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 MB
  • 2021-06-16 发布

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三)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高 2017 级数学模拟(三)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已知集合  2| 1 ,A x y x x Z    ,  2| 1,B y y x x A    ,则 A B 为( ) A.  B.  0, C.  1 D.   0,1 【答案】C 【解析】 【分析】 求函数 21 ,y x x Z   的定义域化简集合 A 的表示, 求函数 2 1,y x x A   的值域化简集合 B 的表示,最后利用交集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因为    2| 1 , 1,0,1A x y x x Z      ,    2| 1, 2,1B y y x x A     , 所以  1A B 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集合的交集运算,考查了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考查了数学运算能力. 2.若复数 z 满足 1 3i z i   ,则 z 的虚部为( ) A. 1 B. 2 C. i D. 2i 【答案】A 【解析】 【分析】 计算  1 2i z  ,利用复数除法运算得到答案. 【详解】  1 3 3 1 2i z i      ,故      2 12 11 1 1 iz ii i i       ,故虚部为 1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复数的模,复数的除法,复数的虚部,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综合 应用能力.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角 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始边与 x 轴正半轴重合,终边经 过点 ( 2,1)P ,则 cos2  ( ) - 2 - A. 2 2 3 B. 1 3 C. 1 3  D. 2 2 3 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由角 的终边过点 ( 2 1)P , ,求出 cos ,再由二倍角公式,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解:因为角 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始边与 x 轴正半轴重合,终边经过点 ( 2 1)P , , 所以 2 6cos 32 1     , 因此 2 1cos2 2cos 1 3     .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定义,以及二倍角公式,熟记三角函数的定义与二倍角公 式即可,属于基础题. 4.《周易》是我国古代典籍,用“卦”描述了天地世间万象变化.如图是一个八卦图,包含 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每一卦由三个爻组成,其中“ ”表示一个阳 爻,“ ”表示一个阴爻).若从含有两个及以上阳爻的卦中任取两卦,这两卦的六个 爻中都恰有两个阳爻的概率为( ) A. 1 3 B. 1 2 C. 2 3 D. 3 4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本事件总数为6个,都恰有两个阳爻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3 个,由此求出概率. - 3 - 【详解】解:由图可知,含有两个及以上阳爻的卦有巽、离、兑、乾四卦, 取出两卦的基本事件有(巽,离),(巽,兑),(巽,乾),(离,兑),(离,乾),(兑,乾) 共6个,其中符合条件的基本事件有(巽,离),(巽,兑),(离,兑)共 3 个, 所以,所求的概率 3 1 6 2P   . 故选:B. 【点睛】本题渗透传统文化,考查概率、计数原理等基本知识,考查抽象概括能力和应用意 识,属于基础题. 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两圆锥曲线的离心率分别为 1e , 2e ,则“ 1 2 1e e  ”是“两圆锥曲线均为椭圆”的充要条 件 B. 命题“若 2 1x  ,则 1x  .”的否命题为“若 2 1x  ,则 1x  .” C. 若命题“ p q ”为假命题,则命题“ p q ”是假命题 D. 命题“ x R  , 22x x ."的否定是“ 0x R  , 0 2 02x x .” 【答案】D 【解析】 【分析】 对于 A ,取特值: 1 1 3e  , 2 3 2e  ,可知 A 不正确;对于 B ,只否定了结论,没有否定条件, 故 B 不正确;对于C ,命题 p 与命题 q一个为真命题、一个为假命题时,可得命题“ p q ” 是真命题,所以C 不正确;对于 D ,根据命题的否定的概念,可知 D 正确. 【详解】对于 A ,若两圆锥曲线均为椭圆,则 10 1e  , 20 1e  ,所以 1 20 1e e  ,所 以“ 1 2 1e e  ”是“两圆锥曲线均为椭圆”的必要条件,取 1 1 3e  , 2 3 2e  满足 1 2 1e e  , 此时一个圆锥曲线为椭圆,一个圆锥曲线为双曲线,所以“ 1 2 1e e  ”不是“两圆锥曲线均为 椭圆”的充分条件,故 A 不正确; 对于 B ,命题“若 2 1x  ,则 1x  .”