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0 KB
  • 2021-05-10 发布

2020人才工作经验材料四篇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人才工作经验材料四篇 ‎【篇一】‎ ‎**县坚持在强化领导、优化环境和载体创新等方面集中发力,加快提升人才工作管理水平,破解人才发展难题。‎ 一是强化人才工作引领。该县加强党委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组织市县级拔尖人才参加**年度拔尖人才高级研修班,提升拔尖人才政治理论素质和服务**发展的本领。贯彻落实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实施办法,加强沟通交流,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将各类专家人才凝聚到党的事业中来。加大具有专业背景的干部选拔任用力度,提高专家人才在“两代表一委员”中的比例,让专业的人领导专业的领域,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二是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深入实施《**县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落实“信阳英才计划”的实施意见》,依托驻外党工委和驻外商会,成立人才联络站,推介政策、提供服务、引育人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机构编制管理,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深化校地合作,为清华大学提供社会实践基地,与信阳师范学院开展“校地共建”,成立博士工作站3个。建立“**籍在外优秀人才库”,开辟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制定优惠政策和条件,大力吸引各类优秀的人才在**创业兴业。‎ 三是因地制宜引育人才。借助中国·**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举办“第二届**·**招才引智创新发展暨高端人才对接会”,宣传**人才政策,引进水稻育种领域院士1名、高层次人才77人,签订合作协议1个,聘任科技顾问1名,签约项目7家,投资总金额23.6亿。以特色产业为导向,与产业发展相匹配,选树10个乡村人才振兴示范点,集聚乡土人才。探索乡情引才,向在外乡土人才寄出家书4000余封,开展乡土人才恳谈会、宣讲会等137场次。评选县级第七批拔尖人才,推进拔尖人才组团服务基层制度,开展组团服务、专项服务、结对服务等600余次。深化科技特派员联村帮扶行动,开展培训200余场,培训贫困群众5000余人次。‎ ‎【篇二】‎ 近期,为打造“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新格局,**市**立足实际,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大力实施人才引进、人才回引、“鸿雁计划”、“蒙中药材产业人才引育”四大聚才计划,多途径、多方式延揽人才,补齐人才短板,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 ‎“线上+线下”结合,创新人才引进模式。积极探索“走出去、引进来”引才方式,主动走出去赴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辽宁大学等高校开展人才“双选会”、“暖春行动”人才招聘会等活动,让引才单位多跑腿,人才少跑路,年初以来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62人。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及时优化审核招聘流程,通过举办“人才引进网络直播推介会”,促进高校毕业生与引才单位精准对接,实现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云互动”,打造了招才引智的“奈曼品牌”,采取网上报名、审核等方式,吸引445人报名,及时补充卫生、文化等事业单位紧缺人才26名。‎ ‎“刚性+柔性”结合,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着力加强“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引オ用才政策体系,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刚柔并济”提升人才引进层次。实施蒙中药材产业人才引育计划,拟引进2名蒙中药材高层次人才,每人一次性给予科研支持经费30万元。**年以来,积极筹划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拟引进中国工程院肖培根院士团队进站开展蒙中药材研究工作。建立博士服务站1个,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王俊杰团队、内蒙古药用植物研究所李旻辉团队、内蒙古民族大学贾俊英团队签订合作协议,以院地合作方式柔性引进博士11名。‎ ‎“政策+措施”结合,加大人才引进广度。完善了《**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引进的范围、方式、程序,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给予生活(租房)补贴、购房补贴等待遇,以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吸引人才为奈曼出智出力。制定出台《**“人才回引”计划实施方案》,依托奈曼党建微信公众号、**政务网等平台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征集奈曼籍高校毕业生相关信息,常态化分层分类建立人才储备数据库。以人才带动人才,吸引奈曼籍或配偶为奈曼籍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计划为事业单位“回引”急需紧缺人才100名。‎ ‎【篇三】‎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人才是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大力引进培养青年人才,既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市玉泉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玉泉区委努力做好人才工作三个“精”,推动优秀人才“生根”“发芽”“结果”,为玉泉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精”准引进,让青年人才“落地生根”。建立完善人才引进的相关机制,既加强对青年人才成长发展的规范化管理,又做到习总书记所指出的“人才政策,手脚还要放开一些”。