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诚实守信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三篇
【篇一】
从农家子弟到产业大户,从人生低谷迈向成功巅峰,一路走来,当小工、种大棚、学技术、改品种、建大棚、打品牌、合作社……他始终怀揣一颗种植绿色菜、放心菜、健康菜的质朴之心,诚实守信,拼出了一道美丽人生。他就是**市“双千计划”第二期培训班学员,**县遇春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于1982年出生在**县**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庭贫困,初中还没有毕业的**便毅然走向社会,开始做些小生意赚钱贴补家用,一步一个脚印学习经营之道。
2004年,怀着一腔热爱农业的青春热血,**在杨家园则农业示范园承包了7个大棚,开始了创业之路。创业初,不管一天在棚里干活有多累,只要看见种植下的这些蔬菜,**就不觉得累了。由于经验欠缺,刚起步就遭受重大损失。那年全县的大棚基本上都种了西红柿,他的西红柿得了晚疫病,再加上受持续降雪的影响,西红柿销售受挫,一斤西红柿只能卖2毛钱。不但投入的成本收不回来,连工人工资都开不了。那年冬天,他走遍了所有亲戚的家中,借钱赶在年前把工资送到工人们手里。
经过几年的积累,**的种植技术逐渐成熟,总结了一套自己的管理经验。2012年**开始扩大规模,在杨家园则镇吴家寨子村流转了100亩土地,修建起17个大棚。为了让家乡人吃到绿色菜、放心菜、健康菜,**在蔬菜种植中坚持按照绿色蔬菜的标准来种植蔬菜,他积极探索以有机肥料为主、氮磷钾肥为辅的平衡施肥技术,不但生产出了绿色食品,还大大降低了蔬菜的病虫害。已经上市的西葫芦由于瓜型好、亮度好,销售到城里各大超市,成了抢手货,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棚种植专家。
凭借着诚实守信,**的蔬菜深受超市和买主的信任,生意也越做越好,他的蔬菜在市场上,买主抢着要,不复称、不挑拣,直接就上架。生意做大后,**不忘初衷,始终坚持诚信做人做事,重合同、守信用,把“诚信经营”作为自己的信条,靠着坚守承诺、信誉至上的良好口碑,**与县内各超市、果蔬门市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作为土生土长的种植户,**深知饮水思源、回报家乡的道理, 2012年,**创办的遇春果蔬专业合作社,在当地推广无公害种植技术,改良品种,引进和推广更多蔬菜品种。 2014年,**注册了遇春农业的商标,坚持走绿色农业和品牌化发展之路,种绿色菜、放心菜、健康菜。
**艰苦创业、诚信立业的事迹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也受到了各级的表彰奖励。2014年,他被全国农科教推评为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先进个人和科技下乡优秀人物。2015年,被共青团**县委评为“**好青年”。2014年,遇春生态庄园被全国农科教推评为2014年度助农产品安全优秀合作社。
【篇二】
**,女,现年53岁,中共党员。出生在来自苹果之乡**县,离县城40公里远的小山村,从小在农村长大,因此养成了敢于攻坚克难的顽强个性。从走上工作岗位,到自主创业的30余年里,她都一心一意扎根农村,投身农业,贴近基层群众,为做大做强果畜主导产业努力拼搏。她曾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在乡镇工作的日子里,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经常放弃星期天和节假日钻研农业科技知识,那时她暗下决心:要在果畜产业上干出点名堂来,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她曾在田间果园手把手地教群众学科技、学养殖,为群众增收致富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得到群众的高度赞扬和各级组织的表彰,曾多次获得“乡镇好干部”和“优秀农技员”称号。
1994年由于丈夫企业亏损,负债累累,家庭生活实难维持,**放弃了自己心爱的工作,开始了她艰辛的创业路。
白手起家
艰苦创业
