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成人高考复习题 30页

  • 1.50 MB
  • 2021-05-17 发布

数学成人高考复习题

  • 3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成人高考数学复习题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选择题 ‎(一)集合 ‎1.(2006年)设集合M=, N=,则 ( )‎ ‎(A) (B) (C) (D)‎ ‎2.(2008年)设集合A=, B=,则集合 ( )‎ ‎(A) (B) (C) (D) ‎ ‎3. (2009年) 设集合M=, N=,则 ( )‎ ‎(A)Φ (B) (C) (D)‎ ‎4.(2010年)设集合M=, N=,则 ( )‎ ‎(A) (B) (C) (D) Φ ‎5.(2011年)已知集合 A={1,2,3,4},B={x|-1}(C) (D)‎ ‎20. (2008年)不等式的解集是( )‎ ‎(A){x|x或} (B)‎ ‎(C){x|x或} (D)‎ ‎21.(2011年)不等式│x-2│<3 的解集包含的整数共有 ( )‎ ‎(A)8 个 (B)7 个 (C)6 个 (D)5 个 ‎ ‎22.(2013年)不等式的解集为( ) ‎ ‎(A) (B) (C){∣} (D) ‎ ‎23.(2014年)不等式的解集为( ) ‎ ‎(A) (B) (C) (D) ‎ ‎(三)一元二次不等式 ‎24.(2009年)不等式的解集为( )‎ ‎(A)(B) (C){x|x或} (D)‎ 第三章 指数与对数 一.选择题 ‎25.(2007年) ( )‎ ‎(A) 3 (B) 2 (C) 1 (D) 0‎ ‎26.(2008年) ( )‎ ‎(A) 9 (B)3 (C) 2 (D) 1‎ ‎27. (2010年) - ( )‎ ‎(A) 12 (B)6 (C) 3 (D) 1‎ ‎28.(2011年)若5,则 = ( )‎ ‎(A) (B) (C)10 (D)25 ‎ ‎29.(2011年) ( )‎ ‎(A)2 (B) (C)- (D)-2 ‎ ‎30(2012年)已知a>0,a≠0,则+( )‎ ‎(A) (B) 2 (C) 1 (D) 0‎ 二.填空题 ‎31. (2006年) ‎ ‎32. (2014年) ‎ 第四章 函数 ‎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33.(2009年)点P(3,2),Q(-3,2),则P与Q ( )‎ ‎(A)关于轴对称 (B) 关于轴对称 ‎ ‎(C) 关于直线轴对称 (D) 关于直线轴对称 ‎ (二).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值域,求函数值)‎ 一.选择题 ‎34. (2006年)函数的定义域是( )‎ ‎(A) (B) (C) (D)‎ ‎35. (2007年)函数定义域是( )‎ ‎(A)R (B)(C) (D)‎ ‎36. (2008年)函数定义域是( )‎ ‎(A) (B) (C)(D)‎ ‎37. (2010年)函数定义域是( )‎ ‎(A)(B) (C)(D)‎ ‎38.(2011年)函数 y= 的定义域是 ( )‎ ‎(A) (B) [0,2] (C) [-2,2] (D) ‎ ‎39.(2012年)函数的定义域是 ‎(A)(,—1]∪[1,) (B)(—1,1) ‎ ‎(C)(,—1)∪(1,) (D) [—1,1]‎ ‎40.(2014年)函数 的定义域是 ( )‎ ‎(A) (B) (C) (D) ‎ ‎41. (2008年)下列函数中,函数值恒大于零的是( )‎ ‎(A) (B)(C) (D)‎ ‎42. (2010年)设函数且,则 ( )‎ ‎(A) -1 (B) (C) 1 (D) 4‎ ‎43(2012年).设函数,则=( )‎ ‎(A) 12 (B) 6 (C) 4 (D) 2 ‎ ‎44(2014年)设,则=( )‎ ‎(A) (B) (C) (D)‎ 二.填空题 ‎45. (2007年)设,则 ‎ ‎(三).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 ‎46. (2009年)下列函数中,在其定义域上为增函数的是( )‎ ‎(A)(B)(C)(D)‎ ‎47.(2013年)下列函数中,为减函数的是 ( )‎ ‎(A) (B) (C) (D) ‎ ‎48. (2006年)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 )‎ ‎(A)(B)(C)(D)‎ ‎49. (2007年)下列函数中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的是( )‎ ‎(A)(B)(C)(D)‎ ‎50. (2008年)下列函数中,为奇函数的是( )‎ ‎(A)(B)(C)(D)‎ ‎51. (2010年)下列函数中为,奇函数的是( )‎ ‎(A)(B)(C)(D)‎ ‎52.