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8.33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班组长现场管理实务
班组长现场管理实务
班组长日常管理
班组长品质管理工具和品质改善活动
班组长业绩改善理念
班组长日常管理
8.生产确认
9.生产安排
10.生产准备
11.生产过程控制
12.生产结束确认
13.晚会
14.报告与数据整理
1.现场管理十大内容
2.班组长的
PDCA
3.
日别管理内容
4.周别管理内容
5.月别管理内容
6.班组长一天工作顺序表(例)
7.早会
1、现场管理十大内容
人
机
料
法
环
管理对象
管理项目
Q
质 量
C
成 本
D
交货期
M
士 气
S
安 全
2、班组长的
P、D、C、A
C
D
P
A
C
D
P
A
管理过程
P-Plan
D-Do
C-Check
A-Action
3、日别管理内容
4、周别管理内容
5、月别管理内容
6、班长一天工作顺序表(例)
7、早会
早会是基层管理的重要一环
要点:
A、
考勤
B、
工作安排
C、
重要事项传达
D、
营造正式工作的紧张气氛
内容:
A、
教导50%
新产品、新方法的说明
标准化工作
品质异常及个人品质、效率的掌握
B、
理念25%
工作教养
工作伦理
工作习惯
C、
目标
生产安排
工作目标
政令传达、市场反应
A、
生产进度的确认:
实际进度
计划进度
=
?
B、
近期品质状况如何?
C、
是否有新型号 (或试生产) ?
8、生产(计划)的确认
注意点:
A、
尽量按照标准安排生产,发挥最佳效率。
B、
尽量减少型号转换。(或缩短切换时间)
C、
有困难时及时向上司报告或与计划部门协商。
9、生产安排
10、生产准备
(1)作业标准确认
□
注意
最新
一次修改履历
□
参照
最新
版一览表
□
必须使用
最新
的版本
挂在相应的工位吗?
是否容易看得到?
员工有无不明白的地方?
A、
整理
要点:
a、
要与不要指的是有无必要保留在现场
b、“
暂时”不用的也应移走
c、
实施红牌战略。
区分要与不要的东西,将不要的废弃或移走。
(2)
5
S
状况如何?
B、
整顿
将
必要
的东西,放到
指定的地方
,
保持
一定的数量
,并做好
标识
。
a、
谁都能方便地找到、取用。
b、
实施看板战略,谁都能
c、
结合动作经济原则。
要点:
马上知道够不够用量。
C、
清扫
彻底清扫灰尘、油渍、铁锈、污物等,使
工作场所、设备、用具等达到洁净的程度。
a、
不要留死角
b、
对设备而言是初期点检,是呵护
c、
寻找污染源并尽可能消除
d、
规定清扫的担当、工具、方法
D、
清洁
要点:
a、
目视化— 一目了然,让问题无处藏身
b、
维持要靠标准化
c、
要有检查制度
保持整理、整顿、清扫阶段所达到
的成果,并将实施方法
标准化。
E、
素养
通过以上四阶段的实施、维持,培养员
工的遵守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a、
遵守的习惯要靠不断
的实际行动来养成
要点:
b、
工作礼仪的培养
◎
设备、治工具
◎
计测仪器
保养状态如何?
是否按规定条件操作?
能否正常运转(使用)?
在校正期限内吗?
精度如何?测试加以确认
(3)点检设备、治工具、计测仪器
数量是否在合理范围内?
材料(零部件)是否按物料清单出库?
按要求摆放在指定的地方吗?
提示:生产线区域内只能按
5
S
核对表
的要求存放一定数量的材料
其余的材料放置在
待投入区
(4)材料(零部件)确认
有无变更指示书
有无特别指示书
有无特采指示书
提示:特采品投入时必须在制品
流程卡上注明:
XX
材料特采
(5)变更事项确认
11、生产过程管理
a、
抽检材料、部品,记录重要材料的流程单
投入时间。注意保留零件票。
b、
抽检制品,并
如实
填写工程品质数据。
c、
确认不良品,层别分析并寻找对策。
确认
是班组长
最基本
也是
最重要
的工作
(1)工序品质的确认
◎
不断地巡查
◎
有问题意识
◎
仔细地观察
◎
耐心地指导
◎
迅速地判断
(2)对人、机、料、法、环
持续
确认
(3)生产进度管理
品质异常的基准是……
□
参考:从未出现过的不良;
久未出现过的不良;
超过平常不良的3倍;
客户指出的特定不良
(4)品质异常处理
品质异常发生时
□
立即区分开良品、不良品
□
明确可能影响的制品范围
□
对4
M1E
逐一确认
□
及时填写品质异常报告书
必要时,应停止生产。等待指示
填写保留品单
提示:
保留品单须以固定方式贴附存放地点
不同时、分开填写保留品单
◎
保留品处置
一定要划分保留品专区
能否解决?
