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50 KB
  • 2021-05-10 发布

2020双拥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六篇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双拥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六篇 ‎【篇一】‎ ‎78岁的年龄,斑白的头发,一只眼睛的视力不到0.1,心脏病、高血压、身上还安有支架……当**省**县老人**站到我们面前时,很难相信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拥军模范。‎ 在过去几十年里,他行程30万公里,自费走进200多个团以上单位,将自己独特的酱菜制作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将士,愉悦了官兵们的“味蕾”;‎ 他将自己繁华路段上的两层小楼当作官兵驿站,南来北往的军人到了这里就像到了家,管吃管住,分文不取。而自己的家,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房间;‎ 他动员全家参与,组织起一支庞大的社会拥军队伍……‎ 当兵不成 走上“酱菜拥军”之路 ‎“你们放心到火热军营建功立业去。家里的一切,交给我,交给拥军协会……”**站在**县人武部的台阶上,用浓重的苏北口音向一批即将离开家乡的准军人讲话。‎ ‎**年,**县的适龄青年全部进站体检,在580名体检合格的青年中,只有249人幸运地戴上了大红花。征兵动员大会一角,没有穿上军装的万小林正在抹眼泪,因为没有被录取,他只能和台上那位老人一样,将从军当成美好的向往。‎ 在许多地方慨叹“征兵难”的时候,这个县的当兵热情令人刮目。‎ 没有人计算过,**送过多少次兵。每年这个时候,他都买上生活用品和食品,做成大礼包,人手一份,让这些年轻人怀揣温暖远走高飞。‎ 一次次的送兵,满载**不忘初心意。他不到17岁就和父亲走进驻地某高炮团。那个年代没有军用床,官兵们睡觉都是手工做的棕床。**和父亲将祖传的做床手艺带来,分文不取地帮助官兵制作棕床。父子俩吃住都和官兵在一起,年轻的他与同样年轻的官兵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个强烈的念头在**心中产生:当兵,和他们一样荣光!‎ 可是事与愿违。两次体检都合格了,却因为兵员数量有限,他未能成行。第三年,**再次走进高炮团,帮助官兵编竹篮子。不幸的是,一根竹签飞起来,恰恰刺中了他的左眼。自此,当兵的愿望成为永远的遗憾。‎ 尽管不能当兵,每年,他依旧会和父亲走进高炮团,依旧摆开架势,固定好木框,穿针引线制作棕床,为军队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没想到,**年轻时在豆制品厂学得的一手腌制酱菜的绝活,为他重新开辟了一条拥军大道。‎ 一个炎炎夏日,**听说驻**某部要将上万斤因高温而变质的酱菜全部倒掉。凭着讲述人的只言片语,他立即做出判断:菜没有问题,是卤汁的问题。‎ ‎“不能这样浪费。”在质疑的眼光中,他带领战士们冲洗酱菜、配制新卤重新腌制。一周后,酱菜上了战士们的餐桌,成为大家的最爱。一发不可收拾,**从此踏上技术拥军的大道。‎ ‎**年4月,全军“菜篮子工程”会议在**召开。**作为唯一的地方代表,也应邀参加此次大会。他的独门酱菜腌制技术惊艳了在场领导。之后,他辗转各大部队,把他的酱菜腌制技术推广到各个营区,解决了战士们的早晚小菜问题。‎ 开辟拥军场所 不收取官兵一分钱 ‎**当时是水利局的一名干部,虽然单位非常支持他的拥军事业,但他依然做出决定:为了安心拥军,提前退休,一心一意地服务军队!他自费40万元,成立拥军技术培训中心,**多平方米的场地上,100多口大缸一字排开,**倚缸而立,满面春风,专候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民子弟兵。‎ 此外,为了开辟一个固定的拥军场所,**在**县的繁华地带又盖起480平方米的门面房,一部分当作拥军招待所,内设20个床位,专门用来招待南来北往的军人,为他们提供免费吃住服务。探亲休假、技术学习、征兵带兵、旅行结婚??这个不算豪华却充满人情味的“士兵之家”,每天上演着军民情浓于水的画面。‎ 有了这个阵地,**除了深入部队指导官兵腌制酱菜,还常年义务为部队官兵举办培训班,每年平均培训达20班次、**多人。在他的亲自传授下,一连几期培训班,打造了一大批全军的酱菜技术骨干。这些官兵回到部队后,成了部队菜篮子工程的骨干力量,部分战士退伍回乡后也办起了酱菜加工厂,成为当地的致富能手。‎ 一次,**某部战士柯中浩受部队指派火急赶到**家学习腌制技术。在外做生意的**立刻放下手头的事务,赶回家中精心指导小柯学习。在他的细心指导栽培下,小柯的技术提高得很快,迅速成为腌制技术能手。‎ ‎**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到他家来学习技术的部队官兵,一律免费培训、免费吃住,仅这一项,他就贴进去50多万元。