1994年**县掀起大办苹果园的热潮,政府大力支持农民栽果树,那时全县粮食面积大幅度减少,因此农民急需要农药、粮油等生活用品。她就萌生了办粮油和化肥农药门市的念头。这样既能给果农解决农用物资和生活问题,也能给自己家里增添点经济收入,度过生活上的难关。她跟朋友亲戚借贷凑钱,于1996年冬天,在乡政府门口分别办起粮油与农药化肥门市部,第一批货是到油脂厂赊了一桶油,别的粮油店赊了20袋面粉,又在县果业公司赊了7000元的农用物资,开始营业。功夫不忘初心人,小门市以优质的服务,给周边果农提供了很多方便,也有了初步的经济效益,使贫穷家境得到改善。**迈出了下海经商的第一步。
情系老百姓,勇于创新谋发展
2000年**县政府发出建设苹果专业大县的号召,鼓励机关干部离岗兴办绿色企业。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很多养鸡户、养猪户买饲料买小鸡经常要远赴三原、渭南等地,来回车费比料价大,还很浪费人力。她就思考着,办个饲料厂、孵化厂,能为**市填补饲料孵化的空白,又能给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再加上她多次送饲料路过荒芜多年的**乡园林场。何不变废为宝,让园林场美好的天然资源变成**乃至**市“果、畜、沼”循环发展,“种、养、加”相互结合的发展基地。于是她第一个报名办企业。
她承包了原县油脂厂的闲置空地,首先创办饲料厂。起初,无资金、更无技术人员,她就一边从亲友处凑够了十七万元,一边通过县妇联争取到了农行贷款十万元,并从县扶贫办争取到扶贫贷款7万元,同时请来省畜牧总站高级兽医师岳育春,指导饲料技术研发,生产及售后服务。经过三年的精心管理,规模逐渐扩大。“**饲料厂”业务除了饲料加工,还有孵化、兽药配送等,厂里在**市各县区设立的市场销售网点迅速发展到200多个。
为了及时给农村养鸡、养猪户搞好培训,送货上门,她还学会了开车。经常奔波在**各县和渭南、澄城,日夜兼程。经常风餐露宿。
为调动和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
2003年至2007年她先后请专家驱车48万公里,对上万名养殖户和妇女进行养殖培训,指导农民建圈260栋。她还组织编写了** “快速养猪法”手册,给农村妇女免费发放5000多册,使**市内的养殖户,养殖技术和效益大大提高,为**及其它县区有机肥增施带了个好头。由于科学管理,使养殖企业经受住了“非典”、“禽流感”等灾害的严峻考验,2007年,饲料销售量还在2000吨,小鸡10万只,**变成了农民信得过的品牌。她惠农、爱农,给**县洪福梁鸡场、**县的鸡场、**县**猪场等21个困难养殖户减免饲料、鸡苗、籽猪费用共28万元。
紧接着,她又在距离**县城40多公里的**塬上承包2300亩荒山,两年时间,先后从山西运城拉回3万株冬枣苗,又从韩城拉回4万株大红袍花椒苗,在原来的40亩破败的老果园里和周围的荒山上大量栽种。后来在有关专家们的指点下,贷款80万元,动用推土机、拖拉机,劳力30多人,在3座荒峁和沟边奋战40余天,她白天指挥机械挖土填方,带领工人拔草平地,手上全磨的是血泡,晚上又开着车给工地上拉油送水,为第二天的后勤做好保障服务。有一次在川道河槽拉水时,她连人带车翻进了河里,被送进医院后两小时才醒过来。就这样,她和家人移动土方9万方,平整土地300亩,很快修通了生产路,架上了高压线,安装了变压器,从7公里外挖壕、埋管道,终于安装上自来水。
为高起点建园,她多次到山西运城,到**、富平、杨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请教专家挑选苗木。2007年春节刚过,正月十二她就和丈夫驾车到杨陵,因下着大雪,高速公路封闭,直到第二天才赶到农林科技大学,那时学校还没开学,她就坐在大厅里等。这时来了一位慈祥热心的长者、教授,他得知**来自果乡**后,被她开垦荒山办果园的精神所感动,就热情地接待了她,并叫来省苹果研究所所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系主任马峰旺老师,经过商讨,马老师把亲手培育的苗木新品种“蜜脆”介绍给了她。正月十五,她把马老师送的“蜜脆”果树苗拉回家,教授还嘱咐县生产办定期技术指导、培训。由于专家的指导,不仅提高了自身建果园管理水平,也使周边村民学到了实用技术。
她还在山上建了土鸡放养场。如今,“**山庄”高起步栽植的120亩新品种苹果和100亩薄壳核桃已挂果。她的宏伟计划是全部栽植果树,把果林面积发展到600亩左右。
抢抓机遇
