示该液体越易燃烧,易燃液体的闪点在60℃以下,所以在常温条件下,遇点火源极易燃烧。当易燃液体表面上蒸汽浓度达到其爆炸浓度极限范围时,遇点火源即发生爆炸。 挥发性大:大多数易燃液体的分子量小,沸点低(100℃以下),容易挥发,蒸气压大,液面的蒸气浓度较大,遇明火即能使其表面的蒸气闪燃。其燃点也低,一般比闪点高1-5℃。当达到燃点时,燃烧不只局限于液体的表面蒸气的闪燃,而是由于液体源源不断供应可燃蒸气而持续燃烧。 易产生、积聚静电: 一般的易燃液体的电阻率大,在109~1014欧.厘米,在输送、灌装过滤、混合、搅拌、喷射、激荡、流动时极易产生和积聚静电,静电电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放电的火花则引起燃烧。 流动性: 易燃液体大都是些粘度较小的液体,一旦泄漏,则会很快向四周流散,从而加快液体的蒸气速度,使空气中的蒸气浓度提高,含易燃蒸气的空间扩大,进而加大了燃烧爆炸的危险性。 受热膨胀性: 易燃液体的膨胀系数一般都较大,储存在密闭容器中的易燃液体,受热后体积容易膨胀,同时蒸气压力增加,使容器内部压力增大,若超过了容器所能承受的压力就会造成容器的鼓胀,甚至破裂。 易燃液体的危险特性 (5) 忌氧化剂和酸; (6) 毒性。 易氧化性: 作为有机化合物的易燃液体极易被氧化,当遇到强氧化剂或强酸能迅速发生反应且放出大量的热而引起燃烧或爆炸。如乙醇遇高锰酸钾会发生燃烧,遇硝酸也会着火。因此,易燃液体不得与强氧化剂或酸同库储存或同车运输。 毒害性、腐蚀性: 绝大多数易燃液体及其蒸气都具有一定的毒性,会通过与皮肤的接触或呼吸吸入人体,致使人昏迷或窒息而死。有的易燃液体及蒸气还有刺激性和腐蚀性,能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刺激或灼伤皮肤或器官,造成机体组织的坏死。因此,储存易燃液体的场所应有良好的通风,当出现泄漏或补救易燃液体火灾时应配戴好防护用具,如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应立即离开现场以保证自身安全。 易燃液体的贮存与运输 ( 1) 易燃液体应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氧化剂及氧化性酸类。闪点低于 23℃ 的易燃液体(丙酮 -20 ℃ ),其仓库温度一般不得超过 30℃ ,低沸点的品种须采取降温式冷藏措施。大量储存 ( 如苯、醇、汽油等 ) 一般可用储罐存放,机械设备必须防爆,并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储罐可露天,但气温在 30℃ 以上时应采取降温措施。 (2) 装卸和搬运中,要轻拿轻放,严禁滚动、摩擦、拖拉等危及安全的操作。作业时禁止使用易发生火花的铁制工具及穿带铁钉的鞋。 (3) 专库专储,一般不得与其他危险化学品混放。 (4) 热天最好在早晚进出库和运输。在运辅、泵送、灌装时要有良好的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运输易燃液体的槽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有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的静电。夏季运输应遵守当地具体规定。 (5) 储存方式、方法、数量符合 GB15603 《 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 》( 隔离、隔开、分离储存 ) ,专人管理。 易燃液体的火灾扑救的一般方法 1. 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如有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拦截漂散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 2. 及时了解和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比重、水溶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 3. 对较大的贮罐或流淌火灾,应准确判断着火面积。 ( 1 )小面积 ( 一般 50m 2 以内 ) 液体火灾,一般可用雾状水扑灭。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一般更有效。大面积液体火灾则必须根据其相对密度 ( 比重 ) 、水溶性和燃烧面积大小,选择正确的灭火剂扑救。 ( 2 ) 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液体 ( 如汽油、环己烷等 ) ,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轻水泡沫扑灭。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 ( 3 )具有水溶性的液体 ( 如乙醇 ) ,虽然从理论上讲能用水稀释扑救,但用此法要使液体闪点消失,水必须在溶液中占很大的比例,这不仅需要大量的水,也容易使液体溢出流淌,而普通泡沫又会受到水溶性液体的破坏 ( 如果普通泡沫强度加大,可以减弱火势 ) ,因此,最好用抗溶性泡沫扑救,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也需用水冷却罐壁,降低燃烧强度。 4. 