他还严格按照部队有关规定和要求,对前来学习的战士实行军事化管理,甚至一起出操、跑步。‎ 多年的拥军历程,**一直坚持“三不”原则:不收取官兵一分钱,不让部队报销一分钱,不接受部队特殊“照顾”,始终坚持与官兵们同吃同住。他到**某部传授腌制技术时,由于不适应气候反差,嘴唇上裂出一道道血口子,一到部队驻地就晕倒了;去连云港某部途中,钱物和手提包都被扒手偷去,他徒步走了5小时赶到部队,又忍着胃痛为战士们讲课和作现场指导。这一切,从未动摇他对国防事业的一往情深。‎ 回忆起拥军中的一幕幕,孙老总是充满豪迈与激越。**年10月,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接见了**,称他是“新时期的拥军模范”,并与之亲切合影。在以后的拥军生涯中,**省首届“关心国防十佳公民”等30多项荣誉接踵而来。 ‎ 成立拥军协会 从一个人到一个群体 ‎“现在感觉确实力不从心了,可这个传统还要传承下去。”**语气里满满的忧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的老伴、4个女儿和女婿、1个儿子全都成了他的得力助手,在拥军的道路上渐渐有了一支步履铿锵的队伍。‎ ‎“说实话,一个人根本做不来。”酱菜腌制最起码半个月才能好,各种繁琐的环节,没人打下手,运转不起来,**的老伴王淑美一直陪着他南来北往。一家人力同心,拥军事业越做越大。‎ 中共**县委发出了向**同志学习的决定后,他立即牵头组织成立了**省第一家拥军协会。从个体到群体,从个人到组织,在拥军这条路上,**运用他个人的影响力与感召力,吸引、团结了不少社会人士。‎ 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在**的带动下,很多企业家纷纷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做着好事。位于县城中心繁华路段的**县拥军协会,见证着**和他的战友们走过的拥军之路。协会创建时有30多人,如今,影响力和规模进一步扩大,还在连云港赣榆县、淮安市区成立了分会。协会做的事情更是多如牛毛。**扳着指头说:“全县一共19个乡镇,还差两个镇就全部走了一遍,明年的计划是把全县的困难军属都过一遍。”谈到看望这些人花了多少钱,**却搓着手想了很久,旁边的秘书长胡湖说,每个人花费了四五千元不等,也没有人专门记录过,做过了就好。‎ 残疾人刘伯晓是协会副会长,他创办金诚外国语学校后,一直坚持军人(含复退军人)子女入学费免除或减半。仅这一项,每年都要付出好几万。在学校里,只要是支持国防建设的人,都会得到特别优待,学校教职员工中,1/5是军人亲属。‎ 刘一手火锅**分店老板金龙是协会的骨干,他自觉自愿地将拥军协会的就餐任务揽过来,说:“为了拥军,免费做多少桌饭我也不心疼。”‎ 协会骨干、时代新娘婚庆婚纱影视城的老板石洪斌,从开店第一天起,就在门口大大方方地挂上自己的招牌:军人照相免费、婚纱摄影半价,至今未变……‎ 七旬老人 陋室里描绘拥军蓝图 严格地说,**的家,不是家,那不过是“士兵之家”里一间最普通的房间。这个房间,像一张过时的黑白照片,所有的生活用品,都已陈旧老化。电视机21寸,款式老得已经没有人使用;冰箱挤在墙角,小得像一个柜子。在这个家中,最壮观的风景是**获得的荣誉,230多面锦旗林林总总,整个房间红彤彤一片。‎ 除了公益活动,**没有其他爱好。他对生活的要求很低,吃喝坚持最低标准。他的衣服,翻来覆去就那么两件,全部是10年前买的。‎ 就是在简陋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家里,**在拥军的道路上一步步走来,越走越坚实,越走越有力。每个深夜,他在这个小小的房间里设计着未来美好的蓝图。‎ ‎7年前,**酱菜厂一块2400平方米的用地因政府新规划被拆除。他没有领取土地补偿金,而是要求县政府按原面积报批技术拥军基地和拥军招待所建设用地。未来等拿到土地后,他打算自筹资金,不花政府一分钱,建设集技术拥军、军队干部休息所、军地联谊会所、军人优抚服务平台、退伍军人创业中介、双拥活动接待站、拥军优属活动展厅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拥军服务中心。‎ ‎“到那时候,一幢12层的大楼像模像样,军人军属需要的事务,这里都能满足。”说起这些,**欣慰地笑了。‎ ‎【篇二】‎ ‎**,****县人,**年3月出生,**年7月参加工作,**年11月入党,**大学毕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现任**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市双拥办专职副主任。多年来,该同志能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做到工作有思路,办事有章法,对人讲感情,做事讲原则,特别是开展"部分军队退役人员**问题专项行动"以来, **同志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人员**问题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政策底线,坚持分类施策,注重源头化解,强化责任担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各类问题、诉求的有效化解,为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主要事迹:‎ 一、全力解决部分军队退役人员**问题。