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78 KB
  • 2021-05-17 发布

精编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教育学》期末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09)

  • 3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教育学》期末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09)‎ ‎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教育学》期末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09)考试说明:本人汇总了历年来该科所有的试题及答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标准考试题库,对考生的复习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内容包含: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机考及教学考一体化试题答案,敬请查看。 一、选择题 1.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E.《教育漫话》 2.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 ‎ E.不均衡性 3.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使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功能包括( )。 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激励功能 D.评价功能 E.衍生功能 4.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读书指导法 E.参观法 5.心理学家所说的“心理断乳期”指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时期。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儿童期 D.少年期 E.青年期 6.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 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论 E.教育规律 7.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 )的制约。 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 C.人口结构 D.政治制度 ‎ ‎ E.生产力发展水平 8.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各种观点中,中国俗语“龙生九子,各各不同”,所反映的是( )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决定论 D.活动决定论 E.多因素决定论 9.“严而有格,严而有方”暗含的德育原则是( )。 A.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B.长善救失 C.疏通引导 D.知行统一 E.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10.具有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特性的教师职业形象有( ) A.工程师 B.临床医生 C.领导者 D.园丁 E.促进者 11.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 )。 A.卢梭 B.杜威 C.斯宾塞 D.陶行知 ‎ ‎ E.蔡元培 12.教育的目的主要受( )因素的制约。 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 C.人口结构 D.政治制度 E.生产力发展水平 13.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在类别上包括( )。 A.基础教育体系 B.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C.高等教育体系 D.成人继续教育体系 E.特殊教育学校系统 14.按照评价的不同目的,课程评价可分为( )。 A.诊断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决策性评价 D.研究性评价 E.工作性评价 15.“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E.多重收获性 17.教育的目的主要受( 》因素的制约。 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 C.人口结构 D.政治制度 E.生产力发展水平 18.地方课程开发中应把握的特征包括( )。 A.权威性 B.地域性 C.针对性 D.社会性 E.探究性 19.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教师职业形象有( )。 ‎ ‎ A.独奏者 B.伴奏者 C.协助者 D.领导者 E.促进者 20.学校管理工作一定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传统经验与现代管理科学之间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 )的要求。 A. 导向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民主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E.规范件原刚 21.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 )。 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生活 C.教师中心 D.儿童中心 E.书本中心 22.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 A.传授知识 B.增强技能 C.教书育人 D.学会认知 E.学会做人 E.多重收获性 23.学校管理工作必须讲求效益,做到低消耗、高质量、高速度,力求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取得尽可能好的工作效果,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 )的要求。 A.导向性原则 B.有效性原则 C.民主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E.规范性原则 24.教育的目的主要受( )因素的制约。 D.政治制度 E.生产力发展水平 25.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的( )进行教育。 ‎ ‎ D.个别差异性 5.在德育教育中,“抑其所短,扬其所长”是( )德育原则的要求。 B.长善救失 26.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功能有( )。 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激励功能 D.评价功能 27.儿童期指的是( )。 C.6—11/12岁 28.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根据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情况,学习的方式可以划分为( )。 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29.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主张的人民教育家是( )。 B.陶行知 30.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 )。 B.规模 D.速度 31.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 )特点。 A.基础性 C.全面性 D.义务性 32.与“揠苗助长”、“一曝十寒”相对立的教学原则是( )。 A.循序渐进原则 33.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 A.讲授法 B.谈话法 D.讨论法 34.()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1986 35.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 ‎ ‎ A.孔子 36.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C.《学记》37.便于因材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B.个别教学 E.分组教学 38.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 E.杜威 39.传统教育派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 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 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 40.