分析对策
实施
异常报告
停线记录
相关部门
巡查确认
问题发现
现象把握
YES
对策
NO
(5)生产异常处理
以上步骤可滚动进行,但严禁同时进行!
标准、作业指导书回收
步骤:
制品委托检查
材料返库
设备、治工具撤离
A、
上一型号
B、
彻底5
S
C、
下一型号准备
不良品处理
(6)型号转换时的注意事项
12、生产结束确认
A、
制品委托检查
B、
水、电、气关闭
C、
设备关闭
D、
材料退库
E、
不良品处理
F、5S
状态
还是5
S!
□
小结生产情况
□
优秀员工表扬
□
指出改善点
□
重要事项传达
大家辛苦了
!
13、晚会
14、报告与数据整理
◎
班长每天须填写三大报表:
A、
生产日报——详细记入出勤人数、时间、制品
型号、产量。计算衡量生产效率的指标: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
实际产量
出勤人数*出勤时间
*标准时间
*100%
B、
工程品质日报
参看示例
C、
材料损耗日报
参看示例
真实、准确最重要!
推移图管理
□
计划达成情况
□
品质异常状况
□
上级指示事项
□
班次间的材料、制品交接
□
生产异常状况
◎
交接班日记填写
□
工作中的疑问点
□
上司的指导、启发
□
工作心得
□
员工的表现、思想动态
□
员工的建议、改善提议
◎
工作日记
班组长品质管理工具和品质改善活动
1.查检表
2.层别法
3.柏拉图
4.直方图
5.因果图
6.控制图
7.散布图
8.提案改善活动
9.
QCC
1、查检表
(check list
.
)
1.
查检表说明 查检表又叫检查表
,
核对表
,
统计分析表
.
它是收集和记录数据的一种形式
,
便于按统一的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2.
查检表的作用 查检表的作用是系统的收集资料
,
积累数据
,
确认事实并可对数据进行粗略的整理和分析
.
3.
查检表的种类
:
记录用查检表
.
点检用查检表
4
.
查检表应用程序
A.
明确收集资料的目的
(
决定制作查检表的目的及如何收集最适当的数据
) B.
确定为达目的所需收集的资料
.
(确定分类项目
)
C.
确定对资料的分析方法和负责人
.
D.
根据目的的不同设计用于记录资料的查检表格式
,
其内容应包括
:
查检者
,
查检时间
,
地点
,
和方式等栏目
.
E.
对收集和记录的部分数据资料进行预先检查
,
目的是审查表格设计的合理性
.
(确定记录数据的记号
.) F.
计入必要的事项
G
.
如有必要
,
应评审和修改该查检表格式
.
5
.
查检
表事例
废品检查表
项目
/
日
期
2
/
1
0
2
/
1
1
2
/
1
2
2
/
1
3
2
/
1
4
2
/
1
5
2
/
1
6
合计
刻痕
/
/
/
/
/
/
/
/
/
/
/
/
/
/
/
/
/
/
/
1
9
面划痕
/
/
/
/
/
/
/
/
/
/
/
/
/
/
/
1
5
取得性
/
/
/
/
/
/
/
/
/
/
/
/
/
/
/
/
/
/
/
/
3
6
Cone
炸裂
/
/
/
/
/
/
/
/
/
/
1
0
丝绵污染
/
/
/
/
/
/
/
/
/
/
/
/
/
/
/
/
/
/
/
/
2
0
油印不足
5
0
合计
2
5
1
9
2
4
2
3
2
0
1
8
2
1
1
5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据期间
9
8
.