‎ ‎**同志始终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带着感情干工作,主动上门走访退役军人家庭,了解诉求和困难,设法解决问题。‎ ‎(一)千方百计解决安置遗留问题。为解决历年安置遗留退役人员,她多次与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开发200余个事业单位指标,先后五批对175名历年安置遗留人员全部进行了安置。‎ ‎(二)全力化解重点人员诉求。作为专项行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同志严格工作制度,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无假日办公制度,每日召开碰头会议,检点政策落实,评估行动进展,研究解决问题。对重点人员提出的政策内诉求,全部解决,对无政策支持的诉求,耐心解释开导,对生活确实困难者,以救助结合思想工作等方式对其安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想退役人员所想,急退役人员所急。**同志经常教育工作人员,要换位思考问题,把退役人员的困难当作自己的问题,不遗余力,认真解决。开展专项行动以来,共发放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9千多万元;对涉及欠薪欠保及自谋职业的军队退役人员,及时安排梳理汇总后,协调人社部门予以解决。并安排各城区均成立了托底安置公司,加强再就业扶持。在进行社工招考时,**同志还专门协调36个定向指标用于退役军人家属、子女。对生活困难的退役人员加大了救助力度,发放困难生活救助费900余万元;对符合申请公租房的优抚对象实行不摇号优惠政策;对在乡两参人员(农村户籍及城镇失业下岗人员)参照公益性岗位待遇标准提供临时用工岗位,同时每月发放550元生活补助,每年发放取暖补助。‎ 二、着眼改革发展稳定,不断巩固双拥创建成果 ‎ ‎**同志高度重视双拥工作,上任伊始就紧紧围绕我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目标,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分解任务,狠抓督促落实,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全市双拥工作形势,研究解决双拥创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证了创建目标不变,工作热情不减,双拥旗帜不丢。始终把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事关双拥工作的事都能坚持常抓常议,重点部署,积极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支援部队建设,亲自挂帅协调解决部队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在她的带领下,全市各级从军人军属、优抚对象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的问题入手,大力开展文化拥军、科技拥军、法律拥军等活动,满腔热情地为部队排忧解难。几年来,举办各类文化拥军活动77次,援建军营图书室25个,赠送各类书籍38600余册,共安排解决非学区内军人子女610余人进入优质中小学就读,帮助180多户家庭走上了致富道路。定期召开双拥理论研讨会,加强前瞻性研究,编印了《纪念延安双拥运动论文集》、《**市双拥模式研究》及《军民团结铸丰碑》画册,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理论成果,为全市各级做好双拥工作提供了借鉴指导。协调相关单位共筹资230余万元,建设了华北首家双拥主题展览馆,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双拥氛围。组织发动全市志愿者,对军人空巢家庭、军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开展帮扶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持军队建设,受到驻并军部队一致好评。 ‎ 三、着眼形势发展需求,不断促进军地互惠双赢 ‎**同志始终秉称"抓经济不能忘国防,居平安不能忘战备"的思想,始终把国防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一是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始终做到"四不忘":人员变动时不忘无缝交接、筹划工作时不忘双拥重点、分析形势时不忘国防教育、检查工作时不忘督促推进,推动了双拥工作的持续健康高效运转。