遇易燃液体管道或贮罐泄漏着火,在切断蔓延方向,把火势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同时,对输送管道应设法找到并关闭进、出阀门,如果管道阀门已损坏或是贮罐泄漏,应迅速准备好堵漏材料,然后先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雾状水等扑灭地上的流淌火焰,为堵漏扫清障碍,其次再扑灭泄漏口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与气体堵漏不同的是,液体一次堵漏失败,可连续堵几次,只要用泡沫覆盖地面,并堵住液体流淌和控制好周围着火源,不必点燃泄漏口的液体。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危险特性: 易燃易爆性 ; 扩散性 ; 可压缩性和膨胀性 ; 带电性 , 如氢气、乙烯、 乙炔 、 天然气 、液化石油气等 ; 腐蚀性,如一些主要含有氢、硫元素的气体 ; 毒害性:如 硫化氢 、氨等; 窒息性:如 氮气 、二氧化碳等; 氧化性:如 氧气 、压缩空气、一氧化二氮等。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储存与运输 (1) 仓库应阴凉通风,远离热源、火种,防止日光曝晒,严禁受热。库内照明应采用防爆照明灯。库房周围不得堆放任何可燃材料。 ( 2) 钢瓶入库验收要注意:包装外形无明显外伤,附件齐全,封闭紧密,无漏气现象,包装使用期应在试压规定期内,逾期不准延期使用,必须重新试压。 (3) 内容物互为禁忌物的钢瓶应分库储存。例如:氢气钢瓶与氧气钢瓶、液氯钢瓶与液氨钢瓶等,均不得同库混放。易燃气体不得与其他各类化学危险物品共同储存。储存时钢瓶应直立放置整齐,最好用框架或栅栏围护固定,并留有通道。 (4) 装卸时必须轻装轻卸,严禁碰撞、抛掷、溜坡或横倒在地上滚动等,不可把钢瓶阀对准人身,注意防止钢瓶安全帽脱落。装卸氧气钢瓶时,工作服和装卸工具不得沾有油污。易燃气体严禁接触火种。 (5) 储存中钢瓶阀应拧紧,不得泄漏,如发现钢瓶漏气,应迅速打开库门通风,拧紧钢瓶阀,并将钢瓶立即移至安全场所。若是有毒气体,应戴上防毒面具。失火时应尽快将钢瓶移出火场,若搬运不及,可用大量水冷却钢瓶降温,以防高温引起钢瓶爆炸。消防人员应站立在上风处和钢瓶侧面。 (6) 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应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向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7) 各种钢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定期技术检验。钢瓶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严重腐蚀或其他严重损伤,应提前进行检验。 (8) 在储运钢瓶时应检查: ① 钢瓶上的漆色及标志与各种单据上的品名是否相符,包装、标志、防震胶圈是否齐备,钢瓶上的钢印是否在有效期内。 ② 安全帽是否完整、拧紧,瓶壁是否有腐蚀、损坏、结疤、凹陷、鼓泡和伤痕等。 ③ 耳听钢瓶是否有“丝丝”漏气声。 ④ 凭嗅觉检测现场是否有强烈刺激性臭味或异味。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扑救的一般方法 1 .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灭火,即使在扑救周围火势以及冷却过程中不小心把泄漏处的火焰扑灭了,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也必须立即用长点火棒将火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2 .首先应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3 .如果火势中有压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辐射热威胁的压力容器,能疏散的应尽量在水枪的掩护下疏散到安全地带,不能疏散的应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为防止容器爆裂伤人,进行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蔽体防护。对卧式贮罐,冷却人员应选择贮罐四侧角作为射水阵地。 4 .如果是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首先设法找到气源阀门。阀门完好时,只要关闭气体阀门,火势就会自动熄灭。 5 .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大小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汽囊塞、粘合剂、弯管工具等 6 .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但仍需用水冷却烧烫的罐或管壁。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和驱散泄漏出来的气体。 7 .一般情况下完成了堵漏也就完成了灭火工作,但有时一次堵漏不一定能成功,如果一次堵漏失败,再次堵漏需一定时间,应立即用长点火棒将泄漏处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以防止较长时间泄漏出来的大量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从而潜伏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准备再次灭火堵漏。 