的否命题为“若 2 1x  ,则” 1x  ,故 B 不正确; 对于C ,若命题“ p q ”为假命题,则 p 与 q至少有一个为假命题,当 p 为假命题, q为 真命题时,“ p q ”为真命题,故C 不正确; - 4 - 对于 D ,命题“ x R  , 22x x ."的否定是“ 0x R  , 0 2 02x x .”是正确的,故 D 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充要条件,考查了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考查了命题的真假判断,考 查了否命题和命题的否定,属于基础题. 6.函数 2 ( )cos( ) x xe e xf x x  的部分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然后利用特殊点的函数值的符号进行排除即可. 【详解】由题知,函数 ( )f x 的定义域为 ( ,0) (0, )  ,关于原点对称, 且     2 2 cos( ) cos ( ) ( )( ) x x x xe e x e e x f x f xx x           , 所以 ( )f x 是奇函数,所以排除 C,D; 又∵   2 2 cos 1 1( ) 0 e e f ee                 ,所以排除 A,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图像的判断与识别,结合函数的奇偶性与特殊值的符号进行排除 - 5 - 即可解决,属于中等题. 7.在 ABC 中,角 A , B ,C 的对边分别是 a ,b , c ,且  cos 2 cos 0a C b c A  = , 则角 A 的大小为( ) A. 4  B. 3  C. 2  D. 3 4 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利用正弦定理化边为角可得sin cos sin cos 2 sin cosA C C A B A  ,再进一步化简求出 2cos 2A  即可得出角 A. 【详解】∵  cos 2 cos 0a C b c A   , 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cos sin cos 2 sin cosA C C A B A  ,即 sin 2 sin cosB B A .∵sin 0B  ,∴ 2cos 2A  .∵ 0 A   ,∴ 4A  .选 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及三角恒等变换,属中等难度题. 8.设 m,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 , 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 / /m  , / /n  ,则 //m n B. 若 / /  ,m  ,n  ,则 //m n C. 若  , m   , n  ,则 n  D. 若 m  , //m n ,n  ,则 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面面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由 m ,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 , 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知: 在 A 中,若 / /m  , / /n  ,则 m 与 n 相交、平行或异面,故 A 错误; 在 B 中,若 / /  , m  , n  ,则 m 与 n 平行或异面,故 B 错误; 在C 中,若  , m   , n  ,则 n 与  相交、平行或 n  ,故C 错误; - 6 - 在 D 中,若 m  , //m n , n  ,则由面面垂直的判断定理得  ,故 D 正确. 故选: D . 【点睛】本题考查命题真假的判断,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 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9.若实数 x,y 满足约束条件 2 0 4 0 2 5 0 x y x y x y            ,则 1 1 yz x   的最大值为( ) A. 1 B. 2 C. 3 D. 4 【答案】A 【解析】 【分析】 作出约束条件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结合图象确定目标函数的最优解,即可求得目标函数的最 值,得到答案. 【详解】由题意,作出约束条件 2 0 4 0 2 5 0 x y x y x y           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 又由目标函数 1 1 yz x   表示可行域内点 ( , )P x y 与定点 ( 1,1) 的连线的斜率, 因为点( 1,1) 恰好在直线 2 0x y   上, 结合图象,可得当点 ( , )P x y 在线段 AB 时,能使得目标函数 1 1 yz x   取得最大值, 又由直线 2 0x y   的斜率为 1,所以最大值为 max 1z  . 