慎独是德育方法( )的一种教育方式 E.自我修养法 41.在现实教育中,教师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精神品质等都可能为学生所模仿,这表明教师劳动具有( )的特点。 C.示范性 42.“温故而知新”,是指教学应遵循( )。 C.巩固性原则 43.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标榜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这表明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做到( ) B.以身作则 44.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顺序性 B.阶段性 D.不均衡性 E.个别差异性 45.意志品质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D.健康心理品质教育 46.主张课内外结合培养人才,并亲自在帕夫雷什中学建立了“智力生活基地”的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是( )。 C.苏霍姆林斯基 47.班主任是通过(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 A.观察 B.谈话 C.研究分析书面材料 ‎ D.调查访问 48.一般来说,学校产生于( )。 B.奴隶社会 49.我国学制的类型结构有( )。它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A.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成人教育 E.特殊教育 50.科学世界观教育的教育内容包括( )。 C.唯物论教育 D.辩证法教育 E.唯物史观教育 51.教师的劳动促进了劳动力的再生产,显示出教师劳动的( )价值。 C.经济价值 52.父母是子女永远的教师,这体现了家庭教育的 ()特点。 E.终身性 二、辨析题 1.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错。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动物的活动源于其生存本能,而非教育。 2。学制即指修业年限。 错。 学制不仅包括修业年限,学制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具体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3.教育是人类和动物界都具有的一种现象。 错。 ‎ ‎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动物的活动源于其生存本能,而非教育。 4.好老师就是能把课上好的老师。 错。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好老师不仅要把课上好,还要育好人,要以身垂范,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真诚做人。 5.智育就是知识教育,是实施全面教育的认知基础和知识基础。( ) 错。 智育确实是实施全面教育的认识基础和知识基础。但智育的主要任务有三个方面:向学生系统的传授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培养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知识教育只是它的一部分任务。 6.义务教育即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强迫教育。( ) 对。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7.人的素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完全是后天影响教育的结果,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错。 ‎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人的素质既不是先天遗传形成的,也不是完全后天影响的结果,而是在先天生理机能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形成的内在的、稳定的身心特质。 8.学校德育就是道德教育,别无他意。 错。 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德教育,但学校德育不仅仅是道德教育,学校德育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教育)、思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教育)和品德教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育)等三个方面。 9.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会的发展。 错。 教育的发展受社会的制约,反过来,社会的发展也同样受到教育的制约,这主要是由于教育的社会功能决定的,教育不仅具有人口功能,对人口的增长、人口素质、人口结构等产生影响,还具有政治功能,可以维系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变革、推进社会政治民主,而且教育还具有经济和文化功能,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制约了社会的发展。 10德育在整体教育中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学校德育的进行应注重独立开展,而不是蕴涵在整体教育中。 错。 ‎ 德育教育必须蕴含在整体教育中,因为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整体教育即其他各育不可分离,它是各育得以顺利实施并获得良好效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11.学校管理就是教学管理。 错。 两者内涵、管理的内容与范畴等都不同。学校管理就是学校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建立一种制度,极大地发挥校内人、财、物等因素的作用。充分地利用校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学校全体成员协调一致地、有效地实现预定的工作目标的一种有程序的活动过程。教学管理则是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共同的职责。教学管理主要包括课程管理、课程评价、教务管理等内容。 12.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方针的确立必须符合教育目的。 错。 教育方针是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包括对教育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和道路等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对人的质量标准和培养规格的专门规定,因此,完整的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目的的确立必须要符合教育方针的规定。 13.教学模式即教学方法。 错。 ‎ 教学模式不等同于教学方法,它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14.德育与思想教育是一回事。 错。 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只是广义的德育的一个部分,除此之外,还包括政治教育(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教育)和品德教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育)等。 15.德育为首,就是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无论进行什么教育,都要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错。 德育之所以为首,是因为德育是塑造人的工作,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的重要工作,是指德育要蕴含在其他各育之中,要纳入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要变成全校教师的重要职责。但并不意味着无论对学生进行什么教育,首先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而是应该根据其他各育的过程与规律巧妙地将德育蕴含其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16.自出生起,女性就优于男性;直到初中前期,男生开始优于女生。 错。 ‎ 从生理角度看,男女确实存在差异,但不能说女性在早期就全部优于男性,初中前期后男生开始优于女生。事实是:在早期,男孩右脑的专门化早于女孩,而女孩的左脑支配语言活动的部位比男孩发育快。 17.课程即学生所学科目的教材。 错。 课程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课业及进程。狭义课程是指一门学科,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等。 