(2011年) 已知函数是奇函数,且 ƒ(-5)=3.则ƒ(5)= ( )‎ ‎(A)5 (B)3 (C)-3 (D)-5 ‎ ‎53.(2011年)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区间(0,3)为减函数的是 ( )‎ ‎(A) (B) (C) (D)‎ ‎54. (2012年)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 )‎ ‎ (A) (B) (C) (D)‎ ‎55. (2014年)下列函数中,为奇函数的是( )‎ ‎(A)(B)(C)(D)‎ ‎ (四).一次函数 ‎56.(2006年)设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1,1)和(-2,0),则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 ‎(A)(B)(C)(D)‎ ‎57.(2010年)如果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1,7)和(0,2),则 ‎( )‎ ‎(A)-5(B)1(C)2(D)5‎ ‎58(2012年).如果函数的图像经过点(1,7),则=( )‎ ‎(A) —5 (B) 1 (C) 4 (D) 6‎ ‎59.(2014年)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2,1),则图像也经过点( )‎ ‎(A)(1,-3)(B)(1,-1)(C)(1,7)(D)(1,5)‎ ‎(五).二次函数 一.选择题 ‎60.(2006年)函数的一个单调区间是( )‎ ‎(A)(B) (C)(D)‎ ‎61. (2006年) 二次函数的图象交轴于(-1,0)和(5,0)两点,则该图象的对称轴方程为是( )‎ ‎(A)(B) (C)(D)‎ ‎62. (2007年) 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方程为是( )‎ ‎(A)(B) (C)(D)‎ ‎63. (2007年)如果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原点和点(-4,0),则该二次函数的最小值为( )‎ ‎(A)-8(B)-4 (C)0(D)12‎ ‎64. (2008年) 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方程为是( )‎ ‎(A)(B)(C)(D)‎ ‎65. (2008年)曲线于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则( )‎ ‎(A)-2或2(B)0或4(C)-1或1(D)3或7‎ ‎66.(2010年)设函数是偶函数,则( )‎ ‎(A)-3(B)1(C)3(D)5‎ ‎67.(2011年) 二次函数 ( ) + += c ‎(A)有最小值-3 (B)有最大值-3 ‎ ‎(C)有最小值-6 (D)有最大值-6 ‎ ‎68.(2012年)设函数是偶函数,则=( )‎ ‎ (A) 4 (B) 3 (C) —3 (D)—4‎ ‎69.(2013年)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是( )‎ ‎(A) (B) (C) (D)‎ ‎70.(2014年)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是( )‎ ‎(A)(-2,0)和(1,0) (B)(-2,0)和(-1,0)‎ ‎(C)(2,0)和(1,0) (D)(2,0)和(-1,0)‎ ‎71.(2014年)设两个正数a,b满足a+b=20,则ab的最大值为( )‎ ‎(A)400 (B)200 (C)100 (D)50‎ 二.填空题 ‎72.(2009年)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为,则 ‎ ‎73.(2010年) 如果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原点和点(-4,0),则该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方程为 ‎ ‎74.(2012年)若二次函数的图像过点(0,0),()和,则 ‎ ‎75.(2013年)若函数为偶函数,则 ‎ ‎(六).反比例函数 ‎76.(2008年)过函数的图像上一点作轴的垂线PQ,Q为垂足,O为坐标原点,则的面积为 ( )‎ ‎(A)6(B)3 (C)2(D)1‎ ‎77.