2
.
1
0
~
2
.
1
6
材料根据
作业日报
调查者
小李
▶
记录用检查表的例子
查检表
查检表
(check list )
6.
查检表制作要点
A.
制作符合目的的查检表
.
正确地把握现状 整理原始数据 正确地管理工作 详细调查工作内容 查检
B.
充份检讨分类项目
C.
记号要简单
D.
以记号来整理数据
E.
根据所得结果采取对策
按种类别获取数据或在确认阶段,为了消灭遗漏, 错误等而简单地作出标记,并使之得以确认的一种图表。
2、层别法
(STRATIFICATION)
1.
层别法说明
:
(分层法
)
层别法又叫分类法
,
分组法
.
它是按一定的标志
,
把收集到的大量有关于
.
某一特定主题的统计数据加以归类
,
整理和汇总的一种方法
.
象这种
”
产品依各种目标来层别
,
以调查各层别间的不同者
”
称为层别
,
人员 机器 材料 方法 测量 时间 环境 层别对象项目见附件
2.
层别法的作用 层别法常用于归纳整理所收集到的统计数据
.
常与其他统计方法结合起来应用
,
如层别直方图法
,
层别排列图法
,
层别控制图法
,
层别散布图法
,
层别调查表
3.
层别法应用程序
.
A.
收集数据
B.
将采集到的数据根据目的的不同选择分层标志
.
C.
分层
.
D.
按层归类
.
E.
画分层归类图
.
4.
层别
法事例
.
A
层别目的明确化
. B.
决定层别项目
. C.
取得数据
. D
解析数据
,
追究原因
..
项
目
内
容
时间别
时间别
,
日别
,
周
别
,
月别
,
季节别
.
.
.
作业者别
个人别
,
组别
,
熟练度别
,
年龄别
,
男女别
.
.
.
机器
,
装置别
工程别
,
线别
,
机器制作处别
.
.
.
作业方法别
场所别
,
速度别
,
作业条件
.
.
.
原材料
,
资材别
购入处别
,
购入时期别
,
储存期间
,
场所别
,
检查员别
测定
,
检查类
试验器别
,
计测器别
,
方法别
,
场所别
层别法
层别法
5.
层别时的注意事项
:(1)
了解清楚数据的性质及履历
A.
了解
5W1H,
即谁
(WHO),
什么
(WHAT),
何时
(WHEN),
何处
(WHERE),
如何
(HOW),
为何
(WHY)
等六个基本事项
. B.
事先区别以免不同制品混合在一起
. C.
设计配合目的的查检表
,
以用来收集数据
. D.
设计作业日志
,
传票
,
数据记录等以收集层别后的数据
. E.
不良品或修改品可依不良项目别来层别
,
所以要先准备容器
,
箱子或 层板
(2)
将各式各样的项目层别
.(3)
层别以后所得的资迅要结合实际行动
.
80/20原则:生活中的例子
3、柏拉图
80/20原则:通过20%的改善
解决80%的问题
柏拉图
(PARETO DIAGRAM)
1.
定义: 柏拉图又叫
排列
图.它是将质量改进项目从最重要到最次要进行排列而采用的一种简单的图示技术
,
即分类不良及缺点等内容
,
然后按照大小顺序
,
利用累积数据来表示的图
.
排列图由一个横轴,两个纵轴,几个按高低顺序排列的矩形和一条累计百分比折线组成.80/20法则.2.用途
A.
按重要性顺序显示出每个质量改进项目对整个质量问题的作用.
B.
识别进行质量改进的机会.3.
柏拉
图的应用程序 A.选择要进行质量分析的项目. B.选择用于质量分析的度量单位如出现的次数,成本,不合格品数,金额或其他度量单位
.
C.选择进行质量分析的时间范围.所选定的时间段应足够长,以使数据具有一定代表性. D.画横坐标.按质量单位量值递减的顺序自左向右在横坐标上列出项目,将量值最小的一个或几个项目归并为
“
其他
”
项,把他放在最右端. E.画纵坐标.在横坐标的两端画两个纵坐标,左边的纵坐标按度量单位规定,其高度必须与所有项目的量值和相等,右边的纵坐标应与左边的纵坐标等高,并按0~100%进行标定. F.在每个项目上画矩形,其高度表示该项目度量单位的量值,用以显示出每个项目的作用大小. G.由左至右累加每一项目的量值(以百分比%表示),并画出累加频率曲线. H.利用排列图可以确定对质量改进最重要的项目
柏拉图
4.
