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63 KB
  • 2021-05-10 发布

关于人才管理的工作经验材料三篇与人才工作经验材料四篇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关于人才管理的工作经验材料三篇与人才工作经验材料四篇 关于人才管理的工作经验材料三篇 ‎【篇一】‎ 引清华学子回乡创业,**首家无人机生产基地在大瑶山落地,并“展翅翱翔”;举办丝绸产业发展合作高端峰会,230名“高人”为“千亿产业”建言献策;组织千名专家人才献智脱贫,1年开展帮扶活动51场次,10.8万人次受益……‎ 去年以来,**脱贫攻坚喜讯频传、高质量发展捷报不断。功劳簿背后是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提供的“智力”支撑。‎ 为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我市在817个贫困村摸底调研,全面了解各贫困地区的短板和需求,实施千名专家人才献智脱贫,定时定点深入贫困村开展农技指导、健康义诊、教育下乡等帮扶活动。去年以来,千名专家人才共开展帮扶活动51场次,受益群众10.8万人次。‎ 为增强重点领域、产业的人才吸附力,我市积极打造人才发展平台,聚集特色人才。通过实施人才小高地提升工程,共评审出**市工业机器人才技术等5个市级人才小高地;开展“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评选,分别遴选出5位、30位第一、第二层次人选。‎ 为助推**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科技论坛“升级”。利用丝绸产业发展优势,积极举办“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丝绸产业发展合作高端峰会,230名专家学者、各级政府官员齐聚峰会,聚力推动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参与第三届**论坛——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400位嘉宾共同探讨、谋划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为吸引更多人才选择**、留在**,我市强化意向引进人才跟踪服务,动员**籍在校生、优秀企业家等本土人才回归**建设家乡;通过举办人才交流会、企事业单位人才巡回招聘会等,拓宽引才渠道,扩大人才总量;根据我市扶贫产业发展和健康扶贫需要,通过柔性引智汇智,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和**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柔性引进秦玉昌、黄必志等5人为**市第一批特聘专家……‎ 实施人才强市,贵在坚持党管人才、顶层引领。为拓宽校地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市领导带队到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拜访,最终签署《清华大学—**市人才合作协议》《加强农业科技及产业合作、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框架协议》,为我市在人才、科技、脱贫攻坚等方面带来源源“智力”。‎ 要想增强人才吸附力,做实做细服务保障最关键。为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引才难、留才难问题,我市将出台人才安居、特约医疗、子女入学等具体办法,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践行“哪里有人才、哪里就有服务”的关护人才理念,让人才有更大的成就感、获得感。‎ ‎【篇二】‎ 去年以来,**自治县深入推进“人才强县”战略,扎实推进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全县人才总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强化顶层设计 千方百计引人才 一是压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人才工作职责。严格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及时调整充实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县委常委会定期听取研究人才工作。形成县委统揽全局、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完善激励政策,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持续开放引进人才政策,不断完善《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激励暂行办法》,落实引进人才住房保障政策、2000-8000元/月不等的生活补贴,在政治待遇和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通过自治区定向选调生、考试录用选调生、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招录(聘)等措施,**年共引进10名硕士研究生、4名国家一流大学本科生、3名临床医师;同时,通过公开招聘方式引进6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三是拓宽渠道,引进基层短缺人才。建立全县各单位各系统短缺人才库,组织人才缺口用人单位到区内高校参加人才招聘会;组织用人单位随区党委组织部、区人社厅赴北京、南宁参加区内外双选会,招聘、双选缺口人才。全年招录(聘)各类人才349人,极大改善基层人员短缺问题。‎ 强化平台搭建 多措并举聚人才 一是搭建科技创新人才平台。由县科技局牵头、县财政局配合监督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每年县级财政投入科技经费500万元,抓好科技平台建设,“政府搭台,人才唱戏”初显成效。环江长达方格簇有限公司申报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的成功、总投资10亿元的深圳市华威世通科技有限公司的引入等,都为科技型人才发挥才智提供了舞台。二是搭建柔性引进人才平台。依托中科院环江喀斯特生态国家观测研究站实训基地的建设,每年柔性引进科技人员和硕士、博士研究生40多人次,研究站的李德军研究员也被聘任为第五批八桂学者;环江伍香源食品有限公司与中国林科院南京林化所、广西林科院等区内外5所科研院校紧密合作,联合开发油茶精深加工项目,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剑春等亲自为企业品牌提升“把脉问诊”。