(2009年)的图像在( )‎ ‎(A)第一、二象限(B)第一、三象限 ‎(C)第三、四象限(D)第二、四象限 ‎78.(2013年)函数与图像交点的个数为( ) ‎ ‎(A)0 (B)1 (C)2 (D) 3‎ ‎(七).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79. (2006年) 对于函数,当时,的取值范围是( )‎ ‎(A)(B)(C)(D)‎ ‎80.(2007年)函数的图像过点( )‎ ‎(A)(B)(C)(D)‎ ‎81.(2007年)设则 ( )‎ ‎(A) (B)‎ ‎(C)(D)‎ ‎82.(2008年)设则 ( )‎ ‎(A) (B)(C)(D)‎ ‎83.(2009年)设则 ( )‎ ‎(A) (B)(C)(D)‎ ‎84.(2010年)设则 ( )‎ ‎(A) (B)(C) (D)‎ ‎85.(2012年)使成立的的取值范围是( )‎ ‎(A) (0,)(B)(3,) (C)(9,) (D)(8,)‎ ‎86.(2013年)设,则 ( )‎ ‎(A)(B)(C)(D)‎ ‎87.(2014年)若,则 ( )‎ ‎(A)(B)‎ ‎(C)(D)‎ 第五章 数列 ‎(一).等差数列 一.选择题 ‎88. (2006年)在等差数列中,,则 ( )‎ ‎(A)-11(B)-13(C)-15(D)-17‎ ‎89.(2010年)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第五项等于10,前3项的和等于3,那么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 ‎(A)3(B)1(C)-1(D)-3‎ ‎90.(2011年)在首项是 20,公差为-3 的等差数列中,绝对值最小的一项是 ( )‎ ‎(A)第 5 项 (B)第 6 项 (C)第 7 项 (D)第 8 项 ‎91. (2012年)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为1,公差为3,那么该数列的前5项和为( )‎ ‎ (A) 35 (B) 30 (C) 20 (D) 10‎ ‎92.(2013年)等差数列中,若,,则( )‎ ‎(A)3 (B)4 (C)8 (D)12‎ 二.解答题 ‎93. (2007年)已知数列的前项和 ‎(1)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2)判断39是该数列的第几项。‎ ‎94. (2008年)已知等差数列中, ‎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当为何值时,数列的前项和取得最大值,并求该最大值。‎ ‎95.(2009年)面积为6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长由小到大成等差数列,公差为 (1)求的值;(2)在以最短的长为首项,公差为的等差数列中,102为第几项?‎ ‎96.(2011年)已知等差数列 的首项与公差相等,的前 n 项的和记作,且=840 ‎ ‎(I)求数 的首项及通项公式; ‎ ‎(II)数列的前多少项的和等于 84? ‎ ‎97. (2014年)已知数列的前项和,求 ‎(I)的前三项;(II)的通项公式 ‎(二).等比数列 一.选择题 ‎98.(2007年)设等比数列的各项都为正数,,则公比( )‎ ‎(A)3(B)2(C)-2(D)-3‎ ‎99.(2008年)在等比数列中,,则( )‎ ‎(A)8(B)24(C)96(D)384‎ ‎100.(2009年)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中,,则 ( )‎ ‎(A)(B)1(C)(D)7‎ ‎101.(2011年)已知 25 与实数 m的等比中项是 1,则( )‎ ‎(A) (B) (C)5 (D)25 ‎ 二.填空题 ‎102.(2014年)等比数列中,,公比为,则( )‎ ‎(A)(B)1(C)(D)‎ 三.解答题 ‎103(2006年)(2006年)已知等比数列中,,公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前7项的和。‎ ‎104.(2010年)已知数列中,‎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前5项的和。‎ ‎105. (2012年)已知等比数列{}中,.‎ ‎(Ⅰ)求;(Ⅱ)若{}的公比,且,求{}的前5项和.‎ ‎106.(2013年)已知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中,,,(I)求 (II)求的前6项的和 第六章 导数 一.