二是主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协调军政军民关系,支持国防建设和支援地方经济发展,形成了"军地一盘棋、军民一条心"的工作合力。特别是近两年来,在她的努力协调下,全市各级深化思想认识,完善体制机制,实现了部队"所需"和地方"所有"的无缝对接,先后为综合性民兵训练基地、市人防指挥所、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共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对8个国家和省级国防教育基地进行维修改造,对通信指挥和"五救一反"装备进行了升级换代。驻并部队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培育壮大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携手**理工大共同致力于军队科研和民用软件的开发工作,完成了一批军民结合、产学研一体的科技成果,实现了互惠双赢。‎ 在其位,谋其政。**同志视"军队如长城,把军人当亲人",经常利用慰问驻并部队的机会,了解部队官兵的实际需求,使他们能安心于国防建设,为全市各级树立了榜样,为**的双拥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篇三】‎ ‎**省**市有一位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她,30年如一日,情系国防,爱洒军营,无怨无悔。她满怀深情为驻军战士、军烈属办实事、解难题,积极开展科技走军营,让即将退伍的战士掌握创业技能;她在拥军路上永不停歇,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高大姐”。‎ ‎**总是定期根据战士的需要带着农学专家,来到驻军部队,为战士们讲授养殖、种植、新农村建设、食品安全等知识,深受战士们欢迎,大家说:“‎ 高老师带着专家教授开展科技走军营活动,为我们讲授农业科技知识,讲解党的惠农政策,使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收获很大,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将来更好的建设家乡,回报社会!”截至目前,**组织开展的科技走军营活动,已经持续了多年。3000多名即将退伍的战士接受培训,为回乡创业打下了基础。‎ 为了进一步拓展科技拥军的领域,**申办“军地职业技术学院”,她跑遍了全国许多地方,考察了多家高校,联系了多家用人单位。风餐露宿、废寝忘食,大家都被她这种执着的拥军情怀深深感动。目前已经通过了有关部门的审批。这所专招退伍军人的全日制职业技术学院,将为探索退伍军人培训、创业、就业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过年,是战士们最想家的时候,**每年除夕都会带上慰问品,来到军营与战士们一起包饺子、拉家常,除夕之夜,军营中爱意融融,战士们有了在家过年的感觉。‎ ‎30年来,**用自己的工资和创业所得,为驻军和伤残军人、军烈属赠送慰问品累计价值上百万元;资助一百多位军烈属、伤残军人、孤寡老人安度晚年;帮助100多名退伍军人自主创业;帮助30多名军人组建起了幸福家庭。她还建起了“国防教育科普基地”,承接观众上万人次。‎ ‎**由衷地说:“啥叫幸福?我认为创业奉献、爱国拥军就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福。”‎ ‎【篇四】‎ 革命战争年代,军民情感血肉凝聚。和平建设时期,军民鱼水情深似海。有着光荣传统的淮海儿女,在新时期拥军大潮中,同样表现出这种质朴与执著的爱军情怀。从**走出的“拥军夫妻”**、**的故事感染着每一个人。‎ ‎**年的一个雨夜,靠平板车运煤为生的**、**夫妇,因天黑路滑被翻倒的煤车压在车底,危难之际,从此路过的两位解放军战士伸出援手,夫妻俩得以生还。从此“亲人解放军”扎根在了夫妻俩心底。‎ ‎**说:“当时我们也没问解放军是哪个部队的,之后我们夫妻俩就掉眼泪,这是亲人解放军给我们第二次生命。‎ 我们就在心里想一旦能致富了,一定要报答解放军的救命之恩。”‎ ‎**年,夫妻俩东凑西借买了一辆车跑起了客运,开业第一天起,车前就挂上“拥军服务车”的牌子,并郑重承诺:所有的现役军人、老复员军人和伤残军人坐车一律免票。凭着吃苦耐劳和热情的服务,夫妻俩生意渐渐红火,为他们的车队拥军奠定了经济基础。二十多年来,每逢八一、中秋、春节等节日,夫妻俩都要到部队慰问。‎ ‎**说:“没有大家没有亲人解放军也没有今天我在这跑车,也没有今天这个小康水平(接)这个恩情我永远道不完,就是我这个家里面的儿女,一家子一代一代的要把这个永远做下去。”‎ 在夫妻俩的带动下,如今全家老小都加入了拥军的队伍。女儿**说:“我很爱我的父母,因为我爸妈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懂感恩的人。