此外,该县还从高校引进1名博士学历研究员挂任县长助理。三是搭建乡土人才平台。建立全县乡土人才库,深入实施“红雁引飞—党员能人带富”工程,大力支持培养桑蚕、林业、教育教学以及创造业等行业人才。共有2名人才入选“**市第六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名人才入选“**市第五批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全县400多名桑蚕产业 ‎“土专家”齐心协力打造全区蚕茧质量第一县名片;林业产业人才小高地共聚集林业科技人才190多人,其中中高级职称72人,加快了林业产业深加工,林业总产值达32.67亿元。‎ 强化实践应用 不拘一格育人才 一是成果转化靠人才。以“特色水果星创天地”以及147个行政村(社区)产业园为依托,为科技特派员和各类人才提供实践应用平台,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如下南乡返乡创业大学生谭江永发明的工艺环保竹制单车远销欧美市场;莫国斌通过发明“可升降路灯”“易更换路灯”等LED 灯建立了自己的公司;民族工艺传承人谭素娟通过编制花竹帽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二是吃劲岗位识人才。在整县脱贫摘帽冲刺关键时刻,把全县123位县直单位负责人(局长)派驻到全县143个行政村(社区)担任“大村长”,全县人才尽锐出战。同时,先后抽调50多名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到高铁项目、征地拆迁、脱贫攻坚等全县重点、重大工作临时部门工作,强化人才实践锻炼。**年在“三重一线”共提拨重用优秀干部42名。三是防疫一线育人才。整合医疗卫生系统人才资源,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做好新冠肺炎防治工作,抽调4名**年引进的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充实到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工作,发挥专业人才作用;充分发挥对口帮扶地区深圳的优秀医疗人才作用,通过防疫培训指导、防疫器械资助、现场排查等措施,切实提高全县公共防疫水平。‎ 强化氛围营造 优化环境留人才 一是建立联系制度。研究制定《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工作制度》,执行领导干部挂牌联系各类人才制度,县领导每人联系1名至2名人才,及时掌握了解人才思想工作动态,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县委坚持每年召开一次环江籍优秀大学生座谈会,让优秀的引进人才代表与环江籍学子座谈交流,激发大学生返乡干事创业热情。二是兑现优惠政策。年内拨付引进人才生活补贴、安家费共计88万元,人才专项投入与上年度相比有较大提高;完成50套人才公寓的装修,根据现有人才数量配备必备的家具家电,为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带得动提供激励保障。三是发挥人才引领作用。举办自治县优秀青年人才代表“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调研实践活动。通过开展走访了解环江县情、党史,深入华威公司、伍香源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及高铁建设一线调研,与环江高中学生、移民安置点小学生交流,参与移民点“四点半”学校教学辅导等一系列活动,激发人才投身新时代环江建设积极性。四是创设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积极打造大学生实践基地,建成环江高中、毛南族发祥地下南乡南昌屯等15个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为毕业未就业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为400多名高校毕业生进行实名登记,目前就业率81.44%;为200多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推荐就业;接纳13名“三支一扶”大学生到9个乡镇的基层服务岗位工作,为基层一线输送了新鲜的力量。‎ ‎【篇三】‎ 今年以来,**区广泛发动各领域人才汇聚战“疫”一线,组成抗疫人才“特战队”,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推动复工复产注入强大的人才力量。‎ 科技“特战队”服务在一线。该区充分发动29名科技特派员组建3支科技“特战队”,针对桑蚕、甘蔗等特色产业制定疫期技术指导方案,将“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统筹结合,采取“远程会诊+一线指导”双措并举,有效开展线上与线下巡回指导,让科技人才第一时间解决农户春耕备耕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目前,刘三姐镇拉甫村集体经济种植的糖料蔗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已完成培土施肥等护理耕作,乍洞村、岩田村种植的百香果已进行防虫害等管护作业,果实开始挂上枝头。‎ 企业“特战队”汇聚在后方。充分利用企业人才人脉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为疫情防控出主意、想办法、献爱心、集物资,在“防疫”工作中贡献企业力量。**区女企业家商会会长韦科宁,凝聚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共55人,多方筹集爱心款项,在越南等地购买防疫物资,捐赠给**区政府。**市乍飞拉农副产品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向社会各企业及人士发出倡议,将筹集到的爱心资金11094元全部用于为一线工作人员购买防护物资。‎ 乡土“特战队”献智在基层。疫情发生以来,**区基层乡土人才用他们的智慧助力疫情防控,形成新型抗击疫情的“能量源”。截至目前,该区文艺爱好者在网络、微信上编写、传唱防疫山歌达600多首,宣传抗疫先进事迹66例,为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人才工作经验材料四篇 人才工作经验材料四篇 ‎【篇一】‎ ‎**县坚持在强化领导、优化环境和载体创新等方面集中发力,加快提升人才工作管理水平,破解人才发展难题。‎ 一是强化人才工作引领。