选择题 ‎107. (2006年)已知P为曲线上一点,且P点的横坐标为1,则该曲线在点P处的切线方程是( )‎ ‎(A)(B)‎ ‎(C)(D)‎ 二.填空题 ‎108.(2007年)曲线在点(1,2)处的切线方程为 ‎ ‎109.(2009年)函数的极小值为 ‎ ‎110.(2010年)曲线在点(1,3)处的切线方程为 ‎ ‎111.(2011年)曲线 在点处切线的斜率是______ ‎ ‎112.(2012年)曲线在点(1,2)处的切线方程是 ‎ ‎113.(2013年)函数的极大值为 ‎ ‎114.(2014年)曲线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是 ‎ 三.解答题 ‎115.(2006年)已知函数 ‎(1)求证函数的图象经过原点,并求出在原点处的导数值;(2)求证函数在区间上是减函数。‎ ‎116.(2007年)设函数的图像在点(0,1)处的切线的斜率为-3,求 ‎(1);(2)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17.(2008年)已知函数且 ‎(1)求;(2)求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18(2009年)设函数(1)求函数在点(2,11)的切线方程;(2)求的单调区间。‎ ‎119.(2010年)设函数,曲线在点P(0,2)处的切线的斜率为-12,求:‎ ‎(1)的值;(2)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20.(2011年)已知函数 ‎(1)确定函数在哪个区间是增函数,在哪个区间是减函数;‎ ‎(2)求函数在区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21.(2012年)设函数.‎ ‎(Ⅰ)求的单调区间,并说明它在各区间的单调性;‎ ‎(Ⅱ)求在区间[0,2]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122.(2013年)已知函数,曲线在点 ‎(1,1)处切线为,‎ ‎(I)求(II)求的单调区间并说明它在各区间的单调性。‎ ‎123.(2014年)设函数.求 ‎(Ⅰ)函数的导数;‎ ‎(Ⅱ)函数在区间[1,4]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第七章 三角函数及其有关概念 ‎124. (2011年)设角是第二象限的角,则 ( )‎ ‎(A)且(B)且 ‎(C)且(D)且 ‎125.(2012年)设角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始边为非负半轴,终边过点, 则( )‎ ‎ (A) (B) (C) (D) ‎ ‎126.(2011年)已知角的顶点是坐标原点,始边在轴的正半轴,点在的终边上.(1)求的值;(2)求的值.‎ 第八章 三角函数式的变换 选择题 ‎(一).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27.(2007年)设为第二象限的角,则 ( )‎ ‎(A)(B)(C)(D)‎ ‎ (二).诱导公式 ‎128. (2010年)( )‎ ‎(A)(B)(C)(D)‎ ‎129.(2012年) ( ) ‎ ‎ (A) (B) (C) (D) ‎ ‎130.(2014年)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是顶角,且 ,则( ) ‎ ‎ (A) (B) (C) (D) ‎ ‎(三).两角和与差,两倍角的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一.选择题 ‎131.(2006年)在△ABC中,,则的值等于( )‎ ‎(A)(B)(C)(D)‎ ‎132.(2010年)( )‎ ‎(A)(B)(C)(D)‎ 二.填空题 ‎133.(2007年)的值为 ‎ 第九章 三角函数式的图像与性质 选择题 ‎134(2009年)函数的最大值为( )‎ ‎(A)1(B)2(C)(D)‎ ‎135.(2009年)如果,则( )‎ ‎(A)(B)(C)(D)‎ ‎136. (2007年)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 )‎ ‎(A)(B)(C)(D)‎ ‎137. (2008年)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 )‎ ‎(A)(B)(C)(D)‎ ‎138. (2010年)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 )‎ ‎(A)(B)(C)(D)‎ ‎139. (2012年)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 ‎(A) (B) (C) (D) ‎ ‎140.