走配套发展之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苹果品质刻不容缓,2006年,**公司进一步加大生猪养殖规模,修建起6栋大棚猪舍,10座8至10立方米的沼气池。2008年以来,借助**县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的机遇,除县上投资100万元外,自己又投资200万元,新建4500平方米的别墅式阳光小区猪舍15栋。还以年薪10万元聘请高级畜牧兽医师刘大鹏作技术指导人,大力推广快乐安全养猪新措施,猪舍棚顶集雨蓄水等新科技,从而缓解了用水难的问题。还聘请6名畜牧专业的大学生担任技术员,让这支专业队伍三年里在全市及我县的各种畜牧养殖培训班上作技术培训讲课,并无偿对养殖大户跟踪服务,还拿出本公司土鸡蛋100多箱及其他奖励品,现场给养殖户答题奖励,激发了养殖户的学习热情。在市畜牧业发展及全县“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中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
为了有效解决养猪污染和群众用肥、场内取暖、照明、加工用电等突出问题,提高养殖效益,她还争取到国家农村能源建设专项资金171万元,新建600立方米大型沼气池一座,目前除满足本基地用肥外,还给周边果农提供大量沼液、沼渣。
目前“绿色、低碳、循环”的**基地每年可节约资金80万元左右,其中猪舍棚顶集雨蓄水2万元、青饲料、秸秆发酵饲料年43.2万元、沼气循环利用35万元。
**基地还能辐射带动周边果农用沼液沼渣节约化肥支出、单果增重提价,有机果品质提升,每年给果农带来可观收入。2012年**基地给**县最边远的**乡带来 “**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工程建设项目;给全乡3000亩果园提供有机肥,从而减少化肥的投入量,防止了土壤板结,避免了化肥农药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使猪肥变废为宝,“果、畜、沼”有机结合改良了生长绿色果品的环境,能生产出更多的有机食品。十多年来,公司先后为大学生、下岗职工及社会闲散人员等600余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又为**市走出了一条“果、畜、沼”循环发展,“种、养、加”相互结合的发展新路子,被市上总结为“典型示范、辐射带动、综合利用、循环发展”的“**模式”。
这里生产的土鸡蛋、土鸡、核桃、苹果礼品包装还走入了超市,安全放心的猪肉也走上了餐桌。
**基地占地2300亩,位于**县城北偏远的**乡园林场,现有职工58名,年销售额1000余万元,固定资产评估为2280万元。
基地内: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峰旺教授苹果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已栽植120亩密脆、红盖露、凯密欧;新品种薄壳核桃100亩,种植玉米300亩。
有**百万头生猪建设大县科学示范基地、600头种猪繁育场、5000头育肥场、并配有生猪人工授精配种站。现存栏二元母猪608头、育肥猪2460头。
还有大、中、小沼气池13座,并建有沼肥供应站。其中600立方沼气池代有发电、锅炉取暖设施。
公司还创办了苹果、生猪、沼气能源技术培训中心,与杨陵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工程系邓留坤教授、**职业技术学院杜森有教授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还邀请专业教授在**公司“民园爱心苹果农机专业合作社”、例会上授课。
现在,“**基地”春天鸟语花香、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果实累累,给穿越**基地的包茂高速、青兰高速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线。
如今,**的家庭幸福美满,丈夫整天哼着小曲,一对儿女学业有成、工作出色(2004年女儿以630分的成绩考为**县文科状元)她的养父、养母今年都已85岁,在家里生活得也很开心。她还圆了85岁养母坐飞机游北京的梦想。
十年磨一剑,雨后现彩虹,十三年的创业打拼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社会的赞誉与群众好评。