该县加强党委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组织市县级拔尖人才参加**年度拔尖人才高级研修班,提升拔尖人才政治理论素质和服务**发展的本领。贯彻落实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实施办法,加强沟通交流,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将各类专家人才凝聚到党的事业中来。加大具有专业背景的干部选拔任用力度,提高专家人才在“两代表一委员”中的比例,让专业的人领导专业的领域,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二是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深入实施《**县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落实“信阳英才计划”的实施意见》,依托驻外党工委和驻外商会,成立人才联络站,推介政策、提供服务、引育人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机构编制管理,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深化校地合作,为清华大学提供社会实践基地,与信阳师范学院开展“校地共建”,成立博士工作站3个。建立“**籍在外优秀人才库”,开辟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制定优惠政策和条件,大力吸引各类优秀的人才在**创业兴业。‎ 三是因地制宜引育人才。借助中国·**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举办“第二届**·**招才引智创新发展暨高端人才对接会”,宣传**人才政策,引进水稻育种领域院士1名、高层次人才77人,签订合作协议1个,聘任科技顾问1名,签约项目7家,投资总金额23.6亿。以特色产业为导向,与产业发展相匹配,选树10个乡村人才振兴示范点,集聚乡土人才。探索乡情引才,向在外乡土人才寄出家书4000余封,开展乡土人才恳谈会、宣讲会等137场次。评选县级第七批拔尖人才,推进拔尖人才组团服务基层制度,开展组团服务、专项服务、结对服务等600余次。深化科技特派员联村帮扶行动,开展培训200余场,培训贫困群众5000余人次。‎ ‎【篇二】‎ 近期,为打造“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新格局,**市**立足实际,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大力实施人才引进、人才回引、“鸿雁计划”、“蒙中药材产业人才引育”四大聚才计划,多途径、多方式延揽人才,补齐人才短板,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 ‎“线上+线下”结合,创新人才引进模式。积极探索“走出去、引进来”引才方式,主动走出去赴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辽宁大学等高校开展人才“双选会”、“暖春行动”人才招聘会等活动,让引才单位多跑腿,人才少跑路,年初以来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62人。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及时优化审核招聘流程,通过举办“人才引进网络直播推介会”,促进高校毕业生与引才单位精准对接,实现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云互动”,打造了招才引智的“奈曼品牌”,采取网上报名、审核等方式,吸引445人报名,及时补充卫生、文化等事业单位紧缺人才26名。‎ ‎“刚性+柔性”结合,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着力加强“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引オ用才政策体系,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刚柔并济”提升人才引进层次。实施蒙中药材产业人才引育计划,拟引进2名蒙中药材高层次人才,每人一次性给予科研支持经费30万元。**年以来,积极筹划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拟引进中国工程院肖培根院士团队进站开展蒙中药材研究工作。建立博士服务站1个,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王俊杰团队、内蒙古药用植物研究所李旻辉团队、内蒙古民族大学贾俊英团队签订合作协议,以院地合作方式柔性引进博士11名。‎ ‎“政策+措施”结合,加大人才引进广度。完善了《**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引进的范围、方式、程序,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给予生活(租房)补贴、购房补贴等待遇,以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吸引人才为奈曼出智出力。制定出台《**“人才回引”计划实施方案》,依托奈曼党建微信公众号、**政务网等平台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征集奈曼籍高校毕业生相关信息,常态化分层分类建立人才储备数据库。以人才带动人才,吸引奈曼籍或配偶为奈曼籍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计划为事业单位“回引”急需紧缺人才100名。‎ ‎【篇三】‎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人才是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大力引进培养青年人才,既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市玉泉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玉泉区委努力做好人才工作三个“精”,推动优秀人才“生根”“发芽”“结果”,为玉泉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精”准引进,让青年人才“落地生根”。建立完善人才引进的相关机制,既加强对青年人才成长发展的规范化管理,又做到习总书记所指出的“人才政策,手脚还要放开一些”。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积极营造有助于优秀青年人才成长发展的舆论环境和良好氛围,让青年人才真正吃上“定心丸”。