故选:A. - 7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性规划的应用,其中解答中准确作出约束条件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结合图象确定目标函数的最优解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数形结合思想,以及运算能力. 10.定义在 R 上的偶函数  f x 满足    2f x f x  ,且在[-1,0]上单调递减,设  2.8a f  ,  1.6b f  ,  0.5c f ,则 a 、b , c 大小关系是() A. a b c  B. c a b  C. b c a  D. a c b 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    2f x f x  可求函数周期 2,利用周期及偶函数可转化为在[-1,0]上的函数值,利 用单调性比较大小. 【详解】∵偶函数  f x 满足    2f x f x  ,∴函数的周期为 2. 由于    2.8 0.8a f f    ,      1.6 0.4 0.4b f f f     ,    0.5 0.5c f f   , 0.8 0.5 0.4     .且函数  f x 在[-1,0]上单调递减,∴ a c b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周期性,单调性及偶函数的性质,属于中档题. - 8 - 11.已知双曲线 2 2 2 2: 1( 0, 0)x yE a ba b    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1 2,F F , 1 2 6,F F P 是 E 右 支上的一点, 1PF 与 y 轴交于点 A , 2PAF 的内切圆在边 2AF 上的切点为Q ,若 3AQ  , 则 E 的离心率是( ) A. 2 3 B. 5 C. 3 D. 2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双曲线的定义和内切圆的切线性质,圆外一点向圆引切线,则切线长相等,结合离心率公 式即可得到所求的值 【详解】设 2PAF 的内切圆在边 2PF 上的切点为 M ,在 AP 上的切点为 N 则 PM PN , 3AQ AN  2 2QF MF 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得: 1 2 2 23AF AF AQ QF QF     由双曲线的定义可得 1 2 1 2 2 23PF PF PA AF PM MF QF AN NP PM MF           2 3 2a  解得 3a  又 1 2 6F F  ,即有 3c  则离心率 3ce a 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双曲线的离心率,结合了三角形内切球,由切线长定理和双曲线定义求 出 a 的值是本题的关键,综合性较强 12.已知函数 33( ) 1xf x xe   ,其导函数为  f x ,则 - 9 -        2020 2020 2019 2019f f f f      的值为( ) A. 1 B. 2 C. 3 D. 4 【答案】C 【解析】 【分析】 首 先 根 据 题 意 得 到 ( ) ( ) 3f x f x   ,  f x 为 偶 函 数 , 再 计 算        2020 2020 2019 2019f f f f      即可. 【详解】因为 33( ) 1xf x xe   ,  3 33( ) 1 3 1 x xxf x x e xee      , 所以 ( ) ( ) 3f x f x   . 又因为 2 2 3( ) 3( 1) x x ef x xe    ,  2 2 2 2 3 3( ) 3 3( 1) ( ) (1 ) x x x x e ef x x f xxe e             所以  f x 为偶函数. 所以 (2020) ( 2020) (2019) ( 2019) 3f f f f       .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求导公式,同时考查了函数的奇偶性,属于简单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已知向量  1, 3a  , ( )3,1= r b 则向量 a  在向量b  方向上的投影为____________. 【答案】 3 【解析】 【分析】 根据 | || | cosa b a b a      ,b  ,得 a 在 b 上的投影为| | cosa a  , | | a bb b    ,求出 a b  , 代入投影的公式计算即可. - 10 - 【详解】向量  1, 3a  , ( )3,1= r b , 3+ 3 2 3a b   ,| | 2b  ,  a 在 b 方向上的投影为| | cosa a  , 2 3 32| | a bb b      . 故答案为: 3 .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及几何意义,属于基础题. 14.函数 f(x)=x3+3ax2+3(a+2)x+1 有极大值又有极小值,则 a 的范围是 . 【答案】 【解析】 【分析】 将原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的问题,然后求解 a 的取值范围即可. 【详解】由题意可得:    2' 3 6 3 2f x x ax a    , 若函数有极大值又有极小值,则一元二次方程  23 6 3 2 0x ax a    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 即:    26 4 3 3 2 0a a       ,整理可得:整理可得:   36 1 2 0a a   , 据此可知 a 的取值范围是 2a  或 1a   . 