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15) 11页

  • 246.17 KB
  • 2021-06-21 发布

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15)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18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数学(理科)试题(15) 第Ⅰ卷 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  | 3 0A x Z x x    ,  | 2 ,xB y y x A   ,则 A B 的元素个数为( ) A.1 B.2 C.3 D.4 2.已知i 是虚数单位,复数   2018 2 4 1 2 iz i i     在复平面内所对应的点位于(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已知 1 32a   , 1 4 1log 5b  , 3 1log 4c  ,则( ) A.b c a  B. a b c  C. c b a  D.b a c  4.数的概念起源于大约 300 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如图 1 所示,当时的人类用在绳子上打结的 方法来记数,并以绳结的大小来表示野兽的大小,即“结绳计数”.图 2 所示的是某个部落一 段时间内所擒获猎物的数量,在从右向左依次排列的不同绳子上打结,右边绳子上的结每满 7 个即在左边的绳子上打一个结,请根据图 2 计算该部落在该段时间内所擒获的猎物总数为 ( ) A.3603 B.1326 C.510 D.336 5.已知实数 x , y 满足 3 6 0 2 4 0 2 3 12 0 x y x y x y            ,则 z x y  的最小值是( ) A.-6 B.-4 C. 2 5  D.0 - 2 - 6.双曲线 C :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的离心率为 2,其渐近线与圆 2 2 3 4x a y   相切, 则该双曲线的方程为( ) A. 2 2 13 yx   B. 2 2 13 9 x y  C. 2 2 12 5 x y  D. 2 2 14 12 x y  7.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 a  ( ) A. 1 4  B. 4 5 C.4 D.5 8.若  8 9 0 1 91 1 2x x a a x a x     ,x R ,则 2 9 1 2 92 2 2a a a     的值为( ) A. 92 B. 92 1 C. 93 D. 93 1 9.已知等比数列 na 的前 n 项积为 nT ,若 1 24a   , 4 8 9a   ,则当 nT 取得最大值时,n 的 值为( ) A.2 B.3 C.4 D.6 10.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是边长为 4 的正三角形,俯视图是由边长为 4 的 正三角形和一个半圆构成,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 3 - A. 4 38 3  B. 2 38 3  C. 4 34 3  D. 8 34 3  11.已知函数    21 cos 02f x x    的最小正周期为 2  ,将函数  f x 的图象向右平移  0m m  个单位后关于原点对称,则当 m 取得最小值时,函数    2sin 2 1g x x m   的 一个单调递增区间为( ) A. ,6 2       B. 5, 4      C. 3,2 4       D. 5 3,4 2       12.已知函数   ln 2f x x x x a   ,若函数  y f x 与   y f f x 有相同的值域,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 ,12      B. ,1 C. 31, 2     D. 1,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90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设非零向量 a  ,b  满足  a a b    ,且 2b a  ,则向量 a  与b  的夹角为 . 14.已知在 0,1 内任取一个实数 x ,在 0,2 内任取一个实数 y ,则点 ,x y 位于 1xy e  上 方的概率为 . 15.已知抛物线C : 2 2 ( 0)y px p  的焦点为 F ,准线为l ,抛物线 C 有一点 P ,过点 P 作 PM l ,垂足为 M ,若等边 PMF 的面积为 4 3 ,则 p  . 16.已知三棱锥 P ABC 满足 PA  底面 ABC , ABC 是边长为 4 3 的等边三角形, D 是 线段 AB 上一点,且 3AD BD .球O 为三棱锥 P ABC 的外接球,过点 D 作球O 的截面, 若所得截面圆的面积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和为 34 ,则球O 的表面积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 4 - 17.已知在 ABC 中, 3B  . (Ⅰ)若 8 3AB  , 12AC  ,求 ABC 的面积; (Ⅱ)若 4AB  , BM MN NC    , 2 3AN BM ,求 AM 的长. 18.生蚝即牡蛎(oyster),是所有食物中含锌最丰富的,在亚热带、热带沿海都适宜蚝的养 殖,我国分布很广,北起鸭绿江,南至海南岛,沿海皆可产蚝.蚝乃软体有壳,依附寄生的动 物,咸淡水交界所产尤为肥美,因此生蚝成为了一年四季不可或缺的一类美食.某饭店从某水 产养殖厂购进一批生蚝,并随机抽取了 40 只统计质量,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质量( g )  5,15  15,25  25,35  35,45  45,55 数量 6 10 12 8 4 (Ⅰ)若购进这批生蚝500kg ,且同一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代表,试估计这批生蚝的 数量(所得结果保留整数); (Ⅱ)以频率估计概率,若在本次购买的生蚝中随机挑选 4 个,记质量在 5,25 间的生蚝的 个数为 X ,求 X 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19.