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 MB
  • 2021-10-12 发布

第1章(电算化会计概论)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 章 电算化会计概述 电算化会计 第1章 电算化会计概述 1.1 电算化会计的基本概念 上页 下页 返回 会计电算化是将以计算机为主的电子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等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它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电算化使传统的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中的大量工作由计算机来完成,数据处理实现了自动化,从而使会计信息更及时、更准确。 学习要点: 1.了解电算化会计的基本含义,熟悉电算化会计的内容与特征。 2.了解电算化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了解电算化会计工作的演变规律。 3.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容与结构,熟悉会计信息系统相对于传统会计的主要特征。 4.把握电算化会计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电算化会计 第1章 电算化会计概述 1.1 .1 电算化会计的由来与演变 上页 下页 返回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资源与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考核和评价的一种管理活动。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会计数据处理一直由以算盘为代表的手工工具来辅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电子技术在应用领域的突破,计算机作为一种能够部分替代人脑工作的现代数据处理设备迅速发展起来。 电算化会计 国外: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ENIAC 问世。 20世纪50年代,美国第一次用计算机计算职工薪金,从而引发了会计数据处理形式的变革,电算化会计也应运而生。 6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问世,数据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专业会计软件不断翻新,电算化会计的理论研究不断完善和成熟,电算化会计系统逐渐成型。 第1章 电算化会计概述 1.1 .1 电算化会计的由来与演变 上页 下页 返回 我国: 1979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大规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成为我国电算化会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1981年8月,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讨论会”,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的问题,引入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是指将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逐步实现应用会计软件指挥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方式完成会计工作的过程。 电算化会计 第1章 电算化会计概述 1.1 .1 电算化会计的由来与演变 上页 下页 返回 会计的电算化进程表现出如下几个特性: 电算化会计 (1)从手工会计处理到以计算机软件为核心的系统控制处理是一个逐步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 会计电算化工作按照先易后难,先大中企业后小型企业,先发达地区后相对落后地区这样一个规则在整个会计领域漫延。 (2)电算化是会计发展从手工方式过渡到计算机方式的一个历史阶段。 从本质上说,“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发展从手工方式过渡到计算机方式的一个历史阶段,这个阶段连接着会计形成和发展的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3)电算化过程的最终结果是形成以计算机系统为结构主体的现代会计。 会计工作电算化也对某些传统的会计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电算化的含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电算化会计的概念不仅涉及到会计信息系统(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决策等)的理论与实务,而且还渗透到会计及其电算化过程的各个环节,使电算化的组织与规划、电算化的实施、电算化的管理、计算机审计等等成为会计发展的主题。 第1章 电算化会计概述 1.1 .2 电算化会计的概念 上页 下页 返回 正确认识电算化会计需要首先认识和理解的几个问题: 电算化会计 (1)电算化会计是一门管理科学,也是一门理论学科。 (2)电算化会计不再仅仅是对传统会计向现代会计过渡过程中所涉及的手段变革内容的探讨,而是对基于电子信息时代的会计学所涉略的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手段和会计规范的全面阐述。 (3)本课程的“电算化会计”的概念,取代了其他众多电算化教科书中的“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但对电算化会计的内涵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并使这一概念依照会计学科的一般研究规律而趋于定型。 电算化会计的概念: 电算化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借助现代电子与信息技术,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的物质资源与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管理活动。它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通过对各种会计数据的收集、输入、加工、存储、输出等手段,对经济业务进行系统的核算与管理。 第1章 电算化会计概述 1.1 .3 电算化会计的基本内容 上页 下页 返回 1.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角度看, 它包括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会计人员和会计规范等基本内容。 电算化会计 (1)计算机硬件。是指进行会计数据输入、处理、存储、传输及输出的各种电子设备,如计算机主机、键盘;磁盘机、光盘机;打印机、显示器等。 (2)计算机软件。是指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3)会计人员。是指从事电算化会计工作的人员,如系统管理员、系统开发员、系统维护员、凭证录入员、会计档案保管员等。 (4)会计规范。是指控制和保障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运行的各种规则、岗位责任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第1章 电算化会计概述 1.1 .3 电算化会计的基本内容 上页 下页 返回 2.从电算化会计的发展过程来看 ,电算化会计经历了会计核算电算化和会计管理电算化两个阶段。 电算化会计 3.从电算化会计工作的角度看。 包括:电算化的组织和规划,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会计人员的培训,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管理,计算机审计,等等。 (1)会计核算电算化。第一个阶段,主要是账务处理、报表编制、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以及存货、销售、采购等环节业务的电算化处理, (2)会计管理电算化。是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数据,由系统帮助会计人员完成对筹措资金、运用资金、控制成本费用开支等内容的策划,辅助管理者进行投资、筹资、生产和销售决策分析,根据需要编制财务计划、输出财务分析数据。 第1章 电算化会计概述 1.2 会计信息系统 上页 下页 返回 会计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不断从经济管理活动中得到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又向管理活动提供大量以财务内容为主的经济信息。更多的专业理论工作者愿意从信息系统的角度来讨论和描述电算化前提下的会计工作。 电算化会计 1.会计信息 1.2.1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概念 各种原始资料称为会计数据,按一定的要求经过加工处理的会计数据,称为会计信息。 2.信息系统 系统是由一系列彼此相关、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一个整体。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称为系统的元素。 信息系统是以收集、处理和提供信息为目标的系统,通常具有数据收集和输入、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输出等基本功能。 第1章 电算化会计概述 1.2 .1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概念 上页 下页 返回 3.会计信息系统 电算化会计 会计工作过程是一个有秩序的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存储和信息输出的过程。可分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信息处理任务,所有部分互相联系、互相配合,服从于一个统一的目标,形成一个关于会计活动的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就构成了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是以提供会计信息为目的的系统,它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同时会计信息系统本身又可以分解为若干子系统。 第1章 电算化会计概述 1.2 .1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概念 上页 下页 返回 电算化会计 4.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信息处理技术为手段的会计信息系统。它是在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中融入了电子计算机技术、当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一个综合管理系统。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运用会计所特有的方法,通过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收集或输入,借助特殊的媒介对信息进行存储、加工、传输和输出,并以此对经营活动情况进行反映、监督、控制和管理的会计信息系统。 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必须建立在会计工作的计算机化、信息处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上,这与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有着根本的区别。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一般可分为电算化会计核算、电算化会计管理、电算化会计决策支持三个子系统。分别用于会计的事后核算、事中控制、事前决策。 第1章 电算化会计概述 1.2 .2 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 上页 下页 返回 电算化会计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由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会计人员、会计数据和系统规程等要素构成。 1.硬件设备 会计信息系统中的硬件设备主要是指会计数据输入设备、数据处理设备、数据存储设备和数据输出设备。 2.软件系统 软件是指控制计算机系统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和文档资料的统称,也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电算化会计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会计软件两大类。 3.会计人员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人员是指从事研制开发、使用和维护以软件为核心的会计系统的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系统开发人员,二类是系统的应用人员。 第1章 电算化会计概述 1.2 .2 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 上页 下页 返回 电算化会计 4.会计数据 电算化系统的数据处理有如下主要特点: (1)数据采集标准化和规范化。 (2)数据处理方式集中化和自动化。人的干预明显减少。 (3)会计档案管理简洁化。档案通常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软盘、硬盘等介质中,管理非常简洁且查询十分方便。 5.系统规程 规程指各种法令法规、文件条例和规章制度。主要两大类:一是政府的法令、条例;二是基层单位在电算化会计工作中的各项具体规定 (1)系统储存与处理的数据量特别巨大。会计数据不仅非常详细,而且需要存储的时间特别长,因而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规模要比管理信息系统中其他子系统都要庞大。 第1章 电算化会计概述 1.2 .3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特征 上页 下页 返回 电算化会计 (2)数据结构错综复杂。会计信息系统表现为树型结构中的五大分支。大部分分支层次都比较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和损益项目内部都呈现出相互联系的网状结构。由此使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比其他任何子系统都显得错综复杂。 (3)内部控制程序更加严密。手工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将被保留与修改,另一部分则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控制,内部控制的内容和程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内部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控制的手续也更为严密。 (4)输出信息的质量全面提高。 (5)提供信息的系统性、全面性、共享性大大增强。以国际互联网( Internet) 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了远距离数据共享和信息的快速传递。 5.系统规程 第1章 电算化会计概述 1.3 电算化会计的发展 上页 下页 返回 电算化会计 从国外和国内两条线来进行。 1.3 .1 电算化会计的发展历程 起步较早,从20世纪50年代起,计算机就在某些会计领域开始代替手工操作。