我和哥哥也像我爸妈一样,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6年来,**夫妇坚持拥军不断线,每年都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拥军。他们上高山,赴海岛,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他们给亲人解放军带去的是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给军营留下的是人民群众对国防事业的满腔真情。‎ ‎【篇五】‎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可93岁的****镇**村抗战老兵**,就愿意当这样的“清官”,爱管这样的家务事。谁家婆媳拌嘴,谁家邻里不和、谁家不愿意叫孩子去当兵等,他都要上前过问,解开疙瘩,讲清道理。‎ 据了解,**老人出身贫寒,1943年,刚满17岁就参加了抗日武装——湖西军分区**抗日大队。抗战期间,他跟随所在部队转战鲁苏豫皖边区,冒死与日军周旋,反围剿、反扫荡、打阻击,展开反碉堡战,40天内曾拔除日伪军据点11个。1944年火线入党,历任县大队侦察员、侦察班班长、战斗排排长,先后参加了著名的湖西保卫战、鲁西南战役、微山湖战役、淮海战役,三次荣立战功。‎ ‎1947年3月底,组织抽调骨干,派他到地方参加土改试点运动,任黄河**河滩区民兵教导员、担架队队长。1948年11月初,淮海战役打响,他率领60余人的担架队,连续两个月冒着枪林弹雨,忍受风雪饥寒,随军昼夜转战,往返前线阵地,负责抢运伤员、弹药、粮食,押送俘虏,脚底磨出成串血泡,为巩固湖西革命根据地奉献了青春和热血。1949年6月,因腰疾复发,他转业到地方。**年至**年,他先后任乡镇砖瓦厂厂长、**滩区贾庄村党支部书记。‎ 地处鲁豫两省交界的黄河**滩区民风淳朴,但土地贫瘠,经济发展滞后。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起早贪黑带领群众挖沟固沙、植树造林。近30年过去了,如今的**沿岸840亩荒沙滩陆续披上绿装。‎ ‎**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他的家庭还是一个军人世家、党员之家,两个儿子都当过兵,女婿**也曾是位军人,全家人有5名是共产党员。**退伍不褪色,始终以一名党员身份生活在群众中间,维护着党的形象,树立着党的威信;严格要求子孙后代为群众多做好事善事,注重自己言行,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平时,老人的嗜好就是喜欢读书看报。他还是《国防法》、《兵役法》等法律法规的义务宣传员,他常这样教育身边的青年学生:没有国哪有家?参军报国,全家光荣!在他的影响和感召下,村里每年都有热血青年报名参军。‎ ‎【篇六】‎ ‎**是**省工业环保促进会秘书长,一等功臣,优秀退役军官。‎ ‎11年前,他不要政府照顾,放弃安置副县长职务,选择自主择业。11年间,他凭着军人的睿智和拼搏,赤手空拳搏击商海。创业成功,他审时度势,积极搭乘环境保护、精准扶贫、‎ ‎“双创”这三项国家战略的快车,服务社会,帮扶老兵就业创业。‎ 初春时节,在泉城**,笔者与**进行了一次长谈,探寻这位被许多人称为“爱心大使”的一等功臣。‎ 不忘本色 携手前行 全力助推退役军人“双创”‎ ‎**年,**入伍来到原**军区空军某师。‎ 虽然他在同年入伍的战友中年少体弱,但军事训练从不服输。在新兵连,队列、单双杠、射击等训练科目项项取得优秀成绩。部队组织高技术条件下野营拉练,在荒无人烟,坡陡沟深、凹凸不平的戈壁滩里,日行军80多公里。由于个子矮,别人走一步,**就要比别人多走半步。脚底磨出了泡,晚上休息时,他把别针用火烧一烧,把脚泡挑破,简单包扎一下第二天继续前行。脚底出汗,脚泡处被感染,钻心的疼。他让卫生员挤出脓水,抹一点消炎药继续紧跟队伍。连长看他一瘸一拐的,建议他坐收容车,被**婉拒。他笑着说:“没事,脚泡好似清凉油,免得我走路犯困。”他回答的轻松自然,眼神里透出几分坚毅。‎ 几年的磨砺,**在同年入伍的战友中,第一个入党,第一个当班长,第一个提干。正当他踌躇满志,施展才华之时,一次军事演习,为救战友被弹片击中左眼,眼球被摘除。事后,空军党委给他记一等功。‎ ‎**年,**被确定转业,凭借在部队的一身战功,当地政府拟安置他为副县长。然而出乎所有人预料,**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选择自主择业。他坚信: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要想不同凡响,就必须不断地挑战自我,攀登高峰。‎ 几经考察和思虑,他决定结合**当地资源开矿。要开矿,首先要取得开矿资质。相熟的战友劝他,虽然国家允许私人开矿,但要办下资质证比登天还难。**不信邪,即便是老虎的胡须,我也要揪下它几根。‎ ‎**回忆起当年的办证经历时,苦笑地摇摇头,他引用了一句毛主席的名言: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说:“他是用软磨硬泡的功夫拿下资质证的。”