柏拉图的作法
:
A.
选定主题
,
收集数据
.B.
依分类项目别整理数据
.C.
制作计算表
. D.
求出累积数
,
影响度
,
累积影响度
.E.
记入必要事项
.F.
书写直轴
,
横轴
G.
画柱状图
. H.
画累积曲线
. I.
标上累积影响度刻度
.5.
柏拉图的作法及使用方法的要点
. A.
直轴以金额表示较易于了解
.B.
数据少的项目则一并列入
”
其它
”
项
. C.
教导寻找问题点的方法
. D.
不只是用来
”
整理结果
”
,
还应用来
”
解析原因
”
. F.
简明表示不良数并指出问题点
.
占有率
=
X 100 %
项目别不良数
不良数合计
按数据大小顺序,从左边开始画出纵坐标
.
数据的占有率用折线表示
.
1
5
0
1
0
0
5
0
0
项
目
油印
取得性
丝绵污染
刻痕
其它
不良数
5
0
3
6
2
0
1
9
2
5
占有率
3
3
2
4
1
3
1
3
1
7
不
良
数
(
个
)
0
5
0
(
%
)
1
0
0
(
%
)
P
n
:
1
5
0
E
A
累积占有率
数据期间
9
8
.
2
.
1
0
~
2
.
1
6
材料根据
作业日报
调查者
洪吉东
柏拉图
4、直方图
(HISTOGRAM )
1.
定义:直方图是频数直方图的简称.它是用一系列宽度相等,高度不等的矩形表示数据分布的图.矩形的宽度表示数据范围的间隔,矩形的高度表示给定间隔内的数据频数. 直方图就是
”
画分数据的分配范围成数个组间
,
计算各组间内该数据出现的次数
,
并制作成次数分配表
,
然后画出柱状图
.
”
2.
用途:
A.
显示质量波动分布的状况;
B.
较直观的传递有关过程质量状况的信息.C,研究质量数据的波动状况,掌握过程的状况,从而确定在什么地方进行质量改进.3.应用程序: A.收集数据. B.计算极差R. C.确定组距H: H=R/K, N;50~100,K:5~10;N:100~250,K:7~12;N.>250,K:10~20; D.确定各组的边界值. E.编制频数分布表. F
.画直方图
.
4.直方图的观察分析
理想型, 偏心型, 无富余型, 能力不足型. 陡壁型.
直方图
(HISTOGRAM)
5.
平均値及标准差的求法
: A.
完成计算表
B.
决定
X
值栏
. C.
求出
FX. D.
求出
FX2. E.
求出平均值
. F.
求出标准偏差
. G.
将平均值和标准偏差记入直方图
.6.
直方图的使用方法
A.
观察分配情形找出制程的异常
. B.
调查是否偏离规格
. C.
调查变异或偏差的原因
. D.
调查改善前后的改善结果
.
把数据存在的范围分成几个区间,确认进入
各区间的频度数,用柱形图做成的图形。
用途:把握数据的分布量
把握数据的整体形状
把握数据具有的散布大小
把握数据中心的位置
比较数据和规格值,可以一次获得多种信息
直方图
区间号
区间界线
区间代表值
Check Sheet
频度数
124.5~134.5
134.5~144.5
144.5~154.5
154.5~164.5
164.5~174.5
174.5~184.5
1
1
2
9
.
5
/
/
/
/
5
2
1
3
9
.
5
/
/
/
/
/
/
/
/
/
/
/
1
3
3
1
4
9
.
5
/
/
/
/
/
/
/
/
/
/
1
2
4
1
5
9
.
5
/
/
/
/
/
6
5
1
6
9
.
5
/
/
/
3
6
1
7
9
.
5
/
1
0
2
4
6
8
10
12
14
129.5
139.5
149.5
159.5
169.5
179.5
代表值
度数
X=148 n=30
直方图
孤岛型
工程异常,测定错误
,
别的工程数据的混入
峭壁型
测定有错误或误差时
双峰型
平均值不同的2个分布混合时
平均值不同的几个分布混合时
高原型
参照规格值来观察
上限值
下限值
5、
因果图
1.