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积极营造有助于优秀青年人才成长发展的舆论环境和良好氛围,让青年人才真正吃上“定心丸”。引导青年人才回乡创业就业,同时围绕玉泉区文化旅游优势的城市定位,让引进的43名“双一流”人才了解本地的发展历史、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通过乡土人情激发青年人才干事创业的激情。‎ ‎“精”心培养,让青年人才“茁壮成长”。突出政治引领,以青年政治人才培养为重点,推进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青年人才在支撑和引领玉泉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党性教育和爱国情怀的培养,通过专题培训,教育引导青年人才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民族观、文化观,自觉弘扬践行爱国主义奋斗精神。为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和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玉泉区委组织部突出岗位实践,派选“双一流”人才到清泉街社区挂职锻炼,向优秀社区书记武荷香同志学习,树立“人才到基层去,本领从基层来”的用人导向,鼓励引导青年人才主动投身基层一线,让他们在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 ‎“精”细服务,让青年人才“开花结果”。持续优化人才服务环境,不断厚植人才沃土,着力增强环境对于青年人才的吸引力。为进一步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关心和爱护,优化精准服务人才内容,组织用人单位党组织联合群团组织共同举办人才沙龙、茶话会、读书会、“遇见你,遇见爱”‎ 交友联谊等活动,拓宽青年人才的沟通交流渠道,搭建青年平等、友好、真诚交往沟通平台,提升人才归属感、幸福感。同时,大力宣传青年人才典型事迹和青年人才工作,营造尊才爱才的氛围,形成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并鼓励用人单位加大人才投入,从政策扶持、平台搭建、环境打造等多个方面,为青年人才提供有力服务保障,打造暖心服务环境。‎ ‎【篇四】‎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市着眼于人才引领发展关键,围绕全市“五区”建设需要,构建“心”“点”相联相通、互动互融的“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新格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为中心,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用人单位为多点,强化人才服务,激发人才活力。抓统筹协调,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季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推进落实人才工作的问题和困难,推动形成人才工作合力。抓机制健全,出台《构建“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新格局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人才引进工作办法(试行)》等人才引进政策,提出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人才引进待遇,畅通急需紧缺人才引进主干道,打破人才流动制度性壁垒。制定引进人才在住房购房、配偶就业、编制使用、子女就学、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七个实施细则,每年计划投入1000余万元开展各类人才活动和兑现人才待遇,使政策落地、让人才无忧。‎ 加大人才引育力度。以**这一全国人才集聚地为中心,以上海、兰州、**、西安、广州等地区为多点,刚柔相济,聚力引才。打造驻外人才工作站,建成了**市驻**、上海、广州、西安、兰州、**6个人才工作站,积极筹建驻大连、成都人才工作站,拓展引人才、引项目的“双引新平台”。大力吸引人才,实施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年以来,先后赴兰州、**等地高校开展人才引进专项活动,为全市事业单位引进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474人。今年,全市还将引进各类人才1018名,充分发挥人才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强化人才培养机制,制定出台《“**英才”评审管理办法》,实施“**英才”工程。充分运用好科创中心、院士工作站、高新企业、研发中心、科普示范基地等人才工作载体平台,采取合作办学、委托培养、订单培养等形式,加快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 优化人才工作环境。以**市科技创新中心这一高端人才集聚平台为中心,以科研力量集中的高校为多点,实现“异地孵化、**转化”。‎ 强化柔性引才理念,成立了全区盟市级首家科学技术创新中心,柔性引进了包括金涌、南志标、武强3个院士团队在内的7家科研单位,围绕绿色矿山修复、地热能开发利用、矿井水害防治等项目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等业务。深化拓展校地企合作,充分利用我市与兰州大学、**大学、**林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签订的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积极为企业搭建交流平台。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围绕我市主导产业探索以“技术研发+专业孵化+产业化推广”为核心的培育转化路径,已在广州建立了“**市土壤改良研究孵化中心”,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立了“**市智慧矿山研究孵化中心”,与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合作建立了“兰州大学草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促成内蒙古智运达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与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在我市组建成立联合实验室,充分发挥了异地科研院所的科研创新和人才智力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