2012年7月11日,“**市果、畜、沼结合推进现场会”
期间,杨宵副市长及南五县县长和主管农业县长、各县农业局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来公司观摩后,给予高度评价,并要求在全市推广“**模式”。
“**公司”曾先后四次被**县评为先进私营企业,2005年和2008年先后成为**省知名品牌优秀单位和国家三A级重质量守信用企业。2009年荣获**县“百万头生猪大县先进单位”“**市农业综合产业化龙头企业”,2012年3月喜获“全国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3.15无投诉信誉企业”称号。她是全国老促会妇工委三届六次会理事、中国民营企业协会会员、中国农产品流通经济协会会员、中共**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县第八届政协委员,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全国创业创新标兵”奖;第十届“三秦巾帼十杰”、“ **省三八红旗手”、“**省巾帼创业先锋”、“**市老区妇女创业致富能手”; 2011年元月8日,她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2010年中国民营企业领袖暨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颁奖典礼”,并授予“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2011年6月19日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参加了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与优秀企业家名为“责任与使命,低碳与和谐”的高峰论坛会上,赋予“荣誉代表”和“具有社会责任感企业家”称号;2010年还被**年鉴、中华风采人物、全国先进模范事迹汇编认可刊登;2012年8月1日题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星”》的报道在《中国妇女报》刊载。
【篇三】
**,1980年出生在**县**镇**村,那是一个距县城7.5公里的偏僻的小山沟。高中毕业后她去北京打工,凭着自己的勤奋找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并一干就是十多年。
从外出打工到回乡自主创业
2008年她春节回家后,看到日夜思念的小山沟依旧贫瘠如初,村里的面貌并没有发生多大的改观,怎么才能使村民走出贫穷的困扰?她决心为他们做点什么。回到北京后我一边上班,一边开始做市场调查。了解到随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绿色无公害食品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看着土鸡蛋那么畅销,想着家乡那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她就和老公商量着回家养土鸡。2009年年底,他们毅然辞掉北京待遇优厚的工作,卖掉公司的股份,带着所有的积蓄回家创业。
为了鸡场的选址,她们走遍了周围的山山峁峁、沟沟坎坎。最后将养殖场选在了水质优良、无任何工业污染的一片山坡地上,并承包了110亩的林地,建成了600多平米的成年鸡舍,100多平米的立体育雏室,50多平米的孵化室和100多亩的自然放养场。还创办“蓝耳朵蛋禽养殖合作社”建立了“统—分—统”的养殖模式,购买了两台全自动数控孵化机,两台饲料加工机。就这样,她们的养鸡生涯开始了。
传技授艺带领乡亲科学养殖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鸡苗顺利出来了,可村民们看的多,养的少。组织免费的技术培训也是无人问津,“我们养了一辈子的鸡还用你教?”无耐之下,**停了孵化机,鸡苗全部转入养殖基地饲养,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喂养,第一批公鸡出栏了,母鸡产蛋了,公鸡和鸡蛋统一包装成礼盒,经过包装的“童子鸡”礼盒每天可销售一百多只,不到一个礼拜一千多只的“童子鸡”销售一空,乡亲们傻眼了,“鸡还能装在盒子里卖呀!”