因果图说明
因果图(
CAUSE-AND--EFFECT DIAGRAM)
又叫石川图,特性要因图,树枝图,鱼刺图等.它是揭示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原因关系,即表达和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图表
.
(
有系统的整理工作的结果
(
特性
)
以及原因
(
要因
)).
特性
:
就是长度
,
速度
,
不良率等代表制品品质特性的简称
.
此外
,
它也代表着产品的性能及运转能力
,
产品是我们工作的结果
,
特性则是表示工作的结果
.
要因
:
就是重要的原因
.
表示制品品质的特性会因许多原因而变化
,
不过在所有的原因中
,
被认为会影响特性者则视为要因
.
并记入特性要因图中
.
2.
因果图作用
A.
因果关系.
B.
表达因果关系,积累经验.C.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找措施以促进问题的解决.
3.
因果图的应用程序.
A.
简明扼要地确定结果,即确定需要解决的质量问题.如:为什么
……
?
B.
确定可能发生的原因的
主要
类别. C.开始画图,把结果画在右边的矩形框里,然后把各类主要原因放在它的左边,作为结果框的输入. D.寻找下一个层次的原因,画在相应的主枝上,并继续一层层的展开下去. E.从最高层次(即最末一层)的原因(末端因素)中选取和识别少量(一般为3~5个)对结果有最大影响的原因(一般称要因),并对它们作进一步的研究,如收集资料,论证,试验,控制.
4.
因果图的案例
A.
决定问题特性
.B
主杆为特性
.C
记入支杆
.D.
记入分支
,
小支
,
细支
.E.
确认要因
.F
判定要因的重要程度
.G.
记入相关事项
因果图
5.制作因果图的注意事项.
A.
画图前应用头脑风暴法来收集意见.
B.
确定要分析的主要问题.C.因果关系的层次要分明.D.要因一定要确定在末端.E.对末端因素特别是要因应科学论证.F.论证合格的要因一定要在对策表上反映出来.G.绘制因果图并逐步完善,以积累知识经验.
6.
特性要因图的制作要点
:
A.
要因是集合许多人的意见而成的
.B.
经常追加并加以修正
. C.
特性是表现缺点
,
且应尽可能利用数值来表示
. D.
制作一个特性或数个特性的特性要因图
. E.
找出重要要因
,
根据它制作特性要因图
,
更进一步追究要因
. F.
以现场实物来确认事实
,
考虑要因
.
7.
特性要因图的整理
A.
特性要因图的适用范围很广
,
任何地方
,
任何人皆可使用
. B.
特性要因图是讨论的方向指引
. C.
特性要因图是管理的工具
. D.
特性要因图是改善的出发点
. E
特性要因图可作为教育训练的材料
. F.
特性要因图是工作现场技术水准的标准
.
-
因素分类方法
: 4
M+1E(
人
,
设备
,
材料
,
方法
,
环境
)
品质特性
1
按照分类因素数,以箭头为基准画成对角线
2
为了能把分类因素记录在大枝条上,画上
3
④
追究大枝条的原因,从中间枝条分类记录
⑤
为追究中间枝条的原因,用小枝条来详细地记录
(
追究原因时,要带着疑问进行
)
⑥
画出原因的重要图
⑦
在空白处填上数据的履历
*
参照下页
何时
是谁
怎样
*
特性因素图制作方法
品
质
特
性
分类项目
分类项目
分类项目
分类项目
大分支
中间分支
小分支
稍小分支
1
次原因
2
次原因
3
次原因
分类项目
4
次原因
6、
控制图
控制图概述
1控制图的定义 控制图又叫休哈特,是对过程质量加以测量记录并进行控制管理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图中有中心线
CL,
上控制界限UCL和下控制界限LCL,并有按时间顺序抽取的样本统计量数量的描点序列.
2.
控制图的原理控制图就是用来及时反映和区分正常波动与异常波动的一种工具.3.常规控制图的分类.计量控制图和计数控制.见表4常规控制图的判定准则判定异常的准则:
A.