引导青年人才回乡创业就业,同时围绕玉泉区文化旅游优势的城市定位,让引进的43名“双一流”人才了解本地的发展历史、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通过乡土人情激发青年人才干事创业的激情。‎ ‎“精”心培养,让青年人才“茁壮成长”。突出政治引领,以青年政治人才培养为重点,推进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青年人才在支撑和引领玉泉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党性教育和爱国情怀的培养,通过专题培训,教育引导青年人才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民族观、文化观,自觉弘扬践行爱国主义奋斗精神。为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和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玉泉区委组织部突出岗位实践,派选“双一流”人才到清泉街社区挂职锻炼,向优秀社区书记武荷香同志学习,树立“人才到基层去,本领从基层来”的用人导向,鼓励引导青年人才主动投身基层一线,让他们在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 ‎“精”细服务,让青年人才“开花结果”。持续优化人才服务环境,不断厚植人才沃土,着力增强环境对于青年人才的吸引力。为进一步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关心和爱护,优化精准服务人才内容,组织用人单位党组织联合群团组织共同举办人才沙龙、茶话会、读书会、“遇见你,遇见爱”交友联谊等活动,拓宽青年人才的沟通交流渠道,搭建青年平等、友好、真诚交往沟通平台,提升人才归属感、幸福感。同时,大力宣传青年人才典型事迹和青年人才工作,营造尊才爱才的氛围,形成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并鼓励用人单位加大人才投入,从政策扶持、平台搭建、环境打造等多个方面,为青年人才提供有力服务保障,打造暖心服务环境。‎ ‎【篇四】‎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市着眼于人才引领发展关键,围绕全市“五区”建设需要,构建“心”“点”相联相通、互动互融的“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新格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为中心,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用人单位为多点,强化人才服务,激发人才活力。抓统筹协调,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季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推进落实人才工作的问题和困难,推动形成人才工作合力。抓机制健全,出台《构建“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新格局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人才引进工作办法(试行)》等人才引进政策,提出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人才引进待遇,畅通急需紧缺人才引进主干道,打破人才流动制度性壁垒。制定引进人才在住房购房、配偶就业、编制使用、子女就学、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七个实施细则,每年计划投入1000余万元开展各类人才活动和兑现人才待遇,使政策落地、让人才无忧。‎ 加大人才引育力度。以**这一全国人才集聚地为中心,以上海、兰州、**、西安、广州等地区为多点,刚柔相济,聚力引才。打造驻外人才工作站,建成了**市驻**、上海、广州、西安、兰州、**6个人才工作站,积极筹建驻大连、成都人才工作站,拓展引人才、引项目的“双引新平台”。大力吸引人才,实施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年以来,先后赴兰州、**等地高校开展人才引进专项活动,为全市事业单位引进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474人。今年,全市还将引进各类人才1018名,充分发挥人才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强化人才培养机制,制定出台《“**英才”评审管理办法》,实施“**英才”工程。充分运用好科创中心、院士工作站、高新企业、研发中心、科普示范基地等人才工作载体平台,采取合作办学、委托培养、订单培养等形式,加快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 优化人才工作环境。以**市科技创新中心这一高端人才集聚平台为中心,以科研力量集中的高校为多点,实现“异地孵化、**转化”。‎ 强化柔性引才理念,成立了全区盟市级首家科学技术创新中心,柔性引进了包括金涌、南志标、武强3个院士团队在内的7家科研单位,围绕绿色矿山修复、地热能开发利用、矿井水害防治等项目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等业务。深化拓展校地企合作,充分利用我市与兰州大学、**大学、**林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签订的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积极为企业搭建交流平台。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围绕我市主导产业探索以“技术研发+专业孵化+产业化推广”为核心的培育转化路径,已在广州建立了“**市土壤改良研究孵化中心”,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立了“**市智慧矿山研究孵化中心”,与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合作建立了“兰州大学草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促成内蒙古智运达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与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在我市组建成立联合实验室,充分发挥了异地科研院所的科研创新和人才智力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