8.如果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只需冷却着火容器及其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着火范围,直到燃气燃尽,火势自动熄灭。 9.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未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热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适时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看到或听到事先规定的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 10.气体贮罐或管道阀门处泄漏着火时,在特殊情况下,只要判断阀门还有效,也可违反常规,先扑灭火势,再关闭阀门。一旦发现关闭已无效,一时又无法堵漏时,应迅即点燃,恢复稳定燃烧。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使用规范 SY6503-2000 1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的数量应满足被检测区域的要求。每个检测器的有效检测距离,在室内不宜大于 7.5m ,在室外不宜大于 15m 。 2 、安装使用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应有经国家制定机构认可的计量器具制造认证、防爆型能认证和消防认证。 3 、在用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应按规定定期标定。 4 、检测器安装高度应根据可燃气体的密度而定。当气体密度大于 0.97kg/m 3 时,安装高度应距地面 0.3~0.6m ;当气体密度小于或等于 0.97kg/m 3 时,安装高度距屋顶 0.5~1.0m 为宜。 乙醇 2.06 kg/m 3 乙酸乙酯 3.04 kg/m 3 环己烷 2.90kg/m 3 静电安全知识 静电的特点 (1)电压高。静电电压可高达数千伏甚至上万伏; (2)能量不大。一般不超过数毫焦耳,少数达到数十毫焦耳; (3)尖端放电。导体尖端电荷密度大,容易发生电晕放电,或发展成火花放电; (4)感应放电。将导体移入带电体与接地体之间会发生感应放电,并对带电体与接地体产生火花放电; (5)绝缘体上静电泄漏很慢,保留危险状态时间长。 静电的产生 静电是通过二个物体相磨擦而产生的 : - - - - - - - 步行鞋对地面的运动 - - - - - + + + + + + + + + + 液体在管道里流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粉末物从管道下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静电的危害 10% 以上的火灾事故, 是由于静电引起的! 无水乙醇 的最小点燃能量(无资料;甲醇0.215毫焦耳;汽油0.20毫焦耳),爆炸极限3.1~19%; 环氧乙烷 最小点燃能量为0.065毫焦耳,爆炸极限2.6~100%; 乙酸乙酯 的最小点燃能量1.42毫焦耳 ,爆炸极限2.1~11.5%; 环己烷 的最小点燃能量0.22毫焦耳,爆炸极限1.2~8.3%; 天然气 的最小点燃能量0.32毫焦耳。 更易发生引燃引爆的环境 (1)可燃物的温度比常温高; (2)局部环境氧含量(或其他助燃气含量)比正常空气中高; (3)爆炸性气体的压力比常压高; (4)相对湿度较低。 静电防护知识 (1)增湿可以防止静电危害的发生,要求局部环境相对湿度增加到50%以上; (2)减少物料之间接触面积和压力,降低物料之间运动和分离速度,可减少静电荷的产生; (3)在静电危险场所,所有属于静电导体的物体必须接地。对金属物体应采用金属导体与大地做导通性连接,能够有效使静电荷消散。每组专设的静电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一般不应大于 100Ω ; (4)生产工艺设备应采用静电导体,避免采用静电非导体;生产现场使用静电导体制作的操作工具应接地; (5)控制气体中可燃物的浓度,保持在爆炸下限以下; (6)在静电危险场所使用的软管的单位长度电阻值应在1000~1000000Ω/m之间; (7)槽罐车装卸过程应采用专用的接地导线,夹子和接地端子将罐车与装卸设备相互连接起来。接地线的连接应在罐车开盖以前进行;接地线的拆除应在装卸完毕,封闭罐盖以后进行。 (8)当用软管输送易燃液体时,应使用导电软管或内附金属丝、网的橡胶管,且在相接时注意静电的导通性; (9)在使用小型便携式容器灌装易燃绝缘性液体时,宜采用金属或导静电容器,避免采用静电非导体容器。对金属容器及金属漏斗应跨接并接地; (10)容器的清洗过程应该避免可燃的环境条件,并且在清洗后静置一定时间才可使用; (11)粉态物料的粉体粒径越细,越易起电和点燃,应尽量避免利用或形成粒径在75μm或更小的细微粉尘。应尽量采用金属导体制作管道和部件。 (12)收集或过滤粉料的设备,应采用导静电的容器及滤料并予以接地; (13)人体静电防护措施:当环境相对湿度保持在50%以上时,可以穿棉质工作服;禁止在静电危险场所穿脱衣物、帽子及类似物,并避免剧烈的身体运动; 静电防护措施 生产现场安全管理 做好生产现场安全管理 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我们差在哪里? 