18.所有被称呼“老师”的都是教师。 错。 老师,是人们对各行各业“能者”的尊称,是一种广义的教师概念,不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师概念。作为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教师,是狭义上的。狭义的教师概念,外延限定在中小学等各级各类学校专门从事教学的人员。因此,狭义的“教师”是指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别影响为其主要职责的人。 三、简答题 1.简述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答:(1)心理准备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需要心理上的准备,首先是引起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我要学习”的需要。 (2)感知知识阶段。 (3)理解知识阶段。 (4)巩固知识阶段。 (5)运用知识阶段。 ‎ ‎ (6)评价学习效果阶段。 2.简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有关儿童权利保护的原则。 答:(1)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2)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3)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 (4)无歧视原则。 3.简述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答: (1)教育普及化; (2)教育国际化;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法制化; (5)教育个性化; (6)教育多样化; (7)教育整体化; (8)教育终身化。 4.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有关教育者应当履行的义务。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有关教育者应当履行的义务,可以归纳为: (1)为人师表; (2)执行教学计划; (3)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4)制止、批评和抵制社会上侵犯学生健康和合法权益的行为; (5)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业务。 5.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 答:(1)顺序性,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不均衡性,即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均等速度和非线性的特征。 (4)个别差异性,即儿童的身心受各种因素影响呈现出共同特征的同时又有变异性,呈现出差异性。 6.简述我国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答:(1)生存的权利; (2)安全的权利; (3)受教育的权利; (4)受尊重的权利; (5)人身自由的权利。 7.简述“新课改”的主要理念。 答: (1)儿童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中心和主体,儿童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是课程的依据; (2)超越“书本世界”,以儿童的生活世界为课程内容的范围,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课程的实施是儿童反思性、创造性实践构建人生意义的活动; (4)儿童的学习方法应以主动参与、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基础; (5)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指导者与合作者,两者都是课程的建构者。 ‎ ‎ 8.简述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答: (1)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5)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9.简述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教育要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必须要遵循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的一般规律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顺序性,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序性。 (2)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发展特征,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 (3)不均衡性,即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均等速度和非线性的特征。教育工作要抓住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及时而教。 ‎ ‎(4)个别差异性,即由于人的遗传、社会生活条件、教育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使儿童的身心呈现出共同特征的同时又有变异性,呈现出差异性。教育者只有掌握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才能“有的放矢”,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 四、论述题 1.结合实践论述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答:要实现有效教学,应做到: (1)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要满足学生情感、认知和升学的需要,还要让学生具有最稳定持久的学习动机,才是有效益、有效果的教学。 (2)关注教学效益。就是要求教师要有教学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3)讲究适应性,即有效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教学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结合小学数学和小学生的特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1、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卓越教师培养活动中,徐长青教授曾特别指出备课前、上课时都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基础,明确将要达到的水平。 2、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生活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比如讲解一些复杂点的应用题时,我喜欢利用吃东西,让学生明白道理、掌握数量关系后再让学生解决练习题。 ‎ ‎3、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究创新。记得在培养活动—课堂诊断活动中,我执教了四年级可能性一课,通过引领着学生做从袋子中摸五子棋的游戏,让学生自己探究出可能性的大小,学生们在玩中探究、创新,学会如何学习。 4、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在课堂的有效性中,我还比较注意精讲多练。有时学生初步会的只是知识,还行不成能力,就需要多加练习。还是在可能性一课,在学生掌握了可能性的大小、表示方法后,结合生活实际出生了砸金蛋、摸奖、开锁、生活的可能性启示等练习,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 刚才阐述时曾提到有效是长期的一个结果,我觉得课堂的有效性还需要一些和学生的互动活动来巩固,让学生得到发展:①作业分层,我把全班同学根据学习情况,分为A/B/C/D四个不同层次,布置不同的作业达到的目标也不同;②颁发小奖状,对于课堂上、作业、家庭作业、表现较好、有进步的同学发小奖状,再换成大奖状;③一月一评选活动等,就是想营造一种有效地大氛围,带动课堂教学有效的氛围。 当然提升课堂有效性的因素还有很多,教师的仪表、教态、语言、板书、评价等,我相信,只要我们心中装着学生,会随时想着法的让课堂有效、高效。 2.联系实际阐述德育教育中如何贯彻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 答:知行统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又要对学生导之以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品格。