已知在直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中, 4CAB CBA     , 1CC AB , 1 4AA AE  , 1 1 1 3 8A F A B  , AG GB  ,点 H 在线段 EG 上. (Ⅰ)证明: EF CH ; (Ⅱ)求平面 1 1BCC B 与平面CEF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20.已知椭圆C :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的离心率为 2 2 ,且椭圆C 过点 23, 2      .过点  1,0 做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 1l 、 2l 分别与椭圆C 交于 P 、Q 、 M 、 N 四点. (Ⅰ)求椭圆 C 的标准方程; - 5 - (Ⅱ)若 MS SN  , PT TQ  ,探究:直线 ST 是否过定点?若是,请求出定点坐标;若不 是,请说明理由. 21.已知关于 x 的方程  21 xx e ax a   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 1x 、 2x . (Ⅰ)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Ⅱ)求证: 1 2 0x x  . 请考生在 22、23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的题目,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 题记分,解答时请写清题号. 22.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中,曲线 1C : 2 2 1x y  经过伸缩变换 ' 2 ' x x y y    后得到曲线 2C .以坐标原点O 为极点, 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 3C 的极坐标方程为 2sin   . (Ⅰ)求出曲线 2C 、 3C 的参数方程; (Ⅱ)若 P 、Q 分别是曲线 2C 、 3C 上的动点,求 PQ 的最大值. 23.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   2 2 5f x x   . (Ⅰ)解不等式:   1f x x  ; (Ⅱ)当 1m   时,函数    g x f x x m   的图象与 x 轴围成一个三角形,求实数 m 的 取值范围. - 6 - 2018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数学(理科)参考答案(15) 一、选择题 1-5: BBDCB 6-10: ADDCA 11、12:BA 二、填空题 13. 3 4  14. 4 2 e 15. 2 16. 100 三、解答题 17.(Ⅰ)由题意知,  2 2 28 3 12 cos 2 8 3 BC B BC      1 2  ,解得 4 3BC  , ∴ 2 2 2AC BC AB  ,∴ 1 4 3 12 24 32ABCS     . (Ⅱ)设 BM x ,则 2BN x , 2 3AN x . 在 ABN 中,   2 222 3 4 2x x  2 4 2 cos 3x     , 解得 1x  或 2x   (舍去),∴ 1BM  . 在 ABM 中, 2 24 1 2 4 1 cos 3AM       13 . 18.(Ⅰ)由表中数据可以估计每只生蚝的质量为 1 (6 10 10 20 12 3040      8 40 4 50) 28.5g     , ∴购进500kg ,生蚝的数量约有500000 28.5 17544  (只). (Ⅱ)由表中数据知,任意挑选一个,质量在 5,25 间的概率 2 5P  , X 的可能取值为 0,1,2,3,4,则   43 810 5 625P X       ,   3 1 4 2 3 2161 5 5 625P X C          ,   2 2 2 4 2 3 2162 5 5 625P X C             ,   3 3 4 2 3 963 5 5 625P X C             ,   42 164 5 625P X       , ∴ X 的分布列为 X 0 1 2 3 4 - 7 - P 81 625 216 625 216 625 96 625 16 625 ∴   216 96 16 83 3 4625 625 625 5E X        或   2 84 5 5E X    . 19.(Ⅰ)不妨设 2AB  ,则 1AG  , 1 2AE  , 1 3 2A E  , 1 3 4A F  . 在 Rt EAG 和 1Rt FA E 中, 1 1 1 2 A FAE AG A E   , 1 2EAG FA E     , ∴ 1Rt EAG Rt FA E  ,∴ 1AEG A FE   , ∴ 1AEG A FE   1 1 2A FE A EF      ,∴ 2FEG   ,即 EF EG ; ∵ 4CAB CBA     , AG GB  ,∴CG AB , ∵ 1 1 1ABC A B C 为直三棱柱,∴CG  平面 1 1ABB A ,∴CG EF ; ∴ EF  平面CEG ,∵点 H 在线段 EG 上,∴ EF CH . (Ⅱ)由(Ⅰ)知,CG  平面 1 1ABB A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G xyz , 不妨设 2AB  ,则  0,1,0A ,  0, 1,0B  ,  1,0,0C ,  1 1,0,2C , 10,1, 2E      , 10, ,24F      , ∴ 11,1, 2CE       , 3 30, ,4 2EF       , (1,1,0)BC  ,  1 0,0,2CC  . 