现场管理工作为什么如此为难? 生 产 现 场 做好生产现场安全管理 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生产现场是事故隐患产生的场所。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现场的人(操作者)、机(机械设备)、物(物料)、 法(操作法)、环(环境)等因素 进行合理配置,通过控制和消除物的 不安全状态与人的不安全行为, 保证现场按预定的目标实现安全生产。 做好生产现场安全管理 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中心环节,必须认真做好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避免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岗位职责: 生产岗位上的原材料、机械设备、防护装置、工具用品、环保设施、技术操作、安全检查、卫生整理、设备维护等管理职责一一落实到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 交接班制度: 生产进度、设备工具、原材料、安全状况、卫生清扫,领导交办事项等都要对口交接,各种记录、帐卡齐全,记录完整,准确,清楚。交接班必须正规、严肃、认真,交接双方确认后签字。 岗位检查: 建立安全自查、互查、和专查制度,严格执行班组安全管理标准,岗位自检由操作人员负责,班组安全控制点由班组长和安全员负责。检查项目、标准、时间、路线、记录、签字都要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对重大事故隐患要详细记录及时报告。 岗位制度: 一般包括岗位“安全通则”、“生产区域禁止行为”、“防护用品穿戴与使用规定”、“急救药品、器材的配备规定”、“安全防护装置管理”、“环境卫生标准”等内容。 现场管理关注重点 现场管理培训重点 一 每个人都要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范和设备使用、维护、保养方法,特别是危险作业岗位,要严格进行笔试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经常性地进行岗位操作和安全技术练兵活动,提高操作技能和预防事故的能力。 二 岗位标准化、规范化培训管理工作,是预防事故的有效方法。有了合理的标准程序和规范化操作,并反复进行训练和学习,就可以消除习惯性违章现象,消除工艺规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从而进一步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做好现场防护工作 —— 设备 机械伤害防护: 引起机械能伤害的原因有很多种,为预防机械伤害常采取的措施有:安装防护栏和安全罩,使操作者和运动危拨手装置、自动送料装置、急停按钮;安装危险预先自动报警装置或实施远距离操纵和自动控制等。 化学伤害防护: 一般分为急性伤害和慢性伤害,采取的防护措施是:用低危害或无危害原料代替高危害原料;采用防毒、防尘、防灼烫装置或用具;消除和控制易燃易爆物燃烧爆炸条件;控制危险物质的使用量或存放量;采用远距离操纵或自动控制等。 触电伤害防护: 一是人与电隔离,如设防护罩,有联锁装置的防护栏,主电路外设安全电路微波遥控等;二是控制通过人体的电流在安全安全值以下,如提高接触电阻,降低电路电压,绝缘,远距离操纵,保护接地(零),保护切断等;三是采取符合防火防爆要求结构的电气设备,如耐压防爆结构、内压防爆结构、油浸防爆结构、特殊安全防爆结构等。 热能伤害防护: 可以用隔热屏障、加强危险品和火源管理、增设防火防爆和消防设施的方法,防止人与热熔物或热反应喷出物接触及热能扩展伤害。还可以采取增设安全阀或设计自动控制等方法,并且严格按照工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做好现场防护工作 —— 环境 作业现场中的各种沟、池、孔、槽等,应配置安全盖、护栏和网,梯台、破面、踏板应有防滑措施;生产技术装备、原料、半成品、成品、废品等,摆放应井然有序,布置合理,划出禁行区、物料存放区、人行通道,并设置安全标志;温度、湿度应适宜;作业现场要有良好的照明;控制作业现场的噪声及有害气体、粉尘的浓度等。 ●可视化的定义:将安全管理的信息公布出来,让每位员工都了解。 ●可视化的目的:告诉员工哪些不该做,哪些可以做、如何做。 现场可视化 现场可视化管理 在吊索具钢丝绳上敲印明显载荷的吨位。 例 1 明确设备点检表中的详细部位。 例 2 现场可视化管理 从单一的铭牌改进为管理标示牌,附有责任人和操作人的照片,联系方式及注意事项,更齐全醒目 在现场定置标识上明确堆放物品名称、数量、责任部门。 例 3 例 4 现场可视化管理 企业的生产现场是一个输入大量能量的诸多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系统,一旦发生能量失控和人、机、物、法、环五因素失调,就可能造成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事故,所以,生产现场是企业各项管理的汇交点和落脚点,是企业工伤事故的起源点,是集中表现企业安全工作水平的舞台。我们要积极探索适合本企业的、行之有效的现场安全管理方法,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