一个点落在A区以外.B.连续9个点落在中心线的同一侧.C.连续6点递增或递减.D.连续14点中相邻点交替上下.E.连续3点中有2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B区以外.F.连续5点中有4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区以外.G.连续15点落在中心线两侧的C区内.H.连续8点落在中心线两侧且无一落在C区内.判稳条件:A.连续25个点,落在控制界限外的点数为0.B.连续35个点,落在控制界限外的点数小于1.C.连续100点,落在控制界限外的点数小于等于2.
计量控制图
以均值--极差控制图为例:1.应用程序:
STEP1:
确定待控制的质量指标,即控制对象 STEP2:取预备数据 STEP3;计算均值和极差 STEP4:计算均值的均值和极差的均值. STEP5计算极差控制图的控制界限,计算均值图的控制界限. STEP6将预备数据在极差图上打点,判稳. STEP7:将预备数据在均值图中打点,判稳. STEP8: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并检验其是否满足技术要求. STEP9延长均值--极差图的控制界限,进入过程的日常控制阶段.
控制图
计量控制图
2.
X~---R
控制图的应用.
计数值控制图
计数值型控制图有控制不合格率
(
百分率
)
的
P
控制图
,
控制缺陷数的
C
控制图
1.
缺陷数
(C)
控制图
当计数检验的个数相对于被检验的对象的总体很少时
.
采用
C
图
.C
图经常用于控制产品的疵点
,
也称疵点控制图
. CL=C UCL=C+3 C LCL=C-3 Cc
图也可用查表的方式查上下限
.(
见附表
)
2.
百分率
(P)
图
对计数数据来说
,
当计数的数所占的比例较大时
,
数据就不再服从泊松分布
,
而应用百分率数据来作控制图了
.
CL=PUCL=P+3 P(1-P)/nLCL=P+3 P(1-P)/n
控制图
使用常规控制图的注意事项
1.控制图用于何处
控制对象指标能够定量的用计量控制图,不能定量的用计数控制图.控制过程必须具可重复性.
2.如何选择控制对象
选择真正能代表过程的主要质量特性指标的要数作为控制对象.
3.怎样选择控制图
物理量:选计量控制图.计数类选计数控制图.
4.如何分析控制图.
如果控制图中点子未出界,同时点子的排列也是随机的,则认为过程处于稳定状态或受控状态. 如果点子出界,先检查:样品的取法是否随机?数字的读取是否正确?计算有无错误?描点有无差错?然后再来调查过程方面的原因.
5对异常情况的处理
查出异因,采取措施,保证消除,纳入标准,不再出现
.6.控制图的重新确定
控制图是根据稳态下的条件(5
M1E
是稳态的)
来确定的,条件变则图也要变
.7.控制图的保管问题.
按品质记录管制办法
.
7、散布图
1.
什么是散布图? 散布图是研究成对出现的两组相关数据之间关系的简单视图.将成对的二组数据制成图表
,
以观察数据相互间的关系
.2.
散布图的作用? 散布图可以用来发现和确定两组数据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两组相关数据之间的预期关系.3.散布图的应用程序:
A.
收集成对数据(
X,Y).
即从将要对其相关关系的类型和程度进行研究的相关数据中,收集成对数据(最好不超过30对). B.标明X轴和Y轴. C.找出X和Y的最大值,并用这两个值标定横轴X和纵轴Y.两个轴的长度大致相等. D.描点:当两组的数据值相等,即数据点重合,可围绕数据点画同心圆表示,或离第一个点最近处画上第二点表示. E.分析研究画点的点子云的分布状况,确定相关关系的类型和程度.见附图4.散布图的分析和判断. 散布图的分析判断方法: 对照典型图例法, 简单象限法, 相关系数法 回归分析法.简单象限法: A.在图上画一条与Y轴平行的P线,使P线的左右两侧的点数相等或大致相等.B.在图上再画一条与X轴平行的Q线,使Q线上下两侧的点数相等或大致相等.C.P Q两线把图形分成4个象限区域,,分别计算各象限区域内的点数(线上的点不计).D.分别计算对角象限内的点数N1+N3,N2+N4. N1+N3>N2+N4时,为正相关. N1+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