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国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从思想品德形成的心理结构来看,良好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统一,其中由知到行的转化是思想品德形成的根本。知行统一、言行一致一直是我国历史上德育的重要特征,也是衡量、判断人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 贯彻知行统一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晓之以理,就是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和道德知识,晓理不能脱离实际,要有针对性。导之以行,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把一定社会思想准则和规范付诸实践,并使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导之以行,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地提供指导,使其行为持之以恒。 第二,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上严格要求自己,进行自我修养。学生懂得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社会人才必备的重要品质,激发他们这方面修养的动机和积极性。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知与行的关系,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等多方面的活动中,自觉锻炼和培养知行一致的品格。 ‎ 第三,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教育者要以身作则。教育者的言行不一,表里不一,不仅会失去学生的信任,而且也会使学生对所进行的教育(甚至是所有的教育)产生虚假感。同时在衡量评价学生时,应注意分析他们知和行的发展状况,了解和发现他们言行之间的差距及造成的原因,并以适当措施加以解决。 3.结合实际论述你是如何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答: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最现实的学习动机”,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情景创设,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的魅力。可以用富有童趣的故事,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与旧知识有冲突的问题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 2、引导自主探究、思考 自主探究是指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自己解决,发现新规律,是实行知识的再创造。能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是关键,要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感性和理性的材料,引导学生探究知识,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形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 3、促进合作交流,深化理解 ‎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时,同学们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观点不一,脸红耳赤,集思广益好处多。 我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总是进行明确的分工,让每一组的每一个学生都各司其职。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每一个学生都表现得积极主动。 4、促进师生评价,共同成长。 师生评价是指在老师或学生课堂教学中,对自己或他人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给学生应是激励性的评价,增强学生对自主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个体、集体的共同发展。学生对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应力求客观公正。 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创设者,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 总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 4.联系实际阐述德育教育中如何贯彻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 答: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按照社会主义思想准则和品德规范严格要求他们,通过二者的相互结合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学生,是实现民主、平等的社会主义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应有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是制约德育效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必要条件。没有尊重信任的严格要求,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障碍,尊重信任是严格要求的基础,实事求是地严格要求,又是尊重信任学生的真诚体现。 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要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尊重信任的情感体验是学生接受教师提出的各种要求的基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第二,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热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扶上马,送一程”。 第三,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固然不可缺少,但应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爱是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没有对学生的爱,尊重信任就显得缺乏实在性,也难以持久。采用“心理互换”或“位置互换”的方法对差的、落后的学生爱的情感。 ‎ ‎5.联系实际阐述如何利用陶冶教育法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 答:陶冶教育法是指利用或创造有意义的环境或情境,给人以积极的感化或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人品德的一种方发。 首先,学校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师队伍。俗语说:“正人先正已。”道德教育的实施者必须有良好的自身修养和道德素质,在日常言行和规范上发挥表率的作用。因此,每个教师在这项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学校必须加强对教师言行规范的引导。 其次,学校要对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转变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要从重道德规范转变为重道德实践与择善能力的培养,因为单纯的道德规范教育容易使学生方行不一致。学校在道德教育内容上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辨别能力与择善而行的能力,并把学生的基础文明素质制成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内容,由低到高做起。在道德教育方法上要从灌输与约束为主转变为疏、堵结合,采取潜移默化的方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 第三,要重视发挥学生干部、团员队伍的作用。学生干部、团员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他们的特殊身份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信服。他们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不可轻视和替代,他们的榜样作用鲜活生动,有很强的号召力、感染力,他们对学生的监督与管理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工作者、自我管理。他们与学生平等,不是居高临下式的教育,有利于启发并促进学生沟通、反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第四,要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形成文明、健康向上的环境是校园文化应该发挥的作用。