【点睛】(1)可导函数 y=f(x)在点 x0 处取得极值的充要条件是 f′(x0)=0,且在 x0 左侧与右 侧 f′(x)的符号不同. (2)若 f(x)在(a,b)内有极值,那么 f(x)在(a,b)内绝不是单调函数,即在某区间上单调增 或减的函数没有极值. 15.已知函数 ( ) 3sin cos ( 0)f x x x     ,其图象与直线 2y  的两个相邻交点的距离 等于 ,则 (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 3 6k k       【解析】 函数   3sin cos 2sin 6f x x x x          ,因为  y f x 的图象与直线 2y  的两 个相邻交点的距离等于π,函数的周期T  ,所以 2  ,所以   2sin 2 6f x x  ( ),因 为 2 2 2 ,2 6 2k x k k Z         ,解得 [ ]3 6x k k    , , k Z ,即函数的单 - 11 - 调增区间为[ ]3 6k k k Z    , , ,故答案为[ ]3 6k k k Z    , , . 16.已知抛物线方程 2 4y x , F 为焦点, P 为抛物线准线上一点,Q 为线段 PF 与抛物线的 交点,定义: | |( ) | | PFd P FQ  .已知点 ( 1,4 2)P  ,则 ( )d P ______;设点 ( 1, )( 0)P t t  , 则 2 ( ) | |d P PF 的值为____. 【答案】 (1). 4 (2). 2 【解析】 【分析】 (1)根据直线 PF 的方程 2 2( 1)y x   ,求出点 1( , 2)2Q ,再利用焦半径公式,即可得 答案; (2)根据 | |2 ( ) | | 2 2 | || | PQd P PF PFFQ     ,再利用抛物线的定义,即可得答案; 【详解】(1) ( 1,4 2)P  , (1,0)F , | | 6PF  , 直线 PF 的方程为 2 2( 1)y x   ,与 2 4y x 联立得: 22 5 2 0x x   , 解得: 1 2x  或 2x  ,  1( , 2)2Q , | | 6( ) 41| | 12 PFd P FQ     ; (2)设准线与 x 轴的交点为 M ,QN PM 于 N ,  | | | | | | | |2 ( ) | | 2 | | 2 | | 2 2 | || | | | | | PF PQ QF PQd P PF PF PF PFFQ FQ FQ         | | | |2 2 | | 2 2 | | 22| | PQ PFPF PFNQ        , 故答案为: 4,2 . - 12 - 【点睛】本题考查抛物线中线段比例的新定义题、抛物线的焦半径,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 转化与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考查逻辑推理能力、运算求解能力.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设等差数列 na 的前 n 项的和为 nS ,且 4 62S   , 6 75S   ,求: (1)求 na 的通项公式 na ; (2)求数列 na 的前 14 项和. 【答案】(1) 3 23na n  ;(2)147 . 【解析】 【分析】 (1)由已知条件列出关于 1,a d 的方程组,求出 1,a d 可得到 na ; (2)由通项公式 na 先判断数列 na 中项的正负,然后再化简数列 na 中的项,即可求出结 果. 【详解】解:(1)设等差数列 na 的公差为 d,依题意得 1 1 4 34 622 6 56 752 a d a d         , 解得 1 20, 3a d   , ∴  20 1 3 3 23na n n       ; (2)∵ 3 23na n  , - 13 - ∴由 0na  得 8n  , 2 2( 20 3 23) 3 43 3 43 2 2 2 2n n n n nS n n       ∴ 1 2 3 14 1 2 7 8 14 14 72a a a a a a a a a S S                2 23 43 3 4314 14 7 72 2 2 2               7 42 43 7 21 43 147     . 【点睛】此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基本量计算,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8.某网购平台为了解某市居民在该平台的消费情况,从该市使用其平台且每周平均消费额超 过 100 元的人员中随机抽取了 100 名,并绘制如图所示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中间三组的人 数可构成等差数列. (1)求 ,m n 的值; (2)分析人员对 100 名调查对象的性别进行统计发现,消费金额不低于 300 元的男性有 20 人,低于 300 元的男性有 25 人,根据统计数据完成下列 2 2 列联表,并判断是否有99%的 把握认为消费金额与性别有关? (3)分析人员对抽取对象每周的消费金额 y 与年龄 x 进一步分析,发现他们线性相关,得到 回归方程 ˆ 5y x b   .已知 100 名使用者的平均年龄为 38 岁,试判断一名年龄为 25 岁的年 轻人每周的平均消费金额为多少.