(2013年)函数的最大值为 ( )‎ ‎(A) -1 (B)1 (C)2 (D)3‎ ‎141.(2013年) 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 )‎ ‎(A) (B) (C) (D)‎ ‎142.(2013年) 若,则( )‎ ‎(A) (B) ‎ ‎(C) (D)‎ ‎143. (2014年)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 )‎ ‎(A)(B)(C)(D)‎ 二.填空题 ‎144.(2006年)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 ‎ ‎145.(2011年)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_______‎ 第十章 解三角形 一.选择题 ‎146.(2009年)在△ABC中,,则( )‎ ‎(A)(B)(C)4(D)‎ 二.填空题 ‎147.(2008年)在△ABC中,若,则 ‎ 三.解答题 ‎148. (2006年)已知△ABC中,∠,边长 ‎(1)求边的长;(2)求的值 ‎149.(2007年)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求∠的正弦值;(2)△ABC的面积。‎ ‎150.(2008年)如图,塔与地平线垂直,在点测得塔顶的仰角∠,沿方向前进到测得仰角∠,相距44,求塔高(精确到0.1)‎ ‎151.(2009年)在△ABC中, 求△ABC的面积。(精确到0.01)‎ ‎152.(2010年)在锐角三角形ABC中, ‎ 求。‎ ‎153. (2012年)已知△中,°,,.‎ ‎(Ⅰ)求△的面积;‎ ‎(Ⅱ)若为边的中点,求.‎ ‎154. (2013年)已知△ABC的面积为, AC=3,A=,求AB,BC ‎155. (2014年)已知△ABC中 A=,AB=5,AC=6,求BC(精确到0.01)‎ 第十一章 平面向量 一.选择题 ‎156.(2006年)若平面向量且,则的值等于( )‎ ‎(A)1(B)2(C)3(D)4‎ ‎157.(2007年)已知平面向量则( )‎ ‎(A)(3,-6)(B)(1,-2)(C)(-3, 6)(D)(-2,-8)‎ ‎158.(2010年)若向量且共线,则( )‎ ‎(A)-4(B)-1(C)1(D)4‎ ‎159.(2010年)已知点,则线段AB中点的坐标为( )‎ ‎(A)(4,-1)(B)(-4,1)(C)(-2,4)(D)(-1,2)‎ ‎160.(2011年)已知向量=(2,4), =(m,-1),且,则实数 m= ( )‎ ‎(A)2 (B)1 (C)-1 (D)-2 ‎ ‎161.(2012年)若向量a,b,且,则( )‎ ‎ (A) —4 (B) —2 (C) 1 (D) 4‎ ‎162.(2014年)已知平面向量=(1,1), =(1,-1),则两向量的夹角是 ( )‎ ‎(A) (B) (C) (D) ‎ 二.填空题 ‎163.(2008年)若向量且∥,则= ‎ ‎164.(2009年) 向量互相垂直,且则= ‎ ‎165.(2013年)若向量a=(1,2)与b=(3,x)平行,则x= ‎ 第十二章 直线 一.选择题 ‎166.(2008年)过点(1,1)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方程为( )‎ ‎(A)(B)‎ ‎(C)(D)‎ ‎167(2009年)过点(1,2)且与直线平行的直线方程为( )‎ ‎(A)(B)‎ ‎(C)(D)‎ ‎168. (2012年)已知点(—4,2),(0,0),则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斜率为( )‎ ‎(A) —2 (B) (C) (D) 2‎ ‎169.(2013年)过点(2,1)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方程为( )‎ ‎ (A) (B) (C) (D)‎ ‎170.(2013年) 直线经过( )‎ ‎(A)第一、二、四象限(B)第一、二、三象限 ‎(C)第二、三、四象限(D)第一、三、四象限 二.填空题 ‎171.(2006年)直线的倾斜角的度数为 ‎ ‎172.(2007年)设是直线的倾斜角,则= ‎ ‎173.(2011年)直线的倾斜角的大小为 ‎ 第十三章 圆锥曲线 一.选择题 ‎174.(2009年)圆与直线相切,则( )‎ ‎(A)4(B)2(C)(D)1‎ ‎175.(2011年)设圆的圆心与坐标原点间的距离为 d,则 ( )‎ ‎(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