设平面 1 1BCC B 的法向量  , ,m x y z ,则 1 0 0 m BC m BC          , 即 0 0 x y z     ,取 1x  ,则 1y   , 0z  , 则平面 1 1BCC B 的一个法向量  1, 1,0m   ; 设平面CEF 的法向量  , ,n x y z ,则 0 0 n CE n EF          ,即 1 02 3 3 04 2 x y z y z        , 取 2z  ,则 5x  , 4y  ,则平面 CEF 的一个法向量  5,4,2n  ; ∴ cos , m nm n m n         1 10 302 45    , - 8 - 故平面 1 1BCC B 与平面CEF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10 30 . 20.(Ⅰ)由题意知, 2 2 2 2 2 3 1 12 2 2 a b a b c c a          ,解得 2 2 2 a b c      , 故椭圆C 的方程为 2 2 14 2 x y  . (Ⅱ)∵ MS SN  , PT TQ  ,∴ S 、T 分别为 MN 、 PQ 的中点. 当两直线的斜率都存在且不为 0 时,设直线 1l 的方程为  1y k x  , 则直线 2l 的方程为  1 1y xk    ,  1 1,P x y ,  2 2,Q x y ,  3 3,M x y ,  4 4,N x y , 联立   2 2 14 2 1 x y y k x       ,得 2 2 2 2(2 1) 4 2 4 0k x k x k     ,∴ 224 16 0k    , ∴ 2 1 2 2 4 2 1 kx x k    , 2 1 2 2 2 4 2 1 kx x k   ,∴ PQ 中点T 的坐标为 2 2 2 2 ,2 1 2 1 k k k k       ; 同理, MN 中点 S 的坐标为 2 2 2 ,2 2 k k k       ,∴ 2 3 2( 1)ST kk k   , ∴直线 ST 的方程为 2 2 3 2 1 2( 1) k ky k k    2 2 2 2 1 kx k     , 即 2 3 2 2( 1) 3 ky xk        ,∴直线 ST 过定点 2 ,03      ; - 9 - 当两直线的斜率分别为 0 和不存在时,则直线 ST 的方程为 0y  ,也过点 2 ,03      ; 综上所述,直线 ST 过定点 2 ,03      . 21.(Ⅰ)∵  21 xx e ax a   ,∴   2 1 1 xx ea x   .令   2 1( ) 1 xx ef x x   , 则     2 22 2 3 '( ) 1 xx x x f x e x          2 22 1 2 1 x x x e x       , 令 '( ) 0f x  ,解得 0x  ,令 '( ) 0f x  ,解得 0x  , 则函数 ( )f x 在  ,0 上单调递增,在 0, 上单调递减, ∴ max( ) (0) 1f x f  ; 又当 1x  时, ( ) 0f x  ,当 1x  时, ( ) 0f x  , 画出函数 ( )f x 的图象. 要使函数 ( )f x 的图象与 y a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则 0 1a  ,即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 0,1 . (Ⅱ)由(Ⅰ)知, 1 2x x ,不妨设 1 2x x ,则  1 ,0x   ,  2 0,x   . 要证 1 2 0x x  ,只需证 2 1x x  . ∵  2 1 0,x x   ,且函数 ( )f x 在 0, 上单调递减, ∴只需证    2 1f x f x  ,又    2 1f x f x ,∴只需证    1 1f x f x  , - 10 - 即证 1 11 1 2 2 1 1 1 1 1 1 x xx xe ex x    ,即证   1 1 0x xx e x e    对  ,0x  恒成立. 令    ( ) 1 1x xg x x e x e     ,  ,0x  ,则    ' x xg x x e e  , ∵  ,0x  ,∴ 0x xe e   ,∴  ' 0g x  恒成立, 则函数 ( )g x 在 ,0 上单调递减,∴ ( ) (0) 0g x g  . 综上所述, 1 2 0x x  . 22.(Ⅰ)曲线 1C : 2 2 1x y  经过伸缩变换 ' 2 ' x x y y    ,可得曲线 2C 的方程为 2 2 14 x y  , ∴其参数方程为 2cos sin x y      ( 为参数); 曲线 3C 的极坐标方程为 2sin   ,即 2 2 sin    , ∴曲线 3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2 2 2x y y   ,即  22 1 1x y   , ∴其参数方程为 cos 1 sin x y        (  为参数). (Ⅱ)设  2cos ,sinP   ,则 P 到曲线 3C 的圆心  0, 1 的距离  224cos sin 1d     23sin 2sin 5     21 163 sin 3 3        , ∵  sin 1,1   ,∴当 1sin 3   时, max 4 3 3d  . ∴ maxmaxPQ d r  4 3 4 3 313 3    . 23.(Ⅰ)由题意知,原不等式等价于 1 2 2 5 1 x x x        或 1 1 2 2 5 1 x x x         或 1 2 2 5 1 x x x       , 解得 8x   或 或 2x  , 综上所述,不等式   1f x x  的解集为   , 8 2,   . (Ⅱ)当 1m   时,则   2 2 5 1g x x x     3 1 5x   , - 11 - 此时  g x 的图象与 x 轴围成一个三角形,满足题意: 当 1m   时,   2 2 5g x x x m     3 7, 1 3, 1 3 3, x m x x m x m x m x m                , 则函数  g x 在 , 1  上单调递减,在 1,  上单调递增. 要使函数  g x 的图象与 x 轴围成一个三角形, 则     1 4 0 2 3 0 g m g m m        ,解得 3 42 m  ; 综上所述,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  3 ,4 12      .