(同一组数据用该区间的中点值代替) 2 2 列联表 男性 女 性 合 计 - 14 - 消费金额 300³ 消费金额 300 合计 临界值表: 2 0( )P K k 0.050 0.010 0.001 0k 3.841 6.635 10.828 2 2 ( ) ( )( )( )( ) n ad bcK a b c d a c b d      ,其中 n a b c d    【答案】(1) 0.0035m  , 0.0025n  (2)详见解析(3)395 元 【解析】 【分析】 (1)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 0.006m n  ,结合 0.0015 2m n  可得 ,m n 的值. (2)根据表格数据可得 2 8.249K  ,再根据临界值表可得有99% 的把握认为消费金额与性 别有关. (3)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调查对象的周平均消费,从而得到 520b  ,利用线性回归方程 可计算年龄为 25 岁的年轻人每周的平均消费金额. 【详解】(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 0.01 0.0015 2 0.001 0.006m n      , 由中间三组的人数成等差数列可知 0.0015 2m n  , 可解得 0.0035m  , 0.0025n  (2)周平均消费不低于 300 元的频率为 0.0035 0.0015 0.001 100 0.6   ,因此 100 人 中,周平均消费不低于 300 元的人数为100 0.6 60  人. 所以 2 2 列联表为 男性 女性 合计 - 15 - 消费金额 300³ 20 40 60 消费金额 300 25 15 40 合计 45 55 100 2 2 100(20 15 25 40) 8.249 6.63545 55 60 40K        所以有99% 的把握认为消费金额与性别有关. (3)调查对象的周平均消费为 0.15 150 0.25 250 0.35 350 0.15 450 0.10 550 330          , 由题意330 5 38 b    ,∴ 520b  5 25 520 395y      . ∴该名年龄为 25 岁的年轻人每周的平均消费金额为 395 元. 【点睛】(1)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矩形的面积之和为 1,注意直方图中,各矩形的高是 频率 组距; (2)两类变量是否相关,应先计算 2K 的值,再与临界值比较后可判断是否相关. (3)线性回归方程对应的直线必经过 ,x y . 19.如图 1,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 4AD , 2 2AB  , 45DAB  , E 为边 AD 的 中点,以 BE 为折痕将 ABE△ 折起,使点 A 到达 P 的位置,得到图 2 几何体 P EBCD . (1)证明: PD BE ; (2)当 BC ⊥平面 PEB 时,求三棱锥 C PBD 的体积. - 16 -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8 3 . 【解析】 【分析】 (1)由已知条件和勾股定理可得 EB AD ,根据折叠的不变性可得 EB PE ,EB ED , 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可得证; (2)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得出 PE  平面 BCD, PE 就是三棱锥 P CBD 的高,再运用等 体积法可得出三棱锥的体积. 【详解】(1)依题意,在 ABE△ 中(图 1), 2AE  , 2 2AB  , 45EAB   , 由余弦定理得 2 2 2 2 cos45EB AB AE AB AE      28 4 2 2 2 2 42        , ∴ 2 2 2AB AE EB  ,即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 EB AD . 以 BE 为折痕将 ABE△ 折起,由翻折不变性得, 在几何体 P EBCD 中, EB PE , EB ED .又 ED PE E ,∴ BE 平面 PED , 又 BE  平面 PEB ,∴ PD BE . (2)∵ BC ⊥平面 PEB , PE  平面 PEB ,∴ BC PE . 由(1)得 EB PE ,同理可得 PE  平面 BCE ,即 PE  平面 BCD , PE 就是三棱锥 P CBD 的高. 又 45DCB DAB    , 4BC AD  , 2 2CD AB  , 2PE AE  , ∴ 1 1 2sin 45 4 2 2 42 2 2CBDS BC CD         △ , 1 1 84 23 3 3C PBD P CBD BCDV V S PE       △ , 因此,三棱锥 C PBD 的体积为 8 3 . 【点睛】本题考查由平面图形折叠成空间几何体中的线面关系,以及三棱锥的体积的求解, 属于中档题. 20.已知椭圆 E 的左右焦点分别是 1( 3,0)F  、 2 ( 3,0)F ,且经过点 22, 2M       . (1)求椭圆 E 的标准方程: - 17 - (2)设 AC,BD 是过椭圆 E的中心且相互垂直的椭圆 E 的两条弦,问是否存在定圆 G,使得 G 为四边形 ABCD 的内切圆?若存在,求圆 G 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 2 2 14 x y  ;(2)存在, 2 2 4 5x y  . 