第二批鸡苗紧接着出栏了,来看的人是多了,可还是只看不养。“我们养鸡,你也给装在盒子里卖吗?”“当然了”,如果卖不出去了咋办?”告诉他们我们可以签合同,如果卖不了,我全部按市场价回收,赔钱算我一个人的。“鸡病了你管不?”**说:“你们可以随时和我联系,我会尽我最大的能力帮你们解决,如果我不能解决的,我帮你们请畜牧专家。村民们卖鸡、卖蛋、防疫的顾虑解除了。可鸡苗还要钱呀!有的村民想养,可是没钱买鸡苗。**就先给他们垫付鸡苗的钱,等公鸡出栏了,母鸡产蛋了,再付给**鸡苗的钱。对于家庭特别困难的,**不光垫付鸡苗的钱,还垫付饲料、鸡眼镜等费用。鸡苗发放后,特聘畜牧站站长谭志祥做合作社的技术顾问,定期为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也经常到处学习鸡的饲养技术和技巧,购买了养殖方面的书籍进行学习,通过上网查资料使我掌握了一套科学的饲养知识和管理技术,并研制出了她们自已的饲料配方。
土鸡养殖闯出了致富新天地
**县蓝耳朵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4月,注册资金200万元,成立至今,合作社的社员们人均纯收入1万余元,是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1.5倍, 合作社现有社员276人,联系带动农户180户,养鸡规模达到3.2万只。合作社基地占地面积160多亩,
现建有办公室用房22间,800㎡窑洞11孔,3200㎡成年鸡舍2座,可拆卸移动鸡舍226座。截至目前总资产达510.25万元,固定资产125.2万元,年营业额523.36万元。两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合作社坚持“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走“林—鸡—菜”生态可持续发展养殖新路子。
2011年加入我们合作社的高玉,之前只是在家看孩子,入社前无任何经济收入,一家六口仅靠老公一人支撑,还有一个智障的叔叔跟随他们一起生活,2011年入社后,2012年高玉在家看孩子同时养了200只土鸡,年底出栏了98只的童子鸡,仅童子鸡一项收入9000多元,土鸡蛋年收入一万多元,从之前的一分不赚,到看孩子,伺候老人,年收入两万余元,高玉高兴的说:“我不出家门,就能收入两万元,还能照顾孩子老人……”
发展的同时**也收获诸多荣誉如**市“三八红旗手”、“十大致富女状元”、 “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省老区妇女创业创新能手”“第九届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等。合作社也被评为“**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市巾帼创业示范基地”;“**省第二批农民专业合作社青年示范社”“**省优秀妇女合作社”等,在“‘经开杯’**市第二届青年创业大赛”中摘得总冠军”。
目前的发展经过了2013年的那场自然灾害后,**改变以往的大规模养殖模式,转换成了,小规模大面积的养殖模式,养殖户由原来的120多户增加到了276多户,由原来的固定大鸡舍,逐渐转换成现在的可移动折叠式小鸡舍。为了鼓励更多的相亲们长期加入我们的养殖团队,养殖时间在五年以上,规模在300只以上的社员我们免费赠送价值4000元的可移动折叠鸡舍一座。2014年仅鸡苗一项就可实现近20万元的经济收入。201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建设流转了温室大棚98座。种植基地实施有机种植,配方施肥,水肥监控,节水喷灌、膜下滴灌,自动卷帘,秋产冬卖,耐寒高产,蔬菜良种和新技术和错时错节,采用多茬种植模式。2015年种植的西红柿实现单产单棚3.8万元的效益,辐射带动黑家堡、郑庄、**等3镇,蔬菜种植面积900多亩,菜农300多户。
如何维系好这条直供链条就需要一套完整的“溯源体系”,能够通过视频,图片,生产记录等资料展现其生产过程。让消费者直接参与了解自己所吃的食物是怎么生产出来的,使他们的生产基地能够成为消费者放心的菜园子,真正做到“食在当地,食在当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