据协会副秘书长王珍回忆,有一天,当地安监局的一名领导深夜出差回家,发现**蹲在自己家门口的地上睡着了。见此情景,这名领导拉起**说:“老弟啊,见过犟的,没见过你这么犟的,行啦,你也别在这儿磨了,明天上局里办手续吧!”‎ 当“双创”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认真研读领会,他敏锐地意识到,创业创新不再是少数人的机会,而是多数人的机遇,要通过“双创”使更多的人富起来,实现人生价值,转业复退军人这个特殊群体无疑是最佳选择。‎ 随即,由**组织发起的助力退役军人创业创新活动全面展开。他们遍访驻军部队、地方民政部门,联系需要帮助的退役军人、需要帮助的范围和助力方向。从10人,到30人,到现在的一次资助上百人。与此同时,他还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退役军人与企业牵线搭桥。**圣泉集团人员招聘,**得知后,积极向他们推荐退役军人,一次为150名退役军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几年来,**作为**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副会长,在他的积极支持下,有40多名退役军人成功创业,数百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 ‎**解释说,退役军人优势在于政治觉悟高,吃苦耐劳,敢于担当作为,无论自己创业,还是在企业就业,都是一把好手。实践告诉他,对于创业成功者而言,自觉自愿支持“双创”是一块宝贵的磨刀石,能够不断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能持续提高企业员工队伍整体素质。‎ 不负众望 勇于担当 勇擎环保第一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实施环境保护中国战略,意义就在于此。**年5月,正在****创业的**,全票当选为**省工业环保促进会秘书长,他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日益感受到肩上这副担子的分量和意义。‎ 成立**省工业环保促进会,在国内尚属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以污染企业为主导的企业自发成立的环境污染防治促进会。目的就是响应国家号召,尽快解决燃煤对大气的污染,切实落实**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既然大家信任,我就一定要把促进会办好、办强,真真正正地为环境保护做实事。”**的誓言掷地有声。于是,**迅速组建10多人的精干团队,开始了“环境保护新的长征”。‎ 做环保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深知,抓好协会工作,不掌握第一手资料,做环保工作只能是空中楼阁。于是,**和他的团队历时半年,从黄河入鲁第一县,到**半岛、**区,对140多家企业进行调研,努力做到心中有数。‎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工作思路日渐清晰,就是凝聚工业领域专家、国内科研院所、**工业企业以及防治污染服务公司等优质资源,依托促进会搭建专业平台,为会员、行业、政府做专业环保服务。‎ ‎**年8月,**省工业环保促进会在**召开,会议的主题是“火电超低排放系统与清洁生产”。技术论坛开得非常成功,得到各界肯定,为电力行业这一老大难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作为会议的组织者,**忙前忙后,不辞辛苦。国舜集团董事长吕和武满怀感激地对同行们说:“这种给别人做嫁衣的事儿,估计只有像王秘书长这样的人才愿意干。”**闻听此言,呵呵一笑,他明白,你若要体现你自己的价值,你就要为社会创造价值。‎ ‎**告诉记者,要想既改善环境质量,又保证经济加快发展和社会稳定,就要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建立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良性互动的大格局。要调动规划、市场、科技、行政、文化五种力量,打好环境保护的组合拳。‎ 为了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发展中的需求,他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企业的诉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了推荐企业的先进技术,帮助会员企业申请相关项目资金支持,他去**,跑**各厅局,有时为了一个项目,前后要跑十几趟。**年底,中央环保督查组向**省反馈督察情况指出: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带来的环境问题依然严重。