【解析】 【分析】 (1)根据椭圆的定义,求出 , ,a b c ,得到椭圆的标准方程; (2)先分析 BC 与 x 轴垂直时,得到圆 2 2 4 5x y  为四边形 ABCD 的内切圆,再当 BC 与 x 轴 不垂直时,设 BC 的方程为 y kx m  ,与椭圆联立,得到根与系数的关系,再由OB OC , 得到 ,m k 的关系式,再分析原点O 到 BC 的距离 d 为定值 2 5 5 ,再理可得,O 到直线 AB,直 线 CD,直线 AD 的距离都是 2 5 5 ,知存在定圆 G,使得 G 为四边形 ABCD 的内切圆,并求得内 切圆的方程. 【详解】(1)设椭圆 E 的标准方程是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 由椭圆的定义可知, 1 2 | 2MF MF a  , 所以 2 2 2 22 22 ( 2 3) ( 2 3)2 2a                 , 所以 2a  ,因为 3c  ,所以 1b  , 故椭圆 E 的标准方程为 2 2 14 x y  . (2)若 BC 与 x 轴垂直,则 AB 与 x 轴平行,此时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 2 5| | | | 5x y  ,所以圆 2 2 4 5x y  为四边形 ABCD 的内切圆. 若 BC 与 x 轴不垂直,则 AB 与 x 轴不平行, 设直线 BC 的斜率为 k,直线 BC 的方程为 y kx m  , 与椭圆 E 的交点为    1 1 2 2, , ,B x y C x y ,由 2 24 4 y kx m x y      , - 18 - 得 2 2 2(1 4 ) 8 4 4 0k x kmx m     , 所以 1 2 2 8 1 4 kmx x k     , 2 1 2 2 4 4 1 4 mx x k   , 因为 OB OC ,所以 1 2 1 2 0x x y y  , 即   2 2 1 2 1 21 0k x x mk x x m     ,   2 2 2 2 2 4 4 81 01 4 1 4 m kmk mk mk k       , 所以 2 25 4 4m k  , 圆心 O 到直线 BC 的距离为 2 | | 2 5 51 md k    , 同理可证圆心 O 到直线 AB,直线 CD,直线 AD 的距离都是 2 5 5 , 所以四边形 ABCD 的内切圆 G 的方程为 2 2 4 5x y  ; 综上所述,存在定圆 G,使得 G 为四边形 ABCD 的内切圆, 内切圆的方程为 2 2 4 5x y  . 【点睛】本题考查了椭圆定义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 还考查了设而不解,联立方程组,根与每每的关系等基本技巧,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推理、直 观想象与数学运算等数学核心素养,难度较大. 21.已知函数 2( ) 1 xef x ax bx    ,其中 0a  ,b R ,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1)若 1b  ,且当 0x  时, ( ) 1f x  总成立,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2)若 0b  ,且 ( )f x 存在两个极值点 1x , 2x ,求证: 2 1 2 1( ) ( ) 2 ef x f x   【答案】(1) 10 2a  ;(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已知可得 2 2 1 2( ) ( ) ( 1) x ae ax x af x ax x        ,只需对 2 1a a  与 0 的大小关系分类讨论,确定 - 19 - 函数的单调性,从而确定函数 ( )f x 的最小值,即可求出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2)根据 1x , 2x 是 ( ) 0f x  的根,可得 1x 与 2x 的关系及其范围,进而可将 1 2( ) ( )f x f x 用 含有 1x 的式子表示,构造函数即可证出. 【详解】(1)若 1b  ,则 2( ) 1 xef x ax x    , 所以 2 2 2 2 2 2 2 2 1 2( )( 1) (2 1) [ (1 2 ) ]( ) ( 1) ( 1) ( 1) x x x x ae ax xe ax x e ax e ax a x af x ax x ax x ax x                 , 因为 0a  , 0x  , 所以当1 2 0a a   ,即 10 2a  时, ( ) 0f x  , 所以函数 ( )f x 在[0,+ ) 上单调递增,所以 min( ) (0) 1 1f x f   ,符合题意; 当1 2 0a a   ,即 1 2a  时, 2 1(0, )ax a  时, ( ) 0f x  ; 2 1( , )ax a   时, ( ) 0f x  , 所以函数 ( )f x 在 2 1(0, )a a  上单调递减,在 2 1( , )a a   上单调递增, 所以 min( ) (0) 1f x f  ,不符合题意, 综上: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10 2a  . (2) 若 0b  ,则 2( ) 1 xef x ax   , 所以 2 2 2 2 2 2 ( 1) 2 ( 2 1)( ) ( 1) ( 1) x x xe ax e ax e ax axf x ax ax         , 因为 ( )f x 存在两个极值点,所以 24 4 0a a  ,所以 1a  , 令 ( ) 0f x  ,得 2 2 1 0ax ax   , 所以 1 2,x x 是方程 2 2 1 0ax ax   的两个根, 所以 1 2 2x x  , 1 2 