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35 KB
- 2021-05-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国开(中央电大)行政管理本科《城市管理学》期
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模板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城市往往在一个地区的(ABCD)中居于主
导地位,代表和展示着人类文明的最新发展高度。
A.文化 B.政治 C.社会 D.经济 2.( C)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
A.科技现代化 B.信息化 C.工业化 D.农业现代化 3.(ABD)
属于我国城市国家权力政治系统。
A.市人大 B.市政府 C.市委 D.市司法机关 4.中国城市党组
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其组成部分主要有(ABCD)。
A.市党代表大会 B.市委员会 C.市委常委会 D.市纪律检查
委员会 5.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就其下级行政建制而言,分为辖
区的市和不辖区的市,不辖区的市一般是(A)。
A.县级市 B.地级市 C.副省级市 D.直辖市 6.新公共管理理
论的关键问题是(ABCD)。
A.自主性 B.责任 C.消费者导向 D.市场导向 7.城市管理中
存在的(ABC)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
A.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B.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 C.城
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D.城乡失衡发展 8.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
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以(CD)为主导,为国民经济
服务。
A.第一产业 B.第四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二产业 9.社会性
规制主要针对(AC)。
A.外部不经济 B.信息不对称问题 C.非价值物问题 D.自然
垄断 10.非常态事件处理的原则包括(ABCD)。
A.重要优先原则 B.统筹协作原则 C.充分准备原则 D.监督
保障原则 二、名词解释 11.城镇体系规划:是在一定地域范围
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
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12.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
外部条件的总和。
13.城市人口管理:是指城市政府对城市居民户籍和人口变
动、人口流动的行政管理工作。
14.城市参与性主体:又称非权力系统,是指虽不具有正式决
策和执行的权力,但对城市发展问题的决策和执行有积极影响作
用的群体、组织和个人的总称。
三、简答题 15.近代城市发展具有哪些特征? 答:(1)工业化
推动了城市化,城市是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中心,集聚效应使生产
原料、劳动者、资金以及市场信息等生产要素迅速向城市集中,
带动了城市交通、市场的发展,使之同时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
(2)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人口数量和用地猛增;
(3)城市成为行政管理中心,城乡差距拉大。
16.新公共管理理论对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启示? 答:(1)
培育多元主体共治;
(2)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
(3)管理手段上注重引入私营部门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17.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1)政府的行为动机;
(2)政府的低效率;
(3)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
(4)政府赤字问题。
四、论述题 18.结合实际,论述目前制定我国城市发展战略
的核心问题。
答:(1)全面导入绿色 GDP、人文 GDP 的目标绩效观。所
谓“绿色 GDP”,就是从现行 GDP 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
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绿色 GDP 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
增长的净的正效应。绿色 GDP 占 GDP 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
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人文 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财富的
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我们追求的发展,
应该是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
续发展,应将“经济 GDP”、“人文 GDP”和“绿色 GDP”放在同等
重要的位置。多层面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建设和谐
社会的重要制度基础之一。
(2)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
反应能力当今世界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城市要在瞬息万变的环
境中抓住有利的信息,结合自身条件,做出相应的对策,才能赢
得发展机会。也就是要创建“敏捷城市”,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信息敏捷。依托快捷、准确、畅通的信息来源和上传下达渠道,
并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及时高效的筛选,保证决策者在第一时间
获取精练实用的信息。就此,正在迅猛发展的数字城市技术不但
提供了技术支撑,而且具备成为信息敏捷交换和交流的平台。人
员敏捷。有灵活、干练、反应迅速的管理人员和办事人员,要做
到能上能下,人尽其才,能够准确快速应对环境变化。制度敏捷。
在一定原则框架内,保留政策的适度弹性,以便在实施中能够因
地因时制宜;
必要时要及时调整修订现行政策制度,确保城市发展最终战略目
标的实现。
(3)全面导入循环经济,注重产业优化升级。循环经济以可
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
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
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
态的良性循环。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核心是工业物质的
循环。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以物质、能量
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
至是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
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
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
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的经济系统。要求把经济
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
流程,所有的能源和原料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
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
小的程度。
(4)注重城乡融合与区域协同。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自
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已经形成,虽然改革开放以后经多年发展,农村
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是基于户籍壁垒的城乡差
异和在此基础上的资源配置失衡、福利制度差异和市场分割现象,
依然普遍存在。促进城乡一体化既是我国未来进一步城市化的重
要课题,也是扩大内需、提高城市化质量、推动城市经济有效的
潜在机遇,同时还关系到所有在城市工作和稳定生活的农村户籍
人口的切身利益。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一段时间要推
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着重解决好“三个 1 亿的问题,即“促进约
1 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 1 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
城中村,引导约 1 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其中,推动农业
转移人口城镇化就是能进城乡融合的关键举措。通过推动户籍制
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把有能力、有意愿
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并
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制度,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
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地升学,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
升计划,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从而使农业
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区域协同主要是指城市产业结构上的专业化分工和区域协作,
同时也包括在一些区域性问题的解决方面进行合作。我国在计划
经济时期所实行的地区均衡化发展战略,使得各城市形成了追求
本地完整产业结构体系的发展传统,再加上地方政府追求本地经
济效益和政绩指标,缺少区域间进行产业发展协作的有效激励,导
致城市和区域之间的重复建设和盲目竞争,造成社会资源配置的
低效率。实现产业发展的区域协同,需要结合各地的资源禀赋和
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分工与合作明确的协同
发展格局;同时更需要创新区域间的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收
益均沾,形成区域协同的有效激励。此外,在一些区域性问题的解
决上,也需要城市之间积极协作、共同努力,例如,对于区域性污染
问题的治理等。
(5)重视突发事件与非常态事件管理。应该认识到,城市发
展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国内外一些城市发生的一
系列突发事件也提示我们必须在城市发展战略管理中建立“危机
管理”机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需要制定
一个有效的,能够帮助快速沟通、快速做出影响评估和控制的危
机管理计划,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
分,甚至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一般来说,危机管理在管理层次上
高于日常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层次。危机管理计划不是独立的,
它必须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也必须与国
家、地区和部门的危机管理体系相适应。当然,就我国来说,在
制定危机管理计划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系
统,这也是我们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
展规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