面对10多家会员单位被约谈,连续多日,**寝食难安。他逐家登门探究原因,寻找解决对策,积极协调设备技术改进,使问题很快得到圆满解决。‎ 短短数年间,**与他的团队不懈努力,先后提出了通过技术优化、能源结构合理配置等途径,确保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施行,从而提高工业企业系统与经济系统运行中的效能水平,促进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迈上新台阶。其间,协调会员单位技术交流80多项,技术引进50多个,为会员单位协调解决问题百余个。‎ 环境保护是什么?抚今追昔,**感慨良多。而今,他更坚信一个道理:环境保护是国家战略,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的发展理念。他要用实际行动,做环保践行的积极推进者。‎ 不忘初心 倾情回馈 精准扶贫谱大爱 ‎**年6月,由**省工业环保促进会承办的大学生资助工作座谈会,在**财经大学举行。会议期间,**与学校领导沟通后,当场决定资助该校30名建档立卡的贫困大一新生,每年每人发放助学金5000元,直到本科毕业。‎ 其实,早在**年10月17日国家首个“扶贫日”,**就敏锐地意识到,扶贫济困,既是各级政府的职责,作为退役军人,也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伸把手、出把力。于是,国家“扶贫日”当天,他通过促进会这一平台出资48万元,分四年资助了**大学24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立志成才的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在**办公室的书柜里,珍藏着一封封感谢信,一份份学习成绩单,一张张学生照片,这一行行、一份份、一张张图文,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年,**还在部队服役时,一天和战友无意间的聊天中得知,驻地有对11岁的双胞胎姐妹,父母相继去世,生活凄惨。**经过多方打听,与姐妹俩取得联系。面对两姐妹的生活状况,军人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当即立誓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她们。从此,**从自己的微薄的工资中每月拿出1000元钱,资助两姐妹,并逐年增加,一直供到她们大学毕业。‎ ‎“金钱意味着减轻家里负担,但金钱给予我的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多的是信心和勇气,我不是被遗忘在角落里的,而是学校的一员。感谢**秘书长和他的团队给我莫大帮助。我将铭记你们的关怀,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你们!”**大学学生**的感谢信,诠释了众多学生的心声。‎ 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给了**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他和他的团队提出了行业协会扶贫新模式。**在扶贫工作的实践中感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资助扶贫不如助其自我脱贫。‎ ‎**年,**和他的团队通过走访调研,确定济阳区仁风镇高家村与11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为扶贫对象。之所以把高家村作为扶贫点,**和他的团队缘于一次机缘。一天,他们在走访调研时,偶遇一位买西瓜的老农。他们品尝后得知,这种皮薄瓤甜的西瓜是富硒西瓜,是仁风镇的特产。随即,他们买了两个送到权威部门鉴定,结果西瓜的富硒含量和含糖量比普通西瓜高出3倍多。‎ ‎“帮助扶贫对象发展产业,难道这不是最佳的扶持方案吗?”随后,**与会员单位论证后决定,投资100万元,在高家村建起10个高标准的西瓜大棚。优质的富硒西瓜,成为抢手货,被会员单位预定一空。村委会主任许庆贵激动地说:“**秘书长到村里来帮我们建西瓜大棚,从种植到销售,给予了具体的帮助和指导。我们过去种一亩地收入只有七八百块钱,现在一个大棚两亩地收入五万多元,天壤之别啊,11个贫困户当年就脱了贫。”‎ 几年来,**和他的团队累计建立精准扶贫点6个,先后与90多名退役军人结成帮扶对子,扶持上百个扶贫户脱贫,资助扶贫资金达数百万元。因为扶贫工作突出,**年,**被评为“**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所在单位被评为**市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十大先进社会组织”、**爱心捐赠单位。‎ 面对褒奖,**表示,一定争做扶贫工作的行家里手,承担起这份沉甸甸的精准扶贫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