1 (0,1)x x a   ,且 2 1 11 2ax ax  , 2 2 21 2ax ax  , 不妨设 1 2x x ,则 1 20 1 2x x    , 所以 1 2 1 2 1 2 1 2 2 2 1 2 1 2 1 2 1( ) ( ) 1 1 2 2 2 x x x x x xe e e e e ef x f x ax ax ax ax a x x             - 20 - 1 2 1 2 1 122 1 2 1 1 1 1 2 1 1 1( ) [(2 ) ]2 2 2 x x x x x xx e x e x e x e x e x ea x x        , 令 2( ) (2 ) (0 1)x xh x x e xe x     , 所以 2 2 2( ) (2 ) (1 )( ) 0x x x x x xh x e x e e xe x e e             , 所以 ( )h x 在 (0,1) 上单调递增,所以 ( ) (1) 2h x h e  , 所以 1 2( ) ( )f x f x e  ,又 2 1 2 ee  , 所以 2 1 2 1( ) ( ) 2 ef x f x 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综合应用,考查函数的单调性、最值问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22.己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曲线 C 的参数方程为 2 2 21 1 1 x t ty t         (t 为参数).以原点 O 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直线 l 的极坐标方程为 5cos 3 4       . (1)求曲线 C 和直线 l 的直角坐标方程; (2)若直线 l 交曲线 C 于 A,B 两点,交 x 轴于点 P,求 1 1 PA PB  的值. 【答案】(1)C:  2 24 1 1x y x    ;l: 1 3 5 2 2 4x y  ;(2)8.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转换关系,把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将直线的参数方程与双曲线的方程联立,利用参数的几何意义得出答案. 【详解】解:(1)曲线 C 的参数方程为 2 2 21 1 1 x t ty t         ( t 为参数), - 21 - 转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  2 24 1 1x y x    , 直线 l 的极坐标方程 5cos 3 4       , 直角坐标方程为: 1 3 5 2 2 4x y  . (2)由于直线与 x 轴的交点坐标为 5 ,02       , 所以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5 3 2 2 1 2 x t y t      ( t 为参数), 代入 2 24 1x y  得到: 2 2 15 1 0t t   , 所以: 1 2 2 15t t  , 1 2 1t t   , 则:  2 1 2 1 21 2 1 2 1 2 41 1 8t t t tt t PA PB t t t t      . 【点睛】本题考查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之间的转换,同时考查直线参数的 意义,考查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转换能力,属于基础题. 23.已知 a ,b , c 均为正实数,求证: (1)  2( ) 4a b ab c abc   ; (2)若 3a b c   ,则 1 1 1 3 2a b c      . 【答案】证明过程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⑴将求证的不等式进行化简,经历移项、提取公因式、配方后,要证明其成立只需要证明化 简后的不等式成立 ⑵由基本不等式可得 1 2 31 2 2 2 a aa      ,同理可得另外两个也是成立,结合已知 条件即可求证结果 【详解】证明:(1)要证   2 4a b ab c abc   , - 22 - 可证 2 2 2 2 4 0a b ac ab bc abc     ,需证    2 2 2 2b 2 2 0a c ac a c b bc      , 即证    2 2 0b a c a c b    ,当且仅当 a b c  时,取等号,由已知,上式显然成立, 故不等式  2 4a b ab c abc   成立. (2)因为 , ,a b c 均为正实数, 由不等式的性质知 1 2 31 2 2 2 a aa      ,当且仅当 1 2a   时,取等号, 1 2 31 2 2 2 b bb      当且仅当 1 2b   时 ,取等号, 1 2 31 2 2 2 c cc      当且仅当 1 2c   时,取等号, 以上三式相加,得  2 1 1 1 62 a b c da b c          所以 1 1 1 3 2a b c      ,当且仅当 1a b c   时,取等号. 【点睛】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证明问题,在求解过程中可以运用基本不等式、对要证明的不 等式进行化简等方法来求证,关键是要灵活运用基本不等式等方法求证结果. -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