要利用宣传阵地,如橱窗、标语牌等促进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用树立先进典型感染人、塑造人,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如征文、各类比赛等启发人、教育人;用寓教于乐的活动,如演讲、经验介绍等激发人、陶冶人;还要利用网络、广播、文体活动、自办刊物及有关制度规则等软件、硬件,引导学生对自身道德行为进行思考、理解并注重落实到自己的言行中。 第五,要严格日常管理,完善评价制度。道德教育不能完全依赖学生的自觉性,要以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与规章制度的约束为保证,管理育人必须到位,并将其进行量化管理。学校德育主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改进管理方法,完善评价制度,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 第六,要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强化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巩固。学生不可能只生活在校园中,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社会中接受“开放式”教育,到社会中去体会,去感悟自己的言行、别人的言行正确与否,避免因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脱节而出现的教育问题,这才是最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第七,要利用课堂教学巧妙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新课标更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特别是语文、政治、历史等课程,很适合利用来对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既完成了学科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五、案例分析题 1.(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将其改写成剧本。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照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开发潜能,追求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1)从师生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的发展。 (2)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2.(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前不久,某小学有一位教师给一名学生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数学23分,语文46分”。这个学生耷拉着脑袋,满眼泪花。 问题:请从教师的专业人格或教师的义务,分析该教师的行为。 ‎ 答:该老师的行为是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是不合理的行为。教师职业道德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材料中的教师给学生挂牌子,羞辱学生,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没能做到关爱学生。 ① 教师要对学生亲切关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② 教师要对学生的爱要做到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统一, ③ 教师热爱学生,要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差生、落后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方面全面发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 依法执教”就是教师要依据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即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遵守教师法律法规,提高高校教师的道德素养,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时,你才能教育好别人。而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造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遵守法律法规,做一名真正的好老师。 ‎ ‎ 3.(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问题: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出发,对奥赛进行评价。 答:我认为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成了变相教育。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成。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它四育的发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是健全的。 4.(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 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答: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高低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有的天赋,没有自我了。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纽成,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 素质教育应该是(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5.(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班主任老师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是能努力刻苦学习的好学生;而学习成绩差的就是不努力不刻苦学习的学生。因此,他经常把考试成绩差,作业出错多的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训斥,他希望通过对差生的严加管教,使全班的学习成绩拉齐。 问题:请从学生的个别差异角度,分析这位班主任老师的做法能否使他的愿望变成现实? ‎ 答:这一实例说明教师不仅要懂得教育理论,还要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科学理论作指导。这位班主任老师有良好的愿望和较强的责任感,但是,他没有意识到学生学习成绩出现差距,甚至是较大的差距,其原因不完全归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而是多因素共同影响作用的结果。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既有社会因素,也有生物因素。虽然学校教育作为社会因素具有主导作用,但是切不可无视生物因素中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因此,面对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有的学生成绩差是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有的学生非常努力,但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这很可能是遗传素质或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强求这类学生达到优等生的水平,不仅是难以实现的目标,而且还会给这些学生造成心理负担甚至心理障碍,使他们本来可以通过适当的教育得到发展的可能性受到不应有的干扰,甚至是负效应。因为这种认识和做法违背了教育的科学性,忽视了遗传素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过于强调教育的单一作用。就如同体育老师要求全班学生100米跑的速度都能达到全校冠军的水平一样,有的学生再刻苦训练也是难以实现的,如果说有进步的话,也是在其原有水平上的提高。由于每个学生的遗传素质、环境影响、家庭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个别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切不可有不分情况,强求一律的做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