主要完成某一方面的核算业务,如工资计算、材料核算等。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软件工作者设计出各种数据库管理技术,开发了较为先进的会计业务处理软件,形成了以账务处理为核心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共享系统资源。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电算化会计出现了普及之势。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系统资源能够充分共享,大大提高了数据计算和资料处理的能力日本、美国和西欧发达国家凭借领先技术和雄厚实力较早实现了会计工作的电算化。 1.国外电算化会计的发展 第1章 电算化会计概述 1.3 .1 电算化会计的发展历程 上页 下页 返回 电算化会计 2.我国电算化会计的发展 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2)自发发展阶段(1983年~1989年)。 这期间,会计工作的电算化处理具备了物质基础。微型计算机广泛应用。 1988年全国已有14%的单位开展了电算化工作,开发项目最多的是工资核算(占58.5%),其次是会计报表编制(占31.4%)和账务处理(占23.8%)。 (1)缓慢发展阶段(1983年以前)。 由于计算机价格昂贵,专业人员缺乏,电算化会计只在少数企业完成某一方面的核算业务,如工资计算、固定资产管理等。 特征:宏观上仍缺乏理论指导和统一的规划管理,开发的会计软件通用性弱、实用性差,实施电算化核算的单位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配合。但政府部门和理论界已开始了对电算化会计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电算化理论的研究。 第1章 电算化会计概述 1.3 .1 电算化会计的发展历程 上页 下页 返回 电算化会计 2.我国电算化会计的发展 (3)稳步发展阶段(1989年至今)。 1989年12月,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标志着以财政部门为中心的电算化会计宏观管理体系的形成。 会计软件的开发向着通用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出现了一批开发和经营会计软件的公司,形成了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 1994年5月,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1994年6月发布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等制度和规章,1997年又发布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培训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主要标志是: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市场从幼年已走向成熟,有数十个商品化会计软件通过了财政部评审,数百个商品化会计软件通过了省、市财政部门评审,形成了会计软件市场和会计软件产业。 第1章 电算化会计概述 1.3 .2 电算化会计的发展趋势 上页 下页 返回 电算化会计 1.电算化会计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2.电算化会计向“管理一体化”方向发展。 “管理一体化”是指以电算化会计系统为核心,建立起一个涉及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全过程的复杂的系统。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最为重要的子系统。 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正在不断提高,各种电算化会计法规的制订和电算化会计软件行业标准的成熟。标准化的账表文件、规范化的会计软件、系统化的管理制度都已可见其雏形。 第1章 电算化会计概述 1.3 .2 电算化会计的发展趋势 上页 下页 返回 电算化会计 3.电算化会计工作向管理电算化、决策电算化方向发展。 4.电算化会计由单一的财务管理向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 以业务流程重组( BPR) 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革命和以企业资源计划( ERP) 系统应用为主体的管理手段革命在应用领域迅速崛起,使会计软件融入其中,成为支撑企业资源管理系统运行的核心。 电算化会计的发展主要包括会计核算电算化、会计管理电算化和会计决策电算化三个层次。 第1章 电算化会计概述 1.4 电算化会计的特点与作用 上页 下页 返回 电算化会计 电算化会计与传统手工会计保持着基本职能、方法和程序上的连续性,是对传统会计在手段与途径上的改进以及在职能与方法上的拓展。 1.4 .1 电算化会计的特点 1.会计数据代码化。 会计科目、账薄栏目、报表指标、借贷方向以至客户、会计期间、工资项目、资产特征等等,都用标准代码来处理。 数据代码化既缩短了数据项目的表述长度,节省了所占用的存储空间,提高了系统处理速度,又实现了数据表示的系列化和标准化。 代码化是电算化数据处理区别于传统手工数据处理的最明显的特征。 2.会计数据传输介质化。 计算机在接收输入时将数据转换为便于计算机处理的电、磁信号。在输出时又转换为便于识别的各种文字或数据。 第1章 电算化会计概述 1.4 .1 电算化会计的特点 上页 下页 返回 电算化会计 3.会计数据存储媒介多样化。 会计数据均以电磁信号或其他特征形式存储于软、硬盘或光盘等媒介上,纸质凭证、账薄和多数中间表单只在需要时或作为会计档案保管。 4.数据处理的集中化。 将分散在各个会计岗位上的数据都集中起来交由计算机统一处理。 5.数据处理自动化。 计算机按程序指令和用户的操作命令系统完成会计核算及其相关工作,减少了人工干预。 6.内部控制程序化。 数据逻辑关系检查、账账核对、报表指标勾稽关系检查、密码验证等,都由系统自动完成。 7.预测决策客观化。 已有的管理模型在计算机中得以实现。 第1章 电算化会计概述 1.4 .2 电算化会计的作用 上页 下页 返回 电算化会计 1 .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人工操作会计数据处理效率低、错误多、工作量大。计算机自动、高速、准确地完成数据的校验、加工、传递、存储、检索和输出工作。 2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 电算化会计软件对会计人员的操作具有多方面的约束和限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手工记账不规范、不统一、易漏易错等问题,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3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原有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得以更新,业务素质得到提高。 第1章 电算化会计概述 1.4 .2 电算化会计的作用 上页 下页 返回 电算化会计 4 .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 原核算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参与各项管理工作,从而使会计能够真正有效发挥其管理、预测、决策以及控制作用。因而,电算化促进了会计职能的转变。 5 .推进会计制度的改革,促进会计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在对会计的内涵所进行的重新审视中,直接推动了会计理论的发展。 6 .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 与企业内部其他管理信息系统联结,建立以电算化会计为核心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内部更高程度的信息资源共享,从而促进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